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5月8日首页

吸入异物

2025年5月8日 08:18

五一之后的第1个工作日,除了之前所谈到的那些糟糕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我去拿磅单的路上,还有大概50米就到计量中心,突然间吸入了不知道一个什么东西,那玩意直接进入我的左鼻孔,接下来我猛打了好几个喷嚏。眼泪鼻涕一起流。在到达计量中心之前,连续打了好几个,到了室内也打了好几个。看到那里有一包纸巾。我赶紧就去擤鼻涕。连续好多次之后,总算有点缓解了,但我觉得那个东西应该还在鼻子里面。因为整个人的反应就是依然在排那个异物。所以那到底是什么呢?某个灰尘?某个花粉?某i个虫子?可以肯定的是我在中招的那个地方,旁边就是来拉货的大货车。刚好他们正在排队上磅。鬼知道那些车上带了什么。每次路过减速带肯定得抖一抖,车上的东西会抖下来。排队上磅是一个走走停停的过程,启动的那一下一踩油门,也说不准会带起些什么东西。

所以为什么600多张单我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点完,就是因为一边点,我还得一边的对抗打喷嚏、擤鼻涕、流眼泪。糟糕的异物,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飞进眼睛,跑步的时候撞上的概率尤为高,但这还是我第一次走路的时候突然间这种异物进入我的鼻子。眼睛也好,鼻子也好,都是痛苦你一番。如果鼻子排不出,可能还得通过咳嗽从喉咙排出来,但最终有没有排出呢?显然我不知道,但起码在计量中心数单数到后期的时候,我的症状明显减轻了。回到办公室以后,基本上也不流不流泪,不流鼻涕了,但是整个人却依然处在好像低烧的状态。好像整个免疫系统都在进行某种抗争,好不容易我才从五一假期最后两天的喉咙痛中恢复过来,突然又遇到了这么一出。

跑步的时候想眼睛不撞虫子,可以带个护目镜或者太阳眼镜,但我基本不戴。走路的时候遇到鼻孔异物吸入这种东西,最完美的方法当然是戴个口罩,什么口罩都行,哪怕是最一般的防护口罩。我感觉那个东西没办法穿透,口罩那几层无纺布。之所以让我反应这么剧烈,是因为那个东西可能有一定体积的。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如果回到办公室,我喝完那些数,依然有强烈的不适感,我就打算回宿舍用盐水洗涤,因为从另一个鼻孔洗鼻进去,理论上应该可以把那个异物洗出来。前提是我没有已经把那东西吸到很深的地方。后来因为症状减轻了,所以我就没有回宿舍洗鼻了。

洗鼻是个非常有效的操作,但没做过的人可能会对这个东西心存恐惧,觉得有可能会呛水,会很痛苦。如果你很紧张,非常有可能真会被呛到,但只要过了一开始那个恐惧的坎,之后的过程很舒服,尤其是如果你有鼻炎,在洗鼻的时候又看到一条鼻涕虫被你洗出来了,洗完以后鼻子完全通畅,那个感觉非常好。但我觉得,如果你是一个健康的人,没有什么问题。没有必要经常洗鼻。就像如果你是健康的,没有必要用某些有特殊用途的洗涤剂去清洗某些地方。因为人体是一个很微妙的存在,我们没必要主动破坏那些微环境。

每次想到回宿舍可能会遇到那些恶心人的非洲蜗牛,我就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规范、法律规范及其逻辑结构:从最初的故事到法律的发现

2025年5月8日 01:56
在这篇教学材料中,我提出了一些从中介论、指示论触发的论述,重构了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论叙事,认为法律规范是人们以事实探求规范所获得的操作化版本。对法律概念——它就是人们以事实探求规范的心理模式,一种心理事实——的分析是全新的,但进一步的课题和困难需要在新的文章中讨论。

【日记】2025.05.07

2025年5月8日 00:16

1.作业

我们轮机维护与修理老师上课的时候,说作业要写在本子上,不要写在纸上(可能说的是蓝本子,但是谁知道蓝本子指的就是学校的本子啊)。然后我就直接拿我自己的本子写了,结果今天交作业的时候说,这本子不行,要学校的本子。(因为大了一圈)就很无语。

弄得我晚上又花了三个多小时,重新抄了一遍,很久都没有一下子这么大的写字量了,手好累了。(仿佛抄了一篇课文。)

我下次再也不用自己的本子了,可恶。

2.香蕉

今天去超市买面包的时候,发现货架上出现了一根香蕉,甚至还贴了标签。学校的超市卖的东西也越来越抽象了。

在超市的香蕉
香蕉

3.头像

我二姐换头像之后,我老觉得ta是我大姐的姐夫(因为头像很像,都是花)。然后我二姐的备注和我姐夫的昵称是一样的。

微信搜索的时候不仅会搜索到备注,还会搜索到昵称,然后我还要反应一会。不得不说,头像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的,可以方便认人。

昨天 — 2025年5月7日首页

安利一下我最近写的两个caddy插件

2025年5月7日 22:07

我个人 Caddy 粉哈,习惯 Caddy 一梭子,从我历史博客中就可以看出来。最近写了两个 Caddy 的插件,geocngfw.

源码及镜像

源码 ysicing/dockerfiles#caddy

以下是我构建好的镜像,可以根据自己的环境拉取

  • ysicing/caddy2
  • ghcr.io/ysicing/caddy2
  • registry.cn-beijing.aliyuncs.com/k7scn/caddy2
  • ccr.ccs.tencentyun.com/k7scn/caddy2

源码构建

需要 go 环境了

go install github.com/caddyserver/xcaddy/cmd/xcaddy@latest
xcaddy build \
    --with github.com/caddyserver/jsonc-adapter \
    --with github.com/caddy-dns/cloudflare \
    --with github.com/caddy-dns/tencentcloud \
    --with github.com/caddy-dns/alidns \
    --with github.com/ysicing/caddy2-geocn \
    --with github.com/ysicing/caddy2-gfw \
    --with github.com/mholt/caddy-dynamicdns \
    --with github.com/mholt/caddy-events-exec \
    --with github.com/WeidiDeng/caddy-cloudflare-ip \
    --with github.com/xcaddyplugins/caddy-trusted-cloudfront \
    --with github.com/mholt/caddy-l4 \
    --with github.com/mholt/caddy-webdav \
    --with github.com/mholt/caddy-ratelimit

插件 geocn

  • 源码:https://github.com/ysicing/caddy2-geocn
  • 用途:识别来源 ip 是否为中国 ip,我的大部分服务都开启了这个,只针对大陆放行,甚至部分服务只针对部分省市(误判比较大,后续有需要也可以开源 😄)
@china {
		geocn 
	}
	file_server @china {
		root ./docker/example/deny
	}

上面是默认参考,正常情况下不需要调整,GeoIP 数据源来自 Hackl0us/GeoIP2-CN,支持自定义

geocn {
 georemote 你的自定义地址
}

插件 gfw

{
    order gfw before respond
}

:80 {
    gfw {
        # 基本规则配置
        block_rule ip:1.2.3.4
        block_rule url:/admin
        block_rule ua:curl
        block_rule_file /path/to/rules.txt
        ttl 24h

        # 额外安全检测(默认关闭)
        enable_extra true
    }
}

目前是所有实例共享黑名单的,命中就 1 天黑名单直接返回 403,之前想的是命中后触发 hook 执行 iptables 封禁 ip,但是容器跑的好像不太方便。

最后

大家对 Caddy 插件有什么的需求或者想法么?


开源实例之HertzBeat

2025年5月7日 17:56

前言

Apache HertzBeat (incubating)是一个易用友好的开源实时监控告警系统,无需 Agent,高性能集群,兼容 Prometheus,提供强大的自定义监控和状态页构建能力。

实例地址

https://hertzbeat.dujun.eu.org

实例配置

配置描述
系统Debian
服务端Java 17
程序HertzBeat 1.7.0

实例部署

官网地址:https://hertzbeat.apache.org/zh-cn/
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apache/hertzbeat

Docker 部署

docker run -d -p 1157:1157 apache/hertzbeat

本地部署

wget https://dlcdn.apache.org/incubator/hertzbeat/1.7.0/apache-hertzbeat-1.7.0-incubating-bin.tar.gz
tar -zxvf apache-hertzbeat-1.7.0-incubating-bin.tar.gz
cd apache-hertzbeat-1.7.0-incubating-bin/bin/
./startup.sh

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1157 ,默认账号/密码:admin/hertzbeat

实例体验

首页

网站监测

进入实例深度体验

后记

本实例仅供参考,不定期重置数据。

体验更多开源实例

课堂之外的心灵契约:师生对话中的真知分享

2025年5月7日 00:00

传授

最近,有位学生在课后主动找我聊天,向我请教一些问题。交谈中,我才发现他胸有成竹,思路清晰;而他也对我的看法表示了认可与欣赏。

事实上,多年教学实践让我深知:课堂上的言论有其框架与规则,可说的东西有限。正如那位同学所言,课堂上虽讲授了大量知识,但真正有深度、有态度的见解往往难以在课堂里尽情表达。

教师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职业,必须遵循既定规范;而在课堂之外,撇开“老师”这个身份,我才能更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思考与观点。

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并非所有人都能领会你的见解:缘分未到,分享的对象未必能理解,甚至可能曲解、误用,反而害了他们;或者对方根本不把你放在心上,你再好的观点和智慧也只是“对牛弹琴”。与其错付,不如静待有缘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之人。

面对众多学生,我不可能也无力兼顾每一个。我既非神仙,也非菩萨,无法普渡众生;我能做的,是稳稳地做“撑船人”,从河的这一边渡到另一岸:在课堂上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顺利毕业,才是我的本分。至于课后的深入交流,就看缘分是否足够。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会先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水平,然后再虚心请教。只有这样,对方才更可能真诚地分享他们的真知。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这是一贯以来我的原则。

WPJAM Basic - 样式定制:一键自定义 WordPress 前后台和登录页面

2025年5月6日 23:28

继续 #WPJAM Basic# 插件的详细介绍,前面介绍了「优化设置」还没有看的同学,可以先看一下,今天接着介绍「样式定制」的功能,「样式定制」也是 WPJAM Basic 最早开发的功能,开发这个功能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定义网站。

简单说就是「样式定制」功能让用户可以在 WordPress 前后台和登录这三个主要不同的界面的头部(head)和底部(footer)插入一些定制代码,实现对网站页面样式和前端功能进行快速的定制。

因为是给三个主要不同的界面实现定制,那我们也分三个部分来讲解吧:

前台定制

前台定制的功能管的就是前台的页面了,通过前台 Head 代码前台 Footer 代码来定制前台的样式和功能。

这个功能对于有时候网站需要验证的时候有用,比如验证百度站长的时候,百度站长会给你两种选择:

  1. 让你在根目录上传一个 txt 文件
  2. 在头部的 Head 代码总加一段代码

如果不方便上传 txt 验证文件时候,直接把代码复制到这里的头部 Head 代码即可,即使方便的上传验证文件时候,把代码贴到这里也是更方便。

如果你的主题不支持暗黑模式,也可以通过把下面代码贴到这里的前台 Head 代码,也可以实现博客暗黑模式:

<style type="text/css">
@media (prefers-color-scheme: dark) {
html, img {filter: invert(1) hue-rotate(180deg);}
html, iframe {filter: invert(1) hue-rotate(180deg);}
img {opacity: .75;}
}
</style>

此外我在新版还增加了「文章页代码」选项,本来该功能是扩展,现在我把功能增加到「样式定制」功能中,因为这里使用起来比较顺手,不过做成了开关,开启可以单独设置每篇文章 head 和 Footer 代码。

先说下该功能的主要用途,主要是因为如果某些文章的展示的时候需要引入一些的 JS 和 CSS 来实现特殊的页面效果,怎么处理好呢?如果直接内容编辑框中插入,首先不是特别方便和友好,也可能由于安全或者其他的原因而造成插入失败。

「文章页代码」功能就是为该需求实现的,它可以让大家在文章编辑页面插入文章头部代码和底部代码:

另外他还可以让大家选择是否支持在文章列表页设置,有三个选项:支持,不支持,只允许,如果可以设置,在后台的文章列表页面中就有「文章页代码」按钮,如下图所示:

点击「文章页代码」按钮,就可以通过弹窗的方式来设置文章详情页的头部和底部代码:

后台定制

如上图所示,后台定制多了两个个功能,一个就是可以上传一个 40x40 大小的图片替换后台左上角的 WordPress 图标,另外一个是「后台右下角显示内存使用和 SQL 数量」,开启之后,在后台右下角显示:

其他和「前台定制」一样,也是通过后台 Head 代码后台 Footer 代码来定制后台的样式或者功能。

登录界面

登录界面也有两个额外的功能,首选是可以设置「登录之后跳转的页面」,比如可以设置网站首页,后台文章列表页面等等,另外一个是可以「屏蔽登录界面语言切换器」,这个不必多言。

其他一样可以设置 Head 和 Footer 代码,通过这两个值,可以做出自定义的登录界面。如果你懂 CSS,我们就可以自定登陆界面的 logo,甚至通过只用 CSS 就能做出非常漂亮的 WordPress 登录界面

关于样式定制,目前就提供了这些选项,基本满足简单定制的需求,该功能虽然偏向程序员使用,但是只要懂一些 CSS 和 JS,还是可以定制出很不错的 WordPress 后台,登录界面和前台的样式和交互。

WPJAM Basic - 优化设置:一键优化和增强 WordPress 功能

2025年5月6日 22:42

#WPJAM Basic# 插件的「优化设置」是 WPJAM Basic 插件的开端,可以说是我爱水煮鱼博客多年使用 WordPress 的经验而整理的优化插件。

我们 WordPress JAM 为了在定制开发的时候方便,就把各种用不上的功能,或者可能影响性能的功能,都提供开关,只需要一键搞定。

经过几年的发展,优化设置的功能分成功能屏蔽和增强优化两大块:

功能屏蔽

上图可以很清楚看到,功能屏蔽就是让你屏蔽 WordPress 中一些用不上的功能,我把功能屏蔽分成六大块:

常规功能

屏蔽文章修订功能,精简文章表数据。

WordPress 的文章版本修订功能是通过在 wp_posts 表中增加一条记录来实现的,这样如果修改了几次,就会有好几个修订版本,插入好几条记录。

如果经常修改文章或者博客有多个作者的话,每篇文章记录在 posts 表中都会有多条记录,文章一多,wp_posts 表的数据就会急剧上升,数据表的增大,最后自然影响了查询,肯定会变慢。所以建议屏蔽文章修订功能,提高数据库效率。

彻底关闭Trackback,防止垃圾留言。

Trackbacks 是被设计出来用于博客间交流,但实际上这样的应用很少,反而被 Spammer 滥用,并且各种防垃圾评论插件比如 Akismet 也经常漏掉,可以说防不胜防,Trackback 真的让人不慎其烦,建议彻底关闭 WordPress 的 Trackback。

关闭XML-RPC功能,只在后台发布文章。

XML-RPC协议用于客户端发布文章,如果只是在 WordPress 后台发布,可以关闭 XML-RPC 功能,提供 WordPress 的安全性。

关闭自动更新功能,通过手动或SSH方式更新。

WordPress 的更新服务器在国外,并且没有在国内开启加速服务,所以 WordPress 在后台检查更新的时候,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顺畅连接上,然后一直卡着,造成 WordPress 后台有时很慢很慢。建议关闭 WordPress 后台和自动更新功能,通过手动或者SSH方式更新WordPress。

屏蔽站点Feed,防止文章被快速被采集。

WordPress Feed 主要用于阅读器使用,但是现在使用阅读器的用户越来越少,而 Feed 更多成为了一些垃圾站快速全文采集的方式,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建议关闭站点 Feed。

屏蔽站点管理员邮箱定期验证功能。

WordPress 会在每六个月管理员再次登录之后,会看到站点管理员的邮箱地址验证界面,这是担心管理员的邮箱不再使用,引起一些安全的问题,让管理员再次确认,如果不会这方面的问题,觉得没有必要,可以屏蔽邮箱验证。

转换功能

屏蔽Emoji转换成图片功能,直接使用Emoji。

WordPress 使用图片来渲染Emoji表情文字,但是渲染图片经常打不开,并且现在主流浏览器都已经支持Emoji文字,并且现在绝大部分服务器的 MySQL 数据库(5.5版本之后)都支持 utf8mb4 编码格式,所以无需将 Emoji 转换成 HTML 实体进行存储了,直接存储速度更快,节省了实体转换的时间消耗。建议屏蔽 Emoji 功能。

屏蔽字符转换成格式化的HTML实体功能。

WordPress会将一些纯文本字符转换成格式化的 HTML 实体,但是这些转换并不适合中文环境,所以我们最好去掉这些字符转换,也能节约这些转换所消耗的时间。

屏蔽WordPress大小写修正,自行决定如何书写。

WordPress 默认会把 Wordpress 这样的写法转换成 WordPress,就是中间的 P 会变成大写。如果熟悉 WordPress 的用户,都会正确 WordPress 模式书写,所以从效率优先考虑,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这个转换上面,一样一键移除。

后台功能

后台功能移除为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生成的页面。

GDPR 是欧洲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它制定了非常严格的隐私条例,WordPress为了适应该法律,在后台设置很多隐私功能,如果只是在国内运营博客,可以移除后台隐私相关的页面。

移除仪表盘的「WordPress 活动及新闻」。

WordPress 后台仪表盘页面会有「WordPress 活动及新闻」功能,但是大部分都是英文文章,如果你不想出现,可以一键移除。

移除后台界面右上角的帮助和选项。

WordPress 后台很多页面右上角,比如后台文章列表页面,都会有「显示选项」和「帮助」这两个按钮,一个是用来显示和设置该页面的选项,一个是用来获取该页面的帮助信息: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1646055773-image.png

首先这两个按钮都在右上角,很多用户都不会特别注意,以至于自己操作了都忘记了,并且帮助文档对用户也帮助不大,建议两个都移除。

页面功能

页面功能移除页面头部版本号和服务发现标签代码。

WordPress 会在页面的头部输出版权信息和其他服务发现代码,版权信息代码会让用户知道你的目前运行的 WordPress 的版本,而服务发现代码则可以说明你的博客支持哪些服务。

这些代码在前台反而会引起一些安全的问题,最好一键去掉。

移除工具栏和后台个人资料中工具栏相关选项。

一般不建议在网站前台显示 WordPress 工具栏,所以可以一键移除。

嵌入功能

嵌入功能禁用Auto Embeds功能,加快页面解析速度。

Auto Embeds协议让你插入一个视频网站或者图片分享网站的链接,这个链接里面含有的视频或者图片就自动显示出来,但是该功能支持的网站都是国外的,如果运营的是中文博客,建议禁用 Auto Embeds 功能,加快页面解析速度。

屏蔽嵌入其他WordPress文章的Embed功能。

文章Embed功能让你可以在WordPress站点用嵌入的方式插入本站或者其他站点的WordPress文章。如果你不需要,可以屏蔽文章Embed功能。

古腾堡编辑器

屏蔽Gutenberg编辑器,换回经典编辑器。

WordPress 5.0 发布带来的 Gutenberg 编辑器,也叫区块编辑器,这个编辑器很酷,但是很多人不习惯,还是喜欢原来简简单单的编辑,name可以屏蔽 Gutenberg。

屏蔽小工具区块编辑器模式,切换回经典模式。

同样主题的小工具功能,新版 WordPress 也同样使用区块编辑器模式,你如果习惯了原来的经典模式,也可以一键屏蔽,切换回经典模式。

增强优化

增强优化主要将 WordPress 一些资源加速优化,并且添加一些常用的小功能,目前有以下的功能:

前端公共库

我们常用的 JS 库,比如 jQuery / Underscore 这些,网上都有提供免费的公共库,这里提供几个常用的前端公共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

Google 字体加速服务

Google 字体很好用,很方便,WordPress 很多主题也使用了 Google 字体,但是 Google 在线字体在国内的速度不是很快,甚至有时候还无法打开,这也是 WordPress 有时候在国内速度不够快的原因。

WPJAM Basic 可以让选择第三方 Google 字体字体加速服务,也可以自定义输入加速服务地址:

详细介绍:使用 Google 字体加速服务,加快 WordPress 打开速度

Gravatar 加速服务

Gravatar 部分 CDN 服务器在国内访问困难,出现头像无法显示的问题,而 WordPress 后台或者评论页有时候默认加载 Gravatar 头像图片的,这样就可能造成页面卡死的情况。

WPJAM Basic 可以让选择第三方 Gravatar 镜像加速服务,也可以自定义输入加速服务地址:

详细介绍:使用 Gravatar 加速服务,加快 WordPress 打开速度

Frame 嵌入

WPJAM Basic 可以让你直接在后台设置 Frame 嵌入,避免点击劫持,增强网站的安全性:

详细介绍:如何防止 WordPress 页面被 Frame 嵌入

分类链接简化

去掉 category 的分类目录和 WordPress 的页面的 URL,这两种页面的页面rewrite 规则是不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直接使用页面的 rewrite 规则来处理了。

WPJAM Basic 还额外增加一个选项,如果博客自定义了其他的自定义分类模式,可以选择设置哪个分类模式应用该功能:

详细介绍:去掉 WordPress 分类目录 URL 中的 category 最佳方法

图片时间戳

如果长期上传的图片名字都是 1.jpg 的话,那么上传一张图,会造成数据库进行几十到上百次的 SQL 查询,应该在上传的时候把图片的名字更改了,给图片的名字加多一个时间戳,这样就能几乎保证图片名字不可能重复了:

详细介绍:如果经常在 WordPress 上传同名的图片,最好开启这个选项

之前还有一些优化增强功能,我因为各种原因去除或者移到别的插件。

  • 搜索结果快速跳转:提高搜索效率,当搜索结果只有一篇时直接重定向到文章该功能已经移到搜索优化插件。
  • 禁止admin用户名:使用admin作为用户名是最大的安全漏洞,建议禁止使用 admin 用户名尝试登录 WordPress,提高网站的安全性。很多人因为用户名是 admin,又开启这个功能,然后站点登录不了,然后说 WPJAM Basic 的问题,忍疼删除该功能,大家记得不要设置 admin 的用户名。
  • 前台不加载语言包:WordPress加载语言包是需要花费 0.1-0.5 秒不等的时间,如果对性能要求极致,可以前台不加载语言包,但是要把主题文件中的描述改成中文。很多人设置了该功能,前台出现英文,说WPJAM Basic 乱改,所以继续忍疼删除该功能。
  • 媒体文件默认链接到:无/媒体文件/附件页面,该功能已经迁移到图片集插件。

五一劳动节——高山采茶!

2025年5月7日 15:01
五一驾车5小时回家,一路上有惊无险安全到家。回到家第一时间就是大口深呼吸山里的空气,真的太舒服了,一瞬间人就不困了。 本来打算五一在家里好好休息的,没有想到,五一真正劳动了2天,1号去采了自己家的茶园,一个北方人第一次采茶,老婆说你的方法不对。我说看视频中就是这么采的呀!😂 6个人一天采了17斤鲜叶,真正体会到了茶农的不易。因为每一片叶子都是茶农亲手揪下来的,当然也有机器砍的但是那样的茶就会有很多树枝,烂叶。不像我们都是亲手一下一下摘下来的! 这几年的茶叶也开始禁止打农药。还设立了举报电话。 第二天,岳父又带着去采了野茶,一路上东揪一点,西采一点,也是采了一点,回家交给姑父给做了绿茶。 不说别的高山野茶的香味还就是比家门口的茶叶要香一点!岳父讲海拔不同环境不同,各种因素造就了野茶的味道不同。 但是两个茶叶放了一天时间后香味就都差不多了!奇怪! 当然!有需要茶叶的朋友也可以联系我哦!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超标,无添加剂。

五一回宜昌

2025年5月7日 11:30
五一假期没有出去玩,因为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去了也是看人头,不如回老家去转转。老家宜昌是个好地方,在这里度过了半生,现在已然不这里生活工作了。 五一当天开车回宜昌,高速上已是处处开始堵了,平常不到4小时的车程,这次开了6个多小时。 因为宜昌的房子早已卖了,回来只能借住兄长家里,好在兄长家里宽敞,倒也是容得下这么多人。 宜昌的景点早已是看过玩过,五一便不再去凑热闹了,只是寻了些附近的公园或是打卡的地方,带着老人孩子一起逛一逛,倒也惬意。 二马路的街道已是打卡的好去处,还有一些环境优雅、情调别致的小食店子,平常来吃点喝点那也肯定是悠闲自在。 城市的公园里人也多,到处都是打卡拍照的地方,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小姑娘们,排着队拍照。

2025年9款国内外免费的Ai绘画网站软件

2025年5月7日 16:47

近期阿斌在用AI画图设计一些东西,发现这些AI产图如抽卡一般。以下都是免费生成的AI模型,但是效果却天差地别。

提示词

参考下面的提示词帮我生成胶囊 16:9 图片,先基于地区和特产更改示例提示词中的内容然后再生成。
地区:德州
特产:扒鸡
示例提示词为:
一个胶囊形状的创意微缩场景,胶囊横放着。胶囊一半为活力的樱花粉色或现代的银灰色,印有白色的字“東京”和英文“TOKYO”。另一半透明,展示东京真实的特色建筑缩影——一座现代的东京塔或晴空塔微缩模型,完全包含在胶囊里面,不超出边界。背景为繁华的涩谷十字路口或浅草寺的微缩景象,整体风格3D渲染,具有梦幻感,使用 C4D制作,材质有光泽感。

腾讯元宝

腾讯元宝:侧边栏 - AI画图

  • 支持AI修图、风格、比例的切换

腾讯元宝 - AI画图
腾讯元宝 - AI画图

通义千问

通义千问:图像生成

通义千问 - 图像生成
通义千问 - 图像生成

豆包

豆包:侧边栏 - 图像生成

豆包 - 图像生成
豆包 - 图像生成

Gemini

Gemini

Gemini
Gemini

即梦AI

即梦AI:图像生成

即梦AI - 图像生成
即梦AI - 图像生成

哩布哩布AI

LiblibAI-哩布哩布AI:在线生成

开通会员

哩布哩布AI - 在线生成 - 星流Star-3
哩布哩布AI - 在线生成 - 星流Star-3

通义万相

通义万相:文字做图

通义万相 - 文字做图
通义万相 - 文字做图

可灵

可灵:图片生成

可灵 - 图片生成
可灵 - 图片生成

ChatGPT 4o Image

ChatGPT-4o 图像生成

ChatGPT 4o Image
ChatGPT 4o Image

测试效果

模型名称 效果说明 是否有理解修改能力 收否绘制完整
腾讯元宝 绘制出了示例提示词的图片,但未绘制修改后的图片
通义千问 绘制出了修改后的图片,只画出了扒鸡,但是没有绘制出德州等信息 ✔️
豆包 完整绘制出扒鸡、德州等信息 ✔️ ✔️
Gemini 绘制出了毫无相关的事物,但却有Dezhou字样
即梦AI 绘制出了示例提示词的图片,但未绘制修改后的图片
哩布哩布AI 绘制出了示例提示词的图片,但未绘制修改后的图片
通义万相 完整绘制出扒鸡、德州等信息(就是不太美观) ✔️ ✔️
可灵 绘制出了示例提示词的图片,但未绘制修改后的图片(速度慢,且最新模型需要充值VIP)
ChatGPT 4o Image 完整绘制出扒鸡、德州等信息(符合预期) ✔️ ✔️

总结

AI生成图首选:ChatGPT 4o Image > 豆包 > 通义万相

二〇二五年四月总结:倔强与坚持,向阳才能生长

2025年5月7日 16:39

时间过得很快,已经到了五月,感觉上半年很快就会结束了。春暖花儿竞相开放,一朵朵交替盛开。虽然花期短暂,但是各种花交替开放给原本暗淡的时光增添了不少色彩。

“GOOD MORNING”,是花盆的寄语,承载着绿色生命,人们为了霸占绿色生命之美,想尽办法将其移栽之室内,希望早上醒来时能即刻看到鲜活的绿色。然而不是所有的绿色生命选择妥协,宁可玉碎不求瓦全的绿色生命在这场博弈中殒命,但是他的同类在这场博弈中向阳而生,向风而立,摇曳的枝干和叶子像是对着天空说,“你好”。

公众号

上半月精力主要投入到[博客研究社]公众号,找内容方,向写文章,查看流量。然而开通了赞赏功能之后,推荐流量直接腰斩,甚至没有推荐。不确定是否跟文章赞赏有关系,好赖搜一搜有一些流量。但是针对搜一搜写文章,很容易陷入堆砌内容的死胡同,搜一搜就像SEO关键词优化。

后半月有意无意的停止了更新,没有更新的日子还有流量,也有也有用户关注。随后查看了流量分析,发现大部分文章推荐曝光量大约在210次左右,但是推荐阅读转化量不高。也有一些推荐曝光为0的文章,显然这些文章不受公众号喜欢,或是出发了隐形规则。

看书

终于把《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看完了,有所受益。从思想上去改变,行为上自然会有所改变。这本书适合大多数人阅读,另外作者还有一本青少年学习版《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方法论》。

每月一本书,一年十本书。继续坚持,前路漫漫总有始终。谨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劝学诗》
宋朝·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骑车

总里程316.61km
总时长14:34:07
骑行均速21.73km/h
骑行次数27

很久没清洗自行车了,犄角旮旯落满了灰尘,前刹车片有点异响,像是沾染了油污。这个月变得懒惰,没有抽时间去清洗自行车。

4月骑了316公里,算不上多,距离500公里的月目标差很多。天气渐暖,应该多出去骑骑车,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美景陶冶情操。

拍照

[可颂]是个非常不错的App,凭借抖音强大的社区,在可颂不仅仅可以学习拍照技巧和姿势,还能找到拍摄机位。可颂有个很赞的功能——灵感跟拍,扫描场景、AI辅助,跟着引导就能拍出很好看的照片。

索尼ZV-E10Ⅱ虽然没有吃灰,但拿出来拍照的次数极少。走在公园里拍拍花花草草,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种陌生感,也许是“摄影眼”的能力太弱,眼睛所到之处都觉得普通。

慢慢熟悉了索尼的操作方式,目前大多时候用A、S档,偶尔用用M档。令人惊喜的是微单的连拍速度真的很快,速度好比加特林。

特别声明:照片经过压缩,非原图。

几种通过 FFmpeg 无损压缩视频的方法

2025年5月6日 00:00

北京这边天气不错,特别适合骑行。杜老师拿出了压箱底的全景相机,打算录制一段沿途景色,结果压制出的文件体积很大。之前分享过通过 FFmpeg 来压缩视频的方法,这次整理了更多的方法,供需要的小伙伴们参考!

写在前面

如果需要了解 FFmpeg 的安装方法,可以浏览《如何使用 FFmpeg 来压缩视频》一文,里面有详细介绍如何在 Linux 系统安装 FFmpeg。

如果需要在 Windows 系统上安装 FFmpeg,可以直接至官方下载安装包「或在评论区中留言」

用 CRF 参数

原理:CRF 是 H.264 编码器中用于控制视频质量的一个参数,数值越小画质越高,体积越大,一般取值范围为 18-28,默认值 23,18 是视觉无损。

命令示例:ffmpeg -i input.mp4 -c:v libx264 -crf 18 -preset veryslow -c:a copy output.mp4 此命令指定了视频编码器为 libx264,设置 CRF 的参数为 18,且使用 veryslow 预设以进一步提高编码质量,音频部分直接复制。

更改格式

原理:在不改变媒体编码的情况下,改变媒体封装格式,通常转换后的大小基本相同,一般不会出现过大差距,如果大小差距过大,需要检查媒体文件的完整性。

命令示例:ffmpeg -i input.mp4 -codec copy output.mp4 可直接更改封装格式,无需重新编码。

调分辨率

原理:降低视频分辨率可显著减小文件体积,对于对视频画质要求不是特别高,或需要在低分辨率设备上播放的场景比较适用。

命令示例:ffmpeg -i input.mp4 -vf scale=1280:720 -c:a copy output.mp4 该命令会将视频的分辨率调整为 1280×720 像素,音频的部分不进行重新编码,从而实现压缩体积目的。

调比特率

原理:降低视频比特率可以在保持原始分辨率的同时减小文件体积,适当减少比特率能够有效的减少文件大小。

命令示例:ffmpeg -i input.mp4 -b:v 2500k -c:a copy output.mp4 此命令将视频比特率设置为 2500kbps,音频流则直接复制。

用 HEVC 编码

原理:HEVC 是一种更高效的视频编码格式,在同等画质下,相较于 H.264 编码,可使文件体积更小。

命令示例:ffmpeg -i input.mp4 -c:v libx265 -crf 28 -preset medium -c:a aac -b:a 128k output.mp4 其中-c:v libx265 指定输出的视频编码器为 libx265-crf 28 指定 CRF 参数为 28-preset medium 平衡视频质量和压缩速度,-c:a aac -b:a 128k 表示音频部分使用 AAC 编码,并设置了音频码率为 128kbps。

办卡送的山地车

2025年5月7日 11:17

五一当天去打卡在小红书上有深圳版“千岛湖”之称的打鼓嶂,不料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没带雨具,雨后山路打滑,只好半道而返。没能到达“千岛湖”观景台,小红书上的照片是否“照骗”,遗憾未能亲临鉴定,下次一定。

image.png

下山后临时起意,说去之前住过五六年的的上沙、沙嘴城中村那一片逛逛,去探寻那附近以前常吃的水煮和油炸店。更改导航路线,驱车直奔上沙村。

因为金沙片区改造加上地铁建设,沙嘴路沿线全部在施工,通行条件很恶劣。我 2019 年年终搬离这里,中间叠加三年疫情,城中村已物是人非,但两家常吃的小吃店都还在正常营业着。吃着东西刷着手机,照片小组件推荐了一张照片,我点进去一看,是历史上的今天——2018 年 5 月 1 日在上沙拍摄的一张照片,小组件应该是基于位置和时间信息精选的。望着照片里面的 7 年前的自己,对照现在压不住体重的身形,一声长叹。

5.1.png

在城中村里面吃完油炸出来,发现商场楼下有人在推销办信用卡,写着办卡送山地车,旁边摆着一排山地车、行李箱、烤箱等礼品。问工作人员山地车需要啥条件,答曰需现场办理四张信用卡,原来他们是五六家银行的外包在一起,完成开卡指标。

合计了一下反正征信已经花了,索性就办卡薅一点小羊毛吧。立马走办卡申请流程,秒批。因为没带身份证,工作人员说等假期结束后需要上门做一次身份证原件信息核验,顺便问自行车要不要等上门核验信息的时候帮我直接送到家里,我说不用了,放后备箱应该可以。

在以前租住的地方转悠了一下,站在楼下抬头看了看 7 楼那个房间,感慨以前是怎么在这么恶劣的居住环境下生活了五年的。天色渐黑,准备回去,来到车旁边,把后排一个座位放倒后,发现自行车塞不进去,尴尬了。

只能先锁上,打算先开车回家,然后跑步到上沙,再把山地车骑回去,真是完美的计划。于是就有了 11 公里跑步和 11 公里骑行,怒刷两条运动记录。

image.png

假期中出去骑了两次,第一次是从家里出发绕大沙河-深圳湾公园一圈,42 公里,第二次是从家出发沿梧桐绿道-淘金山绿道环深圳水库一圈,30 公里。

好痛苦,比跑步累多了,蹬得冒烟了速度都起不来,均速跟骑共享单车差不多,约 15 公里/小时的时速,心率还不低。尤其是淘金山绿道有一处上坡路段,那叫骑得一个绝望,刚好同一时间有一个阿姨推着车子走,我也好想下车推着走。

还有这山地车坐垫也太硬了,铁锭修炼器。没带手套,手都被震麻了。

车是办卡送的,但又斥“巨资”添置了头盔、手套、尾灯、加厚坐垫套、水壶架……

5 号在大沙河公园遛娃,有人骑折叠车,中秋同学看到说这种车就挺好,可以放进后备箱,我撇撇嘴说你看人家那个标,三四千块钱一辆……

等我先完成入门吧,反正目前骑着办卡送的工业垃圾,没什么快感。

image.png

五一劳动节——高山采茶!

2025年5月7日 15:01

五一驾车5小时回家,一路上有惊无险安全到家。回到家第一时间就是大口深呼吸山里的空气,真的太舒服了,一瞬间人就不困了。

本来打算五一在家里好好休息的,没有想到,五一真正劳动了2天,1号去采了自己家的茶园,一个北方人第一次采茶,老婆说你的方法不对。我说看视频中就是这么采的呀!😂

6个人一天采了17斤鲜叶,真正体会到了茶农的不易。因为每一片叶子都是茶农亲手揪下来的,当然也有机器砍的但是那样的茶就会有很多树枝,烂叶。不像我们都是亲手一下一下摘下来的!

2025-05-07T03:21:01.webp

这几年的茶叶也开始禁止打农药。还设立了举报电话。

2025-05-07T03:24:15.webp

第二天,岳父又带着去采了野茶,一路上东揪一点,西采一点,也是采了一点,回家交给姑父给做了绿茶。

2025-05-07T06:56:03.webp

不说别的高山野茶的香味还就是比家门口的茶叶要香一点!岳父讲海拔不同环境不同,各种因素造就了野茶的味道不同。
但是两个茶叶放了一天时间后香味就都差不多了!奇怪!

当然!有需要茶叶的朋友也可以联系我哦!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超标,无添加剂。

Mac新版微信4.0版本以上如何备份聊天记录到移动硬盘

2025年5月7日 11:14
这篇文章介绍了微信备份迁移的相关知识,重点针对mac用户在微信备份文件不兼容问题的解决方法。用户因微信版本更新引发的整个备份布局变化感到困惑,文章详细指导了如何迁移旧版备份文件、创建新备份文件、完成备份操作,并解决了备份文件丢失及无法截图等问题。文章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复制备份文件至移动硬盘、创建软链接、使用codesign命令重新签名微信应用、授予系统访问权限等。同时,文章提醒用户注意备份前的检查,确保硬盘连接正常,以避免操作失误。整体内容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明了,非常适合mac用户快速掌握微信备份迁移的技巧。

午夜白日梦

2025年5月7日 12:10

自媒体时代最蠢的、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便是当一个话题被聊起引起议论的时候,为了「热度」大家都会蹭一蹭。于是,在这种信息茧房的构建中,原本是一个解构到建构的知识,人们根本不在乎建构的部分,以为读懂了解构的「一句话」便得知了全部内容,到最后被越来越多博人眼球的自媒体变成了「结论」。

比如,接下来就有一个东西要火起来了——睡前妄想症。

睡前妄想症并不是一个「新词儿」,它是从解离性障碍里面分支出来的一个表象,而这个表象又是最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确来说,它不在精神病学的分支,而是细分在了心理学里的「心理防御机制」当中。但很多人得知这个新词儿的时候,就直接用上了它倒果为因的结论:

经常在睡前妄想的人,是因为童年受过了严重的创伤。朋友跟我聊起这个概念时,也恰逢我最近完成了安全感缺失症的系列,我确实认为安全感缺失症的症结要从童年的花园里去寻找那个熟悉的场景,但把睡前妄想症也归咎为是童年创伤,这倒是符合很多人对于「贴标签」的热爱,因为「童年有创伤」在很多时候也是「特别」的标签——当所有人都是幸福的时候,一个童年不幸福的人,一定会成为这个空间里被全方位关注的人,但是这种关注又是各取所需——同情弱小的人是在证明自己的伟大,而利用「特别」博取关注的人又会暗骂对方是一群蠢货皆是凡人。


睡前妄想症到底是什么?

要找到「睡前妄想症」在知识地图的什么地方?有必要先聊聊我个人的知识地图呈现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地图有所不同,也并不意味着我的就是正确的。

  • 表象:指我们现在所处的现象世界,个体、群体、事件均是以表象形式存在,我们无法从一个独立个体的事件覆盖其他个体的结论。即开 BYD 的都是屌丝,这个结论属于刻板偏见;
  • 追 A:指寻找表象与表象之间的共同点,从而进行归纳总结。
    • 追 A 的核心其实就是多问一句「为什么」
    • 追 A 需要保持对事物的观察力、好奇心,以及独立思考、质疑和重新寻求真相的能力;
    • 一般来说,一个人若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那通过追 A 构建自己知识地图的方式并不合适,他们更适合采用事件-感受的方式来归类自己对于一件事情的直觉感受;
    • 追 A 的过程是最容易触发「知识越多越堕落」的时候,所以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外界的回应,否则将会陷入到无参照物的虚无感中;
    • 追 A 的过程会随着年龄的变化,从「概念炼金术」进化至「概念建构」。这是个大话题,最后再聊;
  • 底层逻辑:指在寻找「为什么的为什么」。
    • 底层逻辑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结论,而是某一种人们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认知架构。简单来说,就好比是哲学家对于「爱」这个课题的研究,从古至今,它仍然没有「标准答案」,而且每个人对于「爱」这个课题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
    • 既然底层逻辑不是「标准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探寻?我们就拿哲学家对于「活着的意义」这件事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 人的痛苦来源于理性,所以才感到虚无→解决方案:克尔凯郭尔提出用「信仰」对抗虚无;
      • 人的虚无感源自于欲望→解决方案:叔本华提出「禁欲」拿回对身体的控制权;
      • 上帝已死,信仰不是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尼采提出「超人理论」通过权力意志掌控人生;
      • 虚无的本质是永远在变化的,人本身就是虚无的→解决方案:萨特提出「自由令人惊骇」的行知合一的思想;
      • 害!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荒谬极了!→解决方案:加缪提出了「荒谬主义」认为应该活在当下;
    • 其实你会发现,这些底层逻辑,都会对应现在社会上某种「群体行为」的表象,比如利用信仰对抗死亡恐惧的、有一群人互帮互助鼓励禁欲的、有努力通过学习获得掌控感的、也有「老子今天过好就行」的自由派……
  • 从「追 A」到「底层逻辑」的路径
    • 最基本的是带着「为什么」去寻找相关的书本知识,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很多时候书本其实是「表象的汇总」,就是我一度提到过的「方法论其实是最不值钱」的根本原因。书本知识仍然是别人「追 A」的结果,它需要通过实践之后,变成个体对于知识的具象化感受;
    • 被很多人唾弃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本身就是底层逻辑。只是它要花费的成本太大,以至于人们开始通过否定它来寻求自我安慰;如果你是一个占卜师,你接手了 1000 个案子之后,自然而然就可以成为「大师」,因为你有足够多的案例可以让你总结人们最常问的问题、问题背后的相同原因、以及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其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其实想要从你这里得到怎样的答案……
    • 从解构到建构。更表象的说法是「思想深度 = 表征压缩 × 推理展开」。解构-建构是抽象的,甚至很多时候是可以结合你自身正在学习的某种东西。比如我曾经把塔罗牌和剧本结构进行了抽象化的解构,找到了它们之间非常精妙的共通性。但是这套系统很难被推广,因为它是每个人的「框架产物」(即一个人的观点、结论、判断,都是在特定认知框架下产生的结果)。

不是,到底什么才是「睡前妄想症」啊!

确实,上一小节感觉像是在装逼地拆解知识地图的结构,完全没有提到小标题的定义。

完全无视上一小节知识地图展开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妄想构建出一个「我认为就是这样的」美妙世界,甚至认为可以在那个世界理解万事万物的底层规律的过程——就是睡前妄想症的底层逻辑。

比如,有的人会在半梦半醒的时候写书法字,觉得那些书法字一撇一捺的笔锋如此简单,自己也能写出一手好字——但这仅仅是存在于睡前的妄想世界里,真到了要握笔写字的时候又被打回原形——妄想完全忽视了这个结果被解构和建构、大量实践、验证的过程。

大部分的科普视频并不需要讲清楚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所以他们需要通过最直接的表象来吸引关注者的感同身受,比如所谓的睡前妄想症,就是跟自己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人在妄想的世界里谈一场完美的恋爱,甚至发生肉体关系。

解决了这个底层逻辑,就可以「追 A」了,哪些事情跟睡前妄想症是一样的行程路径呢?

  • 心理防御机制里的「幻想」,幻想属于一种逃避现实的机制,在现实中无法满足欲望或达成目标,个体会在内心世界构建替代场景,以缓解焦虑或无力感。
  • 如果幻想与现实完全脱节,特别是个体明知道幻想与现实违背(比如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幻想自己突然痊愈),那么在原始的「幻想」极致以外,还包含了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否定」机制;
  • 如果幻想的内容是对现实未完成任务、梦想的实现,那这是一种强烈的「补偿」和「理想化」机制;
  • 随着幻想的层级加重,如果这个幻想构建的是一个安全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才能暂时忘却现实的痛苦,特别是童年阴影;或者另一种极端,童年阴影会在这个妄想阶段被具象化成各种场景,而在这个黑暗的童话世界,分裂出另一个更为强大的自己去对抗那些妖魔鬼怪。这才是「睡前妄想症」最靠近「解离性障碍」的部分;

于是,一些自媒体把最吸引眼球的结论抽取出来——有「睡前妄想症」的人,是童年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这不是追 A,更不是底层逻辑,而是停留在表象地吸引眼球。


建构与硬凑

我不反感知识的「类比」和「极致表征压缩」,因为这样更好让人理解抽象的概念。但如果这个类比和极致表征压缩无法进行强逻辑的推理展开,甚至在推理的过程中发现其结论是透过断章取义得来的,那这就不是解构-建构的过程,更像是生拉硬凑而来的结论,即「概念炼金术」。

但这是追 A 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也是人这个生物的「基础设定」。18~28岁是一个人世界观进一步构建的时期,世界观构建期最大的局限性来源于「我们手上只有这么多积木」,这些来源于童年的积木确实可以从结构上搭建出小时候无法搭建的风格,但也确实无法媲美通过深挖基坑钢筋水泥搭建出来的楼房。

但同时,这个时期人们又对认识世界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即「我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真正规律」,于是人们开始用这些童年的积木来创造搭房子以外的创意,例如把它玩成多米诺、异形化保龄球游戏、上色绘图等等。于是「积木」和「通过积木来寻找世界规律」之间就变成了抽象的、甚至让大部分人难以理解的「炼金术化合」,具体呈现就是喜欢把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概念「缝合」在一起。

说来羞耻,比如我在19岁的「散文集」里,把火车轨道的交错比喻成「无性繁殖」的轨道带着人们去不同的城市「有性交叉」。(操……)

这个时期的思维会透过模仿哲学语言、结构性思维来表达对世界的探索过程,而真正的认识构建,是随着前额叶皮质的成熟,理性思考作为主导的时候,开始理解「深挖基坑」和「钢筋水泥」之于建筑物的意义时,这便是底层逻辑,也就是在「重建童年花园」的过程中,将「积木」扔掉,重新开始学习如何搭建房子——但是最开始那些用积木去理解世界的经历并不会被浪费,它们是很好的抽象解构的思维训练和预备。就像练字的过程,先从拓印临摹,到白纸上仿写,然后某一天突然理解了自己在一撇一捺的笔画里挥毫泼墨的情绪,于是便有了属于自己的行云流水。

但这件事其实和「睡前妄想症」是相似的。睡前妄想症将大量的现实意义和知识验证无视后,得出了一个对于世界重新认知的结论,有的人会真的将睡前妄想的结果当真,比如他会觉得这是所谓的「天启」,是某种意义上的神谕,以此作为麻痹自己拒绝面对现实世界的「特权」。「概念炼金术」有一样的快感,人们将两个词炼合后,创造出一个类似真理的超浓缩结论,比如「懂得享受孤独的人才会获得成功」,这个炼金的过程,完全无视了追 A 和构建底层逻辑的过程,而变成了一个让人得到即时真相反馈的「思维捷径」,看似在思考,实际上只是在进行语义堆叠。

而这种以为可以透过思维捷径,去获得别人需要花大量时间、经历、事件才能看到的结论,甚至用这种方式去否定时间、经历和事件的重要,从而以自己「看到的世界才是真实世界」的方式去定义他人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午夜白日梦」。

五一回宜昌

2025年5月7日 11:30

五一假期没有出去玩,因为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去了也是看人头,不如回老家去转转。老家宜昌是个好地方,在这里度过了半生,现在已然不这里生活工作了。

五一当天开车回宜昌,高速上已是处处开始堵了,平常不到4小时的车程,这次开了6个多小时。

因为宜昌的房子早已卖了,回来只能借住兄长家里,好在兄长家里宽敞,倒也是容得下这么多人。

宜昌的景点早已是看过玩过,五一便不再去凑热闹了,只是寻了些附近的公园或是打卡的地方,带着老人孩子一起逛一逛,倒也惬意。

二马路的街道已是打卡的好去处,还有一些环境优雅、情调别致的小食店子,平常来吃点喝点那也肯定是悠闲自在。

城市的公园里人也多,到处都是打卡拍照的地方,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小姑娘们,排着队拍照。

美股财报下载攻略

2025年5月7日 08:00

记录分享一下常用的美股财报的下载方法。

SEC这种方式能查到所有美国上市的公司财报信息。

打开 SEC EDGAR 官网 https://www.sec.gov/edgar/search ,输入代码搜索:点选具体的公司之后,会弹出很多结果,这时候我们可以筛选一下。

...

连串糟糕

2025年5月7日 08:16

五一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简直就是糟糕的战斗机。上午的所有事情都比较正常,一切都按部就班,而且顺利得有点让我吃惊。比如平时得花好几天才能凑齐的东西,居然一个早上就完成了。那个东西之所以凑不齐,原因肯定不在我,是因为其他同事没有把数据交过来。

五一假期5天,每天都有100多台车,所以我拿单的时候实际上是比较崩溃的。5天加起来就超过了600个单。点单花掉了半个小时以上,把单拿回到办公室,又花了接近一个小时才全部用计算器过了一遍。后来我算了一下,这其实也挺神奇的。为什么我要花掉50分钟才点完那600多个单呢?我敲计算器的速度很快。600多个单里就只有最后那50个单出头那一份需要重打,其它都是一次性就完成。那么多单都可以一次性完成,我觉得运气比较好,而且很多单都是每份30个以上,好些都是50个左右,所以那么多单都可以一次性不出差错,就平时来说,这也是比较罕见的。为什么我依然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呢?后来想了一下,因为实际上用计算器把那些单都打一遍核一个总数之前我还要点一下那些单的数量。接下来就是在打单的过程之中又有别人找我核对某些数据,所以实际上600个单我花了大概40分钟。直接粗暴地用时间除以数量去算,好像效率不怎么高,但实际上平时一天的量大概100多个单,需要个10~15分钟是很正常的。

糟糕的事情大概从下午开始,首先是下午一上班我就发现,办公室的电脑win10右下角的坚果云出现灰色状态,这意味着那东西连不上服务器,但是QQ跟微信都是正常的。我马上去打开了一下百度,发现打不开。接着我打开命令行去ping百度,直接没反应,然后我又去ping单位内网的智能化系统,可以打开。当我再去上集团公司的OA,发现同样是打不开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一句就是我用Firefox打开任何的外网都不行。不仅仅是Firefox打不开,用ping的方式也完全没有反应。这到底是什么情况?然后我就去隔壁办公室,让别人也测试一下,发现他们的百度是能打开的,但是集团公司的OA打不开。遇到这种事情,我也就只能找网管,第一个反应是是不是那个杀毒软件又禁止了某些东西,比如封了某些端口?

Firefox是我的默认浏览器,但是当我用360极速打开百度的时候,居然打开了,虽然打开速度很慢,但是当我用Edge浏览器再去打开的时候,发现百度是打不开的,到底是什么情况呢?然后我赶紧求助网友,求助网管,在他们给我回复之前,我突然想到:这些有些能开,有些不能开,聊天软件没问题,是不是DNS被污染了呢?接着我就手机搜了个DNS,换了上去,没过几秒,所有的不正常都消失了。让我觉得很无语的是,在我的电脑打不开网站的时候,实际上我是用电脑共享出WiFi让手机上网,手机在微信上搜索DNS的。所以结论就是,并不是网络有问题,而纯粹只是DNS出状况了。网友说这个问题也不完全是我,他觉得是中午有人动过服务器,断网了一段时间,然后又恢复了,但是我的电脑手动设置了一个不太靠谱的DNS,所以就卡住。

网络恢复了,焦虑减轻了一大半,接下来用固体浆糊做了一些事,想去洗手,发现洗手间没水了。先是没网,然后没水,如果再加上没电,那么就算是全家桶了,但幸好这个为没水只是暂时性的,过了几分钟我再去,发现又有水了。问单位的负责人,告诉我他正在查单位哪里在漏水,所以刚才把水闸关了,但是还没找到漏水点。关了一下水闸,导致没水,居然都被我碰上了。

晚饭过后,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宿舍楼南面的那堵墙,发现又有几个非洲大蜗牛在爬升过程中。然后我就回宿舍拿了高浓度盐水对着我可以喷的那个来了几下,没过几秒钟的玩意就掉到地上了。有一个很高,我够不着,但是那个玩意已经爬到了我楼下那个房间阳台窗户的最高处,再往上爬就是我的房间了。所以我就回宿舍,先试图从高处往下喷,结果那个角度太刁钻,盐水根本喷不到,接下来我就拿了个水,拿了个盆,不断地往那个地方泼水,结果还是够不着。没有办法之下,我只能回到1楼,想拿个梯子爬上去再喷,然后就遇到了两个男同事,他们直接用梯子把那个东西给搞下来了。事实证明,用盐水喷正在爬行的蜗牛,的确可以让它缩回壳里,但是盐水不能杀死蜗牛。这是我想搞第2个蜗牛,回到1楼的时候,查看第1个被我喷在地上蜗牛时的结论。那个时候我不确定蜗牛死了没,所以我在宿舍出来的时候就带了一包洗鼻盐,直接就倒在地支蜗牛那里。最后我整了三只蜗牛,首先都是被喷到地上,然后我在上面撒盐。理论上那个玩意应该出水严重,但我觉得它们缩回到了壳里面,只是最外层的地方接触了盐,我不确定这样它们会不会杀死。微信公众号上科普的那些非洲大蜗牛文章说盐是可以杀死蜗牛的,因为蜗牛80%是水分,盐下去以后会让它们脱水。但我觉得这个东西得分情况讨论,如果你直接把它丢在盐堆里,只要出来它就必死无疑,它死定了,但是你如果只是在那身边撒一点盐,或者在它的软体上撒一点盐,那个东西完全缩在了壳里,可能受影响的部分不多。我撒完盐不久,下了一场大雨,当雨水把盐冲走了以后,我感觉大概率它们又会活过来。回到宿舍,拖完地坐在那里,拿起手机,我觉得那个蜗牛不会死,所以我又在淘宝上买了软体动物的专杀农药四聚乙醛。如果那个东西真的可以让蜗牛死一片在那里的话,我就直接让办公室多买一些,在宿舍楼、办公楼的草丛里都撒。如果不是那些杂草乱七八糟生长完全没有人管理,我们根本不至于会出现这种非洲蜗牛大泛滥。

单位大,单位废弃乱七八糟的地方也很多。

2025 四月读人类起源 创伤疗愈 育儿 投资 小说 游记…… 10 本

2025年5月7日 06:40
关于“我是谁,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我已经不需要答案,于是对人类起源,演化这样的话题兴趣大减。在《人类的演化》《人类的旅程:基因的奥德赛之旅》,《人类起源的故事 :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和《我们人类的进化:从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这四本中,选了《人类起源的故事》来读。作者在这方面是领军人物,在古DNA测序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上均很有建树。利用古DNA数据,作者将研究应用在史前史的重构上,指向的是人类祖先的融合过程,而非分裂。虽然故事精彩且有用,但个人认为不值得在上面花钱。《横断浪途》是一本旅行札记,负责诱惑人们走出家门,也正是在旅途上读的。

读《战争与和平》

2025年5月6日 22:14
历时一个多月,终于把《战争与和平》读完了。 对于这样的文学史上顶级巨著,翻看网上已有的信息,各种评论和读后感可谓汗牛充栋,各种高水平的评价分析文章也是应接不暇,我这个水平的读者自然也不敢对这本书进行“点评“,历史已经给出了评价,我只能说说读后感。 这个读后感,也不限于这本长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因为此前的一段时间,我一度以为我对这些名著小说”祛魅“了,以至于产生了一个“幼稚”的观点: 所谓名著小说大都挺无聊的,故事情节也不是特别吸引人,甚至有些作品看了一半,就猜到结局了。 书中的情节无外乎是几个王公伯爵争权夺利,或者是A公爵爱上B伯爵的女儿,B伯爵的儿子失手杀了C男爵的亲属;抑或是是甲公爵家的美丽的女儿爱上了穷小子已,甲公爵起初看不上穷小子乙,后来穷小子乙机缘巧合认识了某个富豪丙,拿到了巨额财富…… 比如《战争与和平》也可以这样”归纳“其故事情节,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个大家族中,有”好人“有坏人,他们的后代有的参军保家卫国献出生命,有的成天争权逐利,有忠贞的女子,也有放浪的女人,而这一切又嵌入到拿破仑与俄国的战争大背景下,拿破仑、亚历山大、别图佐夫等历史名人也在后半部作品中”亲自“露脸。 抛去书中的一些作者托尔斯泰评述历史事件的段落,就情节而言和我小时候读过的一些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类似,没有太大的惊喜。 后来,在网上看一篇网友称赞名著小说的帖子后,我醍醐灌顶,之前是我搞错了。明明是我小时看的那些小说电视剧”参考借用“了名著中的情节设定,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是”首创“这个情节架构,在小说类作品的创作中,能首开一种情节架构的,就是”名“著,甚至可谓之伟大。 比如以前武侠小说中常见的一种借鉴大仲马《基督山伯爵》的情节桥段:主角处在人生的低谷,又身陷囹圄,然而就在那个困境中,他意外获得某武功秘笈,然后神功大成,脱离困境后开启爽文模式,快意恩仇。熟悉金...

绍兴游记

2025年5月6日 15:51
今年“五一”假期,与情人同赴绍兴旅游。一来是为了参观鲁迅故里,二来也为感受绍兴的人文气息。 周公子的故宅,阔绰得惊人,活像一座皇宫。而此时的故宅早已没了长妈妈的唠叨、寿镜吾先生自我陶醉的读书声、父亲的...

上瘾性行为,正在毁掉我们这代人

2025年5月6日 23:30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邓发发,由于十分赞同收藏于杂记中。另外,切勿断错标题。

哈喽,我是发发。因为我想发财,所以叫发发。前两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个前同事凌晨两点发了条动态:“又刷短视频到天亮,明天还要上班,我是不是废了?”配图是一张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截图——日均 8 小时。我回复她:“试试把手机调成黑白模式?”她回我:“试过,没用,刷着刷着又调回来了。”

你看,这就是现代人的困境——我们不是在上瘾,就是在寻找下一个上瘾的路上。

我们到底在沉迷什么?

上瘾的本质,是用短期快感填补长期空虚。

  • 短视频:15 秒一个刺激,刷到停不下来,但关上手机,大脑一片空白。
  • 游戏:赢了想再赢,输了想翻盘,一局接一局,时间像被黑洞吸走。
  • 暴食:明明不饿,却停不住往嘴里塞东西,吃完又后悔,第二天继续循环。
  • 囤积信息:收藏一堆课程、文章,告诉自己“以后看”,结果永远没看。

这些行为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都能让你立刻爽,但长期来看,毫无意义。

为什么我们戒不掉?

因为大脑被劫持了。

科学家发现,上瘾行为会劫持多巴胺系统——这是一种让你感觉“快乐”的神经递质。正常的多巴胺分泌是“努力—奖励”模式,比如:你认真工作,完成项目,得到成就感。你坚持运动,身材变好,感到自信。但上瘾行为直接绕过“努力”,给你“即时奖励”。刷短视频,不用思考,直接爽。打游戏赢一局,立刻有成就感。

久而久之,你的大脑会认为:“既然躺着就能爽,为什么还要努力?”于是,你越来越难专注,越来越没耐心,甚至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

上瘾的真正代价

很多人觉得,上瘾只是“浪费时间”,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它的真正危害是:让你失去对人生的掌控权。

  • 时间黑洞:每天刷 3 小时短视频,一年就是 1095 小时,相当于 45 天。
  • 注意力碎片化:你再也无法专注读完一本书,甚至看不完一篇长文章。
  • 现实感丧失:虚拟世界的快感越强,现实越显得无聊,于是你更想逃避。
  • 自我厌恶:明知道不该这样,却控制不住,最后陷入“放纵—愧疚—更放纵”的恶性循环。

最可怕的是,上瘾会让人失去“延迟满足”的能力。你不再相信“长期坚持会有回报”,只想立刻得到反馈。于是,你放弃健身、放弃学习、放弃任何需要时间积累的事情,变得越来越浮躁。

如何真正戒瘾?

先认清一个事实:戒瘾不是靠意志力

真正的解决方法,是用新习惯替代旧习惯。比如:

  • 想刷短视频时,立刻站起来做 10 个深蹲。
  • 想打游戏时,打开一本轻松的小说读 10 分钟。
  • 想吃零食时,先喝一大杯水,等 5 分钟再决定。

调整环境,减少诱惑

把手机调成灰度模式(黑白屏),降低视觉刺激。卸载最常刷的 APP,或者设置每天使用限额。睡前把手机放在客厅,不带进卧室。

找到真正的“替代满足”

上瘾的本质是逃避现实,所以关键是:找到比上瘾更有意义的事。比如:

  • 培养一个能带来成就感的爱好(剪辑、绘画、写作、手工)。
  • 加入一个正向社群(运动小组、徒步群)。
  • 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每天写 100 字,跑步 30 分钟)。

记住:戒瘾不是剥夺快乐,而是找回真正的快乐。

最后想说

我曾经也是个很容易“上头”的人,熬夜追剧、刷社交媒体到凌晨。后来我发现,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如果你也深陷上瘾性的行为,别急着否定自己。上瘾不是你的错,只是你还没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从今天开始,试着做一个小改变:每天减少 30 分钟刷手机的时间,换成散步、运动或阅读。给自己 1-3 个月,慢慢调整,别追求立刻戒断。

熬过最初的戒断反应,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本身,就足够有趣。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0ll4R9IX08VoFk_ZBIOWQ

如果你想使用这套 WordPress 主题

2025年5月6日 23:14

我目前使用的 WordPress 主题是 Blocksy

该主题和 WordPress 的 Gutenberg 编辑器完美集成,且支持 Elementor 等主流页面编辑器。提供直观的自定义界面,无需编写代码即可调整网站的布局、颜色、字体等。

如用于搭建个人博客,免费版完全足够。我因长期使用,有付费支持,但似乎仅使用了一个付费功能:「自定义字体」(该功能也可用插件实现)。

CleanShot 2025-05-06 at 15.34.58@2x

最近有几位读者咨询过如何使用 Blocksy,本文介绍一下如何配置本主题。

设置

安装 Blocksy 主题后,安装 Blocksy Companion 插件,然后点击「自定义」。

CleanShot 2025-05-06 at 15.59.29@2x

然后点击 General → Customizer Import/Export

Blocksy import export options

下载该压缩包,解压缩,并将 .dat 后缀的文件拖拽到 Import Options 中。

CleanShot 2025-05-06 at 16.01.58@2x

这里可以全选.

然后就能使用我调整后的 Blocksy 主题了!

目前使用的插件可见这篇博客:目前使用的 WordPress 插件

另外,还有两个自制插件,推荐大家试试:Bearblog 风格点赞按钮NeoDB Integration 书影音展示页面

本博客目前使用的字体是「霞鹜文楷」。

祝大家使用愉快,

Dayu

京东 43 元 450 克陈阿炳风干鸭小腿实测

2025年5月6日 23:57

产品说明

购买原因

连月来被风干鸭小腿广告轰炸,多平台多品牌漫灌式曝光,仿佛约好一般要堆出一个新品类市场。出于好奇,我决定买来亲自尝尝。经过对比,选择了声量最大的陈阿炳风干鸭小腿。

产品介绍

商品图

购买价格

京东订单截图

2025年4月26日购于陈阿炳京东自营旗舰店。三种口味,每袋150克,共450克,标价42.86元,用京豆和优惠券等抵扣后实付19.62元。

产品实测

包装

包装内有三袋鸭小腿(鸭翅根),附赠三只一次性手套。另外特别提示保质期只有 7 天。

测量

口味椒盐原味香辣味藤椒味
辣度不辣微辣中辣
标称净重(克)150150150
实测毛重(克)178168182
实测净重(克)159150163
鸭小腿数量(个)767

外观

口感

风干鸭小腿肉质紧实,又干又硬。虽然只有两指大小,但是需要撕咬下来,嚼起来非常费劲。实际上一次吃到第二个就没什么兴致了,与广告中当作看剧零食的宣传相距甚远。

另外,所谓不同口味只是辣椒粉含量不同,底层的鸭小腿没有区别。

昨天以前首页

与其内耗,不如去山里 —— 四明山

2025年5月6日 23:01

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累,就该用满眼的绿来稀释。

前段时间遇到了一些烦心的事情,心情很是糟糕。正逢五一小长假,于是我和老婆决定带上相机,找一个人少一点的山里,拍拍照,宁波的四明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与其内耗,不如去山里 —— 四明山最先出现在Jack's Space

【日记】2025.05.06

2025年5月6日 22:52

1.BiliBiliToolPro

由于昨天的奇妙经历,所以我给服务器设置了内存占用超过80%就提醒我的策略。今天早上一睡醒,发现腾讯云先是给我发送了内存高占用的信息(82%),过了20分钟又和我说告警已解除。

就这个时间,和 Server 酱³提醒 BiliBiliToolPro 运行结束的时间甚至过于吻合了,我打开后台一看,确实是 BiliBiliToolPro 导致的。这个脚本运行完成之后,内存占用就下去了。

持续到15分钟的高内存占用
“暂停”了15分钟

不过我好奇的是,脚本 9:00-9:15 的这段时间,明明是随机休眠的,按照常理来说占用的内存应该不算多,就算多的话,接下来正式运行应该会更多。但是事实是,随机休眠的内存占用反而是最多的,不知道他的代码是怎么写的,奇奇怪怪。

2.12306电话订票

今天看B站,发现现在12306居然还有电话订票的服务(《尝试一种古老的买火车票方式——沉浸式体验电话订票!》),确实是没想到,现在基本上没几个人用电话订票了。

而且还有人用电话订票,然后取一张真正的纸质火车票(写着限乘当日当次车,而不是仅供报销使用),然后再找到一个常备有检票钳的火车站,就可以获得有着M型剪口的火车票了。(《在2023年用纸质火车票坐高铁,还有检票钳剪口》

3.WebRTC

小米浏览器因为WebRTC协议可能会被利用上传带宽和泄露隐私而不开启webrtc协议

不得不说,现在的网络环境是越来越奇怪了,一方面是运营商因为跨省结算的关系,极力的打击 PCDN 和大上传流量的用户;另一方面,很多公司的客户端都会默认把用户的设备当作 PCDN 节点,还是挺恶心的。

我现在电脑上看 B 站视频有时候就会被分配到 PCND 的节点,要是这个节点没什么问题还好,就怕这个节点本身就很慢,导致我看视频都不流畅。。。

工作

2025年5月6日 21:31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不知不觉已经来北京两个月,起初也是迷茫,毕竟从上个工作辞职已经一年了,会做什么能做什么都很难说。

简历投了很多份,招聘软件也没少翻。好的情况是已读不回,其他大多是未读未回……

没办法的情况只能跟着我爸继续干工地,从白帽子变成了黄帽子,工资翻了一倍多,付出的体力也是几何倍增长。不过一家人在一块一起努力,虽然劳累但是挺充实快乐。

想开点就好,虽然工作有贵贱,但能挣到钱才是硬道理。

PIVOT Vol.16 输入法、咖啡和爵士

2025年5月6日 22:14

Fcitx5 macOS

我过去用的是 Rime 鼠须管 输入法。最近了解到 Fcitx5,可以直接导入鼠须管的数据,能够在 Fcitx5 的友好界面和系统集成下,享受 Rime 的强大定制能力。

CleanShot 2025-05-06 at 12.15.39@2x

「dupeGuru」

查找重复文件的跨平台工具,利用模糊匹配算法处理文件名和内容,为图片和音乐提供专用模式。


「Mac File-Finding Gems」

介绍了多款 macOS 平台上功能各异的文件搜索与管理工具,强调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HoudahSpot 提供极高的搜索定制与标签自动补全;Find Any File 能跨网络驱动并深入压缩包与二进制文件;GoToFile 则以模糊匹配和键盘操作实现快速打开与导航。此外,Ammonite 和 Leap 专注标签可视化与管理,Trickster 聚焦最近使用文件,Default Folder X 强化系统对话框功能,而 Hookmark 则通过关联链接优化项目中文件切换。


「Sociodemographic biases in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by large language models」

本文综述了大型语言模型在医疗决策中表现出的种族、性别、性取向和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人口学偏见,评估了GPT-4及其他前沿模型在临床预测和建议中的歧视性倾向,并探讨了包括对抗训练、偏见定量认证和公平性工具箱在内的多种检测与缓解策略,呼吁构建标准化、公正且包容性的医疗AI评估框架以消除医疗不平等。


「Use any LLMs (Large Language Models) for Deep Research」

合多种主流大型语言模型与网络搜索能力,通过Thinking与Task模型在约2分钟内生成深入研究报告;支持本地与服务器API、多平台(Vercel、Cloudflare、Docker、静态托管)一键部署


「Why is coffee so popular?」

咖啡因的起源与演化历程.


「PDF2zh for Zotero | Zotero PDF中文翻译插件」

Zotero 中集成 PDF2zh 翻译工具的插件,实现英文科研 PDF 文档的自动翻译和双语对照。


「Tokenizer」

输入任意文本后,工具会将其分解为模型识别的 token,并以颜色区分,便于观察每个 token 的构成。实时显示输入文本对应的 token 总数和字符数,帮助用户估算 API 调用的成本和上下文长度。


「《DownBeat》五星唱片(’50s–’80s)」

整理了美国老牌爵士乐杂志《DownBeat》在 1950 至 1980 年代对唱片的五星评价名单,因当时评星制度严谨公信力高,所选唱片既有公认的历史名作,也不乏今日鲜为人知的佳作;文章为每张专辑附上 Apple Music 与 Discogs 链接.

最近在慢慢听这份歌单。

一拖再拖的四月月报

2025年5月6日 21:53

本该写在月底的月报,因为提前回老家被拖了,在老家因为懒也一直拖着没写,回到工作岗位,进入工作状态,这才姗姗动笔。

四月份的工作很忙,有时候晚上甚至搞到很晚,因此做自己事情的时间就少了很多。

折腾

因为想要把用了好多年的HHBK拿出来用的时候,发现之前的连接线找不到了,而这个连接线还是很老的mini B接口,真的很难找到,于是又想着去改造成无线了。之前了解到一个YDKB的改装方案,但是价格要400多,就放弃了。这次在淘宝上一搜索,居然有一个100多块钱的方案,并且支持无线/蓝牙/USB三种模式,usb口也改成了type-c接口,这个价格同时还包含了锂电池,这么实惠的价格,立马就下单了。回来替换也很简单,就是把原来的主控板,换成这个新的主控板就好了,原先的usbhub口位置则是变成了开关按钮和模式切换的按键开口,usb-c在原来min b的位置也勉强能插上线,唯一的缺点就是键位模式设置没有设计在原来键位设置的地方,如果需要修改需要拆开键盘。总体,瑕不掩瑜,推荐尝试改造。

另外,上个月提到我使用Flutter做了一个memos的客户端,经过这个月的修改,和google play的封闭测试,目前已经正式上架google play。感兴趣可前往下载,链接: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me.isming.fymemos, 同时我也开源了代码,感兴趣可以去github查看,也欢迎贡献代码,链接: GitHub - sangmingming/fymemos: A memos client write in Flutter

清明节去了趟台州,徒步到仙居公盂村,还去了临海台州府城,天台国清寺庙,感兴趣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除了公盂这次徒步,还在月中去了一次苏州西山缥缈峰徒步,缥缈峰难度很低,感觉四五岁的小朋友也可以拿下。因为我们出发比较早,一趟畅通,爬完山之后居然还挺早,又在岛上去看了看东村古村和最佳夕阳观赏点(天气不好,看不到夕阳😂)。

接近月底的周末,因为五一要补一天班,周末只有一天,因此选择在上海找个地方露营。前往广富林郊野公园,发现公园装了收费杆,只有七号门可以进,并且排了很长的队,最终只好在附近找了个农田露营。

这个月主要在看《芯片战争》,看完了余盛的版本,同时这个名字的书还有一个美国的版本,在微信读书看了一小部分,发现其中对于中国的部分有删改,于是又找来了台湾版的译本《晶片战争》,看了一部分。篇幅上来说,余盛版本的更长,其中关于中国的部分篇幅比较长,其中关于中国的介绍是比较乐观的,比如中芯国际,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等的介绍。而台湾版本的,对于中国的部分不多,评价更加中性,但是因为内容是繁体字,其中很多名词和大陆的说法都不同,看的很慢。对于两本书一起辩证看的,对于我们了解芯片的发展和战争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芯片的设计和生产,涉及到的配套和供应链也很多,而被封锁的中国想要突围,仍然任重道远。

电视剧这个月居然看了两部,首先是王宝强主演的《棋士》,感觉还挺不错的,可以看看。

另外老婆在看一个叫《无忧渡》的电视剧,也跟着一起看完了,这部剧典型的俊男靓女片,男女主都有主角光环,同类型的片子还是《唐朝诡事录》更好看一点。

而看了两部剧的代价就是本来会有点时间练字和看书,被看剧给挤占了,因此以后还是要少看剧。

杂项

看到有网友在玩Slowly这样一个笔友软件,于是也去注册完了完。这个软件基于邮票和根据距离限制邮件送达的时间的设计很有意思。在上面写了公开信,也与几个人有了邮件往来。而每次写信,都要借助翻译软件来优化英语内容,或许也能间接学学英语。立个Flag,在上面找到一两个长期笔友,借此提高一下英语表达的水平。

总结

生活一直在继续,工作繁忙也要抽空多出去多走走。虽然拖了几天但还是把终结补上了,哈哈。也感谢你看到了这里。

看完评论一下吧

轻松部署 Alist + MinIO,打造你的专属私人网盘

2025年5月6日 20:49

还在为网盘限速、空间不足而焦虑?想要一个安全、快速、完全掌控的私人网盘?今天带你一步步用 Alist 结合 MinIO,快速搭建一个高性能的私人云存储,文件管理从此自由无忧!

部署非常简单,也很适合内网私有化部署。另外这也是一个开源项目,社区灵活度特别高,对接的存储类型非常丰富,但是本文还是着重写写对接 minio。今天的音频调了几版,目前这版相关好点

什么是 Alist 和 MinIO?

  • Alist:一款开源免费的目录列表程序,支持挂载多种存储(如本地存储、云盘、对象存储等),提供简洁美观的界面,支持文件预览、下载、分享等功能。简单来说,它是你文件管理的“超级中枢”。
  • MinIO:一个高性能、分布式的对象存储服务,兼容 S3 协议,适合搭建私有云存储。相比第三方网盘,MinIO 让你完全掌控数据,安全又高效。

通过 Alist + MinIO 的组合,你可以轻松打造一个私有网盘,享受无限存储空间和极速访问体验!

Alist + MinIO 的优势

  • 多存储支持:Alist 支持 MinIO、本地存储、OneDrive、阿里云盘等多种存储方式,灵活扩展。
  • 简洁易用:Alist 界面美观直观,操作简单。
  • 高性能:MinIO 提供企业级的对象存储性能,适合大文件存储和高速访问。
  • 安全可靠:数据存储在你自己的服务器上,隐私有保障。
  • 开源免费:Alist 和 MinIO 均为开源项目,自由使用,社区活跃。

部署步骤:Alist + MinIO 一键搞定

以下以 Docker 部署为例,带你快速搭建 Alist 和 MinIO 的组合。这里就跳过 MinIO 部署相关了,之前也讲过,可以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

准备工作

  • 准备好 MinIO 的账号即可,有存储视频资源最好不过

镜像

根据实际情况来,默认 aio 镜像已经包含本地存储缩略图 ffmpeg 和离线下载 aria2, 后面需要用的上

  • xhofe/alist:main-aio
  • 国内镜像 ccr.ccs.tencentyun.com/k7scn/alist:main-aio

创建 docker compose 文件

  • docker-compose.yml
services:
  alist:
    image: xhofe/alist:main-aio
    # image: ccr.ccs.tencentyun.com/k7scn/alist:main-aio
    container_name: alist
    ports:
      - "5244:5244"
    volumes:
      - /data/alist:/opt/alist/data # 应用程序持久化数据
      - /data/share:/opt/share # 本地存储,可选
    environment:
      - TZ=Asia/Shanghai
      - ALIST_ADMIN_PASSWORD=goxee7dieXeihu9uochoo6iquaighail
    restart: always

ALIST_ADMIN_PASSWORD 支持自定义密码,很早之前我提交的 PR😂,估计也就我一个人这么用。

启动容器

docker compose up -d

配置 caddy

caddy 配置比较简单

alist.ysicing.eu.org {
  reverse_proxy 100.90.80.2:5244
}

访问 alist

访问 Alist:在浏览器输入 http://你的服务器IP:5244 或者 caddy域名,进入 Alist 界面。

默认用户名是 admin, 密码是你配置的 ALIST_ADMIN_PASSWORD 值信息

挂载 MinIO 存储

登录 Alist,点击 管理 > 存储 > 添加

选择存储类型为对象存储

填写以下信息:

  • 挂载路径:自定义,例如 /minio。
  • Endpoint:http://minio 域名地址:9000。
  • Bucket:填写你在 MinIO 创建的存储桶名称,例如 ja。
  • Access Key 和 Secret Key:填入 MinIO 控制台生成的密钥。
  • 强制路径样式:默认勾选
  • 地区:默认留空

保存配置后,返回 Alist 主页,即可看到挂载的 MinIO 存储

可以上面的操作后就可以通过 Alist 浏览、分享 MinIO 中的文件,支持在线预览、下载等功能。

其他

官方文档

总结

通过 Alist 和 MinIO 的组合,你可以轻松搭建一个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私人网盘,告别存储焦虑!无论是个人文件管理还是团队协作,这个方案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快动手试试吧!


都是女娃?

2025年5月6日 18:24

医院产检完,去病房找大夫,听门口几位阿姨闲聊“一上午抱出来3个宝宝,全是女孩儿.......”,之前同学群里聊过,他们自己,包括他们自己的同学或者身边朋友,也几乎都是女孩。我身边的同学,朋友,只有一家是男孩儿。虽然“身边儿科学”不靠谱,可这也有点儿太邪乎了,我都要怀疑是不是这几年有啥邪性的东西刺激了,为啥出生这么多女孩儿。

回来跟媳妇儿讲这个,我说自己不喜欢女孩儿啦,想要个带把儿的。媳妇开玩笑“你是怕长大后,自己的丑闺女没有竞争力是吧”

嗯,是的。

受害者与刺猬

2025年5月6日 16:37

“受害者”是道德高地的天然居民,是悲剧舞台上的聚光灯,是内心“我比你惨”的终极投影。可一旦靠近了,才发现,“受害者”有时不仅是可怜,还有一身的刺。你以为你在给对方递上一杯热茶,结果却被扎得一手血。不是因为你不够温柔,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将所有温柔视作威胁。

他们裹着伤口走来,牙齿却早已磨得锋利。这是一些自称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的真实写照。
本以为你迎接的是一个需要拥抱的孩子,实际上面对的是一个把伤口当作武器的成年人。很多时候,所谓“需要理解”的人,比任何人都擅长误解。

互助小组、患者群聊,像一座冬眠动物的洞穴,里面聚着一群相互取暖、也互相扎人的刺猬。伸出手去,是想牵一把,但下一秒可能会用带血的针指着你,说:“你根本不懂我。”

当然不懂,毕竟没人能完全与他人共情、感同身受。他们的确遭遇过创伤,但他们也许并不想被真正“理解”——只想让你承认他们的伤口比其他人深,比其他人痛,比其他人纯粹,比其他人干净。他们不想疗愈,他们想胜诉。有的时候不是在寻求共情,而是在寻找一个不敢还嘴的观众。

可惜的是,有些人真信了。被“你不懂我”三连击倒后,还真去读心理书、看创伤研究,努力提高共情力。却没意识到,问题不一定是共情不够,而是他们根本不允许你共情。他们想要的不是桥梁,是壕沟;不是和解,是绝对的主场。任何不完美的倾听,都会被定义为“歪曲”;任何试图靠近的脚步,都会被解读成“冒犯”;任何你没说过的话,都会被他们“感受到”。

这时候或许会意识到:有些人或许不再是单纯的受害者,他们已经用“受害者”身份攻击他人,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施害者。

说到底,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动物。我们都知道痛苦,但我们希望自己的痛苦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原罪——于是,如果你敢说“我能理解”,那便是对我苦难的亵渎。于是,“你根本不懂我的痛苦”成了一种刺猬式的自我防卫,同时也是一种暴力的反击。这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主权:我的创伤是我最后的领地,谁也别想越界。

不能责怪他们带刺,毕竟那是他们在世界上存活下来的唯一武器。但也需要承认,靠近他们的人,哪怕是真诚地想要理解,也很可能被误伤——更残酷的是,被刺的往往是那些同样伤痕累累的人。

我见过一些互助小组里的人,初来乍到时满心期待“终于有人能懂我了”,不出三天,就开始互相拉黑、互相举报,理由是“对方冒犯了我”。可以说这是一种集体性的移情崩解,也可以说是创伤中的自恋相互碰撞的火花——但更实际的解释是:两个都在燃烧的人,是无法互相取暖的。

他们需要的不是镜子,而是观众。观众可以静静地听他们倾诉,不提出异议,不补充观点,不讲道理,更不揭伤疤。而一旦你不小心成了镜子,反射出他们不愿面对的东西,恭喜你,你就成了新的加害者。共情太多,是虚伪;共情太少,是冷漠;理解太深,是操控;理解太浅,是愚蠢。总之,你有罪。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受害者的攻击性”已经成了一种被默许的语言游戏。在它的语法中,受害是最高通行证,无需任何修饰和解释;而试图理解,则是僭越,是入侵。更难受的是,这些语言规则不是发疯的结果,而是精密的、社交媒体时代训练出的自我保护机制。每一句“你曲解了我的意思”,背后都站着成百上千个点赞和转发的幽灵。

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这类行为并不罕见。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情绪化的时代,很容易不再相信“理性争论”的可能性。你一旦表达观点,就等于在宣战;你一旦表示担忧,就等于否定别人。一个人曾经遭遇过痛苦,如今便拥有了道德赦免权。而一旦你试图辩解,说“我并没有那个意思”,他们就反手一击:“你在PUA我/你在曲解我。”

很少有人说:有些痛苦其实不值得尊重。不是每个创伤都构成了高尚的理由,也不是每个情绪都可以合法地伤人。

精神分析中,未被处理的创伤会以重复的形式再现,这是“强迫性重复”。只是如今它被包上了话术的新壳:创伤不是被承认然后疗愈,而是被神圣化并据为己有。甚至变成一种资源,一种可以调配人际关系的筹码。有人个人账号介绍说“我是985硕士”,也有人用说“我重度抑郁、家暴背景、边缘型人格”。你不对他们小心翼翼,就是“标签歧视”。

是的,这个世界确实不够温柔,但一些人用“敏感”要求全世界温柔以待,自己却不肯放下武器。我们开始将“善意”与“脆弱”混为一谈,却忘了:真正的脆弱,不是你不能碰我,而是我愿意放下壳。

有些时候,我确实觉得心理学让我们过于习惯于“理解”,而不再质疑。“他攻击你,是因为他在保护自己”——这是正确的解释,却不是所有的真相。真相还包括:他攻击你,是因为他知道你不会还手;他把你当垃圾桶,是因为他把自己当了受害者圣人。我们该面对的现实是:创伤从来不是“无辜”的,它也会繁殖新的“暴力”。

我并不是否定“受害者”的痛苦,因为我也是一个“受害者”。事实上,我自己就是长期陷在创伤回声里的那个。但我逐渐意识到,如果我总用刺来保护自己,最后我就只剩下一堆刺。没有人靠近我,不是因为我不值得被爱,而是因为我让人无法靠近。不是世界太冷漠,而是我先关闭了入口。

所以需要小心,别被“我只是个受害者”这句话迷惑,那有时不过是“我是个合法刺客”的遮羞布。你以为你在救人,实际上你被当成了可以随便练习攻击的沙包。这个世界需要同理心,但不是受虐倾向。

也许很多人包括我曾经也是刺猬,也想过用针扎那些走近你的人,因为太怕了。但终究应该明白:用刺保护自己,最终会让自己变成孤岛。而若真的曾被伤害,就该明白攻击是不会带来安全感的——攻击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相信世界就是危险的。久而久之,就再也无法相信善意。

当发现自己在刺别人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是不是把“别人应该理解我”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权利,而不是一个需要对方自愿给予的礼物。刺是活下来的工具,但不是活下去的方式。自己可以痛苦,但别把痛苦当成武器;自己可以防御,但别把防御当成正义。

人类关系最脆弱的部分,不在于恶意,而在于误解。而误解常常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太怕被看见。于是宁愿把看见自己的人刺伤,也不愿让他们走近。这就是刺猬的悲剧:他们渴望温暖,却让靠近的人流血。但温暖不会凭空到来,它只能在彼此卸下盔甲的那一刻发生。真正的疗愈不是让世界小心翼翼地不碰自己,而是开始愿意少扎别人一点。

终究得学会脱壳,哪怕很慢,哪怕会痛。但如果总是用受害者的名义掩盖自己的控制欲和攻击性,那就不是在康复,而是在退化。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为正在把别人也拖入那种自己曾经痛恨的、压抑、冷漠、无法理解的世界里。

自己有伤口,这是真的。但自己也有选择,这更重要。
愿我们都不再是那个把同类逼走的刺猬。

绍兴游记

2025年5月6日 15:51
今年“五一”假期,与情人同赴绍兴旅游。一来是为了参观鲁迅故里,二来也为感受绍兴的人文气息。 周公子的故宅,阔绰得惊人,活像一座皇宫。而此时的故宅早已没了长妈妈的唠叨、寿镜吾先生自我陶醉的读书声、父亲的...

天津游记「多图预警」

2025年5月3日 00:00

刚从合肥返京,就收到了天津出差任务。虽然京津距离不远,但杜老师平时工作较忙,周末一般都在家睡懒觉,所以也是想着趁此机会游玩一下!分享给未来过天津的小伙伴,大家来云旅游~

天津之旅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样是直辖市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城市风貌。

天津建筑风格多样,中西合璧,例如五大道保存着众多西式建筑,意大利风情街则充满了浓郁异国情调。

此外,天津还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例如盘山、独乐寺等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展现了其深厚文化底蕴。

天津的旅游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美食文化上,是体验津味文化与北方风情绝佳之地。

天津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如狗不理包子、煎饼果子等等传统小吃闻名全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此外,天津的相声文化也独具特色,古文化街、泥人张彩塑等更是让人感受到天津的艺术之美。

游记留影

天津的民国时代的建筑较多,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张学良故居的餐厅: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卧室:

顶层是个舞厅,本来拍了歌厅整体,结果有个大爷入镜了,所以只有观众席给大家看看:

这叫聚丰当铺,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民国时代当铺格局:

这个是鹤竹堂药铺,据说是曾给慈禧光绪看病的御医所开:

皇宫舞厅,为什么杜老师想到依萍:

天津市特别警察局,杜老师也想拍亮堂点的,这里边就是暗光线,可能是想震慑罪犯:

瑞蚨祥成衣店,里边格局也很大气漂亮,就是衣服看着有一点少,毕竟都叫成衣店了,怎么衣服比杜老师的都要少:

成衣店顾客等待位,本来不想放这张的,但是这个窗和格局吸引了杜老师,所以还是放上来了:

这个是鼎章照相馆,杜老师除了会说漂亮外,不会说别的了,原谅杜老师言辞的匮乏:

民国时代诊所,不过感觉杜老师小时候诊所也长这个样子,可能杜老师也挺老的了:

这个是商会俱乐部,有很多张,但里边的光线不是很好,只有这张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国父孙中山办公室,右上角露出来的点点就是他照片,不过相机没有全部收录进去,右侧还有一个很好看的壁炉,哈哈:

头一次看见民国的封条,必须拍照一张,杜老师一直以为封条只要有个封字就可以,没想到要写这么多东西:

这个是春和大戏院,张学良故居进门开始可以玩剧本杀的,好多人在走来走去的找线索,杜老师没有好意思参与进去,不过感觉很好玩的,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参观的同时玩这个游戏。这个戏院里还有相声表演的,不过是固定的时间,杜老师忙着赶下一个参观地,所以并没有听相声,可惜:

最后用民国画报小广告来做结尾,张学良故居以及范竹斋故居之旅就结束啦:

全都是人,大家都在门口想拍出满意的照片,杜老师就只匆匆闪过了,毕竟杜老师没有高超的运镜技术:

这个是最后的晚餐,教堂里也好多的人,想找出一张没人的照片实在是太难了:

感觉这个吊灯和玻璃都漂亮的很,但是杜老师对宗教理解不深,不知道这个里边画面的含义,要是有解说就好了:

这个好像就是主教传教的地方吧,用隔离带围着,杜老师进不去,不过感觉就很神圣:

据说是溥仪和妃子们被从故宫赶出来之后住的地方,感觉就是个小洋楼:

溥仪和妃子们的小餐厅:

这个是溥仪妃子文绣的卧室:

这个是皇后婉容的卧室,感觉他们的床都好小啊,杜老师睡在上边都怕掉下来:

这个是溥仪的书房:

张园里也有剧本杀,每个时间段也有节目表演的,但是杜老师依然没赶上,时间太紧张了,下次一定要试试看:

最后用杜老师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给这段旅程做结尾,这个展区是爸爸妈妈他们那个年代结婚的布景,感觉爸爸妈妈他们来看肯定很有感触:

女儿分班后的第一次家长会

2025年5月6日 13:33
昨天参加了女儿学校这学期的家长会,依照惯例,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都会有这么一次例行沟通,更何况这次是分科之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 女儿这次期中考试也还行,班级第二,年级第六。和上次的月考相比,虽然英语和政治都没有能拿到第一,数学的成绩提升了不少,所以,整体排名还是上升了。 据女儿介绍,她的新班主任出生于2000年,是一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女教师。 见到她的第一眼,我的内心有点惊讶:老师好年轻!一张娃娃脸,脸上还带着学生气,刘海也是和我女儿一样的“鲇鱼须”款式,再想想她的年龄,和我侄女差不多大。 开会时,能看出她有点紧张。这也难怪,台下坐着的,基本上是她爸爸妈妈辈的叔叔阿姨,而她要站在讲台上,跟这一群长辈讲“育儿经”,这画面多少有点尴尬。 但不得不说,年轻人干脆利落,没有废话。她把该说的内容简要地介绍了一遍,包括学生的作息安排、学科老师的配备、目前整体学习状态的一些观察,讲得简洁清楚,没有过多情绪渲染,也没有“高考”压迫式的老套路。全程不到二十分钟。 接下来,她还特地留出时间供家长单独交流孩子的具体情况。这样的安排倒让我觉得挺好,效率高,沟通也更有针对性。 这次家长会,和我以往参加的那些一个小时起步、教育理念讲个没完的会议截然不同。但我不觉得哪里不好。 反而让我意识到,时间在变,教育方式也在变。 我们这代人,习惯了老师一板一眼的讲解,习惯了“资深”二字带来的安全感。但现在的年轻老师,可能不再那么强调“权威”与“经验”,而更愿意用一种平等沟通的姿态来面对学生和家长。 虽然她还年轻,阅历也许不多,但我看到她在认真、努力地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她也许没有几十年的教育经验,但她和孩子们同频,能理解他们的语言、节奏和情绪,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势。 也许,这就是时代的交接方式。 在一个个看似“不一样”的变化中,我们慢慢交出手中的接力棒,看着下一代在新的节奏里成长、奔跑。 他们会有他们的方式,也...

五一嵩山行

2025年5月6日 09:51
好多年没有爬过嵩山了,专门翻了翻以前的相册,上次登到山顶是2019年,再上次就是2014年了。虽然就住在山脚下的小县城里,也一直心念着去登山,但登山的频次却越来越低了,或许就是想着反正离家近,随时都可以上去,就这么一直拖着,几年间一晃而过。现在刚好赶上放假,在家无事,就打算带着儿子再登顶一次。 本来打算5月2号去上山的,结果那天的气温竟然达到了36℃,不太适合上山,而3号的最高气温才25度,刚刚好。就给儿子说好,3号上午去爬山。 3号早上一大早,儿子就起床,先把当天的假期作业完成,再吃过早饭,我们就出发了。 刚停好车,就有过来推销登山杖的。儿子看到了非要买一个,就花2块钱买了一根,价格倒是不贵。登山杖是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以前没有。这几年景区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周末、节假日来爬山的也越来越多,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夜爬嵩山变的特别火爆,给嵩山带来的新元素也越来越多,登山杖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假期的第三天,感觉人流量正常,不是特别多,但也不少(肯定比周末要多)。匆匆过了检票口,照例先到嵩阳书院门口打个卡。今天的目标是峻极峰,所以就不进书院了。 行进了大概半个小时,才到上山的检票口。在这里儿子就开始喊饿了,就补充了一些能量。接着正式开始登山了。 过了登山的检票口,没过多久就到了正式上山的第一站,老母洞,也叫老君洞,是道教的一座庙宇,供奉的应该是太上老君。 老君洞是可以开车上来的,不过应该是工作人员才可以吧。 今天的游客数量刚好可以占满步道,但是又不拥挤,刚刚好。 接着往上走就到了三佛殿,这里从距离上来说,应该是完成了登山的50%(大概从嵩阳书院开始计算),不过最陡峭的道路的还在后面,最耗体能、耗时间的道路都在后半段。 一个跟着上山的小家伙,能走到这里真厉害! 一个卖福牌的摊位,摊位大姐推销说,在这里买了福牌可以写上祝福语,去挂到山顶的大树上。 嵩山其实是个大石头,很多地方都裸露...

成都游记

2025年5月6日 08:53
今年五一出游目的地–成都,小希已是二刷,我和大希是第一次去,火辣的成都菜和浓厚的二次元文化让我印象 […]

打卡护照同款景点:台湾六日游 day2 日月潭和清境农场

2025年5月6日 14:17

听说日月潭的风景非常美丽,而且还是护照上的景点之一,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台湾六日游第二天,我们选择了在kkday上拼了一辆日月潭和清境农场的拼车。


关于拼车

如果自己DIY去日月潭的话,需要在台中火车站乘坐台湾好行观光巴士,可以当日买票。好处是时间比较自由,但是缺点是每辆车的最大人数是固定的,过去的时候还好,如果回来的时候遇到末班车坐不下的话就比较麻烦了。

于是乎,我放弃了思考选择了在 kkday 上拼了一辆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kkday 上仅仅只是拼车,里面仅包含了车费和游览船的费用,不包含门票费用。以及虽然我没有遇到,似乎有一定概率会遇到索要小费的司机。

车子是一辆9座商务车,一辆车会有 8 名同行的游客和 1 名司机。这样的车会有好几辆,会组成一个车队一起前往景区。

第一天的拼车遇到的司机人很好,车也很干净,还有舒适的靠枕。整体乘坐体验非常不错。


日月潭

乘坐约2个小时,来到了日月潭。


朝雾码头

20250430_094847.jpg
20250430_095926.jpg

首先是朝雾码头。

在这里我们将乘坐游览船来浏览日月潭。


日月行馆国际观光温泉酒店

20250430_100901.jpg

途中会看到这么一家酒店,是整个日月潭最贵的酒店。

日月行馆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是其外观上的“金箔船桅”,这是一座高度达55.97公尺、总长度超过73公尺的建筑构件,其表面完全包覆了99.9%纯度的金箔,共使用了479.54盎司(约15公斤)的黄金。

真的好奢侈呀!


拉鲁岛

20250430_101204.jpg
20250430_101234.jpg
1000027507.jpg
这个小岛位于台湾南投县的日月潭中央,是日月潭的地标之一。拉鲁岛在清朝时期被称为「珠仔山」,日治时期则被称为「青岛」,后来又曾改名为「光华岛」。1999年921大地震后,为了尊重原住民邵族文化,正式恢复其原住民名称「拉鲁」,意思是“心中的岛”。

未命名.jpg

同时这座岛也是护照上的风景之一。


船上风景

IMG_20250430_115256_00_015.webp


玄光码头

20250430_101952.jpg

第一个停靠站,玄光码头。


20250430_101707.jpg

因为能拍到对面的拉鲁岛,所以旁边的这块石碑也是著名的打卡点。


1000027507.jpg

这张照片就是在玄光码头拍摄的拉鲁岛。


IMG_20250430_111637_00_005.webp


1000027502.jpg

在码头向上走的地方还能看到风景更美丽的日月潭石碑。


阿婆茶叶蛋

20250430_102124.jpg
20250430_102148.jpg

要说日月潭上最有名的美食是什么?莫过于这家阿婆茶叶蛋了。

还没靠近就能闻到浓浓的香菇香气。不愧是顶峰时期能一天卖7000颗的茶叶蛋!


20250430_104755.jpg

这次拼车包含了1颗茶叶蛋,吃起来确实非常香!


伊达邵码头

第二站是伊达邵码头。


20250430_120045.jpg
20250430_120816.jpg

这里的风景也非常美丽!


20250430_120318.jpg

桥上的彩绘好可爱呀!


IMG_20250430_130531_00_024.webp

来一张全景。


20250430_120123.jpg

远处就是伊达邵商店街了。


伊达邵商店街

20250430_115620.jpg

商店街整体还是很接地气的。


20250430_111346.jpg
20250430_115729.jpg
20250430_113748.jpg

来台湾怎么能少得了奶茶?


20250430_112621.jpg
20250430_113146.jpg

顺便解决一下午饭。

来了一份卤肉饭和卤味大集合。顺便还来了一份高菜。

整体给我的印象是,没什么味道...


吃完就差不多结束日月潭的行程了。

感觉拼车来玩还是有些玩不够,下次还是自己DIY来玩吧!


老英格兰庄园

20250430_140337.jpg

在途径清境农场的路上会遇到老英格兰庄园,似乎也是一个有名的打卡点。


IMG_20250430_151035_00_030.webp

来一张全景。


清境农场

20250430_143011.jpg

这一到清境农场就被美丽的景色吸引了。


20250430_145855.jpg

20250430_145009.jpg

蓝天白云,青青草原,还有绵羊!


IMG_20250430_172330_00_040.webp

来一张全景照片。


清境农场分3个景点——青青草原、天空步道、小瑞士花园。

每个景点是分开卖票的,由于去的时候过了赏花季节所以小瑞士花园直接掠过。

走了一遍天空步道和青青草原。

其中青青草原的绵羊秀是只有周末才有,我们去的那一天没有,但是有马术表演可以看。


20250430_162804.jpg
20250430_162748.jpg
20250430_162729.jpg

另外农场的路上看到了好多菌子,这一看就感觉很危险呢😅。


夜游台中

结束了今日行程后回到台中火车站,继续逛昨晚没逛的地方。


20250430_185343.jpg

路过的一条小巷。


20250430_195456.jpg

宫原眼科,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什么医院,结果是甜品店,还是很有名的那种。


20250430_190133.jpg
20250430_190543.jpg
20250430_190903.jpg
20250430_191314.jpg

里面的冰淇淋品种非常丰富,于是点了荔枝和开心果的冰淇淋。

然后配料加了起司蛋糕和香蕉。话说这香蕉居然是切一半扔一半的也太浪费了吧😅。

荔枝吃起来沙沙的口感很不错,开心果的味道很独特,有一种说不上的好吃,推荐。


20250430_194409.jpg

夜晚的绿川。


20250430_194803.jpg

台中市第四信用合作社,这名字一听也好像是什么机关单位,但其实和宫原眼科一样,是一家甜品店。

如果拿着宫原眼科的收据在这里买冰淇淋甚至可以打折,属实是干上了😅。


20250430_195232.jpg

旁边则是电子街。


20250430_195856.jpg
20250430_200141.jpg
20250430_200339.jpg

夜晚的台中火车站。


20250430_200303.jpg
20250430_200532.jpg

突然看到了熟悉的动漫,似乎在火车站里做快闪。


20250430_201314.jpg

还顺便看了眼电影院在放映什么,一进去就看到了初音未来的电影!

看来台湾的二次元文化也很流行呢!


总结

六日游第二天从日月潭到清境农场,再到夜晚的台中市区,行程紧凑但是整体满意度很高。无论是湖光山色中的拉鲁岛,还是青草遍地的清境农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拼车的方式虽然省心,但时间上略显仓促,也许下次会选择更自由的DIY行程。

女儿分班后的第一次家长会

2025年5月6日 13:33

昨天参加了女儿学校这学期的家长会,依照惯例,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都会有这么一次例行沟通,更何况这次是分科之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

女儿这次期中考试也还行,班级第二,年级第六。和上次的月考相比,虽然英语和政治都没有能拿到第一,数学的成绩提升了不少,所以,整体排名还是上升了。

据女儿介绍,她的新班主任出生于2000年,是一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女教师。

见到她的第一眼,我的内心有点惊讶:老师好年轻!一张娃娃脸,脸上还带着学生气,刘海也是和我女儿一样的“鲇鱼须”款式,再想想她的年龄,和我侄女差不多大。

开会时,能看出她有点紧张。这也难怪,台下坐着的,基本上是她爸爸妈妈辈的叔叔阿姨,而她要站在讲台上,跟这一群长辈讲“育儿经”,这画面多少有点尴尬。

但不得不说,年轻人干脆利落,没有废话。她把该说的内容简要地介绍了一遍,包括学生的作息安排、学科老师的配备、目前整体学习状态的一些观察,讲得简洁清楚,没有过多情绪渲染,也没有“高考”压迫式的老套路。全程不到二十分钟。

接下来,她还特地留出时间供家长单独交流孩子的具体情况。这样的安排倒让我觉得挺好,效率高,沟通也更有针对性。

这次家长会,和我以往参加的那些一个小时起步、教育理念讲个没完的会议截然不同。但我不觉得哪里不好。

反而让我意识到,时间在变,教育方式也在变。

我们这代人,习惯了老师一板一眼的讲解,习惯了“资深”二字带来的安全感。但现在的年轻老师,可能不再那么强调“权威”与“经验”,而更愿意用一种平等沟通的姿态来面对学生和家长。

虽然她还年轻,阅历也许不多,但我看到她在认真、努力地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她也许没有几十年的教育经验,但她和孩子们同频,能理解他们的语言、节奏和情绪,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势。

也许,这就是时代的交接方式。

在一个个看似“不一样”的变化中,我们慢慢交出手中的接力棒,看着下一代在新的节奏里成长、奔跑。

他们会有他们的方式,也终将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路。

七百天后

2025年5月6日 12:20

不知不觉间,在多邻国一时冲动学外语已经700天。把学习第三语言变成一种游戏,是一次有趣的体验,也是知识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进入脑子的方法。上一篇学习法语100天读起来就像一篇软件评测文章,不像一篇语言学习心得体会,所以在700天的节点写一篇小心得。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它也一定程度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当地文化。汉语作为一种高语境文化使用的语言,其语言和文字系统常常包含不少文字本身以外的信息。相对的,英语是低语境国家的基本语言,每一次表达都尽可能表述出远远超出中文的信息量,从而在同一信息表达的在英文下变得相当冗长。

法语(和西班牙语)的语境介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因此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法语表达比英语更加简练,但又比中文多些信息量,不过在一些特定内容的表达甚至比英文还要复杂。例如著名的法语笑话:如何使用不同语言表达数字 99?中文:九十九。英文:ninety nine。而法语是 quatre-vingt-dix-neuf。法语表达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数字就像做加法一般。今年以来开始用英语学习法语(原来是用中文学习法语),思考过程中三种语言打架,会强制关闭其中一种(中文),强迫自己用英语思考,更新一下脑回路。

法语的发音方式也相当使人困惑。有些组合在一些句子下要连读,另一些又不用连读。例如入门第一单元必学的句子:un chat et un chien,这里的 et 和 un 是不连读的,而 c’est un homme 则 est un 和 un homme 之间必须连读。我在学习过程中多次查询规则,终于发现在法语发音中,连读分为强制连读、可选连读和禁止连读。结果一番检索,我们还是能找到一点规律:语法上密切相关的,如限定词+名词、系动词+表语、形容词+名词等组合出必须连读,名词后面出现的形容词不连读,以及 et 后面不连读。

以上内容并没有在多邻国 app 上的“部分指南”展开。所有的发音规则需要大量例句发音来找寻规律。这是多邻国不足的地方,对于有系统学习一门语言需求的用户,多邻国是远远不足的。前段时间我出于好奇添加了英语,跳着所有单元一口气学完所有内容,拿满 130 分,个人感觉这个分数对应的水平也仅是大学六级左右。根据多邻国官网的介绍,130 分对应 CEFR 的 C1,托福 98-103 分,雅思 7 分,显然是在给多邻国的分数镀金。但是这一系列学习是没有涉及多少发音/音标、语法和文法的。

因此,在多邻国学习语言的过程必然遗漏了大量语言本身的知识。如果不去额外检索,人们不会知道法语变位、时态和体、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用法和更高级的所有格代词(英语里的名词性物主代词)等等。这些知识就像英语和其他语言一样,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系统性学习才能掌握,光靠短时间学习只能感受其大致用法而不知其缘由。不过大部分人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停留到这个级别也足够,我也不求甚解,以好奇心驱动,用更少压力换取更多快乐。

一个多月前开始用英语学习西班牙语,这是第二门第三语言,脑子打架更频繁了。我很喜欢西班牙语那个调调,抑扬顿挫,就像凹凸不平的道路最终又变得平整,在路上虽颠簸却深知终将走到平路上。

闹剧阶段性胜利

2025年5月6日 11:54

假期开始发生的事,因油烟噪音等引发的投诉冲突事件假期结束终于有了阶段性成果:


隐私保护:因涉及隐私内容RSS已做隐藏,请通过原文链接阅读更多
版权声明:如无注明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任何形式转载
原文链接闹剧阶段性胜利

花厅坊让人有点失望

2025年5月6日 11:14

五一小长假之后两天都没有出门。其实倒数第二天是可以出门的,但是我却感觉不那么好,不知道为什么喉,痛,而且那天据说要下雨,虽然其实从上午的情况看来,上午没雨,下午什么时候下不知道。第四天中午开始我就赖在我妈床上,在那里翻来覆去的睡觉,睡了一整个下午。睡到下午16点多的时候,感觉睡够了,也热醒了,所以开始看电视。五一假期一共有5天,直到第四天下午,我才开始看我一直都在看的电视剧《黄雀》。之前几乎没时间看电视,只是随便看了一下纪录片《寻味顺德》。其实《寻味顺德》我在电视也看过,起码两次,但每次看我都觉得很有意思。

为什么我会觉得不舒服呢?我也说不准,前一天也没做什么很特别的事。前一天中午时分我跟我妈出门去了黄埔的新景点——花厅坊,那个东西实际上就在火村,是一个合生楼盘围住的一个古村落。我觉得这个跟佛山禅城区普君北路那个碧桂园的楼盘有点类似,碧桂园可以在周边开发,但中间有一堆保留古建筑,你得负责修缮以及运营。我感觉火村的这个花厅坊大概也是这样。我感觉合生地产那里有部分楼盘是火村旧城改造回迁户,跟天河的猎德冼村有点类似,当然,这只是我的感觉。

虽然花厅坊这个景点被推得很厉害,但我感觉没什么意思。主要原因是我觉得修缮得不够细致,跟佛山禅城区的岭南新天地比起来感觉差好远。之所以差好远,是因为岭南新天地里面汇聚的那些老建筑排场要比花厅坊的老房子聚集区高档太多了。别说佛山那么远,其实广州也有不少地方是老房子改造的,最有名的地方当然是永庆坊。但我不怎么喜欢去那个地方,大概是因为人太多了,旁边的粤剧博物馆我也仅仅去过一次。粤剧博物馆还是挺漂亮的,但是我妈赶着我赶紧走,所以也就只能走马观花一下。在我记忆之中,猎德应该是广州第1个改造的旧村。每周回单位的时候,我都要去猎德地铁站,都要经过猎德大桥,也要经过猎德村牌坊的位置。那个地方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大排筵席。有可能是结婚的,也有可能是其它喜事,当然也有逢年过节猎德大家族一起聚餐。好火爆,好热闹。但我不是那里的人,我凑不过去,我只能在公交车上路过羡慕而已。

为什么我觉得火村的这个花厅房感觉怪怪的?因为商业气息过于浓了。吃饭的地方我感觉有点偏多,还有就是,比较缺乏地方特色,他们只管招商,但是他们不管招回来的是什么商。另外一个让我觉得挺无语的就是他们村口有一棵比较有名的榕树,叫孖生树,是两个榕树绕在一起生长。但如果你没看到那块牌子,我甚至看不上那棵树。理论上广州的榕树都是很硕大的,枝叶茂盛,根系丰满,还有很多气根。理论上那应该是他们村口的大榕树,那棵理论上有名的树,枝叶却是稀稀落落,感觉不太健康,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不是生机勃勃的榕树。在广东,居然把榕树养成这个样子,我也是服了。理论上这应该是他们村的宝贝,为什么他们不找些医生来帮一下忙呢?

除了花厅坊以外,离那个地方不远还有一个叫融德里的地方,下次可以去一下,但是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代际雌竞下的替罪羔羊

2025年5月6日 11:17

我不爱吃鱼,不仅仅是因为口感。但是我又不是说所有鱼都不吃,而是特定几种鱼,我吃一口会发生强烈的生理厌恶。所以这件事就很值得回溯一下童年——在跟老婆吃烤鱼的时候,我回顾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童年的花园里」,能寻找到很多与符号相关的记忆,这些符号最终便会变成深刻在成年后的潜意识里。例如依赖一个与自己父亲极为相似的年长男性,或是将自己的亲密对象设定为与母亲对抗的角色,但同时她又是自己的「另一个妈」。因为这是最熟悉的模式,所以潜意识会在没有自我意识的情况下优先去还原童年花园里的一草一木。

就好比是童年的花园里有一个巨大的「坑」,但在成年之后,人们要拿什么样的东西去填补?还是说也制造一个一模一样的坑,而摔进坑里也是自己「命中注定」的桥段。

也有可能「树上有蛇」,被咬了一口之后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从此之后他便开始寻找生命中的那些「蛇」,好一直让自己是故事里的主角。

今天说最后一种「安全感缺失症」的情况,我抽象为「吃鱼」。即小时候因为吃过一条鱼被卡刺之后,并没有得到家里人的正面关注,而是被教育「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从此这个人就开始越来越厌恶吃鱼,甚至看到「鱼」就会勾起他不好的回忆。


道德绑架下的替罪羊

就拿我自己的故事举例,我不爱吃鱼,特定到是「葱烧鱼」这道菜。

我祖母的血脉系往上推是宁波人,所以我从小的记忆里也能吃到很多江浙沪的家常菜。特别是葱烧鱼,是祖母血脉带来重庆生活的。但毕竟是内陆城市,当时的重庆没办法买到可以直接用来家烧的海鲜杂鱼,所以鱼就换成了鲫鱼。鲫鱼有强烈的土腥味、刺又多,但是拦不住老太太以及老太太高寿的妈妈爱吃鱼。

小时候每次饭桌上有葱烧鱼,我都很嫌弃,但是我奶奶又必须要充当那个家族里的「大母神」的角色,她会把「最好的」鱼肚子的部分给晚辈,自己去吃那些细刺很多的部分。所以几乎每次吃鱼,都可以看她在饭桌上用力卡刺咳嗽、疯狂喝汤、大口喝醋……她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每当她卡刺,就可以得到整个饭桌上的人对她的全方位关注。她很享受对鱼肚子的分配,以及必然会发生的卡刺行径。

鱼肚子的刺最少,我把最好的都给你了。

这句话无论表象怎么呈现,但内核永远是「最好的」和「这是我给你的最好的」。得到「最好的」人,就意味着当她被鱼刺卡住的时候会成为那个最大的道德捆绑「替罪羊」——要不是因为把最好的留给了你,我也不用去吃那些细刺的部分。这个道德绑架便可以从吃鱼这一件小事,延展到你可以想象的任何领域,例如「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一点都不懂得体谅我」。

我小时候见过太多这类型的阿姨,所以我对她们的道德绑架可以在很小的年纪就免疫,所以每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我都会把鱼肚肉夹回给「示好」的长辈,切断他对我的道德绑架。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潜意识里给自己植入了一个「讨厌吃鱼」的合理化解释。


家族雌竞与代际雌竞

祖母血脉是两女一男,哥哥也就是我的舅公在异地生活,而两个姐妹,即我奶奶和大奶奶生活在一个地方,她们俩无时无刻都在本能地「雌竞」。

首先我需要解释,我并不觉得雌竞是「不好的」,它是一个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东西,它跟文明、进化和教育无关。就是与吃喝拉撒睡同属于一个底层逻辑的本能。文明只是做出了表象的优化和解释,比如中世纪女性的「仪容仪表」,但雌竞的本能仍然无法被文明纠正,只不过变成了谁用的束腰收得更紧,谁可以得到更多年轻男性的青睐。

其次,雌竞不仅仅发生在生理女性之间,女性特质也会产生雌竞的本能。生理女性因为生殖系统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刻在基因里的就是在追求「爱与归属」,与雄竞的底层是「尊严」一样。女性特质也有可能发生在男性身上,只是因为没有生殖系统限制激素水平,但当男性特征衰弱时,也会出现激素水平的影响。男性身上的女性特质也会追求「爱与归属」,但也有可能会混杂一些原本生理性别带来的对「尊严」的原始追求。

所以为什么说 GAY 其实才是最会攻击女性和俘获直男的人群,因为他们同时具备「雌竞」和「雄竞」,或者说是具备更了解男性的能力。雌竞的话题先暂时留给以后,这里先这样简单带过。

奶奶和大奶奶的「雌竞」或许是跟过去在家庭关系里的资源分配有关,比如有的家庭会把更多的资源留给男性或是最小的晚辈,而最年长的孩子会去代行家长的权力。

这两个家庭结构的妙处就在于,大奶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留在她身边,并生了一个男孩,也就是我堂哥;大女儿远嫁国外,就算有混血后代,「孝顺」这件事也完全被西化教育给修正了;我奶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只有我爸有我这个男孩。这样的结构,就必然会发生我跟我堂哥从小被拿来做对比的剧情。(山巅一寺一壶酒就是说的这家伙啦)

看得出来,这两个奶奶从小就被拿来比较,所以奶奶和大奶奶的雌竞从她们自己的孩子,延展到了我这一世代,比如:

「××(我堂哥)的驾照上次一次性考过了。」

「我们××(我)也是一次性考过的。」


代际雌竞下的替罪羊

回到童年花园,那些我们熟悉的场景会在成年之后变成潜意识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的「代际遗传」,比如习得性地学会母亲身上自己「最讨厌」的部分,当意识到自己正在复刻父母的时候,会出现强烈的对内厌恶感,直到接受自己、或是全部外归因给原生家庭、或者用另一种代际的方式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毕竟我爸是生理男性,他很难完全复刻自己母亲在「雌竞」这方面的特质;但大奶奶的女儿精准地复制了这一特质,于是我跟堂哥的「比赛」又追加了一个新的赛道,即堂哥的母亲和我妈之间的潜在雌竞。但好在我妈很早就认命我是一个很难管教的孩子,所以当对方拥有手风琴考级证、奥数参赛资格、学校大队长的荣誉时,我妈对我的要求是「好好活着」。

于是,这就发生了第二次「吃鱼」的事件。大家族聚会时,我跟一群孩子坐一桌,就算没有长辈,我依旧不爱吃鱼,但是我特别爱吃葱烧鱼里的油煸葱。我一直不是家族里的话题中心,特别是当堂哥也在场时,如数家珍地罗列他的多才多艺是大奶奶最爱的剧情——堂哥爱吃鱼,所以鱼要留给聪明孩子吃。

堂哥的妈妈会不定期来巡桌,发现我只是在夹葱吃时,她警告我:

吃鱼才能吃葱,那是吃鱼卡刺的时候吃的,你不吃鱼就不要光吃葱。

好勒~大姐,果然我不爱吃鱼是有原因的!现在好了,葱烧鱼从鱼到葱到汤汁都不想再碰的原因找到啦!既然场上有「最乖的孩子」,与之对应的也有「最不听话的孩子」。从此之后,我就成了那个雌竞漩涡里的靶子,比如我被贴上了「没素质」「没家教」「不聪明」的标签,好在我六情缘浅,不然这样的评价足以是在祠堂里把我的名字除名。


合格的替罪羊

很可惜,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替罪羊」,因为我没有做出必要的反抗,所以他们很难把我当成是一个可以给予回应的沙包。

虽然我在回顾自己的童年故事,但也拆解出了安全感缺失症里「替罪羊」的形成路径:

  • 道德绑架的核心在于,被绑架者会给予相应的回应,比如自我驯化认为确实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对方的「不幸」。比如母亲绑架女儿「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一旦女儿有反抗的行为,母亲就会表演得非常痛苦,以至于让女儿自我训诫认为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母亲的不幸;
  • 家族中最弱小的个体(很多时候其实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因为他得到的爱与关注必然会被分担出去,甚至还会被要求替代「长辈」角色),因为弱小无法反抗,他可以承担整个家族的愤怒、痛苦。这种弱小不仅仅是指肉体上的、精神上的,也可以是智力上的。
  • 只有自己动情的对象才值得伤害,伤害起来才会有感觉。因为只有能为你动情的人,伤害起来才会得到你最想要的回应——女儿被母亲道德绑架,是因为女儿离不开母亲,在驯化的过程中也意识到孝顺才是自己这辈子的追求。而对于被伤害者,他们甚至会说服自己,自己并不是被伤害,而这就是一种爱的极致表达——最终变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我之所以「不合格」,首先我无法被道德绑架,我可以迅速从道德绑架中解绑,甚至反向道德绑架对方;其次,我并不是最弱小的个体,我不会对愤怒和痛苦忍气吞声,就算我一开始无法反抗,我也会选择逃走的方式「选择不吃那盘鱼」而不是「我必须要吃下鱼肚子因为这是他对我的好」;最后,我无法成为动情的目标,也无法对这群人动情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就算脱离他们也可以活下去。

替罪羊几乎是所有安全感缺失症里最「虐」的一个,所谓的虐不是惨烈,而是它最终会朝着「虐恋」的层级发展,直到最后两个人相互捆绑,而变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共生关系,直到彼此的主体性完全丧失变成一个纠缠的共生体。


在童年的花园里种下的那颗种子

我不太喜欢用定义和书本知识的方式呈现安全感缺失症,所以这个系列用了各种例子,其中甚至还有与圣经结合的抽象例子。也因为这个系列,我收到了一些私信和 Telegram 的聊天,这些人也跟我聊了聊他们「童年花园」里发生的事,以及成年之后自觉「有问题」的部分。

我倒不觉得这是有问题,所谓的安全感缺失症不能因为它有一个「症」而觉得它是疾病、是不好的,恰恰就是这些童年经历构成了现在的自己。所以我才认为「重建花园」的重要性,当然,意识到自己存在某些潜意识的惯性思维是童年造成的,以及自己想要改变本身也很痛苦。

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接受和解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然后从童年的阴影中解套。解套不是为了找到一个「历史罪人」,而是让自己意识到「还有得选」。

就像在征得同意可以公开的聊天例子里,有一位朋友很想通过离婚的方式,对抗自己的婚姻和包办婚姻的父母。但是她很难接受自己成为那个「不孝顺」的角色,所以卡在这个状态超过 5 年。她一直以来都觉得父母给自己安排是为了保护自己,哪怕是丈夫对自己无视和冷暴力,也是「保护」的一部分。

我问她:「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的母亲在这样的状态里已经活了 40 年了。」

她回应我:「你这样一说我才意识到,我父母的关系跟我跟他的关系一模一样,或许这就是他们认为的好吧。」

我继续问:「那你觉得好吗?」

她小时候偷看过母亲藏在衣柜最深处的一本言情小说,讲的是两个男人爱上同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成熟稳重、冰冷霸道;另一个男人细心温柔、热情似火。女主游走在两个男人之间,在每一次想要做出最终选择时,总会阴差阳错地被拉入到对立面的怀抱里……

这就是她从小在童年花园里种下的那颗种子——或许也是她妈的……

香港两日(徒步-露营-扫街)

2025年5月6日 02:22
香港两日(徒步-露营-扫街) 文前 以前还在深圳的时候,去香港很方便。第一次去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去迪士尼乐园,可以合理猜测那时自己可能连小学都没上,因为自己什么也记不起来了;小学的时候,周末一家人常去香港逛街,按母亲的说法就是“扫港货”;初中之前,忘记了是什么原因,也曾借住过香港居民“鸽子楼”中半个月,那时还小,也不知道什么签注通行证什么的,我只顾玩,剩下交给父母亲。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很真性情的女“文青”,教学理念现在看来十分“超前”,老师常带着我们出去各种地方徒步,四处爬山游湖,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香港的一次徒步,那里有蓝蓝的海水松软干净的沙滩,当时还不知道麦理浩径的分段,只知道那里是麦理浩径,是海边。 初中的那次徒步,是我最后一次去香港。 之后,便是中考,高中,学习,应试,高考冲刺,大学…… 所以当小鼠(大学的朋友)四月初的时候问我要不要五一去香港时,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确实有点勾起以前的回忆了。 小鼠第一次去香港,问我说有什么推荐的地方,我没怎么思考便脱口而出——我们去麦理浩径的海边露营吧。在高铁开票的当日便买到了从广州南到香港西九龙的票以及返程的票,买了一顶59包邮的自动展开的2人帐篷(质量居然十分之好,还送了软垫,因为特别便宜所以当做一次性帐篷丢了也不心疼) 于是,便有了本文。 幸运与巧合 作为一个完全的露营小白,路线规划是一窍不通的,天气预报是全靠赌的,装备补给是随随便便的,所以事后看来自己能好巧不巧避免那么多麻烦感觉真的很幸运。 如何歪打正着完美避过人流和暴雨 原定计划是走完一二段(即图中1~62),但实际上到图中40号点时基本已经弹尽粮绝了遂提前结束(结束点位于40号西边2km左右) 1段:北潭涌(图片里面的北潭凹是错的)-东坝;重装出行时间在5小时左右 2段:浪茄-北潭凹;重装出行需8小时以上 我们选取的路线是上午高铁抵港,中午直接...

风起淀山湖

2025年5月6日 00:06
现在已经是五一的最后一天假的最后一个小时了,现在对即将逝去的五一进行一个盖棺定论,那可在适合不过了。 前两天去了淀山湖露营,之所以想去淀山湖,因为这边露营,无论是环境或者是费用上,都是相当不错的。 拍了一些风景图,选几张留在博客,也有一些随手拍的人物,拍到即是有缘人,哈哈。 近处的护堤,有些草,但是不多,在我看来有那么两种可能。 一是附近没有人管理,搭帐篷,烧炉子的人随意踩踏。 二是这草不想活了。 大概也就这两种可能,这边露营的人真的是非常的多,基本只要来的都是露营的。 这天的风超级大,刮的生活垃圾乱窜,只要过几分钟,就能看到不知道什么小垃圾,飞到帐篷边上。 哎 ?这张图压缩后,居然翻转了,算了,翻就翻了吧。 宝宝还是很喜欢出去游玩的,现在这个年纪正是不知疲倦的玩耍的时候。 有时候我也感慨,还是刚出厂的身体好使,玩一天都不累。 天幕真的很难搭起来,花了20,让这边服务人员帮忙搭的,这项服务还不错,露营椅子租借也是10元一张。 来这边才知道,原来帐篷临时租借也才一百出头,对于露营比较少的人群来说,非常的友好。 在dy上说这边不许搭帐篷,有草坪的养护期啥的。实际来这边一看,你只管扎堆就行,哪有人就去哪儿搭。 临走的时候,收拾帐篷,发现一根铝合金支撑杆,无法回缩了,尝试良久,发现彻底收不回去了。 帐篷的收纳袋也在大风吹的淀山湖边不翼而飞,大概也暗示着帐篷要报废了。 抱着侥幸心理,问了下骆驼的售后,售后的意思很明确,没有售后。 果然呀!最好的售后就是没有售后,反正我以后不会买他家的东西了,告辞! 回到家之后,看了下手臂,脖子,我说抓一下怎么就痛,还有点痒,果然晒伤了。 这天风很大,在天幕下居然会冷,谁能想到30度出头的天气,在天幕下居然会冷。 太阳晒得暖暖的,皮肤晒伤都没有一点的感觉!看来我还是太嫩了,手动滑稽。 以上风起淀山湖,愉快的露营游记。

简单的五一假期

2025年5月5日 23:58
假期☀️ 之前计划假期去泰山的,但考虑了一下还是西安本地游玩好一些,这个假期还是蛮长的,各个地方人都很多,车票也挺难买,外面酒店也更贵,随便玩玩就好啦反正和平时周末没太大区别。 特产🍪 30 号我就已经出来玩了,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人山人海了,好久没去过钟楼那附近看过了。遇见一家名为“长安集市”的小店,本来就是只想逛逛的,但尝了一下觉得味道还可以吧,又想起在广东的父母之前也没怎么尝过西安的一些特产,就挑选了一些。 主要是油泼辣子、鸡鸭、饼干什么的,直接在店铺那里就可以寄出。 母亲说她比较喜欢那个饼干,但是那个挺贵的,下次去再给她买点吧~ [photos] 概览,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982424985.webp| 鸡鸭,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1023272445.webp| 辣子,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883267722.webp| 饼干,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139928561.webp| [/photos] 20岁生日🎂 时间真的真的好快,这一下就到 20 岁了,开始奔 30 岁。按照旧历来过生日,刚好是在阳历的 5 月 1 日这一天,没有和任何人说,设置蛋糕也没有,只是晚上想吃火锅就请室友一起吃了,然后再逛逛学校附近给自己买了一些宵夜。 这种感觉其实还蛮好的,没有以往的很多人都来的那种不自在。 [photos] 果茶,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1751352424.webp| 火锅,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4224707712.webp| 学校,https://pa...

回农村

2025年5月5日 19:10
假期第一天我和x就回老家了,早晨8点出发,依旧没躲过高速拥堵,在高速匝道堵了半小时,车程一小时到家,苗姐很兴奋,和婶子家的小姐姐玩的不亦乐乎,这次回去主要目的是带她和小朋友们多玩玩,都说小宝宝们一起玩,可以促进语言发育,结果是好的,今天出门,苗姐兴奋的喊着「出去玩」,我以为我听错了,蹲下来问她说啥,小家伙又重复了好几遍「出去玩 出去玩 出去玩」,甚至还来了一句「爸爸出去玩」,这让我很震惊。这次回家一周,她学会了「出去玩、姑姑、给我、给你、吃饭饭、睡觉、谁,抱抱」,仅仅用了一周时间,比几百一堂的早教课还靠谱,看来我需要多带她回老家住住。 回去的第一天,买的直饮机也到了, 我的老家距离菏泽很近,众所周知菏泽的水质差是出了名的,上次回来买的前置过滤器,只用了2天,就满满一层杂质了,滤芯都是黑色的,安装前用测试笔测了下TDS,数值是1050,这让我很意外,我家TDS最高也就350,村里的自来水居然这么高,安装好又测了下,数值是5,很棒,口感都变好了。 净水机我买的是带桶的100加仑,一个人用足矣,这里给大家科普下,净水器并不是通量越大越好,现在的净水器动辄就800G、1000G,不仅机器贵,更换RO膜的成本也很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大容量、长效滤膜一般都会用到阻垢剂,不用的话,基本上一年都得换一次RO膜,怎么可能三五年甚至八九年换一次RO膜,这玩意百害无一益,喝了带阻垢剂的水,会骨质疏松的。 小通量的机器可以更好的过滤水,把过滤好的水储存在压力桶里,也能在使用时增大流量,所以,买净水机记住这个公式就可以了:小通量+通用滤芯+不带阻垢剂+配压力桶=好用。 啊哈哈哈,跑题啦。

每次换租客都有摩擦成本

2025年5月6日 03:54

我媳妇在剑桥的巴山(Bar Hill)有一套房子出租/Buy to Let,这房子是我在2022年买来送她的。结果她完全不管,每次出了什么问题都是中介直接找我。每当接到房屋中介的电话,我血压都上来了,因为十有八九都是房子出状况了。

之前的租客在这套房子里住了三年,合同是一年一签。前两年我稍微涨了点房租:第一年涨了100英镑,第二年本想再涨100,结果租客砍价只涨了50,我也接受了。今年到期我打算再涨100,但租客表示最多只能接受涨25。原本我想着还能再谈谈,但没想到租客直接说不租了,要搬走。

后来我通过中介表示25英镑的涨幅我可以接受,但租客已经下定决心要搬了。

租客搬走,对房东来说是要承担不少额外成本的:

Council Tax(房屋税)

这项费用(房屋税)本来是由租客承担的,但如果房子空着,那就由房东来付。政府是按照每天晚上的房屋状态来计费的。比如,如果租客当天搬走,那天起就是房东交税;反之,如果租客当天搬进来,那天起就由租客交税。因为新租客是5月1号才搬进来,前一周房子空着,所以这段时间的市政税都得我来付。

如果房子空着超过1年,房东则要多交50%的房屋税,如果空着超过2年,则要多付100%的房屋税。

房屋清洁

新租客搬进来之前,房东通常需要请人彻底打扫一遍,这一般也要几百英镑。

中介费用

每换一次租客,中介都要重新起草合同,还要做各种手续,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说实话,现在有点小后悔。前租客说最多能接受1600英镑的月租,我没同意,结果他就搬了。现在新的租客也挺难搞的,一来就得付中介费,还要打扫卫生,再加上一周的Council Tax,前租客是4月23号搬走,新租客5月1号才入住,里里外外折腾下来,净亏了好几百英镑。都是些摩擦成本,费钱又费精力。

新租客搬进后第一个月的房租会被中介扣掉很大一步分额外费用:Tenancy Setup (594英镑) 加上 2周的房租(532英镑),不过在我的强烈不满下,中介答应只收我们一周的租金。

new-tenancy-costs 每次换租客都有摩擦成本 生活 被动收入 资讯 跟我一起来谈钱

换新租客产生的费用/成本

搞钱就要:被动收入

本文一共 708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
每次换租客都有摩擦成本. (AMP 移动加速版本)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文到微信朋友圈
75a5a60b9cac61e5c8c71a96e17f2d9c 每次换租客都有摩擦成本 生活 被动收入 资讯 跟我一起来谈钱
The post 每次换租客都有摩擦成本 first appeared on 小赖子的英国生活和资讯.

相关文章:

  1. 智能手机 HTC One M9 使用测评 虽然我对手机要求不高, 远远没有像追求VPS服务器一样, 但是怎么算来两年内换了四个手机, 先是三星 S4 用了一年多, 然后 Nokia Lumia 635 Windows Phone, 后来又是 BLU, 半年多前换了...
  2. 按揭贷款(房贷,车贷) 每月还贷计算器 去年给银行借了17万英镑 买了20万7500英镑的房子, 25年还清. 前2年是定率 Fix Rate 的合同 (年利率2.49%). 每个月大概是还 700多英镑. 有很多种还贷的计算方式, 定率/每月固定 是比较常用的. 简单来说就是 每个月交的钱是...
  3. BBC推出了英国阶级计算工具: 来看看你是不是中产/韭菜, 还是精英? 想知道你在英国社会中属于哪个阶级?BBC最近推出了一款别开生面的英国阶级计算工具(点这里),颠覆了我们对传统“上层-中产-工人”阶级的理解方式。通过几个简单问题,这个工具可以判断你最匹配的是英国社会的哪一个“新阶级群体”。来看看你是不是真正的中产,还是你一直以来的“阶级自信”其实是错觉? 🏠 它是怎么判断你属于哪个阶级的? BBC这款工具基于2013年《大英阶级调查》(Great British Class Survey),由社会学家分析70多万份问卷数据后开发。判断维度包括: 经济资本:年收入、房产、储蓄; 社会资本:你认识什么职业背景的人; 文化资本:你参与哪些文化活动。 和你老爸老妈那一代“有房就是中产”不同,这套体系全面考虑了人脉圈子和生活方式——比如你去不去博物馆、听不听古典音乐、有没有朋友是科学家。 📊 举个例子:你属于哪个阶级? 工具会问你这些问题: 税后年收入是多少?(低于£10K,还是超过£100K?)...
  4. CSDN程序人生采访稿 CSDN程序人生采访稿...
  5. 同一台服务器上多个WORDPRESS站点的一些设置可以移出去 我自从把所有网站都挪到一处VPS服务器上 就发现很多事情省事很多 可以同时管理多个网站 包括 WORDPRESS博客. 比如我有四个WORDPRESS博客 然后我就把通用的一些资料给移出去 移到 HTTP或者HTTPS都不能直接访问的文件夹里这样就更安全许多. 文件 wp-conn.php 存储了 相同的数据库资料. 1 2...
  6. Python 中寻找数据的众数: mode vs multimode 在 Python 中寻找数据的众数 statistics.mode() 函数是 Python 中 statistics 模块的一部分,它返回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单个值(众数)。与 multimode() 不同,mode() 如果数据集包含多个众数(即多模态数据)或数据为空,则会引发错误。 以下是一些示例来说明 mode() 的行为:...
  7. git 小技巧: 通过pre-commit hook 来防止程序员把其它测试用例给禁用了 公司今天例会上说, 有一个PR几天前合进去, 结果导致CI上的测试用例都没有执行. 仔细一看, 原来是PR中不小心把 .only 提交了. 在 NodeJS的测试框架中, 我们开发的时候本地代码加上 describe.only 或者 it.only 来只运行我们关心的几个测试用例: 1...
  8. 现代编译语言: 整数计算性能比较: Delphi, C, C++, C#, JAVA 现在的编译器已经非常强大, 在大多数情况下, 开发者无需手动进行底层代码优化. 正如计算机科学家 Donald Knuth 所说: “过早优化是万恶之源”. Pre-optimisation is the root of evil. 过早关注细节优化,...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2025年5月6日 01:34

alan-becker-animation-vs-math-e-to-i-pi-2025-03-11-12.55.20-scaled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学习笔记 教育 数学 物理 编程 视频 计算机 资讯

虚数i*i*i=-i 也就是i*e^(ipi)

自从去年家里装修完之后,我们在厨房装了一台电视,平时吃饭时会随便看看一些视频。大约两个月前的一天中午,我从学校接弟弟回家吃饭,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叫 Alan Becker 的动画视频系列——“Animation vs.”,是 YouTube 上的一个非常有创意的系列。他最出名的作品之一就是《Animation vs Math》。

Alan Becker 的这些视频通常用一群小人(也有人叫他们“小黄人”、小橙色、火柴人)在电脑屏幕上互动的方式,讲述一个个富有创意、又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虽然整个系列几乎没有一句对白,但却通过画面和动作把复杂的知识点讲得既直观又有趣。

我最喜欢的四个视频是《Animation vs Math》、《Animation vs Coding》、《Animation vs Physics》和《Animation vs Geometry》。每一集不仅让人捧腹大笑,还让人对背后的知识产生兴趣。比如在《Animation vs Math》中,小人们在坐标系、函数图像之间跳跃和作战,看得人不知不觉就理解了各种数学概念。而《Animation vs Coding》则展示了编程的魔法,小人甚至“黑进”了主人的电脑,自己写代码!《Animation vs Physics》里,小人们挑战了牛顿定律、重力和能量守恒,用夸张但合理的方式演绎了物理知识。

《Animation vs Geometry》则是另一个令人惊喜的作品。视频里,小人们与各种几何图形互动,有时被三角形包围,有时从正多边形中逃脱,有时又在空间几何中穿梭。通过他们的“冒险”,我对角度、面积、对称和旋转等概念有了更加立体的理解。这些原本在课堂上觉得枯燥的几何知识,突然变得生动起来。

现在每次吃饭的时候,我和弟弟都会打开一集,一边看一边讨论背后的知识点。他有时候还会模仿小人画画、写代码,看得津津有味。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寓教于乐的视频真的非常适合启发孩子的兴趣,也让我重新发现了学习的乐趣。

Alan Becker 的动画视频在 YouTube 上非常火,常常能获得数百万甚至上亿的浏览量。很多 UP 主还会专门制作 Reaction(观看反应)视频,一边观看一边讲解其中的知识点,让观众能更深入地理解动画背后的内容。

我真心希望 Alan Becker 能继续制作这个系列的视频。他的作品不仅有趣,还兼具知识性和创意性,每一集都能带来惊喜。我还特地去看了一下他的 YouTube 主页,发现他有自己的网站和线上小店,里面出售一些周边商品和纪念品,比如角色贴纸、T 恤、鼠标垫等等。通过这些方式,粉丝们也能支持他继续创作。

如果我在初高中时就能看到这样的动画视频,可能我的学习态度和兴趣都会大不一样,说不定我也不会变成所谓的“学渣”。Alan Becker 的这些作品用轻松有趣的方式,把复杂的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我相信,这样的内容一定能激励无数学生,让他们重新发现学习的乐趣,也让知识变得真正“活”起来。

这些视频的背景BGM音乐也非常出色,节奏紧凑、氛围感强,不仅很好地配合了剧情发展,还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每当剧情进入高潮或角色展开大战时,音乐的节奏也随之加快,让人不自觉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可以说,音乐和动画配合得天衣无缝,是整个系列成功的重要一环。

Alan Becker 的 Animation 系列动画教学视频

Alan Becker 在油管的频道有3000万+粉丝。

Animation vs Math 数学

这是我最喜欢的视频之一。它是在一年前上传的,如今已经有超过 8000 万的播放量。视频的开头从数学中最基础的常量“1”出发,接着逐步引入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再到实数与虚数,最后主角“-1”展开了一场围绕著名公式 tex_39ab8c54661fe3603377d1d4de5601e0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学习笔记 教育 数学 物理 编程 视频 计算机 资讯 的激烈格斗故事。

整个视频既紧凑又富有张力,把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公式,用动画的方式生动演绎出来。观众不需要具备高深的数学背景,也能感受到其中的逻辑美和力量感。尤其是当角色“i”(虚数单位)和“π”共同施展出终极公式的那一刻,既震撼又令人忍俊不禁。

这也是 Alan Becker 的动画魅力所在:用可视化的手法,把严肃甚至有些晦涩的知识,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像电子游戏一样的冒险故事。对我来说,看完这部视频后,对欧拉公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还专门去查资料,才知道这个等式被称为“数学中的诗”。

哥哥弟弟也很喜欢这一集,他虽然年纪还小,看不懂太多公式,但他能理解角色之间的战斗与变化,这就足够吸引他了。我们甚至还尝试用积木和纸画重现其中的几幕场景,边玩边学,乐在其中。

哥哥也很喜欢数学,平时在学校数学成绩是班上最好的,希望这个视频能启蒙到他。

我最喜欢的一幕就是当 tex_96cad1e5ef25c476c3be4eb8d105669c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学习笔记 教育 数学 物理 编程 视频 计算机 资讯 化身为 Transformer 形态,用手上的 “limit” 装置接住了小黄人化身的 tex_02d375c3338b3ac7e6c3b81fb6e031b5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学习笔记 教育 数学 物理 编程 视频 计算机 资讯 这一幕不仅视觉上震撼,也充满了数学梗的巧思。将抽象的公式和极限概念具象化成角色之间的对抗和救援,真的是把“知识即力量”演绎到了极致。

很享受这种知识划过脑却不留痕迹的感觉。

数学知识
0:07 最简单的入门方式——1 是第一个自然数,这是公理化的(尽管在一些数学分析教材中,他们首先指出 0 是自然数)。
0:13 等式——数学课上学习的两个对象之间的第一个关系。
0:19 加法——四种基本算术运算中的第一个。
0:27 重复 1 的加法,这是我们在集合论中定义其余自然数的方式;也是乘法的铺垫。
0:49 与 1 以外的数字进行加法,这可以用我们已知的 1 加法来定义。(省略证明)
1:23 减法——四种基本算术运算中的第二个。
1:34 我们的第一个负数!它也可以表示为 tex_8c4d4d144d960c160796f47c59507535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学习笔记 教育 数学 物理 编程 视频 计算机 资讯 ,这是将 tex_0e4258221bdbc1e8dd20cfdd36fa4447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学习笔记 教育 数学 物理 编程 视频 计算机 资讯 的泰勒级数的定义域扩展到复数的结果。
1:49 tex_8c4d4d144d960c160796f47c59507535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学习笔记 教育 数学 物理 编程 视频 计算机 资讯 乘以 i,这打开了一扇通往……虚数世界的大门?这也暗示了小黄人实际上存在于实数世界。TSC 现在如何再次得出这个量?

2:12 重复减 1,类似于对自然数的操作。
2:16 负数乘以负数得正数。
2:24 乘法,以及通过重复加法或任何运算对其进行的解释。
2:27 乘法的交换律,以及 12 的因数。
2:35 除法,最后的算术运算;也很好地展示了 – 和 / 之间的关系,就像 + 和 x 之间的关系一样!
2:37 除法就是计算重复减法的次数,直到零。
2:49 除以零,以及为什么它没有意义。令人惊讶的是,TSC 没有用这个来制造一个黑洞。

3:04 指数运算是重复的乘法。
3:15 高阶指数如何对应几何维度。
3:29 任何非零的零次方都是1。
3:31 负指数!以及它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3:37 分数指数和平方根!我们越来越接近了……
3:43 无理数(例如 sqrt(2))的小数展开是不规则的。(我避免使用“无穷大”这个词,因为从技术上讲,每个实数的小数展开都是无穷大的……)
3:49 sqrt(-1) 给出虚数 i,它首先由性质 i^2 = -1 定义。
3:57 复数的加法和乘法是根据我们已知的原理进行的。
4:00 i^3 等于 -i,这当然会得到 i*e^(i*pi)!

4:14 参考 3:49
4:16 欧拉公式 x = pi!这个公式可以通过重新排列 e^x 的泰勒级数来表示。
4:20 小细节:被负号击中会改变 TSC 的方向,这又一次暗示了复平面!
4:22 e^(i*pi) 到 e^0 对应于复平面上沿单位圆的运动。
4:44 +1/-1 的“剑”相互碰撞,发出“0”个火花。
4:49 -4 的剑击中 +1 的剑,变为 -3,等等。
4:53 2+2 的弩射出 4 支箭。
4:55 4 支箭击中除号,与 pi 对齐,得到 e^(i*pi/4),使其沿单位圆旋转 pi/4 弧度。
5:06 TSC 通过乘以 i 来推动自己,围绕单位圆旋转 π 弧度。

5:18 TSC 终于发现了复平面!5:21 虚轴;5:28 实轴。
5:33 最简单​​的单位圆。
5:38 圆中的 2*π 弧度。
5:46 弧度的定义——单位圆中跨越长度为 1 的弧度的夹角。
5:58 r*theta——半径为 r 的圆中,夹角为 theta 的圆弧长度公式。
6:34 对于单位圆来说,theta / r 就是角度。
6:38 圆周的一半正好是 π 弧度。
6:49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如何与绕单位圆逆时针旋转相关——sin(x) 等于 y 坐标,cos(x) 等于 x 坐标。
7:09 旋转 sin(x) 可以直观地看到 sin(x) 和 cos(x) 之间的位移。
7:18 参考 4:16

7:28 将指数改变为 π 的倍数,使其向各个方向移动。
7:34 一个新形式!?e^x 的泰勒级数,其中 x=i*π。现在它有无限的弹药了!?同样,弹药将每个项的十进制展开式作为其弹道标记。
7:49 面积为 pi r^2,高为 8 的圆柱体的体积。
7:53 给读者的练习(哈哈)
8:03 参考 4:20
8:25 关于 e^(ix) 的 cos(x) 和 sin(x)
8:33 很遗憾,这部分我看不懂……TSC 创建了一个“函数”枪 f(x) = 9tan(pi*x),这样朝 e^(i*pi) 射击会得到 f(e^(i*pi))= f(-1) = 0。
9:03 参考 5:06
9:38 “函数”枪现在在无穷远处“求值”,通过每次增加一个维度来扩展实空间(它是一个向量空间),即实空间的跨度扩展为 R^2、R^3 等。
9:48 log((1-i)/(1+i)) = -i*pi/2,乘以 2i^2 = -2 再次得到 i*pi。
9:58 通过缩短间隔并取极限来阻挡“无穷大”光束,这并非黎曼积分的精确定义,但足够接近了。

油管视频:Animation vs Math

Animation vs Coding 编程

编程这一集我看得最懂了,也很有意思,特别是当中那个原子弹的Python程序,就是无限递归/Recursion内存爆炸。

def nuke(n):
    a = []
    for i in range(10):
        if n > 1:
            a.append(nuke(n - 1))
        else:
            a.append(i)
    return a

print(nuke(10))

还有就是Python里调用Turtle包进行海龟作图(这可是我学编程的第一个编程语言)也相当有创意。

0:18 未定义 – 计算机不知道这是什么,就是这样
0:34 print() 将内容打印到终端
0:42 重新运行代码
0:52 变量
1:00 运算(* 表示乘法,/ 表示除法)
1:05 向下取整除法(删除小数)
1:10 字符串本质上就是可以使用的文本
1:23 不能将数字和字符串一起使用
1:27 让你专注于一个特定的字符串/变量/数字
1:32 对象中的项目数(在本例中为 7,因为 string7 有 7 个字符)
1:38 代码语法错误
1:45 b 本质上是 a 中的字符(所以 a[5] 应该是 g,而不是 n,因为它从 0 开始)
1:48 重复代码数字/字符串长度
2:00 基本上会一直运行,因为它基本上告诉计算机“当 true 为真时”
2:02 大写显然
2:09 如果你在执行 while、if 或 for 之类的循环,需要将循环内部运行的代码推送进去,这样计算机才能知道你想要循环的代码。
2:16 循环内部的代码不是在 a 可打印的情况下运行,因为 a 可打印,所以它不能运行。
2:23 循环内部的代码在 if 不可打印的情况下运行。
2:32 字符串列表,本例中的 * 表示将所有字符串都考虑在内。
2:40 海龟本质上就是一支铅笔,我们在这里定义了海龟(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写 t),然后 import 函数会从库中导入内容(库中有内置库)。
2:41 400 表示它在方向上移动的增量。
2:52 改变海龟移动的速度。
2:55 左右移动使海龟转向。
3:03 循环海龟的移动。
3:17 pensize 表示线条的面积。
3:32 这实际上是停止海龟的方法。哈哈
3:44 matplotlib 是一个绘图库(它显然可以让你访问图表和图形),numpy 允许你使用三维数组
3:44 插入绘图然后使其显示
3:58 获取一个随机的三维整数
4:20 绘图标题,太棒了
4:29 函数,让你在运行函数名称时运行这组代码
4:41 pygame 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库,可以让你制作游戏!while true 循环用于检查用户是否关闭了窗口/选项卡
4:44 窗口的基本 pygame 代码
4:57 允许你通过按下某些键来移动对象
5:21 圆圈朝黄色的位置移动,向前移动时加速,向后移动时减速(谢谢 xTI0)
6:22 不要这样做。核函数中的数字表示列表嵌套的次数,所以 10 基本上就是递归地嵌套 10 次,非常卡顿
6:35 # 让你直接输入文本,非常适合解释你的代码是如何工作的
7:36 他真的在写一个 AI 代码
7:50 神经网络正在接受训练

快速提示:还记得最后提到这是 Python 吗?还有其他编程语言用于不同的目的,我想这很明显,但为了以防万一,一些流行的编程语言是 C、HTML、JavaScript 等等!

油管视频:Animation vs Coding

Animation vs Physics 物理

《Animation vs Physics》这一集的后半段内容变得相当深奥,涉及到了相对论、黑洞等高阶物理概念。我目前的理解还停留在初高中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比如牛顿的第二定律 tex_9daa187e47eb4fb749102377832e3148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学习笔记 教育 数学 物理 编程 视频 计算机 资讯 、动能定理、还有爱因斯坦著名的能量公式 tex_76dbfb9a84d34d7f746b1f4cbbb81919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学习笔记 教育 数学 物理 编程 视频 计算机 资讯

虽然看不太懂后面的部分,但前半段关于力、加速度、重力等基础物理的呈现还是非常有趣的。角色们像在玩一场“现实模拟游戏”,各种物理定律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有了视觉化的呈现,哪怕是没怎么学过物理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0:19 加速度和速度
1:18 质量
3:07 势能
4:17 重力
4:38 米/秒
5:55 以更高的速度围绕行星运行
6:00 以米/秒为单位的速率增加
6:12 围绕其他行星的速度将随机倍增
基于其大小
6:40 围绕恒星的速度将根据其大小而倍增
7:05 是β的1%
7:21 磁场和引力
7:40 磁场环
7:48 制作磁场火箭
8:18 火箭速度因磁场火箭而加快
8:33 观察星系、星系系统和其他
9:14 黑洞
9:30 关于黑洞的事实
10:03 黑洞内部

油管视频:Animation vs Physics

Animation vs Physics 几何

说到几何,它是数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其中最著名的“主角”之一就是黄金分割。黄金分割不仅在几何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常被视为“数学之美”的代表。比如大家熟悉的斐波那契数列,就和黄金分割密切相关——随着数列不断增长,相邻两项的比例会越来越接近黄金比例。

黄金分割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数学里,在自然界、艺术、建筑甚至音乐中都有它的身影。像贝壳的螺旋、向日葵的花盘、古希腊神庙的比例,甚至名画《蒙娜丽莎》的构图,都被认为与黄金分割有关。

Alan Becker 在《Animation vs Geometry》中也通过角色与几何图形的互动,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了这些数学背后的和谐与美感。通过一场看似搞笑却充满巧思的冒险,观众不仅被娱乐到了,也潜移默化地接触到了黄金分割等几何概念。

油管视频:Animation vs Geometry

油管视频 / Youtube Video

英文:Animation Youtube Videos from Alan Becker

本文一共 3926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AMP 移动加速版本)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文到微信朋友圈
75a5a60b9cac61e5c8c71a96e17f2d9c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学习笔记 教育 数学 物理 编程 视频 计算机 资讯
The post Alan Becker 的动画教学视频是非常好的启蒙材料 first appeared on 小赖子的英国生活和资讯.

相关文章:

  1. 什么是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一种社会学和经济学现象,描述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情况。这个概念来源于《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使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因此,“马太效应”这一术语应运而生。 你可能听过这句话:“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这就可以被视为马太效应。 有的人运气好的时候可以一直好运连连,似乎不管做什么都顺风顺水;而有的人一旦遭遇不幸,比如生了场大病,就像是被命运压垮了,接连而来的挫折仿佛永无止境。这种现象其实与我们常说的“马太效应”密切相关——资源和机会越多,往往更容易获得新的机遇,而那些本就处于困境中的人,可能会越发陷入逆境。 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形:一部分人似乎总能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而另一部分人即便努力了也难以改变困境。这不仅仅是运气的问题,还涉及到资源、支持系统,以及社会对个人发展的反馈。有时候,幸运的人往往有更多的支持与资源来化解困难,反之亦然,不幸的人在面临困境时却因为资源稀缺而难以逆转局势。 马太效应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存在。 经济学 较富有的人通常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去进一步积累财富,而贫穷的人由于缺乏资源可能会变得更加贫困。例如,富人有更多的资本去投资和购买资产,从而获得更多回报。 教育 高成就的学生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教师关注以及成就感,这进一步激励了他们的学习。与此同时,学业上困难的学生可能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导致成绩下降。 职场 在职场中,表现出色的员工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机会和认可,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地位。而另一方面,表现普通的员工可能由于缺乏机会而被边缘化。 科学研究 著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往往更容易获得认可和引用,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声誉,而其他研究人员由于缺乏可见性可能难以得到承认。 总结:马太效应...
  2. 如何在海外 在线观看 2016 欧洲杯比赛? 四年一度的欧洲杯足球又开始了, 夏天来了 没有什么比边看足球边喝啤酒更爽的事了. 通过以下链接可以 免费在线观看 2016 欧洲杯比赛 (英语解说). 点击以下链接能在线免费看 2016 欧洲杯比赛 (The following provides online...
  3. 按揭贷款(房贷,车贷) 每月还贷计算器 去年给银行借了17万英镑 买了20万7500英镑的房子, 25年还清. 前2年是定率 Fix Rate 的合同 (年利率2.49%). 每个月大概是还 700多英镑. 有很多种还贷的计算方式, 定率/每月固定 是比较常用的. 简单来说就是 每个月交的钱是...
  4. 来来来 加我公众号玩 石头剪刀布 写着玩的, 不过虽然猜拳的策略是完全随机 但是真的很难上 10分. 赢了得1分, 输了扣1分. 平局分数不变. 输入分数或者score查看当前得分. 这个分数会直接记入终身档案中.. 一个微信帐号一个分数. 暂时不支持 表情符号. 微信服务器 IP地址是 101.226.103.69...
  5. 你给SteemIt中文微信群拖后腿了么? 这年头不缺算法, 就缺数据. 这两天花了很多时间在整API上, 整完之后自己用了一下还觉得真是挺方便的. 今天就突然想看一看自己是否给大家拖后腿了, 于是调用每日中文区微信群排行榜单的API, 刷刷拿着 NodeJs 练手: 1 2 3 4 5 6...
  6. 2023年生日: 快乐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奔四了,哎。这几年越来越不想过生日,感觉今年一年啥也没完成,混日子,每年生日的时候就感觉一年又白混了,快40了,腰都埋土里了。 每年生日,FACEBOOK,LINKEDIN等社交网络就会提醒你,提醒你的朋友,甚至是陌生人也会给你留言提醒你生日快乐。印象中离开初创公司后,每年生日我都会休假,加入微软2年多,从去年开始,经理总会在生日当天在TEAMS上给我发生日祝福。 当然,这几年最开心的事还是在生日当天,媳妇会格外变得听话贤惠多了,甚至可以满足我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 早上醒来,媳妇就和我说生日快乐,然后把早餐给我送到床上来,我当时感觉像病号一样,娃也给我自己做的贺卡。 早上带娃去看牙医,后来就回家歇着了,中午媳妇给我做了长寿面,晚上约会吃饭(剑桥 Trinity (三位一体) 餐厅),然后去路边的小酒巴喝点小酒。然后该有的活动逃不掉的,你懂的。 哎,祝自己生日快乐,接下来一切顺利吧。 生日当天约会视频: 油管 Youtube B站 Bilibili 西瓜...
  7. 交易所Ionomy跑路, 又丢了好多币, 哎 ionomy.com 交易所的最后一次访问记录可能是2024年6月。 我有一些BLURT币在Ionomy交易所,一直没去管它,这几天想上去看看,因为牛市来了,BLURT币也拉了不少。谁知道网站直接打不开了。 Ionomy交易所已经打不开了。 问了一下,大概是几个月前(2024年年初)跑路的,我现在才知道,关键是没收到任何通知/预警。鱼老板说:“交易所真爱跑路,说了还怎么跑”。 Ionomy交易所是个非常小众的交易所,2018年10月创立,下面是Ionomy交易所在Coinmarketcap(现被币安收购)显示的信息: 我还在FB/Meta上联系他们,但是估计跑路了,不报任何希望了。 Ionomy的Telegram群也就不到300人,太小众了。 我在群的照片里看到了Ionomy交易所的管理层,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无从核实,在Linkedin上也搜不到。 这是我在群里照片看到的Ionomy交易所的界面,我的帐号里面应该有大概5000或者1万个BLURT币,也就几十美元,丢了几根鸡腿。 万幸的是前几年曾经提走了0.124个BTC,不然放到现在得哭死了。(当时BLURT的糖果/Airdrop/空投换了0.124个BTC) 为什么我要使用Ionomy交易所? 因为BLURT是STEEM分叉出去的币,小币种,支持它的交易所只有不到三个,其中一个是Ionomy,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是Hive-Engine。 小币上大交易所费用贵,听说前几年的上交费是1个比特币。我在STEEM上的发的文章一般也会同步到BLURT去,挣些糖果。 避免小众交易所...
  8. 你要找什么样的老婆? 找媳妇的标准 昨天和网友在剑桥面基, 网友奔现, 他从爱尔兰过来, 小我12岁, 就聊到了找对象的标准. TLDR; 找老婆不要(只)看颜值, 而要注重性格, 为人处事和顾家等更重要的品质, 当然性和谐也很重要. 在当今社会, 人们对于找伴侣的标准有所不同. 有些人认为颜值是最重要的, 因为外貌吸引力可以让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愉悦, 这是人的本性,...

在英国第二次被GP做肛门指检

2025年5月5日 23:04

十几年前我还在英国北部的谢菲尔德(Sheffield)生活时,因为痔疮问题去看过一次家庭医生(GP)。当时医生为我进行了肛门指检(back passage examination)。记得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做指检,还闹了个小笑话——医生让我躺下,把裤子脱到膝盖处,但我转错了方向,应该是背对医生的,结果面对着他,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上周我又去看了医生,这次是因为PSA(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查结果依然偏高,虽然比十几年前略有下降。医生建议再次进行肛门指检,检查一下前列腺情况。我都快忘了这种“酸爽”的体验了。这次医生让我侧躺,背对着他,把腿抱向胸前。他检查了两次,目的是摸一摸前列腺的大小和质地。我以前真的没想到前列腺还能通过这种方式检查。医生说摸起来有点肿大,但应该不是大问题(比如不是癌症),不过他也不能完全确定,于是把我的情况整理后转诊给医院的专科医生,目前还在等医院回复。

这两次检查都是由男医生进行的,医生还问我要不要请一位NHS同事在场监督,我说不用了,毕竟这种尴尬场面还是少一个人知道为好。

说实话,做指检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快“拉了”,实在是又羞又憋屈……

nhs-gp-clinic-2025-05-02-14.19.16-scaled 在英国第二次被GP做肛门指检 医学 生活

NHS GP英国小诊所看医生

英国NHS免费医疗

本文一共 443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
在英国第二次被GP做肛门指检. (AMP 移动加速版本)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文到微信朋友圈
75a5a60b9cac61e5c8c71a96e17f2d9c 在英国第二次被GP做肛门指检 医学 生活
The post 在英国第二次被GP做肛门指检 first appeared on 小赖子的英国生活和资讯.

相关文章:

  1. 按揭贷款(房贷,车贷) 每月还贷计算器 去年给银行借了17万英镑 买了20万7500英镑的房子, 25年还清. 前2年是定率 Fix Rate 的合同 (年利率2.49%). 每个月大概是还 700多英镑. 有很多种还贷的计算方式, 定率/每月固定 是比较常用的. 简单来说就是 每个月交的钱是...
  2. 智能手机 HTC One M9 使用测评 虽然我对手机要求不高, 远远没有像追求VPS服务器一样, 但是怎么算来两年内换了四个手机, 先是三星 S4 用了一年多, 然后 Nokia Lumia 635 Windows Phone, 后来又是 BLU, 半年多前换了...
  3. 在英国给孩子换学校的经历: 孩子离开了村里的小学 由于搬了家, 孩子上学得提前半小时出门了, 因为早上堵, 也得开车半小时才能到. 之前在 Fen Drayton 村庄上小学, 早上8:45学校门开, 9点敲钟孩子排队依次进入教室, 我们由于在村里, 只需要提前5分钟出门和孩子一起走路就可以了. 现在一下子早上变得很匆忙, 得叫孩子起床, 做早饭,...
  4. 英国NHS为年龄在40到70岁之间的中老年人提供免费身体检查 前几天过了40岁生日,正式步入了四十不惑的年龄。 “四十不惑” 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成语,出自《论语·为政》一书,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人生各个阶段的理解和期望。 “四十不惑”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智慧,不再轻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困惑。这个年龄段的人对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能够判断是非,不会被事物表象或外界的干扰所迷惑。 在现代语境下,“四十不惑”常被理解为人到中年,对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成熟的态度,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判断,不再轻易摇摆或迷茫。 没过几天,就收到了英国NHS(全民医保)的短信,说我可以去做个免费体检(身体健康检查)。 根据所给的电话,我打过去询问,得知,这是个第三方的公司,和当地的市政厅合作,给居民提供免费的身体检查,不过有三个条件: 过去五年内没有做过体检。 年龄在40到70岁之间。 居住在剑桥地区(CB邮编)或者皮德堡/peterborough/PE邮编 所以,我不符合条件,毕竟我这一次全面体检就是半年前回国的时候,我顺便问了一下身体检查有啥项目,被告知就是很基本的那几项:身高、体重、血压、血常规、尿检。毕竟英国全民医保,并不可能给你像国内那种体检套餐没事做个MRI核磁共震或者是X光。英国的理念是健康的人不需要身体检查,有问题才会对症下药/检查。 第三方体检机构表示,如果有任何问题或感到不适,应该先去找GP全科医生。以上三个条件中,第一条感觉是有商量的空间的。我还特别问了什么样的检查算体检。不过无所谓,反正公司有福利,每年都可以安排一次体检,刚好下周就约到了公司的体检:公司的福利之: 员工体检(微软和Nuffield)。 本文一共 734...
  5. 同一台服务器上多个WORDPRESS站点的一些设置可以移出去 我自从把所有网站都挪到一处VPS服务器上 就发现很多事情省事很多 可以同时管理多个网站 包括 WORDPRESS博客. 比如我有四个WORDPRESS博客 然后我就把通用的一些资料给移出去 移到 HTTP或者HTTPS都不能直接访问的文件夹里这样就更安全许多. 文件 wp-conn.php 存储了 相同的数据库资料. 1 2...
  6. 车轮胎边上鼓起了包需要换掉么? 今天在30英理/小时 的时候不小心碰到马路崖, 就听见碰咚一声, 下车看, 车身没事, 倒是右边轮胎 (Off Side Front) 起了一个大包, 长这样. 不幸中的万幸, 轮胎是消耗品, 不会直接影响到车的保值, 而车身如果有刮擦,...
  7.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简介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简称 NHS) 是英国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于1948年创立,旨在为英国居民提供从出生到老年的综合医疗服务。NHS 的宗旨是确保每位英国居民无论其收入、地位和健康状况如何,都能获得公平且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属于全球范围内最早建立的全民医疗体系之一。以下是 NHS 的一些关键特点: 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于1948年7月5日正式成立。这一体系是由当时的卫生部长阿奈林·贝文(Aneurin Bevan)主导创立的,其核心理念是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公平的医疗服务,无论收入高低。NHS 的诞生标志着现代公共医疗服务的开端,为全球范围内的全民医疗体系提供了参考。 全民覆盖和免费医疗 NHS...
  8. 比特币最近波动有点大: 一天牛市一天熊 比特币10万美金以内都是最后上车的机会! 比特币近期的价格波动可以归因于多个关键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动态、监管变化以及加密行业内的重大安全事件。其中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乌克兰和加密货币监管的立场变化。据报道,特朗普再次当选,他可能会推动减少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这可能会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和风险偏好。同时,特朗普正在将自己塑造为亲加密货币的候选人,表示有意让美国成为一个更加友好的加密货币环境。这一立场引发了市场对监管政策可能发生变化的猜测,导致市场情绪在乐观和不确定性之间波动。 特朗普对俄乌战争的态度 美国第43届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已经在2025年1月当选并正式上任(第二次),那么他的政策可能会对比特币价格的波动产生更加直接和显著的影响。他政府对乌克兰和加密货币监管的立场已经不再是猜测,而是正在实际塑造市场的关键力量。 特朗普(Donald Trump)减少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全球投资者可能会预期地缘政治稳定性发生变化,从而增加对比特币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同时,他的亲加密货币立场可能正在推动市场的乐观情绪。如果他的政府推出有利于加密行业的监管政策,例如明确的合规指南或减少监管审查,可能会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并促进更广泛的加密货币采用。然而,政策的快速变化也可能导致短期市场剧烈波动,因为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新的政策动向。 朝鲜黑客盗取Bybit交易所15亿美元的ETH 另一个显著影响比特币价格的事件是近期涉及朝鲜黑客组织“Lazarus”的15亿美元以太坊被盗案件。据报道,Bybit交易所(全球第二)这些被盗的ETH已经被清洗,此次大规模黑客攻击引发了人们对加密行业安全性的担忧。此类安全事件不仅会削弱投资者信心,还可能引发更严格的监管审查,导致短期市场动荡。此外,被盗资金的大规模流动和出售可能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冲击,进一步加大价格波动。随着这些事件的持续发酵,比特币价格正受到政治决策、监管预期以及安全挑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与此同时,与朝鲜黑客组织 Lazarus 相关的 15 亿美元以太坊被盗事件仍在影响加密市场。由于这些被盗 ETH 已被清洗,人们对加密行业安全漏洞的担忧持续存在,同时也可能引发更严格的监管审查。政治、监管和安全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导致了比特币近期的剧烈价格波动。...

【日记】2025.05.05

2025年5月5日 22:55
1.Uptime Kuma 昨天晚上搭建了 Uptime Kuma ,这样的话就不需要通过头像能不能正常访问来判断友链的状态了。而且由于部分朋友的服务器在国外,导致访问的速度比较慢,我其实已经迁移部分头像到本地服务器了。 不过其实有一个问题,部署在 GitHub 上的网站常常是会被判定成无法访问的(如咕咚同学),就很难受。其他人的还好,也就偶尔的失败,他是真的常常超时,我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结果今天我突然发现腾讯云上的网站访问不了了,试图进入 1panel 也大不开,我还以为是磁盘满了。 曾经 1penel 自动备份,本地备份成功了,可是上传备份失败了,就认为整个备份失败了,在时间到期之后也没删除本地备份,然后磁盘就满了。而且,1panel 至今都没有免费的通知方式,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打开腾讯云的后台一看,磁盘也没满啊,内存占用虽然有点高(1626MB左右,一共2GB,问题不大),但是 […]

简单的五一假期

2025年5月5日 23:58

假期☀️

之前计划假期去泰山的,但考虑了一下还是西安本地游玩好一些,这个假期还是蛮长的,各个地方人都很多,车票也挺难买,外面酒店也更贵,随便玩玩就好啦反正和平时周末没太大区别。

特产🍪

30 号我就已经出来玩了,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人山人海了,好久没去过钟楼那附近看过了。遇见一家名为“长安集市”的小店,本来就是只想逛逛的,但尝了一下觉得味道还可以吧,又想起在广东的父母之前也没怎么尝过西安的一些特产,就挑选了一些。
主要是油泼辣子、鸡鸭、饼干什么的,直接在店铺那里就可以寄出。
母亲说她比较喜欢那个饼干,但是那个挺贵的,下次去再给她买点吧~

[photos]
概览,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982424985.webp|
鸡鸭,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1023272445.webp|
辣子,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883267722.webp|
饼干,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139928561.webp|
[/photos]

20岁生日🎂

时间真的真的好快,这一下就到 20 岁了,开始奔 30 岁。按照旧历来过生日,刚好是在阳历的 5 月 1 日这一天,没有和任何人说,设置蛋糕也没有,只是晚上想吃火锅就请室友一起吃了,然后再逛逛学校附近给自己买了一些宵夜。
这种感觉其实还蛮好的,没有以往的很多人都来的那种不自在。

[photos]
果茶,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1751352424.webp|
火锅,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4224707712.webp|
学校,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1918713011.webp|
[/photos]

网络🛜

之前买的小米万兆路由器迎来了一次固件升级,修复优化了很多东西,也有全新的 IPv6 模式,现在每台设备都可以分配到独立的 IPv6 公网了。
博客的服务器也重装了一下,起初想尝试 1Panel,后面还是会有各种问题,还是用回了宝塔面板。服务器上也搭建了一些 Docker 服务,例如青龙面板、FreshRSS、SunPanel,目前体验都很棒。

[photos]
SunPanel,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2115128684.webp|
Docker,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2975824439.webp|
路由器升级,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284610376.webp|
[/photos]

微软发钱💰️

一直用微软账户和 Bing 搜索引擎的应该有注意过微软积分 Microsoft Rewards,可以用来兑换购物卡、游戏礼包什么的。之前想兑换京东 50¥ 的购物卡,但京东购物卡一直没货,想换 100¥ 的购物卡积分还差挺多。不知道怎么的,我注意到积分突然到 1.9w 了,后面换了一张天猫超市 100¥ 购物卡。后面可能会用脚本去刷积分,这个还是挺不错的,拿去找人回收也能有 95¥

风起淀山湖

2025年5月6日 00:06

现在已经是五一的最后一天假的最后一个小时了,现在对即将逝去的五一进行一个盖棺定论,那可在适合不过了。
前两天去了淀山湖露营,之所以想去淀山湖,因为这边露营,无论是环境或者是费用上,都是相当不错的。
拍了一些风景图,选几张留在博客,也有一些随手拍的人物,拍到即是有缘人,哈哈。

DSC04514

近处的护堤,有些草,但是不多,在我看来有那么两种可能。
一是附近没有人管理,搭帐篷,烧炉子的人随意踩踏。
二是这草不想活了。
大概也就这两种可能,这边露营的人真的是非常的多,基本只要来的都是露营的。

DSC04515

这天的风超级大,刮的生活垃圾乱窜,只要过几分钟,就能看到不知道什么小垃圾,飞到帐篷边上。
DSC04581

哎 ?这张图压缩后,居然翻转了,算了,翻就翻了吧。
宝宝还是很喜欢出去游玩的,现在这个年纪正是不知疲倦的玩耍的时候。
有时候我也感慨,还是刚出厂的身体好使,玩一天都不累。
DSC04513

天幕真的很难搭起来,花了20,让这边服务人员帮忙搭的,这项服务还不错,露营椅子租借也是10元一张。
来这边才知道,原来帐篷临时租借也才一百出头,对于露营比较少的人群来说,非常的友好。
在dy上说这边不许搭帐篷,有草坪的养护期啥的。实际来这边一看,你只管扎堆就行,哪有人就去哪儿搭。

515621746459994_.pic

临走的时候,收拾帐篷,发现一根铝合金支撑杆,无法回缩了,尝试良久,发现彻底收不回去了。

515631746459995_.pic

帐篷的收纳袋也在大风吹的淀山湖边不翼而飞,大概也暗示着帐篷要报废了。
抱着侥幸心理,问了下骆驼的售后,售后的意思很明确,没有售后。
果然呀!最好的售后就是没有售后,反正我以后不会买他家的东西了,告辞!

515591746459990_.pic

回到家之后,看了下手臂,脖子,我说抓一下怎么就痛,还有点痒,果然晒伤了。
这天风很大,在天幕下居然会冷,谁能想到30度出头的天气,在天幕下居然会冷。
太阳晒得暖暖的,皮肤晒伤都没有一点的感觉!看来我还是太嫩了,手动滑稽。
515601746459991_.pic

以上风起淀山湖,愉快的露营游记。

徒手造车小游戏玩法

2025年5月5日 23:27

前言

本项目主要体现ugc元素在游戏中的尝试,该模式如马里奥制造,通过玩家发挥创意,去编辑不同的关卡与元素,进行游戏循环。

演示视频

编辑器演示,文末提供了素材,可供下载使用

车身编辑

  1. 点击车身或者车轮进入编辑界面,使用滚轮可缩放地图。

  2. 点击工具栏中的drag,可以拖动小车的图像,将图像拖动出画布则视为移除。

  3. 点击工具栏中的image,可以导入外部资源,点击空白处,选择需要导入的图片。
    文末提供了两张可供导入的png,当然也可以是任意png格式的图

  4. 点击Resize调整,导入的图像大小,pixel可以调整图像的像素化程度。
    调整完毕,点击Add添加到画布中,如还需要导入其他的图,重复此步骤。

  5. 车身或者轮胎编辑完成后,点击exit 可返回到主界面。
    返回到主界面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轮胎的位置。

地图编辑

  1. 点击主界面任意空白处,可以触发地图编辑,进入地编界面。

  2. 点击image,导入地图笔刷,彩虹笔刷在附件或者文末有图片,或者是任意的png,jpg图像。

  3. 在layer层级面板,可以看到已经存在的三条地形,取消show的勾选可以隐藏当前地形,默认都显示。

  4. 点击Eraser笔刷会变成橡皮擦,可以擦掉任意绘制的图案。

  5. 点击Brush开始绘制地形,需要注意的是 layer 层级一览,选中的是第几张图,绘制的就是第几张。

基础操作

使用WS控制车身平衡,W抬起,S下压

出现车厢道具,按Space键,使用,加速前进

翻车,或者掉落陷阱则判定失败

UGC内容示例素材,你可以使用这两张图进行DIY, 或者任意你喜欢的图都可以。

右键下载图片,注意保存为Png结尾。

试玩地址 https://px.vrast.cn

如游戏更新,需要清理本地缓存参考如下:
这个清理缓存与清理网页缓存不同,unity的web程序会直接使用本地存储。
清理方式如下:

20250505

2025年5月5日 23:30

假期即将结束,今天是不用上班的周一,这周又要飞北京了。周四的音乐会去不了,第一次上闲鱼卖票,没过多久有人来询价。我点进他主页,确定了是个黄牛,他问我 880 卖不,我说不卖。过一会儿问我 700 咋样,我说不卖,简直脑子有坑啊。算了卖不出去继续赠送给朋友。

image.jpeg

下午夏叔叔召唤打麻将,我还在上海呢,没想到他没组成局。

下午回到公司,开始啃那些硬骨头,各种积攒的 paper work。现在是晚上十一点半,顺利搞完。Alen 还在公司写她的 side project,她要在假期结束前做完。这几天事多起来了,不过是好事。下单了书架,期待。

手搓点焊机

2025年5月5日 21:47

需求

对于偏爱折腾电子产品的中年男人,拆装电子设备的工具必须配置齐全的。不过,由于使用率偏低,而且受成本因素影响,我至今未增设点焊机。

近日,常使用的短途出行工具GY6小型摩托车频繁出现打火不顺畅的故障。经过排查是电瓶故障引起的,因使用率偏低(一周大概骑行2天,总路程大概10KM),电瓶由于长时间无法及时进行充电,长期亏电损耗导致的容量下降,一般解决方案是修复或者更换新电瓶。观察电瓶生产日期,使用仅大半年,不至于会出现电瓶内部隔板损坏的情况,倘若直接更换有点浪费,因此尝试使用电瓶脉冲修复工具对其进行修复。经过数个小时的修复工作,电瓶容量虽恢复到能用水平,但实测撑不过超一周的停车自然损耗。每次出现亏电无法打火情况便需要拆卸电瓶回家进行数小时修复充电,显然这不是科学解决方案,眼下购置应急启动电源成为一个优选方案。

GY6电瓶
GY6电瓶

优选法拉电容方案

常见的应急启用电源方案:

方案一:锂电池电芯

这个方案和日常用的移动充电宝类似,使用锂电池作为电源,提供较大电流输出实现启动车辆的效果。还有一个优点,日常不用的情况下,还能当充电宝使用。缺点也比较明显,和锂电一样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充放电维护,且日历寿命较短。

方案二:法拉电容

这个方案使用多个大容量法拉电容进行串并链接组合使用,提供短时间大电流输出实现启动车辆的效果。优点是寿命长,日常无需维护,因此无法当充电宝使用。缺点也比较明显,需要先进行充电后才能使用,充电后能使用次数较少。

应急充电宝技术原理是提供短时间大电流输出,这和点焊机是一致的,因此两个需求的方案可以综合一起进行筛选。因为日常车辆维护会对电瓶健康情况进行检查,这些年需要小车进行应急启动的次数真的屈指可数,而且目前汽车保险公司均免费提供汽车搭电服务,因此个人自备应急启动电源作为汽车应急使用算是伪需求。

方案容量充电时间寿命单次可用价格
锂电芯≥8000mha5V2A,≥4小时3-5年充电一次500焊¥150
法拉电容摩托车50F,小车200F电源16V5A:50F,3分钟;200F,12分钟;10年单次焊接回电大概1-2秒50F,¥60,只能启动摩托车;300F,¥200,大部分汽车

综合上表,最终我选择50F的超级电容方案,实测能启动3次摩托车,点焊基本能秒回电。如果本身有应急启动电源,直接买点焊板会更划算。

组装和物料费用

物料参数价格渠道备注
法拉电容2.7V,6串,带均衡板60海鲜市场
充电板16V5A5.3首富家
外壳200x120x1139.7首富家
端子EC5x1,XT60Ex1,18首富家、PDD
电压表DC4-100V4.6首富家
点焊板K838PDD
搭电钳EC5,50CM15PDD
192

电容预充电
电容预充电

点焊板
点焊板

组装前调试
组装前调试

焊接2个21700试手
焊接2个21700试手

组装了个充电宝
组装了个充电宝

建议和提醒

DIY电子产品有风险,并不适合大部分人使用,综合成本并没有太大价格优势,请谨慎选择。如无法评估自身动手能力,请选择合格的厂家生产的成品。

“速成医生”还是“资源咖通道”?协和4+4项目为何引爆全民焦虑

2025年5月5日 21:20

医学,本该是门槛最高、培养最严、责任最重的职业之一。然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4+4”临床医学试点项目,却因一场舆论风暴被推上风口浪尖——非医学背景学生“速通”医学博士、跨学科发表高分论文、推荐信疑云、论文神秘消失……

董小姐事件--协和4+4

种种乱象让公众不得不问:中国的医学教育,正在为谁大开方便之门

一、协和“4+4”项目:一场精英游戏?

协和“4+4”项目,初衷是效仿美国模式,允许非医学本科生(如生物、化学等)通过考试进入医学院,4年学习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然而,现实却走向了诡异的方向:

“全才”董小姐的魔幻履历

2年速成主刀医生:经济学本科出身,学医仅两年便参与高难度胸外科手术,获官媒报道。

跨学科论文高产: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影像学……领域跳跃堪比学术“全能战士”。

指南编写“一作”之谜:刚毕业就以第一作者编写《膀胱癌临床实践指南》,身后署名却是一众业界大佬。

论文“消失术”:博士论文正文不足30页,舆论发酵后竟从知网神秘蒸发,连撤稿记录都未留下。

协和4+4

录取背景多元到离谱

往届录取者中,不乏地质学、园艺学、文艺特长生,却未见公开的选拔标准。

网友调侃:“协和这是在选医生,还是在选‘跨界奇才’?”

“副教授推荐信”成资源筛子

项目要求两名医学相关学科副教授以上推荐信,但对非医学背景学生而言,这无异于“逼着普通人去挂专家号求推荐”。

普通家庭的孩子,拿什么和“资源咖”竞争?

二、中美对比:为什么美国的4+4没问题,中国的就翻车?

美国医学培养体系同样允许非医学本科背景学生报考,但关键差异在于:

MCAT考试:硬核筛选

美国医学生必须通过全球统一的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涵盖生物、化学、物理、心理学等,且本科阶段需修满医学预科课程(Pre-Med)。中国“4+4”却由各校自主命题,标准模糊。

临床培训:时间≠质量

美国:4年医学院(2年理论+2年临床轮转)+3-7年住院医师培训,至少7年才能上岗

中国“4+4”:4年学习(含1年缩水规培),比传统8-11年培养缩短一半。网友直言:“以后看病得先查医生第一学历,否则怕遇到‘速成专家’。”

推荐信:学术评估vs人情游戏

美国的推荐信通常来自教授或科研导师,评估学术潜力;而协和的要求,却让“找关系”成了隐性门槛。

三、争议核心:医学教育到底该为谁服务?

是“创新”还是“特权通道”?

支持者称,跨学科人才可促进医学创新。但现实是,“4+4”项目缺乏透明选拔机制,反而成了资源阶层的“镀金捷径”。

“缩水规培”威胁医疗安全

医生是靠经验和技能吃饭的职业。传统医学生需经历5年本科+3年规培,而“4+4”学生仅1年规培就能上岗,患者的安全谁来保障?

教育公平的崩塌

当推荐信、人脉、模糊标准成为录取关键,寒门学子如何竞争?医学本应是“努力就能改变命运”的行业,如今却可能沦为“拼爹游戏”。

四、改革方向:医学教育不能成为“试验田”

全国统一考核

设立类似MCAT的医学跨考标准,杜绝“自主招生”的黑箱操作。

延长临床培训

非医学背景学生必须补足基础医学课程,规培时长不得低于传统路径。

废除“拼爹推荐信”

改为学术能力评估,允许本科导师推荐,而非强制“医学副教授”。

彻查学术不端

对“跨学科高产论文”和“论文消失”事件启动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

医学不是儿戏,生命不容试错

协和“4+4”项目的争议,绝非单纯的教育模式之争,而是医疗公平、学术伦理、患者安全的多重拷问。

当“董小姐们”的魔幻履历被捧上神坛,当普通学子因“找不到副教授推荐信”而被拒之门外,我们不得不警惕:医学教育的底线,正在被某些人当成可以随意突破的“橡皮筋”。

改革可以尝试,但绝不能以降低医学标准、破坏教育公平为代价。因为最终为此买单的,不会是“资源咖”,而是每一个可能躺在手术台上的普通人。

五一游龙门古镇

2025年5月5日 12:52
假期出游第二站选择了龙门古镇。正好今年五一有两个亮点,一是取消景区大门票,二是举办“龙门古镇·梦回东吴”主题活动,有东吴战马、东吴战鼓、非遗傩舞、国风演绎、国潮乐队、主题市集、机器人互动等。 龙门古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离杭州市中心38公里,地处秀丽的富春江南岸,环境优美,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龙门古镇为三国东吴大帝孙权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留存着浓郁的宗族氛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为国内所罕见,古建筑种类包括祠堂、厅堂、民宅、古塔、石桥、牌楼等。 梦回东吴 东吴战鼓 东吴战马 非遗傩舞 国风演绎 市集 遛机器狗 孙权故里 老街 戏水

五一蛤蜊島之旅

2025年5月5日 12:50
今年的五一去了莊河蛤蜊島。這是一個離市區很近的小島,島上有山、亭子、民宿、細沙海灘,但地處黃海,海水沒有渤海藍。 島上流傳的神話故事不錯。看看海,吹吹風,賞賞花,也算是沒有浪費難得的假期。

充实的五一假期

2025年5月5日 12:28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五一小长假就只剩下最后一天了,这个假期比较充实,吃喝玩乐都做到了。 1 日,我们一家三口安庆灵山石树爬山,不高,一座山谷里面全是大石头,在石头的夹缝里从山底钻到山顶,耗时约 2 小时,很有趣的一段行程,果果说是来探险的,下山走的是步道。 这是一个冷门景区,没有什么特别好看的景色,门票 25 元/人,来爬山的基本上都是带着小孩,人不多,三三两两。 品牌:Canon 型号:Canon EOS R6m2 焦距:50mm 光圈:f/2.2 快门速度:1/2500 ISO:200 创作者:Mr.He 品牌:Canon 型号:Canon EOS R6m2 焦距:50mm 光圈:f/2.2 快门速度:1/2500 ISO:200 创作者:Mr.He 品牌:Canon 型号:Canon EOS R6m2 焦距:50mm 光圈:f/2.0 快门速度:1/320 ISO:200 创作者:Mr.He 品牌:Canon 型号:Canon EOS R6m2 焦距:50mm 光圈:f/1.6 快门速度:1/8000 ISO:250 创作者:Mr.He 品牌:Canon 型号:Canon EOS R6m2 焦距:50mm 光圈:f/1.6 快门速度:1/1250 ISO:250 创作者:Mr.He 品牌:Canon 型号:Canon EOS R6m2 焦距:50mm 光圈:f/1.8 快门速度:1/800 ISO:320 创作者:Mr.He 品牌:Canon 型号:Canon EOS R6m2 焦距:50mm 光圈:f/1.4 快门速度:1/4000 ISO:3200 创作者:Mr.He 品牌:HONOR 型号:PTP-AN00 焦距:等效24mm 光圈:f/1.9 快门速度:1/1100 ISO:50 品牌:HONOR 型号:PTP-AN00 焦距:等效24mm 光圈:f/1.9...

私有化部署无名杀卡牌游戏

2025年5月5日 19:52

部署非常简单,非常适合收藏,内网私有化部署。另外这是一个开源项目,灵活度比较高。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libnoname/noname

镜像

可以根据自己的网络情况选择对应的镜像下载,镜像比较大, 大概 3.5G 左右。

  • hsiaoshun/noname
  • ccr.ccs.tencentyun.com/k7scn/noname

部署 compose

services:
  noname:
    image: hsiaoshun/noname
    # image: ccr.ccs.tencentyun.com/k7scn/noname
    container_name: noname
    ports:
      - '6080:80'
    restart: always

端口配置

  • 80 游戏本体网页版入口
  • 8080 WS 协议,联机大厅服务(客户端使用)

caddy 代理

示例,不建议公网跑,对带宽有点要求

sgs.ysicing.eu.org {
reverse_proxy 100.90.80.2:6080
}

联机大厅配置说明

目前只支持 windows 和安卓

注意: 结尾的/不能省略, 如果没有证书就是 ws,有证书就是 wss

其他

如果有更多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无名杀懒人包。


初见台湾:台湾六日游 day1 从东京到台中

2025年5月5日 19:01

2025年4月29日,台湾六日游的第一日,今天要从东京羽田机场出发去台北松山机场,再从松山机场到台北高铁站乘坐高铁到达台中。


前期工作

大概是从去年就开始筹备此次的台湾之旅,可以说对此次的台湾之旅满怀期待!


入台证

在文章开始前大致介绍一下如何在东京申请台湾的入台证。

现在只需在下面这个网站填写资料即可:

https://coa.immigration.gov.tw/coa-frontend/overseas-foreign-china

只要在日本工作满一年以上基本都能下来。填写时我认为比较注意的点有下面几个:

  • 如果是新的在留卡,无法证明在日本呆满一年的情况下请上传新旧两张在留卡。
  • 在填写父母职业时,如果父母已退休需要填写退休前的工作单位和职业并且注明已退休。
  • 上传照片时最好用这个网页自带的裁切工具裁切一遍。

如果资料没有问题的话一周左右就会下来,并且会通知缴费。

缴费之后就可以下载入台证了,注意需要彩色打印,有效期是自缴费之日起三个月。

太早申请反而会导致入台证失效,所以个人觉得提前一个月申请就行了。


APP

去台湾可以准备以下 3 个 APP。

  • kkday
  • klook
  • uber


先说kkday和klook这两款旅游app:

  • kkday和klook可以用于拼车或者一日游的团。个人比较推荐kkday,因为行程中被klook的团坑到了,这在后面的文章中会细讲。
  • 个人觉得klook在定台湾高铁票和酒店要方便一些。
  • kkday和klook上几乎都可以买台湾景点门票,有时候kkday划算一些有时候klook划算一些,但总体差距不大,可以对比一下选择最优惠的。
  • klook和kkday均可以使用国内的支付APP进行人民币结算。


然后uber自然不用多说了,在半天没看到出租车的时候可以用uber打车。


现金

个人觉得台湾游基本上按照1000新台币*天数的公式兑换新台币即可。比如我这次是6天,就兑换了6500新台币(多出的500是因为正好凑3万日元整)。

台湾颇具规模的商业区是可以刷卡,但是更多的小摊贩是只能现金支付,所以按照自身行程兑换一定现金即可。

另外ATM机支持日本的银行卡以及中国的银联卡取现,所以换少了问题也不大。


前往台北的小插曲

由于飞猪明确表示这班飞机没有餐食,且起飞时间差不多是 13 点,我就没有怀疑,在机场内吃了个大饱之后才上飞机。

哪知道坐着坐着空姐开始分发餐食了才感觉不对了,问空姐,空姐表示长荣航空都是有餐食的,这就尴尬了😨。

你这飞猪怎么还会谎报信息的啊!????

于是非常尴尬地没能吃完飞机餐,感觉非常浪费。


抵达台北

20250429_160552.jpg

窗外一眼就看到了台北标志性建筑——台北101大楼。和旁边的建筑物一对比特别显眼。

另外还经过了圆山大饭店,其红色的建筑风格也特别显眼。但是此时飞机上响起了广播,大致意思是,由于松山机场属于军民两用机场,请不要随意拍照...😱就放下了手机。


1000027411.jpg

台北你好,虽然马上就要去台中了😅。


20250505_183814.jpg

在取完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购买台湾的悠游卡。这是台湾的交通卡,有点类似日本的 Suica 和 PASMO,不仅可以用于公共交通还可以在便利店等场景使用,会省去很多找零的烦恼。

悠游卡在便利店几乎都有卖,售价在100-150新台币之间,有各种不同的款式,我随手一挑就挑到了最贵的150新台币的款式。在购买悠游卡后记得充值,我这次上来就先充值了500新台币。


晚饭环节

下了飞机,总之就先去吃晚饭吧!

晚饭选择在了新光三越 台北南西店的鼎泰丰。

20250429_170845.jpg
20250429_170928.jpg
20250429_171449.jpg
20250429_171742.jpg
20250429_173436.jpg

不愧是名店,东西都非常好吃!服务也特别好,毕竟是加收了10%的服务费。前台还会很贴心的寄存行李箱!如果有机会来台北的话可以试一试!


台中

从台北前往台中可以乘坐台湾的高铁。和日本新干线一样,买完就能坐,没有安检环节。

台北去台中大约只用1小时。


入住酒店

1000027421.jpg

这次选择的酒店是位于台中火车站的双星大饭店。

上来就免费把我预定的一张大床升级成了两张大床,属实是有些奢侈了😅。

酒店的服务态度非常棒,甚至我感觉超过了后面要住的五星级的圆山大饭店。酒店工作人员会主动打招呼问好,大堂雇了 2 位工作人员帮忙按电梯。这在后面的圆山大饭店反而没有,还蛮神奇的。

价格不是很贵,3晚住下来17618日元(约891人民币)。

但是由于这家酒店有些年代了,房间里多少有些霉味,如果是对霉味非常敏感的人的话需要注意了。

酒店的早餐味道尚可,但变化不多,吃久了容易腻。


逛逛酒店周边

20250429_202229.jpg
20250429_203317.jpg
20250429_203637.jpg

整体给我的感觉像是老家,甚至有老家某条街的既视感😅。将照片发给亲朋好友后,大家也一直表示像那条街。


20250429_204150.jpg
20250429_204251.jpg

去超市看了眼物价。

在经历了日本的水果蔬菜价格洗礼之后,感觉什么都便宜。

这个大西瓜,跟冬瓜一样居然是"小",那么一般是多大呀😅。

价格是399新台币(约100人民币),在国内可能算贵,但是放日本这怎么也要三倍以上的价格了吧。


第一天的总结

第一天的行程就是这样,基本上就是都在路上,所以也没什么内容,但是因为是第一次来台湾,第一天是新鲜感最强的一天。

第二天将会去日月潭,那么下篇见。

回农村

2025年5月5日 19:10

假期第一天我和x就回老家了,早晨8点出发,依旧没躲过高速拥堵,在高速匝道堵了半小时,车程一小时到家,苗姐很兴奋,和婶子家的小姐姐玩的不亦乐乎,这次回去主要目的是带她和小朋友们多玩玩,都说小宝宝们一起玩,可以促进语言发育,结果是好的,今天出门,苗姐兴奋的喊着「出去玩」,我以为我听错了,蹲下来问她说啥,小家伙又重复了好几遍「出去玩 出去玩 出去玩」,甚至还来了一句「爸爸出去玩」,这让我很震惊。这次回家一周,她学会了「出去玩、姑姑、给我、给你、吃饭饭、睡觉、谁,抱抱」,仅仅用了一周时间,比几百一堂的早教课还靠谱,看来我需要多带她回老家住住。

回去的第一天,买的直饮机也到了, 我的老家距离菏泽很近,众所周知菏泽的水质差是出了名的,上次回来买的前置过滤器,只用了2天,就满满一层杂质了,滤芯都是黑色的,安装前用测试笔测了下TDS,数值是1050,这让我很意外,我家TDS最高也就350,村里的自来水居然这么高,安装好又测了下,数值是5,很棒,口感都变好了。

净水机我买的是带桶的100加仑,一个人用足矣,这里给大家科普下,净水器并不是通量越大越好,现在的净水器动辄就800G、1000G,不仅机器贵,更换RO膜的成本也很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大容量、长效滤膜一般都会用到阻垢剂,不用的话,基本上一年都得换一次RO膜,怎么可能三五年甚至八九年换一次RO膜,这玩意百害无一益,喝了带阻垢剂的水,会骨质疏松的。

小通量的机器可以更好的过滤水,把过滤好的水储存在压力桶里,也能在使用时增大流量,所以,买净水机记住这个公式就可以了:小通量+通用滤芯+不带阻垢剂+配压力桶=好用。

啊哈哈哈,跑题啦。

Debian常用初始化流程

2025年5月5日 14:50


在搭建 k3s 轻量级 Kubernetes 集群时,Debian 系统因其稳定性和灵活性成为首选。然而,Debian 默认配置可能无法满足 k3s 的需求,需要通过初始化优化系统设置。本文将分享一套针对 k3s 环境的 Debian 初始化方案,涵盖基础包安装、系统配置和防火墙规则,仅供参考。

安装基础包

以下命令安装 k3s 集群所需的基础工具,保持系统轻量:

export DEBIAN_FRONTEND=noninteractive
apt update -qq
apt remove -y -qq ufw lxd lxd-client lxcfs lxc-common
apt install --no-install-recommends --no-install-suggests -y -qq nfs-common iptables conntrack jq socat bash-completion open-iscsi rsync ipset ipvsadm htop net-tools wget psmisc git curl nload ebtables ethtool procps

配置系统

配置 ssh

修改 ssh 端口,设置密钥登录,禁用密码登录。这些比较常见,这里就不细说了。

更新内核

之前好像也写过,通常我都是使用最新内核,仅供参考.(通常也会踩坑比较多)

curl https://c.ysicing.net/oss/scripts/debian-upcore.sh | bash
# 或者
apt install -t bookworm-backports linux-image-amd64 -y

配置 system 相关

调整 Systemd 的资源限制和日志设置

mkdir -pv /etc/systemd/system.conf.d
cat > /etc/systemd/system.conf.d/30-k8s-ulimits.conf <<EOF
[Manager]
DefaultLimitCORE=infinity
DefaultLimitNOFILE=100000
DefaultLimitNPROC=100000
EOF

mkdir -pv /etc/systemd/journald.conf.d /var/log/journal

cat > /etc/systemd/journald.conf.d/95-k3s-journald.conf <<EOF
[Journal]
# 持久化保存到磁盘
Storage=persistent
# 最大占用空间 2G
SystemMaxUse=2G
# 单日志文件最大 100M
SystemMaxFileSize=100M
# 日志保存时间 1 周
MaxRetentionSec=1week
# 禁止转发
ForwardToSyslog=no
ForwardToWall=no
EOF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ystemctl restart systemd-journald

cat > /etc/modules-load.d/10-k3s-modules.conf <<EOF
br_netfilter
ip_vs
ip_vs_rr
ip_vs_wrr
ip_vs_sh
nf_conntrack
EOF

systemctl daemon-reload
systemctl restart systemd-modules-load

配置防火墙规则

提示:8.8.8.8 为示例白名单 IP,请替换为实际 IP,搭配rc.local

  • /data/scripts/iprule.sh
#!/bin/bash
iptables -I INPUT -s 8.8.8.8 -j ACCEPT
iptables -I INPUT -p udp -j ACCEPT
iptables -I INPUT -i lo -j ACCEPT
iptables -I INPUT -i tailscale0 -j ACCEPT
iptables -I INPUT -m state --state ESTABLISHED,RELATED -j ACCEPT
iptables -I INPUT -s 10.0.0.0/8 -j ACCEPT
iptables -I INPUT -s 172.16.0.0/12 -j ACCEPT
iptables -I INPUT -s 192.168.0.0/16 -j ACCEPT
iptables -I INPUT -p tcp -m multiport --dports 80,443 -j ACCEPT
iptables -A INPUT -p icmp -j DROP
iptables -A OUTPUT -j ACCEPT
iptables -A INPUT -j DROP

防火墙规则没考虑使用 iptables-save 等保存恢复,而是每次开启时重新配置。

总结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完成了一套针对 k3s 环境的 Debian 系统初始化,优化了网络、资源限制和安全性。你可以直接使用以下脚本一键初始化

curl https://c.ysicing.net/oss/scripts/init.sh

窦娥,冤

2025年5月5日 15:07

假期还是如约而至了,晚上本来想早点休息的,毕竟早上两点就要爬起来出发了。

但是,洗刷完,却怎么也睡不着了。终于十一点多 迷迷糊糊睡着了,夜里起来上一趟厕所,看了下时间,差几分钟不到一点。

256块钱的早餐

宝子的小姨凌晨多一点点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说到家了,她们带着孩子,晚上八点就走了,两百多公里的路程,走了四个多小时,也在意料之内。从晚上就不断的关注路况,生怕堵车,高速的拥堵状况直到睡觉前,还有很多地方是大段的红色。

醒来之后再也睡不着了,打开地图看下路况,仅剩下往京沪高速拐的地方有一点红色,等跑到那里应该也就差不多了。窗外传来雨滴打在玻璃上的声音,躺在床上刷了会儿手机,一点半把他们叫起来,穿好衣服就准备出门了。

提前下去把车开到楼下,这样一来可以不用拖着行李走太多的路程,第二也免得那么多人被雨打湿衣服。

一路上相对来说还算顺畅,不过在到了临沂之后,导航提示出高速更快,然而,出高速之后导航的长深。在出发之前已经做过功课,长身高速修路,整体限速80,所以段然是不可以走的。出了高速,重新导航,折返一段,最终还是走的京沪。比较幸运的是一路上基本没什么突发状况,除了有一辆车翻在路中间,黑乎乎的看不清楚,其他的还是比较畅通的。

出发早的好处,在此刻也就体现出来了,路上没什么人,并且服务区也没什么人。

最终,终于在三个小时之后,天亮了。此时对象可以开车了,换自己休息下。不过,这临沂境内的大雾,真的浓重。可见度异常的低,只能降低车速行驶。

到处弥漫着浓重的雾气,这些雾气,让远处的风景变得不可捉摸。

五个小时候,总算是到了淮安。

到目的地之后,第一件事情,自然是找地方吃早饭啦。大众点评,找个最近的饭店,路上经过一座塔,后来折返回来之后才发现这座塔叫做爱心塔。

在饭店门口停车的时候,开过来一辆宾利。

“哇哦,咱们跟开宾利的吃一样儿的餐厅哎”我说。

“会不会吃不起啊?”对象问。

“不至于,不至于。开宾利的都吃,可能真的不错”我说完,就带着他们往里走。

在前台点餐,给个定位器,给张单子,就可以进去随便找地方做了。虽然已经快八点,不过吃饭的人还真的不少。

当然,最贵的还是蟹黄汤包,38一个。

给了一根吸管,用来喝汤。整体来说味道还算不错,但是没有那么惊艳,可能是没有多少蟹黄的原因吧。

一桌子菜,对于早餐来说确实多了点,不过,这一顿吃完,下一顿饭可能就得很晚啦。

 

窦娥,冤

吃完饭去民宿,安置好,稍微休息一下。不过,这民宿也是第一次见到没有电视的民宿,只有个电视机,古老的panda品牌,没有机顶盒,也没什么其他的播放设备,就这么孤零零的一个电视。的确有点匪夷所思。

中午简单的游览下,最终选择了清晏园。一个不大的园林,周边有两个停车场。然而到达目的地之后,却发现都满了,围着院子转了一圈,终于在门口又等到了机会,有车出来才好歹停了进去。不大的园林,好处是人不多,适合溜达,自然也不需要导游讲解。

一天的时间,过得还是很快,毕竟这一天的时间,还有很多实在路上消耗的。

第二天的行程自然也简单,主要目标是周恩来纪念馆。驱车前往导航的停车场,快到目的地的时候发现前方异常拥堵,直接右拐,找了个停车场停了进去。步行围绕纪念馆前面的湖转半圈即可到达,入口处的喇叭在广播持身份证入场,不过在实际进入的时候也没有查验。

主楼仅有雕塑能看,其他的地方都不开放。

沿着边上继续参观的牌子前进,竟然直接出来了。往后绕直仿照总理之前办公场所一比一复刻的办公室。

纪念馆人潮涌动,被裹挟着一路向前。从纪念馆出来之后,刚好可以从另外一侧的出口绕出去,沿着河岸继续前进,走不远就到了淮安府署,另外一个景点。

而至于,淮安府署。门票60一张,的确不便宜,然而,这个地方确满足了自己对于古代那些刑具的好奇心,与我而言的确是物超所值。淮安府署属于国内唯二保存完整的府衙结构之一,在刑狱一块的完整程度的确比较高。在其他地方不曾见过这些东西,之前的了解也仅限于书上,或者影视作品,或者之前看《世界酷刑简史》里面的一些图片。

而窦娥,也是在这个地方被斩首处死的。《窦娥冤》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讲的是:

是元代戏曲家 关汉卿 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故事原型来自《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 全剧四折一楔子,写弱小寡妇 窦娥,在无赖 张驴儿 陷害、昏官 桃杌 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 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是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其实,后面还有,那就是:

刽子手行刑后。窦娥的鲜血竟然一滴都没有落在地上,全部飞溅在了高挂的白布上。当时围观的百姓暗自称奇。紧接着天地变色,狂风大作,天空飘起鹅毛大雪,密密地覆盖在窦娥的身上。那时候正是六月夏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惊呼:“这窦娥真是冤枉的!”
接下来,楚州果真大旱了三年。所有人都相信窦娥的冤屈,为窦娥抱不平,直到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返乡,窦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以死刑,贪官知府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至于窦娥冤,这罪魁祸首,自然是她的父亲,为了凑盘缠考取功名,把自己的女儿卖了!

刑科外面现在还矗立着腰斩台,用来实行腰斩的钺依然高悬。

只是不知道这死在腰斩台台上的人,有多少罪大恶极,又有多少含冤负恨。用来控制钺升起的绞绳已经被锁死,自然无法再拉上去,或者放下来。另外一侧没有锁死,可以自由的转动,但是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本来,想着这淮安府署也不过如此,自己坐在院子里耍手机,对象带着宝子去溜达,过了回来对象回来很神秘的跟我说:“你该去看看刑科的东西,应该是你感兴趣的”

听到这句话,我蹭的一声蹦起来,这自然是要去看的。腰斩台边上叫做皮场庙,这个庙自然是用来剥皮的。

既然是针对贪官剥皮,在古代自然都是男性,不得不说,这里面的还原度是真的不错,连阴茎的皮都给呈现了出来,自然,这种活在古代也是一种手艺。剥皮自然要完整,不过这个东西无法申请非遗,毕竟现在申请了,那些贪官也不能拿来真给剥皮。

初次之外,看到了另外一个刑具,那就是木驴。

这个刑具,其实并不是单纯给女性设计的。男性一样适用,毕竟男人下面也有个洞不是吗?看着这粗大的棍子,就该猜到插到下体里面是什么感觉了。《窦娥冤》最后一折,就有关于张驴儿骑木驴的判罚:

你这一行人,听我下断:张驴儿毒杀亲爷,谋占寡妇,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

钉上木驴,自然就是汤张驴儿直接骑到这个东西上面。之后就是凌迟处死,不过这个凌迟的判罚并不算重,一百二十刀而已,如果真的判千刀万剐,一千刀,那自然是要割完一千刀才能死。对于这种行刑,自然也是需要深厚功力,申请非遗恐怕也找不到师傅了。这凌迟要从身体最不重要的部位开始,比如乳头,耳朵,鼻子,嘴唇,屁股,大腿等等。一步一步的向中间靠近,据传最厉害的刽子手,在快一千刀割完的时候,胸部只剩下一层薄膜,透过肋骨能看到跳动的心脏。

而这最后一刀就是捅进心脏里。

而至于这其他的刑法,不管是世界酷刑描述的多么厉害,其实与中国古代的酷刑相比,并没多先进,人性使然,所以折磨人的方法也自然大同小异。

当然,也有专门区分性别的刑法,例如“乳夹”,这个要夹男人的话可能就有些难度了。

不过有个屋子做了各种行刑的动画,当然,我最想看的木驴和凌迟没有,有点遗憾。

只是,这窦娥,的确死的冤!

 

金湖水上森林,我比窦娥还冤

第三天,选了个稍微远点的地方,金湖水上森林,这个地方在大众点评上的评价两极分化。不过来都来了,去看看也行,驱车前往一百公里,的确有点远,不过好在路上还是比较畅通的。

买票的时候本来想就买个门票,剩下的就算了,对象表示买套票,最后买了110的套票。进门就遇到了第一个障碍,等摆渡车的人排队都要排到大门外了。

只好先去做竹排,沿着最美步道,一路前行。步道的美景真的不错。

那种原始森林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在步行了差不多一公里到了竹排的地方,发现排队的都要排到大路上了。

带拐弯的队伍,并且队伍又粗又长,看到这种队伍就真的让人挺反感的。主要问题还是工作人员的不作为,警戒线就在拐弯的地方有一点点。终于到了拐弯的地方,还出现一堆插队的,跟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是一起的,于是一下子塞进来五六个人。工作人员装死,啥都没看到,自己也没必要说什么了。更神奇的是,塞进来的那些都没买船票,问题船票那里买的,这就尼玛离谱。

又让我想到了昨天中午吃饭排队等号的情景,看所有的餐厅都在排队,唯有一家浦园中桌和大桌没有排队的,于是选了他们。到了之后,取号也很方便,给了个b09。说现在叫号的是06,需要等三桌。然而,等了半个小时了,一个号都没叫,问什么情况,说要等。

终于,快一个小时了,再问说现在是按照等待时间叫号,跟小卓一起的,中桌是加的凳子,真是心里一万个草泥马奔过。

但是a都从a40叫到a60了,实在忍不住去看叫号机。这时候刚要叫a61,实在忍不住了问服务员:“刚才就说下一桌,现在下一桌怎么又要61了?!”

“再下一桌就是你们了”服务员说答到。

“你们不是按照等待时长吗?我们等了69分钟了,a61只有60分钟,凭什么先叫61?”我继续问。

“这……”服务员吞吞吐吐,“你们先来吧”

就这菜算吃上饭,而此时已经都两点了,等号的人就还我们几个。吃饭的都吃完走了,这体验真的只能说是垃圾!

现在又来这么一出,我也不管队伍粗不粗了,拉着宝子往前挤,我可去你妈的吧。就这样,我一个人开路,拉着四个人往里挤,把那几个给挤到了后面。

半个小时一个项目,等下一个项目小火车,这次要好很多,因为有围栏,只能一个一个往前走。排进去,等了十几分钟不动,这时候有人说小火车半小时一趟。我数了数前面的人,大约得最少一个小时。这时候有人等不了了,直接跳出去或者逆行出去了,就这样等了半小时,等没了二十几个人。不过好处是,感觉等一个小时就能坐上了。

鉴于这种秩序,我要然还是拉着宝子尽量往前走。小火车拉着人走的时候我说:“这也太慢了,蛆guyong的都比他快!”

“别瞎说,比蛆快”我对象说,“等你上车了就不嫌他慢了,慢悠悠多好”

这体验,不说要求有多高,最起码把秩序维护好吧。

下了小火车,宝子的姥姥姥爷死活不往回走了。于是带着宝子去萌宠乐园等其他的地方玩,说实话,真的啥都没有。风筝广场,就他们自己放的三四个风筝。

只看到尼玛跟葫芦娃一起上天了。

玻璃栈道上都是人,下滑的速度太慢了,本来还想跟宝子去的,后来看这个速度直接放弃了。

这景区,感觉真的不值这个价格,如果评价的话,五星能得一星,其中0.9星是给那个最美步行道的。

而至于这最美味卫生间(我给他起的名字,其实叫最美卫生间),真的不知道有啥卵用。

出园的时候发现小火车排满了,而这么多人,没四五个小时根本排不上。来这地方,果然是妥妥大冤种。

 

接着奏乐,接着舞

晚上的夜市,感觉更有意思。

古城,国内的古城都大同小异,看不出太多的区别。

第二天大学城的夜市人头攒动。

天还没黑就已经很多人了。

逛了会儿,发现卖香水的,于是69买了一只香水。

然后买了半只兔兔吃掉了。

最后一晚,来都来了,怎么也得去最热闹的地方看看。九点多出门,自己住的地方一如往日的宁静,路上也没什么车。然而,到了里运河文化长廊才发现,人可能都在这里吧。路上行人如织,走都走不动。终于找了个路边把车停下。往河边走各种拍照打卡的,卖各种吃的小贩,占满了整个街道。

而既然来了,那就酱紫吧。接着奏乐,接着舞。

The post 窦娥,冤 appeared first on obaby@mars.

Introducing Death Clock (And My First Experience with Vibecoding)

2025年5月5日 10:00

I’m proud to introduce Death Clock, a life expectancy calculator that predicts the day of your death based on 17 personalized variables.

Give it a try for free!

This is not only the first “app” I’ve ever created myself, but also my first experience with AI-assisted coding, which has become known as “vibecoding.” 

I can definitively say this was one of the most eye-opening, impressive encounters with technology I’ve ever had, and it opened my eyes to a vast horizon of possibilities that I think AI-assisted coding will open up going forward.

Here are my observations and insights based on my first few hours of vibecoding.

Finding an entry point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I look for when trying to learn a new skill is a good “entry point.”

Simply typing the topic into Google or YouTube is not smart, as it only results in a flood of mediocre-quality, clickbait-driven results. Instead, I look for a single, in-depth piece of content or a course taught by a qualified instructor with a strong track record of quality. Ideally, there’s also an accompanying community or discussion forum associated with it, so I can see what others are doing.

All these criteria were fulfilled when I signed up for my friend Nat Eliason’s new course, Build Your Own Apps with AI. One recent Saturday morning I started watching the instructional videos while my wife and the kids were sleeping in.

The course recommends the coding program Cursor. As I downloaded the desktop app and created an account, the complex-looking interface was already starting to intimidate me. I had downloaded IDE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s) before, but since I have virtually no technical ability or knowledge, I always felt overwhelmed and confused by the unfamiliar interface and quickly gave up.

Here’s what the interface looks like in Cursor:

Cursor Interface

As I watched Nat’s videos, it soon dawned on me how incredibly straightforward and easy it was to create functional code using Cursor, for one simple reason: it draws on the formidable powers of leading LLMs.

As I began experimenting, I found that it wasn’t necessary to interact with any part of the software except for one: the ongoing chat with the AI. Although you can directly manipulate the code, navigate around the various project files, approve or reject individual edits, and issue commands in a terminal window if you want, none of that is strictly necessary. The AI can take all the actions itself.

Building Death Clock v1

After watching the first module of the course, I decided to go right ahead and try building something I actually wanted: a life expectancy calculator. 

I’m in the midst of writing my new book, on the art and practice of completing an annual life review, and I’m finding that one of the main themes of the book is reckoning with one’s mortality and limited time on the planet. It’s quite hard to take on that longer-term perspective day to day. But at least once a year, I think it’s incredibly valuable to do so. I was looking for a way to give readers a visceral, felt sense of how short life truly is.

I can write thousands of words about mortality and its ability to put our lives into proper perspective, but no volume of words compares to the power of a personalized, interactive tool that calculates your own expected date of death. I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neric advice and an expiration date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your own unique life circumstances.

Living in Mexico has also exposed me to a very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death than I’m used to in the US. Instead of something to be feared and the mention of it avoided, death is a much bigger part of the culture, from the ofrendas of Día de Muertos to the ubiquity of skeleton iconography to the constant awareness of ancestors. I want to make death something that people can talk about more openly.

And lastly, I turn 40 next week, so let’s just say that mortality is on my mind 😉

Working with the AI

I started my project by creating an empty folder, loading it up into Cursor, and asking it to “Build a web app that calculates someone’s life expectancy based on lifestyle factors.” That was it. There were no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no feature requests, and no tech stack. Just a simple request made in natural language.

Cursor gives you the option to select which LLM you want to use, including all the leading models from OpenAI, Google, and Anthropic. I kept it on “auto-select,” which means it decided which model to use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

It proceeded to immediately build a full-fledged React project, which took several minutes and involved creating an entire structure of multiple interlinked files. I asked it to open the app in my web browser, and it prepared the file, which I just needed to double-click.

Here’s what that very first version looked like:

Death Clock version 1

So the app now existed, but with one tiny problem: there was no way to input any personal information! I asked it to add input fields for each of the lifestyle factors, and in a couple of minutes they appeared. I put in my own information as a test, and it spit out the results:

After only about 5 minutes, I already had a functional web app! This alone is astonishing, as I would have probably needed hours to get even this much up and running on my own. I thought back to my early web design efforts using Microsoft FrontPage as a teenager in the 90s, and how that experience was so daunting that I gave up on the endeavor altogether.

I spent the next several hours adding features, which amounted to no more or less than asking for them in the AI chat window and waiting. Here’s what I changed, one element at a time:

  • Added a total of 17 questions, encompassing various aspects of a person’s life that influence their life expectancy
  • Added an in-line BMI calculator, based on a person’s height and weight
  • Asked the AI to create a logo of an hourglass and place it at the top of the page
  • Had it try out a couple of styles, settling on a muted, grey and blue color scheme
  • Added some interesting outputs and observations related to life expectancy to the “results” page, based on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 Added a pie chart visualizing a person’s remaining lifespan (which required Cursor to download and install a new library, which it handled on its own)
  • Added a call to action to check out my website at the end
  • Set up a repository on GitHub and published the app using GitHub Pages, so I can share it with others

All this took about 3-4 hours, but I would estimate around half that time was spent waiting for the AI to do the work, or for the new version to deploy, so I could view it in a browser. While all this was happening, I hung out with the kids, washed dishes, took a shower, and got some reading done. Instead of requiring an all-encompassing, immersive day of obsessive learning, which is what I would have expected, I actually had quite a relaxing, balanced day!

There were only a couple of hiccups I encountered during this project. At one point, there was a bug that would make the whole screen go blank when I clicked the “Calculate Life Expectancy” button. Cursor asked me to copy and paste the error message from the console into the chat, but before I even did that, it guessed what the problem was and proceeded to fix it by itself. Here’s what that interaction looked like:

Screenshot of chat with Cursor about error

I sometimes had to perform actions beyond just clicking “accept all,” such as typing “y” into the command line to allow it to proceed, or typing in my computer’s root password to allow it to install something, so I did have to pay a bit of attention and look out for next steps.

A few times, a new feature didn’t work correctly the immediately, and required follow-up fixes, such as this first attempt at a pie chart:

Result screen with error

One of the most surprising parts of working with an LLM in a coding environment is that the AI has context and knowledge about many, many domains that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code. For example, at one point, I got stuck with the GitHub settings, so I just pasted a screenshot of what I was seeing into Cursor, and got a precise diagnosis of what was wrong, plus step-by-step instructions on how to fix it.

But it also goes beyond software. At one point, I asked Cursor to tell me how robust or evidence-backed a question about income level was, and in seconds, it pulled in an academic paper that examined exactly this question. It still had to simplif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come and life expectancy into a multiple-choice question, but knowing there was at least some validity to this question gave me the confidence to move forward.

I kept assuming I would hit a roadblock and have to switch to a “real” LLM to do more serious research, planning, or structuring of questions. But that wasn’t the case: the LLMs that Cursor is drawing on are exactly the same ones you’d have access to via ChatGPT or Claude, so there’s no need to leave.

That also means that Cursor can do design work. I asked it to create a visual style reminiscent of the blocky, 8-bit graphics of early Nintendo games, but with a death-themed, macabre look. It instantly understood the assignment, using red and black to convey the right feeling:

Alternate design

I decided that look wasn’t quite right, so I had it pivot to a cleaner, more modern style. Here’s what that interaction looked like, replacing probably hours of work:

Design instructions

The ability to pivot on a dime like this and effortlessly try out a completely new direction is astonishing. Small experiments and whimsical curiosities can be indulged and tested without expending significant time or effort.

My 4 takeaways from vibecoding

This first experience of a few hours of vibecoding left me with 4 takeaways:

  • Learning to code is now optional
  • The new bottleneck is how you spend the time that’s saved
  • Software is the new frontier of book publishing
  • We’re entering a more impressionistic era of creation

Learning to code is now optional

Over the years, I’ve considered whether I should build an app many times. I live in the world of tech and software, and in many ways, the ability to create a new software tool is the pinnacle of agency in that world.

Yet every time, I’ve decided not to pursue building an app, either because I lacked the time to learn it myself, or didn’t want to spend the thousands of dollars it seemed to require to even build something basic.

But now, in a matter of hours and at almost zero cost, I can build something that’s genuinely useful. I didn’t learn anything about coding, but I think that’s overall a good thing. Learning can be fun and is certainly useful, but it isn’t always inherently good or necessary.

Why should the ability to leverage software be limited to those willing to spend months or years studying arcane details of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Why should someone’s vision or mission require them to know the low-level details of how a webpage gets rendered? And now, nearly all of the details are “low-level.”

Learning coding is now optional, but I think AI tools will also make it easier to learn to code for those who decide they want to. At any point, you can bring in context from any part of the codebase and ask the AI to explain it to you at any level of detail you want. You can even have it explain things outside that environment, such as the many external systems and interfaces you’ll need to get a full-fledged website working.

This is such a remarkable level of accessibility for a technology that was previously very hard to use, and it’s difficult to predict how the world will change when everyone can wield the power of software.

The new bottleneck is how you spend the time that’s saved

It’s so fast to create and edit code this way that the bottleneck starts to become how fast you can move your mouse, the speed of your internet connection, how long it takes to deploy a new build, the speed of refreshing the page, etc.

I predict we’ll see a variety of efforts to speed up every little step involved in coding, the same way that factories once invested millions in reducing the time it took to switch a production line from one activity to another, as that became the bottleneck.

But more broadly, the true limiter on the quality of software that people will be able to produce using Cursor and similar tools is how they spend the time that AI frees up for them

You could spend it chilling by the pool or watching TV, but you have to remember that everyone else is also having all their time freed up, so the level of competition will increase like a rising tide. Many web apps that people will build this way are hobbies, or experiments, or complements to other projects. Still, many will have some kind of competition or alternative, and the only way to compete effectively will be to invest the time saved in new dimensions of quality.

Maybe you spend that time exercising and meditating, so that you can ground yourself and bring wiser, more holistic decision-making to the AI. Maybe you spend it reading and researching, so the knowledge underlying your app is richer and more nuanced. Maybe you spend it hunting for obscure sources or offline archives, so that you can incorporate context that the LLM doesn’t already know. Maybe you spend your time talking with potential customers, so your choices more accurately reflect what they want.

All of these are valid choices, and they will all become important dimensions of competition and quality, even more so than they already are today. The true scarce resource continues to be the time and attention of other people, and I only expect the battle for that attention to keep heating up.

Software is the new frontier of book publishing

One of the domains I’m most excited about applying these new tools to is book publishing. Books have changed so little over time, and increasingly suffer in comparison to other, far more interactive and engaging forms of media.

I don’t think bemoaning this fact and lecturing people on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is helpful, but I do believe interactive web apps like this could make a tremendous difference. What if, every time you finished a book, or even a single chapter, you were presented with a link to a free, interactive, personalized web app that directly applied the ideas you just read to your own situation?

Instead of trying to guess how to apply a book’s ideas, or get upsold to a course, or have to get expensive support from a coach or consultant, you would have a self-serve piece of software you can immediately engage with.

The value of a book is that the author has taken an extraordinary amount of time to research and think deeply about an important issue, topic, or skill. That’s a rare thing in our hype-driven online world of disposable headlines. But that same slow-moving, timeless quality makes it very difficult for books to recommend or prescribe any given form of implementation. There’s just too much varia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to offer a one-size-fits-all solution, and long publishing timelines mean that any solution printed in the pages of a book is likely to be obsolete by the time it hits the shelves.

This is a way to combine the best of both worlds: to deliver the timeless, wise, holistic wisdom of books, accompanied by a suite of personalized, customizable, up-to-date digital implementation tools, accessible in one click or tap. This is how you save the culture of reading – not by resisting change but by embracing it. I plan on making extensive use of this approach in my next book.

We’re entering a more impressionistic era of creation

One of the most continuously surprising aspects of AI-assisted vibecoding is how brief, imprecise, informal, and vague my instructions can be, and still be understood. I could almost always just say “Fix this” with a screenshot, or “Make this look better,” or even just “Improve the question,” and AI would figure it out.

This is so different from past technologies that require you to be extremely exact, specifying what you want with mathematical precision. Even a single wrong character in a codebase of thousands of lines could result in a catastrophic error.

My unclear instructions often resulted in better results, because the AI would misinterpret my intentions and make improvements I hadn’t even thought of. Some of the best ideas came from the AI, either because I asked it for ideas or because it contributed them spontaneously as it guessed what I was trying to achieve.

Like the transition in painting style from the Realism of the mid-19th century to the Impressionism of the late 19th century, driven by painters’ desire to capture changing qualities of natural light, fleeting moments, and spontaneous experiences using quick, expressive brushwork rather than carefully finished compositions, we’re going to see a similar transition in software design.

Interestingly, what sparked the transition back then was technology – the advent of photography meant that scenes could be captured with nearly perfect realism, which devalued that ability by humans. Human artists pivoted in reaction, exploring a new frontier of perception, novel color combinations, and everyday life.

I think we’ll soon see our technological creations becoming much more impressionistic, based on ambiguous premonitions, subtle feelings, or vague notions that we can’t fully articulate. We’ll see people create various kinds of software as artistic expressions, or to capture a fleeting memory, or to convey a single message. Software will become its own mode of creative expression for a much wider range of people now that the price of entry has plummeted to near zero.

4 tips for using Cursor

Despite my lack of commitment to learning anything in particular, I found that I did end up learning a few things about how to work effectively in Cursor:

  • You don’t have to deploy a new version with every new feature you build, as that takes a few minutes. But it’s a good idea to do so anytime you get a major new feature working, as you’ll be able to “roll back” to that point if you mess up anything in the future.
  • It’s always helpful to bring in the relevant context to any interaction with the AI chat. Cursor makes this very easy by including an “add to chat” button both in the code window and in the terminal, which are the two places you’d want to draw on for context
  • Pasting screenshots into the AI chat is remarkably helpful, as it allows the AI to see exactly what you’re referring to. Often, you don’t even need to say anything – the AI understands what’s working as soon as it sees how it’s appearing.

You can check out Cursor with a free trial at https://www.cursor.com. I signed up for the paid version for $20 per month to build my first app, though you’ll have access to a lot of functionality for free. I recommend their “getting started” documentation to learn about the basic features, which are more than enough to allow you to build your first simple app.


Follow us for the latest updates and insights around productivity and Building a Second Brain on X, Facebook, Instagram, LinkedIn, and YouTube. And if you’re ready to start building your Second Brain, get the book and learn the proven method to organize your digital life and unlock your creative potential.

The post Introducing Death Clock (And My First Experience with Vibecoding) appeared first on Forte Labs.

票务记16:红书投流后果 五一滑铁卢大劫

2025年5月5日 13:45

运气绝了,景区开始预售五一票前一天,即十六号小红书调整私信工具使用条件,原本已认证企业号免费,无限制给客户发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突然一下收费且收费方式较为恶心是和投流挂钩。

当时想五一人肯定多,不能发送联系方式或者需要通过各种不重复花样给客户发联系方式肯定麻烦,深知一旦投流后不投就有会有大问题,但我仍然对小红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原因是投流期间自然流量和商业流量并行,从数据上看没啥影响。当时认为应该没啥影响不能投惯着。四天投流结束后没继续投,结束后两天数据还不错。

陆续发生许多变化,今天(5.5)五一假期算是结束了,与预期相比十五万左右的利润目标结果仅完成了6.5万,其实之前就有会出意外的准备,但没想到一下来了这么多意外。但不管怎样,这钱还是挣的可以的,总比一分没挣强。

回顾下近期发生的事,当反思总结。


隐私保护:因涉及隐私内容RSS已做隐藏,请通过原文链接阅读更多
版权声明:如无注明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任何形式转载
原文链接票务记16:红书投流后果 五一滑铁卢大劫

五一游龙门古镇

2025年5月5日 12:52

假期出游第二站选择了龙门古镇。正好今年五一有两个亮点,一是取消景区大门票,二是举办“龙门古镇·梦回东吴”主题活动,有东吴战马、东吴战鼓、非遗傩舞、国风演绎、国潮乐队、主题市集、机器人互动等。

龙门古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龙门镇,离杭州市中心38公里,地处秀丽的富春江南岸,环境优美,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龙门古镇为三国东吴大帝孙权故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留存着浓郁的宗族氛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至今完好地保存着宏大的明清古建筑群,为国内所罕见,古建筑种类包括祠堂、厅堂、民宅、古塔、石桥、牌楼等。

梦回东吴

东吴战鼓

东吴战马

非遗傩舞

国风演绎

市集

遛机器狗

孙权故里

老街

戏水

20250504

2025年5月5日 13:09

假期第四天,来上海听音乐会啦。

今晚的艺术家是伊丽莎白·莱昂斯卡娅,莱姨今年已经八十,是大师里赫特的学生,以前还经常和里赫特同台演奏双钢琴作品。音乐会的主题是“终极奏鸣”,以为曲目分别是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人生中各自最后创作的奏鸣曲。我相信莱姨如此安排曲目也是有很深的含义。

我的座位刚好在中间偏左,全程看着她的双手。贝多芬 op.111 我听了很多次,无论是陈必先还是莱姨弹的,都是那么有力量。贝多芬的奏鸣曲有很大的辨识度,音符中始终有对抗命运的力量。我很喜欢。

image.jpeg

这次找到了新的适合我每次听音乐会住的酒店,中午 walk in 了一家 Omakase,一个人真适合吃这个啊。

image.jpeg
image.jpeg

少年篇:写给女儿的一封信

2025年5月5日 08:42
亲爱的女儿:   祝你生日快乐🎉!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转眼间,我的小公主已经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看着你一天天成长,爸爸心里有太多话想对你说,这封信就是我对你的一些期许和祝福吧。   再过一个多月,你就要迎来中考。初三这一年,你经历了无数挑战与蜕变,但请记得,无论何时何地,爸爸妈妈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家永远是你最温暖的港湾。   在这特别的成长时刻,爸爸想与你分享四把打开未来的钥匙:第一把是永葆好奇的童心,像小时候捕捉蒲公英那样去追寻和探索,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每一次跌倒都是为更好地站起来;不要畏惧困难,因为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机会;第二把是披荆斩棘的勇气,从你第一次蹒跚学步,到第一次背上书包去上学;从你第一次为我们唱歌,到第一次获得奖状,人生会有很多的第一次,都需你有勇气去创造,你的每一个瞬间也都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第三把是温暖他人的烛火,朋友是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财富,他们会在你快乐时与你一同欢笑,在你难过时给予你安慰,在你迷茫时为你指引方向,你要珍惜身边朋友的情谊,也要记得将善意传递给需要的人。第四把是健康体魄的根基,健康是一切梦想的起点,你要学会照顾自己,只有拥有了健康,才能去实现更多的人生目标。   最后,我想说,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我们愿意陪伴你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见证你的成功,分享你的喜悦,分担你的挫折,愿你未来的日子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脚下走路。   亲爱的女儿,祝你生日快乐!中考顺利,梦想成真,一切如你所愿! 永远爱你的爸爸 [fotos] [/fotos]

Typecho根据slug添加icon

2025年5月5日 10:50

使用穷举的方式来匹配自定义icon

根据分类的slug来匹配

                            <?php 
                            switch($categories->slug) {
                                case 'images': echo '<i class="bi bi-images me-1"></i>';
                            break;
                                case 'share': echo '<i class="bi bi-share-fill me-1"></i>';
                            break;
                                case 'NULL': echo '<i class="bi bi-speaker-fill me-1"></i>';
                            break;
                                case 'memos': echo '<i class="bi bi-chat me-1"></i>';
                            break;
                                case 'codes': echo '<i class="bi bi-code me-1"></i>';
                            break;
                                case 'logs': echo '<i class="bi bi-person-fill me-1"></i>';
                            break;
                                case 'test': echo '<i class="bi bi-calendar-fill me-1"></i>';
                            break;
                                case 'tools': echo '<i class="bi bi-tools me-1"></i>';
                            break;
                                case 'music': echo '<i class="bi bi-music-note me-1"></i>';
                            break;
                                case 'links': echo '<i class="bi bi-link me-1"></i>';
                            break;
                                case 'video': echo '<i class="bi bi-camera-video me-1"></i>';
                            break;
                                case 'life': echo '<i class="bi bi-heart-fill me-1"></i>';
                            break;
                                case 'study': echo '<i class="bi bi-book-fill me-1"></i>';
                            break;
                                case 'news': echo '<i class="bi bi-newspaper me-1"></i>';
                            break;
                                case 'themes': echo '<i class="bi bi-palette me-1"></i>';
                            break;
                                case 'plugins': echo '<i class="bi bi-gear-fill me-1"></i>';
                            break;
                                case 'photo': echo '<i class="bi bi-images me-1"></i>';
                            break;
                                default: echo '<i class="bi bi-folder-fill me-1"></i>';
                            } ?>

同样也可以根据自定义页面的slug匹配

<?php $pages = Typecho_Widget::widget('Widget_Contents_Page_List'); ?>
<?php while($pages->next()): ?>
<li>
    <a href="<?php $pages->permalink(); ?>">
    <?php 
    switch($pages->slug) {
        case 'about': echo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class="icon icon-tabler icon-tabler-user" width="24" height="24" viewBox="0 0 24 24" stroke-width="2" stroke="currentColor" fill="none" stroke-linecap="round" stroke-linejoin="round"><path stroke="none" d="M0 0h24v24H0z"/><circle cx="12" cy="7" r="4" /><path d="M6 21v-2a4 4 0 0 1 4 -4h4a4 4 0 0 1 4 4v2" /></svg> '; // 关于页面
        break;
        case 'links': echo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class="icon icon-tabler icon-tabler-link" width="24" height="24" viewBox="0 0 24 24" stroke-width="2" stroke="currentColor" fill="none" stroke-linecap="round" stroke-linejoin="round"><path stroke="none" d="M0 0h24v24H0z"/><path d="M10 14a3.5 3.5 0 0 0 5 0l4 -4a3.5 3.5 0 0 0 -5 -5l-.5 .5" /><path d="M14 10a3.5 3.5 0 0 0 -5 0l-4 4a3.5 3.5 0 0 0 5 5l.5 -.5" /></svg>'; // 链接页面
        break;
        case 'archives': echo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class="icon icon-tabler icon-tabler-archive" width="24" height="24" viewBox="0 0 24 24" stroke-width="2" stroke="currentColor" fill="none" stroke-linecap="round" stroke-linejoin="round"><path stroke="none" d="M0 0h24v24H0z"/><rect x="3" y="4" width="18" height="4" rx="2" /><path d="M5 8v10a2 2 0 0 0 2 2h10a2 2 0 0 0 2 -2v-10" /><line x1="10" y1="12" x2="14" y2="12" /></svg>'; // 归档页面
        break;
        case 'gbook': echo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class="icon icon-tabler icon-tabler-article" width="24"  height="24"  viewBox="0 0 24 24"  fill="none"  stroke="currentColor"  stroke-width="2"  stroke-linecap="round"  stroke-linejoin="round"  class="icon icon-tabler icons-tabler-outline icon-tabler-article"><path stroke="none" d="M0 0h24v24H0z" fill="none"/><path d="M3 4m0 2a2 2 0 0 1 2 -2h14a2 2 0 0 1 2 2v12a2 2 0 0 1 -2 2h-14a2 2 0 0 1 -2 -2z" /><path d="M7 8h10" /><path d="M7 12h10" /><path d="M7 16h10" /></svg>'; // 博客页面
        break;
        case 'messages': echo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class="icon icon-tabler icon-tabler-messages" width="24"  height="24"  viewBox="0 0 24 24"  fill="none"  stroke="currentColor"  stroke-width="2"  stroke-linecap="round"  stroke-linejoin="round"  class="icon icon-tabler icons-tabler-outline icon-tabler-messages"><path stroke="none" d="M0 0h24v24H0z" fill="none"/><path d="M21 14l-3 -3h-7a1 1 0 0 1 -1 -1v-6a1 1 0 0 1 1 -1h9a1 1 0 0 1 1 1v10" /><path d="M14 15v2a1 1 0 0 1 -1 1h-7l-3 3v-10a1 1 0 0 1 1 -1h2" /></svg>'; // 留言页面
        break;
        default: echo '<svg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class="icon icon-tabler icon-tabler-file" width="24"  height="24"  viewBox="0 0 24 24"  fill="none"  stroke="currentColor"  stroke-width="2"  stroke-linecap="round"  stroke-linejoin="round"  class="icon icon-tabler icons-tabler-outline icon-tabler-file"><path stroke="none" d="M0 0h24v24H0z" fill="none"/><path d="M14 3v4a1 1 0 0 0 1 1h4" /><path d="M17 21h-10a2 2 0 0 1 -2 -2v-14a2 2 0 0 1 2 -2h7l5 5v11a2 2 0 0 1 -2 2z" /></svg>'; // 默认图标
    } ?>
    <span><?php $pages->title(); ?></span>
    </a>
</li>
<?php endwhile; ?>

社区蟑螂杀虫剂

2025年5月5日 11:00

所谓的「蟑螂理论」,即当你看到一只蟑螂时,要意识到这背后可能是一窝蟑螂,真实情况可能比表面所见严重得多。「社区蟑螂理论」是我自创的,但我觉得它在社区非常常见——比如当你在社区遇到了一个蛮横无理、飞扬跋扈的家庭式,他们已经在其他地方用同样的手段为自己获得足够多的特权了。

自从上次那件狗咬人的事情之后,我也在朋友圈和朋友聊起了这件事,一般「关心我」的是两件事,一件是我有没有通过这件事「讹一笔大的」,另一件是如何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社区蟑螂杀虫剂」。

你是否知道有一种蟑螂杀虫剂,其实是通过药饵使蟑螂中毒,或带回家给自己的蟑螂一家?当蟑螂毒发死亡后,它的「家人」会分食它,直到这个毒在整个家族里散布开来。如果这种用药思路是科学的,那这或许也是对付这种社区蟑螂最好的方法。


这个阿姨当初连派出所民警都不怕,当然因为她也是社区工作人员,所以明白民警本身也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跟「蟑螂」硬碰硬没有任何胜算——跟傻逼争执必输的原因在于,他会想将你的智商拉入他的水平,再用经验打败你。

但就是这么天不怕地不怕飞扬跋扈的阿姨,当意识到自己是「过错方」时,在我面前也谄媚起来,所以我就顺杆爬地跟她聊了聊养狗「心得」,抓住了她的一系列「骂人骂七寸」的软肋。

  • 她非常在乎自己女儿买的狗是上万级的,所以当她给我发来 4500 元的发票收据时,就算见面打完招呼的第一句话,不是关心我的伤势,而是急于解释这个 4500 元是定金,而不是实际购买价格。
  • 她因为是社区工作人员,所以自知不办狗证是违规行为,所以她把这个责任外归因给了女儿,即女儿买来了狗不想照顾就丢给了自己,自己也因为不想照顾,丢给了自己的母亲。从这样的描述中,可以轻易地找到漏洞——她们家的男性成员在功能上是完全缺失。
    • 一种可能,由于这个家庭的女性地位更为强势,比如可以看出蔡家两姐妹一直以来都是打组合拳,在社区里横行霸道。她们希望的家庭结构,也是男性符号被压制的;
    • 另一种可能,由于这四个女性的性格问题,她们在亲密关系方面存在问题,正常男性无法与她们相处,所以这个家庭出现了完全女性化掌权的情况,而蔡家大姐是这个家庭的「大母神」;
  • 她一家人都已经习惯性地「恶人先告状」的外归因,所以这也是她们一家人的生存法则,通过外归因和先定罪的方式迫使对方放弃争执。比如老太太遇事之后,第一时间是向自己的女儿控诉是我家狗先找上她的;以及和我正面沟通时,阿姨也是先用两个罪名给我下套,见我咬死她没有狗证这件事后才不得不就事论事地讨论处理方案。

最近老婆精进了八字,我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学了不少,里面有一个关于「通关用神」和「病药用神」的理论更像是一种底层逻辑,在这件事情上也是相同的。

简单来说,金克木,如果金太强,木会被压制得喘不过气。这个时候,如果加入一个「水」,原本金生水,水生木,于是金的大部分力量都被用去生成水,再由水补全原本很弱的木。这是「通关」的逻辑;

另一个思路,金克木,但是木生火,火克金。这个时候,如果加强「火」,就可以通过克制金的方式来避免过分地克制木。这是「病药」的逻辑。

换个更简单的话来说,「通关」是「捧杀」,「病药」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捧杀」之术我已经在和阿姨的聊天中解决了,比如我夸她的狗品相不差,但问题出在没绝育和没上过学。捧杀的结果是她甘愿报销了我选择最贵的狂犬疫苗的费用,同时开始抱怨她的女儿养狗不负责任。这个捧杀留了一个内耗的点,即她们如此看重自家狗的品相问题,就意味着她们希望通过繁殖获得更多的「好处」,绝育这件事本身与她们想要留住品相的思路是违背的,所以我明确告诉她们,母狗不绝育未来只会越来越严重。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前提,是敌人得有一个敌人——如果没有,那就树敌即可。一般而言树敌逻辑有三:

  • 利益:若涉及利益,即最大的捆绑工具;
  • 损失厌恶:若还未造成利益,则宣称利益即将被损害;
  • 谁弱谁有理:在人群的见证下,弱势会得到更多同情;

社区有个养狗的「倔老头」,他几乎认识社区里所有的养狗人,他一直是我观察的对象,所以当我通过狗跟他建立了很好的互动关系后,他便成了我很好的「传话筒」。比如去年投毒事件比较严重的时期,我借由他同样是养狗人的身份,同时又是个非常倔和认死理的人设,让他去向物业施压进行巡逻和绿化带巡逻清理的工作。

狗主人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但可以轻易地制造损失厌恶——今早我遇到了倔老头和另一个狗互动过的狗主人,我聊起了被狗咬的事情,同时把上一个小节提到的要素都变成了关键词:

4500元买来的没有上过学的未绝育的母狗,没有打疫苗、办狗证,把我咬伤之后,只能我自己去打狂犬疫苗,她们恶人先告状说是我家狗脾气不好。

损失厌恶和谁弱谁有理在这一件事里交代清楚。这里有一个前情提要,就是我家奶子和咪盔很会给情绪价值,每一次和倔老头互动时,都把他搞得花枝乱颤的,所以他知道狗脾气不好的是对方的母狗。


写到这里,就完结了《骂人骂七寸》的后续部分——反向利用群体构建更难攻破的乌合之众,从而迫使对方变成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抗。

当然,有人会站出来说这是在「传闲话」,的确这套流程也可以用来「传闲话」,比如我逢人便说她们家的母狗有狂犬病,狗咬谁得病。这样的结论或许比我在这里构建一个关系网来得更快。但同样的,这样的流言蜚语最终也要付出代价,比如当我的气势在短时间内反扑对方,那对方也可以利用这样的「谁弱谁有理」来建立属于她的乌合之众。

斡旋的魅力不是一招致命把对方打趴,而在于你可以反复地操纵对方的下一次行动。即「输赢」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值钱的是你可以让对方足够内耗而变成了「蟑螂把药饵带回家」的局面。再简单一点,就是你踢了他,他一定会回去找自己家里更弱的人踢一脚,而变成家庭的内部矛盾。

这便是所谓的「社区蟑螂杀虫剂」,即「人言可畏」。

最后需要再次强调,遇到矛盾便采用「算了算了」的方式并没有错,同时也不能用「算了算了」作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来证明别人的「搞事情」是错误的。而「算了算了」到底是哪一部分「算了」?也需要问问当事人自己,因为他们或许才是最关心「输赢」的那群人。

所以绕回来了,如果你觉得「输赢」很重要,那就试着抱团生存,等着他们把胜利的「药饵」带回来吧~

一起长大

2025年5月5日 08:00
闺女五岁了。自她牙牙学语开始,陪伴她的时光日渐丰盈。我希望她的童年能够快乐无忧,让人生最纯真的时光留下最美好的回忆。同时,我也期望她能为未来

大快活的记忆

2025年5月5日 08:27

《水饺皇后》里有一个镜头,那是一个霓虹灯小丑头,小丑头的下面写了三个字——大快活。我已经不记得电影是一个什么这样的情节之下,出现了这个大logo,但是这个logo让我马上联想到了我印象之中的大快活。

在我读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广州也有不少大快活,但印象之中大都在越秀区。我们去得最多的是下九路的大快活,那个大快活的面积比较大,在某一栋建筑的2楼。从那里出来没走几步就是墨西哥稻草人和蜂胡子的铺子。每次如果一家三口去吃,我爸总会吃海南鸡饭,而我和我妈没有固定的款式。几乎可以这么说,每一次去下九路,要在那里吃饭,我们都会去大快活。虽然下九路从来不缺吃的地方。那里有广州酒家、有莲香楼、也有陶陶居,这些是大型的,还有各种小店,比如欧成记、南信之类。那个时候,我们却会选择去大快活。我不知道如果去其它地方,我会不会不高兴。可能如果你只是带我去吃一个云吞面,我会不开心,因为云吞面在昌岗西路那边,也就是我家附近也有很多。对我来说,那个时候分不清好还是不好,我只知道是还是不是。在我的印象之中,大快活那个小丑头和大快活三个大字都是黄色的。

终于上小学了,我家就在小学的对面,基本可以说是门对门,只隔了一条双向两车道的马路而已。上学的时候,我妈找了一个大别针,绑了一条绳,上面拴着我家的钥匙,那个大别针扣在我的书包上。那串钥匙有一个钥匙扣,是一根香肠,上面有大快活的logo。那是姨妈送给我的礼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有那个东西,可能我表姐也会偶尔去大快活。那根香肠后来不知道丢哪里去了。在我记忆之中,那根香肠的扣子没多久就坏掉,然后我的爸妈就在那个扣子的位置替换上了一根很粗的铜线。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依然对那个东西记忆犹新。大概因为一直以来,我基本都不用钥匙扣。那个钥匙扣标志着我第一次有了家里的钥匙。

90年代的广州有不少大快活,但在我印象之中,没有开到海珠区。海珠区我去得最多的快餐店是添美食,在海珠购物中心,在江南大道上。南丰商场的一楼有肯德基和必胜客,他们开在两隔壁,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都是百事集团的。后来海珠购物中心开了麦当劳,所以我和我的初中小伙伴有时候就不需要跑到海珠广场的那个麦当劳。

多年以后,我们一家三口已经很少逛下九路。当我再次回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后,发现我找不到从前的那家大快活了。我甚至觉得大快活这个快餐店已经在广州消失。近几年,我又发现了大快活。在公园前发现了,在江南西发现了,但是那个logo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小丑,变成了一个橙色的人。你可以抽象地认为,那个人就是一个大字的形象。我曾经怀疑过,现在我看到的大快活到底是不是以前我熟悉的那个。

周五的晚上我搜索了一下,发现原来这个大快活就是以前的那个大快活,不过他们换了logo而已。大快活,大家乐和维他奶实际上都是香港罗氏家族创立。一直以来我都只知道大家乐和维他奶是香港的,不知道原来大块活也是香港。

我小时候的广州,快餐店有添美食和多美丽,但后来,彻底消失了。好长一段时间,基本只会看到麦当劳和肯德基。

隐居假期

2025年5月4日 22:35
这个小假期选择躲起来,租了一栋小别墅,搬了一车食物,和家人一起,煮饭烧烤火锅早起散步听歌泡温泉打牌打乒乓球打蚊子。躺平,摆烂,连相机都没有拿出来。1号在家躺平,2号出发,4号回家,完美躲过堵车和景区的人挤人,然后计划明天追赶假期的小尾巴,在家附近爬个山。虽然感觉和平时没太大差别,但十分自在,零焦虑。 By iPhone 12 Pro Max

青山村一日游

2025年5月4日 22:08
假期第一天解锁了新地图——青山村,位于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来此契机是老婆抽中了公司赠票,参加“余杭有周末×飞猪旅行×草莓宇宙|长三角生活派对”。 青山村是首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整整一天体验下来,我有两方面切身感受。 好的方面是整个村进行了深度改造,紧扣亲子文旅主题,在细微处都做了童趣手绘涂鸦。大部分工作人员是村民,体现了振兴乡村,带动共富的主旨。整个村并不大,但是提供了七八辆观光车免费接驳,并且在停靠点供应免费凉茶,村民对游客非常热情。 相对的我认为的不足就是没有地域特色,也没有美食特色。蛋仔派对乐园、草坪集市、露天音乐节,都是外来的东西。小吃街也是四海皆有的那几样。而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执行层面不到位,村民是好客的,所以对待游客没有那么严格。公司赠票只有两大一小,所以我额外买了一张单人票。所谓门票就是一个纸质的手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凭手环可以免费乘坐观光车和参加活动,但实际上一整天下来这个手环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进入场馆时我特别留意了工作人员根本没检查手环,并且我亲眼看到没手环的游客询问观光车司机没票能不能坐车,司机摆了摆手很随意就让她上来了。门票不贵,单人票是 29.9元。但是我心理不平衡,感到智商被侮辱。既然不能保护买票人的权益,应该一开始就大大方方免票。事实上一天下来吃饭、小吃、饮料,一家人的花销远超门票钱。 入场 大草坪 猫登天空 文化礼堂 水库

诗和远方

2025年5月5日 02:18

最近头痛时不时复发,只能强制自己远离工作的紧张节奏,专注于自我的平和。

某种意义上,我其实很适合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越大,越是冷静。这可能是以前工作训练出来的,也可能是飞行执照训练出来的。当周围的人都进入狂暴模式的时候,我却一如既往的淡定,稳如泰山。我可以一个个劝住,在大家都手足无措的时候指明方向。工作是长跑,是漫长的登山,越是困难越让我冷静。

某种意义上,我其实是很适合硅谷的丛林法则的。这也可能是这么多年来我在工作上并没有遇到太多天花板,一直能找到突破的方向的缘故。不给自己设限,也便有了无数的可能。

但是,退一万步讲,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功名利禄,好像并没有我真正在乎的。钱变成了数字,让我感觉越来越陌生。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因为钱而变得更高,反而失去的时间和自由让我会不时感到窒息。最快乐的日子并不是多了多少标签,而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专注。能感受到自己还活着,并非行尸走肉。

年龄越大,越觉得自己跟同龄人的割裂,一种宛如代际的割裂感。他们的高谈阔论,我的诗与远方。我试图融入,可是越融入越痛苦。索性不再假装,索性回归本心。 人生苦短,何必过多地向现实妥协。或许我太早地被经济学的功利主义洗脑,却也侥幸早早得以看清功利主义的局限。

愿我可得一世自由。

青山村一日游

2025年5月4日 22:08

假期第一天解锁了新地图——青山村,位于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来此契机是老婆抽中了公司赠票,参加“余杭有周末×飞猪旅行×草莓宇宙|长三角生活派对”。

青山村是首批“浙江省艺术乡建特色村”。整整一天体验下来,我有两方面切身感受。

好的方面是整个村进行了深度改造,紧扣亲子文旅主题,在细微处都做了童趣手绘涂鸦。大部分工作人员是村民,体现了振兴乡村,带动共富的主旨。整个村并不大,但是提供了七八辆观光车免费接驳,并且在停靠点供应免费凉茶,村民对游客非常热情。

相对的我认为的不足就是没有地域特色,也没有美食特色。蛋仔派对乐园、草坪集市、露天音乐节,都是外来的东西。小吃街也是四海皆有的那几样。而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执行层面不到位,村民是好客的,所以对待游客没有那么严格。公司赠票只有两大一小,所以我额外买了一张单人票。所谓门票就是一个纸质的手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凭手环可以免费乘坐观光车和参加活动,但实际上一整天下来这个手环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进入场馆时我特别留意了工作人员根本没检查手环,并且我亲眼看到没手环的游客询问观光车司机没票能不能坐车,司机摆了摆手很随意就让她上来了。门票不贵,单人票是 29.9元。但是我心理不平衡,感到智商被侮辱。既然不能保护买票人的权益,应该一开始就大大方方免票。事实上一天下来吃饭、小吃、饮料,一家人的花销远超门票钱。

入场

停车场

大草坪

巨型蛋仔

草坪集市小吃

猫登天空

文化礼堂

水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