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区闲逛
天气晴朗,本来想乘坐南港岛线到南区海边逛一逛,结果过于自信坐过换乘站了,索性就随便找个出口随便 walk 一下,因为我讨厌港岛线的原因,一旦到了港岛我都尽量步行,所以活动范围非常小。不过此次漫无目的的相关让我发现港岛的魅力,虽然我仍旧讨厌港岛线。

德己立街是兰桂坊的主街,我居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感觉非常新鲜,不过画风和铜锣湾那边还是相似的。









是我没见过的路牌,一看到就知道此次walk 稳了。


















乘坐天星小轮过海,一切都开始熟悉起来。




天气晴朗,本来想乘坐南港岛线到南区海边逛一逛,结果过于自信坐过换乘站了,索性就随便找个出口随便 walk 一下,因为我讨厌港岛线的原因,一旦到了港岛我都尽量步行,所以活动范围非常小。不过此次漫无目的的相关让我发现港岛的魅力,虽然我仍旧讨厌港岛线。
德己立街是兰桂坊的主街,我居然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感觉非常新鲜,不过画风和铜锣湾那边还是相似的。
是我没见过的路牌,一看到就知道此次walk 稳了。
乘坐天星小轮过海,一切都开始熟悉起来。
最新加办澳大利亚签证和申根签证,现在财力和精力都下降了不少,我估计以后不太可能长途旅行了。
这几次签证真的感觉中国人和贼一样,到处都在被严防死守。同样是人,为何身为老中就这么苦,本身是老中已经非常惨了,自己还是老中里的首陀罗,惨上加惨。
因为自己申请只能申请1年,走旅行社可以申请3年,所以选择了携程送签,沟通过程感觉携程的工作人员并不专业,还让我补充学历证明,因为美签和加签都被审查了,澳大利亚我是有点犹豫的,因为个人资料表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学历信息,和工作人表明了自己的疑问,回复说不会因为学校拒签,就提供了,后面就后悔了,真的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费用 1480 人民币
3年签审核很慢,提交两周后接到电话,问具体行程,没当回事就说不太记得具体了,问的非常细致,甚至问酒店再哪里,电话结束之后拒签了,非常生气,下面是我的心情记录。
之前之所以申请澳大利亚签证是因为突然就想狂热的收集签证,加上小红书上看了太多的秒下签,但资料提交上去之后就有点后悔了,澳钱几乎没啥用,只能去澳大利亚,国内飞过去非常不方便,转机只有巴厘岛比较合适,非廉航价格奇贵无比,就算下签感觉也基本不会去。现在唯一庆幸的是没有提交两千多的新西兰签证,家庭提交虽然有优惠,但总价也是奇高无比。本次经历体验感实在太差。
居然拒签了,操,郁闷。
新西兰签证现在价格已经非常离谱了,就算走家庭算下来人均也要一千五往上,没有出行需求实在是不想花这个钱,暂时准备放弃了。
资质实在是很差,之前根本没法送签,这次还是硬着头皮送了法签。
费用 963 人民币
16日录指纹,24日收到护照,中间有复活节假期和一个周末,速度还是很不错的,给了45天30日停留,中规中矩。
实际体验申根虽然资料繁琐,但是只要按照要求准备齐全,基本不会为难你,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拿到长期签证比较困难。
美签下了之后想都没想就申请了加签,都说有美签申请加签都是白送,结果直接进入安调,估计要一两年才能出结果了。
费用 185 加币
和凯悦不同,万豪系酒店时间跨度非常大,我第一次星级酒店是喜达屋,当时还没有和万豪合并,后面喜达屋和万豪合并,无论会员数还是酒店分布都是遥遥领先了。
万豪白金是我最早的酒店高卡,用的88VIP 挑战获得,差不多用了两年多,去年没有保级,,以后大概率也不太会去住万豪系的酒店了,不过快速获得一个白金还是挺不错的,搭配中信的万豪联名卡可以更好玩转万豪。
本文简评下住过的万豪系酒店,给大家一个参考。
硬件很顶,积分兑换比较划算,位置居然在我之前住过的小区旁边,也是缘分,白金给升级了角房。
白金升套,还不错,不过海口没啥玩的。
白金给了卡洛琳套房,运气无敌了,其实非常抠门。
积分兑换加套房券,现在无论积分还是现金都不值,不如附近的洲际。
通过ota 直接定的行政,位置其实一般,但可以看到像素大厦,有无边泳池。
位置比较偏,但挺好的,酒店很大。
商务类型,不咋推荐。
中转住了一晚,可以看到双子塔,泳池拍照不错,价格比较高了。
积分兑换,太贵了,升了别墅,无敌。
上海热度最高的酒店之一,景观确实厉害,住过两次,没住过奇幻套。
住过两次,套房无敌,普通房间不值得。
非常老的酒店了,在我玩酒店之前入住过一次。
非常老,不值得花钱入住。
非常一般的商务酒店,但位置不错,之前飞九寨的航班取消了,被迫住了一晚。
老,房间傻大,胜在便宜。
位置垃圾,花里胡哨。
位置垃圾,抠门。
建筑金碧辉煌,实在是太老了。
升级不太大方,位置好,硬件好。
还挺有特色的,位置一般。
太远了,周末人多。
位置还行,泳池不能游泳,适合拍照。
个人比较喜欢,挺好的。
比较老了,房间傻大,我个人还挺喜欢的,住过两次。
老,其实位置非常顶。
中转酒店,挺好的,几乎每次去三亚都要中转住一晚。
白金给套大方,不错。
老,武汉酒店洼地,没啥选择,不过威斯汀有个江景。
入住的时候还是喜达屋旗下,在瑞吉旁边,不咋推荐。
很老了,呼和浩特选择不多。
不同于老旧的澳门半岛,路氹及其繁华,路氹这部分都是填海填出来的,是赌场度假中心。
本次依然乘坐金巴,然后转公交直达凼仔码头,澳门真的很小,其实在这里可以直接步行了,但我还是选择坐了几站轻轨,毕竟要体验一下,澳门轻轨非常迷你,只有2节车厢,票价是按站数收费的,不算便宜,我从凼仔码头站上车,只有我一人,后面几站就有人上来了,可见还是有人坐的。
我选择在东亚运站下车,下车就可以看到赌场酒店群了,几乎是一家挨着一家。
金色可以说是澳门的代表色了。
纸醉金迷虽然好,但这并不是我的世界,公交车才是我的归宿,默默的坐上公交踏上了回家的路。
因为晕车,我小时候最怕的事情之一就是去哈尔滨。生活在农村,去哈尔滨要先坐巴士,然后再转各种公交车,几乎每次都吐的不行。后面不知道为啥,就不怎么晕车了,但去哈尔滨的机会也不多,一方面学业繁忙,另一方面以前可没有导航之类的东西,是真的不知道怎么走。后面直接在家门口上大学,对哈尔滨就熟络了起来,作为班里唯一的本地人,带着同学玩了几次,也算尽了几次地主之谊。
离开学校之后虽然每次回家都要飞太平机场,但是我也很少进市区了,这次特意抽了几个小时简单的逛了下。
哈尔滨站是有翻修过的,翻修之后外面很气派,但是里面还是稍显破旧,不过站台改造的很有特色,很漂亮,说实话我不记得以前的站台是什么样了,但至少很多年都没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
因为要往江边走,本次并没有去南广场,下面是冬天的南广场。
因为东北冬天很冷,东北的建筑窗户都很小,而且墙体都很厚,如果是平房窗户都是两层的,在农村窗户外面甚至要加上一层塑料布来防寒。
中央大街可以说是哈尔滨最出名的地方之一了,是每个城市都有的步行街,中央大街确实有着不错的历史,马迭尔宾馆也是电视剧中的常客,比较推荐《悬崖之上》,很好看。
。
中央大街到防洪纪念塔要通过地下通道,据说这两天为了讨好游客甚至还会铺上红毯。哈尔滨是酒店荒漠,除了前几年开的丽思卡尔顿没有能拿得出手的,之前在APP 里看到有一家英迪格要开了,一直没看具体位置,本次刚好路过。
英迪格这个位置真的无敌了,6月30号营业,定了一晚,看情况要不要过来体验下。不过英迪格的价格真的顶,比丽思卡尔顿还要贵。
索道我从来没坐过,不过售票厅这边建的挺漂亮。
落地开罗,uber 去酒店,遇到堵车看到当地小哥直接就来擦车,司机咒骂并狂按喇叭,恍惚间好像自己参演了一场电影。
在国内养成的临时买票的习惯让自己的国际行程很沮丧,我人已经在多哈了,还没有下一程的机票,打开谷歌地图看了一圈周边的国家,除了迪拜和阿布扎比都是天价票,最后还是用45000 国航里程出了一张多哈-开罗的埃及航空公务舱,埃及属于非洲,虽然行程只有3小时出头,但仍要一千多的税费。
开罗因为有吉萨金字塔的缘故,酒店业及其发达,各种品牌层出不穷,酒店价格也是相当高,和当地工资行程了鲜明对比,酒店内外也有着极强的反差感,酒店内是欧洲,酒店外是非洲,本次用积分兑换了开罗塞米勒米斯洲际,每晚只要18000 分,非常划算。
打车全部使用uber 并线上支付,遇到司机要求现金交易的果断取消订单,也基本不和司机聊天。
因为是从多哈过来的,航班只有我一个中国人,落地之后落地签窗口甚至都没有人,埃及落地签25美金,会找零,不用担心没有零钱而多收费。
因为one bag travel,所以并不需要提取行李,行李转盘和出口有很多人,如果帮你拿行李的话那就需要支付小费了,本人不回应任何人,直接冲上停车场,并且在出隔离区前就叫好了uber,uber 还叫了好几次,遇到要现金交易的司机直接取消订单。
靠近机场这边的城区是新开罗,虽然也是灰蒙蒙的,但是画风还算正常。
这个shutter bus 类似公交车,在uber 可以叫,而且不知道是什么优惠,我在的时候这个是免费的,但是我仍然不敢尝试。
酒店办公楼商场啥的都需要安检,中东也一样,算是伊斯兰独特的风景线了。
一到了旧开罗画风就突变了,尘土飞扬的空气,各种燃烧的味道,呼吸都觉得困难,不过进了酒店就是另一番天地了。
金字塔在吉萨区,这边真的是一言难尽,超级破烂,我坐在车里甚至不敢把相机拿出来拍照,怕被路边的人抢走。
整个金字塔景区面积还是非常大的,不过如果不去拍摄九塔机位沿着水泥路很快就能逛完,另外金字塔景区是可以开车进去的,但其实开车也只能沿着车道行驶,至少我去的时候没发现车可以开到沙漠里。
另外就是金字塔真的非常非常破,只可远观,近看真的不行。
米娜宫万豪直接就在吉萨金字塔边上,当然价格也是第一梯队,本人已经放弃万豪,也就没有选择了,不过积分兑换还是比较划算的,不过这个酒店也只适合住一晚,体验一下金字塔景,吉萨区真的是太烂了,这边打车也不是很方便。
埃及虽然是文明古国,但是我个人并没有浓厚的兴趣,此次来埃及也是因为当时埃及是最便宜的地方,其他都过于昂贵。不过既然选择来了,还是硬着头皮逛下去,每天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真的好物松弛感,埃及这个地方没有托运行李真的很重要,最近就有一班飞卢克索的航班,一半人的行李都被机场工作人员开箱了,说是全员恶人一点也不过分。可能报一些高端旅游团体验还会好一点,自由行真的非常不友好,另外在一些度假酒店还可能收到一些种族歧视,我是真的非常不推荐埃及自由行。
绝大多数人来多哈都是转机,我这次则是因为三月是深圳航空淡季运价商务舱只需要 31500 里程,因为卡塔尔属于亚洲,税费也只有几百块,虽然三月是斋月,但还是硬着头皮飞了一次,这也是我第一次飞长途,去程因为是逆风所以要飞九个小时,好在出发时间是凌晨,到达时间是早上,算是相当舒服的时段了。
要不是深航有这个航线,我基本不太可能来卡塔尔,对这个国家也没啥了解,只是知道卡塔尔世界杯,中东我最感兴趣的国家是伊朗,但是不知道为啥多哈飞德黑兰票价奇贵无比,伊斯坦布尔往返倒是很便宜,只能后面去土耳其的时候顺便逛一下伊朗了。
酒店方面本来想选择洲际的,结果发现多哈西湾华尔道夫只需要200刀,还带100刀餐饮额度,那果断就选择老钱的华尔道夫了,第一次住华尔道夫,小涨了一点见识。目前卡塔尔是免签的,所以入境无难度,但是办登机牌的时候需要看返程票,没有的话需要签一个免责协议。
因为大部分人都是转机的,落地之后我顺着人流走,结果走到了转机通道,在没有登机牌的情况下居然也让我过了,在里面绕了半天没找到可以直接入境的地方,询问了工作人员原路返回才找到入境的地方,等我到的时候人已经非常多了,排队排了好久才顺利入境。
不知道是不是斋月的原因,早上机场的uber 居然提示无服务,只能去地铁站坐地铁,之前做了功课,多哈的地铁是有日票的,十分方便。
想着来都来了,果断买了一等座票,还是比较贵的,普通票只要6块。
多哈的地铁完全是在地下的,所以一路上也没啥风景,中间有个工作人员过来验了下票,和港铁非常相似了。出了地铁站算是真正感受到了中东的城市气息,第一感觉是楼真多,和国内的楼不太一样,多哈的摩天楼都是各种造型,看上未来感十足。
本次酒店选择了西湾华尔道夫,离地铁口有一段距离,正适合我这种walk 选手,路上基本上没啥人,三月份天气还不是很热,但路上也没啥人,应该还是斋月的原因。
路过玻璃赶紧自拍一张,刚飞完9个多小时,状态略差。
运气不错,是晴朗的天气。
多哈的红绿灯让人很迷,行人的灯基本没看到绿过,看到本地人也无视红绿灯,也就入乡随俗了。
多哈西湾华尔道夫就说是复刻纽约华尔道夫的,路上我消耗了不少时间,但是到达酒店还是才八点多,前台查过证件之后爽快给办理入住了,能这么早就给入住也就不追求啥升级不升级了,进屋之后发现欢迎信是别人的名字,应该是把准备给别人的房间直接给我了。
进屋之后果断先睡上一觉,因为是斋月,餐厅白天基本不开,醒了直接来了个客房送餐,直接推着桌子进来也让本人长见识了,这一餐一共280 块,人民币算下来五百多。
吃完之后就准备出门city walk 了,地图看了下路线,准备沿着海岸线逛上一圈。
没来之前对中东的石油国家印象是遍地是土豪,真正来了之后和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差别,首先是消费并不高,基础设施倒是很完善,再就是并没有遍地是豪车,人人都是土豪的景象,感觉普通人还是挺多的,当然可能底层岗位都是外来人口。没有和过多的本地人打交道,但是工作人员态度都很好,英语水平也不错,总体上来说还是挺不错的地方。
时隔近两年,本系列再次更新,连载强度堪比香港City Walk 系列。联程起点是昆明,本来没打算来大理,但是落地昆明后发现天气很差,看天气预报发现大理天气还不错,就买了临近的火车票来大理了,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天气比昆明还差,云南的天气预报还是不能信啊。其实当日还可以直接飞香格里拉,但是那几天香格里拉气温太低了,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昆大丽通了高铁之后旅行便捷了太多,早些年我在云南旅行,城市之间不坐飞机的话就要拼车了,耗时极其恐怖,全仗着年轻硬扛,现在是肯定无法适应那种强度了,早些年没走上新藏线的遗憾现在也没那么遗憾了。
选择大理的另一个原因是英迪格五千分包价只要七百多,上次住的时候也挺舒服的,就果断选择大理了,实际住下来发现早餐水准有所下降,不过前台提了一嘴,给升级了270 度景观房,看在升级的份上其他的也不怎么在乎了。
新建的大理站看上去很气派,但是出站后打车十分混乱,而且很难叫到车,我走出去很远才叫了个车,英迪格离大理站不远,十分钟左右就到了。走出去这段路晚上几本上没啥人,临街商铺也没啥顾客,车也不是很多,略显萧条。
路过电网的办公楼灯全是熄灭的,小城市满满的松弛感。一般人来大理绝对不会像我我一样只在下关晃悠的,把有限的假期放在类似的小县城还是过于奢侈。
到酒店已经比较晚了,简单整理一下就睡下了,本来第二天想去苍山下的希尔顿打个卡,略微对比了价格,还是英迪格更划算一下,前台稍微谈心了一下,给了270 度景观房,因为房间要晚一些才能收拾出来,所幸打车去古城的星巴克坐了一下。
我是直接打车到红龙井这边,突出一个人少,星巴克基本没有游客,有几个顾客是拿着笔电在这里办公的。来大理多次,几乎没遇见过完全通透的天气。
时间差不多了就打车回到下关,房间已经收拾好了,但是天气实在太差,景观一言难尽。
晚饭时间出门觅食,按照导航走了个近路,没想到穿过了洱海公园,万万没想到洱海公园居然在山上,莫名其妙爬了个山,累的要死。天气很差,制高点景观也是相当一般。
下山之后路过在建的明珠广场。
下关街道,县城即视感。
吃完饭回到酒店已是蓝调时刻,这个时候稍微能看了一点。小光圈的劣势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躁点满满。
第二天起了个早,发现天气还算可以,比较通透,景观房的价值体现出来了。
退房之前自拍了几张,没带三脚架,把相机放在门把手上,然后手机遥控,艰难拍摄了几张。
回昆明用选择了用东航里程出票,实际飞行时间半小时左右,非常快,大理机场的休息室居然是在安检外的,过安检之后再小车登机,同时发现大理居然还有国际航线。同时发现这班客流量还挺大的,前舱全满。
大理出发的时候天气很好无风,很稳,没想到落地昆明的时候疯狂颠簸,起落架放下很久也没落地,非常担心落地再重新拉起来,好在盘旋了一会顺利落地了,再折腾一会真的要吐了。
前阵子去了一趟大连,因为深圳航空国外直飞深圳和加一段国内航线在深圳中转价格是一样的,所以选了一个距离长一点的能多回点血,东北最近几年没去过的刚好就是大连,就简单小逛了一下,因为环球客也是临期状态,再体验一下口碑不错的大连君悦,算是一箭双雕了。
第一次来大连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当时还坐的硬座,要十几个小时,大连也是我第一个外出旅游的城市,当时都逛了啥都忘了,好像是去了一个游乐场,其他的就没啥了。不过大连作为较发达的北方沿海城市,以前在北方人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现在交通发达了太多,机票也没那么高不可攀,大连的热度就逐渐降了下来。
星海广场是护照背景页之一,也算北方的地标之一了。大连君悦位置很好,就在星海广场,可以高空俯瞰星海广场,上学的时候可是从来没想过能从这个角度去围观。
可能还是冬天的原因,星海湾这边大多都是遛弯儿的居民,附近建议的游乐设施也处于停业状态。不过这些设施看上去都很有年代气息,好像我小时候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东北发展真的停滞很多年了。
大连的海看上去和青岛的海有些相似,可以和我青岛瑞吉的照片对比一下,一定程度上说青岛也算北方。
星海湾这边的小别墅还是挺漂亮的,可能是冬天的原因,这边人不多,显得很安静,如果一只能这么安静感觉生活会非常舒适,虽然冬天冷,但是北方有暖气,还是非常舒服的。街边的商户都开门营业,但没啥客人,不知道是不是上午的原因。
凯悦对环球客还是非常厚道的,感觉千元以下的酒店大概率都给套房,两千元以上的套房基本就不用想了。
本次小逛只在星海湾附近小逛了一下,并未去其他地方,不出意外的话,除非以后带父母游玩,否则不会再来大连了。
本次日本之行主要是为了买衣服,因为上次住在大阪,这次就选择住在京都了,住宿价格京都要比大阪友好一点,只要不选择顶奢酒店,价格都还能接受。现在日本的酒店价格不太友好,面积小且很贵,特别是东京,真的是看不懂了。本次出行直接选择关西机场快线也就是hakura 列车,没有在大阪停留,返程的时候也同样选择了hakura 列车,樱花季还没到,车上人不多,体验感很好。
京都其实上次有来过,但因为时间关系只在京都站附近简单逛了下,上次来的时候天气很好,这次天气很差,应该是算是淡季了,游客不怎么多,走在京都的街道上很清静。京都面积不算大,除了金阁寺、银阁寺,其他都很近,因为距离不远,打车价格也没那么夸张。
住宿选择了IHG 新开的京都五条假日,位置不错,京都站步行过来也就十多分钟,本次京都小逛我全程步行,没有搭乘交通工具,当然我也没去啥景点,只是在商圈周围逛了逛。
其实我挺喜欢吃日本食物的,但是这些小居酒屋对于我这种不喝酒的人非常不友好,街边小店基本上都是强制点酒的,我这种不喝酒的非常尴尬。另外就是传说中京都人的优越感,每次进店都瑟瑟发抖。
本次还路过了有名的lelabo cafe,几年前我也是lelabo 的粉丝,现在看着门口长长的排队也是一点感觉都没有了。
小红书上吹鸭川吹的厉害,对我来说还不如深圳大沙河。最近天气不少,云特别多,还下着小雨,雨天是我喜欢的天气,但阴天拍照真的不好看。
二年坂、三年坂和清水寺是连在一起的,清水寺需要现金购买门票,本人无现金所以并未购买,其实我也分不清二年坂还是三年坂,就顺着人流到处闲逛了。
日本的出租车和香港的很像,都擦的铮亮,当然,价格也十分昂贵。日本打车是可以使用滴滴和uber 的,看了看价格,私家车的话会便宜一点。
本月因为是深航淡季运价,所以有其他的安排,这次买完衣服就返程了,下次再来的时候准备买Jr Pass 大逛特逛了。另外就是日本铁路的车票还是有点小复杂的,返程的时候携程买的hakura 指定席,最后居然拿到三张票,而且过闸机还需要两张票一起插入,选座也很复杂,对新手实在是过于不友好。
周末再次来到曼谷,自从上次转机住在通罗就感觉这个区域不错,后面研究了一下,这边住了很多日本人,首图是通罗的街道随手拍,是不是很日本。
现在泰国对中国护照直接免签60天了,只需要登机牌和护照即可顺利过关,可能会简单问住几天之类的问题,但海关也能说点中文,无沟通压力。
还是不换现金,所以出机场只能先打车,好在通罗离高速出口不太远,往返没有堵太久,不得不说曼谷的交通实在是太堵了,市内打车还是挺难受的,不如坐地铁。本次入住选择了素坤逸洲际,两晚都是积分兑换,一共五万分,现金价差不多一千五一晚,积分兑换价格还算不错。
房间好像给升了一级,前台识别有酒廊权益后带到酒廊办理入住,服务不错,前台会一点中文。
酒廊下午茶没什么东西,晚间happy hour 还是可以的,而且会变换菜品,吃饱没什么问题。
多次来到曼谷,不需要再去那些景点打卡,压压马路,热了找家咖啡店喝一杯或者进商场吹吹空调就挺舒服,湿热的气候真是我的最爱。
本次闲逛对曼谷位置分布有了更多的了解,siam 不愧被称为宇宙中心,老牌的奢华酒店基本都在这边,使馆区也异常的干净整洁,路过美使馆,排队的人不太多,和国内有鲜明的对比。
公交车又让人怀念起了过去,记得小时候晕车晕的厉害,每次坐公交都要吐,这种不带空调的直接就吐窗外了,带空调因为不能开窗基本坐不了,印象中空调的还要额外多收1元车费。
二月份的曼谷白天还是有点小热,走一会也会出汗,但不像五六月份的时候出门就一身汗,还是挺舒服的。
返程选择了深航,因为属于星空联盟,可以选择星空联盟航司的自营休息室,本次体验了长荣航空的休息室,体验下来真是比国内航司的好太多了,装修非常舒服,而且食物丰富且非常好吃,牛肉面就干了两碗。
现在泰铢汇率不太好,本来想买个钱包,但算下来价格一点也不划算,只能放弃,只能等后面去日韩再买了。Covid 之后其实曼谷已经没有什么性价比了,交通住宿都挺贵的,但优点是中文相对友好,还是比较适合新手出国的。
环球客一年多,去年不出意外保级失败,当初环球客是参加bilt 的挑战,刷了 20 晚逸扉,当时每晚还给1000 分,所以几乎零成本。在几大酒店集团中,凯悦是分布最少的,高卡也是升级最难的,所以会员待遇也最好。之前打卡酒店还是挺疯狂的,现在已经不会住高奢酒店了。失去了环球客,以后大概率也不怎么会住凯悦系的酒店了,本文简评下住过的凯悦系酒店吧,给大家一个参考。
中式风格,各方面都很好,价格太高了,环球客一般不给套房,建议上套房券,中餐厅榕阁出品一般且很贵。泳池和泡池非常好。
南洋风格,很精致,位置也很好,餐饮较贵,早餐不错,环球客一般不给套房,建议上套房券。
位置不错,嘉宾轩很好,适合酒鬼,价格较高,环球客不给套,建议套房券。
网上评价不是特别高,但我个人比较喜欢,中餐厅很好,价格适中,还没升级环球客的时候入住的。
酒店较为厚道,位置非常适合旅游,套房面积大,服务优秀,嘉宾轩不错,早餐一般,价格在西安略高。
不适合旅游的位置,但对环球客还不错,当时带父母入住的,免费加床且多送了一份早餐。设计不错,璞系的,价格比较便宜,各方面算是都对得起价位了。翻了翻相册,发现这个酒店都是给父母拍的合影,就不放照片了。
价格比较高,嘉宾轩很好,升级大方,位置很好,不过早餐一般。
现金价格略高,但是C4券兑换无敌,比较厚道,餐饮价格适中,暹粒最好的酒店,非常推荐。
厚道,价格适中,但是有点老了,早餐一般。
位置靠近束河,不太适合首次来丽江的游客,餐饮价格不贵,出品还凑合,早餐一般。
在山上,不太适合买买买,但是景观不错,价格在韩国算是比较有性价比的了,嘉宾轩还可以,早餐一般。
厚道,早餐和餐饮非常好,比较推荐。
热度较高,比较厚道,餐饮一般。
不是打卡品牌不推荐,一无是处。
今年马上要升cat了,cat1 的时候最推荐,最便宜的时候只要3000分,现金入住不推荐。
位置不好,不是打卡品牌不推荐。
离机场比较近,价格便宜,山航转机比较推荐。
位置无敌,餐饮好,嘉宾轩好,价格略高。
太贵,不推荐,不过新加坡啥都贵。
最近基本都是阴天,看到外面放晴,立马下楼准备简单citywalk 一下。以前最喜欢在尖沙咀这一侧,现在更喜欢港岛这一侧,星光大道人还是太多了。
本日还体验了一下一百多年历史的天星小轮,前两天买票还必须现金,现在已经可以支付宝微信了,当然,八达通也是可以的,票价非常便宜,算是过海最便宜的方式了。
港铁香港站出来,直连中环码头,但是我并没有选择在中环坐船,而是沿着维港走到了湾仔码头,天气晴朗维港的景色很好,虽然也有一些游客,但是比起星光大道的人挤人还是好上太多了。
中环这个摩天轮看了无数次,但是一次都没上去过,印象中我也只坐过一次摩天轮,还是带着父母体验的深圳前海摩天轮,如果不是带父母的话我肯定不会坐的。
不管是什么时候,总是能遇到跑步的人,不知道是香港居民热爱跑步还是热爱跑步的人刚好在香港。深圳的人才公园栈道也是我很喜欢的地方,也是我经常遛弯儿的地方,遛弯儿结束之后还可以去旁边万象城休息室蹭点喝的。
现在珠三角的天气随着湿度的上升又到了我最喜欢的气候,人们穿衣也是五花八门了。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来香港的时候,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海港城,记得也是在深圳湾口岸过关,然后买的巴士直达尖沙咀,当时还是团队签注,过关还要在淘宝开一个旅行团证明之类的东西,现在无论是团签还是个人签都是直接刷闸机了。
如今的海港城多了不少岁月的痕迹,硬件上已经和深圳的商场没法比了,但是海港城依海而建,还是相当有特色的一个地方,门口也有相当多的游客在打卡。
自从去年办了逗留签,香港逐渐由陌生变得熟悉,其实城市和人一样,相处久了都会产生复杂的情感。无法说自己多喜欢香港,但不管怎么样这座城市已经在自己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不少的印记了。
澳门作为最后一个没打卡的省会级机场,一直想找机会打卡,澳门能飞的航线不是特别多,大部份价格都不便宜,最后找了一条澳门曼谷的航线,票价只要500,顺利打卡完毕。从深圳出发,依旧坐的金巴走的港珠澳大桥,入境的时候并没有使用机票加护照,还是选择了hkid + 护照,非常方便。其实从港珠澳大桥口岸到澳门机场,是有一个澳门机场直通快线服务的,但是要提前预约,这个服务是可以不入境澳门,直接到达澳门机场。不过我相信国内的朋友如果不是在澳门转机一般不会像我一样专门去澳门飞一趟的。
港珠澳大桥的金巴是24小时运行的,随买随走,68港币,没必要提前买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旅游签注是没法返回香港的,因为旅游签注7天内只能进港一次。
因为不想花澳门漫游的钱,到达澳门前我就提前关闭了数据漫游,提前查好了路线,选择乘坐103X 公交,6mop,微信乘车码还有1mop 优惠,但我注意终点站是凼仔客运码头,下车之后以为码头就是机场,结果还有个几百米,在码头这边绕了半天,最后还是开了数据漫游导航过去的。
码头和机场有轻轨连接,本来想体验下,但是发现闸机没法扫码,就导航了一下直接走过去了。高卡可以走快速通道,就在柜台左手边,还是非常方便的,澳门安检需要拿掉腰带。
最近大湾区天气不是很好,基本上每天都是雾蒙蒙的。
本次乘坐的是澳门航空,在携程上买票无法输入会员号,到柜台直接出示国航会员卡即可,看小红书上说白金卡都给升超经,本次并没有升舱,给了经济舱第一排。
过了安检之后直接看到海关还愣了一下,才意识到和香港一样,飞哪里都是国际航班。休息室给的是环亚休息室,澳门航空有自营休息室,但是只有两舱旅客才能进。休息室进入门槛很低,龙腾、PP卡都能进,但是硬件还不错,有热食。值得一提的是里面还有一个美高梅的专用休息室。
等级的时候看到旁边停了一架湾流,不知道是哪位大佬的。
和国内的窄体机不一样,澳门航空这个公务舱居然放了七排,经济舱第一排直接就是安全出口了,也算坐上了传说中的相亲座,空姐就在对面,全程非常尴尬。不过澳门航空该有的服务还是都有的,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差,另外就是澳门的普通话普及程度非常之高,和香港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不太会从澳门出发了,至此打卡全部34 个机场完成,完美谢幕。
今年是Puma 发布的第十年,春节期间我把主题重写了一下,主要是替换掉比较老的PHP 代码,新增了后台设置,同时对主题细节进行了调整,更加符合现代设计风格。
个人觉得Puma 还是一款挺有意义的主题。一方面该主题是我的一个分水岭,Puma 之前我一直停留在抄袭、模仿的阶段,从这开始算是有了我自己的风格。再就是当时网络质量没有现在这么好,前端还一直在追求极致性能优化,我重写的过程中发现我之前的代码十分简洁,质量还是非常高的。最后就是Puma 在简中圈的流传度远超我的想象,至今我还发现不少主题是由Puma 魔改的。
目前最新版本为5.0.10
,最近更新日期2025/02/14
。
同时我也发布了Hugo 版本。
2025 年开始,国内信用卡的权益已经没法看了,除了超高端顶级卡,不管是免年费的还是刚性年费的,依然有稳定权益的一个手就能数过来了。本人主攒东航里程,虽然我自己主要乘坐国航系,但是东航里程滚动不过期,兑换国内两舱及其划算,主要用来给父母们兑换里程票了。
号称洗衣白,已无法申请,也算小神卡,10万分抵扣年费,可以免费挂3张副卡,给父母开好副卡,每人6次龙腾和6次沃德贵宾厅,本身权益不怎么样,但是父母一年出行有限,贵宾厅非常好用。而且生日5倍积分,年费很容易搞定。交行的白金都可以挂免费3张副卡,如果有一定的家庭出行需求,其实1000 块的白麒麟、东航白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此之前持有的是东航白金,开卡送2万里程,年抛销卡换成这个了。信用卡点数我最早入坑的时候是交行的牛卡,5倍积分,相当于3.6比1 兑换亚万里程。
个人最喜欢的卡片,现在已经停发了,2500 刚性年费,无限贵宾厅,可以进北广贵宾楼,上海虹桥可使用21米包间,非常好用。
人民币7 比1 累积里程,不限制渠道,比例极佳,有上限,自然年最多60万消费,不过已经足够了。季度商旅消费达标可返640 元商城券。
此卡早期甚至还配发PP卡,后面改成了无限不能吃饭的龙腾,不过即使没有PP 卡仍然是神卡。此卡本人持有3年了,申请的时候线上已经无法申请,跑网点费了不少力气才申请的,早期可以申请国航和南航的,性价比更高。
另外广发银行本人早期也持有水钻、safari 等老神卡,后面逐渐温暖全部销卡,目前来看还是刚性年费权益较为稳定。
20000 年费,国航金卡免,本人国航金卡之后立马申请,现在需要能在中信有20W授信才批卡,一般人已经无法下卡了。
延误险单次上限5000,曾经无敌。今年已经缩水了,上月消费五万当月才有延误险资格,而且取消了深航购票渠道,现在不太用了。
人民币8比1 累积国航里程,比例也是很好的,缺点是双标卡,境外几乎刷不了。
国航之前也曾持有东航大白金,每月36+1 spa 权益轻松回本,现在spa 已砍,这个目前不要年费,对付用用挺好。
招行一直想申请运通白金,申请了两次都没给我批卡,后面换了这个万事达才给批卡,运通白金的优势是配发PP卡,还有百夫长贵宾厅。这张万事达核心权益则是可以通过购买机票抵掉年费,如果有出行需求的话这张卡没啥成本,如果你出差可以自行购票的话这个卡就完全是正收益了。
此卡和运通白金、钻石一样,都是刚性3600 年费,理论上持有一张另外两张都是直接批卡了,还是准备机票回血后换成运通白金。此卡缺点是人民币万事达现在国内线下基本刷不了,如果有刷卡需求建议搭配一张银联卡。
值得一提的是招行只有支付宝才有稳定积分,而且20元累积1分,对小额消费不太友好。
上学时候就办了建行的卡,免年费,12比1,还可以参加下银联活动,没有其他权益,情怀卡。
建行申请了很多次大山白,看上那个不需要本卡买票的延误险,奈何名下小微企业在建行,批不下来,还另外有一张家庭挚爱,今年已经温暖,用完接送机也就销卡了
曾经的神卡,虽然刚性五千年费,但是开卡续费都送分,可以直接兑换3万国泰里程,加上各种无敌返现活动,兑换比例也很可以,银联钻石和万事达世界之极双顶级,真的是非常好用的信用卡,只持有了2年遗憾退出舞台。
当时花旗至享配发的满血无限龙腾,机场火车站无限吃饭,真的非常好用。
工行白金曾经深圳最好的贵宾楼信用卡,无限次并可以带人,工行的厅是宝安机场贵宾楼里最好的厅之一,深圳非常值得拥有,有条件也可以申请特殊白金,15次刷免,无持卡压力。不过今年已经严重阉割了,贵宾楼次数和消费等级挂钩,M3 也只有3次并且不能带人了,准备用完就注销了。
曾经的神卡,年费3600 可用30 万积分兑换,光大多倍积分活动极多,持卡毫无压力,核心权益是接送机和可以给父母兑换体检。少有的权益可以直接给家人用的信用卡。此卡现在几乎没有任何权益了,账户积分消耗完毕就注销了。
本文介绍一些花费和行程安排,本人休闲舒适游,不特种兵,仅供参考。
对大部分人来说,柬埔寨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旅行目的地,核心原因是直航较少,尤其是暹粒,需要中转,在路上耗费大量时间。而且几乎没有公共交通,全靠打车,条件也比较一般。
本次出行一方面需要在2月前飞一个航段升白金,再就是环球客2月份就过期了,账号上的C4 券要用掉,刚好有笔300美金的意外之财,所以果断出行了,机票酒店都是临近才定的,出发的时候甚至还没有买返程票,所以如果你提前预订往返票可能还会省一些钱。
签证选择落地办理,没有提前办理电子签证,30美金,机场口岸现在不会收小费了,工作人员可以讲中文。
手机卡我直接选择了 cmhk 的漫游,实测信号还可以,价格也不贵。
现金我带了300 美金,2张100面额和10张10元面额,最后刚好把10元面额用完。
银行卡方面本来打算带招行的visa 全币白和工行的万事达黑白菜,结果万事达忘在家里了,还带了张汇丰的蓝狮子以备不时之需。
没有带行李箱,依然one bag travel,体积原因相机带了理光GR 3x和徕卡sofort。
衣服方面考虑到返程可以在昆明停留了,就额外带了个外套,其他均为夏装。
深圳-金边 深航
实际购票金额150美金,因为有航段需求,买的超经,早上九点半的航班,太困了,升舱花了120美金。
落地签30美金。
到达金边,grab差不多10美金,入住金边凯悦,144 美金,提供happy hour 和早餐,都能吃饱。
下午逛国家博物馆,门票10美金,逛完之后未安排其他行程,酒店休息,晚上到嘉宾轩吃happy hour。
早上吃过早餐,本打算参观大皇宫,未开放,省10刀门票,简单周边city walk 一下,之后打车去金边机场 10美金。
金边-暹粒,柬埔寨国家航空,票价差不多90美金。
到达暹粒,打车到暹粒柏悦,28美金,入住酒店,酒店2晚,使用了C4 券,一张是自己的,两一张是买的,约180 美金。
到达酒店已傍晚,未出门,酒店用餐,含税69美金,怕拉肚子,所以餐饮均在酒店解决,没打算看日出,所以不需要早起,所以早餐当brunch,一天两顿饭即可,暹粒柏悦早餐为单点式,无限量,出品非常好。
Grab 上选择大圈包车,35美金,吴哥窟3日门票68美金,先到售票中心现场买票,支持支付宝微信。
用完早餐后出发,先后游览了塔普伦寺、圣剑寺、巴戎寺、小吴哥。
下午4点多回到酒店,酒店休息,晚餐,柬埔寨菜,56美金。
和前日司机谈好,外圈+送机60 美金,游览女王宫、崩密列,后直接前往暹粒机场。
返程航班,暹粒-昆明-深圳,东航,票价180 美金,
本来想在昆明住一晚,但是昆明君悦当日价格过贵,直接买票回深圳,90美金。后半段甩尾,因为未延误,仅退50元税费。
总计消费约1300 美金,总体上消费还是比较高的,当然交通占了大头,如果节约一下还是可以省点的,但是打车、门票真的属于很贵那一档了,而且受制于硬件,体验较差,不是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还是不太推荐柬埔寨旅行。
现金本人带了300美金、升级花了100美金,均为10元的,未兑换本地货币,尽量使用线上支付。
刷卡尽在酒店刷卡,使用了招行的全币白,有一定概率刷卡失败,建议多准备一张,虽然对凯悦信任,但回来后还是挂失重新补了一张卡。
想省钱一点,金边到暹粒可以选择夜巴,这样省一晚住宿并且可以看日出。
暹粒挺破的,建议选好一点的酒店。
吴哥窟门票分多种,特种兵一点不去外圈一天票也足够了,7天没必要,时间成本过高。
柬埔寨国内往返机票税费很贵,这部分基本上省不了太多钱,除非从陆路入境,但据说非常折腾。
另外就是噶腰子问题,金边中资真的非常多,本人只在酒店周边活动,感觉还好。暹粒纯旅游城市,感觉没有任何风险。
一般人们常说的吴哥窟就是小吴哥 Angkor Wat,小吴哥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更是高棉人最引以为傲的象征,小吴哥是印在柬埔寨国旗上的,可见其地位。
小吴哥也是整个吴哥古迹中最出名最精华的部分,如果只游览一处,那么自然就是这里了。略微可惜的是我把小吴哥放在了大小圈的最后一站,到达这里的时候相机电池已经要没电了,这也是我在这发呆了很久的原因之一。
小吴哥与其他吴哥寺庙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座向朝西,所以下午参观的最佳时间,尤其是日落时分,整个寺庙被夕阳余晖渲染成金黄色,非常漂亮。
在进入小吴哥之前,需要经过一条很长的引道。引道最特别的部分就是经过护城河这段,在这边有两座向外延伸的平台,上面有狮子的雕像。
小吴哥游客非常多,而且来自全国各地,但最让我震惊的不是古迹,而且本地导游,小吴哥有各种语言的导游,我一路上遇到的,除了常规的中文、英文,还有日语、韩语、法语,甚至还有俄语,这些导游都是本地人,我去过的地方也不算少了,但是这么多语种还是令人震惊。
小吴哥的长廊都刻有壁画,也有相关的注解,但是不了解历史真的是难懂,本人游览方式是先游览再做功课,回来之后再查资料对比照片回味,自然会错过也是经典,先做功课再去游览总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现在攀登到顶层有一个专门的木梯,虽然很陡,但是已经算方便了,之前都是设计成这种无法站立的台阶。
巴戎寺就是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巴扬寺是吴哥最后一座国庙,在阇耶跋摩七世过世后,高棉的繁华不再,渐渐淡忘在辉煌的历史灰烬里,进入了百年的寂静。
塔普伦寺位于吴哥遗址群的正中央,属于小圈的行程。因为是电影古墓丽影的取景地,游客还是很多的。塔普伦寺也是我吴哥之行的第一个目的地。
文艺版
在塔普伦寺,能感受一股神奇的力量,在静止的时间中呐喊着声响。
普通版
烂石头加上木头桩子。
圣剑寺属于大圈的一处景点,因为有很多石雕的手上都握著宝剑,所以该寺庙成为圣剑寺。圣剑寺位于吴哥王城北门外约 2 公里处,占地 56 公顷,寺庙为方形,里外共 4 层,中央有一座浮屠石雕呈十字形往四方放射,直通向寺庙的 4 个入口,每侧入口共有十九道门,外围有长 800 公尺、宽700公尺的城墙环绕。
圣剑寺虽然离市区不是很远,但是游客较少,还是推荐包车或自驾前往,否则容易游览完打不到车。
这里是除了吴哥城之外,另一处桥梁两侧栏杆雕有“乳海翻腾”主题的地方。
门口有 3 座塔。
长廊的设计结构是由外侧往内侧越来越小,越往中心点,门的宽度越宽,高度却越低。
圣剑寺还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就是一个两层楼的建筑,以超大圆形石块叠起来的石柱支撑著,这个在吴哥古迹中是唯一的,建筑本身虽为两层,但并无楼梯。
女王宫虽然美丽精致,但崩密列才是外圈我最想去的地方,吴哥窟虽然壮观,但都是修复之后的样子了,而崩密列则完全是未修复的状态,身临其境才能感受那种宏伟与衰败交织的感觉。
崩密列距离暹粒主城区极远,但是离机场只有半小时的车程,还是前文那句话,如果你乘坐下午的航班离开暹粒,那顺便逛一下崩密列是很好的安排,如果以后这里也修复了,也就没办法看到原始的样子了。
因为地处偏僻,还是一堆烂石头,游客不多,指示牌都已经破烂了,崩密列之前是要单独收五美金门票的,现在已经纳入吴哥窟门票当中,不需要单独购买门票了。
后面查资料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蛇身石雕,据说这个石雕是崩密列盖好不久后即倒塌在泥土中,所以才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居然没去拍个正面有点可惜。
宫崎骏的《天空之城》据说是以崩密列为原型的。崩密列和其他寺庙不同的是它是一座泡在水中的寺庙,但是目前只有雨季才会有蓄水。
虽然内部挂了不少禁止攀爬触摸的警示牌,但实际上是没有工作人员看管的,崩密列只在各个入口放了检票的工作人员,午休的时候甚至只有主入口才有人了。
寺庙损毁还是非常严重的,很多树盘踞在乱石上。
本来想把外圈写在一篇文章,结果发现照片过多,还是分开比较好。吴哥窟外圈必看景点是女王宫(Banteay Srei)和崩密列(Beng Mealea),还有柏威夏寺 (Preah Vihear)、罗洛斯遗址 (包含 Lolei、Preah Ko、Bakong)、洞里萨湖 空邦鲁 (Kampong Phluk) 游船,由于外圈景点之间距离都很远,一般就是前两个再根据个人喜好加上一个了。
本来我是没打算走外圈的,但想着反正也是下午飞机,也是要打车去机场,不如直接把外圈也看也看,和前一天的师傅谈了一下价格,确认上午十点出发,两点到机场,时间刚刚好,行程是酒店》女王宫》崩密列》机场,司机包车价格是60美金,我是对比了grab 上的外圈价格,其实50美金也足够了。
考虑到打工人的时间成本,单独用一天来逛外圈有点过于奢侈,如果你是东航暹粒直飞昆明,那么这个时间点是刚刚好好的,当然你把这个时间用在大小圈也是完全可行的,完全就看你安排了。
女王宫历史我就不写了,感兴趣可以自行搜索,女王宫和其他建筑群不同的就是使用了大量红色砂岩作为的建筑材料,确实和其他庙宇不太一样。
山形墙是女王宫的特色之一。
游客大多为欧美,中国游客较少。
临走的时候还看到一只自由的狗子。
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餐准备买票去皇宫,结果发现都封着呢,好像有活动未开放,好在在外面的广场也能简单拍摄一下,成功省了10美金,金边的门票是真贵。
街道虽然比较破旧,但还是蛮干净的。
因为没法进皇宫,也就在皇宫周边city walk 了一下,人不多,零零散散有几个欧美游客,没有中国游客。
因为游客不多,tutu 车等很久也等不到乘客,日子可能不太好过。
打grab 去机场,金边作为首都,看上去真的不怎么发达,有点国内县城的感觉,加上各种中文招牌,真的感觉就是在国内县城了。其实去机场是有公交的,非常便宜,但我没换零钱,只带了一点10块的美金,就还是打车了,现在去一个地方很喜欢在车上慢慢悠悠的晃悠着打法时间。
马路上基本上都是日系车。
金边到暹粒有夜巴和飞机,夜巴5小时,飞机半小时,考虑了一下还是选择了飞机,如果是夜巴可以省下一晚住宿钱,想象自己现在可能已经没那么大精力了,选择了相对较为舒适的飞机,而且有更长的休息时间,实际证明还是正确选择。
另外就是金边和暹粒的英文真的是记不住,聊天的时候必卡壳。
金边,柬埔寨首都,因为最近的热门事件,现在显然已经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地方,旅行经验较多的我自然不会相信网上那些话,还是按照计划游览了吴哥窟,因为深圳没有直飞暹粒的航班,所以选择在金边中转一天。本来标题写的是噶腰子之旅,想想算了,还是不要哗众取宠了。
其实选择柬埔寨是因为2月之前还差一次飞行升白金,不想在国内飞了,对比之下选择了价格比较合适的金边,深圳-金边每日一班往返,深圳是早上九点半出发,起的有点早,过完海关在航旅纵横上升了个舱,睡了一路,还不错。前舱算我就三人,另两人是一对富哥富姐。
柬埔寨可以落地签,30美金,很方便,而且现在机场边检现在管理的很好,坚决不收小费了,一路畅通无阻,顺利入境,一出机场,熟悉的热带湿热空气喷涌而来,我实在是太喜欢热带气候了。
出机场打grab 到酒店,grab 接客点需要走一段距离,不过标识很明显,更明显的是云鹰加州酒店,洗浴按摩一条龙,出了机场以为还是在国内。
中文标识密度极大,可见有很多中国人在这里做生意。一路开到酒店,各种中文牌匾,我对金边危险其实已经有了大大的问号了。
酒店选择了金边凯悦,就在柬埔寨国家博物馆和大皇宫旁边,位置极好,本人也只打算在酒店附近逛逛,并没有走太远。
凯悦是配备了酒廊的,晚上happy hour 提供简餐,可以吃饱,省下一顿饭钱。
酒店一侧可以俯瞰皇宫。
国家博物馆门票游客10美金,本地人只要0.25美金,体量不大,是个四合院结构,主要是佛像,10美金还是太贵了。
博物馆基本没啥中国游客,白人比较多,一方面可能是宣传效应明显,再就是金边确实没啥旅游资源。
博物馆理论上不让使用相机拍照,我带着理光拍摄,实测没啥人管,博物馆里大部份文物都是直接裸露的,只有小部分在玻璃罩子里。本人并没有了解高棉历史,所以也是走马观花,拍拍照。偶遇一个欧洲大爷,还拿着笔记本记录,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爱好者。
1月份的金边白天还是挺热的,博物馆是没有空调的,走上一圈已经汗流浃背,只想回酒店吹空调,也就没去大皇宫,结果第二天好像皇宫有活动并未开放,这样直接省了10美金门票。
过气老博主的垂死挣扎。
当前版本0.1.3
,最后更新日期2025/01/06
。
英文字体采用了Open Sans
本主题使用古法制作,不依赖三方框架,依然不是区块主题,颜色选择了最新的潘通年度色。
本主题对本人插件都做了适配,强烈建议使用本人全家桶。
依旧是极致性能跑分,老派博主最后的倔强。
本人一般不开启要饭模式,不过有条件的希望在Github 上赞助1刀,帮我点亮一下状态栏。
当前版本0.0.8
,最后更新日期2025/01/07
。
和Farallon 同属本人第三代主题,配置方法基本相同。
按照惯例,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写一篇跨年博客来大谈特谈,今年是第十三年,能坚持这么长时间我很高兴。
首先要说的是时间过的实在是太快了,标题上已经是2025,内心却仍感觉是19 年的,好像covid 之后的日子都被偷走了,2024 一晃而过,2024 又好像从未来过。我关于页面的照片都已经超过了10张,真的过于可怕。
先围绕着去年列的目标说一下
上半年其实还做了很好的体重控制,明显感觉状态好不少,后半年状态下降,直接摆烂了,现在能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一摊烂肉的状态了,年初说的十分想要完成的小目标也是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显然也泡汤了。
年初本来计划上带两家父母各出行一次,实际上一次都没有实现,只是给父母安排了一次上海的行程,本人并没有陪同,最近几年发现和父母的生活理念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有时候也会劝说一下,基本是无果,当然自己也不一定是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年初的时候想玩胶片机,综合考虑最后还是选择了宝丽来,很好,就是太贵,差不多拍了三十盒相纸,准备弃坑了,数码产品不但添置了,而且还没少更新,照例更新苹果,还买了理光,不过把富士卖的差不多了。
得益于深航随心飞和快线,今年又把大部份省会都逛了一遍,多年前为了实现去过全部省份强刷了一波,多年后再游故地,心态不同。
再就是生活其实发生了不少变化,因为现在业务不好做,办公地点再次降级,对我来说交通已经算是不太方便了,索性就开启半远程模式,偶尔会直接在家办公了。太太因为工作特殊性变得更加忙碌了,真的非常辛苦,感觉失去了很多快乐。猫因为一些原因寄养在有钱人家里了,算是家里混的最好的了。
接下来继承新的传统,每月选出一张代表。
最近两年每到年底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这一年什么都没干的感觉,靠着翻照片才能慢慢回忆起来自己干了什么,仔细一看,原来自己做了不少事情呢。去年我写到在大环境不是那么好的情况下发现自己还能积极去探索生活,今年貌似还能复用一下,但要说的是心态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疲倦,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迷茫。
本来想着新年计划多写一点,真正想写的时候发现又没那么大的劲头了,以前我都是活在当下,今年第一次有了长期主义的想法。收集了所有以前列出来未完成的目标,准备在新的一年完成,有些目标如今看来已是微不足道,但它们实打实是自己认真生活的见证,生活挺苦的,需要这些仪式感来点缀。
新的坑
同时参考去年,继续列两个隐藏的小目标,希望明年的跨年博客的完成列表里可以出现它们的身影。
以及
其实总结和展望早已写好,只是一直想在结尾再加几句,特意吃饱了饭才来写。这些年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的运气其实还算不错,虽然走过不少弯路,做出过一些错误的选择,但总体来说,生活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挫折,进展得还算顺利。当然,运气何尝不是实力的一种呢,不管怎样,还是要坚信明天会更好。
最后祝所有关注以及不关注我的朋友们新年新气象。
时间过的真快,上次到合肥还是 16 年的水钻入住希尔顿,那时候还是意气风发,现在已经俨然是一坨烂肉了。本次选择在合肥住了一晚,在洲际和君悦纠结了一下,后面因为凯悦没有积分了还是选择了洲际,二者距离不算远,我遛弯儿绕了一圈两家酒店正好算是对角,后面发现合肥君悦和万象城是一体的,位置还是要比洲际强不少的。
合肥在省会里存在感不是太强,我最早有所了解还是因为中科大在合肥,后面为了打卡所有省会也来了合肥一次,记得当时还住了不止一晚,当时去的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记不清了。
第一次来天鹅湖,给人感觉像是人工湖,搜了下果然是人工湖,不过04年就开放了,也有年头了。
因为天气比较冷,没有逛太多地方,步行到附近的安徽博物院新馆,感觉国内博物馆内部布局都差不多了,新馆展品不多,匆匆逛了一下,并没有太惊艳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博物院是不需要预约的,也不需要刷身份证,直接安检就可以了,这可比一些要抢票的博物馆强太多了。
合肥路上的新能源车还是不少的,接送机也是eqe,不过合肥作为蔚来的主基地路上却很少看到,这个还是有点意外的。
博物院出来步行到万象城,现在来到一个城市喜欢到当地万象城逛一逛,看入住的品牌和人流量对当地的经济情况就能有个大致的了解。
合肥万象城人流一般,也可能是温度的原因,确实不太适合在外面瞎晃悠。
绕了一圈又回到酒店,中间路过一片华润的小区,应该是万象城配套,算是富人区,不得不说华润的楼盘建的是真高,自从深圳那场火之后对高层住宅真的无感了。
今年因为粤苏通和深航快线的原因把江浙沪刷了个遍,以后应该不太会特意来这些地方了,相比内陆,这些地方确实要富上不少,不过也能感受到一些衰退,明年到底会什么用真是个未知数啊。
南京来的次数挺多的,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南京城墙,南京城墙是一处收费景点,登上城墙应该就能看到玄武湖了,不想花钱,没登。
路过古鸡鸣寺,也是外围打卡,没有买票进去参观,突出一个白嫖 City Walk。
路过东南大学,位置是真好。
这个季节的南京不知道算是秋季尾巴还是冬季,还是挺漂亮的,就是体感温度实在不怎么好。
误打误撞接机地址定位到了国金中心,以为是新街口那片区域,结果到了发现不是,地图看了一下,居然是我第一次来南京住的airbnb 附近,挨着奥体中心,开心的安达仕也在这里,本来我还以为丽思卡尔顿在这边,在附近简单逛了下就地铁过去新街口了,可能是上午的原因,这附近人烟稀少。
可能是因为人少的原因,这边还是非常干净的,和我首次来南京的印象相同,真的是缘分了。
时隔多年再次乘坐南京地铁,新街口地铁站出口是真多,一不小心就走错,出来后就到了传统市中心了,人立马就变得多了起来。
本次walk 路线是新街口出发,一路到南京城墙,从古鸡鸣寺绕回来到德基中心,算上中间在星巴克休息的时间差不多三小时,十二月的南京白天气温还是有点低的。
路过Apple Store,本来以为多年以前更换手机电池应该就是在这家,搜了下历史文章,发现是金茂汇那家,南京还是挺有钱的,从Apple Store 数量就可以看出来。
圣诞氛围。
应该是不错的学校,安全很到位。
路过老城生活区,人不怎么多,由于照片较多,分两篇发文。
年底飞深航快线冲一下白金,选择了无锡往返,在苏州住了一晚,本来打算住洲际的,但价格有点离谱,就换成上次住过的金普顿了,本次入住给了庭院套房,上次入住的是水景套房,算是楼上楼下都体验了一下,秋天的话庭院套房确实更值得体验,很好看。
无锡机场过来四十多公里,差不多一个小时,到店已经是晚上了,在外面稍微溜了一下就回去睡觉了,这个季节的苏州晚上还是有点冷的。
酒店里还是布置了不少圣诞元素,现在已经搞不明白到底要不要过洋节了。
房间布局和二楼几乎一样,只不过多了前后两个小院子。
照例在餐厅干了一顿饭,和上次点的菜几乎一样。早餐也是在这里,有苏式汤面,还可以,我觉得比深圳松鹤楼的好吃,早餐还提供了椰子和鲜榨果汁,今年city walk 出行还是不少的,但是基本没住过什么早餐有鲜榨果汁的酒店了,算是不知不觉完成了消费降级了。
早上吃完早安在酒店里逛了逛,天气不太给力,看上去有点萧条,不过本身已经是秋天尾巴了,晴天也好不到哪去。
庭院套房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浴缸景观,里外看都很美。
第二天中午的无锡机场居然没什么旅客,显得空荡荡的。
本次出行并没去苏州其他区域,酒店景观虽然比不过园林,但也算浅浅的体验了一下秋景吧。
因为四季度业绩实在过于惨淡,最近经常无所事事,总是要找一点事情消磨一下精力,本着能省一点是一点的原则,香港遛弯儿成了最好的选择,算是用最低成本过一把citywalk 瘾。去香港次数非常多,除了为了体验从其他关口过关,大部份时候我都选择从深圳湾过关,周末的话家门口还会开一条公交专线,票价4.5元,晚上回来堵车的时候真的非常香。
本次直接公交转地铁到铜锣湾,然后再从铜锣湾步行到会展,再地铁到尖东,步行到柯士甸站返程。其实尖沙咀到柯士甸是地铁相连的,但每次我都选择步行过去。
铜锣湾是第一次来,时代广场也有圣诞装饰,没想到这边人还是相当多的,苹果店开在这里已经说明问题了。
彩色相纸是图便宜买的过期相纸,人会变得不幸。
宝丽来的相纸和富士真是没法比,真是太垃圾了,但是现在mini 相纸根本无货,黄牛们几乎卖出去了宝丽来相纸的价格,那我肯定选择宝丽来了。
海上世界是我以前非常喜欢来的地方,后面万象天地喝深圳湾万象城崛起,就很少再过来了。尤其中信36+1取消spa 权益后,几乎没有再来过了。今天早上吃完早餐发现天气不错,不想继续宅在家里了,就带上宝丽来小逛了一下,上午人不是很多,看小红书上好像人流量还可以,艺术中心旁边的咖啡店生意很好。
深圳我唯一愿意去的公园,因为连接深圳湾万象城,不管是遛弯儿完吃饭还是吃完饭消食都很好,配备塑胶跑道,也很干净,还是华润总部春笋地标,缺点是从家里过来运气不好很容易堵车。
本次依然是宝丽来摄影,其实宝丽来除了迷之测光,真的是锐不可当,观看很好,但是我实在不想买扫描仪,手机扫一下对付看吧,封面是相机拍了下,画质明显提升,但还是不如实片。
深圳湾万象城圣诞装扮早早上线,但是拍照打卡的人并不是很多,一定程度上反应经济确实有一定的下滑了。好久没过来,发现水位都下降了。
本次还带了一盒黑白,黑白相纸显影快,锐度也更高,奈何手机扫描出来很垃圾。
收到工银亚洲卡的网点的短信,过去拿卡,网店选的尖沙咀分行,正好带上宝丽来拍了两盒,工银办业务很慢,从网点出来天都要黑了,星光大道走了一圈,拍了两盒。
其实照片锐度还是不错的,但没有扫描仪,拿手机APP 扫的,画质下降了一些,既然选择了即时成像,也没必要非得转成数码。
其实我很少带宝丽来出门,体积太大,收纳不方便,而且相纸昂贵,用来记录生活的话实在是太过奢侈了。
这家是我经常吃饭的餐厅之一,每次基本上都点固定的菜,他们家茶味茶不错,想喝茶的时候就会过来吃一顿。他们家也是少数能看到在不断改进的餐厅之一,我也算见证了他们家客流量从小到大,最近不知道有什么活动,晚市的时候经常没有座位,前两次都没座位,今天过去正常有位。
他们家补光很好,拍照很好看,最初的时候应该是定位高端餐厅,餐桌艰巨很大,现在间距小了不少,大堂也容纳了更多的座位。
我自己吃的话基本上就是酸辣藕带鲜鱿和鸡汁百叶包两道固定菜,另一道菜就随机了,一人食菜量比较尴尬,两道菜不够,三道菜吃不完。
酸辣口,很好吃,鱿鱼量很少。
百叶里包的肉馅,鸡汤烹饪,很好吃。
今天这个菜豆扒芦笋点翻车了,芦笋很嫩很好吃,豆子的味道太奇怪了,差评。
他们家确实在不断变化,之前的茶具是白瓷杯,现在改成双层透明玻璃杯了,不过不锈钢餐具都已经花了,其实可以更换一下了。
万象天地周末人流量还是挺大的,不过日出就没啥人了,各种餐厅几乎没人。
价位: 319RMB(无酒水)
首先就是没需求必然无需折腾,如果有美股投资需求,港卡必开,说实话最简单的定投纳斯达克和标普500 就是稳稳的幸福,比天天看盘强太多了。
大部分人推荐港卡都是中银香港和汇丰,开户条件简单,中银跨境转账方便。我并没有开中银,我选择的是汇丰、工银亚洲和信银国际,这三家的共同特点就是cnid 都可以申请信用卡,配套使用更丝滑。中银因为之前坏账太多没有出粮几乎无法下信用卡了。
券商目前大陆人能简单开的只有盈透,富途很难开,长桥据说被富途举报了也不太好开了。长桥推荐的人很多,你能看到这方面内容的文章都会推荐长桥,因为长桥推广奖励还是挺丰厚的,也不墨迹,哈哈。但说实话,高频交易的话长桥很难用,一但有啥重大事件,长桥要么很卡要么直接无法交易,如果是普通交易还是可以用用的。
还有就是香港信用卡和内地信用卡相比就是返现很厉害,4%起步,香港银行卡在内地消费算境外消费,和我们内地银行卡高额返现一个道理,非常划算,缺点就是你需要使用香港储蓄卡还款,不过既然开了信用卡,储蓄卡自然肯定也有了,一般人没有海外收入,所以要搭配境内银行卡进行转账,因为中银可以无损转账,所以推荐的人也是最多的。
我最早开户的银行,当时还没拿到hkid,选择的天水围分行,直接walk in 取号,开户非常痛快,只要了身份证和通行证,毫无刁难,也不推销保险,当场拿卡,存了点现金激活。现场同时申请了信用卡,当时是存点钱就能批,现在好像是不再给cnid 审批了。我当时存的少,pulse 只批了一万额度,加上地址问题一直收不到卡,后面挂失了也没激活了。现在有点后悔,应该先激活赞点信用的。
回家后申请了蓝狮子扣账卡,提前设置了中文地址,大约三周顺利收到卡,虽然是平信,但还是打电话了,挺不错的。这里要注意的是,后续如果你需要使用汇丰的月结单用做英文地址证明,一定不要设置中文地址,否则后续修改成英文要去网点才能操作。
我拿到hkid 后又抽空去网点做了开户证件变更,同时也删除了中文地址。现在有申请了visa signature 信用卡,提供的都是内地资料,不知道能否给批,已经拒了,估计开户证件还没变更。
当时在网点的时候还试图在线开户中银,结果没通过,就放弃中银了。另外我非常推荐天水围这个网点,首先是距离近,深圳湾坐公交直达,再就是态度真的非常好。
工银亚洲是支持cnid在线开户的而且不需要人在香港,开户需要地址证明,招行信用卡账单就可以,不过工银亚洲需要去网点确认拿卡。当初申请了,一直没去网点,hkid 下来之后直接在线申请了,提款卡需要网点申请。工银亚洲的优点是和大湾区的内地卡互转不收费,工行汇率也算不错的,大湾区用户可以说是必开的卡了,比中银强。但其实你内地卡不是大湾区的卡也没啥问题,转账仅香港那边收60 落地费,大额转账的话损耗可以忽略不计了。
目前工银亚洲cnid 是可以申请信用卡的,需要满足开户超过六个月和五万存款。我用hkid 申请的,好像除了没有开户时长限制,其他要求都一样。
如果不选择无业的话需要提供公司英文名和确认需要向中国报税。我汇丰带英文地址的月结单刚下来,今天才补上资料,后续批卡再更新。
昨天去申请提款卡,需要存一万,存完都准备签字了,告诉我是在线开户,未做实人认证,要先做实人认证,找了工作人员,告诉我还需要大陆身份证和高才签证确认书,无语,只能下次领信用卡的时候再处理了。
一共补件两次,第一次补了英文地址证明、他行存款月结单和港澳通行证,第二次又补了旧的港澳通行证,估计是之前在线开户的时候遗留的,两次补件之后很快就通过了,目前还是等待卡到网点后再去领取。
今天收到短信,直接就过去拿卡了,尝试在app 里激活未果,于是打电话激活,全程语音激活,不需要人工。
信银国际也支持在线开户,但是需要人在香港,默认也没提款卡,我是为了申请信用卡才开户的,还没去网点申请提款卡,信银国际信用卡批卡要求很低,只需要两件。
我也是今天刚补资料,一般一周可批卡,后续批卡再更新。
一般人都选择GBA,我没啥银联需求,选择了motion 万事达,也可以绑定wechatpay hk 正常消费,不影响。信银国际和内地中信转账并不免费,所以只推荐他家的信用卡,目前来说,这个是门槛最低、下卡最快的香港信用卡了。
一晃今年双十一又到了,这款三角架我都买了快一年了,这款Peak Design 的三脚架价格一直挺高的,去年趁着双十一三千多块钱就拿下了碳纤维版本,虽然已经购入快一年了,但是到目前为止使用次数有限,但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款产品的。
多年前曾经买过一款三脚架,还和我走了不少地方,印象中也就是一百多块钱,入门的不能再入门的三脚架,那时候懂得不多,也就用来拍一拍夜景。而且受限于当时的消费水平,认知中也就只有杂牌了,后来某次旅行中实在觉得实在是太占地方了,也极少使用,就直接扔掉了。
这个三角架其实我用的不多,一开始用了几次,后面我精简出行,就不太适合携带三角架了,最近有自拍需又用了几次。和专业摄影师不同,当初购买主要有以下两个需求。
当时也是沉迷于Peak Design,最后就上了,同价位有更好的专业三角架,但是都傻大黑粗,便宜的也有国内山寨版,当时还有消费力,就选择这款了,现在的话我可能又回归一百多的杂牌了。
虽然是个小众产品,但还是有不少评测的,我就不拍细节图了,主要说说我的使用体验,首先是缺点。
接片其实是非常实用的操作,现代软件也很智能,只要扔进去就可以自动拼接,在特定场景非常好用,如果用移轴镜头那可能是一比不小的投入了。
再就是优点。
这款三角架网上喷的人很多,不值得购买之类的,人傻钱多,智商税,我估计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使用过这款三角架,当你真正拿到手的时候,就会惊喜地发现,非常结实,超级紧凑,你肯定会超级喜欢的。
限于现在的经济形势,我觉得花费600刀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如果你有旅行三脚架的需求,这只三脚架绝对是可以提升你旅行体验的东西,预算够直接买就完了,如果你需要更专业的三脚架,那估计你可以通过摄影赚钱了,那购置一件把玩也是相当不错的。
而且对我来说,购买之后首次使用就很开心,又怎能不算是一次成功的购物呢。
没人喊我,自己看到就参加了,上一次还是十年问卷。前阵子不少人参与的问卷我并有参与,最近表达欲爆棚,而且上次都是三年前了,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运营博客这么多年,其实算是见证了一个时代,早期一起折腾的面孔绝大多数都已经消失了,包括很多的知名博客。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是必然,最早是公众号等内容平台的兴起,到后面就是内容的输出方式变成了长短视频,加上手机变成主力阅读设备,这种早古的图文阅读模式已经非常的小众了。
最早是用来赚钱的,后面就是生活博客了,后面可能又要回归赚钱了。
博客内容早期都是技术相关,后面基本上都是购物分享和游记了。
最早玩论坛,后面韩寒独立博客火了,自己也搭建了一个,开始喜欢转载和无病呻吟,后面开始自己写了。
兴致来了起个草稿,后面一点点完善了再发布。
早期经常删库跑路,前两年又删除过一些文章,后面就一直这样了,至于激情,人都会有点表达欲,我也不玩其他平台,这里很好的发泄了表达欲。
搭建太简单了,我也算圈里比较会折腾的了吧,主要还是用worpdress,偶尔会用hugo 发布,主要wordpress 管理图片更方便。投入就只有域名的消费。
推荐文章有点太难了,感觉没有啥值得阅读的东西,就推荐我的最新主题吧,欢迎大家使用。
博客的话,我有两个比较推荐的博客天仙子和Ouroboros,其实很多博客的内容都很好,但是这两个在更新频率、内容、页面阅读体验上都不错。一般来说豆瓣用户转过来的博客内容质量都不错。
最近比较喜欢宝丽来,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
Citizen of the world
办理之前我就已经下定决心了,美签我只申请这一次,不过就算了,不会再主动申请了。
因为有香港临时身份证,而且香港时间比较充裕,所以选择在香港了。香港是可以带手机(关机)进去的,不过相机不行,本次也就只带了个手机。早上从家里出发,结果太早了,八点就到了,在旁边的星巴克喝了一杯,看时间差不多就过去了,流程比较顺畅,人也不多,自己运气还不错,据说是个很好说话的白人姐姐,结果最后喜提9号窗口行政审查。
自己国防七子STEM专业加持,已经有了不太容易通过的心理准备,但一出来就知道自己有个问题听错了,驴唇不对马嘴,顿时大腿拍断。因为本身没有携带任何材料,白人姐姐也没说要看材料,只是问了一堆问题,不过因为都是真实信息,并没有啥困难。
在去之前我就知道学校相关的有可能被问,我还特意想了解释的方案,结果VO 问我gap year 干啥了,我咔咔一顿说自己之前不上班搞独立开发的,出来我一想,她是问我上学gap year 干啥,她怀疑我是master,无语。
还有一点就是我写了自己开发小程序,但是VO 不知道小程序是啥,我一顿解释她也不明白,后面直接问我是不是在微信工作,我都无语了,自己给自己找事。
回来立马埋头写材料,行程单和简历搞的人头大,搞了一下午实在搞不动了,凑合凑合就邮件发过去了,现在就等着4周的行政审查了。
回来的时候我深圳湾都过了香港关了,领馆给我打电话说护照忘给我了,让我回去拿,无语了,好在可以暂时放在那,后续想拿回来可以邮件沟通,我当时心情太烦躁了,所以直接就回家了,现在想想四周有点久,还是抽空把护照拿回来吧。
现在在CEAC 查看状态是long refused,后续在逐渐更新吧,今天真的非常烦躁了。
自己没有很好解释gap year 是一方面,但是vo 连续追问我专业、做什么的、详细工作内容,其实被check 已经是必然了。
补交了要求的资料,只收到自动回复邮件。
一周过去了,ceac 状态未变,最后更新日期还是7号。
收到交护照的邮件了,因为之前护照留在那了,又收到不用去的邮件。
中午ceac 查询状态已经是approved了。
check了一个多月,估计是一年签了。
已经issued 了,并收到了取护照的邮件,选的筲箕湾,唯一一个免费的地点。
早上港铁去取护照,不出意外给了1年签,不过总比拒签了强。
昨天小押注川普成功,顺便写一下之前转机入住的川普同款酒店。
春节的时候返深机票很贵,加上想去台北转机,就要求了一个多次转机的路线,哈尔滨〉青岛〉首尔〉台北〉香港〉深圳,很早之前办了韩国签证,所以首尔我就出境做了停留,首尔冬天天气恶劣,是一年里酒店最便宜的时候,否则现在首尔酒店的价格是真住不起。
仁川机场还是挺繁忙的,入境人数非常多,排队排了很久,好在入境手续很方便,直接刷护照就可以了。仁川机场到市区比较方便的方式是机场大巴,因为带了行李还是用了uber,晚上用车还是蛮贵的,到市区花了七万五韩元,白天去机场的时候就只要四万了。
首尔冬天可以算是气候恶劣了,风大又干燥,气温也跌,我穿的很少,在外面走根本受不了,第二天白天的时候还雨夹雪。
冬天的时候外面没什么人,不过室内人不少,商场里还是挺热闹的。
首尔君悦在山上,位置算是很好了,本次直接用了套房券,虽然只住一晚血亏,但景观还是非常好的。
后程选择了长荣航空,仁川机场出境人数真的多,值机队伍很长,当时还不是星盟金,但买的商务,否则也要排队排很久。因为要台北转机,所以问了不少问题,好在是联程票顺利拿到登机牌。
长荣航空在仁川机场用的韩亚航空休息室,装修还是很好的。韩亚已经要被大韩航空收购了,不知道收购之后是独立运营还是并到天合联盟了。
后程就是台北转机了。本次转机几乎哪也没去,就在酒店周边逛了逛,交通也都选择的uber,沿途感受首尔街景,整个城市还是蛮旧的,但整体上世界排名还是很靠前的,一个城市也不能只用新旧来评价,否则前几名就全是中国的了。
此卡基本是最便宜的实体美国手机卡了,月费也几乎最低,3美金每月。本来已经在CMHK 上台对境外手机号没啥需求了,但是我想给手机买美版的AppleCare+,没有美卡只能用美区paypal,就需要真实的手机号了,不想太麻烦别人,就自己买了一张。eBay 原价13美金,淘宝京东价格不等,我在京东选择了一个最便宜的129 人民币,未激活,激活要加20,淘宝上普遍卖200,今天到手激活发现并没有翻车,推荐京东购买。
激活有好几种方式,我使用最简单的网页激活了,应该是需要美国节点,直接在网站https://my.ultramobile.com/paygo/activation
上输入卡背面的11位卡密即可,地址填写的话我还是选择了Oregan 免税州,谷歌地图上随便找了个住宅地址,后面开启wifi calling 和注册paypal 的时候也用的这个。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点时间,账号密码都正常设置,信用卡信息可以暂时不绑定。如果后面要转eSIM 这里要输入自己的真实邮箱。激活之后就可以插卡了,此卡对中文支持非常友好,无论是网站还是短信提醒都支持中文,甚至还有中文客服。
iPhone 天然支持wifi calling(不挂代理几乎无法激活),国产安卓默认不支持。
PayGo 方案低成本使用必须开启wifi calling,否则费用是添加,接短信都要钱。插卡之后直接在蜂窝网络中开启无线局域网通话,国内开启大概率是失败的。我试了很多次都失败,后面美国节点全局代理,连续点击才成功,弹出确认框之后输入前面的地址就好了。
实体卡转eSIM 需要连接wifi,而且需要美国节点,有一定概率失败,一但失败就比较麻烦了。首先使用要开启eSIM 的手机下载ultra mobile app,可使用短信登陆或使用账号密码登录,登陆之后可以点击切换设备,就可以看到转换eSIM 了,点击之后收入验证码即可。
虽然eSIM 还可以转回实体卡,但是是需要邮寄到美国地址的,建议确定好再转,否则成本和重新买一张没有区别。
日版iPhone 虽然有个卡槽,但是也可以双eSIM 在线,还是很不错的。
全程美国节点,使用美国手机号和gmail 邮箱,注册后立马验证,同时绑定了招行的全币白,为啥用招行的,因为境外锁开关很方便。
注册成功之后我并没有进行所谓的养号,直接就在电脑上绑定了app store,绑定成功后直接在手机开了美区的ac+,月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首月只收了我8.75美金,美区ac+ 是又偷盗险的,但是我没买,因为只有在当地被偷才有效。
paygo 每月月费3美金,注册成功之后其实我有在考虑要不要续费了,毕竟暂时除了paypal 也没有其他需求了。
这台机器也是我很早就买了,现在差不多也是三千多快门数,买的契机是在京东抢到一台X-S20 套机,体验了一把倒爷的快乐,于是就购入这台当红炸子鸡。本来想着凑热闹玩一玩就卖掉,没想到这玩意远超我预期,尤其是金属机身真的是深得我心,最后不但留下来了还搭上一台GR IIIx。
GR 系列的优点就是APS-C画幅口袋机,所以优点都差不多,GR III 和GR IIIx 比最近对焦距离有很大优势,微距模式最近对焦距离为6cm。
购入GR III 之后我就很少把富士带出门了,尤其摔了一只镜头后,更不愿意带出门了,日本之行我就只带了GR III,是one bag travel 的绝佳搭档。
GR III 刚好放在quick access 区,GR IIIx 因为镜头厚一点进出没那么方便,频繁进出其实我是有一点担心磨损过快,有考虑买一个原厂的皮套的,但400 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闲鱼二手也要卖到300,这个皮套是理光唯一还保值的配件了。
还有一点就是挂绳孔实在太小了,PD 的扣子很难穿进去。
最近使用发现在一些大光比的场景测光很不准,而且机器没有HDR 模式,也不支持胶片模拟包围,这些都是软件层面的,卖这么贵功能还不都给到位,真的是无语。
虽然GR 有一堆缺点,不过这东西可以揣在裤兜里,日常带着真的是相当不错了,最后放几张京都的照片,都是本机拍摄。
理光和富士这两年风很大,价格都炒的飞起,随着出行逐渐变多,富士在有些时候已经成为负担,于是有了购入理光的想法,理光GR 就是最小的aps-c 画幅数码相机了,没有之一。本来想购入新出的HDF 版本,奈何实在是买不到,退求其次买了都市版的,事实证明都市版还是非常好看的,就是旧了点。
GR IIIx 基本上继承了 GR III 的优缺点,不同的镜头焦段不一样,GR IIIx 等效 40mm,实际使用下来更适合在城市中使用。3代GR 拥有2400 万像素,卡片机王者,内置防抖,但受限于光圈,还是要认真拍摄,像我city walk 边走边拍,即使在白天也有一定概率糊掉,更别说夜晚了,但是如果站着手持认真拍夜景也没有太大压力,安全快门设置在1/30s 问题也不大。
说句不好听的,理光一定程度上就是为偷拍设计的,snapshot,无取景器黑屏拍摄,微型体积。我日常完全可以单手拿着放在胸前一顿按,APS-C 画幅也有一定的后期裁切空间。
虽然对焦拉跨,但是GR 的精髓是snapshot,抓起来就拍,其实就不需要对焦了,不过这个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熟练估计与拍摄对象的距离。另外镜头比gr3 要厚一点,二者镜头环也不通用,配件割韭菜割的飞起。
及其到手已经有一阵子了,也经常带出门,快门数也有三千多了,因为不使用连拍,用的也不算少了,实际用来下是一款不错的记录生活的工具,但目前这个价格完全不值得购买,尤其是作为第一款相机来说,如果已经是相机玩家那搞一个当作随身机还是非常舒服的。
焦段来说,日常拍美食、小物件,偶尔兼顾下人像,还是很舒服的,但是想记录更多内容的话可能就不如GR III 的28mm了。近期徕卡新出的Q3 43mm 和这款焦段差不多,虽然不太适合我,但是双A 的镜头真的口水,价格虽然很高,但基本算是买镜头送机身了。
续航实际体验、如果全天 city walk,应该要三块电池以上,休闲老人游 2 块差不多够用,只有一块电池只适合出去吃顿饭,电池可以说是必须的配件了,原厂小贵,副厂很便宜,本人买机器的时候捆绑套餐了,也算解决了原厂党的需求。
因为现在官方带头捆绑加价卖,目前特殊版本的 gr3x 的实际价格在八千元左右,对于一台口袋相机来说,价格还是有些贵了。现在这个环境八千元都能置办一套大家电了,消费还是要谨慎。
前阵子申请了香港高才,过程不是太顺利,但最后也过了。这东西目前并没有太大意义,7年才能拿到永居,有了永居才能拿到护照。如果年轻个十岁这样很好,但现在这个年纪,七年实在是太久了。相比优才,高才非常简单,而且审核速度快,一般来说有人给你仔细讲这个不是要赚你中介费就是要卖你保险或者拉你卖保险。
如果不过港工作,其实拿到D签就可以无限制往返了,临时身份证除了能走香港居民通道也没啥其他优势了。个人觉得临时身份证最强的就是合法香港生娃,如果有这个需求花点银子来搞定也不是不行,否则还是该干啥干啥吧。临时身份证受养人不能带父母,永居才能带父母。
另外就是续签问题,中介宣传如何如何困难基本上就是要拉你卖保险了,实际上只要有个香港工作就可以问问续签,不住香港都没问题。
最后就是官网可以直接查看申请条件,只要本科符合条件直接申请就完事了,中介都是骗你钱的。
首发卖掉之后买新机欲望一直不是很强烈,一方面是新机器在是没啥变化,二就是手机尺寸发生了变化,手机壳不通用,去年在手机壳上投入过多,不想再在手机壳上投入金钱了。后面仍然买了新机的原因是有机会使用eSIM 了,本来打算去日本电器店买的,可以退税,但发现淘宝上有卖未激活的日版,价格和国行原价差不多,就直接在淘宝买了。今年电子设备降价很快,现在百亿补贴和国补差不多能优惠以前,官方也直降五百。
颜色选了黑色,没选择第一次购买的金色,也幸好当时没冲动,现在完全看不上金色了,这么多年一直都选择新色,今年回归了传统,也预示着后面会放缓更新脚步了。
日版单卡槽,支持eSIM,国内运营商不支持eSIM,本人选择了香港的上台卡,可绑定家乡号在大陆漫游使用,可接电话和短信,但无法使用家乡号打电话和发短信。移动的eSIM 只能去营业厅办理,而且换设备也要去营业厅,比较麻烦,出示身份证件后会验证预留信息,地址要有个备忘,否则答不上来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后果。
我仔细研究了移动的漫游费用,高速流量还是蛮贵的,如果不在乎这个地区包性价比还不错,不过有eSIM 购买卡也方便太多了。我内地套餐是全球通,漫游费用还可以接受,但满意也带GFW,有时候很难受。
上台价格其实和内地全球通差不多,多年前我使用过cmlink 留学生卡,其实当时使用体验不佳,虽然是原生香港IP,但是使用国内应用的时候很卡,现在体验好很多了,没有啥卡顿的感觉。而且cmlink 是流量卡,不支持通话和短信的。不过香港手机号还是不适合作为主力手机号,我给我自己打电话直接提示风险了,有点无语,否则200 分钟其实是够日常使用的,据说之前是支持家乡号拨出的,现在则不行了,理由是电信诈骗。
如果是年年换新用户我觉得还是有资格骂一骂苹果不思进取的,但是iPhone 经过这两年的迭代,各方面都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状态,还是一款非常好的手机的。
多年以前来说一次澳门,当时从珠海过关,当日往返,甚至当时还换了钱,直到今天都没花完,当时为了省钱手机都没开漫游,靠着时有时无的信号硬生生的走了一天,腿都要断了。本次主要体验一下港珠澳大桥和无签注入境澳门,顺便在老城区溜一溜,没想打搜地图的时候还发现澳门半岛居然还上了世遗,不知不觉又打卡了一处世遗,澳门半岛是澳门最早开发的地区,历史已经有有四百多年。
先是从深圳湾口岸过关,然后乘坐B3X 到达红桥换乘A36 即可到达港珠澳大桥口岸,上次从香港机场出港的时候有介绍过这个路线,这次运气比较好,A36 只等了几分钟,香港公交时刻可使用1933 查看,缺点是广告有点多。
到达口岸后先过香港关,然后再购买金巴的车票,单程票价65 HKD,人满即发。
港珠澳大桥口岸可达澳门和珠海,二者票是分开买的,要注意。
金巴全程不到四十分钟,还是蛮快的,中间有一段是海底隧道,在桥上走的时候一望无际,有点像星际穿越里黑洞旁边的那颗星球。
澳门口岸都是有发财车的,不过要等待和排队,我选择乘坐公交车,澳门公交可刷码乘车,单程6 mop,澳门街道很窄,司机开的又很猛,对晕车人非常不友好,车一进澳门半岛我随便找个站就下车了。
下车之后我直接导航到大三巴,准备一路走过去,澳门本来就没多大,整个澳门半岛步行来一圈也没啥问题。
下车之后我就沿途边走边拍,其实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地方,主打一个街溜子。
沿途还路过了殡仪馆和思亲园,思亲园就是澳门的目的。
历史原因,一些指示牌还有葡语。
澳门的老城区真的是非常非常老了,国内城市若干年之后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其实走在老城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所谓的烟火气其实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实在是没什么吸引力。
走到大三巴附近之后画风就有点变化了,逐渐变得现代起来。
走了一阵子有点累,就在大三巴的星巴克坐了一会,澳门的星巴克真贵,拿铁要54 mop,是我目前喝过的星巴克最贵的地区。吧台还有万圣节的装饰,在深圳没有感觉到丝毫的气息,据说香港的兰桂坊很热闹。
在星巴克还遇到一个背着徕卡Q 的,比想像中的小不少,挺帅气,就是太贵了,Q3 国行要五万多,不是普通人能消费的东西。喝完继续闲逛,按照导航像新葡京走去,本来是想坐发财车到口岸的,到了之后被排队人数吓到,果断放弃。
澳门赌场真的是金碧辉煌,门口人来人往,有人欢喜有人忧,前几年我也算是半个德州扑克玩家,后面果断弃坑了,对普通人来说,赌博长期下来肯定是亏钱的,还是要远离。
刚出发的时候并没有决定是否当天往返,到新葡京之后发现澳门半岛这边并没有自己想住的酒店,要去凼仔,加上没带充电线,还不如下次再来直接去凼仔好了。
返程依旧金巴加公交,人不多,还有座位,算是一趟比较轻松的行程了。总体上说,从深圳到澳门走港珠澳大桥其实要方便不少,如果从珠海过关,本身深圳直达珠海的高铁班次就很好,算是去火车站和候车时间远没有从深圳湾过去方便,人多的话打车去口岸更划算,时间也更短,缺点就是刷通行证的话太浪费签注了。
本次出行是去港岛那边遛弯儿,顺便探探入境事务处的路线,回程选择了高铁,实测还是深圳湾过关坐公交车方便,高铁进出站再加过关要消耗很多时间,而且还要要考虑等车时间,以后没特殊情况不会选择高铁了。
最近尝试了多种交通工具,最稳的还是八达通,可以添加到Apple Pay,这样没网的时候也可以正常支付,小程序也是畅通无阻,但需要有网的情况下,,漫游每日要30元还是有点贵了,最近几次我不再开漫游了。Visa 挥卡的话港铁没问题,部分公交是不支持挥卡的,这个要注意。
港岛这边比对面人少太多了,遛弯儿很舒适,跑步的人也不少。
最近香港去的多了,发现香港人还是很友好的,服务行业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不堪。
本次出行出发的时候选择了穷鬼路线,深圳湾过关坐公交到赤腊角机场,先乘坐B3X 到红桥站,然后换乘A36 到机场,总花费30多港币。时间在1小时到1个半小时之间,主要看中间换乘要等多久,白天的话A36 是每半小时一班。我运气较差,差不多等了半小时。
为了省钱我手机也没开漫游,香港公交车支持visa 挥卡,还是比较方便的,A36 路过港珠澳大桥口岸,从这里可以直接乘坐巴士去澳门,也是我准备体验的路线。
深圳没有直飞泉州的航班,于是选择了香港机场出发,总体耗时和直接乘坐高铁差不多,但还是选择了飞机,相比高铁更加自由一些。入住酒店选择了泉州洲际,很早用中信权益预定的,不可取消,所以即使身体不太舒适也还是坚持出发了。酒店比较厚道,三方预定也给升级到江景了。
第二天吃完早餐开始city walk 路线,打车到天后宫,一路走到钟楼,全程差不多10公里,耗时不到3小时。本次出行天气不是很好,阴天,体验较差。
关岳庙人不少,香火很旺,门口都是卖香的,扫了一眼直接走过了。
清净寺门票3元,本人穷鬼模式,并未购票,在外面扫了一眼就走了。
因为西街走反了,所以在星巴克喝一杯休息一下。
开元寺是最后一站,因为西街走错方向了,差点放弃这个地方,没想到开元寺还挺大的,还是值得过来看看的。
一圈下来回酒店已经到了退房时间,在酒廊坐了一会就返程了,本来打算住两晚的,逛下来感觉泉州还是不太值得多花一晚住宿费用,于是就买了高铁票返程了。
最近不顺的事情不少,靠着出门溜达打发打发时间了。
这几年其实去香港的次数不少,不过一般都是去机场,唯一一次过夜是在港岛那边,九龙这边还真没怎么来,这次是为了激活签证,所以在九龙这边简单逛了下,因为天气很好,所以走了一圈还是非常舒服的。
国庆假期,不管怎么说,氛围还是有的。本次选择了深圳湾过关,然后公交车到天水围达成港铁抵达九龙,全程算下来不到30块,比高铁划算,时间算上过关等车时间,从家里到K11 差不多是一个半小时。
港铁尖东站出来直接就是K11,穿过商场就是星光大道了,可以看到维港和对面港岛,当日天气很好,人不少,几乎都是内地口音。
路过丽晶,下周来办身份证,准备体验一晚。
路过重庆大厦,打卡拍照的人极多,重庆大厦算是误入了,之前根本不知道重庆大厦就在尖沙咀,压的马路貌似也是比较火的弥敦道。
走到这边是因为这边有一家汇丰,带了一些现金过来存入,顺便取了点美金,也是人生第一次拿美金了。
该店也是老演员了,在博友文章里也有出镜。
路过富途的店面,里面人非常多,看来大家都要进场赚钱了。
一路走到高铁站,想着直接高铁回去算了,没想到居然无票,只能搭乘港铁到天水围然后公交回家了。
本次出行总共花了不到一百元,总耗时五小时左右,也算是给国庆黄金周做了一点点贡献了。
本次只是在西安中转一晚,本来已经安排了兵马俑的行程,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选择了体验一把国产大飞机C919。酒店选择了经开洲际,这酒店性价比极高,如果不是要出门就是大雁塔啥的,那真的是性价比非常高的酒店了,平日价格六百出头,硬件很顶,位置还算可以,去兵马俑也不怎么堵车,打车一百元左右。
本次入住因为无大床房了给升级了精致套房,不过是儿童主题的,很搞笑。他们家的精致套是个大开间,面积极大,本人非常喜欢这种大开间,对那种所谓的开放套反而完全不感兴趣,还不如角房住着舒适。
酒廊装修很大气,因为到点时间较晚,错过了欢乐时光,第二天上午离店也没体验下午茶,只是喝了两听苏打水。
这个价位的酒店一般不会配备气泡水,基本都是苏打水。
自从住了普吉岛洲际之后,自己也逐渐从万豪转到IHG和凯悦,凯悦肯定是无法保级了,明年应该只剩IHG 一家高卡了,凯悦的待遇最好,但是分布过少,保级成本极高。
本来打算第二天上午逛个兵马俑晚上回深圳的,但上午实在是不想动了,又突然看到飞虹桥有东航的C919,纠结了一下还是出票了,没想到C919 居然不能提前网上值机,下楼的时候已经快截止值机了,果然到机场的时候已经值机结束,还好晚到柜台还能处理。
虽然不能网上值机,但是东航APP 里还能选座,很久没坐东航,发现东航居然没锁第一排,于是选择了第一排靠窗,全场时间比较紧张,我上飞机的时候已经几乎上客完毕,没拍到客舱全景照了。
中国第一架大飞机整体上感觉和第一代高铁还是不太一样,用料感觉一般,初代高铁商务座用料真的很扎实,C919 内饰感觉还是给人一种降本增效的感觉,商务舱座椅不但不是电动座椅而且使用方式很奇怪。
登机比较晚,入座的时候周围已经坐满人了,怕打扰别人没好意思拍照,后排还有两个老外,不知道他们知不知道是中国产大飞机,全程也没听到他们讨论飞机。
趁着上厕所的时候问了下空乘经济舱后座有没有靠过道的座位想过去体验下,空城帮忙看下了下说最后两排还有位置,于是就过去坐了一会。经济舱后排空间还是可以的,不挤,而且每个座位都配备了毛毯。说到毛毯商务舱居然给配的小被子,一般宽体机才给被子。
当日基本满员的状态,目前C919 机票价格已经降下来了,当初可都是全价票而且一票难求。
整体上感觉C919 并没有和其窄体机有啥明显区别,飞行过程中有些颠簸,但应该不是飞机的问题。飞机推出的时候噪音略大,但持续时间不长。C919 虽然没啥国产件,但是能独立完成组装还是值得称赞的。不过从细节看出来,中国民航已经不是那个不惜血本的时代了。
八年以后再次到访兰州,这次来兰州主要是因为现在是深航淡季运价,可以五折兑换机票,非常划算。今年出行较多,很多城市都是二次到访,最大的区别就是地铁都通了,不得不说中国的基建速度还是相当可以的。
兰州中川机场离市区是真的远,如果航班时间不好没有高铁了就只能打车或者机场大巴了,时间要久一点,而且没有高铁舒服。机场大巴票价30元,高铁反而便宜点。
高铁有到兰州站和兰州西站,因为之前来过杭州,所以这次准备住在老城区,如果要逛甘肃博物院的话可以住在兰州中心附近,这里就坐到西站比较方便了。兰州站外面有重新翻修,但是里面是真的破,很久没见过这么旧的火车站了,以前的老火车站大部分都有翻新过了。
本次入住选择了兰州希尔顿,离兰州站大约两公里,就直接city walk 一路走过去了,西北的秋天可以说是秋高气爽了,马路上走一走还是相当舒适的。
可以看到兰州是被山环绕的,如果你坐机场大巴进市区也会发现一路上都是山。
机场大巴可以直接坐到兰州大学,以前大学校园都是开放的,随便参观,现在基本都需要预约了,真的是开倒车。
兰州号称西北曼哈顿,虽然是玩笑话,但是高点看上去确实有那么一点意思,尤其晚上。本次入住选择的兰州希尔顿,在凯悦和希尔顿之前纠结了一下,最后因为希尔顿回血多一点就选择了希尔顿,实际体验也还不错,而且非旅游旺季兰州酒店价格比较低。
当日入住虽然有会议,但酒廊几乎没人,晚上和朋友出去吃的阿西娅,所以没有体验happy hour,只吃了个下午茶,下午茶是按套的,聊胜于无。
吃过饭继续遛弯消食,一路从万象城走到中心桥,黄河边还有演出,说是惠民演出,其实是卖房子的,不过坐黄河边吹下风,看看演出还是蛮不错的。
黄河夜景还是不错的,白天的话因为水是黄色的,看上去要差一点。
我上次过来的时候中山桥还没有百年,还没有这个纪念碑,还有就是八年时间,河边的树真的长高了很多,当时我是把相机放在护栏上拍照的,现在相机放在上面都被树挡住了。
因为第二天要去麦积山,所以起了个大早吃了个早饭,餐厅景观还是挺好的,清晨的兰州看上去很安静。
因为兰州很堵,早上到西站选择了地铁,这样还差点赶不上高铁,停止检票后才过的闸机。麦积山返程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兰州,而是选择了西安,所以这次真的是一次短暂的city walk 了。
总体上说,兰州大部分时候都是作为西北旅行的中转站,自身可供游玩的地方也不多,作为中转逛一下甘肃博物院打卡一下黄河基本上够了,不过现在各地的博物馆都是需要提前预约抢票,甚至还有黄牛,旅行体验和以前比真的是差太多了。
本次行程深圳出发,成都中转一晚再飞九寨,联程票很便宜,而且T舱累积0.5航段,十分划算,回来也是一样的联程票,而且返程的时候后半程延误,直接退票,相当于九寨飞成都只花了200 多块,成都飞九寨只需要40分钟,机场离沟口也比高铁站近一点,大约不到两小时的车程。
黄龙机场海拔3448 米,属于高原机场,背着比较重的双肩包走一段路之后还是能明显感觉到呼吸重了不少,山顶温度也比较低,不过下山之后海拔会降下来,感觉就好多了。另外就是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晚上到机场还是非常冷的,机场甚至有直接卖外套的摊位。
成都飞九寨有两家航司,川航和国行,上次本来准备带着老妈来的,选择的是川航,结果航班取消,后面修改行程到大理了。本次出行运气不错,航班正常起飞了而且没怎么延误,但是到酒店的时候仍然天黑了。
住宿选择了希尔顿,比较好的酒店都在鲁能小镇,而且都有接机服务,接机自己订要200 元,算上去还是蛮划算的,本来订的英迪格,打电话后说不支持当日接机,于是取消换了希尔顿,酒店接机的车型还是很好的,来接我的是丰田霸道。
九寨的豪华酒店群都在鲁能小镇,只有洲际在单独的地方,虽然旁边有个景点,但是交通实在太不方便了,鲁能小镇早上打车也还凑合,差不多40元到沟口,滴滴基本打不到,只能坐出租,洲际过去应该是100,白天进沟的话还是不推荐住洲际,出来的时候倒可以,而且洲际离机场还近一些,返程的时候可以少坐一会车。
九寨沟的游览方式是门票+景区摆渡车,摆渡车是必买的,而且景区很大,有的景点之前甚至有十多公里,摆渡车有两种,普通的和VIP,普通的就和公交一样,排队上车,路线自由。VIP 是宇通的中巴,一人一座配导游,路线相对固定,同车游客都同意可修改路线。好处是不需要排队,高峰期这个很重要,比普通摆渡车大约贵个200多。本人选择了VIP,个人还是觉得不错的。
本人早年去过喀纳斯,本次九寨游览并没有感觉过于惊艳的地方,但是九寨沟的配套必须表扬一下,厕所非常干净,而且水龙头出的温水,在高原地区来说真的是大大的好评,点赞。
九寨沟的水都叫海子,沟里是有村落的,可能是为了保护环境,沟里并没有酒店,如果有个沟景房肯定可以卖出天价,毕竟贵为隐世也没有沟景。
整个景区玩下来时间还是挺长的,早上九点进沟,下午四点出沟。中间在景区吃一顿饭,九寨沟里面吃饭并不贵,而且啥都有,瑞幸、德克士,价格真的算是良心了。
不下雨的九寨沟水还是非常清澈的,说是清澈见底一点够不过分,九寨沟这种有山有水的地方算是非常适合充当体制内人的头像和朋友圈背景了。
五彩池应该是九寨沟最出名的一处景点了,色彩确实艳丽。
交通,除非你是自驾环线,否则我只推荐飞机,其他方式在路上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而且选择飞机只需要在九寨沟住一晚,毕竟九寨沟的酒店价格在哪,而且餐饮也一般般,有这个钱就成都耍一下多好。
总体上说,九寨沟适合出行经验较少的来游玩,虽然路途远一点,但是景区管理和配套都是一流的,体验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你有丰富的旅行经验,九寨沟可能就并没有太惊艳的地方,而且节假日人超大的人流量并不会有太好的旅行体验。
4窟位于东崖最高处,又称上七佛阁,也是网红哼哈二将所在处,是目前所见北朝石窟中仿木构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处石窟,也是麦积山石窟最为宏伟壮观的一个洞窟。
当日还有一些喇嘛来参观,也会和普通游客一样用手机拍照。
网红打卡处的哼哈二将。
部分佛像还在进行着修复工作。
导游讲解说左侧的眨眼佛像其实是自然形成的。
除了几个大型的普通窟其他所有的窟都是锁着并装着防护网的,部分作为特窟,如果购买就可以打开,但是打开后不允许拍照,讲解完锁上后可以透过铁丝网拍照,不过如果洞窟太大,隔着铁丝网是无法拍照全貌的。
因为镜头没有装UV,回来的时候发现前面都刮花了,损失惨重。
后面拍摄的都是一些小窟,有的位置很高,只能把相机举高贴在铁丝网上拍摄,里面还有没有佛像也是未知。
不过这些位置的佛像一般都还保存的很好,估计就是因为很难触达,仔细看的话一些佛像旁边是有游客刻字的,应该是早起还没有什么防护。
总体上来说,麦积山石窟能成为世遗还是值得参观的,但景区的管理运营真的很差,特窟价格极其昂贵且不允许拍照,吃相难看。再考虑其位置,一般是去西安旅行抽出来一天逛一下,普通打工人不太可能专门去天水旅行吧,毕竟假期实在是太宝贵了。
麦积山石窟一般介绍的时候都说是中国四大石窟,不过维基百科上中国四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或重庆大足石刻。麦积山石窟和其他四个有点区别,其他四个都是自身单独登录世遗的,麦积山石窟则是组团的。
麦积山在天水,天水之前也因为麻辣烫火了一下子,麦积山前阵子国家领导人也去考察了,又带了一下。天水交通还算交通方便,一般都是从兰州或者西安过去,到天水南站都是一个半小时左右,麦积山的话从南站打车到游客中心的话在一小时之内,也可以坐60路公交直达,时间会久一点。
本次天水出行只为麦积山石窟,没有市区,所以当日往返,没有在天水逗留,高铁班次极多,非节假日也无需提前买票,到火车站临时买票完全没有问题。麦积山景区有麦积山石窟和麦积山植物园,植物园非常坑爹,完全没必要,只逛石窟就可以了,对大部分人来说两个小时足够了,但也可以花更多时间,这个我后面再讲。
首先就是不管是哪种交通方式,一定要到新游客中心,然后买80块的门票即可,游客中心是可以免费存包的。麦积山石窟的检票口相当于有两道,一道麦积山景区,里面石窟还有一道,这两道门有一段距离,摆渡车15元往返,现场可以买票,腿脚好的话也可以步行。
再就是特窟门票和讲解的问题,特窟票只能去里面的检票口买,价格非常贵,因为特窟小团需要等待,我当时选了下如果打包全玩,单人要2130 元,价格自行感受。不过只要买特窟票就想当有讲解了,建议买一个特窟,一般最推荐的是千佛洞180 元,其实这个特窟票就算买个讲解了,真的太贵了。本人买了133 窟和44 窟,其中44 窟只是把锁打开一下,然后解说给你讲解下,100 块就无了。当日,这区域外面还有一道门,不花钱是进不了这个区域的。
路线图如下,其实有些特窟是锁在一起的,只需要一个就可以隔着铁丝网参观,但是导览图没有标注门,所以想花最少的钱全部参观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里要说下,讲解讲的还是不错的,如果没讲解就只能看看样子了,一边听讲解一边参观还是挺好的,不会那么无聊。
麦积山石窟要上下很多台阶,而且栈道都是建在石壁上,虽然有护栏,但是恐高症者不建议参观,真的很吓人,我不恐高,但是也不怎么敢往下看,有点迷糊。另外就是坑爹的参观方式,所有中小型窟都是用极细的铁丝网门锁着,肉眼几乎看不清,只能把镜头贴在铁丝网上,然后在屏幕上查看,所以即使亲自去,最后也是在手机电脑屏幕上看,而大窟和大佛像在栈道上根本看不到全貌,
下面就是图片时间,一部分窟我拍摄后顺便拍摄了窟牌,我就标注上了,不过也不一定准确,没有的就直接上照了。麦积山石窟的佛像基本都是面带微笑,即使不了解背后的文化背景也会觉得很好看,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麦积山石窟好一点的地方就是非特窟是允许拍照的,当然估计也是因为不拍照根本无法正常观看。
佛像都很精美,但是色彩和莫高窟还是有很大差距。
整体上佛像完整度还是不错的,大部分佛头都是在的,应该不是后期修复了。
因为是相机拍摄,很多窟的佛像看起来比较大,而实际上非常小,还有就是因为窟比较深,所以会出现只有下半部份有阳光照射,我已经努力把上半部份拉亮方便大家观看。
133 特窟号称千佛洞,是锁着的,买了特窟票才可以由导游带着进,里面不允许拍照,里面有一个大的释迦摩尼和儿子的石像,还有一些石碑,比较细腻,但是180 元还是太贵了。
大佛像,栈道上只能看到侧脸,在山下可以看到完整的。
155 窟是锁着特窟,应该是我隔着门直接伸过去拍的。搜了下资料,155 窟是三世佛,一说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佛,即“竖三世”;一说为东方、此方、西方“横三世”。多在窟内三壁之敞口大龛塑三尊坐佛,或于小型龛窟塑一佛二菩萨。
本次照片绝大多数为等效全画幅27mm 拍摄,加上很多事盲拍,很多窟都拍摄不全,据说富士16-55 今年会出二代,体积重量大幅缩小,出了必拿下,旅行的时候定焦局限性还是太大。
同为一线城市,我觉得上海比深圳好的地方就是既有最为便捷的当代生活,也有独特的历史风韵。上海来过很多次,基本上都靠着外滩转悠,毕竟外地人还是喜欢外滩景观。这次直接住在了徐汇,并没有去外滩那边了,在梧桐区转了一下,喝了一杯咖啡。
上海作为我没生活过的一线城市之一曾经还是挺向往的,现在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觉得在哪里生活都差不多。
来上海这么多次,第一次过来看静安寺。
南京西路这边我觉得有大阪的感觉。
梧桐区这边的洋房真的很适合文艺青年,走在马路上感觉也很棒,不过我还是选择更现在的社区,这种老房子问题多多,但相比北京的老胡同,老洋房真的要强太多了。
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纪了,喜欢金色的东西。不过今年暂时还不打算更新了,去年在手机壳上投入过多,又不通用,以后再说吧,但是领导必须用上最新款。领导出差了,直接出门卖给黄牛了,怒赚五百。到家再重新下单。
今年因为国行阉割有点厉害,是否购入还是看需求,我觉得对大部分人来说,无线充电和AI 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喜欢金色还是可以冲的。这么多代,11 pro 是我最喜欢的,后面设计改为直角边,15 pro 就是最佳了,毕竟钛金属和C口,边缘也圆润了不少。今年我自己更换意愿不大是我想用esim,而且去年买了一个rimowa 的case,还是非常舍不得的,而且也没办法买新壳子了。
一同下单的还有Airpods 4, 购买了AC+,手上的三代免费换过左耳,自己不怎么爱惜,成色很差了,这次普通版也带降噪了就果断下单了。
4代提升还是不少的,不喜欢入耳式的感觉可以果断购入了。
评测都说音质有提升,但是这种耳机的使用场景一般都是户外,音质没那么重要,而且在嘈杂环境下根本感受不到啥音质,听个响就不错了。降噪效果还算不错,不过切换模式的提示音有点大,也没找到关闭的地方。耳机做工明显感觉变差了,耳机盖框量有点大,拿在手上有一种很脆弱的感觉。
同时我也把所有设备都更新了新的系统,Mac OS 下的手机镜像不错,密码支持chrome 扩展了,其他的更新都不咋样。尤其是新的Photos 简直是灾难。
写了这么多年喜提文,还是第一次赚钱的,加上之前稍微买了一点苹果股票,本来目标赚个ac+ 的钱,结果卖早了,否则耳机钱也赚回来了。
台风刚过人很少,环卫工人已经清理过一次,明早一切又将恢复如常,记录一下安静又略显凌乱的徐汇街道。
本包是遭到了椒老师的恶评,不过我在调研多个后最后还是选择了这款 30l 的 travel bag。我并没有买过其他双肩包,所有本文无对比,只是分享此款双肩包的实际使用感受。其实国内 onebag travel 是个伪概念,绝大多数人并不适合,原因也很简单,很少有长期旅行的机会,偶尔旅行一次时间也不会太久,不管是背包还是带箱子其实都没什么差别了,包这个东西也就通勤还能讨论下了,所以 edc 要比 onebag travel 火太多。
本人在 reddit onebag 组群潜水多年,一直在学习别人的背包经验,搭配在大脑里演变了无数次。毕竟自己曾经的梦想就是 citizen of the world,如今自认为人生下半场已开始,虽尚不能达成以前的梦想,但至少也要尝试起步,毕竟后面可能真的就没什么机会了。
其实我一开始选择的是 Prada 和 LV 这种奢侈品牌,功能性背包并不是我的第一选择,后面经过长期挣扎,还是选择了 Peak Design 这款,核心原因是我本身已经是 Peak Design 生态重度用户,有很多 Peak Design 的配件,和这个包完美适配,另一点就是相对于一些专业功能性背包,这款包更加硬挺一些,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有型的背包。
目前我最多装了 4 天的衣服,不过只适合夏装,毛衣厚外套这种肯定不行的。我个人使用目前还从未满载过,满载重量应该在 13kg 左右,目前二三十次出行,基本上都是半载的状态。去日本的时候我也只背了这一只包,少量购物还是可以胜任的。使用这个包的前提是一定要搭配 Packing cube,如果单独使用这个包,那绝对是灾难。
我目前搭配了一个中号的 Packing cube 和 tech pouch,洗漱包我之前买了个小号的,楔形的设计虽然体积小了不少,但是容量不太够,还是退掉了,现在用的是一个纪梵希的赠品,因为是方正的,容量还可以,但是无分区,暂时对付用了。
我并没有买相机内胆,一般出门就是数码相机一机一镜,镜头有个圆筒收纳包,机身可以放在数码包里。如果不带数码相机,数码包可以容纳一台拍立得还是三盒相纸。
27 ~ 33L 的体积还是比较完美的,不卡重量的情况下登机无压力,45L 版本则有无法带上飞机的风险。实测还是可以轻松放在座位下面的,不过本人是国航金卡,大部分时候都坐在第一排,包基本还是放在行李架上的。
在买这个包之前,我使用了一阵子机长箱,也无需托运,大大节省时间,双肩包比下来,唯一的优点就是在酒店退房这段空档可以背包进行游览,或者游玩地点不适合返回酒店,背包的机动性要远高于箱子了,拖着行李箱 City Walk 真的很不方便。
搭配 Peak Design 全家桶收纳井井有条,非常方便。Packing Cube 有两种 size,而且有分区设计,此包最多可容纳一个中号和两个小号。
其实相比登机箱,双肩包实在是没啥优点,我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不太需要这种机动性。
这个包算是硬壳的,所以自重比较大,这也是为啥我没买 45l 的原因,二者价格非常接近,但是 45l 要重一斤。
椒老师恶评的电脑夹层位置我倒是觉得还好,我一般没有路上开包的需求,到目的地之后再开盖也没啥影响,另外就是过安检的时候不需要开盖即可把 laptop 拿出来,个人能接受。但是这个翻盖的设计让我摔了一只镜头,因为之前没用过翻盖包,在萧山机场过安检的时候忘记拉好拉链,背起的时候东西直接全都掉出来了。
两侧的袋子还是略小了一点,本人没有单独的水杯,放一瓶水还是没啥问题的,部分大水壶可能略有压力。我日常是带伞出行的,插上去的时候稍显不变,之前有个小折叠伞丢了,目前的是弯把,有时候坐地铁会钩在地铁杆子上。
Quick access 区域较小确实有椒老师说的问题,护照夹、备用手机、耳机再加上一包纸巾基本上就满了。之前我还担心这个区域的安全性问题,后面发现有个简单的卡扣可以让拉链穿过去,这样就没那么容易打开了。
另外就是背带的调节不是很顺滑,并且经常卡不住,包装好东西后又比较重,每次都要重新调节很不方便,还有就是多余的部分无收纳。
最后一个缺点就是这包没有排汗设计,夏天背这个包在外面走一会后背就湿透了,可能大部分双肩包都有这个问题,但这款包本身材质较厚,虽然外置了单独的背板,但夏天真的是灾难。
此包还是比较大的,虽然日常背着不违和,但是作为通勤包体积还是大了一些,重量也不怎么友好。本包是可以搭配腰带的,本人也买了一条,但最终选择退货,装上去之后发现这个东西比较鸡肋,而且收纳起来不是很方便,加上我很少有满载的时候,目前还不太需要这个东西。
另外就是前面写的,此包有过一次事故,在过安检的时候忘记拉拉链,摔了一支镜头啊,真的非常心痛,但是翻盖确实又要方便不少,后面我每次背的时候都会检查拉链有没有拉好了。其实这件事是发生在我的使用初期,出门还是想带多支镜头的,如今不管去哪里,数码相机我都是一机一镜了。
总体来说,如果你不是 Peak Design 全家桶用户,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个包,也没有必要为了这个包强行去配置全家桶,Peak Design 的配件还是非常贵的,一套下来可以说非常不值得。但反过来如果你已经是 Peak Design 用户,那此包用起来还是比较舒适的。
目前经过中度使用,我还是想买一款 Prada 或者 Rimowa 的尼龙双肩包,一两天的出行背这个包负担还是有点大了,我能接受带着此包出行,但是背着这个包到处走的话负担还是太重了。
前阵子回了一趟东北农村,是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已经很多年没回过了,已经完全陌生了。现在的农村基本上没啥人了,大部分房屋都已经废弃,学校也都关闭了,只有镇里才有学校。
乡下的猫咪还是很不一样,不怕人而且没啥攻击性。
这次回乡下发现几乎每家都有光伏设备,问了下,价格也很便宜,一盏很好的灯只需要一百块左右,难怪我之前隆基亏了几十个点。
我小时候取水还是要手动压水,现在虽然乡下没通自来水,但是家家都打了电井了。用凉水冰镇啤酒也是我小时候的常规操作了,毕竟那时候冰箱是绝对的稀罕玩意。
乡下每家都有菜园子,实现基本的自给自足。
相比之下,县城要好上很多,乡下有能力的也都搬到了县城,县城基础设施虽然差一点,但该有的都有,甚至还有瑞幸和肯德基。现在县城也和城市一样,新老城区分化明显,新城区建设的很好,老区相对衰败,新区基本上算是富人区了。
回深圳的时候刚好赶上广东下雨,严重延误,有时候选择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本月的几次出行全都选择了错误的延误险,真的是亏大了,让本不富裕的生活雪上加霜啊。
本次行程属于被动,为了省钱买了西安-深圳-大阪的国际联程票,刚好那几天深圳下雨,赌一下延误免费退掉后半段,没想到第二天居然大晴天,迫于高昂的退改签费用只能硬着头皮出发了,住宿也是上了飞机才定的。众所周知日本的交通和住宿还是非常昂贵的,本次入住选择了大阪凯悦嘉荟,只需要3500 分一晚,还有新店500 分回血,算下来两晚只花了6000分,人民币也就七百多元,可以说是相当划算了,本人环球客还可以给到4点退房,洗个澡再去赶飞机,美滋滋。
在宝安机场飞多了再飞其他大部分机场都有一种怎么停这么近机位的感觉。关西机场入境很方便,提前填写好vjw,几乎无需等待,顺滑入关。初到日本,还是被交通搞混,南海线又分车型,研究了好一会才坐上。好在除了新干线都可以刷Suica,提前在iPhone 上开通Suica 就无需买票了。日本公共交通是真复杂,jr 和普通的地铁又是不同的公司,本人在京都站同站进出,来回走了好几圈才解决。不过习惯之后马上觉得日本公共交通还是很方便,毕竟打车实在是太贵了。
这次出行除了新干线都乘坐了,总体上体验还是不错的,但并没有传说中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偶尔也能看到有吃东西的。
虽然没打车,但还是用uber 看了下价格,一公里差不多在人民币三十的样子,还是太贵了。
酒店算是在居民区里,难波站出来走10分钟左右,不得不说日本酒店真是太小了,房间也就20多平,不过这么小的房间也配了卫洗丽,日本拉屎的体验就是好。
酒店不给环球客升级,给了4点退房和早餐,早餐是套餐模式,三选一,不好吃,不建议付费购买。
难波位置不错,逛大阪的话很多地方都可以步行到达,不过下次我肯定选择梅田了,这样去周边城市更加方便。
心斋桥真是热闹,人非常多,不过感觉里面不管是卖东西的还是吃的都挺坑的,我觉得大阪人绝对不会在这里消费。
霓虹灯也算日本特色了,拍照还是很好看的。
通天阁平平无奇,但貌似有年头了。
大阪的小车很多。
八坂神社这个地方很无聊,不知道为啥会成为打卡点,人还不少,位置十分不起眼,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大阪位置是真好,去神户、京都、奈良都非常方便,如果住在梅田完全可以当日往返再玩其它地方,不会太累。相比周边城市,大阪显得没啥可逛的,不过购物还是很方便的,本人未能免俗,也买了一件土特产。
几乎去每个国家都要在星巴克喝上几杯,并不是星巴克多好喝,而是星巴克有着些许的熟悉感,再就是出品比较稳定了。
返程的时候依旧选择了国际联程,大阪-深圳-哈尔滨,想着如果不延误就回家一趟,正好有事情要处理,没想到夜里就收到了航变的短信,打客服电话咨询差不多可以退一半的费用,果断选择退票了。
关西机场出境的人是真多,fast lane 目测fast lane 至少可以节省半小时的时间。两舱和高卡都会给一张快速通关券,拿着这个就可以走fast lane 了。
到深圳没想到还是国际航班远机位,需要坐摆渡车,好在深圳机场出入境都是自助过关,速度相当快,过关之后就地铁回家了,彻底结束了此次大阪之行。
其实西安在我心里一直是属于西北地区的,但地图上看西安其实算是东部,给人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西北实在是过于荒芜,如果以人为中心,那西安确实算是西北了。
今年对不少地方进行了故地重游,一方面是弥补以前想去但没去的地方,另一方面是硬盘丢失,以前的照片都没了,想重拍一些点亮地图。不得不说中国城市基建发展还是很快的,很多城市机场都通上地铁了,之前去的时候还是要坐机场大巴的时代。
西安是今年一直想去一下的地方,多次赌天气延误险报销未果,这次终于成了一把,算是仅花个住宿费就小玩了一下西安。住宿选在了高新区的凯悦尚萃,非常不推荐这个酒店,位置很不好,要不是为了打卡品牌我绝对不会选择这家,只需要加一点点钱就可以住洲际了。
这酒店真是啥啥都不行,也没酒廊,早餐拉垮,位置垃圾还要六百一晚,完全不推荐。这次去西安本来是打算去看兵马俑的,但是早起失败,被距离和人流劝退了,退房后到大雁塔广场和钟楼附近逛了逛,喝了两杯饮料就结束行程了。
不知道是信息发达了还是商家们做了升级,我之前来的时候是从来没听说过观景台和打卡点之类的东西,现在大悦城有观景台可以直接看大雁塔,开元商城也搞了观景台可以看钟楼。可能是天气过于炎热,我过去的时候人流也不是特别夸张。
从大雁塔到钟楼我是坐地铁过去的,我记得当初来的时候这两个地方还没通地铁,可能是暑假的原因,地铁站里比较混乱。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出了地铁站就去开元商城的星巴克喝了一杯,生意好不好不好说,但人是真多,没有座位,站着喝完就去观景台逛了下,然后就打车去机场了。
总体上这是一次比较平淡的短暂行程,没有什么特别的体验,但是我能感觉出来西安还是比较有钱的,中西部第一城市应该是没啥问题了。
前几天去了一次沈阳,本来想着也是一次 City Walk 之旅,但是延误险赌输了让本人兴致全无,实际并没有按照原计划执行。多年前来过一次沈阳,去了故宫、张学良旧居,这次又沿着外围走了一圈,没有买票。计划中的辽宁博物馆也没有去,算下来真的是相当亏的一次出行。
东北想打卡的酒店不多,沈阳康莱德算是一家,沈阳君悦貌似也不错,因为没差多少钱权衡之下还是选择了康莱德,虽然我有希尔顿的钻卡,但一般我都不会选择希尔顿集团的酒店。康莱德也是去年带着老妈去厦门的时候住了一次,整体上对这个品牌印象还是挺好的。
沈阳康莱德位于青年大街 1 号,位置很好,步行就能走到沈阳故宫,楼下就是恒隆广场。酒店我是上了飞机才预订的,所以也没啥入住前沟通,到店给升级到行政房,现在我个人很喜欢大开间的房型,住着非常舒适。
沈阳康莱德是高空大堂酒店,进入客房要换乘电梯。
房间装修算是新中式吧,抽屉用了不少金属,抽拉不是很顺畅。房间灯光设计不错,挺喜欢的。
欢迎水果居然有大白梨,童年回忆了。
床边浴缸算是好评,但这种圆形浴缸真的不舒服,个人不喜欢。
由于是午夜入住,中午离店,没有体验下午茶和 happy hour,只是中午在酒廊坐了下处理邮件,喝了一杯气泡水。
总体上说,沈阳康莱德还是挺不错的酒店,选择带100刀的套餐会更加划算,看了下中餐厅和客房送餐的菜单,价格算是非常良心了。
本次短暂的东北行程还是有一点体会的,首先就是城市面貌显得很久,高楼不少也很气派,但是都带着年代感。再就是东北人还是要热情一些,在深圳呆久了偶然来一次还是感受到了些许温度。
多年前来过济南一次,但是没有逛景区,这次再次造访逛了逛几个出名的景区,简单来说除了天气太热,其他的都还不错。本次酒店选择了济南洲际,虽然是老酒店,但是位置绝赞,用了中信的酒店权益,仅需499,还享受会员待遇和积分,性价比拉满了。酒店日常价在八百左右,旅游的话非常推荐。
酒店体量很大,给了个大明湖景观房,还算不错。最近去的城市比较多,发现不少城市都有护城河,作为一个北方人的我以前从来没注意过这个东西,还挺有意思的。本次出行依次去了山东博物院、万象城、趵突泉和泉城广场。大明湖和千佛山没有去,大明湖在房间里远观了一下,四舍五入就算去过了。
最近去省会城市都会逛下博物馆,一方面省级博物馆都比较值得看一下,再就是天气实在太热了,博物馆是一个凉快的地方。山东博物院体谅还挺大的,有几个造型奇特的展品比较网红,另外还有海洋贝类展和恐龙化石。本人逛博物馆都是走马观花,很少去了解历史,主打一个打卡。
从博物院出来,不行一段距离就能到万象城。我现在去一个城市,如果当地有万象城我都会过去看看,看一看入驻品牌基本上能知道当地经济水平,当然也是为了去休息室混点吃喝也是关,毕竟一杯星巴克也要三十块,能省则省,而且一部分时候万象城休息室都很清静。
在休息室白嫖完打车去趵突泉,需要门票,趵突泉是小学课本上的东西,亲眼见到之后真的一点也不震撼。为了收门票,景区圈了不小的面积,杂七杂八的都算作趵突泉了。
虽然不知道泉的真假,但是济南作为泉城,至少曾经是真的,而且这个水真的非常清澈。
趵突泉景区出来路过泉城广场就回酒店休息了,当日正值济南暴热,40度的气温外面根本没啥人,泉城广场被我一人包场,只有几个执勤的警车停着,现在基层岗位是真不容易。
总体上说,济南还是不错的,能作为省会的城市多少还是有点东西的,尤其是如果打卡泰山的话作为一个中转地逛一逛还是很值得的。
本次算是去了两个地方,一是奥体中心,也就是鸟巢和水立方,还有就是北海公园和景山公园,想想我也是在北京生活过的人,这几个地方居然都是第一次去。
住宿选了北辰洲际,事实证明是个错误的选择,酒店就在鸟巢附近,但是去二环的话打车还是要半小时左右,离地铁口有个几百米,现在北京天气很热,不算特别方便。北辰洲际算是商务酒店,国家会议中心在旁边,外国人不少。北京的酒店真的贵,周末价更是凶残,三里屯洲际、柏悦之流都要两千加了,独自出行还是舍不得花这么多钱。
第一次归来,没想到鸟巢和水立方居然还是围着的,要安检才能进广场,不愧是首都,案件无处不在。北方的好处就是即使炎热的夏天,昼夜温差还是有的,晚上出来走走还是比较凉爽的。
第二天本来打算去颐和园的,但是早上没起来,就退票去北海公园了。第一次来北海公园还是比较震惊,市中心居然还有这种地方,领导还是会享受啊。北京门票一向良心,北海公园门票仅需十元。
北海公园拍照的人不少,甚至还有拍婚纱照的。各种长枪短炮和宫廷服饰,不得不说中国女人为了拍照还是很拼的。
我在北京生活的时候还没有中国尊,如今算是北京的地标之一了,北海可以遥望中国尊,但是中国尊上是不能遥望这边的。央视大裤衩和中国尊最佳观赏店应该就是柏悦了,打算下次过来的时候住一下。
北海确实挺不错的,作为一个对公园无感的人在里面逛一逛都感觉到很舒适。
景山公园就在北海公园旁边,没多大,但却是北京最中心的地方,山顶可以俯瞰紫禁城,门票2元,可以说是最值得来的景点之一。
本次回程走了首都机场的贵宾楼,服务很好,小姐姐还给送到登机口,不过首都这个贵宾楼感觉是真的要客,门口一堆白衬衫,还不让自己进去,必须里面的人出来接,引用下我当时的感慨。
今天回深圳走了首都机场贵宾楼,虽然自己是真正交了年费的权益,但还是感觉自己不属于这里,吃个饭都被问是哪个单位的,里面的人算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了吧。
我用的是门槛最低的广发,只需要两千五年费的增值白,招行需要私行并两千万存款达标,民生银行应该是500积点,民生卡体系不了解,不知道啥卡才有。
剩下的就是真要客了,仅靠单位和职级就可使用。
总体上说,我觉得北京还是值得好好逛一下的,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旅游地方,景点多,门票良心。不过相比之前,旅游体验还是下降了不少,拿故宫来说,现在很多地方都不让进了,我之前去的时候都是随便进的。而且连天安门广场这种地方居然都需要预约,真的无语。
刚毕业的几年每年都要去一次杭州和同学小聚一下,最近几年都没有再去了。这次去也没联系谁,独自绕着西湖走了一圈,风景既熟悉又陌生。
我没在杭州长期生活过,但是去的次数不少,最近几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再去了,变化确实很大,我上次去的时候机场还是没有地铁的。杭州有我以前很喜欢的两个地方,灵隐旁边的茶地、浙大玉泉校区。现在喜欢的可能是西子湖四季和秋水山庄了。
今年来杭州算是两次,第一次是苏州回深圳,选择在萧山机场出发,第二次就是专门过来逛一下,住宿选择了杭州君悦,这家位置真好,过个马路就是西湖。嘉宾轩服务很好,最近住的几家君悦都很舒适,逐渐开始喜欢这个品牌。
本来打算去灵隐寺那边逛一逛的,结果飞机延误,只能作罢,第二天选择了徒步西湖一圈,这应该是我第三次环喜欢了,风景真是既熟悉又陌生,也逐渐捡回了一些记忆。徒步一圈不到三个小时,走走拍拍还不算累,挺舒服的。
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山有水,确实是个旅游的好地方,对于出行不多的人来说还是蛮推荐的,但对于去过很多地方的人来说,这地方只能说是平平无奇了。
首先就是如果你不是没有域名和服务器,我完全不推荐你使用静态网页生成器,简单点说,静态博客能干的动态博客都能干,反过来就差太多了。如果你酷爱使用 markdown 写作,那也有很多支持 markdown 写作的程序和平台。一般来说,使用静态博客的原因:
其他的理由什么速度快、方便管理都是扯蛋,对普通用户来说,可视化界面才是王道。至于内容审查那就是不能使用国内服务器,一般没有了国内服务器的速度优势,那其实还不如直接找个托管平台省事。没有可视化界面都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灾难,这也是为什么使用静态网页编译器的都是程序员居多。
wordpress/typecho/ghost 为代表,有可视化界面,方便管理,但需要一台服务器,选择国内云服务器的话一年可能需要几百块。这些程序都是可视化操作,上手及其简单。
一般来说所谓意义上的静态博客都是把 markdown
文件转化为 html
,虽然可以使用其他服务实现花里胡哨的各种功能,但那其实和静态网页生成器没任何关系了,因为这些功能放在任何页面都可以使用。而不同程序的区别也仅仅是编译速度和 html
模版引擎的区别而已。我相信绝大多数折腾这玩意的人都只会关系主题长啥样,绝对不会关注 markdown
是怎么转成 html
的。
我真的说不出来这玩意有啥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可以省下服务器的钱。如果你想要好的体验,再弄个不错的图床啥的,还是要花钱。
git
基础知识,使用 github
还需破解网络问题虽然各种自动部署教程很多,也有可视化 git 客户端,也有专门的 markdown 写作工具,但是显然是需要多个地方配合起来使用,我相信除了折腾的成就感,写作体验真的算是差的了。
为啥选择 hugo,仅仅是比较火而已,和其他静态网页生成器并没有本质区别。再次强调我不推荐任何使用传统动态博客程序如 WordPress 的博主转到 hugo,对于个人博客来说,我觉得什么程序都一样,wordpress 臃肿之类的也只是大部分人的心理作用罢了。
使用 Hugo 最好搭配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知识,终端,git 等,这样能极大程度帮助你更好的管理博客。静态博客本质上是 Markdown 文件转 html,长期维护自然就需要管理 md 文件,当然一些写作软件也是支持的。本地调试需要使用终端执行一些命令,需要使用命令行工具。在默认情况下,图片需要手动管理并插入到文章中,和可视化编辑器那种上传插入有很大区别,一些写作软件在配置之后可以实现突破自动上传的功能。
另外就是自动部署一般都是使用 Github 仓库,需要解决网络问题,托管平台的网络可能有问题,需要额外优化。
如果你克服了上面的困难,自动部署成功,那么你后面的使用就比较轻松了,只需要管理你的 markdown
文件,其他的应该都已经是自动的了。如果你追求个性,需要修改主题,那么你需要一点计算机知识,如果你想定制一些功能,那么恭喜你,你进入了一个大坑,hugo 的文档写的很差。
我推荐 mac 用户使用,直接使用 brew 安装即可。
brew install hugo
如果是 windows 平台,可以去官网下载构建好好的二进制包,或者使用包管理工具Chocolatey
等,这里就不介绍了,安装好之后使用下面的命令就可以创建站点了。
hugo new site blog
主题就是决定你的网页长什么样子,hugo 安装主题需要把主题放在themes
文件夹下,并在 hugo 配置文件中启用。
以下是安装主题的三种方法:
如果自定义主题,建议使用 git submodule,然后利用 hugo 的联合文件系统根目录下自定义,如果不想折腾,那么就随意了。主题安装好之后要在 hugo 配置文件中启用
内容也就是content
目录下的markdown
文件,构建后 hugo 会把这些文件转化为html
文件。
一般来说,新增内容有以下方法:
发布就是编译后的html
文件可以在浏览器中访问了,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上就是简单介绍,深入了解可以围观我后面的文章。
本文主要讲解 hugo 目录结构和主题目录结构的基本逻辑。Hugo 中有一些概念如 UnionFS,Hugo pipes 对普通用户来说很难理解,我这里尽量用白话来解释,可能不是很准确,但能让你大致理解 hugo 的文件逻辑。
首先要理解一个概念就是 Union file system(联合文件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多个目录挂载到同一个位置。当两个或多个文件具有相同路径的时候,优先级的顺序遵循挂载的顺序。比如可以将任意目录挂载到content
文件夹下。
配置文件如下hugo.yaml
,用白话来讲就是合并多个文件夹,路径相同的时候前面的优先。
module: mounts: - source: content target: content - source: /home/rich/shared-content target: content
这样/home/rich/shared-content
下的 markdown 文件也会被视为content
下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普通用户不会这么操作。但是我们修改主题的时候,可以通过在项目目录的相同位置放置一个副本来覆盖主题的模板。这也是我推荐的修改主题的方法,可以做到不污染原主题文件,以免更新主题的时候修改的部分被覆盖。
下面介绍一下 hugo 主题的目录结构,使用 hugo new theme
命令创建的初始目录如下。
farallon/ ├── archetypes/ ├── assets/ ├── data/ ├── i18n/ ├── layouts/ ├── static/ ├── LICENSE ├── README.md ├── hugo.toml └── theme.toml
原型文件,前面的文章已经讲过。
static
目录下的文件在构建后会被原样复制到public
文件夹下,assets
则可以用来存放一些编译前的文件如 scss
、typescript
等,assets
文件夹下的文件可以使用resources.Get
来调用。
用来存储一些特别的数据,实现效果,不过不是特别复杂我还是推荐使用 markdown
的 front meta
来存储。
国际化也就是翻译文件,适合多语言站点。
这个就是主题的模版文件了,除了layouts/_default
、layouts/patials
、layouts/shortcodes
这三个文件夹,其他 layouts
下的文件夹均可以理解为和 section
对应,这里又分设置为 taxonomy
和普通 section
。
taxonomy
list.html
分类列表term.html
文章列表xxx.html
文章列表模版 xxx 可定义为 layout模版样式使用方法,content/taxonomy/\_index.md
。
layout: xxx
具体可以参考我主题里的 travel
分类样式。
普通 section
list.html
列表single.html
详情页xxx.html
自定义详情页 xxx 可定义为 layout模版样式使用方法,content/page/movie.md
。
layout: xxx
具体可以参考我主题里的自定义页面样式。
partilas
下的文件可以理解为可复用的文件,可以使用{{ partial "post.html" . }}
来调用。
shortcode
则为一些自定义短代码。
一些自定义短代码文件。
此文件夹是优先级最低的,只有没有任何匹配才会使用此文件夹下的文件。
baseof.html
基础框架list.html
文章列表single.html
文章详情页_markup
文件夹则可以对 hugo 默认渲染逻辑进行修改,render-link.html
可对超链接进行修改,我的主题也是通过此文件实现了豆瓣条目的embed
功能。还有一些其他文件如首页index.html
404 页面404.html
就非常好理解了,不单独介绍了。
五年前去过一次青岛,当时去的时候是淡季,除了风大点,感觉都还蛮不错的,大大小小的景点都逛了一次,如今再次造访青岛,一是刷下航段,二是打卡青岛瑞吉。这家酒店骂得人还是蛮多的,主要就是升房抠门儿,而且不收套房券。本次预定也尝试使用套房券,不出意外被拒绝了。到店说到房间给做了升级,进屋发现只是个测海景,问能否给个正海景,管家婉拒。过一会MOD 打电话过来说有有一件卡罗琳套房,等一下可以换过去,那自然是欣然答应了。
不过有一说一,这家酒店景观的很赞,哪怕是侧海景,拍照也非常好看,只不过肉眼景观却是差一点,但不得不说瑞吉还是有点东西的,硬件真的不错。
值得一提的本次入住应该是全年最低价,还升级到卡罗琳套房,算是运气爆棚,超值了。此处入住的卡罗琳套房唯一的缺点就是主卫是暗卫了,不过客卫是有海景的。酒店是高空大堂,需要转乘电梯才能到客房。
因为预定是带有餐饮额度,所以体验了一下中餐厅,不得不说青岛瑞吉的餐饮实在是太贵了,真不知道啥条件才能在这吃饭。要不是带餐饮额度我是觉得不会选择的,不过貌似服务员也是轻车熟路,带位的时候就问是否有餐饮额度。
之前也住过几次瑞吉,只有珠海瑞吉给过一次套房,也很经验,但是珠海瑞吉本身就很厚道,白金基本就给套房。瑞吉的房间面积真的很大,普通客房面积就很大,套房直接100多平。
总体上说真的很好,但我觉得只是本次狗屎运而已,以后不会再有机会升套了。这两年靠着白金挑战有了万豪白金,活动加上中信联名卡获得了不少积分,体验了万豪旗下好几家不错的酒店。但是万豪现在白金防水严重,积分也严重贬值,已经准备转投IHG了,虽然分布没有万豪广,但是住洲际有大使加持还是非常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