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幼教看幼教》的后记(摘)
近日里,我的新作《跳出幼教看幼教》火了一把,出版社告诉我,一个月在网上销售一空,订阅者被告知数十天后才能收到书本,出版社不得不立即加印,他们感慨,没有想到暑假里也会那么畅销。
我将这本书的后记摘录如下:
……掐指一算,我从事幼儿教育学的研究和教学已有四十余年了,在近三十来年中,我始终坚持书中的这些观点,有的被有些人认为是有点“另类”的观点,这些都是我在经由反思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包括我对自己从事幼儿教育的最初十年所持有观点的反思,这些反思基于我学习了众多幼儿教育之外的理论,接触了多种流派著名学者对幼儿教育的思考,观摩了世界众多国家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及我在我国幼儿教育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
作为一位教育学科的研究者,首要的事情就是立场,有了立场,才有与之一致的视域和视角。我虽然也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异文化中的幼儿教育,但是我的立场必须是中国人的立场,即从国家利益、国家意志的立场看待我国的幼儿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总则第四条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作了如下的规定:“学前教育应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这一法律条文规定了我国从事幼儿教育的人应持有的立场,以及实施幼儿教育的方向和任务。
之所以要“跳出幼教看幼教”,就是不能只站位在幼儿教育的小圈子里打转转,不能只在一些所谓的“先进教育理念”里打转转,而必须站位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站位广大人民的需要去看幼儿教育。
之所以要“跳出幼教看幼教”,就是要有系统思维,要有全局观念,要懂得幼儿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部分,要懂得与社会各级生态系统相协调,承担起促进国家与社会进步的使命与责任。
之所以要“跳出幼教看幼教”,就是要明白幼儿教育的理念和实践,服从于意识形态,与文化传统、社会信仰、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密切相关,而非取决于“普世哲学”。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国的幼儿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西方一些教育理念与制度的影响下,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盲目借鉴甚至照搬的现象,这类现象必须加以纠正。
在写完了这本书以后,我头脑中始终盘旋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为大,什么为小”? 我盘点了多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所关注的热点、要点问题,它们始终是“游戏”“反对小学化”等,而不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以及与之相关的议题,我隐约地感觉并担心这种状况是否会导致“抓小放大”“轻重倒置”的后果,是否会出现方向性的偏差。
我反对幼儿园小学化,也将游戏当做幼儿园不可缺失的一类活动,同时也清楚地认识到有时在制定政策时需要锚定时弊去解决问题,但是无可非议的是,在方向问题上,我会首先要将“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放在首位,而在“什么为大,什么为小”的权衡中,我不会将“游戏”“小学化”等一类方法、形式的问题当做最主要的价值问题反复地去提出和强调,而反而将幼儿教育的最重要的问题置之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