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务可以通过债务置换、展期等方法处理,但是房地产企业却没这么幸运——终究受到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和债券市场的定价审判。作为政府白手套和政绩KPI工具,它们理论上也是没有任何继续被利用的价值。它们最好通过破产重组、资产并购的方式,好让房地产行业"软着陆"。恒大、碧桂园和万科等房企先后债务违约,公司高管试图重演美国雷曼"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il)——就像城投债债权人相信政府"刚性兑付"——他们试图将自身影响力来威胁政府,结局必然是双输的。
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在他们合著的《狭窄的走廊:国家、社会和自由的命运》(The Narrow Corridor: State, Societies, and the Fate of Liberty)一书中,又进一步对其“政治权力论”进行了扩展。他们指出,要实现好的制度,就必须在国家与社会之间达成一种有效的权力平衡。
与中国相反的,是受制于「社会规范牢笼」(Cage of Norm)而没有办法建立国家的蒂夫族(Tiv)。分布在奈及利亚的蒂夫族是很特别的族群,因为在二十世纪之前,他们并未产生酋长制度。原因是他们的社会习俗将「有权力」跟「邪恶巫术」两件事绑在一起,所以对于任何一点国家机器都有很大的恐惧。在这样的社会里,无法发展出国家,也没有办法受益于巨灵带来的秩序跟好处。受制规范牢笼的社会将会是一个四分五裂的社会,缺少巨灵提供公共财维持秩序(书中举了一个黎巴嫩政府连垃圾都没法收的例子),社会福祉自然无法提升。之所以产生这个结果,是因为许多社会害怕「滑波问题」(slippery slope problem),也就是一旦创造了巨灵,巨灵就会如滚雪球般的愈来愈失控,所以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创造他。
We next explain why thes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misleading and why Chinese growth, as it has unfolded so far, is just another form of growth under extractiv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unlikely to translate into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Daron Acemoglu, James A. Robinson.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2006.)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Daron Acemoglu, James A. Robinson. “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2012.)
《狭窄的走廊:国家、社会和自由的命运》(Daron Acemoglu, James A. Robinson. “The Narrow Corridor: State, Societies, and the Fate of Liberty”, 2019.)
《权力与进步:我们为技术与繁荣而进行的千年斗争》(Daron Acemoglu, Simon Johnson. “Power and Progress: Our 1000-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 2023.)
论文:
《发展差异的殖民地起源:实证调查》(Daron Acemoglu, Simon Johnson, James A. Robinson.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 91(05).)
《命运的逆转:地理因素和制度对现代世界的收入的贡献》(Daron Acemoglu, Simon Johnson, James A. Robinson. “Reversal of Fortune: Geography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Income Distribu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2, 117(04).)
《欧洲的崛起:大西洋贸易、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Daron Acemoglu, Simon Johnson, James A, Robinson. “The Rise of Europe: Atlantic Trade,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5, 95(03).)
《权力、精英和制度的持久性》(Daron Acemoglu, James A. Robinson. “Persistence of Power, Elites, and Institut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8, 98(01).)
《为什么新技术与技能互补?导向性技术进步与工资不平等》(Daron Acemoglu. “Why Do New Technologies Complement Skills? Directed Technical Change and Wage Inequality,”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8, 113(4).)
居民部门64%的杠杆率是饱受争议的,因为美国当前居民杠杆率是73.1%,2008金融危机前是96.1%,考虑到中国特色分配政策(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比例不到8成),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上涨空间有限,信贷有可能进入存量博弈,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债务型增长模式走向末路,中国必须想办法找到新的增长点,那就是新质生产力,靠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拉动内生性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当然现在还多了一个中国特色的平台经济下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
LLM(Large language model)背后是一种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方法,将大量的文本数据转化为可以通过机器学习进行训练的数学模型,然后使用这些模型来生成文本内容,而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网络实现对文本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在机器学习中,无监管学习、k-means分类、交叉验证等都是机器学习的基础玩法,而这些多少被应用在AIGC(生成式AI)应用中。AIGC产生的内容只是在模仿人类语言交互,AIGC生成的图片、视频、音乐都不能被称为真正的创作,而是将相似的元素(视觉、声音、文本)拼凑起来;尽管人们都知道自己在使用AIGC应用,且拼凑的元素都来源于人类的创作,这些事物在暗示“回归结果是人的创作”。
曾经Windows Server 2008能通过连续按五次Shift触发粘滞键实现提权,在不进入对应系统身份的情况下进入CMD。大模型还未出现真正的提权,但越狱DAN模型“Do Anything Now”作为一种特殊的提示词能绕开AI的常规限制,甚至让AI“自由访问互联网”的公开信息进行学习反馈(可能属于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监管范畴),说直白些,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大模型被用于不道德行为?
技术监管
2024年8月1日欧盟正式启用世界上第一部全面的人工智能法律EU AI Act,其中对AI风险进行分类监管:
很多人的精神烦恼来源于职场和个人生活无法达成平衡,国内的打工人将WLB(Work Life Balance)看作是优势,其前提假设是,工作没有意义,生活才是有意义的,这种平衡就像是在存在危机和苟且偷生之间的摇摆,不再追求各种事业,为了闲职付出惊人的代价,从一开始就否定了职业存在的价值了,这样的苦难只是自找苦吃,这种观点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责难,同时,也不是每个人工作都纯粹是为了消费主义、性欲、求偶;如果一个人在节假日都无法自律掌握自己的生活,又或者不知道周末该做什么,这样的生活态度也与职业本身无关,人们有权在闲暇时间过自己的生活以体现自己的态度。
消费主义还促进了出资本主义的内在不稳定,熊彼特提出的“创造性破坏”理论的另一面是“间歇性体系重塑”(discontinuous reinvention of institutions)。新技术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但为了追求股东的短期回报,大企业却倾向于裁员,企业在精简架构时,大企业更倾向于项目外包和资产重组,这样的社会无疑将产生更多的闲置人口。
文件优于应用程序是一种哲学:如果您想创建持久的数字工件,它们必须是您可以控制的文件,并且格式必须易于检索和阅读。使用可以给您这种自由的工具。File over app对工具制造商具有吸引力:接受所有软件都是短暂的,并赋予人们对其数据的所有权。随着时间的推移,您创建的文件比用于创建它们的工具更重要。应用程序是短暂的,但您的文件有机会持久。
《贫困的本质》(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一书没有直接阐述何为贫困的本质,而描述了贫困人口在生活中非理性的行为体系,因没有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扩大生产,又或因仅剩的资源用于娱乐消费,造成了“自找的贫困陷阱”。
贫穷的本质 : 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 修订版 /(印)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埃斯特·迪弗洛著 ; 景芳译. -- 2版. -- 北京 : 中信出版社,2018.9
书名原文: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
笔者认为可以直接参考欧盟的GDPR(EU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直接要求互联网公司对个人信息进行匿名化储存,配合积极的司法行动,参考欧洲法院重新启用欧洲共同体竞争法(European Union competition law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条款,使得互联网公司利益尽可能向社会共同利益倾斜,笔者认为通过对科技巨头进行反垄断约束,比起对数据定价更有活力,数据保护和资源配置应是渐进的。(待补充)
被统治就是被没有知识和美德可言的造物盯上,就是被监察,被窥探,被规范,被灌输,被说教,被注册和点名,被估断,被预测,被审查,被命令。 所以有那些无政府主义的碎片,浅浅扎进被顺驯的日常里,用 “everyday forms of resistance ” 和 “infrapolitics” 的宽广频谱来容纳不曾被官方历史记录过的每一次抵抗。
---title: titledescription: descriptionpublishDate: 2022-11-13(required)lastmod: 2023-07-02featured: truetags: ["tag1",tag2]image: /static/photos/06.jpgimageDesc: This is a static file(optional)---
回顾折腾工具的经历,我曾执迷于新事物然而又学不到真正的技术,还是以前学习基础编程和基础算法来得扎实,让我回心转意的是next-mdx-remote这一Next.js生态中重要的mdx组件,其readme.md的提示"How Can I Build A Blog With This?":
Data has shown that 99% of use cases for all developer tooling are building unnecessarily complex personal blogs. Just kidding. But seriously, if you are trying to build a blog for personal or small business use, consider just using normal html and css. You definitely do not need to be using a heavy full-stack javascript framework to make a simple blog. You'll thank yourself later when you return to make an update in a couple years and there haven't been 10 breaking releases to all of your dependencies.
作为一个没钱的人读《有闲阶级论》,在某种程度完成了对抗消费主义的最后一块拼图,揭示了生产劳动和消费浪费的区别,有闲阶级通过消费非维生所需的时间与昂贵物品保持、展现身份地位,并脱离社会生产贡献,这一消费文化逐渐蔓延整个社会,资本主义驱动着浪费型消费的增长,尽管在现代也遇到类似于ESG、绿党等概念和组织的抵制,但是有闲阶级的出现是因社会的劳动并非需要这么多人,在中国90年劳动参与率是约78%,2021年约为66%,而美国是从67%下降到62%,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同时面临中产阶级夹缝生存和有闲阶级兴起的情况,特别的东亚特色的文凭主义背景下,“闲职”成了经济学理论中当之无愧的稀缺品,但是如果我们细心观察这一过程,我们正同时面临新加坡式贫困《不平等的样貌》(This is What Inequality Looks Like)和功利教育《优秀的绵羊》带来的挑战。
在之前读《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看到美国现代化历史由于文凭造成的社会分层,提及通胀和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经济危机是因为闲职系统的不公平,文凭社会和不平等,之前的 QS 放榜澳洲大部分学校都涨了,大部分人却因既得利益而沾沾自喜,却缺少批判视角,我在文凭泡沫和大学排名描述,大学排名就像是投机的产物,四大排名提供了一个文凭证券化市场,押注排名的人就像是看 K 线图研究技术面分析,对于厌恶投机的我,简直令人作呕。
谬误
大学已经提供了“一切应提供的设施”,学校管理人员无责,教授作为学术研究的核心人员,所以教学再烂也是合理的,大学内尽管不破,光一个校园网就要折磨你。学生成绩不好,不提供实习职业援助,流水线作业文凭工厂,反正一切都不是学校的问题,是学生自己的问题,鉴于“老校严格的学术标准”,所以考试规范多么抽象也是合理的。记得有一门课是关于不平等的,我提建议补充 Thomas Piketty 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理论,结果一周后,结果是课件上一段不到 50 字的描述和 wikipedia citation,进学校第一天第一门课就被教导不要乱引用 secondary source,我没看到有其他同学给这门残缺课程提建议,这门课基本上是 90%的读文献+10%的交流+0%的授课,对于没 get 到课程本质的同学是灾难的。
Carl Rhodes 的 Woke Capitalism: How Corporate Morality is Sabotaging Democracy 用旧左派的身份批判觉醒资本主义,但不反对觉醒本身,而是推翻新自由主义,在加税、公共利益、社会责任等问题上和今日的 ESG 一致,而作者认为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利用进步思潮,创造了一个由大企业主导的整体,企业过度干涉公共政策。企业的“社会责任”被看作是抵制社会主义的威胁的防御策略,而当下的品牌洗白和捐赠其实是主动避税的策略,问题在于觉醒资本主义的虚伪和自私,选民沦为企业的宠物,而现有左派强调新制度主义,即政府部门外包追求效率,在制度的内在不平等方面是无力的。
推荐阅读:
Kanai, A., & Gill, R. (2021). Woke? Affect, Neoliberalism, Marginalised Identities and Consumer Culture. new formations: a journal of culture/theory/politics 102, 10-27. https://www.muse.jhu.edu/article/787072.
期末成绩和 QS 大学排名同时放榜,但身边的声音几乎都在讨论大学排名,“大学为自己打工”,再次印证大众投资或消费教育的成功标准:排名某些年后是否在 xx 以内,上涨还是下跌,四大排名提供了一个文凭证券化市场,押注排名的人就像是看 K 线图研究技术面分析,也有人因排名下跌而不安,这听起来是南海公司泡沫。
一定会有人认为我批判文凭主义和大学排名,是由于我的动机,因我没有 top 文凭而酸导致说出这些。这类观点我个人是非常认同的,确实有这样的可能性,很可惜不是每个人都如此随波逐流,在“名校圈”或“留学圈”充斥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部分大学还有令人不适的校园精英文化(论《精英的傲慢》),这种资本文化的封闭性导致对外界歧视,不愿意走出去和社会其他阶级或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我认为这是目前大学生涯最普遍的问题,对于遇到金融衍生品市场、社会冲突论等复杂性问题时,应该反问自己是否真的了解整个系统,而不是活在某一种理论或意识形态的框架下,又或者问下行外的人是如何看待的,最经典的例子是,CFA 持有者的投资能力:
贝叶斯与科克大学商学院(Bayes and Cork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的研究人员调查了 6291 名美国股票共同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跟踪他们在不同基金和公司的表现,并考虑了性别、资历以及该经理是否投资于该基金等因素,最后得出曾被视为在华尔街获得晋升的可靠途径的 CFA 证书,实际上意味着更糟糕的表现,而传统的认为来自入学要求更严格的大学的基金经理,尤其是理工的复合专业背景下,在获得成功方面要表现得更优秀。这个研究差点要把我从“职业证书”的途径中劝退,但对我而言,加入特定领域的协会无疑是职业规划的不二选择。
看网上很多评论,xx 学校和 xx 学校怎么选,很多时候是没有可比性的,这个民族的文化很畸形,要么一窝蜂说这对,要么非要攀比来决定谁更好,只要陷入文凭对比,专业素质、职业规划的优先级就会下降,进入短视主义。不少人本科和硕士读一样的专业,重复教育,选最简单的专业,master of economics 或 master of business,还有 marketing,甚至有中国留学生选修中译英专业,然后出去说这学校真水,选最水的专业然后还要说学校水的问题,最水的就是这种人(校友金句),甚至有人说读不同的专业,本科学的是不是都浪费了,都什么年代了,现在的人对教育的观点还如此传统,一定会有人反驳说硕士学的和本科不一样,难度的提高,只想反问这是不是一种教育的浪费。
Downey, D. B., & Condron, D. J. (2016). Fifty Years since the Coleman Report: Rethin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s and Inequality. Sociology of Education, 89(3), 207–220. https://doi.org/10.1177/0038040716651676
Holbein, J. (2016). Left Behind? Citizen Responsiveness to Government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10(2), 353-368. doi:10.1017/S0003055416000071
在政治上,不论这种娱乐化是如何被看待的,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控制论显得更为激进,愚民、弱民是存在政治合法性的;而媒介即认识论,在解释竞选广告、新闻播放等“电视机统治”现象是有力的,在这基础上,James W. Carey 将仪式当作媒介的隐喻,伴随着神秘主义、宗教主义诠释了现代社会人们感知事物的联络,一种仪式和场景同时意味着唯一的价值观和社会纽带,Giddens 的时空分离论讲述用符号去感知处于不同时期的同一件事物,所以媒介和娱乐化的结果是人无法直观上感知到娱乐的性质,媒介不仅仅是提供认知,还提供社会联系的网络,而互联网平台提供了宗教仪式般的场景,我更愿意将其称为媒介的社会化。
隐私争议
其中一大较大争议的问题是是否应该将“科技发展”(其实是封闭互联网的扩张)当作优先事项,和政治相对应的是保守派强调隐私和 FOSS,但这种保守在过去十多年美联储放水的背景下显得无力,就算不选择“崇尚大型科技公司”,那行动上也无法抗拒,否则他们将失去更多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而更为极端的则是著名的 Richard Stallman,他对自由软件下绝对定义,他在他的个人网站上针对性地批评不同的科技公司。我想说的是,偏向保守的想法其实是比较好理解的,但他们缺乏影响力,从市场的反馈来看,科技狂热分子才是大部分,我并不是指用什么软件代表了怎样的态度,下图只是用来描述模糊的概念。
新古典经济学的消费者主权和消费者偏好理论无法解释,“便利换隐私”默认了消费者的需求是已经存在的,“有麻烦就有需求”,但实际上是互联网公司减少了 bundle 的选项,一部分变得不可用,例如禁止首次邮箱注册,必须用手机号验证,登录必须使用手机客户端扫二维码,其实是用户被迫做出的妥协,而这件事情和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并不完全正相关;通过限制用户选择,让用户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打开外链会提示风险,无法像 HTML 的超链接一样打开,这也是一种行为经济学上的干预,这样用户更多的在站内进行跳转,其理由却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流失用户”,难道大部分用户会认为一个更封闭的内容社区是需求吗。
我有新的观念,因路径依赖性,现有的工具总是缺乏效率,但人的习惯和重复选择了这样的工具,而效率成瘾主要针对的是工具理性的群体,但人也不总是理性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程序员喜好的工具而普通人不会使用,我最开始使用 latex 是因为在 word 和 ppt 上插入数学公式太过笨重,但现在能一键转换,还有我使用 r studio 选择 markdown+latex 的注释,我认为这才是合理的效率,来自于原有的替代品,用新古典经济学的话,这是效用最大化,所有的选择源于多个替代品的满足程度,而现代化和个性化的结合产生了如今折腾的事项。
现代社会是一种类似于学习机(learning machines)的存在,每个人都通过吸收各种信息,但做出不同的行为,这是无意后果的反常性(perversity of unintended consequences)或社会变革带来的不测(contingency of social change)。没有人能够凭借一种习得的技能不加改变地生活一辈子。
AG 可以是一套行动体系或实践体系,参与到日常生活维持一个连贯的自我认同的组成部分,我更倾向将 AG 归类为神经性厌食症等现代神经性问题,但它往往不是病症,而是现代反身性的体现,是 AG 患者的性格、外貌、社交方式等和主流男性的不符,从而寻求新的身份认同,这和 MtF 的症状最初表现时间高度重合,是在 13 岁-17 岁,离开原生家庭开爽认识到自我的阶段,AG 的变性动机是掌握身体规则的极端和强迫倾向,跨性别或第三性打破了社会二元性别的桎梏,但新的社会并不选择包容他们,笔者认为性多元化和AG并不冲突,而社会存在二元论观念的 MtF 的影响,至少我了解到的,存在 MTx,甚至性别浮动的情况,这是高度社会化且长时间社会生活交互的结果,但这被传统心理学和精神学分析所忽视。
总结
至今为止,还没有看到对 Blanchard 的批判有理论上的支持,看到的更多是社会化和政治化的因素,不论是否支持 AG 论,但 AG 是存在的临床现象,如果跳过它,会影响对 SRS 的心理评估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但对于 AG 应该有开放性的选择,而不是单纯的劝退或政治攻击;对于 SRS 的评估要求中就有”以女性身份生活至少两年“(不同地区有所差异),这点非常重要,这是构造现代社会中身份认同的过程,而且以时间衡量也过于模糊,应该使用量表衡量新的身份认同是否稳定。
然而,这是一个被政治捆绑的时代,面对 LGBT 方面的观点需多加谨慎和思考,不论是支持或反对。
参考资料
Austin, A., Craig, S. L., D’Souza, S., & McInroy, L. B. (2022). Suicidality Among Transgender Youth: Elucidating the Role of Interpersonal Risk Factors.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37(5–6), NP2696–NP2718.
Barišić, J., Duišin, D., & Batinić, B. (2022). Autogynephilia. Srpski Arhiv Za Celokupno Lekarstvo, 140(5-6), 385–389.
Blanchard, R. (1991). Clinical observations and svsternatic studies of autogynephilia. 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 17(4), 235–251.
Lawrence, A. A. (2017). Autogynephilia and the Typology of Male-to-Female Transsexualism. European Psychologist, 22(1), 39–54.
Serano, J. (2020). Autogynephilia: A scientific review, feminist analysis, and alternative ‘embodiment fantasies’ model. The Sociological Review (Keele), 68(4), 763–778.
Moser, C. (2010). Blanchard's Autogynephilia Theory: A Critique. Journal of Homosexuality, 57(6), 790–809.
推荐阅读
Lawrence, A. A. (2017). Autogynephilia and the Typology of Male-to-Female Transsexualism. European Psychologist, 22(1), 39–54.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是消费新货币的主体,本质上它并没有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是不会进入借贷市场增加对企业的贷款,并不会导致奥地利经济周期(Austrian business cycle);当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财务政策进行“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QE)买入新的国债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为政府赤字融资时才会启动信贷循环周期,它增加了银行储备,通过私营部门通过商业贷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完成信贷扩张的正反馈,单独的 QE 仍然是一个政治独立的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政治家控制了货币的创造,而不是政治上独立的中央银行,货币就不再中性,货币政策明确地资助政府的支出。货币政策不再是货币政策,而是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结合,只要经济中存在以失业工人和未充分使用的生产设施为形式的闲置产能,这种政策就能持续下去,通胀取决于是否存在额外的产能未被充分利用,否则出现狭义的“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的现象。
Stephanie Kelton. The Deficit Myth: Modern Monetary Theory and the Birth of the People’s Economy. 9578567774
Newman, P. (2020). Modern Monetary Theory: An Austrian Interpretation of Recrudescent Keynesianism.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48(1), 23–31. https://doi.org/10.1007/s11293-020-09653-7
Prinz, A. L., & Beck, H. (2021). Modern Monetary Theory: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Economic Policy?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49(2), 173–186. https://doi.org/10.1007/s11293-021-09713-6
接下来是 Kuznets 的数据搜集论证美国 1913-1948 年的不平等减少,表现在高收入人群的年收入占比下降,他最著名的理论是 Kuznets Curve,经济增长和不平等关系是倒 U 的,这样的乐观主义是喜闻乐见的。
不平等降低的机制是源于知识和技能的扩散,技术融合和分享导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高度发展,以中国为代表,利用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而 solow model 中的资本比例就会下降,削弱资本和劳动力的替代性,从而改善不平等。实际上这种技能的培训高度依赖于教育和培训,技能的获取并不总是免费和开源的,而这一资源更有可能被资本家控制从而阻碍不平等的降低。
几乎所有经济学模型都告诉我们,如果增长率g下跌(这符合自 1970 年以来的实际情况,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增速下降和技术进步减速,该趋势可能还将持续下去),回报率 r 也会下降。然而皮凯蒂确信 r 的降幅会小于 g。虽说这不会必然发生,但如果比较容易用机器取代工人,或者用专业术语说,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弹性大于 1,那么增长率放缓及其导致的资本收入比提高,确实会使r和g的差距拉大。而且皮凯蒂指出,历史记载也表明这一情形的确会发生。
Fuleky, P. (2006). Anatomy of a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Type Production/Utility Func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Mimeo,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October 2006.
A 2000-word paper on different “learning interventions” strategies for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s Graduate School of Teaching, an outline of an integrated marketing campaign to sell running shoes for Macquarie University and an essay on “legal and ethical scenarios in aged care” for a 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 subject Health Law, Ethics and Policy, are among the fraudulent assignments seen by The Australian.
“If you’ve seen all the things I’ve seen your mind would be blown,” the ghostwriter said.
“You woul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 have come to realise that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just a sham. I have some students who I have worked for since their first year and I’ve done all the assignments until they graduate, just pass and get all the grades.
“The thing that makes me worried is the medical students who have never done even one assignment since their first day.”1
The anonymous whistleblower alleges that some New Zealand students have graduated with degrees without ever writing a single assignment.
“I can bet you with my life many have graduated with master’s and bachelor’s degrees without ever having done a single assignment,” the whistleblower told the Herald.
Contract cheating companies (often disguised as tutoring companies) are known to take your money and cheat you out of the education you deserve. Unscrupulous contract cheating companies, such as ‘HD Education’, position themselves as being officially connected to UNSW and can put you in danger of blackmail, identity theft, and being in breach of the UNSW Student Code. They are not connected to the University in any way.
法律上没有约束力,澳洲八大集体不作为,大部分案件都在校园内解决的,以开证会等传统方式,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在法院里的法律是没有意义的,这不是 code of conduct,正如 You would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I have come to realise that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just a sham.,那些整天争论着澳洲大学是否“水”或者争着排名的人难道不也是将求学当成了一场骗局,一场零和博弈,用一定的金钱和精力买来的敲门砖,凭借证书主义(Credentialism)的投资和筛选效应为自己获得这场游戏的入场券和一定的筹码,难道当事人没意识到这样做也是以假学历、骗局的假设进行思考的吗?因为这样的人根本就没将教育当回事,你能不去理会它是否被人认可吗,这仅仅是现代教育的副现象。
Araki, S., & Kariya, T. (2022). Credential Inflation and Decredentialization: Re-examining the Mechanism of the Devaluation of Degrees. European Sociological Review. https://doi.org/10.1093/esr/jcac004↩
Anthony Giddens 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是社会学的著作,现在这时代缺乏对现代性的反思,全球化的兴起和新自由主义的扩张,这个时代并不缺乏对与错的争执,每个人都面对着制度性的风险和机遇,人们从中获得新的自我认同,但这样的过程伴随着焦虑,这本书不见得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但这些都是生活的细节却不被人注意到,特别是对自身的治疗和发展的启发。
现代的首个元素是时空分离(seperate of time and space),每一种文化都存在标准化对时空的测量标准,但在前现代,时空是通过具体位置的情境关联起来,即“抽离”,将时间从空间中分离,机械钟表的发明和应用促进社会结构的扩张性,变迁为本土化,不可避免成为全球趋势,我们现在使用的 utc 和数字化地图正是将地球在平面上的投射,它们是一种讲述“何处在何物”的规范化媒介;时空的虚无化使得人们对时间的感知依赖于社会的历史进程,人们想到 2000 年成为“新世代”的标志,出现了计算机千年虫问题,正是将时间以两位十进制数的表达造成的问题,当它闯入人类社会进程时,反身性的作用使得“利用历史创造历史”变得普遍,人们逐渐脱离传统的束缚,却又保留着部分传统的生活文化,依赖传统来感知过去的特定情境,即后传统社会。
其次是社会的脱域机制(disembedding of social institutions),symbol tokens 符号将人民对特定情境联合起来,货币秩序成为一种信用货币,其次是 expert systems 专家体系,功能分化的结果,每个人都被迫去相信威权技术机构,从食品、住房到医疗,技术的专业化是“弱的归纳性知识”使得每个人都不得不承受额外的制度性风险,即风险社会,而这种风险可以来源于本土行和全球化的,例如转基因食品、人工配方食品、地区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化等,专业系统基于历史经验主义,正是因经验从而获得信任共识,这同时取决于人自主决定信任他人,又或者是选择了犬儒主义,第三个元素是现代性的内在反身性,这也是常说的“知识就是力量”,但这也只能说明知识和经验构成社会运作的功能和建筑成分,所以是内在的、制度性的。
我们很难区分传统究竟是习惯、强迫还是偏执,为何强迫症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用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其对立面是生活的无序威胁,由日常生活的习俗牵制住焦虑的涌出,婴儿对看护者的信任是一种面对威胁和危险的掩饰,一种依赖于亲情的自我防卫机制,同时也是强迫性的,能不信任吗,但“非我”关系又不得不面临断裂,从而形成自主感和自我认同。焦虑的来源于面对外在世界的知识和权利感,即面对潜在威胁的准备,焦虑并不具备促进作用,焦虑并非源于无意识的压抑,而是恐惧本身,体现为内在危险,而非外在具象的危险;从婴儿的需求打破了马洛斯需求层次的假说,婴儿体现的安全感的需求远超生理需求,更多的是对失去的恐惧,struggle of begin against non-being,但只有经历看护者缺席,“他者”才会成为独立个体。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人类通过生活生活来回应本质存在的问题。海德格尔的 Dasein 指 existential awareness of non-being,具备这种认知能够认识到非本质存在是人存在的一部分。人只有清晰认识到死亡本身并勇敢面对才是真正的活着,即向死而生(Beings-unto-deadth),但佛洛依德的理论给出死亡引发的焦虑源于失去他者的恐惧,所有人都在无意识地在自身死亡的情况下以旁观者身份思考生存的问题,死亡的存在性临界使得人们向死而生的时间本质。
从日收益率上看,突出的是整体市场肥尾分布(kurtosis > 3),控制尾部风险是唯一的制胜法宝,新闻上大部分的“黑天鹅”其实是预料之内的,积极的策略是为尾部风险做好准备,而不是因 n 倍的历史标准差,得到概率渺茫的结论,结果是新闻媒体中的“n 年一遇”,这让购买 AA 级的次级贷款的投资人摸不着头脑,不得不承担灰犀牛(已知的未知)带来的伤害。
在 AD-AS 模型中,通货膨胀的四个驱动因素对商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描述。首先,随着经济沿着商品市场短期供应曲线的陡峭部分移动,供应链瓶颈开始显现。其次,商品偏好的转变导致商品市场的 AD 曲线右移,服务市场的 AD 曲线左移。第三,强有力的财政刺激导致两个市场的 AD 曲线右移。第四,随着投入成本上升,劳动力供应以及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的冲击导致两个市场的 AS 曲线左移。
Cao, T. (2015). Paradox of inflation: the study on correlation between money supply and inflation in new era. Asu.edu. https://keep.lib.asu.edu/items/153592
若是科尔曼报告中发现学校对成绩的影响并没人们认识的那么大,反而是家庭背景、种族等因素。教育分流制度作为不平等的放大器,新加坡小学离校考试(Primary School Leaving Examination)是彻底的玩笑,让一群入世未深的孩子经受社会工程的洗礼,其艺术在于让每个人都接受这样的标准并承担后果。
另一个常常被混淆的概念是分配结果的平等与机会的平等。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中,他对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并主张不平等的分配应当符合差异原则:即使这种不平等并非直接由于机会不平等所产生,它也应该对最不幸者带来最大利益。然而,在卡多-希克斯效率原则的框架下,某些改变实际上可能会导致一些人的状况恶化。与此不同,帕累托改进的理念要求确保每一个参与方的状况得到改善,或者至少不会使任何一方的状况变得更糟。罗尔斯揭示了基于无知之幕背后的机会选择理论,应用社会契约来解决分配公正,即公平即正义(justice as fairness)。
from prophet import Prophetdf_y = df.reset_index()[["date", "National urban survey unemployment rate for 16-24 year olds(%)"]].rename( columns={"date": "ds", "National urban survey unemployment rate for 16-24 year olds(%)": "y"})model = Prophet(interval_width= 0.95)# 95% interval width# Fit the modelmodel.fit(df_y)# create date to predictfuture_dates = model.make_future_dataframe(periods=6,freq="M")# Make predictionspredictions = model.predict(future_dates)predictions.head()
Polkadot 使用的是 NPoS(Nominated Proof of Stake),源于瑞典数学家 Lars Edvard Phragmén 提议的选举方法,这种方法能让席位分配和给他们的选票成比例,给与了当时瑞典的议员选举中少数族裔更多的代表权;通过质押 DOT 的份额比例作为参考,保证 1/n 的提名中至少有一个可信任的验证者。NPoS 在节点奖励上奉行平等主义,每个入选的可信任节点的奖励是相同的,促使持份者投给质押量更小的节点以获得更高回报。
NPoS 的目的是避免马太效应和寡头造成过度中心化的结果。
Cosmos Hub
Cosmos 的结构是中心辐射模型,它最大的亮点是 IBC 通信,在传输层,两个独立的区块链 A 和 B 通过 IBC 进行交互,它们有对应链的轻客户端。当 A 想与 B 交流某条信息'X'时,它向 B 发送存在该信息的区块头,以及该信息的承诺证明。承诺证明用于验证 A 上是否存在某条信息。
但是,A 和 B 并不直接在彼此之间发送这些消息/数据包。相反,当 A 希望向 B 发送消息时,它在其状态机中提交或存储包含该消息的数据包的哈希值。中继者,即链外进程,不断观察此类消息。当它们看到 A 在其状态机中提交了一个给 B 的消息时,它们会简单地接收这个消息并将其传递给 B。注意,中继者是无权限的,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运行。
若是行为被自反性改变,是行为的自我审视(reflexity monitoring of action),道德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根据约定习俗、社会规范以监视自我的行为规范是否一致,同时是约束自我行为的合理性根据。另一层次是检点行为的动机(motive,motivation),尽管动机不一定能被社会接受,但它可以作为个人价值观的延申促成了做出行为的合理性。
功能性系统分化(functional systemic differentiation),有两个是可以确定的:女权革命,技术的可再生时代(Gernot Böhme 的 Über Natur Im Zeitalter Ihrer Technischen Reproduzierbarkeit,实在是读不下去,大概意思是自然界原有技术被人为复制,例如人造人相关的基因技术,仿生技术,复制自然的技术构建一个人为制造的自然功能以覆盖原本的自然,实现重组系统性功能),重组后的自然变成社会组成的一部分,自然变成利用基因技术去解决社会问题,需要重新自然化(renaturalization)即非自然(denaturalization),转换成自然生产的工业体系被转化为能使社会变化持久的自然体系
在口述文化中,长者是传统的宝库和守护者,他们吸收传统比别人早,有更多的闲暇和其他同被鉴别传统的细节并传授给年轻人,所以传统是集体记忆的组织媒介(organizing medium of collective memory),传统的完整性并不在与时间上的延续,而是不断的阐述,目的是发现连接现在与过去的纽带,使得集体记忆适应社会习俗。
Stochastic processes are ordered collections of random variables. They are denoted using Yt, reflecting the fact that they are sequences of random variables that are ordered in time(t) (i.e., so that Ys is observed before Yt whenever s<t). The ordering of a time series is important when predicting future values using past observations.
A first-order autoregression, also known as an AR(1):
Yt=δ+ϕYt−1+ϵt
where δ is a constant, ϕ is a model parameter measuring the strengt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nsecutive observations, and ϵt is a shock.
This first-order AR process can describe a wide variety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time series (e.g., interest rates, commodity convenience yields, or the growth rate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Covariance Stationary
Covariance stationarity depends on the first two moments of a time series: the mean and the autocovariances.
Autocovariance is a time-series specific concept. The autocovariance is defined as the covariance between a stochastic process at different points in time. Its definition is the timeseries analog of the covariance between two random variables. The hth autoco-variance is defined as:
yt,h=E[(Yt−E[Y])(Yt−h−E[Yt−h])]
Autocovariance is denoted using y, where the subscripts denote the period (i.e., t) and the lag (i.e., h) between observations.
When h=0 then:
yt,0=E[(Yt−E[Yt])2]
When Yt is covariance-stationary (i.e., the autocovariance does not depend on time), the autocorrelation at lag h is defined as the ratio:
ρh=V[Yt]V[Yt−h]Cov[Yt,Yt−h]=y0yh
The symmetry follows from the third property of covari-ance stationarity, because the autocovariance depends only on h and not t, so that:
Cov[Yt,Yt−h]=Cov[Yt+h,Yt]
White Noise
ϵt∼WN(0,σ2)
where σ2 is the variance of the shock. Note that any white noise process is covariance-stationary because the first two moments are time-invariant, and the variance is finite.
Shocks from a white noise process are used to simulate data. White noise processes Pt have three properties.
Mean zero (i.e., E[ϵt]=0). This property is a convenience, because any process with an error that has non-zero mean can always be defined in terms of a mean-zero error.
Constant and finite variance (i.e., V[ϵt]=σ2<∞ ). This is a technical assumption that is needed for the third property.
Zero autocorrelation and autocovariance.
Autoregressive(AR) model
Yt=δ+ϕYt−1+ϵt
where δ is called the intercept, ϕ is the AR parameter, and the shock ϵt∼WN(0,σ2).
Denoting the mean of Yt by m and using the property of a covariance-stationary time series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