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深圳台风🌀 出不了门,忙里偷闲把前几天在楼顶拍的晚霞照片整理了一番~
台风来临前的晚霞格外绚丽。
2025年7月15日








2025年7月16日









老式的电脑桌键盘鼠标都放在桌子下面的抽屉里,虽然实际上很多人都只会把键盘放在那里,把鼠标放在桌面上,后来甚至是大家都把鼠标跟键盘都放在桌面上。因为我是那种从鼠标和键盘都放在桌底下过来的人,所以我不习惯把鼠标键盘放在桌面上。因为这样的话,桌面的空间会狭小。以前的桌面大概就只有60,现在比较大的桌面会到80,甚至更大。之所以把键盘跟鼠标放在下面,另外一个原因是桌面的高度和我的身高如果键盘在放在下面,肩膀我就可以垂下来,但如果放在桌面上,肩膀就得怂起来,除非我的凳子搞高一点,但如果我的凳子搞高了,显示器又太矮了,于是你又要把显示器垫起来。所以简单来说,如果长期要在这么一个位置上工作,要做到恰到好处,每个人都得定制。就看你到底是用人去适应,还是用各种高度适应人。
我已经不记得现在这批办公桌是什么时候购置的了,可以肯定的是选择这一批办公桌的人已经因为胃癌去世。这批办公桌组装的时候味道真的非常大,所以活性炭放了好久,才算没那么严重。就质量来说,我觉得板材除了味道很大没什么问题,但是安装的师傅却很不到位。那些门啊、抽屉啊很多都是那种只能看不能受力的状态,门很多都是关不严的,那些抽屉可能你一把东西放进去,就被压变形了。
现在的那套办公桌桌面下有一个放键盘的地方,但是那个地方也就只够放键盘,一个标准键盘长度是44cm。那个小抽屉长度大概只有50,所以只能放键盘,不能看鼠标。绝大多数人都不在那里放键盘的原因是那个东西的边缘会凸起一块木头,导致键盘是凹了下去,手腕刚好在凸起那块的地方,相当别扭。之所以有凸起的东西,纯粹是因为这样的话把键盘推进去的时候就不会看到那里缺了一块,但是就是那块装饰的东西让整个放键盘的功能都变得一无是处。其实我也搞不懂那个地方是不是用来放键盘的,因为如果要来换键盘,起码给我留个洞,我能穿线,但是那里没有。如果说那里只是给你放文具,没必要做到50那么长。之所以我可以用那个东西放键盘,是因为我把外面凸起的那一块拆掉了。拆掉外面凸起的部分以后那个导轨会有一些尖角的地方暴露出来,所以我得用热熔胶把那些可能会伤人的地方封闭起来。但是溶胶有可能过段时间就会掉。蹭的次数多了,可能我过一段时间就得补一次,但是有时候懒,不补就非常有可能导致会把我的裤子划破。试过补胶,试过把裤子划破,所以我有这种觉悟,但估计整个单位使用这些办公桌的人里,只有我进行了这种改造。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觉得键盘放在桌面上会侵占了我的空间。放个A5的小本子还可以,但如果要放竖着的A4纸,显然就不够位置了。
现在那套办公桌购置的年代以有线键鼠为主流。有些高端人士,喜欢用无线。现在的桌面之所以不留孔,是因为我猜他们默认无线键鼠是主流,而且非常有可能,你根本不用台式电脑,用的是笔记本。但这么多年下来,就稳定性和维修的简便性来说,台式机要比笔记本好很多。主机可能过一段时间,比如说5年以上可能就要换了或者更新一些硬件了,但显示器用10年以上还是比较正常的。分体式的设备就意味着哪怕一个报废了,另外一个还可以发光发热,但如果那是一个笔记本的话,除了把那块铁丢掉,就没有然后了,又或者你可以把里面的东西一个一个拆出来卖。就个人来说,拆出来卖没有问题,对一个八股的单位,肯定是找收购商过来整个卖掉。又或者如果那玩意真的不值钱的话,会直接丢垃圾桶。
有经历,自然就会有对比。
方面 | TEMU | Amazon / 超市 |
---|---|---|
发货时间 | 通常 2~3 周才能收到 | Amazon Prime 次日达,超市立即购买 |
退货流程 | 不如 Amazon 方便,但有时会给“仅退款、商品不用退” | 30 天无条件退货,流程成熟 |
产品质量 | 参差不齐,要认真看评论 | 质量相对稳定 |
Dumpling Trees 是位于剑桥 Cherry Hilton 附近的一家中式餐厅,以云南特色的过桥米线闻名。店内环境宽敞整洁,菜品丰富,除了经典的米线,还有各类小吃、烧烤和炒饭,味道地道,分量十足。过桥米线的汤底鲜香,配料新鲜,包括鸡肉、鱿鱼、虾等食材,顾客可以自己下锅涮熟,既好吃又有趣。餐厅提供免费停车,但需在店内登记车牌,适合家庭聚餐或周末小聚。
剑桥 Cherry Hilton 那边有一家叫 Dumpling Trees 的过桥米线店,两三年前的冬天我们去吃过一次(剑桥 Dumpling Tree 过桥米线 Cross Bridge Noodles),之后就一直没再去。倒不是说不好吃,主要是离家比较远,开车要二十多分钟。
这家店的地址:www.thedumplingtree.com
The Dumpling Tree Bar & Restaurant
59 Perne Road, Cambridge CB1 3RX
今天是周末,和老婆商量了一下,决定再去吃一次。这次和上次不同的是,老婆提前做了攻略,在小红书上查好了推荐的几道菜。
店里停车是免费的,但需要在店内的机器上输入车牌号,否则很可能会收到罚单。
过桥米线的配料很丰富,店员介绍说大部分配菜是当天早上现烫的。还有两只已经剥好壳的虾,以及鱿鱼和鸡肉这些生食,需要自己放进热腾腾的鸡汤里烫两分钟左右再吃。
这次我们点了油条(英文叫 You Tiao)、碳烤牛肉、鸡汤、炒饭,还有一个叫 Pur Loud 的饮品(中文叫泡鲁达,这个椰奶味道特别棒)。
这个鸡汤放古代可是给皇帝准备的?
You Tiao 油条/三根就要6.5英镑 Chinese puffed dough sticks served with chocolate and sweet dairy dip. 中式膨化油条配巧克力和甜味乳品酱。
Spiced Chargrilled Beef 炭烧牛腩 Succulent Beef Belly, Marinated and Seared to Perfection 炭烧牛腩 鲜嫩多汁的牛腩,腌制后烤至完美
Copper Pot Rice WITH/Bacon A savoury dish featuring crispy bacon bits and crispy golden potatoes, served in a traditional copper pot. 云南铜锅饭 铜锅饭配培根 这是一道美味的菜肴,以酥脆的培根和金黄酥脆的土豆为特色,盛在传统的铜锅中。
三年来物价涨了不少,三年前一碗过桥米线是17英镑,现在是21英镑。
剑桥吃的还是不少的,但是相比伦敦还是少太多了,毕竟是个小地方:英国剑桥值得去吃和玩的地方
本文一共 1147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我发现可以利用 AI 来审查代码安全性。比如我最近一直在用的一个支持 STEEM 和 Blurt 的钱包插件,突然不能用了。我平时都是从 GitHub 上 clone 源码,然后在本地通过 “Load Unpacked Extension” 的方式加载插件,这样比较安全,因为不用担心 Chrome 插件自动更新时被加入恶意代码,比如偷偷上传用户私钥。
这次插件失效的原因是 Chrome 已经不再支持 Manifest V2 的扩展。虽然之前还有一段时间可以手动加载 V2 插件,但估计只是过渡期。我于是从 GitHub 上下载了 Whale Vault 钱包的插件代码(它支持多链,比如 STEEM 和 Blurt),然后用 VS Code 打开进行代码审核。我还让 Copilot 帮我一起检查代码,重点关注是否有上传用户私钥到云端的可疑逻辑。还好,审查下来没有发现安全问题,代码是可信的。
用 AI 来辅助检查插件或开源项目的安全性,确实是个非常实用的方式。
近年来,浏览器插件被恶意代码入侵的案例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涉及加密钱包等敏感应用时,用户的私钥一旦泄露,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为了规避此类风险,我在使用第三方钱包插件时,一直采取手动审核和本地加载的方式,确保使用的是可信的代码。
我原本一直在使用一个支持 STEEM 和 Blurt 的浏览器钱包插件,采用的是在 GitHub 上 clone 源码、通过 Chrome 的“Load Unpacked Extension”功能本地加载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稍微繁琐一些,但安全性高得多——避免了插件在自动更新时被偷偷加入上传私钥等恶意行为的风险。
然而最近,该插件突然无法加载。深入排查后发现,是因为 Chrome 浏览器已经全面停止对 Manifest V2 插件的支持。虽然之前还有一段时间可以手动加载 V2 插件,但这显然只是过渡期,现在已经完全被禁用了。
在这种情况下,我转而寻找新的替代方案,并找到了一个支持多链(包括 STEEM 和 Blurt)的钱包插件 Whale Vault 钱包。同样是开源项目,我下载了其源码,在 VS Code 中进行审查。
为了提升审核效率,我这次尝试借助 GitHub Copilot 来协助安全审查。我的主要关注点在于:
令人欣慰的是,Copilot 并未提示任何明显的恶意代码,我也未在源码中发现可疑行为,整体看起来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项目。
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确信:AI 在安全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特别是在处理浏览器插件、加密钱包这类涉及用户敏感信息的应用时,人工逐行检查代码显然效率不高,而 AI 助手则可以快速聚焦潜在风险点,大大提升了代码审查的效率与准确性。
随着浏览器插件生态的不断演进,我们很难完全依赖官方审核机制来保证每一个插件都安全无虞。对于涉及敏感权限的插件,建议开发者和高级用户:
用 AI 审查代码,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安全意识的体现。
英文:Auditing Blockchain Wallet Code with Copilot AI
本文一共 1173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七月初的某一天,凌晨四五点,醒来后看了一眼手机,发现当天日出的火烧云概率是小烧。问了一下旁边的领导要不要一起去深圳湾日出剧场看日出,没想到她居然同意了。我自己去过很多次日出剧场看日出了,不过之前从未和她一起去,也就是说,这是我们第一次一起去日出剧场看日出!🌅
说走就走!我们换好衣服洗漱完毕后,带上相机就出门了。没过多久我们就到了日出剧场,从停车场下车后上坡,看到远方的天空已经出现朝霞了:
日出剧场中间的大草坪,被围挡圈起来了里面正在施工。看围挡上的广告牌,应该是IF椰子水的广告项目。看这阵仗应该是要在大草坪中央搭建一个大椰子的造型,真是大煞风景……
无奈,这个围挡实在是太影响出片了,我们索性走下日出剧场的斜坡,来到了海边拍照:
我们等了一会儿正想往深圳湾大桥方向走,无意间回头竟发现对面天空已经微微烧起来了:
不一会儿,就烧了一大片:
领导用手机也拍得很认真:
没过多久,就烧完了~
太阳出来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要搬回3楼办公室。我已经去那个新的地方考察了一遍又一遍,最让我觉得不爽的就是一个办公桌。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光是好看有什么用呢?一点都不实在,不仅仅是我觉得这样,连装修的那个师傅也是这么觉得的,因为实在把他折腾死了。新的那个办公桌。插座和穿线的地方理论上是在副桌。那个貌似一体的排插,当我把应该是用来穿线的洞洞抠开,发现里面全部都是硬电线,这就意味着那玩意根本用不了。那个东西好像一共有三个插头,但那三个插头都不是现在国标的插座插头。那三个插头的旁边,普通人看上去应该是三个穿线的地方,实际上把那三个东西抠开里面是它旁边三个插头接电的电线。所以这个东西,到底他们想折腾谁呢?与其进行这样的接线,还不如直接不接算了。除了最外面那个面盖比较好看以外,里面那些东西,简直都不知道什么牌子什么用料。现在的排插基本上都有嵌入的款式。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折腾,自己整这种光是表面好看,一点不实用的东西呢?实际上他们已经在桌底预留了插座,所以只要在那个桌子的恰当位置安装上一些品牌的嵌入式插座就可以,根本不用装修师傅接线,只需要把现成的拧两口螺丝固定就完事。现在那个接线到底安不安全?其次,如果那个坏了,怎么修?那个位置真的很狭小。如果是品牌的内嵌,排插坏了,我直接换一个就完了,还有一个更简单粗暴的就是嵌入式坏了,我就直接换一个普通的排插。所有这些都比现在那中看不中用的实际很多。
显示器在上面,主机在下面,显示器还有个电源线该怎么穿到下面去呢,还有显示器连接主机的信号线怎么办?趁我觉得非常无语的是那个山寨的隐藏式排插还预留了一个VGA接口。现在还有主流使用VGA接口的显示器吗?只有最低端的显示器才会用VGA接口,如果给我预留的是一个HDMI,我觉得还可以,但预留的居然是一个VGA。简直不知道设计的人有没有考虑过使用者的感受,现在的这个设计可以把人愁死,还不如在桌子某个隐秘的地方给我打个洞,直接用传统的方式把线引到下面去。
那个让我觉得很恶心的隐藏式排插不同桌子情况还不完全一样,有些你可以把那堆东西挪到一边,那么该怎么穿线你就怎么穿线,有些根本挪不动,但那些穿线口又全部都被硬电线堵死了。还有一点,让我无尽吐槽的是,这已经是办公楼装修的第3个楼层,显然这种问题不是第1次出现,为什么1楼2楼的人没有强烈吐槽他们,不能这么干!首先装修的是2楼,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凑合过日子的。所以某一天我真的下去好好研究了一番,发现他们真的过得很凑合,看桌面还行,一看桌底,简直就是乱来,办公桌的这种走线设定只能迫使他们不得不乱来。
第1次经验不足可以理解,但是这已经是第3次了。真的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单位……
上周二体检之后我就一直在刷体检报告,显然如果那个报告马上能出来,当天广州健康通上肯定会有推送,但一直广州健康通都没有推送,这就意味着省二医的体检结果是不会自动推送到广州健康通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广东省人民医院或者中山一院所有的检验检查报告都会自动推送到广州健康通,而且是实时的。第一天没有,往后的天就不会有,所以我已经不抱任何的希望。体检完毕,吃过早餐,坐在凳子上,等待其他同事体检结束的时候,我听到有人问服务台,什么时候才有体检报告。那边说一周之后就能查到,但是纸质版要更久一些,因为物流说不准什么时候才能送到。所以我若有若无的听到电子版大概一周之后能查,但实际上我每天都去他们公众号那里刷,但每天都刷不到。
这周四是我们单位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员工去体检,就在他们回来之后我发现,我终于能刷到自己上周二的体检报告了。
如我所料,乳腺有一个三类的结节,在左边,右边什么都没有。跟我预估的情况一样,如果是四类以上的话,医生肯定让我去看乳腺科或者普外科,但如果只是二类或者以下的话,她没必要跟我说发现了结节,所以这个结节的观察周期是半年。这是一个三类的结节,大小是5×2.5毫米,这么小的一个玩意,哪怕我自己天天都在那里摸,我也不可能摸得到。站着摸也好,躺着摸也好,估计这么点的东西,大概就只有一个黄豆大小,我不可能感觉得出来。
体检报告第一条注意事项是屈光不正,我有近视的,屈光怎么可能正呢?尿酸高是肯定的,体检的那天早上,去之前我自己用三诺快速测定仪做过,结果是374。省二医的结果是355,但是省二医的女性最大值是340,比之前的357少了17,所以355加17之后是372。总的来说,三诺是非常准的。2024年跟2025年两次比对,跟抽血的结果都不超过5。
然后还有一条就是说我乙肝抗体弱阳性,只有84。如果那个数值是低于100,体检报告就会报出乙肝抗体弱阳性,会建议我去打乙肝疫苗,但关键是我2023年体检之后,才去打了一针60μg的乙肝疫苗。2024年的乙肝抗体是200多。但仅仅两年后,我居然又弱阳性了。2023年去打疫苗之前我的抗体是30多。所以我这个到底是什么鬼体质呢?那些疫苗到了我的身体里面,没多长时间就像石沉大海一样。也不能说我对疫苗没有应答,我肯定是有应答的,否则2024年抗体就不会200多,但关键是这种应答消失得太快了。所以我可以怎么办呢?为什么2023年以前就没有说过我的乙肝抗体是弱阳性呢?可能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把具体的数值反映出来,只是用阳性阴性去体现,实际上乙肝抗体找不到,零才是真正的阴性,0-10也算是有抗体,但是那个跟没有已经没什么区别了。这一次我不打算再去打乙肝疫苗了。上一次打60μg的时候,无论是开单的医生还是打针的护士,都说打了这一针以后,可以保期满10年,但实际上两年就没了。
别人看体检报告会心惊胆战,但为什么我会有点生气呢?
把世界交到现在这帮莫名其妙的人的手里,真的可以吗?我根本不想管这些东西,以前我也的确没管过,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逐渐丰富,自然而然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吐槽。为什么居然可以这样呢?
3楼的办公室和会议室主体的装修已经结束,现在主要在散味道以及再做一些零星的修补。财务科这边有一个档案室,之前我也就只是看档案室的基础东西是否到位,比如地面、窗、窗帘、档案柜,直到周三同事才告诉我,你们这个档案室里面只有排风扇,没有空调。这是在广东东莞办公楼里面的档案室,到底是什么脑洞让他们觉得这个东西里面不需要装空调?!有什么理由不在那里装空调?!3楼用的是中央空调,所以需要做的就是预埋管道,然后做出风口,凭什么其它地方都有做,唯独那个地方不用呢?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从一开始,图纸就已经明确那里是一个档案室。2楼是最先装修的,有两个档案室,那些档案室有空调。一个正常普通人思路,一个普通办公室,里面怎么会没有空调呢?别的档案室里面有空调,为什么财务科里面就不需要?如果他们觉得是因为面积的原因不需要独立空调出风口,那么可以这么说,其实分隔开来的那些什么科长办公室,副科长办公室面积跟档案室没差多少,按照这个逻辑,只需要在大开间里面设置中央空调出风口就行了,那些分隔开来的独立房间,根本不需要有空调的出风口。
整个工程,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有办公室的人在跟进,每天都在跟进,每周都会各种检查。如果一开始图纸就出现了疏忽,那么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之中,为什么依然没人发现这个问题?现在,装修结束了,那里的确只有排风扇没有空调,但是在广东,夏天没有空调是没办法活的,所以现在可以怎么办呢?要不申请资装一个新的挂式空调,又或者直接从其它地方拆一个挂式空调过去。毕竟多出来的空调还是有的,比如现在4楼我临时办公室里面那个空调,就是从3楼装修前的那个档案室拆下来的,理论上不应该装那个空调,但不知道为什么,装空调的那个人就是搞混了。空调装上去,室内机我发现右侧有个洞,我觉得很奇怪,因为以前我3楼的办公室空调的室内机是左侧开洞的,为什么这个空调右侧有个洞呢?后来我才恍然大悟,之所以右侧有个洞,是因为这个不是我们以前办公室的那个空调。以前档案室的那个空调装的方向刚好跟我们相反,所以是右侧开洞。现在把它装到了4楼,只能左侧也把洞打开,如果往后不买新空调,要把这个旧空调挪到下面去的话,现在档案室可以装空调的那个位置跟旧的那个档案室一样,所以一进门你就会看到空调室内机有个莫名其妙的左侧开洞。
3楼的办公室装修已经是第3轮了,首先是2楼,然后是1楼,接着是3楼,之前从未有过,说某个办公室里面没有预留中央空调出风口,事后要进行这种分体式空调补救。
这种低级弱智的行为,我觉得不应该完全归咎为设计图纸的那个,设计图纸的那个不知道为什么脑子进水了,审图纸的那个居然没发现,监督施工的那些视而不见,最后反倒是看有什么东西需要购置的人告诉我这个简直可以说是天方夜谭的缺陷。
这个乱七八糟的世界,我觉得已经无药可救了。
在 x86 汇编语言中,LEA
(Load Effective Address)指令用于**计算一个内存地址的值并存入寄存器**,但并不访问该地址对应的内存内容。
它非常适合用来做指针运算、地址偏移等操作。
LEA destination, source
eax
, ebx
等)[ebx + ecx*4 + 8]
lea eax, [ebx + ecx*4 + 8]
假设:
ebx = 1000
ecx = 3
那么上述指令的效果为:
eax = 1000 + 3 * 4 + 8 = 1020
注意:它**不会访问内存地址 1020 的内容**,只是把地址本身算出来放进 eax
。
mov esi, [ebp+8] ; 从栈中读取一个指针
lea eax, [esi+4] ; 相当于 pointer + 1(一个 int 是 4 字节)
lea eax, [eax + eax*2] ; eax = eax * 3
lea eax, [array + edi*4] ; 计算 array[edi] 的地址
指令 | 说明 |
---|---|
mov eax, [ebx + 4] |
从内存地址 ebx + 4 中读取值到 eax |
lea eax, [ebx + 4] |
将地址 ebx + 4 的值计算后存入 eax |
C 代码如下:
int foo(int* arr, int i) {
return arr[i + 2];
}
使用 GCC 编译并查看汇编输出(gcc -O2 -S foo.c -o foo.s
)可能得到如下(简化后):
foo:
lea eax, [rsi+2]
mov eax, DWORD PTR [rdi+rax*4]
ret
解释:
rdi
保存的是数组 arr
的首地址rsi
是传入的索引 i
lea eax, [rsi + 2]
把 i + 2
算好存入 eax
(不访问内存)[rdi + rax*4]
取数组中的第 i + 2
项(每项 4 字节)在 x86-64(即 64-bit 模式)中,LEA 同样强大,并能操作 64 位寄存器(如 rax
, rbx
, rsi
, rdi
等)。
lea rax, [rbx + rcx*8 + 16]
这条指令的作用是:
rax = rbx + rcx * 8 + 16
常用于结构体成员访问、数组遍历、栈帧偏移等场景。
C 代码:
struct Point {
int x;
int y;
};
int* get_y(struct Point* p) {
return &p->y;
}
对应汇编(GCC 生成,优化后):
get_y:
lea rax, [rdi+4]
ret
这里假设 int
为 4 字节,y
紧随 x
,所以 &p->y = p + 4
。因此直接使用 lea
得到地址,而无需访问内存。
LEA
是汇编语言中强大的工具之一。它不像名字那样“加载”数据,而是更像是一个“指针运算器”。
无论是做复杂偏移、模拟乘法、还是指针遍历,只要涉及地址计算,你都应该想到 LEA
。
学习汇编语言,理解 LEA
是迈向系统底层编程的关键一步。
LEA
来做常数加法、索引乘法,而不是使用加法或乘法指令LEA
在 64-bit 模式下可以处理更大的地址空间,更常见于系统级编程英文:Understanding the LEA Instruction: A Powerful Tool for Address Calculation in x86 Assembly
本文一共 610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今天在群里了解到这个术语:买借死/Buy Borrow Die:富人避税的方法之一。
“Buy Borrow Die”(买、借、死)是一种富人广泛使用的税务优化策略,特别在美国尤为常见。通过合法利用资本利得递延、贷款免税、继承成本重置等机制,富人可以终生消费而几乎不缴纳所得税或资本利得税 Captial Gain。
这个策略包括三个步骤:
继承的时候资产带来的收益就不用交税了,资产本身会升值 通过借钱或者其他方式有现金流。
老李30岁那年用100万元买了一块郊区地皮。几十年后升值到了1亿元。下面是他如何操作的:
阶段 | 操作 | 避税机制 |
---|---|---|
Buy(买) | 购买资产,不卖出 | 未实现收益无需缴税 |
Borrow(借) | 用资产抵押贷款 | 贷款不算收入,无需纳税 |
Die(死) | 将资产传给后代 | 成本重置,历史升值完全免税 |
让继承人必须为未实现的升值缴税,而不是通过死亡彻底“洗白”。
对拥有超过一定净资产的人群设立“最低税率”,即使资产未卖出,也按年度计税。
对高净值资产抵押贷款用于消费的行为征收额外税或设立门槛。
堵住通过信托、避税基金、离岸结构等方式逃避遗产税的渠道。
这种“抵押借款避税”的操作主要适用于高净值人士,尤其是持有大量可流通股票的人。
普通打工人的资产规模较小,比如手上的 RSU(限制性股票单位),在 vest(归属)之前属于公司承诺,并不真正属于个人,无法抵押。
即便在 vest 之后,这些股票也已经计入个人收入并被扣过税了。而银行通常只愿意给资产丰富、信用极高的客户提供低利率、高额度的资产抵押贷款。
所以,这类玩法主要是针对特别富有、资产高度集中、且有能力持续融资的人群而言。对普通人来说,很难复制。
一般人资产不够多,银行不愿意以优惠利率提供高额贷款。
富人可以用低利率借到大量现金,而且能持续用这种方式生活。
对于富人来说,“借钱过一生”+“死亡时传给后代”比卖资产缴税划算得多。
虚拟货币区块链金融DeFi也有类似,抵押BTC比特币大饼/ETH以太坊二饼来低利息借出USDT稳定币。
Buy Borrow Die 是富人精心设计的合法避税手段。它利用当前税法的缺陷,在不出售资产的情况下生活奢侈,再通过死亡将所有升值合法“洗白”,将税负彻底转嫁给整个社会。如果我们希望实现税收公平,就必须正视这一机制背后的不平衡,并加以改革。
“Buy Borrow Die”是富人利用税法漏洞延迟或避免缴税的合法策略,但其长期效果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交的税越来越重。因此,很多政策改革的目标就是堵住这些漏洞,让税收更加公平。
普通人: 工资收入 → 先交个人所得税 → 才能用来消费
有钱人:抵押资产借钱 → 无需交税 → 钱直接花
有娃以后时间过得飞快,
前几年还觉得孩子不怎么花钱,其实只是“初级烧钱版”;
现在好了,正式进入“高阶花钱+情绪消耗双重打击模式”,
感觉钱包和精力都在同步清空。
娃在谢菲尔得出生,现在已经十几年了,一晃就过去了。
在现代 C++(C++11 及以后)中,一个非常强大的特性叫做 转发引用(forward references),它让开发者可以通过一个模板函数同时处理左值和右值——而且只需写一次函数模板声明。
虽然语法看起来有点复杂,但本质上,转发引用是一种非常优雅的语法机制,让代码既简洁又高效。
当模板参数以 T&&
的形式出现在函数参数中,并且 T
是通过类型推导得到的,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一个 转发引用。例如: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func(T&& arg);
乍一看,这像是右值引用,但实际上是 转发引用,因为 T
是通过类型推导得出的。这个函数既能接受左值,也能接受右值:
int x = 5;
func(x); // 左值 - T 推导为 int&,T&& 折叠为 int&
func(5); // 右值 - T 推导为 int,T&& 仍为 int&&
这依赖于 引用折叠规则,比如:
T&
T&&
转发引用最常见的用法就是结合 std::forward
实现完美转发:将函数参数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另一个函数,保持它是左值还是右值。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utility>
void print(int& x) { std::cout << "左值: " << x << "\n"; }
void print(int&& x) { std::cout << "右值: " << x << "\n"; }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wrapper(T&& arg) {
print(std::forward<T>(arg));
}
int main() {
int a = 42;
wrapper(a); // 左值
wrapper(100); // 右值
}
你可以在类的构造函数中使用转发引用来支持任意值类型的初始化:
#include <string>
#include <iostream>
class Person {
public:
std::string name;
template<typename T>
Person(T&& n) : name(std::forward<T>(n)) {
std::cout << "构造 Person: " << name << "\n";
}
};
int main() {
std::string str = "Alice";
Person p1(str); // 左值
Person p2("Bob"); // 右值
}
你可以写出类似 make_unique
的通用工厂函数,它能接受任意参数组合并转发给构造函数:
#include <memory>
#include <iostream>
struct MyClass {
MyClass(int x, std::string y) {
std::cout << "MyClass(" << x << ", " << y << ")\n";
}
};
template<typename... Args>
std::unique_ptr<MyClass> make_myclass(Args&&... args) {
return std::make_unique<MyClass>(std::forward<Args>(args)...);
}
int main() {
auto ptr = make_myclass(42, "hello");
}
使用转发引用捕获函数和参数,实现延迟执行:
#include <functional>
#include <iostream>
template<typename F, typename... Args>
void call_later(F&& f, Args&&... args) {
auto bound = std::bind(std::forward<F>(f), std::forward<Args>(args)...);
bound(); // 此处直接调用演示
}
void greet(const std::string& name) {
std::cout << "你好, " << name << "\n";
}
int main() {
std::string n = "Charlie";
call_later(greet, n);
call_later(greet, "Diana");
}
构建自己的容器类时,可以用转发引用实现 emplace_back
的高效行为:
#include <vector>
#include <string>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MyVector {
std::vector<T> vec;
public:
template<typename... Args>
void emplace_back(Args&&... args) {
vec.emplace_back(std::forward<Args>(args)...);
}
T& operator[](size_t i) { return vec[i]; }
};
int main() {
MyVector<std::string> v;
v.emplace_back("test");
}
很容易将转发引用和普通的右值引用混淆。来看对比:
// 这是转发引用(因为 T 是推导的)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f(T&& x);
// 这是纯右值引用(只接受右值)
void f(int&& x);
只有模板中推导出来的 T&&
才是转发引用。
可以这么说,也不完全是。
从语法上来说,转发引用让你写一个模板函数就能同时接受左值和右值,代替了写多个函数重载的繁琐。但它的真正强大之处在于,它支持完美转发(perfect forwarding),保持值类别并启用 move 语义,这比单纯的“语法糖”更有价值。
转发引用的特点包括:
T&&
(模板推导上下文中)std::forward<T>
实现完美转发它是现代 C++ 泛型开发中的关键工具,尤其适用于编写通用函数、工厂函数、自定义容器等场景。
英文:C++ Forward References: The Key to Perfect Forwarding
本文一共 758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去年买了保时捷卡宴SUV(Porsche Cayenne)后,我一直担心将来修车费用会很高。当时购车时,车厂做了一次全面保养,把车里里外外都清洁了一遍。虽然这辆车已经三年车龄,但看上去几乎和新车没区别。
在英国,三年以内的新车通常不需要做MOT年检。而且很多这类新车会通过PCP(个人合同购车)方式出租给车主。简单来说,就是车主每月支付一笔租金,租期通常为三年,期满后可以选择一次性付清尾款买下车辆,也可以继续换租一辆新车。
举个例子,如果一辆新车售价是10万英镑,车厂可能按未来三年折旧后的50%残值来计算每月租金。三年后,如果车主不想买断,车厂就会将车辆作为二手车卖出,回收那5万英镑的残值。这样一来,车厂基本不会亏钱。此外,PCP合同中还有附加条款,比如每年限行1万英里,超出的部分需要额外付费,这些内容都会写在合同里。
车龄到了三年,车辆需要首次做MOT年检,同时车辆的市场价值也会首次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一般是50%,甚至更多)。修车厂老板告诉我,相比玛莎拉蒂等其他豪车,保时捷的保值率相对较高。
这一年我开这辆保时捷基本没出什么问题。今年年初做了年检,顺利通过。随后又做了一次常规保养,修车厂老板告诉我,前后刹车片已经磨损了80%–85%。我们住剑桥村里,开车比较多(上班、送娃、家庭旅游都要用车),一年大概能开1-2万英理。
几周后我将车送回去更换刹车片。修完后账单是将近900英镑。我觉得有点贵,车行老板解释说,不仅换了前后刹车片,还有一个前雷达的传感器掉进了车体内部,为了修这个传感器需要拆掉前保险杠等部件,花了6个小时人工费。
我当时质疑说为啥这次修这么贵,他说:“因为这是保时捷。”我说:“那和别的车有什么区别?”他说:“It is not the same.” 我说不都一样么,他说:“It is not the same.” (汗)
这次的明细是:前后刹车片都更换了,修了前雷达传感器,人工费6小时×75英镑,加上材料费和20%增值税,总共894英镑。我知道保时捷维修肯定比奥迪Q5贵,但没想到贵了这么多。
有的朋友觉得这个价格正常,说人工费75英镑/小时其实不算贵,听说BMW 4S店的人工费能达到160甚至180英镑。但也有朋友说我被坑了,认为这家村里的修车厂用的还不是保时捷原厂件,老板可能是“杀熟”。
后来我发邮件问了剑桥的保时捷4S店,他们的报价是:
前刹车片 £618.74
后刹车片 £577.82
* 包含人工和增值税。
这样一比较,心里就舒服多了——看来豪车的维修费用确实比一般车贵不少。据说法拉利的维修费用更高,想想也是一个道理。
不过,这么贵也和英国近几年的物价飞涨有关,疫情之后感觉什么都贵了很多(受能源危机+俄乌战争的影响)
上周体检之前两三天,准确来说是周日的下午,我突然觉得左臂肘窝上两指有种莫名的酸,是那种缺血的酸。感觉很像献血的时候,止血带在那里绑了好久,绑完以后那里就会感觉酸,献血后的一两天,出现那种酸是很正常的,一开始我以为那跟我献血的时候抓握球太猛有关,但后来发现,可能不是那么回事,可能真的跟那个止血带绑的时间太久有关。正常情况之下,三天过后这种感觉会自动消失,这一次我没感觉自己有做过任何奇怪的行为,但不知道为个人为什么那个地方会酸,揉一下可能会好一点,热敷一下会舒服一些,但是那个酸持续存在。
于是我就开始胡思乱想了,会不会那个地方有什么东西堵住呢?我一直有这么个疑问。绝大多数情况下献血我用的都是左手,之前那么一两次可能用过不是中间的那条血管,但往后基本上都是在中间,如果护士有想不扎中间扎旁边,我会引导她旁边很慢,中间才可以。所以简单来说,看上去中间那条血管有很多针口。明显能看到扎针附近的那个地方有很多白点,那是针孔留下的疤,护士也看得清楚,所以她肯定知道坐在那里的是一个老熟人。但老熟人扎针的地方疤痕很多,会不会容易导致扎偏,或者里面的愈合会形成一些不愉快的增生吗?我不知道,献血的公众号也从来不做这种科普,估计如果他们这么说的话,大概有些人就不会隔几周就去献一次血小板了,因为那意味着一辈子要扎很多个针孔。这一次胡思乱想,我不担心的是这些疤痕在我看到的地方野蛮生长,但如果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在血管里面也长得很不斯文,在某些情况之下,会不会造成血管堵塞呢?完全堵住我觉得不可能,因为如果真的是严重缺血的话,手的温度还有颜色就会很不对劲,而且估计我会痛得马上去医院,但如果那些疤痕组织又刚好卡住一些极细小的斑块呢,会导致那段本来就比其它地方不规则的血管更窄了。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周二体检抽血之后我觉得那种酸酸的不适感马上消失。虽然准确来说那种不适感不是一天到晚都能感觉到,但是在做某些动作、在某些场合,我就是能感觉到。神奇的是在抽血之后,居然就没有那个不适感。所以这到底是什么原理呢?难道说抽血放的那么一丁点的血,刚好把我卡在那里的一点点微小的东西给真空吸走了?虽然抽血扎的那根血管不是献血的那根血管,但显然两根血管离得很近,至于它们在什么地方交汇我不知道。所以这是不是意味着过一段时间放一下血,其实是比较有益的呢?当然这个血不能随便放。体检之前其实我有担心过,因为那个地方本来可能就有点血流不畅,然后我又得在那个地方绑上止血带才能开始抽血,所以会不会之后更糟糕呢?结果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
我也不知道我的这种神奇的感觉是因为年纪大了,神经过于丰富,还是年纪大机器坏,真的有些不正常。
巴塞罗那是我踏入欧洲的第一个城市,深圳直飞过来,过了边检之后首次感受欧洲的气息,就这?然后乘坐Aerobus到市区,再次感受欧洲的物价,这?
这个建筑貌似是个商场。
这货就是带行李架的公交车,票价要七八欧元,实在是太贵了。
在巴塞罗那我最喜欢的就是各色的路人,充当了几天的人类观察员,还是比较开心的。
本次入住依然选择洲际,300多欧的价格在国内可以住顶级酒店了,然而在巴塞罗那只能住这种老破小了,好在酒店还算厚道,上午到酒店送了酒廊早,这样干了两顿早餐,内心稍显平衡了。
简单的整顿之后出门逛一下,巴塞罗那给我的感觉是,欧洲人不需要工作,享受生活就好了。
巴塞罗那遍地都是餐馆,遍地都是街边座位。
欧洲路边的椅子真的非常多。
这大兄弟的裤子非常帅气。
贝特雷姆教堂是巴塞罗那少见的一座巴洛克风格宗教建筑,位于学院兰布拉街上。
加泰罗尼亚广场是巴塞罗那生活核心之一。
圣家堂1882就开始建了,目前还在建设中,圣家堂的一部分与高迪在巴塞罗那的其它六个建筑作品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世界遗产。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都说男人开上电车后就开始精打细算变得抠门,即使是电动自行车,每一次的充电都变得斤斤计较起来。
这9个月期间,比较大的雨雪天气和一些外出办事由沃尔沃S60代替的里程数基本和偶尔骑小牛NXT出门遛弯及中午偶尔外出公司附近吃饭相抵消。
小牛NXT玩家版使用72V35A铅酸电池,充电功率在400W-500W之间,日常充电主要有三个地方(频率占比),家楼下(90%)、父母家楼下(7%)、公司楼下(3%)。
同样的充电功率按价格来说,公司楼下最便宜0.40元/小时,父母家楼下最贵,自己家楼下价格居中 400W-500W 之间 0.43元/小时。
近日突然发现家楼下的自行车充电桩计费方式进行了变更,由按充电功率直接乘以小时数计价,变为了 按实际使用电量+阶梯使用服务费计价。
原计价方式计价
6小时 X 0.43元/小时 = 2.58元
新计价方式计价
6小时 X 0.27元/小时 + 2.7度电 X 0.58元 = 3.19元
一般车辆低于30%开始充电,费用2元左右,少的时候1.8元,而现在每次达3元… 虽然充一次电行驶里程在70-80公里,每周仅充2次合计费用也不会超过10元,唉~自己变得小气了…
S60一箱95号汽油费用达500多元,市区能开600公里,平均0.83元/公里,外加保养,保险,平均下来,每公里单价超过1.2元。而且开得越少单价越高。
而小牛NXT平均每公里 0.04元,虽然铅酸电池2年也有损耗,但相比S60省去的大几千元的停车费,根本不值得提了。
30倍的行驶差价,50倍的使用成本差异。
武汉地铁计价标准: 4公里以内(含4公里)2元; 4~12公里(含12公里),1元/4公里; 12~24公里(含24公里),1元/6公里; 24~40公里(含40公里),1元/8公里; 40~50公里(含50公里),1元/10公里; 50公里以上,1元/20公里。
有数据显示,全国有地铁的54个城市,除了武汉、深圳、济南、上海、常州5座城市的地铁盈利,其余的都亏损,亏的最多的北京一年就亏了240亿……
GD武汉地铁票价挺贵的,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盈利地铁…比起排名第二的深圳地铁,净利润高了快三倍。
截止到发文前,这辆小牛NXT行驶里程已达4860Km,大半年时间风吹雨打任劳任怨,别无他言。质量上肯定是过得去的,但一些毛病,不得不提,核心原因还是自己的问题,毕竟自己没有花费到足够多的钱。
高速行驶时,丢双手时会有死亡摇摆,相比7226版本在碗组位置7235版应该是优化过,但经常性还是会有死亡摇摆的问题,所以谨慎丢双手高速骑行。
手把共振较大,行驶在稍微不平整的路面,后视镜玻璃看后方,会发现玻璃有轻微的共振。这个振动肯定是从前轮传递上来的,核心原因是钱减震器在轻微震动的时候,并没有教好的工作所导致。
以上 1、2两项,换前三星柱、前减震器基本可以解决,不用太好,费用 1000元-2000元。
以上 3、4两项,换控制器、2000W电机可以解决,费用 2000元-2500元。
以上 5、6两项,72V120A大单体5000元,轮胎500元,合计5500元。
以上 7、8两项,涉及前后2张刹车盘、前后卡钳、左右上泵 外加刹车油和安装,中低端把,合计费用2000元。
以上 1、2、3、4、5、6、7、8 合计费用约 12000元-15000元的后续花费
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必要花费这些钱。
前不久在小牛专卖店,一台NX Pro映入眼帘,11099元的感觉有点贵,但后来被老板告知这台小牛NXPro属于电动自行车,可以在武汉提车上牌… 想想还是挺香的。所有的配置基本上对自己来说都是顶配了,唯独72V48A的锂电和80KM的续航稍微犹豫了两天。在小红书上也查了下,确实这款小牛电摩在武汉可以上电动自行车的白牌。它的型号是 NX Pro-T也叫上海特供版…等再去小牛专卖店的时候,仅有的两台车已被出售,07月15日开始可以正式上武汉电动自行车的白牌。
ε=(´ο`*)))唉~ 借用 NX PRO 电摩的图,-T电自版要贵1000元路权费用
店家正在一台2025款NXTsport上安排驰兔72V120A大单体锂电池,这或许也是自己这台2024款小牛NXT玩家版的终极形态,目前35A续航在80-90Km,120A至少是3倍以上的续航,且还是锂电池,所以日常骑行续航理论是可以达到250Km以上。
手搓锂电池,目前都没有CCC认证,也都是小厂生产,电商平台几家大的,驰兔锂电池就是其中之一,但价格有点高,72V120A在5300元,不带安装。而武汉本地商家慧芯港新能源,价格也差不多。
毕竟手搓锂电池行业,并没有标准化,而那些声称全新电芯的企业,真不知道他们是有什么本事可以说自己搞得到全新的电芯…宁德、比亚迪等巨头根本就不会单独流出这些电芯。最大的可能,还是来至于报废的电动车或者电动车电池,经过翻新后,再由这些企业手搓到电动车上。
“筷子小手”走南闯北这么些年,见识不多但经验教训不少,今年6月初的时候去了趟西安,没想到在从西安回重庆的G3739高铁上丢了iPad电脑一台,想知道如何在高铁上找回失物,请听我细细道来。
旅行途中,我们一般是会提前下载好电影或者一两集电视剧的,坐在车上无聊的时候看看剧。因为这次在车上还在处理手头事情,拿出了iPad结果没有时间看,就将其竖着放在了座椅中间。因其套着黑色的壳子且竖置目标很小,下车的时候竟没有看到它而将其遗失。 G3739经停重庆后继续前往终点站南宁,我们在重庆下车后也没能立即发觉。
那天正好是周一,中午到达重庆后我便去上班了,直到晚上回家收拾行李的时候,我们才发觉遗失了平板电脑,此时列车到达南宁已有一小时有余。
因为是在高铁上遗失,我们立马拨打了12306官方客服电话,转人工接听后报失。对方需要我们提供当时乘坐的车次和座位号,核验无误后12306接受了报失。大约过了半小时后,G3739列车组当班工作人员就与我们取得联系,反馈说他们到达南宁(终点站)后清理了列车,未发现有遗落的平板电脑,也未有旅客上交失物。听此消息后我们心就凉了半截,这下肯定不好找到了。电话未挂,我们反问列车工作人员,能否帮查看那列车厢的监控?工作人员说他们无权查看,并建议我们报铁路公安,立案后可调取。
然后我们就果断拨打了110,接电话的自然是重庆的公安部门。我们说明了经过后,110接警人员首先给了我们重庆铁路公安部门的一个座机电话,我们打过去之后他解释这种案件不属于居住地铁路公安管辖范围,属于该趟列车所在地铁路公安管辖。他帮我们查询得知,G3739趟列车当日执勤的是柳州铁路公安某支队,并将其电话告知我们。第三个电话我们就打到了柳州铁路公安,报警说明经过后成功立案。柳州铁路公安接警的小哥哥说一口“柳普”,听起来很是稚嫩,问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确认报警立案。
这时我想到苹果设备都有一个“丢失”模式,我们赶紧登录我的 Apple ID 后台,将此平板电脑设为“已丢失”,此时平板电脑会利用周围苹果设备进行模糊定位,不必链接网络也能知道其大概位置。此时我们看到该设备1小时前位于遵义市附近。设置好“已丢失”后,我们还给捡到的人留了一段话,希望TA能寄回。
报警后过了5、6天左右,有个柳州的民警回电询问细节,但都是报警时就讲过的东西,但是是觉得可能找回的希望不大了。后来我们又致电询问调查进展,收到的答复都比较是耐心等待之类的。我们心想,高铁都是实名购票,且车厢都有监控,公安应该很容易可以找到我们下车后接着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旅客。
到了六月底,柳州公安还是没有什么消息,我们也都快把这个事情忘记了。我们就看了看平板的定位,发现此时竟然出现在了天津!我们立马打通了柳州的电话,为其提供新的线索,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哪个小区哪栋楼都能看清楚。此时我们心想,是不是要报此小区当地派出所才能上门拿回平板,但想着铁路公安这边已经立案,就不要再占用其他警力了。又等了几天,柳州公安终于来电话了。
好消息是找到那个人并且他也承认了他“拾”到了我们的平板,坏消息是TA把这个平板也遗失了!
警察从中协调说他愿意赔偿一个同型号同品牌的给我,问我是否接受此方案,沟通几番后,我们确定按照此处理。这样,平板电脑算是失而复得了。在此感谢柳州铁路公安覃警官和12306,虽然不能当面道谢,但我们也远程送上了锦旗,第一次特别经历以中国速度结束。
幺蛾子这个东西真的没完没了,完全不可预知。
周一的早上,集团公司那边突然说审计要查粮食局,查十四五期间做的各种事情,然后集团公司占粮食局管理的东西里很大一部分,查集团公司就是查直属库和直属单位。这些东西真的没完没了,专项检查你还知道套路是什么,这种没有套路的会让你防不胜防。虽然搞来搞去也就那些东西,但是总要以变换着形式给他们提供各种资料。我觉得最郁闷的就是提供资料还有各种时间限制。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要求你给什么东西。统计群里发布信息的那个人只是说要上面要干这种事情,却没有告诉我们这个事情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毕竟各种检查不可能没有时间限制,但是她没跟我们说,她也没跟我们说具体要什么东西,因为我觉得她也不知道。所有人就只能处在一个神经紧张的状态。
这些年来检查的人分为好几种,第一种就是同行。他们懂一些,但又不完全懂,因为虽然是同行,但某些细节的处理各个地方还是有区别的,第二种是上级管理部门。理论上他们是制定规则,限制我们的,所以我们应该按照他们的规则来,但是他们到底搞了多少规则,我估计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还有一些是规则是这么写的,但不同人还是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还是会有一些歧义。在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下,什么才是对,那只能靠一张嘴说明或者写各种的纸质材料。第三种是事务所。非常有可能是上级管理单位要进行某个专项检查,又或者某个常规年度检查,然后就委托事务所过来完成任务。有些事务所是固定的,比如说签几年合同,但有些事务所是年年都不同的。如果事务所之前就干过,可能他们还有点思路,但如果年年都不同,每次你还得教事务所我这个是这么干的,我只有这些资料。事务所不是专项检查的人,所以通用大条的他们都懂,但是一些专业的东西,我们就得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解释。再往上就是审计还有巡视组。我觉得最后这两个级别最高。在我的印象之中,无论是哪一个,都很难对付。审计考虑到的东西非常细,而他们的能力又很神通广大。巡视组因为他们巡视的内容每一次都不太一样。跟事务所有点类似,但是他们更硬。他们一旦觉得某个东西跟他们的常识不太一样,他们就会要求你不断地提交报告说明情况。同时他们也会要求你填写大量他们觉得很有必要,但简直是把我们搞死的表格。
可以这么说,这个岗位一半用来完成日常的工作,另外一半是随时待命应对这些不知道什么时候蹦出来的各类检查,有些检查是可以预料的,而有些你只能在那里时刻准备着等死。明明工作重心就应该用在生产上,但已经本末倒置了。这几年来这些检查之类的事情越发频繁,范围越发广。这到底有什么用呢?用来维持秩序吗?用来检查工作业绩吗?还是说用来发现漏洞,抓一些应该抓的人呢?如果一些应该抓的人经历了那么多检查都没有把他们揪出来,是不是意味着这些检查挺没用的呢?如果发现检查没什么用,那是不是要进行更多的检查?
这个世界已经重点错。
关注行动与坚持:
– 从三分钟热度到每日10页:我重新开始读书了
– 读书打卡第2天:一点一滴的改变
– 告别买书如山、读书如风的日子🧠 强调“读书健脑”与复利思维:
– 读书是给大脑的长期投资
– 每天10页书,给大脑加点料
– 坚持,是最好的认知训练🧘 结合生活习惯与自律:
– 我的自律打卡清单里,多了一项:读书
– 从冥想到阅读,每天进步1%
– 习惯改变人生,读书也能很极简
我已经记不清上一次完整读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了。每次都是三分钟热度,读一会儿就放下了。说实话,阅读从来不是我的爱好。有时候在旅途中,比如坐火车时,才会随手拿本书“象征性”地翻翻,多数时候也只是拍拍照装(逼)作在读书。
这几年我还买了不少实体书,但大多只是翻了几页就被搁置在一边,最后落满灰尘。前几天我看着家里塞满的一整书柜,突然觉得这样实在太浪费了。
刚好那天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句话,说读书是最好的健脑方式之一。每天坚持阅读10页书籍,能显著提升专注力、理解力和思考力。
于是我给自己定下计划:每天读10页书。不局限于技术类书籍,甚至会刻意避免技术类内容,因为它们有时候反而更枯燥、读起来更容易疲惫。
目前我每天坚持打卡不少活动:比如倒立、量体重、喝牛奶、高抬腿、开合跳、深蹲、冥想三分钟、刷题等等。坚持的一个小技巧就是把这些写进Excel表格,每天自己勾选打卡,一目了然。
要相信复利的力量:一天两天看不出什么效果,但长期坚持,一定会发生变化。
写作/写博客也是一项非常好的习惯。写作是一种输出型的爱好,而读书是输入型的,两者结合,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
目前我已经坚持读书两天了,随手从书柜里拿出一本比较轻松的中文书:《极简主义》——Simply Brilliant,作为开始。
很久没有认真读书了,刚开始重新读书时进展非常慢。经常是一目十行地扫过去,却完全没读进去,还得倒回去重新看一遍,感觉效率很低。
回想起来,我阅读能力最强的时候,应该是在高考前后。那时候我为了出国考雅思(IELTS)达到6分的要求,特地去北京报了一个新概念+环球雅思的周末培训班。
当时老师教了一种“平行阅读法”,就是在读文章的同时配合看题目,用类似“双指针”的方式来快速定位答案。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雅思阅读那种四五篇长文章、题量很大的考试。如果不采用这种策略,很容易时间不够,做不完题。
乘坐东航上海直飞伊斯坦布尔,落地时间是上午,因为之前被伊斯坦布尔的机场地铁坑过,所以本次选择乘坐机场大巴,可以直达塔克西姆广场,伊斯坦布尔新机场地理位置偏僻,一路上很荒凉,信号也很差,颇有国内新机场的风范。
机场大巴的位置需要乘坐电梯下楼,而且站台极多,需要一个个找,可以上车直接找司机买票,因为价格比地铁贵不少,乘坐的人不多。
下车第一眼望过去还是很失落的,浪漫的土耳其就这?
路边有一些等客的出租车司机,土耳其的出租车很贵就算了,而且司机还总想着坑你一把,非常垃圾,非常不建议乘坐。
可能是刚下完雨,大名鼎鼎的塔克西姆广场都没啥人。
酒店办理入住之后简单吃点东西就准备开始逛一逛,因为有坡的存在,伊斯坦布尔比我想象中的难逛。先逛了逛独立大街,感觉就是常规的步行街,没什么意思。
这个土耳其冰激凌好像有点意,店主好像会戏耍顾客。
偶遇信任拍摄婚纱照,天气太差,裙摆都打湿了,看了和国内一样,只要预约了不管啥天气都得硬着头皮拍。
加拉塔大桥链接新旧两区,桥上有一些钓鱼佬。
感觉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都长一个样,我是完全分辨不出来。
好像误入了五金区,都是五金店,貌似除了我没有任何游客。
超烂的交通,如此宅的路还要供车通行。
因为洲际就在塔克西姆广场,所以最后又绕回了独立大街。
阴天的伊斯坦布尔真的不怎么样,好在第二天运气不错,赶了个晴天,虽然差点误机,但还是感受了一下浪漫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是时候告别 PHP 7.4 了,我的博客也要升级了
用了好多年的 PHP 7.4,终于要升级到 8.x 了
“能跑就别动”的日子结束了,该升级 PHP 了
WordPress 已开始向站点管理员显示警告,指出 PHP 7.x 已不再受支持。这些提示是一个重要的提醒:继续使用过时的 PHP 版本将带来严重风险,包括安全漏洞、性能下降,以及与最新的 WordPress 功能和插件不兼容。事实上,PHP 开发团队早在 2022 年 11 月就已停止对 PHP 7.4 的官方支持,这意味着将不再有安全补丁或错误修复。因此,在 PHP 7.x 上运行 WordPress 现在已被视为不安全且过时的做法。
您的站点正在运行过时版本的 PHP (7.4.33),其无法接收安全更新,且应当被升级。
什么是 PHP?为什么它影响我的站点?
PHP 是用于搭建 WordPress 的编程语言之一。较新版本的 PHP 能接受定期安全更新,也能提升您网站的性能。 PHP 的最低建议版本为 8.3。
为了确保您网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性能,强烈建议尽快升级到 PHP 8.x。PHP 8 带来了多项改进,包括更高的执行速度、更好的错误处理机制,以及越来越多插件和主题开发者正在采用的新语言特性。在升级之前,您应确保所有主题和插件与 PHP 8.x 兼容,并最好在预生产环境中进行测试,以避免破坏线上网站。及时升级不仅能保护您的网站安全,也为将来可能强制要求 PHP 8.x 或更高版本的 WordPress 更新做好准备。
我的几个(8个)博客都是跑在7.4版本,已经好多年了,一般来说,能跑就不要动它,所以我也一直懒得更新,看来最近得花点时间先测试一下PHP8,再慢慢升级了。
英文:PHP 7.x is deprecated by WordPress – Why you should upgrade to PHP 8.x
本文一共 629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只是拼命竭尽全力,因为即便我用尽所有力气,在那些聪明人的圈子里我仅仅只能保持平均水平甚至要达到平均那条线也很困难。在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想,因为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让我去想。那个时候,按照老师的步骤和思路进行,我觉得已经耗费了我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那些聪明人,在这个时候依然可以脱身出来,继续做他们的加码。如果我没有在那种环境下面跟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过,我大概永远都想象不出来。这低级别的学校我也能做到像他们那样的事情,但是在那些级别高的学校,我只能说以我的智商真的无能为力。这种想法在我一个北大医学院的网友那里也验证了。在上北大医学院之前,她从来都是尖子,但是当她上了北大医学院以后,发现她身边的人都是变态的,所以她也不得不很努力,这种很努力是她之前没达到过的。还记得有一天看中山一院夜有所思的直播课程。秀哥说有一年他大学同学生日,他送给同学一本很著名的解剖图谱,但他的同学拿到那本书以后就说,为什么要看这个呢?上解剖课的时候,不是都学会了吗?秀哥一脸茫然。学是学过了,但是是不是都掌握了,这里打个问号,但对他的同学来说,见过、实操过的东西就已经记住了。当你遇到过那些过目不忘的人以后,你会深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个弱智。当那些过目不忘的人还外加强劲的分析能力,那么你更加是怀疑自己跟他们完全是两个星球的生物。智商这个东西比较难改变。我见过的某些高人,不但智商很厉害,他们还很勤奋。所以怎么跟他们斗呢?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跟他们斗,他们只是勉强地对你使用降维打击而已,但即便如此,你依然会一败涂地。
后来我明白到,智商不如人,这个没办法,我只能靠勤奋来补。因为智商不如人,所以人家可以多点开花,处处发光,对我来说,我只能10年如一日,专注某个点,把所有精力都耗在上面,不断钻研。最终可能他们在多个领域都能达到高水平,但起码在某一个点上,我也算是能有些成绩。但为了能达到这个成绩,我得付出比他们多得多的时间与精力。但起码一个普通人只要肯付出,也是能做出点东西的。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愿意勤恳一辈子,最终只完成了一件事。
工匠精神是什么?一定程度上,如果我觉得如果某个人的智商很高的话,他没办法在一个点上坚持一辈子。当然,这只是我的瞎掰。要在某个点上坚持一辈子,最基本的素养是你得耐得住寂寞。体检的那天,回来的路上有个前两年召回来的管培生问我,会不会有岗位疲劳?我说没有,根本不会有这种事情,如果你足够专注,你永远能找出一些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你又可以持续改进了。这里所说的工匠,和现在大家很多人口中或者表彰上面所说的那些工匠不是一回事。某些头衔工匠只是头衔而已,我觉得他们还不如某个做云吞面做了四五十年的师傅。
我的上上级说,我最不好的一点就是认死理。我觉得我最优秀的那一点就是我不会在乎别人怎么想,我只追求科学与真理本身。
NVM是Node Version Manager,是NodeJS版本管理器。用NVM可以很容易的在一个服务器上同时管理多个版本的Node/NPM。NVM可以在github上安装:
nvm
(Node 版本管理器)来管理多个 Node.js 版本v22.16.0
nvm ls
以下BASH脚本将删掉除了KEEP_VERSION以外的所有Node/NPM版本,所以使用前请确认需要保持的版本。
KEEP_VERSION="v22.16.0"
for version in $(nvm ls --no-colors | grep -oE 'v[0-9]+\.[0-9]+\.[0-9]+' | grep -v "$KEEP_VERSION"); do
echo "Uninstalling $version..."
nvm uninstall "$version"
done
nvm ls --no-colors
提供干净的版本列表grep -oE
提取合法的语义版本号grep -v "$KEEP_VERSION"
排除要保留的版本nvm uninstall
一一卸载其他版本v22.16.0
nvm use v22.16.0
确保你清理后使用的是正确的版本。
英文:How to Clean Up NVM Node Versions Except One?
本文一共 242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英国的夏天今年似乎延长了几周——正好是享受一杯冰咖啡的好时机。天气太热,就想喝点冰的冷的。
你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制作步骤:
在这延长的夏日里,享受一杯清凉顺滑的冰咖啡吧!
英文:
本文一共 362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运气不错,上午下过雨之后天空居然逐渐放晴了,又可以进行我的谷歌地图式游览了。对于生活在维也纳的人来说我不知道,但是对于游客来说,维也纳的大街小巷实在是过于有魅力。
维也纳在欧洲算是比较干净的街道了,我走过各种大街小巷,基本没什么垃圾。
可能受制于历史建筑,维也纳的路也比较窄。
维也纳还是相对富裕的,路上豪车不少。
偶遇街头卖艺的,可是没啥人围观。
此刻相机电池已经耗尽了。
广电的电话卡我已经用了半个月,一切正常。我最害怕的大概是听到短信音,因为那意味着某些不好的短信来了,那么我就用不了流量,我只能去营业厅二次认证了。但这半个月下来,这种让我心惊肉跳的事情没发生过。所以为什么有人办卡第3天就要二次认证,而且不能在APP上解决,一定要去营业厅呢?一开始我担心的是广州和东莞两市不断来回会触发异地使用的二次认证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不过话说回来,在东莞的时候我用得很少,又或者说几乎不用。在东莞的时候,我只是开着信号,没有开流量,没有飞行模式而已,所以我可以接收短信和电话。之所以没有完全飞行模式,是因为我担心万一真的有二次认证的短信,然后我又没有看到,当我看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5天,那就比较郁闷了。我宁愿那个短信过来的时候我马上看到。从连接基站的IP肯定能识别出我去了东莞,那实际上我在东莞就没怎么使用,所以那些因为异地使用而触发的二次认证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因为出省了吗?还是因为在异地的时候大量使用流量和拨打电话。我觉得很可笑的是,如果某个人在异地使用,他没有打电话,他只是用流量,就会触发二次认证。因为实际上所有套餐的流量都是全国通用的,如果你根本不能出省,叫什么全国通用流量呢?广东移动这边也挺搞笑,现在做任务赠送的那些流量,基本上都是省内流量。据说只有广东移动会干出省内流量这种事情。总的来说,到现在为止,我的广电卡使用一切正常,我只收到了广电两条让我提防诈骗的短信,其它都是系统必要短信,暂时来说还没接过任何电话。我肯定也不会用那个卡电话,我甚至没用那个给我的主力移动电话卡打电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仍然接收到乱七八糟的短信,唯一的解释就是手机连上了伪基站,又那些乱七八糟的短信或者电话是用穷举的方式拨打的。因为使用那个电话卡以后,我的手机甚至没连过除了家里和单位以外的其它WiFi,因为根本没必要。
周末出门之前,我会开启广电电话卡的流量,然后打开热点,那么我跟我妈的电话就能自动的连上热点。热点已经被我设置为隐藏。在外面的时候,我们两个的手机完全不需要开流量。在这种使用模式之下,连续两个周六,我们都没有感觉到明显卡顿。上周在地铁10号线上我还做了一个测速,然后看着流量飞快地就溜走了,几十秒之内就少了500MB。
虽然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地使用流量,但是这个月过去12天,我才使用了2.76GB。离多用多送2.0的最低档5GB还有不少距离,这其中还包括了有一个工作日早上单位到广州体检,我整个上午都在用广电流量。
在使用移动流量的时候,我总感觉心惊肉跳,不做任务不领那些免费的,感觉我的套餐就包不住了,但是当我有了个广电的电话卡,里面有至少30GB的流量以后,我觉得原来花流量也不那么容易,前提是如果我不会一直在那里刷短视频,我根本就没有刷短视频的习惯。
广电的电话卡治愈了我的流量焦虑。
上个月,我在 Telegram 上收到一个自称是 NordVPN 员工(Salbatore Isom)的人联系。他说是 NordVPN 网红合作计划(Influencer Program)的成员,想和我合作。
一开始我没怎么理他,后来随口问了一句。他说只需要在 X(推特)上每周置顶一次帖子、每周转发一次,就可以获得每月 1000 美元的报酬,通过虚拟货币支付,其中 70% 会先付,剩下的 30% 月底结清。
对方说支持 USDT 支付,可以选用 TRON、ETH 或 SOL。我当时没有多想,就把我的 TRON 波场钱包地址发给了他。他表示会由同事准备合同,第二天我就收到了一封邮件,打开后是一个看起来正常的域名链接(jurogo),我还专门查了一下这个域名,发现是刚注册不到一周的新域名,网上几乎没有任何信息。
接下来对方让我下载一个软件,说是用于签署合同。我一下就警觉起来——正常签合同一般网页上就能搞定,根本不需要下载什么软件。而他给的是一个 ZIP 文件,300 多 MB。我当时没有打开,取消了下载,后来是在虚拟机(Ubuntu 22)里才打开的,并把虚拟机的网络设置为 NAT,以防止它访问我主机的数据。
打开 ZIP 后,里面是一堆 EXE 和 DLL 文件,看上去像是木马和病毒,想想都后怕。如果当时在主机打开,可能钱包私钥都会被盗,甚至还可能会被勒索加密文件,要求支付赎金。
而那个所谓签合同的网站,很快也显示成了503(估计是网站有BUG):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The server is temporarily down for maintenance.
几天后他又发了一个新链接,我便和他周旋,说我已经“签了合同”(其实没签),让他先打钱。他查了一下说没收到签署信息,让我重新弄一遍。
我还专门联系了 NordVPN 官网。两年前他们确实发过一封合作邮件我没回,这次他们回复我说:
很遗憾,联系你的人并非我们公司员工。我们不会通过 Telegram 等渠道主动联系别人,只有在我们博客中列出的官方邮箱中才会发送合作邀请。
如果有任何疑问,你也可以直接联系 NordVPN 官方支持团队进行确认。
Unfortunately, the person contacting you is not someone from our organisation. We do not reach out via channels such as Telegram, only by official emails that can be found in this blog post.
You can also reach out to the NordVPN support team for confirmation in case you have any doubts.
这年头,真的是凡事都得多留个心眼。还是那句话:“如果一件事好得不像真的,那它很可能就不是真的。”
If it i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
Share on X
还有:一定不要点击任何可疑的链接,也不要下载/安装未被信任的软件。机器上要确保你的防毒软件是最新的,比如我就用了付费的 Norton 诺顿。
PS:通过 Telegram 主动联系你谈合作的,基本上都是骗子。因为正规的公司一般都会通过官方渠道,例如企业邮箱或官网提供的联系方式,而不会随便在聊天软件上拉人合作。
域名注册不到一周(whois域名查询),注册人为 John Deecon,好奇在领英上搜索了一下,确实在伦敦,长得像俄罗斯那边的,而且从事加密货币行业。
骗子网站美观做得很不错。
方特东盟神画是毕业季的热门,因为女朋友很早就提过这个事情,她:那我还有机会和你去方特,我:事在人为。规划行程好了,但由于毕业很多材料,一次次错过,终于在完成教资认定后,我提前准备的EVA雨衣派上了用场,7月3日早上出发前往,199一人的门票,体验很值得。
入园就开始先玩伴你飞翔,以为会很快,但整整排了快一个小时才到我们,耐心都被磨破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体验感超级超级好,被方特解释为:悬挂式飞翔影院,排队完是需要从1楼走上4楼,难怪觉得项目排队时长很久。当我们坐好,扣上卡扣,拉下前面的卡柱,慢慢的陷入黑暗,刚才分成三个的小房间,被完全展开,我们都是悬挂式座椅,面对着巨大的半球形银幕,这场景太新奇了。
七彩跳伞塔,观赏类,坐上去看风景的,因为太阳炎热,很少人来这边玩,都在室内看3D/4D项目,而且又凉快。
马戏转转杯,在网上看过类似,很适合拍人像视频,排队就4人,进去就直接玩了。
走进吴哥(柬埔寨),因为南宁方特东盟神画是国内首个全面展示东盟十国自然历史文化的主题乐园,所以有以东盟国家为主题介绍历史、文化、建筑等。园区最多的就是3D/4D项目,主打观赏科普,这里的吴哥是观赏到了顶尖的巨幕影视,让我觉得很好的是给的眼镜都没有划痕,所以不会很模糊。
里面还有一些仿的建筑风格,主要是我们来这里乘凉来着,外面到了中午非常热,没走几下就出了很多汗。
在入口前的大厅里还有各种怪兽石像和半人半兽的神像,吴哥窟也被称为:隐匿于丛林中的“石砌奇迹”,全都是由石头砌成。
而吴哥王朝因遭受入侵后,吴哥旧都逐渐荒芜,直至淹没于林海之中,所以树木会生长至吴哥建筑^1,形成了奇观,有点像神庙逃亡的感觉了。
随后我们来到印尼传统民俗文化的千岛之歌,这个演出在节假日是需要在方特APP上预约排号的,非常惊艳!我和女朋友都看呆了,还附带各种剧情演绎,真人的浪漫表演,具体是壮观的海岛美景而闻名的千岛之国,以大型结合高科技的互动式舞台展示歌舞盛宴。
旁边有很多商店,卖着方特与IP“熊出没”联名的文创冰淇淋,30元两根,有巧克力、草莓、芒果等口味。
塔銮盛典,360度超大立体环幕,了解老挝老挝千年佛塔的兴衰历程,园区人员还在门口指引我们进来排队,人太少了,还没到时间,我们在等11:20分的,也是进来吹空调,休息一会;项目开始后,我们就直接坐在座位上,看着不断的旋转的环幕,特效很好,花瓣都像飘出了屏幕般。
临近下午,我们穿上雨衣,换上拖鞋,开始玩起有水的项目,雨林探险^2,玩完才知道我的同学为什么要我带一整套换的衣服,真的是在雨林探险中从高空俯冲进入水里,溅起的水把我们裤子完完全全打湿,当时我们的感觉是这雨衣带了跟没带一样,把我们都乐了。
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初中妹妹还有她的妈妈,组成了四人同行,路过丛林飞龙^2,过山车是木质构成的巨龙,在运行中会发出很多碰撞。随后我们开始了排队,每个项目都有单独储存柜或者箱子,这里是需要人脸识别存包。我们是最后两个位置排队入场,妹妹就没有能一起玩,互相鼓励着,但来得晚了,只有坐前面第二排的位置,游人个个都不想坐前面,我全程是呐喊着结束,太可怕了,心都砰砰的跳,暗暗想着再也不坐了,很符合他们的项目标语:让你瞬间心跳加速、放肆尖叫。
因为妹妹她妈妈裤子湿了不舒服,很放心的交给我们两个大学生照顾,带着她继续玩各种项目,峡谷漂流、拉玛传奇和七彩之旅(文莱室内河道漂流)等,后面她要回去,就分开了。
相约下龙湾,介绍了越南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很多项目一样,都是坐在船上游览一圈。这是(相约下龙湾视频),点击内链播放
还有马六甲勇士是水互动的项目,有真人表演,后面还有水花四溅,当到了场景二时,会提示前两排水量大,我们三人果断站在第一排,后面这水跟雨林探险一样,直面扑来,吓我们一跳。
还有一个骠国乐的演出,跟千岛之歌类似,都是有真人表演,而骠国乐是真人与全息AR的结合演出,取材公元802年骠国国王派遣一支庞大的乐舞团来到唐朝长安献演歌舞的故事,我在第一排都有些分不清是AR还是真人,人少也是不用云排队,直接进入就可以,每场容纳960人,但当时不到300人。
晚上还有泼水活动,但我们都不喜欢,加上已经很累了,就往出口去。对了还没说园区的物价,一碗粉的价格是30+,自动贩卖机的水是8元一瓶,自助存包是30min3元,预付和封顶都是30元。点外卖的话,外卖小哥是进不来的,有两道门,第一道是安检,第二道才是检票,所以当时我不知道,厚着脸皮让外卖小哥把外卖给游客,帮忙带进来安检口,也是顺利拿到了,周围挺多工作人员盯着我,我倒是不觉得尴尬。
回去途中,园区的npc已经就位了,如果你愿意的话,他们会把水泼给你,手里的盆已经准备好了,我回去时连忙摆摆手,表示不参与要回去了,小哥还象征性笑着的泼了些,意思意思。
极地快车,容易受天气影响而决定是否开放,这过山车在高空是没有拐弯的,两条笔直向上的架子,当时我们还讨论,这过山车中间那么窄,不可能拐弯,后来了解到极地快车是回旋式过山车,从高处俯冲,冲到另一边高处,然后在开始倒退模式,相当于多次上下颠倒了,真刺激。
最后我们来到了寻找鱼尾狮项目,新加坡之行,这个项目是熊出没主题,也是3D/4D,玩完后体力早已达到极限,我们就回去了。第二天,我们脚都是酸的,太久没走那么远了,我们一致认为非常好玩,园区每一个项目还有盖章的地方,非常适合女生打卡。值得肯定的是,在室内排队的时候都是有长椅坐着,并不需要站着,这个就很舒服,但节假日就不要想了,得排到外面去。
许多画面是没有时间拍照、还有为了安全,避免手机掉落,特别是官方提示“可能会打湿”的提示,都会把手机收起来,其实可以把可能去掉,是真的会湿,所以很多精彩有趣的画面没有能拿出手机记录,但体验已经在眼里,在记忆里。
忍耐了某人整整一年。周四早上,我终于忍不住直接向我的上上级反映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刚出现的时候,我已经向我的上级反映了,但是这没有任何的效果,因为我的上级就像棉花一样,吸收掉所有,却没有任何输出。她就是这样的人,又或者准确的来说,基本上这个单位的中层都是这样的人。管理根本就不存在的,和稀泥,不让问题爆发、把火苗压制住、不主动解决问题的根本。有些更离谱的是直接针对那些反映问题的人。
多年以前,我的某个同事一直看我不顺眼,我也搞不懂我他为什么看我不顺眼,于是我也看他不顺眼,我们两个经常吵架。但是我们的上级没有做过任何调解。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的把我们分开,但我们是一个岗位的,我们可以分工,但是有时也需要互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上级从来没有想过要怎么解决我们的问题,只是任由我们自生自灭。最后的解决方式比较搞笑。我们把我们的主要矛盾都直接指向了我们的上级,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于是一开始闹不合人那两个人反倒关系正常化了,因为我们有了共同的敌人。当我们关系正常化,有了共同的敌人以后,他们又故意把我们分开。如果他们不把我们两个分开的话,估计接下来的事情就是1+1>2,会出现什么奇迹很难说。非常可能,我们已经在创造奇迹的边缘了。他们之所以要把我们分开,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在工作业绩上即将有什么绝世大招,而是因为他们害怕我们1+1非常有可能大于2的憎恨会越发猛烈,因为苗头已经出现了。
这一次,我足足憋了一整年,才终于主动的去找了我的上上级。估计他完全没料到我会有这种举动,因为我不是这样的人。糟糕的时候,我都只是自己憋着或者跟和我走得比较近的人吐槽。这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了,倒不是因为我觉得只有这种方法能解决问题,但发泄是肯定可以的。另外一个我觉得我不得不说的是我觉得我的上级一直没有跟我的上上级很直接地说过这个问题。一些细节上的事情,上上级是不可能发现的。他只能大概差不多观察思考。我的直接反映,可以让他有更全面的认识。我不觉得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但让他知道这么个事情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什么要掩盖这个实际存在的事实呢?另外一个诱发我感觉我不得不说的是一个貌似很客观的事实,我有乳腺结节了,这个东西是不是被气出来了呢?这个说法有点推卸责任的味道,但我觉得如果生气真的会搞出这么个东西的话,影响程度起码占了30%。
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的上上级居然没有训我一顿。他给了我一个比喻,说我是一个警察,我是白天干活的,我是光明正大做事的,某人就是个小偷,TA喜欢在夜里活动、喜欢偷偷摸摸、喜欢走捷径。我们两个任何一个都会看另外一个不顺眼,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我就跟上上级说,那么以后我要做的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我会继续零容忍,该说的一定说,但是在一些可有可无的小问题上,我直接当做没看见算了。他默许了我这种做法,然后他一再给我强调:最重要的是自己开心,要保持健康,要保护好自己。在这个狗屁单位,团团伙伙、一门心思走歪路的人就是主流。我跟他属于非主流,是他们的眼中钉。他们还不至于敢明目张胆动他,但是他不可能保护我一辈子,所以我要学会保护自己。
正直、敢做事、一心只想着做好事的人,在这么个体制里注定了就只会被那些心思不正的永远恶心着、压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