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网上卖课不办证会被罚款?一篇文章讲清楚ICP经营许可证

最近在小红书上刷到一篇笔记,封面很显眼,就是“网上卖课被罚款”,其实我看她名称就知道是个广告,但作为一个自媒体创作者,看到这种内容还是很想点进去看一看的,然后我又搜索了一下相关的内容,发现很多类似的广告:

这是他们提供的办理信息:

那么在网上进行知识付费或者销售产品,到底需不需要办理icp备案和icp许可证呢?

这里我先说一个结论:

icp备案(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现在大部分平台都需要了,比如微信小店:

可以看到,如果你申请的是教育培训类型,也就是知识付费相关的,那么是必须要准备icp备案的,否则你压根无法在微信小店售卖这个类目。这就跟网站一样,如果你是国内的服务器,那么就必须要进行icp备案,否则无法使用国内服务器。

icp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这个一般是不需要的,而且个人也压根申请不了,甚至即便你有公司也申请不了,因为申请条件必须是你的公司有3个员工,并同时为他们交满3个月社保。

坑就坑在这,因为很多人不懂,他们就是利用你不懂,然后来收费代办,包括我自己,关于这方面我之前查过非常多的资料,以及打过很多官方电话咨询,所以这篇文章会对你有帮助的。

1、ICP备案

做过网站的都知道,网站需要一个服务器和域名,而如果你的服务器选择国内的,那么icp备案就是必须的,否则你是用不了的,如果是海外的则无需备案。

但是现在这个条件不仅仅是在网站了,小程序以及各种平台都慢慢的变成了必备条件。

正如上面的微信小店,你如果想在微信小店卖课,那么icp备案就是必须条件。

而icp备案是很简单的,个人很容易申请,但是在申请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我们的需求,比如你的需求是在微信小店卖课,那么你首先要去了解微信小店关于icp备案的其它需求,比如有这么一条:

这里还需要你准备一个《关联关系证明模板》,打开这个模板看好像是需要公司,因为底下还要盖公章,我没有了解个人是否可以,如果你有需求可以去咨询一下客服:

当然,即便是公司,也是很简单的,你搞个个体户就可以了。

具体的流程:因为icp备案是必须要你有一个网站的,所以你得先去购买一个国内的服务器,然后购买一个域名。

然后按照服务器商的指引去填写资料备案即可,这个备案非常简单,只需跟着步骤填写资料一步步走就行,最快次日就通过,不过也要看地区,有些地区1周左右,有些地区15天左右。

如果你刚好做过网站的话,这个对你来说就非常简单了。

2、ICP经营许可证

比如这个小红书笔记说的:

微信小店已经明确表示了,这个证不是必须的,但是这些人利用你不懂来忽悠你代办,这个证我之前了解的代办费要几万元。刚刚也说过了,个人和一人公司根本办不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这个ICP经营许可证呢?

我说几个案例你就懂了:

淘宝、京东、拼多多这类平台是需要的,因为涉及到第三方卖家,那么类似的小鹅通、面包多、荔枝微课、千聊、知识星球等也都是需要的,因为涉及到第三方卖家入驻;

还有比如58同城这类信息服务也是需要的,因为同样涉及到第三方用户发布相关的商务信息。

在比如我的不上班研究所,我个人在不上班研究所销售我自己的产品是不需要这个证的,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也要来我的网站进行销售你的产品,那么就需要这个证了,如果没有这个证我让你在我的网站进行销售,那么最终可能就会面临高额罚款。

所以现在你应该明白了,这个许可证主要是用于平台的,或者说是有第三方卖家通过你的平台进行销售的话,那么这个证就是必须的。

那正常情况下,个人或者个人独立公司,只卖自己的课这个证就不是必须的。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产品要入驻一些平台,然后这个平台明确要求需要这个证的。

用Notion+GTD高效管理你的任务,告别拖延症,Small Task小任务Notion模板免费分享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亦或是生活,我们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任务、包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虽然这些事情也许没什么难度,但问题在于“多”,当我们的事情变得多的事情,时间也许就会不够用。

就拿工作来说,我之前工作那会,如果上级每天给我安排一两个任务,我能够轻松的完成,还能摸半天鱼,然后早早下班。

但是,一旦上级某一天突然安排了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同时又额外安排了几个零碎的任务,并要求在需要在当天完成,这个时候就有点忙不过来了,关键是,在处理这些工作的时候,时不时也许还有一个个同事跑过来要你帮个忙解决一下某件事情,或者又丢给你另外一项任务,又或者企业微信突然又收到老板的安排等等……

这也许让原本就手忙脚乱的你产生了一丝焦虑,甚至心里一万个草泥马飞过。结果呢,做了这个,忽略了这个,做了那个,忘了这个……虽然,也许这些任务并不复杂,但多而杂乱,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就产生遗忘,最终导致可能遗漏一些,或者无法做到每一个任务都有条理的完成。

所以,经常会看到一些同事会在自己的电脑或者办公桌贴上一天的任务便签以此来提醒自己每天的任务,避免遗忘,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毕竟我们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忆的。

当然,除了把每天的任务直接写下来,还有一种更加高效的任务管理方法,叫做GTD

什么是GTD?

GTD的全称是:Getting Things Done

意思是“把事情做完”,由著名的时间管理大师David Allen在他的书籍《尽管去做》里提出的一套任务管理方法,主要原则在于一个人需要通过记录的方式把头脑中的各种任务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头脑可以不用塞满各种需要完成的事情,而集中精力在正在完成的事情,是一种消灭压力的高效工作方法。

实际上跟我上面的例子是一样的,就是把它们写下来,无论是待办事项、还是当天的任务、又或者是你大脑产生的任何想法等等,统统都写下来,所以这也是GTD的核心第一步:Getting Things Written.

但不同于上面例子的是,GTD不仅仅是让你把当天的写下来,你还可以把一周内的,一月内的,甚至之后某个节点想做的统统都可以写下来。

按照GTD的说法,这一个步骤就是把你所有的想法、待办、任务等统统都先丢进一个收集箱里面,然后清空你的大脑,让你可以更加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这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

还是接着上面的例子,比如当我正在做一件事情,在做的过程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突然来了一个个同事请求帮忙或者分配新的任务等,只要这件事情不是需要我立马去做的,我都可以先把它们丢进收集箱里面,这样我也就不用担心我会遗忘,同时在当下我也不用时不时的就去想着它们,而是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当我们更加专注于当下的时候,我们的效率自然就会更高,而不是一直处于一种被打断的状态下。

咦,等下,这不是跟用便签记录是一样的嘛?

是的,因为我现在只是在给你介绍GTD,而GTD的流程一共包含5个,分别为: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

为此,我通过Notion基于GTD设计了一套模板,下面我会通过模板来进行演示GTD的过程,模板在文末有提供(免费的)。

可以先看一下:

1.收集:清空你的大脑

在这个步骤中,非常简单,你只需要跟使用便签一样,把你接收到的、自己计划的、脑子闪过的等等统统都丢进“收集箱”里。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去对收集的信息做任何处理,也不用过多思考,只需要“写下来”,“丢进去”。也就是清空我们的大脑,让我们专注于当下的任务,不被这些其它的信息所影响。

这个步骤当中,在我们的模板里,可以通过任意一个页面的快捷按钮进行收集:

只需要点击一下这个按钮,就可以创建一个收集,整个过程只需要几秒钟。除了PC端,你还可以通过手机来进行创建,又或者通过快捷指令更加快捷的创建,甚至你可以直接喊siri帮你创建。

当然,上图可以看出,并不止一个按钮,除了丢进收集箱,我们也可以直接点击下方的按钮选择创建一条新任务,这样它就不会进入收集箱,而是直接是一条执行中的任务,也不需要经过下方的步骤。

2.整理:清空你的收集箱

当你完成了所有的事情之后,你就可以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对你的收集箱里面的内容进行整理,清空。在这个过程中,在我们的模板里,实际上我把它和组织放在一起了。

整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收集箱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类的过程,首先我们需要判断这条信息是否需要行动?如果不是一条需要行动的任务,而是一个想法,那么是否需要删除,还是归档?又或者是记录到笔记中等。(目前模板没有做笔记和资料系统)

如果是一个需要行动的任务,那么首先需要判断,这条任务是否一定要做,如果是可做可不做的,那么是否需要删除还是先归档?又或者是暂时先放在待办?

如果不需要删除或者归档,那么就需要判断这条任务是否需要多个步骤来完成?

比如:出门遛狗

我只需要出门就可以了,那么这就是一条任务。

比如:制作一个Notion模板

它涉及到了多个步骤,可能需要多任务来完成,所以它就是一个项目。

当完成了这样的判断,接下来我们就直接对它进行分类,需要删除就删除,需要归档就归档,如果是任务就拖动到任务中,如果是项目就拖动到项目中。

在我们的模板中,我专门做了一个页面来进行整理和组织:

可以看到,上图中,分别有两个部分,收集箱和任务及项目,收集箱目前我放了3条信息,如果这个信息是任务,那么直接拖动它到下方的任务中即可,如果是项目,那么直接拖动它到下方的项目即可。

当我们的收集箱清空,我们就完成了整理的过程。

3.组织:对任务进行分配

刚刚说过了,我把整理和组织放在一起了,当我们进行整理的时候,把一条任务从收集箱中拖入到下方任务当中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就完成了整理的动作,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这条任务进行组织。在Notion上,组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属性配置的过程:

比如我们需要改变它的状态,设置它的优先级,任务的情景,根据需要设定截止日期等。同时,正如上方的流程图所示,这条任务,你是当下可以立即完成的还是需要延时处理的?又或者是委托他人处理?如果是延时处理,我们就可以根据情况把状态设置为“待办”或者“执行”。

如果是委托他人,我们就可以把状态设置为“等待”,同时在情景中可以添加一个你委托的人员,包括一些其他的类型设定,或者给它设置一个优先级,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截止日期:

当我们配置好了这些属性,最终把状态从inBox改变成任意一个状态的时候,我们也就完成了组织的部分,而这些任务就会从这个页面消失,它会进入到我们的首页和各种任务视图中,比如:

在行动列表中:

在日历中:

同时,会根据你设定的截止日期进行不同的提醒。

在模板中,我还做了一个四象限的展示形式:

四象限,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时间管理方式,可帮助我们通过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管理我们的任务,从而提高效率,理清重点。

4.回顾:检查并复盘你的任务

回顾之所以在执行的前面,是因为作者所指的这个回顾是在你完成了以上3个步骤的时候,需要定期的对你创建的任务进行检查,看是否需要更新和调整,同时也需要避免任务堆积过多,导致系统出现混乱,所以我们需要定期的回顾来保证系统的运行流畅。

很多人使用这类工具之所以坚持不下来就是因为一开始创建太多杂七杂八的任务了,陷入了一种“列时一时爽,一直列一直爽”的状态,最终导致整个系统杂乱无章,也懒得整理了,就放弃了。

但并不是说需要你先回顾才能执行,它和执行是相互的,执行之前的回顾是查缺补漏及时调整,执行后的回顾是总结复盘按需优化。

所以执行之前你可以定期来任务列表进行回顾,检查一下是否有遗漏的任务?任务安排的是否合理?需不需要进行调整?委托别人的任务是否完成等……

关于执行后的回顾,我这里通过自动化,创建了一个单独的回顾页面:

它每天会自动创建,不需要你手动创建,你只需要专注于任务即可。当你完成一个任务,一个项目的时候,这里会自动统计,展示在这个小方块中。

同时当你在执行完一个任务进行回顾复盘顺便写了一个总结的时候,你所总结的内容也会展示在这个小方块中,方便你后续进行统一回顾复盘。目前只做了每日回顾,后续可能会更新月度的,方便我们每月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复盘总结。

5.执行:完成你的所有任务

GTD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将任务付诸行动的阶段。这一步主要就是根据你的任务列表逐一完成你的所有任务。

而关于任务,也是我们这套模板最核心的,因此,我做了多种不同的视图来展示你的任务,比如刚刚提到的四象限,其次还有根据下一步即将进行的,当天的,一周内的,日历的,时间线的等等展现形式,方便你快速定位重点。

同时,除了按照日期,还做了根据情景,状态,类型等不同的分类展示形式。

以情景举例,比如在下图中,有一个优先级展示,除了优先级后面还跟了一个情景,比如根据工具分类,根据场景分类,根据人员分类等等:

它的好处在于,比如我目前正在使用电脑,那么如果这条任务和电脑有关,我就可以优先处理需要电脑完成的任务,同理,如果我现在正好外出办事,那么我就可以优先处理和需要出门的任务。

这些分类形式,大家都可以在模板中自行添加或修改,可以按照你自己的习惯和使用场景进行增加。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就可以把重心聚焦到更重要的事情上,方便我们更好的完成任务,以及更高效率的达成每一项任务。

看似这几个步骤很复杂,但真正做起来,实际上每天只需要花几分钟整理一下就可以了。

这就像你在学校时,这些任务都是老师帮你安排好的,现在这个角色换成了你自己。如何像老师一样,把自己的任务和时间安排的井然有序,让自己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我觉得是每个成年人摆脱迷茫最好的方式。

最后的话。

对啦,这个模板我给它取名为“小任务”,但虽然叫“小任务”,却能够发挥出巨大的效能。它不仅能帮助我们收集日常生活中琐碎而繁多的任务,还能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组织,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每个任务的优先级和截止日期,从而更加合理地规划时间,避免遗漏和拖延。

免费版领取

直接在公众号【自由人生实验室】回复“小任务”即可获取免费版。

卖Notion教育邮箱账号,80元一个,赚麻了

最近有了开通Notion会员的需求,一看价格96美元一年,一个月也要70元。

但我目前的需求不大,所以感觉没啥必要,因为后续也许也用不到。

然后就想到了万能的淘宝,看看有没有便宜的,结果一搜果然有,而且发现他们竟然卖的是永久的,只要200多块:

这我还犹豫什么?

差点就付费了,但想着看看还有没有更便宜的,结果,果然有,只要80元,而且也是永久的:

而且都说明了是现有账号直接升级,那就说明不是共享号,这下我就毫不犹豫的付费了。

看到卖家发过来的消息我就突然明白咋回事了,注意看我划线的关键词:教师资格

看他发来的这条消息,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毕竟咱也不是Notion新用户了。

这主要是Notion在2019年的时候就推出了一个教育优惠,针对学生和老师可以免费使用教育增强版会员,只不过之前没有教育邮箱加上没啥需求,也就没当回事。

也就是说只要你拥有一个学校的邮箱账号,然后用这个邮箱注册Notion,你就可以免费使用教育版的会员,而且没有时间限制。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说是永久的原因。

但是呢,很多人要么已经毕业了,要么学校没有邮箱,就自然无法享受到这项官方的福利,所以就有了这项生意。

但是卖家非常不靠谱,并没有在一开始说明这一点,而是先通过文字游戏告诉你可以在原账号直接升级,实际上只是用他们的邮箱新增加一个工作区,你看他的狡辩:

我就说嘛,哪有这种好事,原账号升级,而且只要80块就能获得永久的plus,确实不太可能呀,当时我也确实没想太多,毕竟,万能的淘宝嘛🤔

包括这个卖家的说明也特别搞笑😂

所以针对这个生意而言,本质上就是卖邮箱。

也就是说,我给你提供一个教育邮箱账号,你自己去注册Notion然后就可以获取教育版会员了,或者正如他们说的,你直接在原账号上新增加一个工作区,也就等于在原账号上升级了😂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邮箱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可以无限生成这么多教育邮箱呢?

其实非常简单,并不是像上面那个卖家说的一样,在国外注册一个自己的学校😂,而是只需要你注册个教育域名,然后整一个域名邮箱,域名邮箱可以通过企业邮箱,又或者自己搭建一个邮局服务来获取。

什么意思?

简单解释一下,也就是说,你先去注册一个教育域名,比如我注册了一个:toocool.edu.pl

然后,我用这个域名去申请一个企业域名邮箱,有了企业域名邮箱之后,是可以生成很多子邮箱账号的,比如我可以生成:

  • a.toocool.edu.pl
  • b.toocool.edu.pl
  • c.toocool.edu.pl
  • ……

然后你用我的邮箱,去注册新的Notion账号或者工作区,就可以直接获取教育版会员了,没有任何门槛,只要你是这个教育域名后缀的邮箱注册的就可以直接升级。

比如:

我刚刚随便注册了两个,直接就是教育增强版。

也就是说,只要我有了这个域名,我就可以薅无限个Notion的教育增强版会员。

而且这个域名也不贵,我注册的这个只要46元,续费也才96元一年,相当于成本只要卖出一单就可以回来了。

当然ac.cn也是可以的,而且更便宜也更方便,我目前也注册测试了,完全没毛病:

但是这种方法有一点不太方便的是,如果你是自己用还好,但如果你想和他们一样拿去卖,用户在注册的时候需要接收验证码,而既然是企业邮箱,如果你要把这个邮箱给到对方使用,那么对方就要加入你的企业,比如你是腾讯的,那么对方就加入你的企业微信,就可以通过企业微信来使用这个邮箱。

所以会相对麻烦一点,而且企业邮箱也是有一些限制的。

比如你是个人的,你申请腾讯的企业邮的话,如果不认证企业,那么最多只能1000人使用,也就是说只能生成1000个邮箱账号。

而类似的比如飞书压根就不支持个人使用,阿里最多只能生成50个。

所以如果你是要拿去卖,想要卖得更多,就得有一个企业,然后还得认证,然后去申请扩容。

所以这就是企业邮箱的一个缺点,当然,如果你是个人使用的话,这就完全不是缺点了,而且非常方便。

而且你还可以申请多个企业😂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方式,那就是自己搭建一个邮局服务,以及搭建一个邮件客户端,那么你想怎么生成就怎么生成,可以生成无数个邮箱,并且用户可以通过你自己搭建的客户端登录你提供的邮箱账号去接收验证码,当然,也可以直接通过客户端来使用这个邮箱收发邮件。

淘宝的卖家们就是这么干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用他们的邮箱用着用着突然不能用了的原因,因为他们不赚钱了,服务器不续费了,你的邮箱就用不了了。

比如:

当我搭建了这样一个邮局服务,我就可以无限生成这个域名的邮箱。

但是这个也有一些门槛,比如需要你购买一台服务器,而且这台服务器必须开通25端口的。

25端口一般服务器商都是没有开通的,比如我自己有2台服务器是野草云的,我之前咨询了野草云的客服,他们表示可以开通,但是需要缴纳25美金的保证金才可以:

当然有一些服务器商也是不需要的,不过这个要求也算是很低了。

当你的服务器开通了25端口,然后你就可以自己搭建邮局服务了,而且非常简单,比如我上面那个就是使用的宝塔的一个插件。

但是它没有客户端,只能通过宝塔面板进行管理,要么就是通过绑定到第三方客户端上,如果是自己用还好,但如果给别人用就相对麻烦。

所以,我们还需要搭建一个邮件的前端客户端,也就是用户可以直接拿我们的邮箱到我们搭建的前端网站去进行登录,然后进行收发邮件的操作。

搭建前端也很简单,有很多开源免费的邮件客户端程序,直接下载上传到宝塔安装就可以了。这里推荐一个:RainLoop

以上就是通过企业邮箱和自建邮局来获取无限域名邮箱的方式,各有优缺点。

最关键的是,有了教育邮箱,不仅仅可以用在Notion上,还有很多其他平台只要支持教育优惠的,都可以用,比如我随便举几个只要有教育邮箱就可以免费或低价薅的产品:Setapp、Todoist、LastPass、Figma等等……

当然,它有一个前提,就是对方的验证方式必须是“邮箱认证”就可以,而不是要学生证、跳转到支付宝之类的认证,那就不行。

不过我还没有去尝试哈,因为这些我也用不到,不过Figma后续我可能会去尝试一下。

最后的话

其实这就是一个信息差,但是可以发现,一个小小的信息差可以让很多人赚到几十上百万。

这篇文章避免太长我没有写如何去搞企业邮箱包括自建邮局的详细步骤,但如果你有一点动手能力的话基本都可以搞定,因为方法我已经说明了,具体操作其实并不复杂。

而且如果你是在腾讯注册的ac.cn域名的话,会更加简单,直接注册企业微信后,然后添加域名,可以一键解析,再怎么小白也都可以搞定。

但如果大家有需要可以关注公众号【自由人生实验室】我后面再写一下详细版的教程。

当然,大家如果只是想要一个邮箱又不想买域名自己折腾的话,我可以免费送你一个,但前提是你有一直在使用Notion。

我也可以保证这个邮箱你可以长期使用,即便哪天Notion这个政策没了,你也可以正常使用。如果哪天我不想续费这个域名了,我也会提前告诉你,让你更换邮箱账号转移你的数据。

有需要的可以在【自由人生实验室】公众号后台回复“教育邮箱”4个字获取,同时我把域名注册地址和需要的相关软件步骤都整理在后台了,如果你要自己注册也可以在后台回复获取哈。

设计了一款CRM人际关系管理Notion模板

经常会收到来自朋友和家人的生日祝福,但我自己却很难记住别人的生日,包括我妈的生日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

所以决定整一个这样的Notion模板,可以实时的提醒距离对方的生日时间。

当然,生日提醒只是一个小小的功能,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更好的管理自己的人脉,特别是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越来越觉得人脉真的很重要。

而有了这样一款模板,就能帮助我更好的管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了。

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款模板,非常简单,但很实用。

只需要简单设置对方的基础信息和生日,模板会通过函数自动计算出对方的年龄、星座、生日提醒等。

通过前台看板,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距离对方的生日还剩下多少天,同时也会展示对方的星座和兴趣爱好等。

当然,还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示一些其它的属性,或者通过地区、关系、爱好、性别等方式来进行分组查看:

目前是免费分享的,感兴趣的自己获取哈~

自由人生实验室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验证码:
请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博客验证码”,获取。
或在微信里搜索“自由人生实验室”或“FreeLifeLab”关注公众号。

掌控时间,掌控生活:我的高效时间管理秘诀

之前听过一期携隐Melody的播客,讲的是时间贫困,在这期播客中,Melody分享了她自己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工具:

其实ios也本身自带记录时间的工具,但是它只能记录你使用手机、电脑和iPad的时间,主要是记录你再使用这些设备的时候把时间花在哪些app上,但无法记录设备以外的时间,毕竟我们也不是24小时都在使用这些设备。

所以听到她的这期播客之后,我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时间非常多,但都不知道时间花到哪里去了的人,所以听到这期播客的时候,我立马就跟着她分享的方法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

给大家看一下,这是我上周的时间使用情况:

可以看到,我的大部分时间主要花在了学习、娱乐和生活上。

但是在没有记录时间之前不是这样的,而是记录了时间之后,我慢慢的根据每天的时间使用情况进行改善,变成了现在这样。

比如,在之前,你看到的黄色区块,可能更多的是红色,也就是之前这些时间更多的不是花在学习上,而是花在娱乐和摸鱼上,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较少。

然后使用这个方法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后,我通过色块对项目进行区分,当每周进行回顾复盘的时候,如果红色(娱乐摸鱼)区块占大多数的时候,说明它在提醒我,这周摸太多鱼了,得多分一点时间在其他项目上。

现在可以看到,红色只占少数,而占最多数的,是黄色,黄色代表的正是学习。

其实我平时也算是一个比较喜欢学习的人,但跟之前不同的是,我现在是集中一段时间学习,之前更多的是比较碎片化的,比如现在看会书,看着看着,刷会小红书,刷完小红书再回来看会文章等等,比较杂乱,所以当我开始记录之后,通过每周的复盘加不断的改善,我现在可以说已经养成了习惯。

通过色块你就能看出,我早上和晚上,都会有学习时间,而且基本上每天都一样,然后上周的红色区域之所以这么稳定,是因为最近在追庆余年2,其余时间基本花在橙色(生活)上,但是我的蓝色(工作)时间是不固定的,比较随机。

它给我带来了个什么好处呢?

我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养成了习惯

之前我是比较没有规律的,想到什么做什么,因为是自由职业嘛,所以时间也多,也正是因为时间多,加上没有规律,所以虽然看似时间多,但是我总感觉一天一下子就过去了,然后我又什么都没做的感觉,不知道自己的时间花到哪里去了。

然后开始记录之后,我就慢慢的根据每天的时间使用情况进行改善,最终养成了早起读书、睡前学习的好习惯。(而我开始记录自己的时间后,就会有一种心理,我希望每周复盘的时候,黄色要占大多数,而不是红色,所以我就会尽量让自己去多学习来填充黄色区块。还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是把每周的时间使用情况公开分享出去,这样会更加激励

其实这就跟我做知识管理一样,以前我把重心放在工具上,现在我把重心放在内容管理上,所以我现在做了一个可以说非常强大的知识库。

说了这么多,那我是怎么记录时间的呢?

主要是用到了两款软件,3x3+苹果自带的日历app

在日历app中,我设置了7个不同的日历:

然后配合3x3app进行时间记录,最后同步到日历app中,3x3是有桌面小组件的,当你要开始一个项目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在桌面小组件中,点击项目就可以开始计时,比如:

计时完成之后会立马同步到日历app中,同时又可以在3x3中对它进行一些配置,比如项目是学习,那么子项目是什么?比如子项目是读书。

同时还可以记录你再这个时间段具体做了什么,当时有什么想法等,可以通过备注的方式进行记录,比如:

但我目前备注的不多,只是学习的时候,当时产生了想法随手记录一下。

Melody的播客提到过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比如今天跟朋友出去某个餐厅吃饭,觉得某个菜很好吃,下次还可以来,但正常情况下,过了一段时间,上次在哪个餐厅吃的?吃了啥菜来着很容易忘记,只能去翻消费记录。而这个日历备注的功能就能让我们快速的回顾当天在哪里吃的,吃了什么,甚至还可以加入地址。

比如:

可以看到,我上面还加了个地址,当点击地址的时候是可以直接跳出苹果导航app直接导航的。

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记录,今天和朋友聊到了什么,当你下次回忆的时候如果忘记了,只需要翻开日历一看,就能立马回想起来。

这就是日历记录的好处,当然,我目前没咋用记录,而更多的是通过它改变我的时间习惯。

以上就是关于用日历记录时间的好处。

对了,3x3这个app设置有一点小复杂,如果你不会用的话,可以点赞告诉所长,感兴趣的人多的话,后面我在写个教程。

最后的话

其实,我平时不太管理时间,因为我觉得时间是无法管理的,它一直都在流逝,而更多的是管理自己的精力,只有你的精力旺盛的时候,你做任何事情都不会缺少动力,相反如果精力不够,你有再多的时间也很难专注的做好一件事情。

所以别看我每天只工作1-3小时(实际上更少,只不过最近在整知识库),但是我的工作时间可以做到非常专注,能让我做很多事情,可以说1小时顶5小时这样。

但是呢,记录自己的时间也很有必要,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干什么,同时正如我上面说的,可以让我养成习惯。

所以,我记录的时间也没那么细致,而Melody讲的她每一段时间包括睡觉都会记录,这一点我我觉得不需要记录的那么仔细,所以通过上面的图可以看出,有很多区域是空的,这个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而定。

如果你也感觉自己平时时间不够用,或者不知道花在哪里了的话,建议大家也可以去听听她的这期播客。

如何更高效的收听播客?

现在播客越来越火,播客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我自己基本上每天都会听一两个小时的播客,但是听播客不同于阅读博客,有的时候看到一个播客节目标题很感兴趣,但是听一个多小时却发现讲的内容很一般,或者对你没太大帮助的,这样就很浪费时间了,除非你就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收听。

但如果你是为了获取知识而去听播客,那么效率就非常重要了,毕竟通常一个节目1-5个小时,还是蛮浪费时间的。

那我是如何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高效听播客的呢?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流程。

1.找播客

先说下找播客,我自己常用的播客平台是“小宇宙”和苹果自带的“播客”APP,如果用电脑的话,我使用的就是苹果自带的,因为小宇宙只有手机端。

然后打开app我会先从订阅列表里看我订阅的播客的更新动态,比如当我打开播客app的时候,在首页有个“待播清单”就是他们最新更新的,而且会显示更新时间,我会从这根据节目标题来筛选我想要收听的节目:

那如果在我订阅的列表中没有找到喜欢的,我又很想听一期播客的话,我会通过一些工具,比如中文播客榜来进行翻找:

这个工具我把它放在了我的导航,大家可以去“搜鸭”进行查看:www.isoya.cn

在这个榜单中它会实时更新近期的热门播客节目以及新锐播客节目等,我会在这里进行挑选,在新锐节目榜单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宝藏。

那听了一期之后觉得还不错就直接关注了,下次就可以直接等待更新就可以了。

2.听播客

因为大部分播客时间都很长嘛,我除了晚上听鬼故事会完整的听完,其他关于获取资讯/知识类的播客我都会先进行处理,看看这个播客讲了些什么核心的东西,是否值得收听,然后在决定要不要去完整的听,或者先加入到待播清单,等下次开车或者发呆的时候在打开听。

我这里用到的是一款工具,叫podwise,它的作用就是可以帮你一键总结播客的内容,然后搭配kimi阅读助手可能效果更好,比如众横四海这个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这个节目,长达4个多小时,但是使用工具只需要一秒钟就可以进行总结,并提取文字稿:

而且它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帮我进行总结这个节目的核心内容,并做了时间标记:

当我点击这个时间戳的时候,会自动跳转到文字稿位置,而且还会直接定位播放:

这就非常方便了,比如我看思维导图提到“分析阅读”,但是我并不理解的时候,我就可以直接跳转到文字稿进行原稿阅读或者直接收听这一段内容。

那其实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就已经大概知道这个节目讲的是什么,以及可以直接获取到我想要的内容了。

但是并不代表我不听了,如果这些内容是我很感兴趣的,那即便我已经有了文字稿和核心大纲,但我还是会去听一遍,这样会让我更容易吸取。

其次,刚刚我有说到,搭配kimi使用会更高效。

从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到,在我的浏览器右边栏有一个kimi的阅读助手,它给我总结的会更加详细一点,因为kimi总结的是全文内容,所以我还可以直接去跟kimi进行对话,比如我随便根据它的总结提了个问题,它的回复非常详细:

当然,你还可以直接打开kimi,再次和它进行对话。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的了解这个节目到底讲了什么,核心是什么,有什么重点等等,并且我可以直接进行记录笔记。

而且podwise是支持关联Notion的。

那么即便我后面没有时间去听这个节目,我也学到了这个节目的核心内容。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提到的几个工具链接:

搜鸭:www.isoya.cn

podwise:https://podwise.ai/

kimi助手:自行谷歌应用市场搜索

ps:本文不是podwise和kimi的广告文哈,但是好工具值得我们推荐。

最近也很久没更新博客了,后续会多更新一些跟效率有关的内容。

专注做好一件事,项目自己会找上门

我是个摄影师,前段时间在迪士尼约拍过几个小姐姐,今天突然收到一条来自约拍小姐姐的消息,问我是否可以帮忙代购迪士尼的产品:

迪士尼的物品别说这些女生,就连我自己也经常购买迪士尼的周边产品,我的车上也摆满了玩具总动员的摆件。

而对于不经常去迪士尼的人来说,唯一的购买途径就是官方店铺,但是迪士尼的产品价格其实并不便宜,比如一个玲娜贝儿的13英寸毛绒玩具官方价格是239元:

这个价格对于一个毛绒玩具来说其实已经非常贵了,所以就衍生出了一个产业链,迪士尼代购,在淘宝随便一搜,就有上千家迪士尼代购的店铺,而且销量并不低,比如这家专门做迪士尼代购的店铺,做了5年,一个产品月销量1000+,店铺竟然做到了5个皇冠:

5个皇冠意味着他们店铺最少卖出去了20-50万单,假设一单赚10块钱的情况下,他们通过代购也赚到了200-500万,但实际情况一单的利润可能并不止10块,实际的销量数据也可能并不止几十万。

我搜了好几家这种迪士尼代购店铺,都是几个皇冠的店铺,甚至还有金冠的:

这家店铺的收入就至少是500-1000万起步了。

可见这个需求有多大,毕竟对于迪士尼来说,即便是工作日,每天的人流量也是爆满的,节假日就更不用说了,有的时候都买不到票。

对于人气如此之大的顶流游乐园,他们的周边产品需求就不用多说了,特别是他们的顶流玲娜贝儿。我在小红书上搜玲娜贝儿的笔记就高达121万篇:

我在小红书也搜了一下,做迪士尼代购的不在少数:

需求也非常的大:

对于代购这个行业我并不是特别了解,但是今天的这条消息倒是给了我一些启发。

先不谈代购这件事,这篇文章我主要想聊聊副业这件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互联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副业项目,但是有的时候,其实当你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项目持续一段时间,很多项目都会主动来找你。

比如你做自媒体,持续一段时间,积累一批粉丝就会有一些广告商主动来找你,也会有一些项目合作的来找你;

比如你做某个项目,有一定时间或积累也会有一些合作来找你,比如之前我写的一篇快递cps的文章,前两天就收到了另一个平台的cps合作:

……

而这样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你在一个行业或者项目当中做了一定的时间有了一定的积累,你就会发现有越来越的项目主动来找你,而当你自己了解的越深入,你自己也能发现很多这个行业当中的信息差或者更隐秘的项目。

所以很多时候吧,我们都在找项目,不如死磕1-2个项目,把它做到精,然后你就会发现,你所操作的这个项目又会给你带来各种不一样的机会。

而这些机会都是在你有了一定积累才会出现,它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就比如刚刚提到的迪士尼代购,虽然我早已知道在迪士尼可以通过年卡的优惠来帮别人代购赚取一定差价,但是当真正有这个需求主动找到我的时候,这是不一样的。

最后我想说,把时间花在找项目上,不如花在专研一个项目上。

记录一次写博客高光时刻

最近换了个域名之后基本上是日更,每天早上6点左右花半小时写一篇文章,甚至有的时候直接两篇。

把博客挂在BlogFnder这个博客导航的这几天,由于日更,排行榜直接排在第一了:

在川流这个平台也被站长放首页推荐:

在积薪获得了最大的推荐位,以及侧栏的热门位:

一个新的博客站,文章平均阅读量有几百,全靠上面这几个导航站了。

之前写博客,并没有跟别人有过友链的操作也没有入驻到这些博客导航中,但由于这次想认真写写内容,所以就把博客挂在了一些导航站上以及和一些朋友互相挂了友情链接。

能有这个成绩其实是出乎意料的,因为我一直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但没想到这个新的博客建立半个月,我也写了半个月,目前一共写了18篇,虽然写的不咋地吧,但是能坚持写作本身就是一件很牛的事情不是吗?

做有积累的事情

我一直都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但三分钟热度一过,就Say goodbye。

就拿做网站这件事情来说,陆陆续续搭建了很多网站,也有一些网站成功过,但三分钟热度一过,说删库就删库,哪怕这个网站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搜索排名,拥有了较高的权重,但我似乎没有意识到我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损失了太多。

之前的博客有一篇文章被各大搜索引擎收录后,由于这篇文章需求很大,但是相关的内容却很少,所以很快,依靠自然搜索流量每天给我带来几千个ip,任何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的关键词我的那篇文章排名都在第一,这篇文章的阅读量甚至都达到了百万。

因为后面还加了个付费阅读,所以每天能给我带来几十块-100左右的被动收入,让我躺赚了一年多,也是这一篇文章让我的博客有了关键词,有了权重。但是后面我说删库就删库了,损失巨大。这种案例其实也并不止这一个。

所以我就在想,如果我从2012年建站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删库这个操作,而是搭建的所有网站都保留至今,会是什么样?不管它能不能给我带来钱,但是有一点是一定的,那就是即便我卖站,也能赚不少钱。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似乎都在追求短期的快感,却忽略了长期给我们带来的价值。

毫无疑问,建站是能赚钱的,而且你的站时间越久,那么这个站的价值就越大,但似乎和我一样在不断折腾的人会多于认真做内容的人,从一开始还坚持至今的更是少之又少。但真正坚持下来的,用心写内容的那些站,他们的站一定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且具备很强的商业价值。

比如比较知名的:阮一峰、廖雪峰、酷壳、懂懂日记、卢松松、月光博客等等……

这些大佬们的博客并没有很漂亮的外观,但却有足够多的优质内容,且具备了非常强的商业价值。

其实做网站也是有复利效应的,当它到达了一定的时间拐点可能就会突然爆发,但是很多人都是3分钟热度,都死在了拐点到达之前。

我在重新开这个博客的时候写过文章有提到,这应该是我最后一个博客了,我会在这里坚持写10年以上,我不知道10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但我可以肯定的是,能坚持写作10年的人,他一定很牛逼🐮!!!

课程cps分销,小赚70万元的里程碑项目复盘

2016年是知识付费的元年,而我是从2018年开始操作课程分销这个项目的,可以说我是最早一批操作课程分销项目的人了,也可以说我是最早一批接触到知识付费的(有点夸张了🤣)。

因为没有赶上淘宝客的红利,所以课程分销这个项目也是我做的最用心的一个项目了。

1.课程分销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cps,全称Cost Per Sales,即按销售付费。别人通过我这里购买别人的课程,那么我就会获得一部分佣金,而课程的佣金一般都比较高,大部分都在20%-80%这个范围,所以这也是我操作它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比如千聊的课程:

甚至有的时候还有高达95%比例的佣金:

这真的很难让人不心动,即便你没有推广的需求,看到这个佣金比例,你也想去生成一张海报推一推。

而课程分销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不需要我自己来做课程,我只需要去获取流量然后把课程推广出去就好了,也不需要我做任何的售后服务,在我这里,我只需要负责售前咨询和介绍这门课程,然后销售出去之后就没我什么事了。

这比自己做课要舒服的多,而且品类的选择也多,你想推广什么课程都有。

特别是对于2018年来说,知识付费正火热🔥,课程非常好推,基本上只要有需求的,成交率高达70%,所以也算是赶上了红利期。

2.我怎么通过课程分销赚到钱?

时间回到2018年初,网易云课堂联合荔枝微课推出了一套课程《网易戏精出来讲课啦》在朋友圈被疯狂刷屏,为什么刷屏呢?因为课程是带有分销功能的,用户只要扫码购买了课程就能够得到一张专属的课程推广海报,然后你把这张海报分享出去,有人通过你的二维码海报购买了课程,你就能够获得一部分佣金。

而且它还是有3级分销的,也就说A用户通过我的二维码购买了课程,我获得20元佣金,B用户通过A用户的二维码购买了课程我还能获得佣金,C用户通过A或者B用户的二维码购买了课程,我依然能获得佣金。(这种模式后面没多久就被微信封杀了)

当时这个课好像是39块,而且又是网易的课,所以信任度没有任何问题,我也随手购买并通过朋友圈分享了这个海报,没过多久,荔枝微课的公众号就时不时的提醒有人通过我的海报购买了课程,我获得了xx元的佣金。甚至到第二天、第三天依然有人在购买,即便不是通过我的二维码,我也依然有收入,真的是体验了一把一觉醒来,还在赚钱的感觉。

从这之后我就正式踏上了课程分销的推广之旅。

2.1 小赚几万元

刚开始我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群以及QQ空间来进行推广,因为我的微信也算是积累了一批好友的,而之前玩家族,建网站之类的QQ也积累了一大批好友,所以效果还算不错。

但通过这种方式,只是依赖同一批流量,又经常只是发广告,所以很快转化率就下滑了,大家有兴趣的还好,没有兴趣的也基本不会有成交。

然后我就立马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做垂直课程推广,我之前做的网站和自己玩的一些app积累了一批喜欢唱歌的垂直好友,然后我就啦了一个群,在群内分享有关于唱歌和混音的干货,然后又通过B站和一些自媒体平台发布一些相关的干货视频和文章,吸引进来新的流量。

因为我自己从2013年开始玩混音、学编曲,所以有一定的后期能力,在群里免费教他们后期知识的同时,然后就推广唱歌的课程,通过这样不断的有垂直流量的进入,加上不断的免费分享的加持,课程推广的转化率还不错。

大概持续了两三个月,赚了几万块吧。但我突然发现,虽然确实能赚到钱,但是这样的方式我还不如自己做课,我赚的岂不是更多吗?

所以我就想了很多办法来突破这种需要自己付出服务的模式,最终决定做一个课程测评类的网站。

2.2 通过课程测评网站实现被动收入

做课程测评网站的想法起源于对需求的探索,我们买任何产品似乎都要先去搜索一下,这个产品怎么样?这个产品好用吗?这个产品值得买吗?之类的问题,根据搜索这些答案,最终再来决定买不买。所以“什么值得买”这个站很成功。

而对于课程来说也是一样的,当课程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样的需求和问题就会不断的产生。

所以我二话不说,搭建了一个静态课程导航站,从网站搭建,到内容布局,当时只用了1天时间就给上线了。然后就去疯狂的推广这个网站,大概推广了一周左右,流量是有了一些,但是转化率很一般,可能1000个人有一个会购买吧。

这样的转化率让我的信心大幅下降,但回头想想,如果我每天让网站有10000个流量,哪怕只有10个人购买,我也能躺赚到几百块。

这样的想法非常好,但是一万个ip,而且还是每天,这就很难了。

然后当时就花钱做快排,做seo优化等等,不停的通过其他自媒体平台推广,但效果依然很一般。

大概是在一个晚上,我躺在床上,不停的想怎么才能获取到更多的流量,怎么才能实现睡后收入,突然我想明白了,我醒悟了。

是我太着急了,我着急的想要改变模式,着急的只花一天时间就急匆匆的上线网站,没有对内容进行优化。

所以后面我就重新做了一个站,这个静态的导航站依然保留,但是把大部分课程都删了,只留下垂直的和音乐相关的课程,并在网上写了一些说明和推荐语,同时还加入了一些免费的干货内容。当时这个站每日ip大概在1000左右,时不时的会有佣金进账。

然后重新做了一个更全面的课程测评网站,由于是测评网站,这就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我要怎么测评?自己买课来一个个听吗?这肯定行不通,因为太费时间而且很多课成本也不低。

后面我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通过爬虫爬取该课程的用户评价,以及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所搜索这个课程相关的问题,最后把这些内容进行总结,筛选出用户觉得很好并且推荐的课程,然后把他们的评价进行汇总截图,加上他们的写的一些推荐的内容。

虽然这样做也停费时间的,但比我一个个去听课要快多了,而且这个站也只不过是一个帮助用户做决策的站,那么对于决策而言,课程用户的好评和推荐本身也是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实跟豆瓣的评分很类似,我们想要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似乎都喜欢先去看看豆瓣的评分高不高,包括一些导航网站或者一些作者推荐书籍/电影也会把豆瓣评分作为一个关键的因素来帮助用户做决策。

花了大一个月的时间,上线了100套课程左右,除了自己的推广,慢慢的也有了一些自然搜索流量,转化率也确实比之前的静态站要高一些,而且通过搜索引擎来的,似乎基本上都能成交。

以下是当时的一些收入数据:

荔枝微课:

这是测评站带来的收入(由于平台改版,访问人数不准确)
这是静态站带来的收入(由于平台改版,访问人数不准确)

千聊:

这是测评站带来的收入
这是静态站带来的收入,去看收入才发现还有几块钱没提现

小鹅通:

这是小鹅通的,也是后面主要做的一个平台,因为很多大佬用这个平台比较多

新榜有赚:

后面还做了新榜的

总收入53.7万左右,这53.7万元是我目前还能找到的数据,还有一些是我直接通过推广海报和链接去分销的收入,大概也有个10来万是没有数据的,所以总收入是在70万左右。

2.3

通过测评网站的模式来分销课程,也确实在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时不时有一些被动收入,也不需要我做任何的服务,用户直接通过网站查看课程推荐,觉得还不错就直接扫码购买了。

甚至后面网站有了一些流量之后,还有一些课程商主动找上门来谈合作,比如要在网站挂他们的课程广告或者给我更高的佣金。

这或许就是有流量的好处吧。

3.为什么现在不做了?

我是在2020年初关站的,也是跟往常一样,直接删库了。

主要一个原因就是,盗版课程越来越多,割韭菜的也频频出现,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去搜索一些课程的评价或者带着“xx课程怎么样/值得买吗”之类的问题去搜索引擎搜索的时候甚至直接就能搜出来一些盗版的课程,花100多甚至几十块就能购买到全套的付费课程,这样的盗版内容越来越多,而我的流量和转化也变的没有之前高了甚至慢慢的没有流量,所以就索性关站去做别的项目了。

能够在一分钱不花(服务器除外)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网站给我带来了几十万的收入其实已经很满足了。

当时关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付费社群的兴起,所以我就想着把课程改为社群的推荐,我当时大概付费加入了7-8个社群,然后就推荐了几个我加入的这些社群。

但是效果很一般,因为社群跟课程不同,课程是实实在在教你某一项技能,但社群就比较广泛,它更偏向于群主的个人影响力,后面发现效果一般就不了了之了,闲置了一阵子就直接删库了。

其实后面我还后悔过一阵子,因为这个网站是有权重的,我如果不删库拿来干别的也比重新建站强,但我似乎经常干这种事,比如之前还有一个权4的站也是做着做着就直接删库了。后面真的后悔死!!!有点傻逼似得折腾😅

4.现在还能做课程分销吗?

能!

虽然现在红利期早已过去,线上课程也越来越多,甚至各种牛鬼蛇神都来做课,割韭菜的也大把大把的,但是,并不代表没有好课了,并不代表没有需求了。

只要这些课程平台依然存在,只要有需求的存在,那么任何一个项目任何时间去操作都不会晚。

我在上个月还在谈分销的合作:

其实很多项目并不难,难的是能够坚持下去,其实我算是一个比较3分钟热度的人,正如上面所说,之前的文章也提到过,我做过很多网站都是做着做着就删库了,就连我自己的博客也是删了建,建了删。

但在这个测评站上,也算是踩到了风口上,因为对于当时来说,知识付费正火爆,也没有现在那么多割韭菜的课程,花几十块钱就能学到一门技能掌握一个知识,或者丰富自己的爱好,还是很香,跟现在爆火的夜校其实差不多。

我自己在知识付费上也花了不少钱了,毕竟有价值的的内容从来不缺为它付费的人。

5.如何从0开始做课程分销?

做并不难,难的是把它推广出去,难的是推广出去有人能看到,难的是别人看到且还产生购买。

通过以上我的经历相信大家也有了一点思路。

在即将到来的2024年,该如何做课程分销?接下来我在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5.1 选择你正在学习的课程进行推广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课程需求的,也或多或少在各种平台上购买过一些课程,这些课程是你学习过的,那么你就能够好的推广出去,因为你比别人更了解这个课程讲了什么,讲的好不好,值不值得购买。

然后找到和你一样对这个课程有需求的人,去和他们分享就好了。

5.2 找到和你同频的同好

在任何一个领域中,或者一项兴趣爱好中,都有很多人同类中人,我们只需要找到他们并和他们成为朋友,或者创建一个微信/qq群把她们聚集在一起,然后通过群内一起交流相关的话题,附带的推广一下相关的课程,效果还是会很不错的。

比如我最近两年一直在研究知识管理,然后也加入了很多知识管理相关的微信群,以及一些产品的交流群,我付费过两次,一次是flomo的创始人少楠做的一个知识管理小报童专栏,一次是其中一个群里有人推荐的知识管理的一个课程。

你看,当一群同频的人都在一个群里交流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的话题的时候,如果出现和这个话题相关的一些内容,哪怕需要付费,那么付费率也是很高的。

就拿wp主题来说,我加入了很多主题群,有的时候一些群里推荐某个主题,我觉得好看就直接购买了,而对于其他的群友,其实也有相同的需求。

当然,做这件事会比较难,因为它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换个角度想,你并不是主做课程分销,而是在自己感兴趣或者专业的领域探索的过程中结交了一群同频好友,然后顺带的推广一些课程,顺带的获取到了一些收入。

虽然不一定能赚到钱,但是这件事一定是有价值的,因为它是一个有积累的事情,也就是在你研究兴趣爱好,在你探索未知领域,在你提升你的专业知识,在你学习某个技能的时候,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你有价值的,而在这个过程中,顺带的赚点钱。

但有一说一,赚点小钱毫无问题,但想靠它赚到大钱,就难了,现在的知识付费早已不是几年前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做课程分销的一个简单复盘,以及给各位看官提供的一点个人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已经有人做过了,我还能做吗?

  • 这个项目做的人多吗?
  • 我看到很多人在做了,还能做吗?
  • 这么多人都在做这个应该没啥机会了吧?
  • ……

经常会收到诸如此类的问题,这篇文章来简单说说我的看法。

有人做,正好是帮你验证了项目的可行性,反而一些没啥人做的,也并不代表你就能有机会。所以,有人做,做的人多,正好是市场帮你验证了,竞争对手也帮你验证了,并不代表你不能做了。

我觉得做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流量,而不在于做的人多不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腾讯模仿了很多产品,为什么很多产品都比原产品要火?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腾讯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容易地推广和推动新产品。即便是抄袭的产品,他们可以通过现有的用户群体迅速积累用户规模。

再举个例子,淘宝客起源于2003年,正式爆发大概是在2010年之后,也算是带富了一大批年入百万千万的人,它发展至今,做淘宝客的人没有几千万也有几百万,但是这么多人做就没机会了吗?

并不是,即便是现在也依然有人在不停的入局淘宝客,我自己是2019年开始做淘宝客的,当时只是附带着做它,也通过自己的网站挂个链接啥的,每个月大概有几千块收入。在已有流量的基础上后面又做了社交电商淘客,每个月也有1500元左右的收入,到现在每个月也有几百块收入:

虽然不多,但是你知道吗?这个钱完全就是捡来的,不需要我做任何操作,它每个月自动帮我赚到几百块。如果我花点心思去做它,收入就更高了,但它并非我的主项目。

所以你看,哪怕是我放着不管每个月都有几百块收入,如果你去做它还会觉得没有机会吗?

任何一个项目,它都是跟流量挂钩的,并不是做的人多了,就没有机会,就赚不到钱了。

还有一点,做的人多并不代表赚钱的人多。

比如最近非常火的短剧cps,各路大神都在不断的推广,我随便一搜相关的文章就是:“短剧cps普通人轻松日入4位数“、”短剧cps月入10万“之类的文章。

这类文章大多数都是为了收培训费割韭菜,因为真正能做到这个收入的,多布局几个号,搞个工作室,很香,没必要来割韭菜。所以,这类文章大部分都是假的,为了吸引人入局。

赚钱也并没有这些文章标题所说的这么容易。

但并不是说短剧cps就不赚钱了,我大概是在两年前接触到短剧的,当时无聊就刷了刷,然后越刷越上瘾,越刷越想知道结局,虽然脑子里也大概知道结局什么样了,但还是想看看,所以我也付费了两部剧。

它跟之前的小说是一样的,只不过换了一种模式,但无论是小说还是短剧,只要有需求存在,就一定能赚到钱,无非就是赚多赚少而已,因为赚钱的数量取决于你的流量。

所以在被自己的各种问题框住之前,不如丢掉问题先开始试试看,说不定也会有奇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