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安排
体检的那天我们6点30从单位坐大巴出发,我觉得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到达省二医。结果我们用了一个小时多一点,首先是出发的时间比计划晚了大概5分钟,路上也有点堵,尤其是到了新滘路的时候。
在周日自己搭公交车回单位的路上,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酒店,发现省二的体检中心就在酒店里,于是我就纳闷了,体检中心不可能不把拍胸片的机器放到里面去,但在一个酒店里面怎么做到高级别的防辐射呢?还是说现在的DR辐射没那么大了?
酒店很高,垂直电梯当然有,但我觉得走楼梯更快,所以虽然我们走到了电梯间,但最后我们还是走楼梯上去,我是带领他们走楼梯的人之一,虽然我也没去过,但是那个消防通道的门就写着从那里可以上体检中心,然后我们就上去了。
报道很简单,把身份证给前台,刷完你的身份证就可以把你的体检单打印出来,核对上面的姓名身份证号以及电话,接着就可以用手机扫描体检单上面的二维码,然后你就能看到你要检查的下一个项目是什么。去年在省人民医院惠福分院的时候已经需要这么操作,但是当时我们要在机器上报道。那个报道难倒了很多人。省二这边的排序比较傻瓜,完全不由得你选下一个项目是什么,是系统为你排序,但是系统排序也有个坏处,就是它不会料到你有特殊实际情况。比如要做B超,很多项目需要空腹,但是要憋尿,问题是很多人都没有尿。他们空腹但没有尿。同时他们的检验项目里面也有碳13。系统给他们排序是先去碳13,然后做B超,最后是抽血。如果他们一开始就有尿,这个操作完全没有问题,但关键是他们没有。于是也就只能做B超的时候把不需要憋尿的项目做完,然后做其它,当他们有尿了以后,再重新去B超那里排队,把没做完的项目做完。可以这么说,B超是所有检验项目里耗时最长的。感觉抽血那个地方也很多人,但实际上速度跟B超比起来,抽血快很多。大家的习惯都是一开始就去抽血,然后可以喝水,接下来就可以去B超。以前在惠福分院的时候,大家一开始就抢排队抽血,然后抢去做B超。年年体检,年年要憋尿,为什么就不可以先憋好了再去呢?自从某次憋尿不成功,让所有人都等我一个之后,我就已经习惯了体检的那天早上只尿一点点,尿到没有明显的尿意就停下来,那么体检的时候就完全不需要喝水和特意憋尿。当然这样做也是有坏处的,就是会让我体检前一天晚上睡不好,甚至会出现有有种憋尿憋过头的感觉,但一年就那么一次,而且如果真的受不了我是可以控制放多一点水的。
这一次体检我属于狗屎运,系统先把我安排去做血压,血压之后就把我分配去做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实际上就是在双臂和双脚踝同时做4个血压。我去做动脉硬化的时候,那个诊室医生还没来,我是第一个,我在那里张望。后来当我几乎做完所有项目的时候,同事才跟我抱怨,他们现在都堵在了动脉硬化那里,那个地方排了20多个人,每个人哪怕只做三分钟,也起码得一个钟才能搞定。我的B超也等了很久,但不属于那种不正常卡住的状态,而是因为前面就有三个人,检查B超就是很耗时的玩意。但总的来说,我被这个系统安排的路线算是比较顺畅。
我顺畅不代表其他人也顺畅,特别有些人居然还搞了个无痛胃镜。麻醉很容易,胃镜半小时,但是全麻恢复可是需要时间的。
最终我9点30结束,但是单位的大巴超过了中午12点才终于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