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忍不住“抠、撕、扯”?
刚才,睡觉前我陪着果果读有声书。有一页破了个小口子,结果果果就一直伸手去撕,怎么劝都劝不住。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种行为其实不仅仅是孩子的“调皮”。说到底,我自己一个三十多岁的成年人,不也常常改不掉抠鼻屎、扣死皮这些小动作吗?
我们在电梯、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经常能看到广告或标语的边边角角被人抠掉、撕烂。这些行为乍看起来无意义,却几乎“人皆有之”,似乎是某种“与生俱来的陋习”。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能控制得住吗?又该怎么引导孩子避免这些小动作?
1. 为什么人类喜欢“抠、撕、扯”?
1.1 心理调节的本能
很多“抠东西”“撕纸片”的行为,其实是人类在面对无聊、焦虑、思考、等待等情绪状态时的一种“自我调节”方式。大脑会下意识地寻找一个重复、节奏感强的动作,来转移注意力或释放轻微的压力。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我刺激行为(self-stimulatory behavior)”或“自我安抚行为(self-soothing behavior)”。
1.2 微小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撕纸时的声音、手感变化,会带来一种即时反馈,使人产生轻微的满足感。大脑甚至会因为这种反馈,分泌少量多巴胺,让人产生“舒服”的感觉——虽然这个舒服是短暂且无害的,但它的确让人“欲罢不能”。
1.3 形成习惯之后..... [ 阅读全文 ]
原文链接: https://chenguo.life/post/self-stimulatory-behavior/
版权声明: 果果日记© 版权所有,转载请用明链标明本文地址
本站相关: 随机文章 | 站长微博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捐助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