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料狂魔,四单元加持,只为听这一声HiFi——凤鸣天音夜叉
这次618,熊猫送出了不少凤鸣天音的耳机给粉丝。虽然价格不算太高,但我个人觉得它的性价比真的挺高的。再加上这个品牌的颜值和做工一直都在线,凤鸣天音也成了熊猫比较关注的HiFi耳机品牌之一。
不久前,凤鸣天音推出了他们的新耳塞——“夜叉”。作为一款定位千元档位的产品,它的配置相当有看点:采用复杂的4单元+4分频设计,具体组合是2个动圈、1个娄氏动铁和1个微型平板单元,整体搭配很有意思。价格定在了899元,性价比看起来还不错。
作为品牌粉丝,我当然第一时间入手了这款耳机。外包装整体设计非常简约,正面印着凤鸣天音的英文Logo和“夜叉”的英文名称。整个包装几乎看不到中文标识,可能是目前还没推出中文版本吧。
拆开包装后,除了耳机本体,还附带了一个收纳盒。收纳盒是硬质材质的,尺寸也挺大,感觉放进一个解码耳放应该完全没问题。
另外还配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耳套、一条单晶铜镀银的四股编织线、说明书,还有一个擦拭布,配件相当齐全。
接口方面提供了3.5mm和4.4mm两种规格可选,耳机端则采用了0.78mm双针可换线设计。耳机自带的线材在素质和颜值上都挺不错的——彩色混编的外观一开始看起来还挺吸引人的,但线材偏粗、手感略硬,实际佩戴起来舒适度就稍微打了一点折扣。
凤鸣天音这次将这款耳机命名为“夜叉”,熊猫也去了解了一下背后的品牌设定。因为夜叉本身就具备“疾如闪电、刚柔并济、变化多端”这几个外在特质,而这三点恰好对应了HiFi领域中对声音的三个重要维度——“速度感”(瞬态响应)、“力量感”(动态表现)以及“神秘感”(极高频延伸与宽阔声场)。因此,这次的命名其实是品牌将视觉形象与听觉体验融合之后得出的结果。
这次夜叉一共有四种配色可选,除了熊猫手上这款红色款,还有绿色款、红绿CP套装,以及最特别的紫金限定版。值得一提的是,紫金限定版全网只限量发售了50套。
耳机的耳腔体积不算小,但整体佩戴感还算舒适。不过耳机这东西真的因人而异,我觉得挺适合我的,但别人戴起来未必也这么舒服。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还是得亲自试过才知道。
耳机内部能看到类似土星表面的纹理设计,搭配深红色调,整体呈现出一种如烈焰般的视觉美感。从外观来看,我觉得它的颜值还是挺在线的。
前面也提到过夜叉的配置,它采用了四单元分频结构:其中一颗10mm的LCP动圈负责中低频和中频表现,另一颗8mm的定制动圈专注于低频输出,还有楼氏RAN-62462动铁单元负责从中频到中高频的部分,最后由一枚微型平板单元处理高频和超高频。光从硬件配置来看,这套组合确实相当豪华。
最后来说说音质表现,首先叠个甲。听感这东西因人而异,以下试听观感均为熊猫的主观感受,同时音源为网易云音乐的Hi-res音质,仅供参考。
第一个试听曲目类型为OST,来自死亡搁浅游戏中的《Don't Be So Serious》,歌中不仅有密集的贝斯线条,还有厚重的底鼓节奏,搭配本身就极具磁性的男低音,对耳机的声场分离能力和低频控制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开启BASS音效模式后,能明显感受到贝斯线一层层推进,为整个低频构建出了清晰的轮廓,低频质感扎实、密度感十足,完全没有那种空洞发虚的感觉。底鼓部分也被很好地突出,每一次敲击都干净利落、充满力量。整首歌听起来不仅深沉有力,还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弹跳感,氛围感拉满。
夜叉的阻抗为12Ω,灵敏度是105dB/mW,在参数上来看,用手机直推可能很难完全发挥它的实力。熊猫这次搭配的是搭载CS43131和SGM8262芯片的解码耳放。在实际听感上,人声部分音色偏暖,属于那种听起来很舒服、容易长时间聆听的类型。高频方面,因为搭载了一颗微型平板单元,听感非常顺滑细腻。整体频段表现下来,声音非常柔顺自然,密度感也不错,听感扎实。
夜叉在低频方面的氛围感做得很足,听感上非常有冲击力。但跟中高频相比,低频的量感似乎有点过于饱满,如果能稍微降低一点,整体调音会更加均衡一些。不过我觉得凤鸣天音这样的设计可能是为了迎合大多数用户的听歌习惯,毕竟流行乐爱好者普遍偏爱重低音。
除了低频部分的小建议,我觉得夜叉的整体表现已经相当接近完美了。无论是处理弱音细节,还是控制那些刺耳的齿音和素质较差的录音,它的表现都很稳,几乎弥补了传统动圈耳机在高频解析上的短板。
总的来说,凤鸣天音夜叉的整体听感表现相当出色。虽然它的低频调音略显突出,但整体风格依然是偏向自然与柔和的路线,尤其是对高频比较敏感的朋友,这款耳机的表现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地舒适和顺耳。
它在多种音乐风格上的适应性也很强,无论是流行、ACG、古典还是电子音乐,都能有不错的呈现效果。再加上899元这个价位确实诚意十足,如果你是正在寻找一款百搭又耐听的HiFi耳塞,夜叉其实挺值得入手体验一把的。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