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自己和解的一年——从药物依赖到自我审视与重塑
快年底了,这一年对我来说是很特殊的一年。今年1月份,我就开始着手停药。到5月份时,精神科医生宣布我可以不再依赖药物生活,也不需要去医院复诊了,算是“正常”了。虽然仍有一些躯体化的症状残留,但我已经可以不依赖药物,主动克服这些问题。 可以说,上半年我基本上忙于调节自己的药物依赖,避免出现戒断反应。下半年则是想办法适应脱离医院、脱离药物后的正常生活,因为还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需要解决。也正因为治疗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我才有时间从过去忙碌的工作中抽身出来,用四年的时间,直面自己,反思自己,与自己和解,直面内心的心结,处理自己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这几年来,我接触了不少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神学、哲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此同时,他也从法学和哲学转向精神分析学,并以我为案例进行分析。我们两人常常会因某个具体观点,深度交流到半夜。在交流中,我学到了很多,也逐渐学会了与自己和解。没有他的陪伴,我也许无法坚持到现在。 到了第四季度(或许用Q4这种表述会更有社畜感),随着我的状态进一步好转,我决定将一些思考整理并写出来分享。这也是为什么最近有朋友通过各种渠道问我:“最近怎么这么高产?”的原因。频率最高时,我一天能写一篇大长文,因为除了睡觉和吃饭,我几乎都在电脑前写作。 写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以帮助自己整理并释放内心的压力。我在《情绪释放的重要性》中也提到过这一点。对我而言,写作的动机大约有六成是为了从我所接触的知识中,结构化地整理思考、表达内心的想法,四成则是希望能让别人看到,与那些有相似想法的人产生共鸣,算是帮到别人,也很符合我的初心。正因如此,我的文章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 没想到的是,我的写作引发了不少共鸣,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冲突、人身攻击,甚至是黑客的长时间攻击。不过,这些都是必然的。人与人的思维本来就不完全相同,有些人会反对我的一部分观点,而有些人可能会全盘否定,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