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使用 Python 脚本实现图片相似度匹配

随着相机像素越来越大,图片体积也变大了。在图片处理中,较大的文件体积会影响性能,因此杜老师会先生成缩略图,筛选完成后再通过 Python 脚本实现图片相似度匹配。这里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供需要的小伙伴们参考。

脚本说明

以下是个基于 Python 的脚本,使用 PIL 以及 imagehash 库来实现。

遍历目录 A 中所有图片。

在目录 B 中查找相似的图片「通过感知哈希算法判断」

如找到匹配项,则将图片复制到目录 C,并以目录 A 图片的名字命名。

脚本代码

在运行脚本前,需安装所需的 Python 库:

1
pip install pillow imagehash

dir_a, dir_bdir_c 替换为实际路径;threshold 控制图像相似度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支持多种常见格式图片文件;使用 imagehash.phash 进行感知哈希的比较,适合用于识别视觉上接近的图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import os
import shutil
from PIL import Image
import imagehash

# 定义目录路径
dir_a = 'path/to/dirA'
dir_b = 'path/to/dirB'
dir_c = 'path/to/dirC'

# 设置相似度阈值(越小越严格)
threshold = 5

# 获取图片的感知哈希值
def get_image_hash(filepath):
try:
return imagehash.phash(Image.open(filepath))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f"无法处理文件 {filepath}: {e}")
return None

# 判断两个哈希值是否相似
def is_similar(hash1, hash2):
return hash1 - hash2 <= threshold

# 确保目标目录存在
os.makedirs(dir_c, exist_ok=True)

# 遍历目录 A
for filename in os.listdir(dir_a):
file_a_path = os.path.join(dir_a, filename)

# 检查是否为图片
if not filename.lower().endswith(('.png', '.jpg', '.jpeg', '.gif', '.bmp')):
continue

hash_a = get_image_hash(file_a_path)
if hash_a is None:
continue

# 遍历目录 B 寻找相似图片
for b_filename in os.listdir(dir_b):
file_b_path = os.path.join(dir_b, b_filename)

# 检查是否为图片
if not b_filename.lower().endswith(('.png', '.jpg', '.jpeg', '.gif', '.bmp')):
continue

hash_b = get_image_hash(file_b_path)
if hash_b is None:
continue

if is_similar(hash_a, hash_b):
# 构建目标路径
file_c_path = os.path.join(dir_c, filename)
# 复制并重命名文件
shutil.copy(file_b_path, file_c_path)
print(f"已找到匹配: {filename} -> {b_filename}, 已复制到 {file_c_path}")

日本旅游攻略:赴日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写在前面

本文是《日本全境漫游计划》的试读部分,无需担心,你可以免费阅读本章节的全部内容。

《日本全境漫游计划》是一套以“地域 × 专题”方式深度解读日本的旅行指南,想写给第一次来日本的朋友,也写给那些已经走过很多次、仍想继续发掘惊喜的你。

《日本全境漫游计划》是由我执笔,已经上线少数派平台的共创项目,目前为试读阶段+反馈征集阶段,因此十分欢迎你在本文底部留下你的阅读反馈。

赴日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行程开始前,你需要知道这些事

说走就走的旅行听起来浪漫,但在计划前往日本的旅途中,准备得越充分,旅途中的每一刻就越安心而从容。

无论你是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还是重游故地,每一趟旅行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比起单纯打包行李、订好机票,真正的出发,往往从细致入微的准备开始——办签证、查天气、装好交通卡App、学习几句实用日语…… 这些琐碎却关键的小事,正是让你自在畅游日本的秘诀。

本章节将带你一一梳理赴日前的实用准备,从最新的签证政策提示、交通攻略到日常交流小贴士,希望能帮你在启程前扫清所有「出发前的不安」。

第一部分:签证政策 & 入境须知

注:本节内容更新于 2025 年 4 月,请注意签证政策可能随时调整。所有签证申请资料及流程,请以日本驻华使领馆官方网站或其指定的签证代办机构为准。

出发前,请先确认你的签证类别

对于中国大陆游客而言,前往日本旅行需要事先办理签证。近年来,日本政府逐步推动电子化签证系统(JAPAN eVISA),为短期访问提供了更多便利。尤其是从 2024 年起,中国部分城市的居民可以通过线上申请「一次入境电子签证」,并新开设了 10 年多次往返签证。

由于笔者并非相关专业人士,再加上中国各地办理政策不同(如上海领区的日本签证办理条件相对宽松)、政策时效性变化大等原因,恕难在此列出详尽的签证要求。

但不论申请哪一类签证,都务必通过日本大使馆指定的正规旅行社进行办理。这些旅行社不仅承担签证资料的提交与审核,还必须负责签证行程的管理。如果你在电商平台上选择签证代办服务,请务必确认其是否为「挂靠」代办或中间商。制作虚假材料、选择非官方指定的旅行社办理有可能导致资料被退回,甚至签证被拒。

日本驻华大使馆公布的签证指定代理机构列表

观光签证常见申请资料 (以「一次短期个人观光」为例)

以下是 2024 年后日本使馆要求提交的主要材料 (适用于「一次短期观光签证」):

  • 护照原件
  • 贴好照片的签证申请表
  • 个人信息处理同意书
  • 能证明居住地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簿等)
  • 经济能力证明文件(如银行流水、在职收入)
  • 户口簿或亲属关系公证书(如为家庭成员同行)
  • 其它补充材料(如工作证明、邀请函等,根据具体情况由旅行社判断)

由于该部分可能存在时效性变化,且由于各领区具体规定也不相同 (无法跨领区申请),因此还请在官方页面或者指定的代理机构处确认:

日本驻华大使馆公布的办理签证所需要的常规材料

入境时需要注意什么?

虽然日本的 IT 系统很「拉胯」,但日本入境通关程序近年来确实变得更为高效。建议出发前注册 Visit Japan Web 系统,提前录入你的护照、航班与健康申报信息,抵达后可走快速通道。

此外,请注意以下几点:

  • 禁带物品包括某些药品(处方药需日文处方翻译)、动植物、肉类食品等;
  • 入境携带超过 100 万日元(或等值外币)需申报;
  • 如果没有注册 VJW 账户,请在飞机上拿取入境卡进行填写;如果忘记也没关系,在入境审查区同样可以填写。
  • 可以为了保险起见准备行程单,但日本作为旅游大国,海关 99.9% 的概率不会询问游客行程问题。
  • 如果你打算多次前往日本,或计划自驾、深度游,建议长期签证。虽然申请材料较多,但能省去未来反复申请的麻烦。

第二部分:行前准备指南

不只是订机票和办护照,那些让旅途更从容的小准备,也值得提前安排。

日本作为对旅游超级友好的国家,无需特别准备什么东西;你能想到的东西,基本都能在落地日本后买到,因此无需特别担心。但如果你的目的地是东京、大阪、福冈、札幌等大城市以外的地方,我还是建议你尽量提前准备好部分所需物品,因为在乡下交通不便,且能够购物的地方较少。

手机上网、支付方式:

网络连接方式

  • 实体SIM卡:这是最推荐的方式。个人比较推荐办理中国移动旗下的 CMLink,优点是全程中文办理,并且提供的是真实的日本号码,在日本可以拨打电话、接收短信以及流量上网;缺点是信号在城市内并不好,价格相对于电商平台较贵。如果只有流量需求的话,建议直接在国内电商平台购买、亦或者选择在日本的便利店内购买专供游客使用的流量卡,在机场、新宿等游客聚集的便利店均有出售。
  • 随身 Wi-Fi:适合多人同行,一般在机场租借较方便,但需注意电池容量与归还方式。
  • eSIM推荐:如果你手机支持eSIM功能,可以直接在线购买日本的 eSIM 卡,省时方便。

支付工具建议

image.png

在日本,各大支付运营商较多,往往生活在日本的人也不能拥有上图中的所有支付手段。但对于游客来说,仅需掌握以下几种即可:

  • 推荐使用 Suica 或 PASMO 电子版(可添加至 Apple Wallet 或 Google Pay):乘车必备,便利店、超市、自动贩卖机、部分餐厅也能使用。如果你使用 iPhone,可以直接提前开卡进行注册,支持国内的银联卡片直接充值。
  • 信用卡:主流的卡组织 Visa、MasterCard 以及美国运通、JCB 基本都可以,但极少数店铺会指定刷卡结算卡组织(比如秋叶原的某些女仆咖啡店?)。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最好准备两张不同卡组织的卡片。
  • 移动支付:日本全境范围内,主流便利店(711、罗森、全家等)都支持微信和支付宝付款;大型商场基本全部支持 Apple Pay。
  • 现金准备:在日本现金为王。虽然在东京、大阪这种城市基本可以实现「无纸化」,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店铺仅支持现金付款,这在乡下(指东京大阪以外的任何地方)尤为常见。特别是如果你打算前往某个岛屿的时候,由于并不是所有 ATM 都支持银联取款,因此有必要常备现金出门。 此外,你还可以在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的时候提前领取汇率券以及日本当地的优惠券。在落地日本后,支付宝会自动切换成日本地区,在首页就有相关的优惠活动。

自动贩卖机的支付

日本作为自动贩卖机大国,无论是在城区亦或者偏僻的山村,你总能看到自动贩卖机的身影。一般来说,你可以直接使用硬币支付购买,这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保险的方式。但如果你恰巧没有现金,那么你可以尝试寻找支持移动支付的自动贩卖机。

自动贩卖机根据型号和厂商不同,支持的移动方式各有不同。在游客密集区域,一般支持的方式较多:微信、支付宝、西瓜卡、Apple Pay 等均可以付款。此外,你还可以下载 Coke ON 或者 ジハンピ 应用来进行支付,这两个 App 经常会有新用户活动,可以免费获取饮料。

衣物打包、季节建议

日本的气候四季分明,不同地区的温差也相当明显。不过你完全不用担心衣物的问题,因为日本当地的优衣库、MUJI 完全可以解决你的各种临时需求。因此在衣物方面,根据不同场景,你只需要注意这几点:

  • 如果你的行程都是城市场景:行前查询下目的地天气,随便带几件即可。
  • 如果你的行程中有徒步、露营等户外场景:请带好你的冲锋衣等户外功能性衣物,因为在日本购买户外产品并不便宜(尤其是露营用的小物件);如有临时需求,你也可以到 Montbell 这种平价户外店里购买。
  • 如果你的行程在梅雨季:折叠伞是旅行必备,日本天气变化快,雨具也常用得上。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日本便利店或者百元店购买雨伞。
  • 如果你的行程在冬季:北海道、东北等地常有暴雪,需准备防滑的户外鞋、防风保暖的机能外套。

日用品、药品携带

  • 常备药:感冒药、止泻药、过敏药、晕车药;在日本当地可以寻找松本清等药妆店购买。
  • 转换插头:日本统一电压为交流 110 伏。频率主要有两种,日本东部为 50 赫兹,西部(名古屋、京都、大阪等)为 60 赫兹。日本常见的插孔为两孔扁平插头,与国内基本通用,但请提前确认携带的设备是否为宽电压。一般来说,手机、MacBook 电脑等设备是可以在日本无障碍使用的,无需特别准备转换插头。
  • 收纳袋 & 洗衣袋:适合分装衣物、脏衣物;在胶囊旅馆或温泉旅馆较为有用。

无人机航拍的申报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携带无人机航拍,请提前在日本国土交通省 DIPS 申报后导入飞行器;且在飞行时提前 2-3 月申请相关空域许可,二者缺一不可。个人建议是申报后如果没有空域许可,也不要在各种城市内飞行,风险过高,且大疆自带的禁飞区在日本显示并不准确。

具体规则和申报请参考:Drone/UAS Information Platform System 2.0

空域许可申请书以及DIPS网站的使用说明:DIPS User Guide / Manual

具体禁飞区可以下载 Drone Maps 查看。

第三部分:日本出行公共交通 & App 推荐

从成田机场到新宿车站、从地方电车到新干线,搞懂交通工具,是打开日本旅行地图的第一步。

image.png

很多初次来日本的旅人会对复杂的交通系统感到头痛,笔者当年初来乍到在新宿站转了一个小时也没找到山手线的入口在哪儿。

JR、电铁、地铁、巴士各自为政,车站如迷宫般庞大(比如新宿车站有 200 多个出口),票价计算也常让人一头雾水。但一旦摸清门道,你会发现,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统其实高效、可靠;下载几个 App、准备一张交通卡,哪怕语言不通,也能畅行无阻。

如何高效分辨车站标识

日本的所有车站基本都遵守这样的标识规则,我们以东京地铁为例说明:

车站的标识由英文字母、罗马数字和带有颜色的外圈所构成。

通过查看标识可以方便地找到目的车站。车站标识规格统一,被使用在运行路线图、站台的设施等地方。

车站标识的使用

  • 可以通过车站标识的英文字母和罗马数字方便地找到目的车站。
  • 可以简单地计算出到换乘车站或目的车站的车站数。
  • 可以一目了然地确认是否乘坐了开往目标车站方向的列车。

车站标识的所在位置

image.png

在运行路线图、车站看板等处与车站名称一同表示(本部分摘自东京地铁中文官网)。

交通卡、周游券:游客出行的好帮手

Suica / PASMO / ICOCA / TOICA …

这些名字看起来像咒语,其实都是各地的交通 IC 卡。虽然由不同地区发行,但如今多数已全国通用,无论你在东京刷 Suica,还是在关西刷 ICOCA,大多数地铁、电车、巴士、便利店、自动贩卖机都能使用。

各种 PASS 周游券

为了促进旅游,日本想尽了诸多方式给予游客优惠政策,各种 PASS 周游券就是其中之一。这些 PASS 周游券用区域和天数划分,在规定时间内指定的公共交通可以无限次乘坐,好好利用的话就能省下不少钱。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个比较热门的PASS周游券:

JR 东日本 · 东北铁路周游券
image.png

推荐前往青森、秋田、仙台等东北地区的朋友购买。适用地区很广泛,从覆盖了关东地区的一部分、以及东北地区,但不适用于东海道新干线。目前分为 5 天的 PASS 和新增设的 10 天的 PASS,价格分别是 3 万日元和 4 万 8 千日元。

具体的使用范围、取票方式等可以参考中文网页

JR 北海道全境周游券

有效期间内可自由乘坐 JR 北海道线(不含北海道新干线)所有的列车,有效期分别是 5、7、10 天,价格分别为:2 万 3 千日元、2 万 9 千日元、3 万 7 千日元。周游券可以预购,会比正常票价便宜 1000日元。

需要说明的是,JR 北海道除去全境周游之外,还可以单独购买区域内的周游券,价格也便宜了不少,这对只想游玩固定区域的游客非常友好。

具体的使用范围、取票方式等可以参考中文网页

JR 东京广域周游券
image.png

有效期三天,价格为 1 万 5 千日元的东京圈周游券。非常适合想去轻井泽、宇都宫、富士山、伊豆等地的朋友。

具体的使用范围、取票方式等可以参考中文网页


由于日本针对游客的周游券众多,限于篇幅无法在本文全部列举。但几乎日本全境都有其对应的周游券,在旅途开始可以根据自己的行程规划和活动区域,选择最适合的周游券。

例如,如果主要在九州地区旅行,可以选择 JR 九州铁路周游券(全九州、北九州、南九州);如果计划游览大阪和京都,则有关西铁路周游券;四国等地也有各自的地区专用周游券;此外,部分热门景区还提供一日周游券(比如川越)。这些周游券都有其对应说明的中文网站,因此查询起来也很方便快捷。

购买方式也非常灵活:可以在出发前通过 JR 官方网站、海外代理或旅行社购买兑换券,抵达日本后在主要车站兑换成实体周游券;部分地区券还可直接在日本国内的指定窗口或自助售票机凭护照购买。使用时,只需在有效期内持票通过自动检票机或人工检票口即可进出车站,非常便利。

建议在出发前详细查阅各类周游券的适用范围、有效天数、价格及使用规则,合理搭配不同地区券与全国券,既能节省交通费用,又能让行程更加高效顺畅。

新干线的预约和使用

如果你不打算购买上述周游券,又有乘坐新干线的需求,那么你需要了解一个事实:日本的新干线由于归属不同的运营公司,因此在线上的购票是完全分开的,并不像国内只需在一个 App 上即可完成全国购票。

主要新干线运营公司与对应的预约方式如下:

JR 东日本(东北·北海道、上越、北陆、山形、秋田)

  • App 推荐:えきねっと(ekinet)
  • 支持线上预约、指定座席、车票变更
  • 可用信用卡付款,有英文界面

JR东海(东海道、山阳和九州)

  • App 推荐:smartEX APP
  • 可预约东海道新干线(即关西到关东,起于东京站、迄于新大阪站,串连东京、名古屋、大阪)
  • 外国游客亦可注册,但需到英文官网,支持海外信用卡绑定 此外还有各地的区域专用 App 和预约方式,比如 JR 九州也有自己的网站和 App,但只能购买九州范围内的新干线…… 总之说起来十分复杂。

上述这些网络购票方式,即使在日本生活多年,如果不经常出门的话也往往搞不清楚。因此,对于游客最简单便捷的方式就是直接去车站窗口购票,或者在车站自助售票机解决。

包车的注意事项

在北海道等出行不便的地方,对于预算充足的朋友来说,包车可能是前往景点的高效选择。

在这里笔者想请大家注意的是,无论你通过旅游平台还是私人途径包车,都需要认准「绿牌」车辆。因为只有「绿牌」车辆是日本营运车辆的标志,选择「绿牌」车辆,意味着你选择的是合法注册并接受监管的运输公司;而使用非「绿牌」车辆提供的所谓「包车」服务,往往存在很大问题,比如非法运营、安全隐患和保险不足等重大风险。

此外,你还可以查询旅行地当地的出租车包车政策,比如鸟取县就在 2024 年推出了针对游客的「周游计程车」:只要 4000 日元即可 3 小时包车畅游鸟取砂丘、白兔神社、若樱铁道、柯南机场等知名景点,共 23 条路线任选。

换乘导航 App 推荐:地铁巴士再多也不怕迷路

  • 乘換案内 (支持中文) 日本人也在用的老牌 App App 内有广告,内置付费项目
  • Google Maps (支持中文) 简单好用,不付费、无广告,涵盖地铁、电车、巴士等所有路线 适合快速查询,但票价与站名偶尔会有微小出入,建议交叉确认
  • NAVITIME (日文,面向日本人) / Japan Travel (中文,面向游客) 中文精准度高,支持站名模糊输入 App 内有广告,内置付费项目

补充说明:步行导航建议使用 Google Maps 或者iPhone 自带的地图导航即可。

第四部分:日本自驾出行 & App 推荐

虽然日本以高效的公共交通闻名,但想深入探索乡间、海岸线、森林秘境或是那些「电车到不了的景点」,租车自驾会是一种更自由、也更独特的旅行方式。尤其在北海道、冲绳、九州等地,自驾几乎已成为「体验本地生活」的关键手段。

当然,日本的交通规则、安全意识、导航系统也与国内略有不同。在这一部分,笔者将帮你梳理清楚从驾照准备、租车流程,到必备导航 App 与驾驶注意事项,带你顺利上路。

国际驾照

如果你是中国驾照持有者,不能直接在日本开车。你需要持有「日内瓦道路交通公约」认可的国际 ID 护照才可以合法租车。你可以考虑在日本、韩国亦或是新加坡等地考取该驾照,但具体操作不在本文覆盖的范畴内,请自行查询。

租车平台

日本租车行业十分规范、成熟,且本土消费者也习惯在日本租车旅行。在日本街头,经常能看到 わ 牌车辆出行,这些 わ 牌车辆就是租车的专用牌照;如果你租的车不是 わ 牌(冲绳等地也有 れ 牌),那么意味着该租车行为大概率不合法。

在日本租车,请尽量使用大牌租车行提供的车辆,一来流程规范、车辆整备好;二来也避免产生法律风险。以下是几个在日本人尽皆知的租车公司:

  • Times Car:网点遍布全国、共享汽车支持手机解锁、价格相对便宜,代表车型是马自达。
  • Toyota Rent a Car:丰田旗下的租车公司,代表车型是丰田旗下的各种车,包括雷克萨斯。
  • Nippon Rent-A-Car:日本本土老牌租车公司,代表车型是斯巴鲁。

大多数租车平台均支持以下服务:

  • 支持选配雪地胎、选择四驱车
  • 可以租赁 ETC卡(自动高速收费)
  • 提供多种保险选项,建议购买附带「NOC」的全险套餐

驾车导航推荐 App

对于游客来说,由于车辆内置导航大多为日语,因此最好选择支持 CarPlay 的车型,这样可以连接手机使用导航,方便快捷。如果车辆不支持 CarPlay,也可以尝试使用以下几款软件进行手机导航:

  • Google Maps:支持中文,基本准确,但对东京等大城市的复杂线路导航较差,但在乡下基本准确;
  • Apple Maps:支持中文,基本准确,但建议将内置语言显示为日语,播报语音为中文;
  • Yahoo!カーナビ(Yahoo! Car Navi):日本本地用户的选择,实时路况精准,全日文。
  • COCCHi:付费导航但可免费体验两周,支持推荐走行车道以及提前播报第几个红绿灯后转向,支持推荐自身车型宽度的车道,可播报停车场是否满车、甚至支持查询每栋楼的住户姓氏(主要给配送人员使用)。仅支持日语播报,但显示简单易懂。

日本开车须知:和国内有什么不同?

  • 靠左行驶:方向盘在右侧,雨刷器和转向灯和国内也是相反的,转弯需特别注意不要逆向行驶。
  • 红灯禁止转向:红灯状态下有绿色方向箭头的情况除外。
  • 行人优先:要绝对礼让行人,这是日本驾驶的重要规则之一。
  • 路权车优先:日本驾驶非常讲究路权,右转需让左转,左转需让直行,路权优先的一方默认优先通行。
  • 停车规范:大部分城市禁止路边停车,请使用「计时停车场」或「投币停车场」。
  • 山路较多:无论日本高速还是国道,都有很多弯道需要特别注意;日本窄路非常多,也需多加注意。
  • 注意停止标识:日本道路狭窄,很多路口不设置信号灯,但会在路口设置红色「とまれ」标识,代表一定要停车让行。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每年都有游客自驾因为「とまれ」没停而发生严重事故。
  • 双闪感谢:在交替通行或者车辆谦让过程中,往往被谦让的车辆会打双闪表示感谢。但根据地域驾驶习惯不同,并不是所有车辆都会双闪感谢。
  • 铁道口停车确认:在通过无人看守的铁路道口或标志的道口时必须执行停车确认四周的操作。
  • 默认超速:通常来说,日本车辆不会按照道路标识的时速行驶,而是会大于标识速度的 10-20 左右的时速行驶,甚至更快。作为游客来说,请尽量不要超速并在慢车道行驶
  • 自助加油:日本有很多加油站采取自助加油的方式,在加油的时候一定要确认自己加油的种类。

当你开车穿越雾中的阿苏火山,沿着能登半岛海岸线缓缓行驶,或是在冲绳的滨海公路上看日落——这些都是坐电车无法抵达的风景。只要准备妥当、遵守规则,自驾将成为你深入日本土地、发现小众惊喜的利器。

第五部分:日本食住餐厅酒店预定 & App 推荐

餐厅预订 App 推荐:吃得好,玩得巧

日本是个预约为先的国家,很多非连锁的餐厅实施预约制,但也恰恰是这些小店的口味更为独特,因此要想品尝到这些美食,事前预约非常重要。

  • 食べログ(Tabelog) 日本最权威的美食评分平台,类似大众点评,日本本地用户数多,评分真实。可按评分、距离、营业时间等筛选,附有菜单照片与预约链接。

近年开始提供中文服务,甚至推出了微信小程序,还可以用中文预约餐厅。

  • Google Maps 综合性平台,可以列出店铺的可供预约的不同平台。直接列出店铺官网,可以直接指向官网预约(有些店铺只能自家官网预约)。

  • ぐるなび / Hot Pepper 更注重优惠与团体用餐预约,可获取折扣券或线上订座。Hot Pepper Beauty 可用来预约日本的美容院、理发店

日本住宿预订解析:哪种适合你?

一趟惬意的旅程,从一晚舒适的睡眠开始。日本的住宿选择种类繁多,从都市商务酒店到乡间温泉旅馆,从别致民宿到胶囊旅馆,应有尽有。由于篇幅限制,在这里仅做酒店的简单介绍。

  • 快捷商务酒店 城市中最常见的住宿类型,价格合理、交通便利,适合重视性价比的游客。常见的品牌有:东横 INN、Super Hotel、Dormy Inn、Route Inn、Daiwa Roynet Hotel 等。特点是房间一般较小但五脏俱全,普遍配有浴缸、加湿器、睡衣。

从个人角度来说,我更推荐 Dormy Inn,主打性价比的同时,酒店还附带有温泉以及免费的夜宵拉面,这对于预算不多的旅行者来说非常适合。

  • 温泉旅馆 想体验和式榻榻米、穿浴衣泡汤?那就别错过这一类。特点是一般价格偏高,部分风景优美的同时位置偏僻,需要提前查看是否提供免费接驳车。多含一泊二食,服务讲究,适合放慢节奏的旅程。

这种酒店相对知名的连锁品牌有大江戸温泉物語、亀の井ホテル等,价格也相对合理,服务也较为全面。剩下的基本都是独立的温泉酒店,价格差距较大。如果预算有限的话而又想体验温泉的话,可以寻找一些可以「日归」的温泉酒店,这样省钱的同时也体验了温泉项目。

  • 民宿 / Airbnb / Guesthouse 与当地生活更贴近,适合家庭出行或结伴旅行。特点是空间大、可自炊,有些可体验「町家」(有百年历史的日式老屋),需注意和日本房东的寒暄、以及是否是无接触式入住(有些是与房东交接)。

  • 高端酒店 以星野集团旗下的虹夕诺雅、界为代表的日本本土高端住宿品牌,以及如安缦、丽思卡尔顿、柏悦等国际顶级酒店,共同构成了日本「奢华旅宿」的天花板。

  • 以星野集团为例,强调「在地文化融合」,每一家酒店都融入当地风景与风俗:

  • 虹夕诺雅京都,隐于鸭川边的山林间,需乘小船才能抵达;

  • 虹夕诺雅富士,是以「森林露营」为概念设计的野奢酒店;

  • 界系列则更偏「高端温泉旅馆」,适合想沉浸式体验日本风情的旅行者。

国际高端品牌则多集中于大城市,如东京、大阪、京都等地,主打城市景观与高端服务。比如东京的安缦酒店位于大手町塔之巅,是不少商务旅客与名人指定入住的酒店,非常适合想兼顾高端住宿与文化体验的旅人。

住宿预订平台推荐

  • Agoda / Booking / Trip:界面中文友好、支持支付宝 / 微信支付、取消政策灵活。
  • じゃらん / Rakuten Travel:日本本地用户最常用的预订平台,有时会有独家优惠,但对于游客来说预定困难。
  • Airbnb:适合寻找特色住所,但需注意查看是否「正规登记民宿」(有备案编号)。

无论在哪家平台预定来说,比价是最重要的环节。笔者一般会在谷歌地图中搜索想预定的酒店,谷歌地图会自动将该酒店不同平台的价格显示出来,方便对比。

预订时请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查清「是否含税」与「是否含早餐」:日本不少住宿会在总价之外加上「住宿税」或者「入汤税」(会在入住时缴纳),部分城市还会收取额外「市税」。
  • 单人 / 双人订房的价格区别:在日本,同一间房型,一人入住和两人入住的价格是不同的,请务必注意。
  • 确认退改政策:特别是在樱花季、红叶季或大型活动期间,很多住宿「一经预订不可退款」,请务必看清条款。
  • 优先选择「车站步行 10 分钟内」:特别是在携带大件行李时,住宿地点离车站远会大大增加负担。有些酒店会提供免费的接送服务,请提前和酒店确认。
  • 注意分辨环保选项:部分日本酒店提供「环保计划」选项,价格会比其它房屋选项低。「环保计划」是不提供房屋清扫服务的(或者降低房屋清扫频率),请提前确认。
  • 注意 Check-in / out 时间与门禁制度:日本酒店一般不提供提前入住的服务,因此最好在酒店规定的 Check-in 时间后入住;请在 Check-out 时间之前退房,否则有可能收取额外的费用,与国内不同,日本多数酒店的退房时间为上午 10:00。此外,有些传统旅馆或民宿晚上 10 点后可能不接受入住(笔者就经历过抵达后前台已经下班了),请提前联系沟通。

第六部分:日本天气、节庆日历

四季分明的日本,每一段时间都藏着专属的风景与仪式感。选对时间,便选对了旅行的节奏。

在日本旅行,「什么时候来」往往比「去哪里」更重要。春看樱、夏赏祭、秋观枫、冬滑雪,几乎每一个月都有理由让人动身。而不同季节的气候、穿搭需求、活动安排,也各有讲究。本章将从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出发,为你呈现一份结合天气、节庆、穿衣建议的旅行月历。

春季:3 月下旬至 4 月中旬

关键词:樱花、初春、户外散策 看点:东京、京都、大阪、奈良等地的樱花陆续满开,公园、河岸、古寺都是热门赏樱地。 气候:白天温暖、早晚微凉,建议穿风衣 + 长袖内搭。 小贴士:避开日本「学校春假」(3月下旬 - 4月初),更容易拍到人少的樱景;热门城市需提前至少 1 个月订房

秋季: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

关键词:红叶、温泉、文化季 看点:京都的东福寺、岚山;长野的上高地、户隐;东京近郊的高尾山、箱根枫叶。 气候:干燥清爽,是全年气温最舒适的旅行季节 小贴士:秋季适合「赏枫 + 泡汤」组合,别忘了携带风衣和薄围巾以防早晚微寒。

冬季:12 月中旬至 2 月

关键词:雪景、滑雪、灯光祭 看点:北海道、东北、新潟、白马等地雪景壮观,适合滑雪或泡雪中温泉;札幌、神户等城市点灯活动温暖人心。 气候:北国极寒,东京以南则较为温和但干冷。 小贴士:雪地行走注意鞋底防滑;滑雪场附近住宿热门,建议节前预订。

特别推荐:夏季祭典、烟火大会(7 月 - 8 月)

关键词:热浪、浴衣、祭典 看点:东京隅田川、长冈、琵琶湖等大型烟火大会,阿波舞、祇园祭、仙台七夕祭气氛热烈。 气候:炎热潮湿,日晒强烈。 小贴士:注意防晒、防蚊、补水;烟火大会现场人多,建议提前踩点或预约席位。

旅行建议 :如何避开人潮?

尽量避开日本「连休」:黄金周(4 - 5月初)、盂兰盆节(8 月中旬)、年末年始(12 月底至 1 月初) 如果你想避开游客人潮,那就尽量选择九州、东北、北海道等地广人稀的地方,往往能遇见安静又温柔的日本 如果你想找到更多、更为详细的活动内容,欢迎访问日本国家旅游局面向中国游客开设的旅游网站。

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亦或者地域查找日本相关的活动介绍,网站为官方中文,查找起来也非常方便。

从樱花初绽到红叶尽染,从雪中灯光到夏夜烟火,日本的时间是有颜色的。愿你不只是「计划旅行」,而是「选择属于你自己的季节」。

第七部分:日本便利设施、应急对策

一场顺利的旅行,既需要好风景,也需要在突发状况时「有备无患」。

旅行中总有一些突发的小插曲:迷路、轻微感冒、手机没电、护照不见了…… 别急,日本的便利设施非常发达,只要了解基本应对方式,就能把「意外」迅速化解,不让它们影响旅途的好心情。

便利店:比你想象得更万能

日本的便利店不仅是买饭团的地方,更是旅行者的「微型补给站」。

你可以在这里:

  • 缴费 / 取现金(大多数店内有 ATM,支持部分海外银行卡)。
  • 打印 / 复印 / 扫描文件(如护照复印件、行程单打印等)。
  • 寄送快递、买车票、购买演唱会门票。
  • 购买应急用品(创可贴、口罩、常见感冒药、数据线、租借充电宝)。
  • 购买简易便当并热饭、简易用餐、借用厕所等

生病怎么办?在日本看病的简要流程指南

  • 小病建议先去药妆店询问(如松本清等),店员多数受过基础药剂培训。
  • 如果症状较重,建议前往门诊诊所(クリニック)或综合医院(病院)。
  • 无需预约的急诊医院会有「急患」或「休日診療」等字样。
  • 持有护照可就诊,但需全额自费支付医疗费用(建议提前购买含医疗保障的旅行保险)。

语言不通怎么办?

一般来说,作为消费者、观光者,在日本的大都市内几乎不可能遇到语音障碍。大多餐厅都配有中文或者英文菜单,99.9% 的大型商场都配有中文店员,日本人也基本上都可以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但如果你的目的地是村镇,那么的确很有可能遇到交流障碍,你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 日本最不缺的就是中国店员,可直接询问是否有中国店员。
  • 尝试利用手机自带的翻译软件翻译、拍照识图翻译,但笔者更为推荐使用 ChatGPT等 AI 翻译,在针对更为复杂的文本环境如菜单等会更为精准及便于理解。
  • 很多车站、观光设施设有多语言观光窗口(Tourist Information),可提供英语 / 中文协助。
  • 拨打多语种服务热线:050-3816-2787(Japan Visitor Hotline),提供 24 小时、365 天中文服务

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基本应对

日本是地震频发国家,旅行中可能遇到小规模地震或台风预警。iPhone 已经接入日本国家地震局系统,如遇地震会自动播报。如果你用的是 Android 手机,你还可以下载各种防災アプリ,安装后也会进行地震播报。

  • 若遇地震,保持冷静、避免使用电梯。
  • 留意手机上的紧急推送(日本政府会以震度 / 避难信息推送)。
  • 听从酒店或地铁站工作人员指示,有需要可前往指定避难所(避難所)。
  • 遇极端气象(如台风),建议提前调整行程,避免山区与海岸线区域。

由于日本的建筑防震等级都做的不错,因此多数情况下不必担心。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请冷静地跟随周围的日本人一起行动(日本人从小就会不停地接受防灾教育,因此此时跟随他们行动是最推荐的方式)。

结语

一场旅行真正的开始,从来不只是打开航班 App、刷下那张特价机票…… 真正重要的,是在出发之前,你有没有好好问过自己:我准备好了吗?

办好签证只是第一步。落地后的第一站路线、行李里的雨具、常用药品、备用证件复印件…… 这些看似琐碎的事,也许才是决定旅行是否顺利的关键变量。而当你真的站在机场出发口、踏上陌生城市的电车、推开一家深夜营业的便利店时,你会感谢此刻冷静的自己——因为准备得越充分,旅途中的每一步就越自由。

旅行无法被完全预测,但可以被好好预备。希望这一章,能为你即将开启的日本之旅,打下一个坚定的起点。

《日本全境漫游计划》希望做一份常旅之人也愿收藏的攻略书,共创页面:https://sspai.com/create/tour-guide-for-japan


Support on Patreon | 爱发电上赞助

四月读书摘要|整个生命只是当下这一刻的叠加

《金刚经》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概意思就是说:不要沉迷于痛苦和抓住痛苦。痛苦来了,就让它发生,然后让它流走。你需要成为生命的管道,而不是容器。你必须懂得如何将自己摆在第一顺位,学会爱自己。

你要允许自己犯错误,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只活在当下,只享受当下,只体验当下。根本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整个生命只是当下这一刻的叠加。遇桥就架桥,遇水就蹚水,车到山前必有路,其实你只对自己重要,你对这个世界是没有意义的,你就是你全世界最重要的人。

所以放下执念,把自己当成一棵树,把经历当成一阵风,那些人和事只是在某些时刻经过了你。经历了,就让它过去,过去了就不再思虑。

其实,我们只是来体验生命,什么都拥有不了,什么都留不住的。所以不需要证明什么,更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要实现的。

因为我们死了之后,这个世界上将不会有我们存在过的任何痕迹。什么虚荣,什么面子,什么功名利禄,什么人情世故,都没有意义了。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到死的那一刻,却发现,我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活过。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不断的尝试,收获感受,然后放下。看看花怎么开,看看水怎么流,看看太阳如何升起,看看夕阳如何落下。经历有趣的事,遇见难忘的人,生活原本沉闷,但跑起来不就有风了。所以你是按部就班的去完成人生清单,还是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快乐呢?

解决树莓派官方系统在浏览器打开网页无法显示Emoji的问题

最近写了个《玄乎儿分光镜》,(体验地址 http://fangyuanxiaozhan.com:4000/register )可以基于八字,自动测算每天运势,非常适合放在树莓派运行,我的树莓派使用的是树莓派官方系统 raspberry pi os , 使用Chrome浏览器打开网页发现无法显示Emoji 经过一番查找后,发现只需运行以下命令,安装emoji sudo apt-get install fonts-noto-color-emoji 最后重新启动浏览器,即可! 本文永久更新地址: https://v2fy.com/p/2025-05-09-14-12-37-show-emoji-in-raspberry-pi-os/

巷子里的麻辣记忆

刚在鲁祖庙逛完复古花市,转角就跌进石灰市宏声巷的烟火褶皱里——毛记烧鸡公的门头斑驳了20年,却日日飘着勾魂的椒麻香。掀开塑料门帘,呛辣的香气瞬间攻占鼻腔,那锅镇店芋儿鸡正咕嘟冒泡:现杀土鸡与郫县豆瓣爆炒,高压锅压出嫩肉,再投入芋头慢煨。红油里沉浮的芋头绵软裹辣,鸡肉一抿脱骨,连魔芋都吸饱了汤汁。"加点肥肠!"老熟客的吆喝声里,掉漆的搪瓷盆碰着折叠桌,墙上的泛黄奖状和鲁祖庙的老茶馆一样,都写着重庆人"味道才是硬道理"的倔强。

重庆鲁祖庙

重庆市渝中区鲁祖庙街位于解放碑商圈核心地带,是兼具市井烟火与文艺气息的历史老街。其得名于清末供奉鲁班的庙宇,后演变为充满山城特色的传统街区。街道狭窄曲折,保留着青砖灰瓦的巴渝民居和民国建筑,如见证抗战时期的"鲁祖楼"。如今经改造后,传统与潮流交融:沿街分布花市、茶馆、老火锅店,同时引入文创店铺、网红咖啡馆和艺术空间。标志性的"鲁祖庙花市"延续数十年,成为市民记忆符号。

打破开放式耳机音质壁垒!夹耳也能玩HiFi?弱水这波真拿捏了!

引言

弱水时砂这个品牌,相信我的粉丝已经很熟悉了。作为成都本地的一个品牌,熊猫我也介绍过很多次了,甚至还自掏腰包买了不少送给粉丝。作为一家专注HIFI音频的厂商,这几年在TWS领域也做得风生水起。毕竟有深厚的音频技术打底,所以弱水这两年推出的TWS耳机,我基本都入手体验过。其中最喜欢的还是Earfree i5,不仅价格亲民,音质表现也非常出色,是我最近一两年主力使用的TWS耳机。
Earfree i5

其实早在去年,弱水就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式耳机,不过因为我平时一直用的是Earfree i5,也就没再入手新的。直到前段时间我搬到县城生活,买了一辆小电瓶车,每天骑着到处跑。骑车的时候想听歌又不能戴入耳式的,自然就想到开放式耳机了。于是最近我也入手了弱水时砂去年推出的Openfree。
外包装

外观

Openfree外包装依然延续了带封条的设计,有三种颜色可选:夜幕黑、月影白和春芽绿。前两种是常见的黑白配色,比较经典百搭;而绿色款从官图来看显得格外清新文艺,很适合夏天,果断选了春芽绿。
春芽绿

实话实说,实物上手后的质感其实比官方渲染图还要更惊艳一些。这个绿色看起来很素雅,配合钢琴烤漆工艺的处理,整体光泽感很强。嫩绿色调虽然低调,但又透着一股子时尚感和个性。
外观图

Openfree采用的是耳夹式开放式设计,单耳重量控制在5克左右,佩戴起来几乎没有什么负担。耳机本体和充电仓采用了统一的配色方案,整体感更强,看起来非常清新素雅,戴在耳朵上自带一种文艺气质,风格偏中性,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很适合
耳机本体

Openfree的C桥部分采用了超柔软的硅胶,佩戴时贴合感很好,而且弹性十足。即使日常频繁弯折也不容易损坏,耐用性相当不错。耳机轻轻一夹就带好了,佩戴起来很舒服,比较无感,经常忘记还戴着耳机。
细节图

配置

说完外观,咱们再来聊聊配置。这两年我用过不少开放式耳机,但像Openfree这样,能同时支持LDAC、LHDC、LC3,再加上常见的AAC和SBC一共五种传输协议的开放式耳机,还真是头一回见。弱水这款应该是目前市面上首款支持这么多协议的开放式耳机了。
五种协议支持

硬件配置上,Openfree采用了全新设计的新型液晶振膜Planck动圈单元,根据夹耳式耳机的使用需求,进行了深度定制化的设计,本身具备LDAC和LHDC音频解码,加上专业的音频模组Cadence® Hi-Fi DSP,在声音的解析和还原上是完全不逊色常规几百元价位的TWS耳机了。
协议介绍

在声音传递方面,Openfree的设计非常有讲究。它的出音孔是扁扁的,更加贴合耳道,耳机腔体是根据国人的日常佩戴习惯和耳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通过特定角度实现精准的定向发声。不仅如此,不同的佩戴方式还能触发不同的佩戴补偿效果。通过合理调整佩戴位置,可以在物理层面有效减少漏音问题。再加上特定位置的声音输出设计和音频补偿算法加持,整体听感更加饱满。就我个人体验来说,Openfree是我目前用过所有开放式耳机中,低频表现最出色的一款。
传声体验

通话方面openfree的表现是毫不逊色。AI算法的加持下,更好地抵御风噪,通话更清晰。我平时经常骑车的时候戴着,对面也能够很清晰的听清说话的内容。
通话

在开启游戏模式后,Openfree借助LC3音频解码的支持,能将延迟压低到仅20ms,几乎感受不到声音延迟。再加上LC3本身的低功耗优势,耳机在单耳使用下可实现约10小时的连续播放,配合充电盒整体续航可达约52小时。这样的表现对于日常通勤、骑行或者长时间听歌来说,完全不用担心电量问题,续航体验非常安心。
续航表现

音质

说会音质表现,以下的测试均为LDAC协议,并开启弱水BALANCE调音下的测试得到的个人听感主观描述。这里还得提一嘴,弱水的APP是真的干净啊,没有广告,没有弹窗,国内很少看到这么纯粹的软件了。
软件

首先用了王力宏的《爱错》作为试听曲目,Openfree对他的声音还原非常到位,那种细腻又温暖的嗓音表现得恰到好处。这首歌在演唱上有很多真假音切换、头声与胸腔共鸣的细节,对耳机的人声解析能力是个不小的考验。而Openfree在这方面的表现令人满意,不仅清晰捕捉到了人声的细微变化,在转调或离调时也没有出现人声和伴奏混在一起的情况,整体声场分离度非常出色。
人声分离

前面也说到了,Openfree的低频表现非常不错,这里在APP启动BASS音效模式,试听曲目《Don't Be So Serious》,也是游戏《死亡搁浅》的原声。(强烈安利这首歌)

这首歌中不仅有密集的贝斯线条,还有厚重的底鼓节奏,搭配本身就极具磁性的男低音,对耳机的声场分离能力和低频控制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开启BASS音效模式后,能明显感受到贝斯线一层层推进,为整个低频构建出了清晰的轮廓,低频质感扎实、密度感十足,完全没有那种空洞发虚的感觉。底鼓部分也被很好地突出,每一次敲击都干净利落、充满力量。整首歌听起来不仅深沉有力,还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弹跳感,氛围感拉满。
P9957699.jpg

续航也是一大亮点。官方宣称搭配充电仓至高能有52h的续航。我没有具体测试过,不过实际体验下来,一天正常使用强度下4、5个小时,充一次电大概能用一个星期,日常使用完全足够了。双设备连接、防水防汗该有的都给配备上了。

总结

不得不说,openfree真的让我非常惊喜。200多的价位,不仅声音素质高,佩戴舒适,配置很也不错!可以说性价比直接拉满!照这个情况来看,它很可能会成为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主力耳机。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
尾图

梦魇之脱离诀窍

昨晚不知道几点醒过来,看了一眼熟睡的娃,没看手机,过了会儿整个人处于那种眼皮沉得像灌了铅、但脑子异常清醒的状态。想动一下手翻一下身时发现动不了,就在快要被鬼压床抓住的时候,我猛地反应过来以前经历过这个!立刻咬着牙拼命摇头,像甩掉噩梦似的,硬是靠脖子晃动的感觉把自己拽回现实。以前在网上搜索过类似的博文,有人说靠蹬脚来脱离,我试过没有效果,对于我来说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摇头。 我第一次遇到这种状况还是刚结婚的时候。当时迷迷糊糊躺在床上,天花板上忽然出现一群闪着微光的小飞人,像动画片里的萤火精灵似的转圈飘着。正看得入神呢,它们毫无预兆地齐刷刷冲我脸上扑过来!我吓得心脏都快跳出喉咙,但身体像被水泥封死了,连手指尖都动不了,张大嘴巴却发不出半点声音。天亮后我问我老婆昨晚我喊你怎么不拉我一把,她莫名其妙?言我昨晚并没有喊她。好吧,想想不过是幻觉,但当时那种眼睁睁看着危险逼近却无能为力的感觉,真是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已经好多年没经历过这种情况了。特此记录一下。好在昨晚那个状况没有梦到有什么东西扑向我。不至于让梦境更加的恐怖吓人。

刻板偏见诞生路径

经过当事人同意,想以一个案例来聊聊「刻板偏见」这件事。这个案例是最近从博客来 Telegram 上面私信我的朋友,他留言的方式很有趣:

我觉得你很有趣,想跟你聊一聊。

这句话可能也是很多人在打破社交第一层屏障惯用的台词,所以我回复对方「如果我不有趣,是不是就不想跟我聊了」,他接着回我「你如果这样说,我会觉得你确实很有趣」。

我们聊的内容,是他被自己亲密对象指控「刻板偏见」这件事,他摸不清楚到底什么是「观点的表达」、什么是「刻板偏见」?于是我问了他几个问题,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刻板偏见:

  • 开车时遇到一辆占着超车道缓行的轿车,你认为是?
  • 进电梯时,一个年轻人上下打量你后,朝着轿厢角落挪了挪,你认为是?
  • 餐厅服务员对前桌客人笑脸盈盈,轮到你点餐时却面无表情,你认为是?

他几乎无法代入场景当中,和我纠结了很久「题干」里的「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其实大部分人在听到这三个问题时,也在纠结「题干」,因为信息不全必定会导致认知偏差的出现,那干脆就利用认知偏差引发的「刻板偏见」呢?

我让他用直观感受来想象这三个题干里的人——他觉得第一个是新手女司机、第二个是身材走样的满脸络腮胡的 GAY、第三个是好色的男性因为前一个客人是女性……哇,我好爱这些答案!用刻板偏见竟然可以细化到性别、性向、外貌甚至是性格。得出这些答案的原因,是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场景,所以觉得这一类人大概率是相似的。


事实上,他最开始和我建立联系的那句话也很像是「刻板偏见」,是因为定义了我对于他而言是「有趣」的,所以我才有了「资格」可以供他聊聊天。他认为这是「主观感受」且是正向的主观感受,所以也在表达一种观点。

但如果对方并不是一个有趣的人,或者他很厌恶别人说自己有趣呢?「我认为」的难点就在于,如何确定你的认为正好就是当事人所期待的呢?其实我在《为什么人们开始不会“提问”了?》有提到过「技巧」一事,核心是在于从「我认为」变成「看见对方」。但这两个抽象的语义好像又是在说同一件事,是因为我看见了你,所以我认为你很有趣。那如果「有趣」有具象化的表现了,就拿这位朋友跟我的开场白而言,想要说中我们这种创作博客又臭屁之人的内心,把「认为」后置,先从一个看似客观的事实引出「特别」:

我看你每天都更新博客,你好厉害。

不过如果他针对我说了这种话,我也会回复一个「有事说事」——是的,游戏规则他妈的都在我这里哈哈。当然啦,这是一种底层逻辑的技巧,即引出对方最「特别」的点作为开场,而不是「我觉得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问我如果是我想跟一个人聊聊天,应该如何开场,我只会以「我们可以聊聊吗」作为开场。结果他又开始多虑,觉得这样的开场会不会缺乏目的性,会让人觉得打扰,万一对方因为不清楚你来的目的而拒绝聊天呢?

看吧,是不是关注点又都回到了自己身上?


我以前做过一个星座 APP 的产品经理,产品刚上线需要伪造大量的活跃用户,就需要在不同的内容下面安插「假评论」。这个数据库的工作交给了文案处理,结果她写上来的文案都是「哇,这篇文章好棒」「很有深度」「没想到还能这样分析**座」……

一个星座 APP,上面提到了自己的星座,人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回到最开始提到的,大部分人之所以会纠结题干,是因为信息不够充分,才无法代入场景,但利用刻板偏见又可以轻松地模拟出题干里的要件——为什么?因为当信息不够时,我们只能从自己的认知世界里寻找比对的答案。

没人会关心(全世界的)摩羯座运势如何,他们关心的是(我这个/与我相关的)摩羯座的运势如何。

这也是我帮老婆做了十年星座运势公众号发现的问题,他们不会因为一篇运势很准而转发朋友圈,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的「运势」作为一种信息差被其他人看到了。所以这么多年以来,运势相关类的图文不可能有很高的扩散程度。

「我认为」的核心是「我希望是如何的」,「我觉得你很有趣,我们可以聊一聊吗」就是我希望能跟你聊天,所谓的有趣不过是看上去的「我很懂你」罢了。换句话说,想要聊一聊不就是「目的」吗?你会觉得对方不明白这个目的?制造假评论的核心,是让这些人变成一个个「只能先看到自己的人」,比如「我男朋友是双子座求分析」「处女座今年 6 月份有复合的可能吗?」「说得太准了,我真的很讨厌我的狮子座同事!」……


但反过来,因为眼里没有别人,所以当他们真的需要互动的时候,就拿简中博客圈来说,目的性变成了「我需要到处建立我的 SEO」,所以你常常会看到那些文不对题的、或者说只是看到了文章标题或者几行关键词就开始到处评论「留爪」的评论。

另一种,就是这位朋友身上发生的「小心翼翼」,他觉得如果不把事情交代清楚,很有可能会被拒绝,只要我「够真诚」,对方就越难拒绝我——那够真诚的目的到底是想要表现真诚,还是想要促成那个我能和对方聊天的「目的」呢?

于是这件事情再加码,即如果我都只关注到自己,是不是对方也会察觉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便开始堆砌大量的「赞美」,当这些赞美又不是出于真正「看见对方」的时候,就变成了刻板偏见。然后刻板偏见又会反过来作为评价去筛选他人——她是一个女权运动者,所以她的言论不可能帮男性说话;他是一个有妇之夫,他有什么资格来聊 LGBTQ+ 的话题;她是一个不婚主义者,所以她根本不可能理解婚姻的意义……

就此,刻板偏见的路径完成闭环:

看不到对方 → 所以我认为 → 依旧没有真正看见对方 → 刻板偏见 → 我看透了对方 → 再也无法看到对方

我给这位朋友的建议是,我们尊重观点,但需要思考观点是如何诞生的——比如「开车时遇到一辆占着超车道缓行的轿车」里的司机就一定是女司机吗?结果可能有两种,一种真的是「女司机」,所以结论是「我说吧」;另一种结果发现是「男司机」,于是就会进行性别羞辱「开车开成这样是不是男人啊」。

这两种观点诞生的路径就是源自于「刻板偏见」,且修正没有意义,除非真的跟他发生了追尾,才知道这个人开车紧张兮兮的当事人拿证以来第一次开车,是因为想要送临盆的妻子去医院——当然,这是我从剧本的角度构建的冲突感,但如果真是这样的,人们又会因为这样的结果而感到内疚。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刻板偏见是我们认知系统里的「最短路径」,可以最快地定义一件重复性人或事、甚至是对未知事件最快归纳。它更接近于一种「生物本能」,即看到老虎就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准备爆发时逃跑一样。

若不需要深入交往,启动了刻板偏见划分了属性之后,或许就不会再跟这个人有任何的交集,当下这样的处理模式更像是一种大脑的省电模式,至少不会为不需要耗费精力的人浪费更多。但很可悲的是,当刚才我提到的「闭环」形成之后,这种刻板偏见的闭环将会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后还要怪这个世界不理解自己,或是自我合理化——「我才是那个最特别的人」。

然后在「最短路径」里寻找成功的方式,却只能通过否定那些「长途努力」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好了,这就是刻板偏见的底层逻辑的「底层逻辑」。

楠溪江自驾Day3 - 探秘暨家寨

本文记录了作者从美岙村出发,经过巽宅镇、坑口村、金溪水库等地点,最终到达暨家寨的自驾旅程。途中欣赏了楠溪江源头的美景,探索了山黄线和铁金线的险峻山路,体验了浙南山地村落的风土人情,最终在暨家寨度过了一个宁静的夜晚。

记录二五年五一之短暂回归家庭

如要阅读全文,点击标题跳转。打工在外,每年能够回家的机会也就五一,十一和过年这三次了,于是,积累在假期账户里的年假,育儿假基本都会在这些假期中,拼接使用,今年五一,我再次都请了几天,从而得以有一个不短的时间在家里陪老婆孩子。本文拾取一些片段,来记录这一小段生活。

个人网站博客可以尝试的 100 件事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in the moment and in retrospect.

—— Anaïs Nin

James 分享的 「100 things you can do on your personal website」 很有趣,介绍了博客作者可以尝试的 100 件事。他还参考了 「Ideas for Your Personal Website」 ,也有很多有趣的建议!


本文将其翻译成中文,并为一些中文读者可能疑惑的概念添加了注释:

  • 如果你还没有个人网站,可以搭建一个!你可以使用任意喜欢的建站工具,比如 WordPress、micro.blog、omg.lol 等,不需要编程或复杂配置即可快速上手。当然,喜欢挑战的话也可以自己编写代码。
  • 写一篇博客,分享你感兴趣的事、最近让你开心的经历、过去一周学到的新东西、读完一本书后的感想、你玩喜欢的游戏的攻略,或者任何你感兴趣的话题。
  • 分享一道最近做的美味菜谱。
  • 发布一张最近拍摄的照片。
  • 创建一个友情链接(博客圈),链接你喜爱的个人网站。
  • 添加一个 robots.txt 文件,明确限制搜索引擎和AI抓取你网站的内容。
  • 为你喜欢的乐队、电视剧或其他事物创建一个特别的「纪念馆」或「粉丝小站」。
  • 制作图像热区图,让访客点击图片不同部分探索更多信息,比如你书桌上的物品介绍。
  • 分享你最喜欢的书单。
  • 创建电影推荐专页。
  • 提供一个深色模式选项,让读者更舒适地阅读。
  • 注册并使用一个属于你的专属域名。
  • 添加一个有趣的小彩蛋。
  • 搭建留言板,让大家畅所欲言。
  • 给你的网站或特定页面设置背景图片。
  • 设计一个网站寻宝游戏,让访客通过寻找线索探索你的网站。
  • 在 HTML 代码中加入清晰的注释,帮助新手理解你网页各部分的用途。
  • 分享最近喜欢的网页,比如文章、博客、摄影作品或游戏。
  • 为图片添加描述文字。
  • 使用 WAVE (Web Accessibility Evaluation Tool)工具检查网站的无障碍访问性。
  • 用 PageSpeed Insights 优化网站速度。
  • 如果你发布学术作品,添加引用说明。
  • 创建一个“反向图书馆”清单,记录你拥有但未读的书籍。
  • 制作一个文字小游戏。
  • 记录网站更新日志,开启 #网站开发日记。
  • 分享你最近学到的新词列表。
  • 添加 RSS 订阅功能,让访客轻松关注更新。
  • 创建“历史上的今天”功能,链接到以往同日期发布的博客。
  • 添加“跳转到内容”链接,提升网站对屏幕阅读器的支持。
  • 制作文章归档页面。
  • 为网站设计一个专属吉祥物。
  • 制作并添加一个 88×31 像素的小按钮图标,通常用于网页、博客、论坛等地方的链接按钮或标识图标。这种按钮图标在早期互联网时代非常流行,经常用于交换链接、展示合作伙伴或赞助商的链接。
  • 加入一个网站联盟(webring),比如 十年之约开往 Travellings
  • 翻译网站的某个页面到你熟悉或正在学习的语言。
  • 创建打印样式表。
  • 确保所有链接有效无误。
  • 发起博客活动,邀请朋友们围绕特定主题每月发表文章,并轮流确定主题。
  • 添加 rel=me 链接,认证其他平台上的个人资料,比如在博客自我介绍中列出自己的 Mastodon、GitHub、Twitter 账号。
  • 做一些额外的惊喜内容(おまけ)。
  • 如果你想展示专业作品,可以创建 HTML 简历页面。
  • 使用语法高亮工具(如 Prism.js)美化代码片段。
  • 检查和优化 head 标签中的内容。
  • 为网站添加搜索功能。
  • 创建“此刻(now page)”页面,通常用来展示网站拥有者当前正在关注的事情、工作、生活状态或感兴趣的项目。
  • 使用迷你图(sparkline)展示文章发布频率。Sparkline 是指通过一种小巧、简洁的折线或柱状图,以极小的空间清晰地展现文章发布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热图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尝试不同的字体风格。不同的字体适合不同的主题,可以一起调整。
  • 优化标题字号的层次区分。
  • 在文章末尾加入装饰性分隔符。
  • 使用 lite-youtube 组件加快视频加载速度。
  • 更新网站配色方案。
  • 创建 HTML 元素样式展示页面,辅助设计优化。
  • 编写趣味问答,邀请朋友参与。
  • 为网站添加 Webmention 支持。Webmention 是一种开放的 Web 标准,用于在不同网站之间发送和接收消息通知,使得网站可以相互引用、交互以及进行社交化沟通,WordPress 自带该功能。
  • 制作共享使用的网页组件(web component)。
  • 为图片设置鼠标悬停效果。
  • 发布一段自己的名字或昵称发音录音。
  • 在特别的节日为网站换上主题装扮。
  • 分享你亲手绘制的画作。
  • 在主页添加互动式像素网格。
  • 标记网站内容为非 AI 生成,可参考这个项目 Not By AI
  • 分享你喜爱的播客清单。
  • 为你的兴趣爱好专门开设一个新的网站。
  • 制作网站图标(favicon)。
  • 写一篇个人网站发展史。
  • 添加背景播放音频,如鸟鸣或咖啡厅氛围。
  • 制作个人风格的情绪板(mood board),是指通过搜集并组合图片、颜色、文字、材质等元素,来视觉化呈现个人喜好、风格偏好或某种特定氛围的过程。
  • 使用 HTML 的 details 和 summary 标签。
  • 自定义文本选中时的高亮颜色。
  • 帮助朋友搭建他们的网站。
  • 为自己撰写网站维护文档。
  • 为喜欢的艺术作品撰写评论。
  • 与朋友合写一篇共同兴趣的博客。
  • 更新旧博客文章。
  • 在文章中添加旁注(sidenotes)。
  • 为长文章创建目录。
  • 为外部链接添加识别小图标。
  • 添加悬浮卡片(hovercards)。悬浮卡片指的是当用户的鼠标指针悬停在某个元素上时,会弹出一个小卡片,显示额外的信息或提示。

James 实际上创建了 78 个想法,剩余的希望群策群力,由大家一起共创。

我也有一些想法,大家可以尝试:

  • 为网站换上一个有趣的域名。
  • 创建一个网站插件,如 WordPress 插件
  • 制作或回答一个问卷,如 博客作者呀,我想采访你这 9 个问题!
  • 和网友们语音聊天,如 交个朋友
  • 创建一些能和读者互动的活动,如 让风儿寄出一份不确定性中的惊喜
  • 创建一个「赞助支持」页面,如 支持
  • 创建一封延时发布的博客,可以是 1 年后,也可以是 10 年后,那将是一封给未来自己和读者的信。
  • 定期分享友情链接中有趣的文章,多和朋友们交流,如 友邻们
  • 连载一份内容策展,分享近期喜欢的事物。
  • 使用一个博客数据统计系统,如 Google Analytics 或 umami。
  • 尝试在线下见一下友情链接中的好友。我的友情链接中有 6 位线下见过,5 位添加友链前就认识。1 位(1nan)是添加友链后发现彼此在英国的同一个城市,骑自行车 15min 左右就能到,于是相约见面。
  • 和朋友发起一些博客竞赛,督促彼此定期更新。此处 @ 陈仓颉印记,不知谁能坚持到最后!

今天的天气很好,祝大家一切顺利!

Dayu

跑个步而已

每次在单位户外跑之前,我都会沿着我跑步的路线先走一遍。这样的用处是先考察一下路线上面有没有什么异物,比如树枝、石头或者其它垃圾,我可以先把它们清除掉。最重要的事情我就是要走一走那条路线上,看一下有没有一些不安全的动物。虽然实际上走一遍,我也不能保证在我之后大概50分钟的时间内,那条路线上会不会有什么变动,但起码先走一走,比较心安。以前我不干这种事情,开跑就开跑了。之所以以前不干这种事情,是因为跑步的那条路线比较长,一圈就有1.6K,现在一圈还不到0.4K。因为以前一圈的距离长,我需要在那条路线上重复出现的次数不多,现在我需要在那个小圈里面绕很多遍,如果每次到那个地方都有某些障碍,显然就会增加我崴脚的几率。因为距离不远,所以先走一圈也没什么问题,尤其是以后如果我发现某条路线上积水太多,我就直接不走那条路线了。

但即便这样,我还是没办法避免一些情况的发生,比如那条路线上停满了小车。为什么明明都下班了,单位的人还不开不把车开走,要开走了赶紧开,不开走的就不要动了。他们很喜欢在那些天色半黑不亮的时候开走,那个时候是最危险的。车灯要不要开?路灯要不要开?路灯通常都不会那么早开,有时甚至是天全黑了路灯都没开。那些路灯不是用来把路照亮的,只是用来照树数的,是景观灯。车灯开还是不开?开大灯的话,直接会亮瞎我的狗眼,不开灯的话,开车的人一脚油门看不到我那该怎么办呢?我永远都预测不了到底我跑步的那50分钟里那条路有多少小车要开走?开走也就算了,有些小车在我跑步的那段时间里先开走了又开回来了,这个是让我觉得最恶心的。除了小车,还有单车,还有行人。单车和行人相对来说避让都比较简单,因为大家的速度都不快。让我最讨厌的行人是那种并排几个一起出现的,等于是一个封路的状态,每次都得绕。如果他们不在我跑步的路线上,那也就算了,但有些时候,他们直接截断了我的跑步路线,所以我就只能绕。绕行人绕单车绕小车,这些绕最终就会导致FR255识别出来的那个距离跟我预测的不一样。我也觉得这很神奇,为什么我明明绕远了,反而觉得我那段路要跑更远才结束呢?这个奇怪的现象反复的出现。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距离被坑,每次我都希望别遇到那么多幺蛾子,不要让我老是避让,但是这个纯粹是奢望。除非我不在那个时间段跑步,但即便我不在那个时间段跑步,别人依然会在那里散步,那里依然会有自行车,那里依然会有小车出进出。我在那里出现50分钟就只是一周一次而已,但即便这样,我总是会遇到一定会出现或者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出现了的车、人,有时还有猫。

有一次跑着跑着,一个橘猫就在我前面几米的地方突然躺下,肚皮向上。显然就是一副要碰瓷的样子,于是我赶紧呵斥了它一声,它肯定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但是它完全听懂了我的语气,赶紧起来一溜烟消失了。遇到猫还能吓唬他一下,遇到狗在远处吠你,还真一点办法都没有,我还得提防它觉得吠不过瘾还得过来真的干扰我一下。这个事情的确发生过,所以那个时候我只能一边跑一边提心吊胆。

跑个步而已,为什么居然可以这么危机四伏。

逃离都市喧嚣!28岁,48.88拿下144平县城大平层,开启养老新篇章

引言

最近更新断了好几天,不过在粉丝群的应该知道熊猫这几天搬家,所以其实已经有一周的时间没有写新内容了,前面发的也都是已经保存在平台的存稿。从看房到买房到搬家,一共折腾了有半个月的时间,算下来看房反而是最快的,上午看完下午就给了定金,现在想想都觉得很神奇。
买新房

其实熊猫并不是成都的土著,而是来自全国贫困城市前十名的地方,具体位置就不说了,但要说家里穷也不至于。从15年大学到成都之后便一直定居在成都,算下来满打满算刚好接近十年的时间了,这十年在成都我完成了从单身到恋爱,从一个人到两个人的家庭,甚至现在家里还添了小熊猫,最早认识熊猫的粉丝网友其实是见证了熊猫从单身到组成家庭,乃至小熊猫已经三岁这个阶段的。想来时光是真的过得快,28岁变走完了很多人三四十岁都还没经历的事情。

为什么买房?

说白了就是成都的房子不够住了,套二的房子总面积大概接近100平的样子,如果只是一家人住那完全足够了,但你要知道我光NAS就有好几台,常用需要开机的有极空间的Z423、绿联的DXP6800 Pro以及铁威马的F6-424,再加上家里两台台式机、2台3D打印机、一台照片打印机以及一台打印扫描一体机等等,光是我自己的东西就已经非常拥挤了,这还不算上小熊猫的东西。
搬家中

小熊猫还有她的婴儿车、学步车以及自行车、滑板车等等,加上一大箱的玩具,积木桌以及非常多的绘本,说实话,如果不是整理的好家里简直没有地方下脚,再加上后续可能会考虑二胎什么的,所以套二说实话对我真不够住。

为什么离开成都?

这个其实也很简单,即便比不上北上广深,但成都的消费与房价依然不低,如果想要重新买一套更大面积的房子,那么单价即便是现在居住的地理位置来算也要1.2W一平左右,144平算下来就要144万了,加上税务以及房子的硬装软装没有160万应该是住不进去的。

再一点就是县城真的要舒服很多,都说成都的生活节奏慢,但实际上呢?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即便是孙悟空来了成都也得打300个电话才能走,成都的就业本身就非常畸形,90%的工作都属于销售行业,而小县城虽说工作会更少,但其实位于成都周边的城市发展都还不错,而我这边选择的城市更是全国人口大县,其实并不差。
现状

这里也奉劝大家,如果经济条件一般或者自身没有特长,千万千万不要来成都,看似美好实际只有带过才知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房子如何?

房子个人非常满意,虽说是老小区,但一梯两户,一栋楼也才11楼,算下来一栋楼也就22户人,加上144平的大面积,户型也是非常不错,还是非常正的坐北朝南,这样的房子即便是拿到成都那都是属于改善型房子,没有300万是不可能买到的。
房子交易

前几天才完成搬家,不得不说找搬家公司是真的省事,4.2米高的箱庭货拉拉我的东西居然装满了,越搬越奇怪,我真的有这么多东西?不搬家永远不知道原来家里有非常多的剪刀、指甲剪、胶布等等。
货拉拉

货拉拉找了两个小哥,一共搬了大概5趟吧,加上两边都有电梯,然后距离有80公里左右,高速费用加停车费用以及搬家的费用一共花费1000左右,这个价格个人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毕竟全程都是小哥搬,我不需要出力,上去帮忙小哥也一直说不要动不要动,放着就行了。果然这世界花钱就能解决很多麻烦事。

后续的计划

虽然请了搬家公司,但到家之后的整理工作还是得自己来,而且新房子准备大部分家电都考虑智能化,所以选择了很多米家的产品,后续的网络布局、线路设置等等都是麻烦事,加上搬来的各种东西也需要位置去放,这才是最头疼的地方。
新家

后续会慢慢更新家里的装修以及家电的选择的文章,房子是老房子但还是得年轻化,这样住着才舒服,先把网络解决好再慢慢来整理吧!

写在最后

网上大家都在说躺平躺平,不过实际执行下来的人又有几个?而我,28岁真躺平了!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
尾图

群晖数据库(MariaDB10)无法外网访问?简单设置后公网访问家中数据库

公网访问数据库

前言

最近部分人问我怎么能在外网环境下访问群晖的数据库,群晖自带的数据库只能在内网环境下访问,就算映射端口后也不能进行外网访问。而我们有时候部署容器或者操作其他一些东西必须要用到数据库,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实用docker再部署一个数据库,但这样的行为就多此一举了。那么有没有办法让我在外网环境下访问群晖的套件数据库呢?答案是有的。

调整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安装以下套件:

  • 安装MariaDB10
  • 安装phpMyAdmin
  • 安装web station
    安装好之后你会发现在群晖的web文件夹下会多出一个phpMyAdmin文件夹,这里便是群晖的数据库文件夹了。

群晖数据库

随后我们打开Web Station,这里我们需要安装php,并将扩展全部勾选上。

php设置

进入虚拟主机设置,选择新增,文档根目录选择web/phpMyAdmin,如果你有域名,那么你可以选择基于域名,如果没有就直接选择基于端口就行,选择你刚刚扩展全开的php,随后确定即可。

虚拟主机设置

连接

随后便可以通过虚拟主机连接数据库了,这里需要注意如果无法登录报错。

报错

这个其实就是没找到mysql socket,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下mysql的socket,打开MariaDB10,可以在下方向看到socket位置。

位置

这里直接打开phpMyAdmin文件夹,修改config.inc.php

# 注释
//$cfg['Servers'][$i]['host'] = 'localhost'
# 增加
$cfg['Servers'][$i]['socket'] = '/run/mysqld/mysqld10.sock'

随后就能登录访问了。

外网链接

总结

数据库的外网连接还是比较重要的,很多容器都是需要自己手动连接数据库的。同时如果你有其他项目需要用到数据库,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连接家里的服务器。

我的2024年复盘:好像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再见2024

前言

当你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已经是2025年了,但这篇文章其实写于2024年12月31日的晚上十点

不知不觉2024就已经只剩下最后两小时,和数码设备打交道的我知道,再过两小时身边的所有设备都会从2024跳到2025了,不知为什么还有点恍惚。

如果不是跨年,或许我们日常中根本不会在意日期上月份前面的数字,随着今晚数字从24跳到25,明天又是只看月份与日期,唯一的变化就是你可能老了一岁,还有签合同一定要注意年份

为了更好的面对即将到来的2025,在跨年的头一天晚上,没有烟花礼炮,也没有彻夜宿醉,而是选择在电脑面前认真的回答40个问题,回顾下2024年。

该文章的模版来自于github仓库40-questions,链接:https://github.com/kepano/40-questions

1. 你今年做了哪些之前从未做过的事?

其实熊猫算是一个非常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内心非常憧憬去了解或者尝试更多新东西,但每当计划执行到行动这一步时,总会退缩。

  • 离职。并不善于社交的我选择了逃避,这也是最开始做自媒体的原因。逃避或许可耻,但真的很有用。
  • 建立了3000多人的微信粉丝群。熟悉熊猫的应该知道,其实粉丝群基本不会存在什么带货或者硬广,很多时候都是承蒙粉丝厚爱,从没想过自己能有这么一天,可以说2024整一年,除了老婆最感谢的就是粉丝朋友了。
  • 交到了一些很好的朋友。离职了虽然社交圈变得更为狭窄,但随之而来的也交到了很多朋友,或许是来自合作方的,也或许是媒体朋友。
  • 学习了摄影

    2. 你有没有遵守年初时和自己许下的约定?

    2024其实有做计划,回过头来看完成度可能一半不到吧!

还记得在2024值得买年度总结以及百大访谈中自己的话,不忘初心,但实际因为现实的各种问题,其实已经丢了一半了。虽然还是尽力的去输出粉丝们喜欢以及自己喜欢的内容,但商业化的占比也在逐渐增加,这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一方面来自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可能是真的很累。商业的输出属于工作,目的性非常简单,但当想要输出一些个人观点时,很多时候并不是生理上的乏力,而是精神乏了。今年一年写了接近200万字,实际发出来的只有150万字左右的内容,很多都被自我消化了。

年初就说要更新视频内容,但实际上一直到年末了,一条视频都没有发出。

3. 你身边有人生孩子了吗?

熊猫算是结婚生子都比较早的人,所以实际上身边还是有很多同龄人甚至还没结婚,没谈恋爱。

4. 你身边有人去世了吗?

身边的确是没有,或许有,但可能感情并不算特别好,并没有关注记忆。

5. 你去了哪些城市/州/国家?

  • 北京
  • 深圳

    6. 明年你想要获得哪些你今年没有的东西?

    更好的心态以及健康的身体

    7. 今年的哪个或哪些日子会铭刻在你的记忆中,为什么?

  • 九月份孩子生病。抱着进医院,测出血氧只有85%左右的时候,要求住院的时候,看到孩子抽痰的时候。
  • 十一月份。具体的事情就不多说了

    8. 你今年最大的成就是什么?

    最大的成就还是自媒体吧!其次就是家人和自己都还健康快乐

不过真让我回头想,我真不认为这一年有什么大的成就,毕竟对比去年好像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收入还是差不多,商务是比之前多了,但实际算下来貌似收入并没有想象中这么高。

粉丝群也算是一个成就吧!对于文章我不在乎数据如何,但我会很努力的去维护粉丝,和粉丝聊天吹水其实也很快乐,感谢一年的关注与支持。

9. 你今年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 未更新的视频频道
  • 说好的学习日语,结果学了一个月放弃了
  • 自己着手的项目两年了还是未完成
  • 静下心来通关一部游戏也没做到
  • 花钱还是不考虑后果

    10. 你今年还遇到过哪些困难?

    九月份吧,还是小孩生病那次。

    11. 你今年是否生过病或受过伤?

    比较健康,并没有什么大病,小感冒也很少

    12. 你今年买过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

    一堆老镜头,便宜有特色。比如太苦玛系列、泽尼特镜头、柯尼卡镜头以及八羽怪等等。感兴趣的话后面可以出一篇文章单独写写这些老镜头的魅力。

太苦玛55-1.8

13. 谁的行为值得去表扬?

  • 家里的小朋友语言能力越来越强了,学习能力也很棒!
  • 老婆能理解熬夜写稿以及情绪波动

    14. 谁的行为令你感到震惊?

    离职前的老板(有可能他会看到这篇文章,或许呢)

    15. 你大部分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除了日常生活开销,其他就是工作投入了,镜头、相机以及各种工作相关的,还有就是粉丝群抽奖。(咱是真抽,没有黑幕)

    16. 有什么事让你感到超级、超级、超级兴奋?

    每次有感兴趣的产品的商务,例如NAS、路由器、键盘等等,虽说爱好变成了工作,但从工作中不断获取到新东西,输出新内容并没有让我觉得枯燥乏味,我还是喜欢折腾这些,也可能是年龄又大了一岁?

    17. 哪首歌会永远让你想起这一年?

    《戒网》-黑神话插曲。

    18. 与去年的这个时候相比,你是...

    没什么变化,只不过更加不自由了,当然指的是心理上。

    19. 你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多的是什么?

    抽时间多放空自己,写稿真的是个费脑子的过程。

输出自己内容,没有利益的内容!

对孩子更耐心一点吧!

20. 你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少的是什么?

拖延症!其实熊猫拖延症并不厉害,我指的是工作上,但做了自媒体之后从年初到现在,其实越来越有趋势了,希望能改一改。

21. 你是如何度过节假日的?

没有节假日!

22. 你今年坠入爱河了吗?

23. 你是否有讨厌某个你去年此时不觉得讨厌的人呢?

有,还不少!但本不是一个圈子的人,虽讨厌,但并不厌恶。

24. 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如果电影或者电视剧也算的话,今年最喜欢的是《边水往事》

25. 你读过最好的一本书是什么?

英雄联盟的《破败之咒》以及任天堂的《游戏开始》

26. 你今年发现的最好听的一首歌是什么?

《戒网》,老婆听了还问了我好几次歌名

27. 你今年看过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什么?

《九龙城寨之围城》、《破碎人生》

28. 你今年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是什么?

饭其实都差不多,但前几天老婆做的新年送礼的饼干很好吃

29. 有什么是你想要且得到了的?

家人健康平安

30. 有什么是你想要却没有得到的?

还是没有迈出做视频的第一步

31. 你生日那天做了什么?

忘记了,不过马上过生日了

32. 有什么还未发生的事,如果发生了,会让你的这一年变得无比满足?

还是视频,这是个魔咒!!!每次写稿或者收到什么产品,我都会想着要不拍个视频?

但随后还是放弃了

33. 你会如何描述你今年的个人时尚风格?

从不在乎穿着,毕竟常年不出门,无所谓!

34. 是什么让你保持理智?

很多时候并不理智,都说理智的人不能从文,或许吧!

35. 你最欣赏哪个名人/公众人物?

当然是那个男人!

36. 哪个政治问题最令你有感而发?

不关心这些,做好自己就够了

37. 你想念哪些人?

老去的人以及年轻的人

38. 在你新认识的人之中,谁是最好的?

24年认识太多人了,都非常好,感谢他们!

39. 今年你学到了什么宝贵的人生经验?

放空自己!

40. 能够总结你这一年的一句话是什么?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写在最后

今年不想给自己里什么目标了,随心而动吧!

这篇只是作为熊猫的个人记录,如果想要更好的认识我,可以多多关注!

最后感谢粉丝朋友一年的陪伴,感谢平台的不嫌弃!peace and love

年终总结:练习时长一年的值得买首席,这一年,我都收获了什么?

满打满算,已经在值得买发文一年了。时间过得真的好快,回想刚入站那会儿,甚至还有健康码这种东西。

注册一周年

2023年我的历程

时光荏苒,写这篇文章时是2023年12月12日,距离我初次踏入值得买这个平台已有405天的时光。从2022年11月2日到今天,整整一年一个月的光阴里,我在这片天地里创作了402篇原创作品,分享了5次珍贵的爆料。在这段旅程中,我与2.1万位小伙伴结缘,收获了他们的喜爱,点赞数高达1.6万,收藏更是多达8.2万。

年度数据

说实在的,熊猫并没有觉得自己是个勤奋的人。我一直认为自己带着一点惰性以及拖延症。然而当我看到在405天的时间里,竟然累积创作了402篇原创作品后,内心倍感欣慰。一方面,我庆幸自己并没有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创作这件事,坚持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节奏输出内容;另一方面,我不禁感慨时间过得真快,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已经创作了这么多内容,同时也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注。

字数统计

或许会有那么几位熊猫的老粉,同时我也非常感激他们。正是因为这些老粉,从熊猫博客时期开始关注我,并向我推荐了值得买这个平台。入站前我的创作大概在50万字左右,而仅仅一年的时间,我将字数增加到了180多万字,跨越了五位数到六位数。

公众号

在2023年的3月,受到粉丝的影响力,我成功获得了公众号认证。通过公众号,我结识了许多朋友,并建立了自己的NAS社群。同时,我也非常感激国内各大NAS品牌,比如极空间、绿联和铁威马等。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也在不断宣传,扩大了NAS的影响力,吸纳了许多新鲜血液。

粉丝群

截至今天,熊猫群已经拥有了上千名粉丝,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他们或许是因为对NAS感兴趣而关注我,或者是因为对有趣的数码产品感兴趣而关注我。无论出于何种目的,我都非常感激这个平台让他们能够认识我,并愿意了解我的内容。

2023年我的收获

对于获得成就这一话题,与其关注物质意义上的收获,我更加重视个人价值的提升。自从去年11月开始持续发布受到大家喜爱和感兴趣的内容,直至2023年4月,我荣获了首个殊荣——首席生活家。或许我并不清楚自己是否算得上最快晋升的首席达人,但无疑我是其中最勤奋的一位!

晋升首席

这一年中,我参加了平台的各种大小型活动,通过持续输出内容也收获了粉丝们的热情回应。在618活动中,我荣登长文榜的热度第二;而在双十一活动中,我更是双线作战,斩获第七和第一的佳绩。在感恩平台给予的机会之余,更加感激那些喜爱我的粉丝们。

618活动

双十一活动

这些都离不开粉丝的喜爱,毕竟平台给我提供了途经,但最终成就我的还是粉丝。而除了这些,便是来自各大品牌的认可,这对于我也很重要。在这期间我认识了威联通的运营大哥,人真的很NICE;也认识了绿联的一些技术开发大哥和市场小姐姐,都对我很关心;同时也很荣幸能得到极空间的邀约,参加了他们新品发布会。

品牌认可

当然,除了我主要的NAS内容外,一些其他数码的品牌也对我很关照。联想的大哥给我提供了新品内测以及首发的资格;黑爵也给我提供了很不错的产品,让我产出了全平台累计50万+阅读的数码产品长文。当然,大部分提供的产品我也都回馈给粉丝了,希望能在看我文章的同时收获一点东西。

粉丝回馈

一年时间,感谢大妈给了我22次众测机会,其中产品价值从一两百到两三千都有。这其中有大妈三宝,也有我所属领域的NAS,最便宜的从几十的中科院零食到最贵的博朗9系套装版,也是感谢大妈让我体验了一下上流的生活,用上了两千多的剃须刀。

众测收获

博朗9系

极空间Q2C

而在上半年,值得买的众测机制也做了一次大的改变,将以前的选人机制做了一定更改。现在增加了必中卷机制,通过完成必中卷任务就可以获得必中卷能量,而能量值又能换区各个阶段的必中卷。其中万能卷甚至能直接换价值上万的产品。

必中卷

这就给很多粉丝基数少或者之前的社区玩家很大的机会,只要愿意去发文分享自己的内容,那就有机会去换取自己喜欢的产品。不过每个必中卷产品的数量有限,所以如果你看中了某个产品,记得看好时间去抢哦!

能量

除了众测以外,这一年我累计收益金币6.8万,其中换了大约5千的京东卡,余出来的金币也兑换了一些值得买的周边礼物。不得不说值得买新出的旅行箱系列积木真的很棒,而对于我这种患有重度仓鼠症的人来说,一定会追着把所有系列凑齐的。

金币收益

此外,我很荣幸在报名了数十次品牌任务后被选中三四次。我参与了中级和高级任务,并且收益也还不错。在这方面,需要不断产出优质内容,积极参与站内活动,逐渐积累粉丝。也许有一天,你也能获得来自自己喜爱品牌的商业合作机会。

品牌任务

关于写作

最后还是想聊聊关于创作这件事。对于创作,个人并不排斥商务推广,但也谨记是什么让我能有资格去接商务推广,所以我也一直保持更新大家感兴趣的内容,同时也想把更多性价比产品或者有趣的产品写好,能给粉丝提供购买选择以及建议和意见。也很感谢粉丝从来不反感这些内容,甚至会给我推荐一些产品。

粉丝群现状

而对于新人,个人建议是定好自己的创作方向,深入去钻研你喜欢的内容。而不是为了热度去研究,这样到最后你会失去这份创作的乐趣,从而越来越厌倦创作这件事。这一年我也认识了很多大佬,交谈之下发现创作影响最大的还是心态,所以记得保持创作初心,而不是因为一些其他原因逼自己去创作内容。

大佬们

其次就是在内容上,熊猫习惯会制定创作计划,例如本周更新什么内容,我需要那些资料,在什么时间节点。或者我最近研究了什么东西,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内容。我会将我想到的这些都记录下来,保持自己的创作节奏。这样有个好处,你永远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而不是每次到要写了再去想。

创作思路

因为需要在多个平台发布内容,并且考虑到一些个人习惯,熊猫一直使用Markdown语法进行编辑。要么直接在博客的编辑器中撰写文章,要么使用Obsidian写作。相较于常规的编辑器,Markdown具有更专注的写作沉浸感和预排版功能,并且适用于绝大部分平台,个人是非常建议大家能去学习使用的。

obsidian

在使用Markdown时,自然需要使用图床,个人建议是进行自部署。在这方面,熊猫采用威联通的464C2部署兰空Pro版作为图床。自部署的优点在于便于进行数据备份,同时数据本地化也更为安全。至于如何进行部署,您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关于威联通464C2的文章哦!

兰空图床

在拍摄图片时,可以选择使用手机或专业相机。手机能够呈现更真实的氛围感,而相机则提供更广阔的后期空间。通常情况下,我会选择手机拍摄一些日常生活物品,以突出更贴近生活的效果;而在拍摄电子产品或专业设备时,则会选用相机。至于相机的选择,如果条件允许,自然是选择好的设备。(大妈什么时候再送A7M4呢?)

A7M4

最后,创作这件事需要坚持,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能从中收获到乐趣与价值。你需要源源不断的去获取写作灵感,多看多听别人的建议和意见,还需要不断去构思自己的文章标题、主图以及结构性。衷心的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创作中来,只有更多人来参与才能有更好的内容产出,维持这个社区大家庭。

写在最后

2023年收获太多,对熊猫来说注定是值得骄傲的一年,而面对即将到来的2024,只希望自己能记住今天写下的内容,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为大家创作更为有用和有趣的内容。最后也希望2024,值友们能实现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大妈也能始终如一的服务于大家越来越好。当然了,最后的最后还是想说一句,我真的很想拿百大!!!

巧用协议打通设备壁垒,绿联与群晖的数据互通指南

封面

前言

前段时间不是入了绿联的坑嘛,于是我就想着把群晖中备份的照片弄到绿联中去,再在绿联库中将同步的文件夹设置为公共用户,然后家里人绑定绿联。这样就能让家里所有人都能随时查看照片或者同步照片了,毕竟群晖是我的主要折腾地,照片还是转移一下比较好。
但是把研究了一会儿发现绿联貌似并不能与群晖实现同步,毕竟设备系统不同,而且绿联的同步只能与本地同步,并不能进行类似群晖的网盘等协议,这样一来只能从群晖入手。

过程

原理很简单,群晖自带的cloud sync是支持webdav的,并且绿联也是支持开启webdav的,那么就可以通过群晖链接绿联的webdav从而实现双向同步的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打开绿联的webdav功能,进入功能面板选择网络服务在选择webadv,打开webdav,并设置共享路径以及端口号,在下面便会生成webadv链接。(如果是第一次设置网络服务需要新建账户)

绿联设置

这里我直接设置的根目录,这样方便群晖那边进行同步。
随后转到群辉,打开cloud sync,选择左下角+号新建链接,选择webdav,在这里我们输入绿联给到的webadv地址,并输入账户与密码。

webadv同步

最后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配置同步的文件夹以及时间和其他选项就行了。

同步设置

我这里在绿联端专门新建了目录作为同步使用,这样比较好区分开文件。

同步情况

总结

在设置下,我想要同步的功能便实现了,除了照片我还将一些文件也一并同步了,毕竟绿联自带金山文档,群晖设置双向同步后我在绿联端通过金山文档修改的内容也能一并同步到群晖端了,群晖的office还是不太好用。
以上便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
点赞收藏关注

【粉丝答疑】双十一NAS怎么买?到手怎么玩?熊猫带你玩转NAS

又是一年双十一,作为专注于NAS领域的熊猫,每年此时都会收到众多粉丝关于NAS购买与使用的咨询。然而,并非每位粉丝都能直接联系到熊猫,且熊猫也无法面面俱到地解答每一个问题。因此,在双十一来临之际,特别开设此帖,旨在为粉丝们解答在NAS选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衷心感谢“什么值得买”平台提供这次专属答疑的机会,使我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为粉丝们提供服务。

NAS

本答疑帖旨在提供中立的产品建议,不包含任何品牌推广。请各位粉丝提出你的具体需求和预算,熊猫将根据这些信息为你推荐最适合的NAS产品,并附上详细的购买理由。同时,若你已购置NAS产品,熊猫也将在此帖中为你提供关于NAS使用的全面解答,帮助您更好地利用设备。

本次答疑将会持续到十一月十号,对于还在犹豫不决的购买者,建议你可以持续关注本帖,方便获取最新的建议和信息。同时,已经购买NAS的用户,也欢迎你关注熊猫,熊猫将持续发布关于NAS选购和使用方面的文章,助你充分挖掘手中设备的潜力。比心!!!

2022年度总结- 岁末将至,敬颂冬绥。 祝眉目舒展,顺问冬安。

2022年注定不平凡的一年,不过仿佛每年都这样说,但事实如此。今年年底,全国人民经历了放开带来的疫情冲击,命中率太高了!大家本适应了当下疫情生活,一次次的封控与管制,但大家在爆发时都还是坚持防疫的。无论工作人员还是普通人,在当下都扮演好自己那个角色,只想说中国民众真的是太配合了呵呵。。回想当年,虽然似乎都把疫情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给国家带来的经济压力不言而喻,这也是放开疫情的主要原因所在我猜。当然,事已至此无需深究,大家就该吃吃该喝喝安稳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了。
再说回我自己,就我本人来说,今年还是做了一些事情,不过整体大环境加之自己真的不够努力,当然这都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无可厚非,总的来讲我对自己全年打个6分吧,算是及格的一年。

{dotted startColor="#ff6c6c" endColor="#1989fa"/}

今年的年度总结会以问卷的形式,灵感来源于博友【风记得的】的年终总结。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让各位能够读下去,并且能够了解到我。

1.用三个词语形容这一年的自己?

复杂,平淡,躺平

2.这一年让你记忆深刻的事情是?

说实话,每件事情都让我记忆深刻,毕竟每件事都值得留念。如果非要给这些事件拉一个年度榜单,那第一名大概我会选择女儿一周岁吧。不是每朵浪花都为海滩而来,不是每颗星星都为夜幕而来,但当你看到她时,真的会觉得她为你开心幸福而来!

3.这一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一年来的收获是在每篇文章中,我收到了很多来自不同平台朋友们非常有价值的回复,这些回复让我有了结交了很多朋友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

4.如果让你重来一次2022会做什么事情?

更加仔细的计划自己的生活

5.选一首代表你今年的主题曲?

{music id="1980813705" color="#ff0000" /}

作为一个普通人,除了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外,其他能做的并不多。能够在2022年健康的过完一年,并且能有妻女的陪伴,足够了。

6.这一年让你快乐的事情是?

终于认真的开始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7.这一年完成了哪些目标?

搭建了自己的圈子 {x}
专业技能的提升 {x}
健康的过完一年 {x}

8.对明年制定哪些目标?

继续提升专业技能
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或环境
维持更新频率

9.对明年的自己说些什么?

你对世界所付出的善意,终究会开花结果。

写在最后

最后汇总一下今年的数据
网站
公众号
张大妈
bilibili

郭导,球三的剧本我已经为你写好了,什么时候来投资?

封面

前言

在chatGPT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它已经能为我们做很多我们普通人无法做到或者需要一定学习后才能做到的事情,例如现在实用最为广泛的一些领域: 绘画、写文章、PPT的制作以及代码检查与延写 等等。
就在上周我也通过了bingAI的审核,获得了bingAI搜索的功能。同时我也在想,我能不能用AI帮我完成一些我想不敢想的事情呢?例如让AI帮郭导写 《流浪地球三》的剧本,这样或许明年的春节档又能看到球三了。

实践

说干就干,我们先尝试问问AI是否知道球二的剧情以及对于球二的评价。

询问剧情

在我第一次询问时,AI连续搜索了三遍, 将剧情这一点进行了细致化的搜索,原本我以为它会给我完整的剧情介绍,结果却显示未找到相关内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导致无法搜索。而在我二次以同样话术询问时,他给出了一个电影简介,咱们就算它大概能知道球二的剧情吧。接下来我们再问问它对于球二的评价。

询问评价

连续询问了两次,给出了同样的答案,都以自己没有人类情感作为理由。这应该是微软的工程师故意为之的结果,在bingAI刚出那段时间,它是能够回答关于情感的问题的,后续发现会出现一些伦理问题导致语库越来越离谱,微软便关闭了这一类问题。

三种模式

我们知道bingAI是有三种模式选择的,分别为创造力模式,平衡模式以及专业模式,三种模式对应了三种不同的回答态度以及专业性。而我需要让它帮我们续写故事,那么我接下来会尝试用创造新来提问。

第一段

第二段

可以看到AI续写的故事完整性很强,但我怎么觉得这么熟悉呢?不过突如其来的“外星人”让我感觉我是不是串戏到《三体》了。最后由于bingAI的单篇字数限制,所以后续没有完整展示,我们让它继续续写。

第三段

最后这一波情感的渲染让我觉得有点“球一”和“球二”的味道了,不过可能是由于文字形式的问题,我并不能感受到这样的剧情有多好。我们继续续写看看它会给我们一个怎样的结局。

第四段

爱情线也有了,离谱的是居然是和另外星球的???而最后的结局又卡在一个尴尬的地方,连AI都已经猜到我会说“你的故事有点拖沓了”。

第五段

第六段

不知道是我表达有问题还是什么,它这个所谓的“结局”我怎么感觉比正式剧情都长。大概剧情就是这样了,后续我们也不需要再看了。
事实证明AI的确能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再进行续写以及延申,但是电影这东西,只有文字描述那就不叫电影了,在AI的续写下我并没有觉得这个剧情有多好,同样我也没有觉得有多差。那么既然能续写故事,我们能不能给它加一点挑战呢?试试看?

狂飙地球

狂飙地球结局

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狂飙地球”这个项目我熊猫投了。太好哭了,刘飙和艾拉太感动了 😭 😭 😭

最后说两句

通过今天的测试我发现AI的创造力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想象力了,先不说AI的故事是否合理,但冲着它这份我没有的想象力,如果“狂飙地球”上映,我会给他打个比《逐梦演艺圈》高的分数。
那么以上便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如果你也对AI续写故事感兴趣,可以关注我,我大概率还会出一期,或者你可以自己去尝试哦。最后记得点赞收藏关注。

硬件不够,云端来凑!免费搭建云端AI绘画,还不来撸?

怕错过熊猫的精彩分享?那就赶快关注下熊猫吧!

前言

2023年中了,我相信依然很多人还和我一样没玩过AI绘画,毕竟AI绘画的硬件要求太高了,硬件不足一次绘图等个几小时都是可能的。而前几天偶然间熊猫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网站kaggle,一个良心的云平台,搭建也非常简单,每周30小时免费时长足够玩了,速度也还行。

部署(需要特殊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注册平台账号,地址为
https://www.kaggle.com/code/xinsiac/zh-stable-diffusion-webui-kaggle。 点击右上角进行账号注册。这里可以选择谷歌快速注册,也可以选择其他邮箱,建议大家选择谷歌。

账号注册

注册成功后回到最初的项目页面,我们点击右上角的Edit My Copy。

Edit My Copy

随后在这里我们需要验证手机号,国内号是可以用的。

手机号验证

验证成功会弹出这样的界面。

验证成功

验证完手机号之后我们还需要做一些设置,首先把INTERNET给勾选上。

设置

随后进行显卡选择,这里推荐GPU T4 x2。

显卡选择

最后我们点击运行项目就可以了。

运行项目

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在下面的运行结果中显示应该是这样的。(这一步需要等待蛮久的)

运行结果

体验

结束之后我们点击生成的网页就可以访问AI绘画界面了。通过输入各种提示词以及调整采样,我们就可以获得属于自己的专属AI绘画。

成果

写在最后

搭建还是很简单的,但我发现想生成一副自己心仪的图,还是需要很多次调教以及完善各种提示词。最后大家使用结束了别忘记"关机",关机后,就不计算使用时长啦,每周30小时免费,虽说时间不长,但娱乐娱乐还是基本够了。

关机

以上便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
点赞收藏关注

拉取镜像太慢?下载进度条卡死?这个方法让你镜像下载成倍上升

前言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想拉取容器镜像,但是速度太慢了,特别是遇到很大的容器,下载往往要等待很久,甚至会出现进度条停止下载卡死的情况。这都是docker hub目前被X导致的,速度提不起来,下载进度卡死等等情况最近粉丝反馈太多了,所以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提升容器镜像下载速度,同时该方法适配所有可设置自定义源的NAS或拥有root权限的NAS。

docker hub现状

方法使用介绍

既然官网网址被X了,那么有没有办法绕过这一道山呢?自然是有的。大家都知道通过代理我们可以访问大江南北,docker hub也一样。但在NAS上挂一个代理服务麻烦不说,还经常容易断开或者依然速度缓慢。

代理服务器

所以熊猫建议还是借助第三方来实现,这里就要祭出镜像加速网:https://dockerproxy.com/了。

dockerproxy

dockerproxy是一个可以通过输入命令来获得加速拉取命令的网站,你只需要将docker pull的项目输入进去,它自动会返回加速后的命令,输入到SSH中便可以发现,速度居然神奇的提升了,且不会出现镜像卡死不下载的情况了。

使用方法

当然了,可能你还会说:那我要是用docker cli和docker-compose.yml怎么办呢?自然也是有办法的。根据官方的使用文档,你可以通过在合适的位置插入他们的命令来实现加速效果,和上述的效果一模一样的。

其他方法

这时候又有小可爱会问了:那我没有root权限怎么办?只能通过NAS自带的图形界面拉取镜像啊!这自然也是有招的,目前主流NAS品牌都支持自定义,实测可以通过自定义地址来实现加速效果。

绿联

例如威联通,在这个界面我们选择添加存储库,然后输入加速地址的域名,随后命名随意,在保存就可以了。当然了,你需要注意的是在拉取镜像时注意选择的存储库,如果还是用的docker hub那么将无法体验到加速效果。

添加存储库

选择存储库

而群晖的设置是在注册表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该加速服务不支持搜索,仅仅可以作为下载使用,所以在使用改地址后我们只能通过导入的形式来拉取镜像。

群晖

其他品牌NAS也是一样的,找到这个存储库地址添加即可,但目前熊猫只测试了威联通和群晖,其他暂没有测试,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理论来说是完全没问题的。

总结

容器的拉取往往是最废时间的,而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想要拉取大体积的容器更难了,所以善用一些其他方法很必要。

以上便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觉得还算有趣或者对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最后也希望能得到你的关注,咱们下期见!
点赞收藏关注

使用 React Native Screens 构建一个 Simple Navigation

该渲染由 Shiro API 生成,可能存在排版问题,最佳体验请前往:https://innei.in/posts/tech/build-simple-navigation-with-react-native-screens

上回说到,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 React Native Screen 内部是如何工作的。这篇文章将综合前面的内容,实现一个简单的 React Native Navigation。

构想

一个 Navigation 最基础的就是要实现一个 navigate 方法。

navigate 方法需要实现前进后退的基本行为。

模拟在 iOS Native 中,我们可以使用 pushController 和 presentController 两个方法去实现前进的行为。

那么我们可以命名为:

  • pushControllerView 推入 Stack Navigation
  • presentControllerView 推入 Modal

然后是后退的行为,命名为:

  • back 回退 Stack Navigation
  • dismiss 关闭 Modal

然后我们需要集中式管理 push 和 present 的 navigation 的数据,然后在 UI 中呈现和反馈。

实现

Navigation 框架

顺着上面的构想,我们首先需要一个 Navigation 的类。

class Navigation {}

我们需要把 navigation 的数据保存在这个类中,所以我还需要定义数据的类型。

export interface Route {
  id: string

  Component?: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any>
  element?: React.ReactElement

  type: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Type
  props?: unknown
  screenOptions?: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ExtraProps
}

export type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ExtraProps = {
  /**
   * Unique identifier for the view.
   */
  id?: string

  /**
   * Title for the view.
   */
  title?: string

  /**
   * Whether the view is transparent.
   */
  transparent?: boolean
} & Pick<
  ScreenProps,
  | 'sheetAllowedDetents'
  | 'sheetCornerRadius'
  | 'sheetExpandsWhenScrolledToEdge'
  | 'sheetElevation'
  | 'sheetGrabberVisible'
  | 'sheetInitialDetentIndex'
  | 'sheetLargestUndimmedDetentIndex'
>

export type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P = {}> = FC<P> &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ExtraProps

上面我们定义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 的类型,和 Route 的类型。NavigationControllerView 用于定义 NavigationView 的组件类型,Route 用于在 Navigation 类中保存 navigation 的数据。

为了实现在 UI 中的响应式,我们使用 Jotai 去管理这个数据。

export type ChainNavigationContextType = {
  routesAtom: PrimitiveAtom<Route[]>
}

在 Navigation 类中初始化数据:

export class Navigation {
  private ctxValue: ChainNavigationContextType
  constructor(ctxValue: ChainNavigationContextType) {
    this.ctxValue = ctxValue
  }

  static readonly rootNavigation: Navigation = new Navigation({
    routesAtom: atom<Route[]>([]),
  })
}

Navigation 数据管理

上面已经定义了 Navigation 的类型,然后我们通过对数据的控制来实现 push/back 的操作。

class Navigation {
  private viewIdCounter = 0
  private __push(route: Route) {
    const routes = jotaiStore.get(this.ctxValue.routesAtom)
    const hasRoute = routes.some((r) => r.id === route.id)
    if (hasRoute && routes.at(-1)?.id === route.id) {
      console.warn(`Top of stack is already ${route.id}`)
      return
    } else if (hasRoute) {
      route.id = `${route.id}-${this.viewIdCounter++}`
    }
    jotaiStore.set(this.ctxValue.routesAtom, [...routes, route])
  }

  private resolveScreenOptions<T>(
    view: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T>,
  ): Required<NavigationControllerViewExtraProps> {
    return {
      transparent: view.transparent ?? false,
      id: view.id ?? view.name ?? `view-${this.viewIdCounter++}`,
      title: view.title ?? '',
      // Form Sheet
      sheetAllowedDetents: view.sheetAllowedDetents ?? 'fitToContents',
      sheetCornerRadius: view.sheetCornerRadius ?? 16,
      sheetExpandsWhenScrolledToEdge:
        view.sheetExpandsWhenScrolledToEdge ?? true,
      sheetElevation: view.sheetElevation ?? 24,
      sheetGrabberVisible: view.sheetGrabberVisible ?? true,
      sheetInitialDetentIndex: view.sheetInitialDetentIndex ?? 0,
      sheetLargestUndimmedDetentIndex:
        view.sheetLargestUndimmedDetentIndex ?? 'medium',
    }
  }

  pushControllerView<T>(view: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T>, props?: T) {
    const screenOptions = this.resolveScreenOptions(view)
    this.__push({
      id: screenOptions.id,
      type: 'push',
      Component: view,
      props,
      screenOptions,
    })
  }

  presentControllerView<T>(
    view: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T>,
    props?: T,
    type: Exclude<NavigationControllerViewType, 'push'> = 'modal',
  ) {
    const screenOptions = this.resolveScreenOptions(view)
    this.__push({
      id: screenOptions.id,
      type,
      Component: view,
      props,
      screenOptions,
    })
  }
}

之后,back 的操作也非常简单。

class Navigation {
  private __pop() {
    const routes = jotaiStore.get(this.ctxValue.routesAtom)
    const lastRoute = routes.at(-1)
    if (!lastRoute) {
      return
    }
    jotaiStore.set(this.ctxValue.routesAtom, routes.slice(0, -1))
  }

  /**
   * Dismiss the current modal.
   */
  dismiss() {
    const routes = jotaiStore.get(this.ctxValue.routesAtom)
    const lastModalIndex = routes.findLastIndex((r) => r.type !== 'push')
    if (lastModalIndex === -1) {
      return
    }
    jotaiStore.set(this.ctxValue.routesAtom, routes.slice(0, lastModalIndex))
  }

  back() {
    return this.__pop()
  }
}

从上面的代码不难看出,其实我们只是通过对数据的操作实现 Navigation 的逻辑。而真正要在 UI 中呈现 Navigation 的效果还是需要通过 React Native Screens 来实现。

Navigation UI 框架

在上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们只需要通过传入不同 React Children 到 React Native Screens 的 <ScreenStack /> 中就能实现原生的 navigate 的效果。

那我们现在只需要透过 Navigation 类中管理的数据,通过一些转换就能实现了。

首先我们在 React 中定义一个 Navigation 上下文对象,确保得到正确的 Navigation 实例(如有多个)。

export const NavigationInstanceContext = createContext<Navigation>(null!)

然后,编写一个 RootStackNavigation 组件。

import { SafeAreaProvider } from 'react-native-safe-area-context'
import type { ScreenStackHeaderConfigProps } from 'react-native-screens'
import { ScreenStack } from 'react-native-screens'

interface RootStackNavigationProps {
  children: React.ReactNode

  headerConfig?: ScreenStackHeaderConfigProps
}

export const RootStackNavigation = ({
  children,
  headerConfig,
}: RootStackNavigationProps) => {
  return (
    <SafeAreaProvider>
      <NavigationInstanceContext value={Navigation.rootNavigation}>
        <ScreenStack style={StyleSheet.absoluteFill}>
          <ScreenStackItem headerConfig={headerConfig} screenId="root">
            {children}
          </ScreenStackItem>
        </ScreenStack>
      </NavigationInstanceContext>
    </SafeAreaProvider>
  )
}

在 App 的入口文件中,我们使用 RootStackNavigation 组件包裹整个应用。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App() {
  return (
    <RootStackNavigation>
       <HomeScreen>
    </RootStackNavigation>
  )
}

const HomeScreen = () => {
  return (
    <View>
      <Text>Home</Text>
    </View>
  )
}

RootStackNavigation 组件的 Children 为首屏,也是 Navigation 的根组件,不参与整体的 navigate 行为,即不能被 pop。

Navigation 数据在 UI 中呈现

接下来我们需要把这些数据转换到 React 元素传入到 React Native Screens 的 <ScreenStackItem /> 中。

const ScreenItemsMapper = () => {
  const chainCtxValue = use(ChainNavigationContext)
  const routes = useAtomValue(chainCtxValue.routesAtom)

  const routeGroups = useMemo(() => {
    const groups: Route[][] = []
    let currentGroup: Route[] = []

    routes.forEach((route, index) => {
      // Start a new group if this is the first route or if it's a modal (non-push)
      if (index === 0 || route.type !== 'push') {
        // Save the previous group if it's not empty
        if (currentGroup.length > 0) {
          groups.push(currentGroup)
        }
        // Start a new group with this route
        currentGroup = [route]
      } else {
        // Add to the current group if it's a push route
        currentGroup.push(route)
      }
    })

    // Add the last group if it's not empty
    if (currentGroup.length > 0) {
      groups.push(currentGroup)
    }

    return groups
  }, [routes])

  return (
    <GroupedNavigationRouteContext value={routeGroups}>
      {routeGroups.map((group) => {
        const isPushGroup = group.at(0)?.type === 'push'
        if (!isPushGroup) {
          return <ModalScreenStackItems key={group.at(0)?.id} routes={group} />
        }
        return <MapScreenStackItems key={group.at(0)?.id} routes={group} />
      })}
    </GroupedNavigationRouteContext>
  )
}

const MapScreenStackItems: FC<{
  routes: Route[]
}> = memo(({ routes }) => {
  return routes.map((route) => {
    return (
      <ScreenStackItem
        stackPresentation={'push'}
        key={route.id}
        screenId={route.id}
        screenOptions={route.screenOptions}
      >
        <ResolveView
          comp={route.Component}
          element={route.element}
          props={route.props}
        />
      </ScreenStackItem>
    )
  })
})

const ModalScreenStackItems: FC<{
  routes: Route[]
}> = memo(({ routes }) => {
  const rootModalRoute = routes.at(0)
  const modalScreenOptionsCtxValue = useMemo<
    PrimitiveAtom<ScreenOptionsContextType>
  >(() => atom({}), [])

  const modalScreenOptions = useAtomValue(modalScreenOptionsCtxValue)

  if (!rootModalRoute) {
    return null
  }
  const isFormSheet = rootModalRoute.type === 'formSheet'
  const isStackModal = !isFormSheet

  // Modal screens are always full screen on Android
  const isFullScreen =
    isAndroid ||
    (rootModalRoute.type !== 'modal' && rootModalRoute.type !== 'formSheet')

  if (isStackModal) {
    return (
      <ModalScreenItemOptionsContext value={modalScreenOptionsCtxValue}>
        <WrappedScreenItem
          stackPresentation={rootModalRoute?.type}
          key={rootModalRoute.id}
          screenId={rootModalRoute.id}
          screenOptions={rootModalRoute.screenOptions}
          {...modalScreenOptions}
        >
          <ModalSafeAreaInsetsContext hasTopInset={isFullScreen}>
            <ScreenStack style={StyleSheet.absoluteFill}>
              <WrappedScreenItem
                screenId={rootModalRoute.id}
                screenOptions={rootModalRoute.screenOptions}
              >
                <ResolveView
                  comp={rootModalRoute.Component}
                  element={rootModalRoute.element}
                  props={rootModalRoute.props}
                />
              </WrappedScreenItem>
              {routes.slice(1).map((route) => {
                return (
                  <WrappedScreenItem
                    stackPresentation={'push'}
                    key={route.id}
                    screenId={route.id}
                    screenOptions={route.screenOptions}
                  >
                    <ResolveView
                      comp={route.Component}
                      element={route.element}
                      props={route.props}
                    />
                  </WrappedScreenItem>
                )
              })}
            </ScreenStack>
          </ModalSafeAreaInsetsContext>
        </WrappedScreenItem>
      </ModalScreenItemOptionsContext>
    )
  }

  return routes.map((route) => {
    return (
      <ModalScreenItemOptionsContext
        value={modalScreenOptionsCtxValue}
        key={route.id}
      >
        <ModalSafeAreaInsetsContext hasTopInset={!isFormSheet}>
          <WrappedScreenItem
            screenId={route.id}
            stackPresentation={route.type}
            screenOptions={route.screenOptions}
          >
            <ResolveView
              comp={route.Component}
              element={route.element}
              props={route.props}
            />
          </WrappedScreenItem>
        </ModalSafeAreaInsetsContext>
      </ModalScreenItemOptionsContext>
    )
  })
})

const ResolveView: FC<{
  comp?: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any>
  element?: React.ReactElement
  props?: unknown
}> = ({ comp: Component, element, props }) => {
  if (Component && typeof Component === 'function') {
    return <Component {...(props as any)} />
  }
  if (element) {
    return element
  }
  throw new Error('No component or element provided')
}

const ModalSafeAreaInsetsContext: FC<{
  children: React.ReactNode
  hasTopInset?: boolean
}> = ({ children, hasTopInset = true }) => {
  const rootInsets = useSafeAreaInsets()
  const rootFrame = useSafeAreaFrame()

  return (
    <SafeAreaFrameContext value={rootFrame}>
      <SafeAreaInsetsContext
        value={useMemo(
          () => ({
            ...rootInsets,
            top: hasTopInset ? rootInsets.top : 0,
          }),
          [hasTopInset, rootInsets],
        )}
      >
        {children}
      </SafeAreaInsetsContext>
    </SafeAreaFrameContext>
  )
}

这里需要判断的逻辑可能会有点复杂,需要区分 Stack 和 Modal 的类型,在 ModalStack 中又需要区分 formSheet 等等。同时每个 Modal 中有需要再包裹一层 StackScreen 等等。

从简单来说,就是需要根据 Navigation 的数据,生成对应的 <ScreenStackItem />,然后传入到 <ScreenStack /> 中。

这里的详细的代码均可在下面的链接中查看:

https://github.com/RSSNext/Follow/blob/efc2e9713bcd54f82f9377de35ef5532008d6004/apps/mobile/src/lib/navigation/StackNavigation.tsx

然后我们还需要处理 native navigation 的状态同步,主要在 native 触发 pop 和 dismiss 的时机发送的事件。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可以通过 ScreenStackItemonDismissed 监听。

这里我们直接对 ScreenStackItem 再次封装。

export const WrappedScreenItem: FC<
  {
    screenId: string
    children: React.ReactNode
    stackPresentation?: StackPresentationTypes

    screenOptions?: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ExtraProps
    style?: StyleProp<ViewStyle>
  } & ScreenOptionsContextType
> = memo(
  ({
    screenId,
    children,
    stackPresentation,

    screenOptions: screenOptionsProp,
    style,
    ...rest
  }) => {
    const navigation = useNavigation()

    const screenOptionsCtxValue = useMemo<
      PrimitiveAtom<ScreenOptionsContextType>
    >(() => atom({}), [])

    const screenOptionsFromCtx = useAtomValue(screenOptionsCtxValue)

    // Priority: Ctx > Define on Component

    const mergedScreenOptions = useMemo(
      () => ({
        ...screenOptionsProp,
        ...resolveScreenOptions(screenOptionsFromCtx),
      }),
      [screenOptionsFromCtx, screenOptionsProp],
    )

    const handleDismiss = useCallback(
      (
        e: NativeSyntheticEvent<{
          dismissCount: number
        }>,
      ) => {
        if (e.nativeEvent.dismissCount > 0) {
          for (let i = 0; i < e.nativeEvent.dismissCount; i++) {
            navigation.__internal_dismiss(screenId)
          }
        }
      },
      [navigation, screenId],
    )

    const ref = useRef<View>(null)

    return (
      <ScreenItemContext value={ctxValue}>
        <ScreenOptionsContext value={screenOptionsCtxValue}>
          <ScreenStackItem
            key={screenId}
            screenId={screenId}
            ref={ref}
            stackPresentation={stackPresentation}
            style={[StyleSheet.absoluteFill, style]}
            {...rest}
            {...mergedScreenOptions}
            onDismissed={handleDismiss}
            onNativeDismissCancelled={handleDismiss}
          >
            {children}
          </ScreenStackItem>
        </ScreenOptionsContext>
      </ScreenItemContext>
    )
  },
)

定义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

export const PlayerScreen: NavigationControllerView = () => {
  return <SheetScreen onClose={() => navigation.dismiss()}></SheetScreen>
}

PlayerScreen.transparent = true

使用 Navigation

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在 React 中使用 Navigation 了。

const navigation = useNavigation()

navigation.pushControllerView(PlayerScreen)

那么,一个简单的 Navigation 就完成了。

当然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查看 Folo 这部分的完整实现,包括如何和 Bottom Tab 结合和页面 ScrollView 的联动。

https://github.com/RSSNext/Follow/blob/6694a346a0bd9f2cea19c71e87484acc56ed3705/apps/mobile/src/lib/navigation

看完了?说点什么呢

狂热的信仰,沉默的上帝

过去写了这么多宗教的“好话”,这次也该写写一些批评的话了。毕竟,爱的其中一个要素是:

【哥林多前书 13: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他每天都在和上帝说话,你可能会觉得他信仰虔诚;但如果他说上帝每天都回他话呢?那他或许需要一点医疗协助1。然而,宗教狂热者的问题有时远远超过精神疾病患者的问题,因为前者不自知,后者至少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会去治疗。

我越来越意识到,那些打着“爱”的名号,却在人间布道“禁”的人,其实根本不爱这个世界。他们不过是在制造一个镜像:在那个镜像中,所有人都得和他们一样惧怕、一样闭眼、一样跪下。否则就要下地狱。

于是,他们用“爱”之名,把爱定义成“你必须按照我理解的方式存在”;用“自由”之口,把自由翻译成“你可以不信,但你不能说出来”;用“上帝”之威,干了不少一般人不会干的事——侵略他人灵魂、裁定道德高地、涂改节日的本义,最后还要你说“感谢主”。

看看,这就是一些人的“虔诚”?

有一年清明节,我看到朋友圈里一位自称“基督徒”的人发了一个动态,写着:“我们不要拜魔鬼。”理由是清明节是“鬼节”,而基督徒只信“复活与永生”。我没说什么,只是默默点开他之前发的“妇女节”那条状态,赫然写着:“这是女权鼓吹的日子,是邪恶的节日。上帝创造女人,是让她们顺服男人。” 并引用经文:

【以弗所书 5:22】你们作妻子的,当顺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顺服主。

上帝真的只让女人顺服男人吗?为什么不提经文后面写的丈夫需要爱妻子呢?明明是双方互相的关系,却被解读为一种单向的服从。或者,只是觉得别人需要顺服自己,而别人不可以质疑自己。

【以弗所书 5:28】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

很明显,婚内关系是一种“相互”的行为,是一种 “彼此顺服、彼此相爱”的表现。正如《彼得前书》所说:

【彼得前书 5:5】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束腰,彼此顺服。

顺服从来都不是一种单向的行为,而是双方互相建立在“爱”的基础上产生的。
然而,《以弗所书》这两段经文强调的也仅仅是婚内关系的“妻子”与“丈夫”角色,而不是“男人”和“女人”。在婚姻之外,根据《加拉太书》所说,不分人种、不分地位、不分性别等等,实际上也是平等的:

【加拉太书 3:28】并不分犹太人、希腊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

这种人,有一个共通的特征:永远站在圣经背后,永远躲在十字架下。他们不以爱作为判断尺度,而是试图片面摘抄经文来压迫他人,如同那法利赛人2。凡事不顺心——那是魔鬼作祟;别人不听话——那是信仰不纯;社会多样性增强——那是撒旦的伎俩。仿佛信仰不是为了理解世界,而是为了对抗世界。

他们传教,不是为了“福音”,而是为了“同化”;他们宣讲爱,却没有耐心听别人说完一句话;他们嘴里说的是“福音传万邦”,心里想的却是“地狱多塞点人”。

这种“狂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权力欲望。不是用武力,而是用经文;不是监狱,而是良心。
他们只需要你在深夜时分,对自己的存在感到羞耻,然后说:“主啊,我错了。”

错在哪?错在你爱了不该爱的人?错在为女性争取了一点点话语权?错在愿意给死去的人扫墓?这些都不是罪。真正的罪,是他们把信仰变成一种道德投影仪,把人性的复杂简化成“该”与“不该”,然后强迫所有人进入他们自编自导的剧本里当群众演员。

更有趣的是,这种剧本往往一成不变。他们最怕的,不是“撒旦”,而是人类自己开始思考。他们最忌讳的,不是“异教”,而是你问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妇女节不能庆祝平等?为什么清明节成了魔鬼节?为什么口中的“神爱世人”,永远只是“神爱他们自己觉得对的人”?他们回答不了,因为这不是信仰,而是恐惧;这不是灵魂的归宿,而是控制欲的遮羞布。

要我说,所谓的“宗教狂热者”,本质上是一种偷懒的存在方式。他们不愿意思考复杂问题,于是索性相信所有复杂问题都有一个“属灵的”答案;他们不想面对自己生活的混乱,就去指责别人的生活“不洁净”;他们不敢直面死亡的空虚,于是把所有形式的纪念都打上“异教”的标签。

宗教不是问题,人才是。信仰也不是问题,是那些拿信仰当皮鞭的人,把它变成了问题。上帝沉默,不代表人类要失语;经文不变,也不代表解读不能有爱。

毕竟,信仰如果不能让人更自由,不能让世界更美好,那它根本不值得去信3

注释


  1. 我并非否定虔诚的人,但即使在《圣经》中,那些直接聆听神话语的先知们,神也并非天天与他们对话。若有人声称每天都能听到神的声音,这种现象有时可能与精神健康问题相关,比如幻听或精神分裂症。在神学体系中,也会特别区分“神的声音”与“魔鬼的话语”,需通过祷告、沉思和教义的指引来验证这种体验的真实性。
  2. 法利赛人的问题在于他们过于注重遵守律法的细节,却忽视了爱人的重要性。他们片面地解释和执行律法,只遵循那些符合自己观点的部分,而缺乏宽容、同情和爱心。
  3. 主流宗教信仰大多建立在善良、助人为乐等价值观之上,帮助人们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并推动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基督教中,爱是核心的教义之一,如果信仰脱离了“爱”的本质,那么它的根基便值得怀疑。

局域网互传神器:LocalSend

场景

当在同一局域网下,各种有线、无线、电脑、手机、平板设备之间有文件需要传输时,常用的微信 QQ甚至是数据线都是一个不错的临时方案,但在线传输经常会受到网速、压缩、文件大小的限制。或许同一生态的设备可以“隔空投送”,但不同品牌、不同设备的“生殖隔离”还是不能让我们愉快地进行文件传输。
LocalSend 这一款免费、开源、跨平台、多语言、轻量、简洁的局域网传输神器则打破了这一壁垒。
LocalSend 官网:https://localsend.org/

食用

下载对应平台的软件安装包并安装,打开设置,滑到最底下勾选启用高级选项。
以下是我推荐设置的选项,按需决定,其它选项看情况设置,注意每个平台都要单独设置。

  • 自动保存:打开后其它设备发送文件到此设备可直接进行保存,不需要手动确认是否接收,便捷+1
  • 保存目录:设置一个方便查找的目录,比如我是设置 D:\LocalSend,便捷+1
  • 自动完成:打开后当文件传输完毕,自动确定完成返回主页面,方便下一次传输,便捷+1
  • 通过连接自动接收:链接分享一般比较少用,但打开后说不定可以用上,便捷+1
  • 别名:设置当前设备的名称,再选一个合适的设备图标,方便在其它设备传输时查找,便捷+1
  • 加密:如果没有特殊需求关掉为好,能减少处理器开销,速度+200%
  • 关闭时最小化到系统托盘:防止误关,使其在后台,便捷+1
  • 开机自启:电脑开机后就启动,不用传输时手动打开,便捷+1
  • 启动时最小化:静默启动,不弹出窗口干扰,在后台也能传输,便捷+1
  • 添加“发送到...”:Windows 选中文件右键“发送到”选项可选择使用 LocalSend,便捷+1

实践

桌面端为有线 10Gbps 接入路由器,移动端为 MLO WiFi7 2882Mbps,传输文件为两个系统镜像文件。
电脑和手机分别两次相互传输文件,最高可达 200MB/s,稳定 180MB/s。即使是两台均为无线连接的设备,也能达到 100MB/s。这个速度可比在线传输快,也比用数据线方便许多。

[photos]
系统分享,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1322576393.webp|
移动端,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4152609953.webp|
桌面端,https://pampo.cn/usr/uploads/2025/05/2948531938.webp|
[/photos]

总结

我不敢说这是最好的局域网互传软件,但绝对是最值得去一试的软件。刚开始用可能不太喜欢,还是会肌肉记忆性地去打开微信 QQ 去传文件,但用习惯后根本就离不开,真后悔没早认识这个软件😥

【日记】2025.05.08

1.考试网站

我们的轮机自动化是机考,是网页上考的(172.17.64.166),老师很早的时候就和我们说了IP地址和密码,但是他当时说的密码是123456,我们试了试提示密码错误。但是呢,上次我们考试的时候,记得这个密码就是一个弱密码,于是就开始尝试各种弱密码,比如说000000、888888、学号、身份证后六位什么的。结果试了半天都不行,弄得我都不自信了。

后来老师问了问,说密码实际上是12345,是他记错了。怎么说呢,我考虑了很多的可能性,但是没考虑到密码可能是5位。(真的不记得了)只能说是弱密码中的“强密码”了。

等登录到网页的后台之后,我发现我的名字是错的,原本应该是“博”,但是却写成了“缚”,弄得我也很懵逼啊。让我想起来之前有一个老师,他叫我名字的时候,也有一定的概率叫成fù。我现在怀疑这个名单就是他导入的(不是)。

在写日记的时候,我发现我在寝室无法访问这个网站,会报超时。然而这个是内网,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有这样的情况的。我试了试手机,没想到手机的访问是正常的?但是电脑和平板就是不行。

然后我拿出了 Ping 大法,发现手机、电脑和平板都 Ping 不通。旁路由也 Ping 不通,但是主路由是可以的。所以问题很明显了,是旁路由干的。

我就只能在那里问 AI ,查找了半天,发现是因为旁路由上的 Docker 默认是 172.17.0.0/16 的网段,然后我访问 172.17.64.166 的请求被转发到 Docker 里了。可是 Docker 中没这个 IP 地址的服务,然后就无法访问了。(为什么手机能访问,我也不知道)

我原本打算的是修改 Docker 的默认网段的,但是改了半天都不生效,不知道是哪里的问题。于是我就直接配置一个路由,当访问 172.17.64.166 直接转发到主路由。唯一的问题估计就是要是下次还有这样的事情,就要手动的再添加一条规则了。

2.Uptime Kuma

今天 Duckxu 给我发了一张 sleepy 的截图,说上面的今日被围观次数有亿点高(1391),感觉这个爬虫有点过分。然后我就去服务器后台看了看,看到了一个熟悉的 UA ——“Uptime - Kuma”。很好,不是爬虫,是我自己的新服务。

我一开始还在想能不能屏蔽掉特定 IP 的记录,然后发现我的主站(xingmail.cn)的侧边栏也受到这个的影响了,想了想,还是把 Uptime Kuma 给下了吧,毕竟这样会影响挺多网站的访客计数的。

3.“浙水股份杯”第23届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浙江省分区赛

浙海大最近承办了一个新比赛,学校里到处都是横幅和宣传的内容,甚至比之前的樱花节还要多。以及,浙江科技大学的校徽在这么多学校里真的是显得格格不入

横幅
宣传板
宣传板

4.信不信我抽你?

不得不说,清风的纸巾的其中一个系列还是挺有意思的,就感觉很年轻化。

十分有意思的纸巾

5.积水

有时候还是挺无语的,这里的地面是学校刚刚修好的(2025.03.01才开始拆原本的地板),结果这个新的水泥地还不是平的(土木学长怎么不发力啊),已经到处都是水坑了,还是挺无语的。

新修的平面,就开始积水了

我不喜欢学校里的下雨天有一个原因就是走路的时候要十分注意,不然一不小心就踩到一个比较深的水坑里了。

无题五一

AI生成用的越多,想写写画画表达的欲望就越小。

就好比手机存储越来越大,可用空间却越来越小。

感觉手机越来越慢不是一天两天了,存储空间占用90%以上,眼看就要亮红。想着要不要换部手机,扭头又看了看自己的钱包。

呸。我不配。

还是再挤一挤吧,毕竟存储空间像乳沟,挤一挤总还是有的。

空间的大头依然是微信这个绿茶,1个家用1个分身(工作用)还有一个企业微信。它一小家子都是160多G了。淦。

也不知道什么资料有用,什么资料没用。

看到有一个聊天记录迁移与备份功能。

机械硬盘可比手机便宜多了,买了块4T硬盘挂上家里的台式机。

用了3个小时,备份加上迁移。

然后手机上点清理。

终于!世界舒畅好多。

孔雀乡

流量也不够了。

曾经以为两点一线的生活,WIFI环绕下,永远也用不完这流量套餐。

五一出门,也就随便看着刷刷,余量就直线地减少。TMD,跑惯了信息高速,名义上的无限流量在达量限速之后,蜗牛一样的网速真是叔可忍婶不能忍。

移动这个奸商,老用户不如狗。

幸好节前倒数第二天整了张广电卡备用。19元100G(100分钟)。

打开热点。。。。

终于!全家都舒畅好多。

TIPS:体验了整个五一节,跨川渝两地,有市区、小镇、乡村环境。不论是地铁还是高速,广电卡5G都比较流畅。唯一遗憾的是地下室(地下车库),没有信号(纯盲区,连电话信号都没有的那种。)

广电

现在过节也难过

特别是重庆这种网红城市,网红景点又基本在市区里的,对本地市民完全是灾难。

除了夏天那几天高温,已经没有淡旺季之分了。不是堵车就是堵人,除了把地方腾给游客之外,只能在窝在家里吃吃喝喝刷短剧。

短剧这玩艺真是时间与视力的双重杀手,特别是小作坊出品,下的料又足又猛。上头。

连看几部之后。。。

终于!我是舒畅好多。

后遗症就是:要不是打过五针,真是抗不住某些脑残剧情。

短剧

拔智齿

我平时吃太冰的东西右边牙会酸痛,另外感冒发热也可能连带牙痛,但阵痛很快会消失,我一直没放在心上。但这个五一发热同时产生的牙痛没有自然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我想着扛一扛,但是昨晚两点被痛醒一次,强迫自己睡下,又在四点半再次被痛醒。索性不睡了,决定立即去医院。

杭州知名医院的口腔科当天挂号都没名额了,我思考了一下决定直接回富阳。一方面富阳第一人民医院离家只有一站地铁,如果要复诊比较方便;另一方面在家有爸妈可以照顾我。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无比正确。拔牙后难以吞咽,苦不堪言,幸亏家人在身边,缓解了我的焦虑。

某次体检我得知长了智齿并且已经有蛀牙。我用手指摸索,上牙最里面的那颗碰一下就痛,所以我基本确定是智齿出问题了。而智齿有问题一般是拔掉,我除了小时候再也没处理过牙齿方面的问题,所以本能地有点怕拔牙。于是我开始做功课,查找大量相关资料,越看越心惊。拔智齿比拔一般的牙难度要大,并且根据智齿位置的不同,手术复杂度和费用差异巨大。为了保险我当然希望挂专家号,但是没号了,最近的名额还要好几天,而我是一刻都等不了的。然后我又开始研究微创手术,网上的说法毁誉参半,我决定让医生看过之后,如果能做微创就主动要求。

在排队等待叫号时我坐立难安,脑子里不停地胡思乱想。而到了真正拔牙的环节,比预想的要顺利得多。

接待我的是一名年轻的女医生,她非常专业,不仅手术十分干练,而且不断给我心理疏导。网上说有的医生不拍片直接拔牙,这是我极为担心的一点,我甚至准备主动提拍片检查,而实际证明我的担心完全多余了。这位医生给我做了初步检查就告诉我是智齿烂了,然后就让我去拍片,确认是否能立即拔除。拿到报告后她立即跟我说可以手术,我忐忑地躺到了牙椅上。恐惧的情绪没有持续太久手术就完成了,耗时应该不到十分钟。

手术前打了两针局麻,第一针打在智齿旁边,几乎没有感觉;第二针打在门牙附近,我终于体会到了网上说的痛楚,好在时间不长。麻药很快生效,医生一边熟练地进行手术,一边不停安慰我。在开始前说我的智齿位置好,会非常顺利——所以我都忘了微创这回事。拔的过程中我清晰感觉到牙齿一点点被分离,有骨头撕裂的那种头皮发麻的恐怖感,医生就安慰我打了麻药不会痛的,让我别担心。拔出后医生也第一时间告诉我结果,让我悬着的心立即放下了。然后医生又用轻松的语气告诉我牙齿有粘连,造成了一定创口,帮我缝一下,以后会长平。受她情绪的感染,我没有任何担心——事后照镜子我发现创口还挺恐怖的,所以是当时医生的安慰让我少了精神负担。

最后医生给我展示了拔出的牙齿,我看到已经缺了一大块,而且发黑了。医生说让我确定牙齿真的坏了,而且没有拔错牙,好放心。虽然是开玩笑的语气,但是在当时的不安中,这是最大程度照顾了我的情绪,是非常有意义的。

这次拔智齿非常顺利,我非常感谢这位医生!

图中左上角那颗牙就是今天拔除的智齿。

拔除的智齿

总费用487元

拔牙后注意事项

读《洗澡》《洗澡之后》

今天看完杨绛的《洗澡》和《洗澡之后》,整体感觉很一般,而且对作者的三观也不敢苟同,之前看她写的《我们仨》还没发觉她的思想有多奇怪。

本书将许彦成、姚宓和罗厚视为正面人物来写。罗厚为人热情正直,为了姚宓家的事情尽心尽力,忙前忙后。姚宓是一个性格执拗又清冷的小姐。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许彦成这个人物,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他的老婆杜丽琳家境优渥,相貌出众,从书中也看不出有什么明显缺点错处,作者总是强调她“俗”,但具体也没体现“俗”在哪里?芸芸众生哪个不是俗人呢?然而她偏偏没办法让许彦成动情。既然许彦成不喜欢她,又不拒绝,同意结婚,生下女儿又放养在异地,不管不顾老婆思女之情。在婆媳碰面时,他赶忙躲去别人家里,完全搞不清自己的身份和责任。留学期间许彦成对他老婆提出的关于学业和事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包括在被“洗澡”时的提议全部否决,摆出一条路走到黑的架势。

也搞不懂姚宓吸引许彦成的地方在哪里?让许彦成婚内忍不住向其求婚。整天道貌岸然,在工作和生活的明面,和姚宓保持距离,没有给予什么帮助,背地里又朝思暮想、魂不守舍,精神出轨难道不是出轨?姚宓虽然做出一副正人君子样子,张口闭口不破坏别人婚姻,她又何尝不知道许彦成的心思,还默许和他在偏僻的书房经常密会、书信往来,甚至聊天时亲密趴在男方身上。

更奇葩的是作者为了担心别人写续集,竟然生拉硬扯安排杜丽琳去外省下放,毫无逻辑和一个轻浮的男知青好上了。作者煞费苦心如此安排,就是让女方出轨在前,俩人顺利离婚后,许彦成可以和姚宓结婚,从此幸福生活在四合院中。对于这种结局,作者在文末竟然还不由自鸣得意起来。续集没有巴掌大没有巴掌厚,行距宽字体大,一本小书竟然定价近30元,给人一种狗尾续貂、画蛇添足的感觉,何况《洗澡》也谈不上是“貂”。

本以为《洗澡》会深刻写出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然而此部分篇幅很少,写的也很浅薄。两本书大部分都是很无聊的日常琐事,读起来不仅浪费时间,如购买来看还浪费金钱。

两天一夜象山赶海之旅

五一刚回来有些忙,推迟了好几天,终于可以闲下来写写游记了。

五一出去象山玩了几天,出发前一周已经做好了攻略,包括路线、时间、住宿哦、饮食等个各方面,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最开始预估的最多三个小时就能到达目的地,结果硬是在高速跑了五六个小时,基本 2/3 的时间都在堵,特别是宁波嘉兴段高速,走走停停,不过还好带了小零食,跟对象说说笑笑就过去了,也不会枯燥。

点赞余姚服务区,跑一半小累下去休息一下,超市价格跟杭州差不多,没有额外涨价,短暂休整后继续驾车前行。一个小插曲,中间大概有几十公里的路程,高速播报允许小汽车在应急车道通行,我犹豫了一下然后果断走了应急通道,非常爽很畅通,虽然车道有些略窄,但是走的很爽没有停下来过,看旁边堵的熙熙攘攘,这也是我第一次走应急通道,不错的体验。

越靠近海边环境越好,空气也很舒服,同时也感叹临海城市天气莫测,刚下象山收费站下起了大雨,然后走了一两公里后,又是大晴天,烈日当空,打开窗户吹吹风,小小的享受了一下。

入岛
入岛

第一站打算去山顶看看大风车,路途经过一个小村庄,整洁的街边道路两旁,一栋栋精致的民居让人向往,羡慕浙江本地人了,家家户户都盖着小别墅,门前几乎都自己修建了小花园,可以养养花逗逗鸟。

到半山腰发现一个露营地,稍作休息,顺便放出无人机看看周围的情况,发现风景也就一般,跟对象商量直接去下一个景点,当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

沿着公路一直前行,路过有“小赛里木”之称的湖泊,其实就是一个人工湖,看到有很多人在露营烧烤,然后中间有一段管控,不让开车进,很多人都把车停在门口,我带着对象下来散散步、拍拍照,湛蓝的天空伴着习习微风,令人心旷神怡。

短暂休息后,我们决定前往沙滩游玩,就继续出发一路边走边玩,有说有笑,最后导航来到白沙湾沙滩,路两边也是停满了车,一下车女朋友就很兴奋,我也换上了短裤和人字拖,沙滩度假标配,瞅了一下,人不多还挺宽敞的,沙子也比较干净,基本都是一家三口带着小孩来玩,我们俩也去海水泡泡脚,不过傍晚那段时间海水挺黄的,也正好快赶上涨潮。

夕阳和沙滩
夕阳和沙滩
海边的风景
海边的风景

简单玩了一会,我们又去把帐篷从车上拉下来,带了不少东西,因为是第一次露营过夜,也是尽量准备周全一点,准备了防潮垫之类的东西,然后带了一个空调被,事实证明这远远不够,靠近海边还是有点冷,温度不高,比正常睡觉偏凉一些。晚上的话就使用自己带的食材美美的吃了一顿,有火锅底料、毛肚、肥牛、金针菇等,刚好吃饭的时候对面还放起了烟花,非常享受。

露营火锅
露营火锅

出去露营一定要收集好自己的垃圾,我专门准备了几个袋子收拾垃圾使用,打包好扔到附近的垃圾桶,之后就是洗漱完躺着享受夜晚,第一次在帐篷过夜,体验很不错。

本来打算第二天下午就回去的,但是早上起来发现空气很好,天空很蓝,海水很清,和傍晚完全不同,就决定多住一夜。早餐就热一下来之前准备的三明治,又是一顿美美的早餐,之后就是常规的拍照打卡环节,早上八九点几乎没什么人,和女朋友漫步在海边,看着照样吹吹清晨的海风,颇有一番滋味。

海边日出
海边日出

还在美团下单了一些小铲子等,挖挖贝壳,堆堆沙子,彷佛回到了童年。累了就躺帐篷里休息,休息好了继续出去玩,除了太阳有点大,其他并无不适,还好带了防晒喷雾,这两天下来也没有晒黑,不过忽略了一件事,身上防晒做好了,但是忽略了脚,因为穿着人字拖,一天下来好像有些晒伤,还好缓了几天就缓过来了,下次一点要注意这点。

堆沙子游戏
堆沙子游戏

不过等到晚上的时候,倒是发生了一些突然状态,没有看天气预报,入夜的时候风越来越大,因为在海边有些担心,就跟对象商量了一下放弃过夜的想法,收拾了一下行李装车离开,和来时完全不同,路上几乎没有一辆车,打开窗户慢慢开,注意到了之前没有注意的一些东西,象山的路边交通很像之前看过的台湾偶像剧里面的建筑,可能因为都毗邻海边的缘故,建筑风格也很像,和对象嘻嘻笑笑的踏上了回杭的旅程。

总结下来,对这次旅行还是比较满意的,除了开始的时候在高速堵车,其他时候还是很畅通的,风景吃喝都没有委屈自己,非常棒!完结撒花!

开心的下午茶时光
开心的下午茶时光

郊游(第34期):拉市海 湿地博物馆 乡村动物园 孔雀开屏

近期习惯性睡早些,醒来也早,梦也多了。不想被噩梦困扰索性醒来就起干事,完成常规事项后出发附近乡村超市买菜,原本是前晚去的,考虑到大晚上菜肯定不新鲜了,早早的去希望买些新鲜菜。

结果与晚上无异,那种别人不要或者其他超市卖剩不要似的,尤其绿叶菜,焉料吧唧的,烂菜叶一般,价格还不便宜,这有点搞笑,老太太老大爷们轮流扎堆精选。果断没买,选了些品质还行的硬货回家。

回家想起书店阅读计划假期结束应该恢复了,简单收拾出发,扫个哈啰电单车到忠义市场门口,穿过丽江古城到了繁华老街民主路上新华书店。新华书店没了,居然没了,出乎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现在谁还买书呀。


隐私保护:因涉及隐私内容RSS已做隐藏,请通过原文链接阅读更多
版权声明:如无注明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任何形式转载
原文链接郊游(第34期):拉市海 湿地博物馆 乡村动物园 孔雀开屏

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

5月2日,乘坐公交车前往南宁市南郊的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地理位置比较偏,只有沿途的学生还在乘坐该公交车抵达学院。 我是中午抵达的,天气炎热,售票口已经关闭,我还以为不开了,前往检票口时旁边的办公室内...

隐私保护:由于图片显示问题,部分内容已被隐藏,详细信息请通过原文链接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采用 (CC BY-NC-ND 4.0),转载需保留出处。
原文链接: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

关系是如何被精准爆破的?

跟前助理的关系一直卡了一个点,就是我们原本是以朋友关系作为基础构建的关系,随后有了合作关系,甚至还有前助理与我老婆之间的师徒关系。按道理来说,关系的层级越多,其实关系越难以被破坏。但这一次因为她的情绪再一次爆发,导致合作关系层面的崩溃,我们原本以为只要解除了合作层面的关系,还能维系朋友层面的关系。但很奇怪,这一次的矛盾之后,我们连朋友关系也跟着一同覆灭了,所以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我是一个对关系抽身非常快的人,快到甚至有些「不负责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问题所在。甚至是越亲密的关系,这种抽身的行为就会越干脆,且是全方位的抽身。

我过去有一份工作,成为我的主管之前其实是我的朋友。我们一开始合作都很愉快,但随着我要接手的工作越来越多,无法再享受他身份带来的庇护时,我会开始自我怀疑「是不是他不想再照顾我」了。所以当我们在工作层面发生争执时,我最后是从朋友关系层面撤离的,并且还裹挟了大量的私人情绪——既然我们是朋友,那我也要让你知道这件事让我不满的代价是什么。


关系层级

有一段时间,我会借由老师丁锐对于朋友层级划分的方式,来划分自己的朋友圈。他会按照「有情」「有用」「有趣」来划分自己的朋友层级,建立的顺序则是反过来的:先因为有趣彼此吸引,再在接触之后有了更多共事的机会;当有利益捆绑、或是资源交换时,便到了有用的层级;最后,哪怕是合作结束、彼此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联系,但因为有情的联系,两人也不会因此而关系疏离。

当然,这是非常理想化的构建状态,每个人也会因人而异地「留」下一些舍不得断绝、但也不知道如何再重新构建的关系。

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是先「有情」,再是进入到合作关系从而建立「有用」的关系,这样的顺序会不会也可以构建稳定的关系层级呢?我们和前助理就是这样的构建方式,但问题也出在了这个构建的解构上面——工作关系解除的同时,有情的部分也跟着倒塌了。这是让我们产生了严重内耗的地方,我们是否在用这种方式「全盘否定」他人?

换一个视角,这三种层级的排列组合,是否意味着某一种关系的稳定性?


关系层级的地基与稳定性

其实关于「稳定性」的讨论本身并不合理,就算是两夫妻也可能大难临头各自飞。所以不是说得要足够有趣、有用、有情,关系才不会结束——但我觉得这是方法论和技巧层面的问题。如果单从理想状况来分析,以利益维系的关系相对来说本身是更稳定的,因为关系破灭就意味着既得利益的丧失。加之人们又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所以更在乎眼前利益的人,当然也更愿意去维系以利益作为地基的关系。

另一种,「期待利益」对一些人而言也是「利益」。比如添加进微信列表里的「大佬」,就算两个人一句话都没有说过,甚至连朋友圈都是三天可见、什么互动也无法创造,但是一些人还是认为他们「有用」,因为「说不定未来某天就可以用上」。

大部分的社交关系都更像是从有趣开始建立的,但是这里也发生了大部分现代人的社交通病——仅仅只是停留在「有趣」的层级。这种有趣会随着联系和关注的减少越来越难以维系,所以干脆自我调高社交层级,把「有趣的人」仅仅当成当下的社交关系,而不再付出感情(因为这个付出的投入产出比太低了)。

一开始就以有情作为基础的关系其实很少见,所谓的有情也是要在关系建立的过程中一步步升温加热的。它更像是关系进入到下一个层级之后重新划分的新关系层级。比如当跟一个「有趣」的人长时间热络之后,渐渐了解彼此,觉得可以开始正式地付出感情的时候,将对方划入了有情的层面,而这些有情的基础就是两个人相处期间的「沉没成本」——而这个沉没成本又是把很多人锁死在关系中的根本原因,因为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所以我不舍得放弃。所以我在有情作为地基的关系里,特别提到了「愧疚」这个模块。

这三种模式在追求什么?

  • 有趣的内核——真诚。如果我变得不有趣了,我们的关系还会继续吗?有趣的关系并不是很难维持,而是大部分现代人并没有把有趣当做是可以作为维系的方式。就像我前面提到的,人们因为担心投入产出比问题,不再对有趣的朋友投入过多的社交成本。
    • 那什么才是大家认为的「有趣」?我也问了身边的几个因为有趣和我建立联系的朋友,他们认为和我建立有趣层级的关系,是因为跟我聊任何话题都可以。「聊任何话题」更像是一种功能,而非涉及到个人情感的部分。所以进一步追问对方聊什么最有趣,他们都觉得是跟我聊个人经历的时候——而这些个人经历有一个核心,我们在彼此交换个人经历时,并不是在炫耀,而是因为觉得对方真诚而觉得有趣;
  • 有用的内核——契约精神。合作的本质是契约精神,这一点毋庸置疑。一旦一个人违约或是食言而肥,那关系的信任度就会持续调降,直到最后再无合作机会。
    • 另一个问题:有用的关系必须是要达成双赢的吗?零和博弈是不是也是一种有用的模式?例如这一次的零和关系我是受益方,那为了维系关系,下一次若达成了零和关系,我也甘愿成为付出方,让对方成为这一次的受益方。我觉得这更接近「拎得清」的部分。
  • 有情的内核——信任。信任比契约精神更高层级的点在于,契约精神最终考量的是结算时,双方可以从中获利,就算撕毁契约,也仅仅影响的是最终的利益分配而已。但信任不同,信任更像是两个人一起上战场,你能把后背托付给对方的确定感。
  • 「真诚」的判定标准其实非常主观,我可以仅仅因为不喜欢这个人,而觉得对方虚伪;「契约」更像是白纸黑字,既然无法履行约定,那就意味着「没用」而「真诚」是一个完全模糊标准的存在,甚至更多时候它需要像温水煮青蛙一样的过程,才会在最后那一刻上演背刺的桥段当然也有人是追求被背刺的这一刻的)。

关系爆破指南——怎么炸才能炸到最精准

就拿我们和前助理的关系举例,我们的关系的基础是「有用」和「有趣」,作为朋友我们由衷地喜欢她带给我们的活力,而且她也是我们用来重构童年里关于「友情」「同学」「室友」符号的很好的朋友。

也是因为这样的关系,我们在合作层面开始建立更多的联系。但这个过程中也就发生了我年轻那会经历过的事情——当工作上存在问题时,我们的要求过于严苛时,她会觉得我们在情感层面否定了她的「价值」。不过我也觉得,硬要把这样的情感理性地拆分成工作层级和情感层级,也确实很为难人。

但是反之,当她因为生活所谓爆炸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在努力地帮她解决她在亲密关系里的问题,但这个时候她会因为本能将所有不支持她的言论都视为「敌人」,在有情的部分否定我们的真实意图——我们只是在就事论事地分析问题根源,而不是反对她而支持她的老公。

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太多次之后,以至于最后这一次,仍然是我们在因为合作的事情产生矛盾时,在合作事宜上面就事论事,结果最终她再一次炸在了有情层级,也就是关系的地基层面,才导致了整个关系的轰然倒塌——我们就算截掉了有用的部分,想要回归到有情有趣的部分,但那个地基已经不稳了。因为我们也会开始担心,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会不会还是在地基的部分继续爆破?

为了避免这种百分之百可以炸得彼此体无完肤的情况,就必须先和对方确认「我们在聊什么」

  • 关系的层级有哪些,哪一层是基础?
    • 分别的方式很简单,就是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真诚、契约精神、还是信任;
    • 其次,你最不能接受什么,对方不再有趣、你们不再有情、对方不再有用,你会因为什么想要放弃这段关系,就意味着它很有可能就是最开始建立的基础;
  • 现在哪一层发生了问题?
    • 关系的金字塔搭建得越完整,就越需要确认出正在发生问题的层级,而不是一股脑地投下原子弹破罐破摔地等着对方收拾残局;
    • 若非地基层的矛盾,例如通过有情建立起来的有用的关系,在有用层级发现对方是第一个不靠谱的合作者,你现在想要提醒对方甚至是结束你们的合作关系,那就在合作层级就事论事地找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一旦双方有任何一方换赛道开始在有情层级罗列罪证时,必须要停下争论,再次强调「我们在聊什么」;
    • 「我们现在是要以合作关系聊问题,还是以朋友身份聊问题?」
  • 如果是地基层级发生了根本性问题:
    • 同步感受比同步事实更重要,即双方是否还愿意重建这段在地基爆破的关系;
    • 避免因为情绪上头做出的决定,设定冷静期,让彼此重新考虑关系维系的可能性;

允许自己成为那个「坏人」

当我混杂了所有的情感,在最后那一刻毅然决然地抽身——这件事并没有对错,这个时候我反而觉得个人感受更重要,因为就算委屈自己停留在关系里,因为自己的逻辑没有盘清楚,也不会好受。

抽身越彻底、关系结束后越冷漠、甚至还会有陆续的看上去有些自暴自弃的切断关系的自爆行为,其实触发的是另一个有关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贝勒定律。

贝勒定律原本是指,当右手被放置一个 300 克的砝码时,当左手的砝码加到 306 克时,两只手才会感觉出差异。但随着基础值的提高,如果右手被放置的是 600 克的砝码,左手需要增加到 612 克才能察觉出差异。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再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

但一个人在感情里付出了大量感情之后,若最终分离所带来的刺激是前所未有的,此后他对这段关系结束的任何刺激都会变得麻木。而这种强烈的抽身行为,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避免自己再受到后续的持续性伤害。

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刚好一正一反的微妙平衡——当关系终结的两个人,一个因为陆续的抽身行为避免自己受到伤害,例如现实切断联系、再是拉黑、从有用层级切断到有情层级等等,先不论对方是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对方的关注,来迫使对方休战和好,但当对方因为贝勒定律开始对刺激变得麻木时,无论对方做出怎样的「威胁」行为,都只会默默地认可和顺杆爬的时候,双方都会因为这样一步一步的切断而最终导致关系的终极终结,即关系的地基也被毁于一旦。

因为最大的伤害,在关系破灭之处就已经造成了难以重新修复的爆破伤害,而这个爆破很有可能就是人们在处理关系时,明明在聊有用的事情,却在有情的部分炸得一塌糊涂。

当然了,既然关系终究会终结,搞清楚这些又有什么意义——我觉得至少得让关系死得明白、死的瞑目吧!

楠溪江自驾Day2 - 寻源大青岗

楠溪江自驾的第二天,从埠头镇出发,沿溪下线和陈界线探索永安溪的美景,途经永溪村、美岙村等地,体验了越王古道的历史文化,享受了下岸水库的壮观景色,最终在溪下村寻找楠溪江的源头,虽然旅途充满挑战,但沿途的美景和独特的体验让人难忘。

“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  — 《药》

五一假期,提前两天就回来了,想着也是如果宝子有落下的作业,再补补作业。不过,这一旦有了时间,宝子的姥姥就开始准备做吃的,主要也就是两种,一种是水饺,另外一种是馅饼。

听起来,似乎温馨充满了整个房间,到处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其实,有时候我挺不喜欢他们这种所谓的自残式的的付出的,看着让人心惊胆颤。出去玩的这几天没怎么控制饮食,所以导致体重又上升了好几斤。回来之后感觉单纯的靠锻炼已经没有什么效果了,于是开始服用药物。

所以对于吃什么的,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想法。想着只要宝子能吃好就行了,自己吃不吃倒是也无所谓。尽管如此,还是不想他们大费周章的去做什么。

不过宝子的姥姥姥爷既然已经决定动手了,自己也不好再说什么。姥姥给的理由是他们俩给宝子的小姨看孩子,平时不在这里,做什么吃的我们也吃不上,觉得不公平,对不起我们。宝子的小姨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可以中午过来吃。

这一切听起来似乎也没什么问题,然而,在干了不到一半的时候。宝子的姥爷突然说,你妈肩膀疼,你们找时间去跟她检查检查。

“啥时候肩膀疼了?”我问了一句。

就这一句惹了祸了,姥姥瞬间提高了声调:“我肩膀疼和你们说了多少次了?!也没个人和我去看看”

听到这句话我瞬间懵了,这从来我都没听到过啊。对象说,可能是和双双(宝子的小姨)说的。

“恁妈这肩膀疼了很长时间了,……”宝子的姥爷开始解释。

有的时候真的挺佩服她的,自己肩膀疼,一方面说自己不想麻烦孩子,但是自己也不去看,就是懒得出门,一旦有点什么事情就不想露头,什么都想让被人代劳。然而,不明说,还要到处阴阳别人。本来一句话的事情,就说自己要去看看肩膀,但凡这么说了,请假都陪她去。然而,他这个疼也是天天吆喝,狼来了的故事一次次上映,也不知道她是真疼还是假疼。

终于水饺煮好了,让过去吃饭。我怕烫,都是等凉凉了才过去吃。宝子、小姨、宝子的弟弟先去吃。

吃饭的时候,看到姥姥去逗弟弟,问:“姥姥能不能挨着你啊?”

“不行”弟弟说道,一边说,一边往边上推她。

“恁这些白眼狼,都是白眼狼”看着宝子说道,“你是大狼”,又指着弟弟说道,“这是小狼!”说完就气呼呼的走了。

吃完饭,大家开始商量着挂号,检查的事情。放假有的科室不上班,想着等上班了去挂号检查。于是就这么简单的决定了。

下午吃完饭,他们都走了,姥姥姥爷跟着小姨带着孩子一块走了,毕竟还得给他们看孩子。

晚上宝子做作业,我在看电视,这时候大门开了。姥姥回来了,气鼓鼓的样子。问了下才知道,原来小姨下午回去之后也肩膀疼,然后就去拿药了。左等右等不见回来,终于过了一个多小时回来了,原来是在社区医院做了针灸。

这下算是捅了篓子了,自己肩膀疼没人管,自己肩膀疼就知道马上去医院看,去医院针灸拿药。这大公主哪受得了这刺激,直接气鼓鼓的跑回来了。看那个表情,也的确不想搭理她,爱咋咋地吧。

周二晚上,下班一起往回走的时候,宝子的小姨说:“老妈以为我今天是生日,说什么孩生日,娘苦日。逼着老爸给她煮了碗面条,还加了个荷包蛋吃了。但是问题是我是明天生日啊,以为我过生日,结果什么都没提。” 医院的预约也排上了,系统检查需要住院,大概得两三天,她说为了能让她好好水饺,预定的单间。呵,不得不说,这待遇真是牛逼到顶了。

昨天晚上,下班凑到一起,宝子的小姨又说了:“老妈今天又以我过生日的名义,让老爸出去给她买的鱼吃的。撒娇女人真好命”

这概括也的确准确啊,他们这些人,把养育子女当成了投资,所以一旦自己的孩子,少有不顺心,就开始各种 pua。白眼狼,白养了,各种话就开始絮叨不停。动不动就是为了你们怎么怎么着,问题是我不需要你为了我们。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是负担,那就别要孩子。那种苦难式的的付出,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表达他们的付出的,看着就累。也无法共情。

电视上,那些通情达理的父母果然都是别人的,而至于自己的父母,除了 pua 就是 cpu。哪有这么所谓的同理心,在他们看来孩子不过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有绝对的权威。没有公主命,却得了公主病。带她出去玩也罢,出去吃饭也罢。都得不断的照顾她的喜好,这不吃,那不吃,这不行,那不行。即使满足了这一切,稍微哪天自己做的不到位,之前的种种新仇旧恨就一起翻出来,开始各种批斗。仿佛她们现在的这种境遇都是我们造成的。

即使是按照他们的投资逻辑来看自己的子女,他们的投入有多少?他们又给了什么?这一切都是我们奋斗来的,而不是他们给予的。说道给与,不过是给了条命,仅此而已。父母有恩吗?父母无恩,养育自己的子女那是义务,子女扶养父母,也是义务。是该做的,他们对我无恩,我对宝子也无恩,这是我的孩子,我对她好,只是因为我爱她,而不是我对她有什么所谓的恩情,也不希望她将来会为了报恩来委屈自己。

体检报告全部出来了,各种异常情况比之前又多了很多。建议还是减肥,低盐低脂饮食等等,这一切似乎也无药可医,至于他们的心病,我也无药可施。

昨天下午同事过来说,公司又要裁员了。现在的这些年轻人,之前是他们说的扶不起的 80 后,现在这些 80 后门承担的压力超过了之前他们所有的人,他们的压力和心病又有什么药能治疗?除了要承担工作,生活的压力,还要不断的应付父母,忍受他们的 pua,这又有什么药能治疗?

“包好”,这人血馒头治疗不了小栓的咳嗽,这世间的药,也解不了生活的疾苦。

The post appeared first on obaby@mars.

吸入异物

五一之后的第1个工作日,除了之前所谈到的那些糟糕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我去拿磅单的路上,还有大概50米就到计量中心,突然间吸入了不知道一个什么东西,那玩意直接进入我的左鼻孔,接下来我猛打了好几个喷嚏。眼泪鼻涕一起流。在到达计量中心之前,连续打了好几个,到了室内也打了好几个。看到那里有一包纸巾。我赶紧就去擤鼻涕。连续好多次之后,总算有点缓解了,但我觉得那个东西应该还在鼻子里面。因为整个人的反应就是依然在排那个异物。所以那到底是什么呢?某个灰尘?某个花粉?某i个虫子?可以肯定的是我在中招的那个地方,旁边就是来拉货的大货车。刚好他们正在排队上磅。鬼知道那些车上带了什么。每次路过减速带肯定得抖一抖,车上的东西会抖下来。排队上磅是一个走走停停的过程,启动的那一下一踩油门,也说不准会带起些什么东西。

所以为什么600多张单我花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才点完,就是因为一边点,我还得一边的对抗打喷嚏、擤鼻涕、流眼泪。糟糕的异物,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飞进眼睛,跑步的时候撞上的概率尤为高,但这还是我第一次走路的时候突然间这种异物进入我的鼻子。眼睛也好,鼻子也好,都是痛苦你一番。如果鼻子排不出,可能还得通过咳嗽从喉咙排出来,但最终有没有排出呢?显然我不知道,但起码在计量中心数单数到后期的时候,我的症状明显减轻了。回到办公室以后,基本上也不流不流泪,不流鼻涕了,但是整个人却依然处在好像低烧的状态。好像整个免疫系统都在进行某种抗争,好不容易我才从五一假期最后两天的喉咙痛中恢复过来,突然又遇到了这么一出。

跑步的时候想眼睛不撞虫子,可以带个护目镜或者太阳眼镜,但我基本不戴。走路的时候遇到鼻孔异物吸入这种东西,最完美的方法当然是戴个口罩,什么口罩都行,哪怕是最一般的防护口罩。我感觉那个东西没办法穿透,口罩那几层无纺布。之所以让我反应这么剧烈,是因为那个东西可能有一定体积的。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如果回到办公室,我喝完那些数,依然有强烈的不适感,我就打算回宿舍用盐水洗涤,因为从另一个鼻孔洗鼻进去,理论上应该可以把那个异物洗出来。前提是我没有已经把那东西吸到很深的地方。后来因为症状减轻了,所以我就没有回宿舍洗鼻了。

洗鼻是个非常有效的操作,但没做过的人可能会对这个东西心存恐惧,觉得有可能会呛水,会很痛苦。如果你很紧张,非常有可能真会被呛到,但只要过了一开始那个恐惧的坎,之后的过程很舒服,尤其是如果你有鼻炎,在洗鼻的时候又看到一条鼻涕虫被你洗出来了,洗完以后鼻子完全通畅,那个感觉非常好。但我觉得,如果你是一个健康的人,没有什么问题。没有必要经常洗鼻。就像如果你是健康的,没有必要用某些有特殊用途的洗涤剂去清洗某些地方。因为人体是一个很微妙的存在,我们没必要主动破坏那些微环境。

每次想到回宿舍可能会遇到那些恶心人的非洲蜗牛,我就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规范、法律规范及其逻辑结构:从最初的故事到法律的发现

在这篇教学材料中,我提出了一些从中介论、指示论触发的论述,重构了法律实证主义的理论叙事,认为法律规范是人们以事实探求规范所获得的操作化版本。对法律概念——它就是人们以事实探求规范的心理模式,一种心理事实——的分析是全新的,但进一步的课题和困难需要在新的文章中讨论。

【日记】2025.05.07

1.作业

我们轮机维护与修理老师上课的时候,说作业要写在本子上,不要写在纸上(可能说的是蓝本子,但是谁知道蓝本子指的就是学校的本子啊)。然后我就直接拿我自己的本子写了,结果今天交作业的时候说,这本子不行,要学校的本子。(因为大了一圈)就很无语。

弄得我晚上又花了三个多小时,重新抄了一遍,很久都没有一下子这么大的写字量了,手好累了。(仿佛抄了一篇课文。)

我下次再也不用自己的本子了,可恶。

2.香蕉

今天去超市买面包的时候,发现货架上出现了一根香蕉,甚至还贴了标签。学校的超市卖的东西也越来越抽象了。

在超市的香蕉
香蕉

3.头像

我二姐换头像之后,我老觉得ta是我大姐的姐夫(因为头像很像,都是花)。然后我二姐的备注和我姐夫的昵称是一样的。

微信搜索的时候不仅会搜索到备注,还会搜索到昵称,然后我还要反应一会。不得不说,头像还是有它存在的必要性的,可以方便认人。

安利一下我最近写的两个caddy插件

我个人 Caddy 粉哈,习惯 Caddy 一梭子,从我历史博客中就可以看出来。最近写了两个 Caddy 的插件,geocngfw.

源码及镜像

源码 ysicing/dockerfiles#caddy

以下是我构建好的镜像,可以根据自己的环境拉取

  • ysicing/caddy2
  • ghcr.io/ysicing/caddy2
  • registry.cn-beijing.aliyuncs.com/k7scn/caddy2
  • ccr.ccs.tencentyun.com/k7scn/caddy2

源码构建

需要 go 环境了

go install github.com/caddyserver/xcaddy/cmd/xcaddy@latest
xcaddy build \
    --with github.com/caddyserver/jsonc-adapter \
    --with github.com/caddy-dns/cloudflare \
    --with github.com/caddy-dns/tencentcloud \
    --with github.com/caddy-dns/alidns \
    --with github.com/ysicing/caddy2-geocn \
    --with github.com/ysicing/caddy2-gfw \
    --with github.com/mholt/caddy-dynamicdns \
    --with github.com/mholt/caddy-events-exec \
    --with github.com/WeidiDeng/caddy-cloudflare-ip \
    --with github.com/xcaddyplugins/caddy-trusted-cloudfront \
    --with github.com/mholt/caddy-l4 \
    --with github.com/mholt/caddy-webdav \
    --with github.com/mholt/caddy-ratelimit

插件 geocn

  • 源码:https://github.com/ysicing/caddy2-geocn
  • 用途:识别来源 ip 是否为中国 ip,我的大部分服务都开启了这个,只针对大陆放行,甚至部分服务只针对部分省市(误判比较大,后续有需要也可以开源 😄)
@china {
		geocn 
	}
	file_server @china {
		root ./docker/example/deny
	}

上面是默认参考,正常情况下不需要调整,GeoIP 数据源来自 Hackl0us/GeoIP2-CN,支持自定义

geocn {
 georemote 你的自定义地址
}

插件 gfw

{
    order gfw before respond
}

:80 {
    gfw {
        # 基本规则配置
        block_rule ip:1.2.3.4
        block_rule url:/admin
        block_rule ua:curl
        block_rule_file /path/to/rules.txt
        ttl 24h

        # 额外安全检测(默认关闭)
        enable_extra true
    }
}

目前是所有实例共享黑名单的,命中就 1 天黑名单直接返回 403,之前想的是命中后触发 hook 执行 iptables 封禁 ip,但是容器跑的好像不太方便。

最后

大家对 Caddy 插件有什么的需求或者想法么?


崇安刹那镜浮光

5月3日,借着去城里大世界影城看低配版复仇者联盟的契机,自个儿拿着GR在对面崇安寺步行街区city walk了 […]

开源实例之HertzBeat

前言

Apache HertzBeat (incubating)是一个易用友好的开源实时监控告警系统,无需 Agent,高性能集群,兼容 Prometheus,提供强大的自定义监控和状态页构建能力。

实例地址

https://hertzbeat.dujun.eu.org

实例配置

配置描述
系统Debian
服务端Java 17
程序HertzBeat 1.7.0

实例部署

官网地址:https://hertzbeat.apache.org/zh-cn/
仓库地址:https://github.com/apache/hertzbeat

Docker 部署

docker run -d -p 1157:1157 apache/hertzbeat

本地部署

wget https://dlcdn.apache.org/incubator/hertzbeat/1.7.0/apache-hertzbeat-1.7.0-incubating-bin.tar.gz
tar -zxvf apache-hertzbeat-1.7.0-incubating-bin.tar.gz
cd apache-hertzbeat-1.7.0-incubating-bin/bin/
./startup.sh

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1157 ,默认账号/密码:admin/hertzbeat

实例体验

首页

网站监测

进入实例深度体验

后记

本实例仅供参考,不定期重置数据。

体验更多开源实例

课堂之外的心灵契约:师生对话中的真知分享

传授

最近,有位学生在课后主动找我聊天,向我请教一些问题。交谈中,我才发现他胸有成竹,思路清晰;而他也对我的看法表示了认可与欣赏。

事实上,多年教学实践让我深知:课堂上的言论有其框架与规则,可说的东西有限。正如那位同学所言,课堂上虽讲授了大量知识,但真正有深度、有态度的见解往往难以在课堂里尽情表达。

教师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职业,必须遵循既定规范;而在课堂之外,撇开“老师”这个身份,我才能更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思考与观点。

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并非所有人都能领会你的见解:缘分未到,分享的对象未必能理解,甚至可能曲解、误用,反而害了他们;或者对方根本不把你放在心上,你再好的观点和智慧也只是“对牛弹琴”。与其错付,不如静待有缘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之人。

面对众多学生,我不可能也无力兼顾每一个。我既非神仙,也非菩萨,无法普渡众生;我能做的,是稳稳地做“撑船人”,从河的这一边渡到另一岸:在课堂上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顺利毕业,才是我的本分。至于课后的深入交流,就看缘分是否足够。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会先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水平,然后再虚心请教。只有这样,对方才更可能真诚地分享他们的真知。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这是一贯以来我的原则。

WPJAM Basic - 样式定制:一键自定义 WordPress 前后台和登录页面

继续 #WPJAM Basic# 插件的详细介绍,前面介绍了「优化设置」还没有看的同学,可以先看一下,今天接着介绍「样式定制」的功能,「样式定制」也是 WPJAM Basic 最早开发的功能,开发这个功能主要是为了方便自定义网站。

简单说就是「样式定制」功能让用户可以在 WordPress 前后台和登录这三个主要不同的界面的头部(head)和底部(footer)插入一些定制代码,实现对网站页面样式和前端功能进行快速的定制。

因为是给三个主要不同的界面实现定制,那我们也分三个部分来讲解吧:

前台定制

前台定制的功能管的就是前台的页面了,通过前台 Head 代码前台 Footer 代码来定制前台的样式和功能。

这个功能对于有时候网站需要验证的时候有用,比如验证百度站长的时候,百度站长会给你两种选择:

  1. 让你在根目录上传一个 txt 文件
  2. 在头部的 Head 代码总加一段代码

如果不方便上传 txt 验证文件时候,直接把代码复制到这里的头部 Head 代码即可,即使方便的上传验证文件时候,把代码贴到这里也是更方便。

如果你的主题不支持暗黑模式,也可以通过把下面代码贴到这里的前台 Head 代码,也可以实现博客暗黑模式:

<style type="text/css">
@media (prefers-color-scheme: dark) {
html, img {filter: invert(1) hue-rotate(180deg);}
html, iframe {filter: invert(1) hue-rotate(180deg);}
img {opacity: .75;}
}
</style>

此外我在新版还增加了「文章页代码」选项,本来该功能是扩展,现在我把功能增加到「样式定制」功能中,因为这里使用起来比较顺手,不过做成了开关,开启可以单独设置每篇文章 head 和 Footer 代码。

先说下该功能的主要用途,主要是因为如果某些文章的展示的时候需要引入一些的 JS 和 CSS 来实现特殊的页面效果,怎么处理好呢?如果直接内容编辑框中插入,首先不是特别方便和友好,也可能由于安全或者其他的原因而造成插入失败。

「文章页代码」功能就是为该需求实现的,它可以让大家在文章编辑页面插入文章头部代码和底部代码:

另外他还可以让大家选择是否支持在文章列表页设置,有三个选项:支持,不支持,只允许,如果可以设置,在后台的文章列表页面中就有「文章页代码」按钮,如下图所示:

点击「文章页代码」按钮,就可以通过弹窗的方式来设置文章详情页的头部和底部代码:

后台定制

如上图所示,后台定制多了两个个功能,一个就是可以上传一个 40x40 大小的图片替换后台左上角的 WordPress 图标,另外一个是「后台右下角显示内存使用和 SQL 数量」,开启之后,在后台右下角显示:

其他和「前台定制」一样,也是通过后台 Head 代码后台 Footer 代码来定制后台的样式或者功能。

登录界面

登录界面也有两个额外的功能,首选是可以设置「登录之后跳转的页面」,比如可以设置网站首页,后台文章列表页面等等,另外一个是可以「屏蔽登录界面语言切换器」,这个不必多言。

其他一样可以设置 Head 和 Footer 代码,通过这两个值,可以做出自定义的登录界面。如果你懂 CSS,我们就可以自定登陆界面的 logo,甚至通过只用 CSS 就能做出非常漂亮的 WordPress 登录界面

关于样式定制,目前就提供了这些选项,基本满足简单定制的需求,该功能虽然偏向程序员使用,但是只要懂一些 CSS 和 JS,还是可以定制出很不错的 WordPress 后台,登录界面和前台的样式和交互。

WPJAM Basic - 优化设置:一键优化和增强 WordPress 功能

#WPJAM Basic# 插件的「优化设置」是 WPJAM Basic 插件的开端,可以说是我爱水煮鱼博客多年使用 WordPress 的经验而整理的优化插件。

我们 WordPress JAM 为了在定制开发的时候方便,就把各种用不上的功能,或者可能影响性能的功能,都提供开关,只需要一键搞定。

经过几年的发展,优化设置的功能分成功能屏蔽和增强优化两大块:

功能屏蔽

上图可以很清楚看到,功能屏蔽就是让你屏蔽 WordPress 中一些用不上的功能,我把功能屏蔽分成六大块:

常规功能

屏蔽文章修订功能,精简文章表数据。

WordPress 的文章版本修订功能是通过在 wp_posts 表中增加一条记录来实现的,这样如果修改了几次,就会有好几个修订版本,插入好几条记录。

如果经常修改文章或者博客有多个作者的话,每篇文章记录在 posts 表中都会有多条记录,文章一多,wp_posts 表的数据就会急剧上升,数据表的增大,最后自然影响了查询,肯定会变慢。所以建议屏蔽文章修订功能,提高数据库效率。

彻底关闭Trackback,防止垃圾留言。

Trackbacks 是被设计出来用于博客间交流,但实际上这样的应用很少,反而被 Spammer 滥用,并且各种防垃圾评论插件比如 Akismet 也经常漏掉,可以说防不胜防,Trackback 真的让人不慎其烦,建议彻底关闭 WordPress 的 Trackback。

关闭XML-RPC功能,只在后台发布文章。

XML-RPC协议用于客户端发布文章,如果只是在 WordPress 后台发布,可以关闭 XML-RPC 功能,提供 WordPress 的安全性。

关闭自动更新功能,通过手动或SSH方式更新。

WordPress 的更新服务器在国外,并且没有在国内开启加速服务,所以 WordPress 在后台检查更新的时候,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顺畅连接上,然后一直卡着,造成 WordPress 后台有时很慢很慢。建议关闭 WordPress 后台和自动更新功能,通过手动或者SSH方式更新WordPress。

屏蔽站点Feed,防止文章被快速被采集。

WordPress Feed 主要用于阅读器使用,但是现在使用阅读器的用户越来越少,而 Feed 更多成为了一些垃圾站快速全文采集的方式,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建议关闭站点 Feed。

屏蔽站点管理员邮箱定期验证功能。

WordPress 会在每六个月管理员再次登录之后,会看到站点管理员的邮箱地址验证界面,这是担心管理员的邮箱不再使用,引起一些安全的问题,让管理员再次确认,如果不会这方面的问题,觉得没有必要,可以屏蔽邮箱验证。

转换功能

屏蔽Emoji转换成图片功能,直接使用Emoji。

WordPress 使用图片来渲染Emoji表情文字,但是渲染图片经常打不开,并且现在主流浏览器都已经支持Emoji文字,并且现在绝大部分服务器的 MySQL 数据库(5.5版本之后)都支持 utf8mb4 编码格式,所以无需将 Emoji 转换成 HTML 实体进行存储了,直接存储速度更快,节省了实体转换的时间消耗。建议屏蔽 Emoji 功能。

屏蔽字符转换成格式化的HTML实体功能。

WordPress会将一些纯文本字符转换成格式化的 HTML 实体,但是这些转换并不适合中文环境,所以我们最好去掉这些字符转换,也能节约这些转换所消耗的时间。

屏蔽WordPress大小写修正,自行决定如何书写。

WordPress 默认会把 Wordpress 这样的写法转换成 WordPress,就是中间的 P 会变成大写。如果熟悉 WordPress 的用户,都会正确 WordPress 模式书写,所以从效率优先考虑,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在这个转换上面,一样一键移除。

后台功能

后台功能移除为欧洲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生成的页面。

GDPR 是欧洲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它制定了非常严格的隐私条例,WordPress为了适应该法律,在后台设置很多隐私功能,如果只是在国内运营博客,可以移除后台隐私相关的页面。

移除仪表盘的「WordPress 活动及新闻」。

WordPress 后台仪表盘页面会有「WordPress 活动及新闻」功能,但是大部分都是英文文章,如果你不想出现,可以一键移除。

移除后台界面右上角的帮助和选项。

WordPress 后台很多页面右上角,比如后台文章列表页面,都会有「显示选项」和「帮助」这两个按钮,一个是用来显示和设置该页面的选项,一个是用来获取该页面的帮助信息:

此图片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1646055773-image.png

首先这两个按钮都在右上角,很多用户都不会特别注意,以至于自己操作了都忘记了,并且帮助文档对用户也帮助不大,建议两个都移除。

页面功能

页面功能移除页面头部版本号和服务发现标签代码。

WordPress 会在页面的头部输出版权信息和其他服务发现代码,版权信息代码会让用户知道你的目前运行的 WordPress 的版本,而服务发现代码则可以说明你的博客支持哪些服务。

这些代码在前台反而会引起一些安全的问题,最好一键去掉。

移除工具栏和后台个人资料中工具栏相关选项。

一般不建议在网站前台显示 WordPress 工具栏,所以可以一键移除。

嵌入功能

嵌入功能禁用Auto Embeds功能,加快页面解析速度。

Auto Embeds协议让你插入一个视频网站或者图片分享网站的链接,这个链接里面含有的视频或者图片就自动显示出来,但是该功能支持的网站都是国外的,如果运营的是中文博客,建议禁用 Auto Embeds 功能,加快页面解析速度。

屏蔽嵌入其他WordPress文章的Embed功能。

文章Embed功能让你可以在WordPress站点用嵌入的方式插入本站或者其他站点的WordPress文章。如果你不需要,可以屏蔽文章Embed功能。

古腾堡编辑器

屏蔽Gutenberg编辑器,换回经典编辑器。

WordPress 5.0 发布带来的 Gutenberg 编辑器,也叫区块编辑器,这个编辑器很酷,但是很多人不习惯,还是喜欢原来简简单单的编辑,name可以屏蔽 Gutenberg。

屏蔽小工具区块编辑器模式,切换回经典模式。

同样主题的小工具功能,新版 WordPress 也同样使用区块编辑器模式,你如果习惯了原来的经典模式,也可以一键屏蔽,切换回经典模式。

增强优化

增强优化主要将 WordPress 一些资源加速优化,并且添加一些常用的小功能,目前有以下的功能:

前端公共库

我们常用的 JS 库,比如 jQuery / Underscore 这些,网上都有提供免费的公共库,这里提供几个常用的前端公共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

Google 字体加速服务

Google 字体很好用,很方便,WordPress 很多主题也使用了 Google 字体,但是 Google 在线字体在国内的速度不是很快,甚至有时候还无法打开,这也是 WordPress 有时候在国内速度不够快的原因。

WPJAM Basic 可以让选择第三方 Google 字体字体加速服务,也可以自定义输入加速服务地址:

详细介绍:使用 Google 字体加速服务,加快 WordPress 打开速度

Gravatar 加速服务

Gravatar 部分 CDN 服务器在国内访问困难,出现头像无法显示的问题,而 WordPress 后台或者评论页有时候默认加载 Gravatar 头像图片的,这样就可能造成页面卡死的情况。

WPJAM Basic 可以让选择第三方 Gravatar 镜像加速服务,也可以自定义输入加速服务地址:

详细介绍:使用 Gravatar 加速服务,加快 WordPress 打开速度

Frame 嵌入

WPJAM Basic 可以让你直接在后台设置 Frame 嵌入,避免点击劫持,增强网站的安全性:

详细介绍:如何防止 WordPress 页面被 Frame 嵌入

分类链接简化

去掉 category 的分类目录和 WordPress 的页面的 URL,这两种页面的页面rewrite 规则是不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直接使用页面的 rewrite 规则来处理了。

WPJAM Basic 还额外增加一个选项,如果博客自定义了其他的自定义分类模式,可以选择设置哪个分类模式应用该功能:

详细介绍:去掉 WordPress 分类目录 URL 中的 category 最佳方法

图片时间戳

如果长期上传的图片名字都是 1.jpg 的话,那么上传一张图,会造成数据库进行几十到上百次的 SQL 查询,应该在上传的时候把图片的名字更改了,给图片的名字加多一个时间戳,这样就能几乎保证图片名字不可能重复了:

详细介绍:如果经常在 WordPress 上传同名的图片,最好开启这个选项

之前还有一些优化增强功能,我因为各种原因去除或者移到别的插件。

  • 搜索结果快速跳转:提高搜索效率,当搜索结果只有一篇时直接重定向到文章该功能已经移到搜索优化插件。
  • 禁止admin用户名:使用admin作为用户名是最大的安全漏洞,建议禁止使用 admin 用户名尝试登录 WordPress,提高网站的安全性。很多人因为用户名是 admin,又开启这个功能,然后站点登录不了,然后说 WPJAM Basic 的问题,忍疼删除该功能,大家记得不要设置 admin 的用户名。
  • 前台不加载语言包:WordPress加载语言包是需要花费 0.1-0.5 秒不等的时间,如果对性能要求极致,可以前台不加载语言包,但是要把主题文件中的描述改成中文。很多人设置了该功能,前台出现英文,说WPJAM Basic 乱改,所以继续忍疼删除该功能。
  • 媒体文件默认链接到:无/媒体文件/附件页面,该功能已经迁移到图片集插件。

五一劳动节——高山采茶!

五一驾车5小时回家,一路上有惊无险安全到家。回到家第一时间就是大口深呼吸山里的空气,真的太舒服了,一瞬间人就不困了。 本来打算五一在家里好好休息的,没有想到,五一真正劳动了2天,1号去采了自己家的茶园,一个北方人第一次采茶,老婆说你的方法不对。我说看视频中就是这么采的呀!😂 6个人一天采了17斤鲜叶,真正体会到了茶农的不易。因为每一片叶子都是茶农亲手揪下来的,当然也有机器砍的但是那样的茶就会有很多树枝,烂叶。不像我们都是亲手一下一下摘下来的! 这几年的茶叶也开始禁止打农药。还设立了举报电话。 第二天,岳父又带着去采了野茶,一路上东揪一点,西采一点,也是采了一点,回家交给姑父给做了绿茶。 不说别的高山野茶的香味还就是比家门口的茶叶要香一点!岳父讲海拔不同环境不同,各种因素造就了野茶的味道不同。 但是两个茶叶放了一天时间后香味就都差不多了!奇怪! 当然!有需要茶叶的朋友也可以联系我哦!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超标,无添加剂。

五一回宜昌

五一假期没有出去玩,因为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去了也是看人头,不如回老家去转转。老家宜昌是个好地方,在这里度过了半生,现在已然不这里生活工作了。 五一当天开车回宜昌,高速上已是处处开始堵了,平常不到4小时的车程,这次开了6个多小时。 因为宜昌的房子早已卖了,回来只能借住兄长家里,好在兄长家里宽敞,倒也是容得下这么多人。 宜昌的景点早已是看过玩过,五一便不再去凑热闹了,只是寻了些附近的公园或是打卡的地方,带着老人孩子一起逛一逛,倒也惬意。 二马路的街道已是打卡的好去处,还有一些环境优雅、情调别致的小食店子,平常来吃点喝点那也肯定是悠闲自在。 城市的公园里人也多,到处都是打卡拍照的地方,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小姑娘们,排着队拍照。

2025年国内外免费AI绘图大比拼:腾讯元宝、通义万相、豆包等10款平台「德州扒鸡创意胶囊」实测

前言:AI绘图工具为何成为设计师新宠?

随着AI绘画技术的飞速突破,像Stable Diffusion、Midjourney等先进工具已经全面渗透到设计领域,成为众多设计师的得力助手。在当今数字化设计的浪潮中,免费的AI画图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本文将对腾讯元宝、通义万相、豆包等10款热门免费AI画图平台进行详细实测,通过极具创意的「德州扒鸡创意胶囊」案例,为您揭秘哪款工具最能精准理解中文提示词,为设计师们在选择合适的AI绘图工具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核心测试案例解析

1.1 创意需求说明

  • 设计目标:精心制作16:9比例的胶囊造型微缩场景,以满足特定的视觉展示和设计需求。

  • 核心元素

    • 地域特色:山东德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独特的文化和地域风情,为设计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 产品植入:传统扒鸡,作为德州的标志性特产,承载着当地的美食文化和历史记忆。
    • 风格要求:3D渲染光泽质感,这种风格能够使画面更加逼真、生动,展现出高品质的视觉效果。

提示词

参考下面的提示词帮我生成胶囊16:9图片,先基于地区和特产更改示例提示词中的内容然后再生成。
地区:德州
特产:扒鸡
示例提示词为:
一个胶囊形状的创意微缩场景,胶囊横放着。胶囊一半为活力的樱花粉色或现代的银灰色,印有白色的字“東京”和英文“TOKYO”。另一半透明,展示东京真实的特色建筑缩影——一座现代的东京塔或晴空塔微缩模型,完全包含在胶囊里面,不超出边界。背景为繁华的涩谷十字路口或浅草寺的微缩景象,整体风格3D渲染,具有梦幻感,使用C4D制作,材质有光泽感。

腾讯元宝

腾讯元宝:侧边栏 - AI画图

腾讯元宝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AI助手工具,集搜索、AI 问答、文生图等功能于一体。其文生图功能允许用户通过文字描述生成图像,对于创意设计、内容创作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用户只需输入一段文字,腾讯元宝即可根据文字内容生成相应的图像。此外,2025 年 2 月 21 日,腾讯元宝上线文生图功能,用户上传图片后,可通过 DeepSeek 模型解析内容并生成图文结合的创意结果(如分析图片场景、生成配文);结合混元T1模型,可识别图片中的文字和场景,辅助生成更精准的绘图描述(例如上传风景图后,AI自动生成绘画关键词)。它还支持AI修图、风格、比例的切换,为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创作选择。

在本次测试中,腾讯元宝绘制出了示例提示词的图片,但未绘制修改后的图片

腾讯元宝 - AI画图
腾讯元宝 - AI画图

通义千问

通义千问:图像生成

通义千问是由阿里云研发的一款先进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基于Transformer架构,通过创新的训练方法(如动态NTK感知插值、LogN - Scaling、窗口注意力机制)扩展上下文长度,其千亿级参数规模(Qwen2.5 - Max版本)结合混合专家模型(MoE)架构,在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理解等任务中表现出色。它适用于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包括文本生成、问答系统、机器翻译、文本分类等,在各个领域都能提供出色的表现。同时,它整合图文生成(通义万相)、音视频理解(通义星尘),支持PDF、Excel等多格式文件分析,还具备企业级服务闭环,实现了阿里云生态整合,无缝对接电商、物流、金融等行业解决方案(如天猫精灵智能客服),并且支持私有化部署,满足金融、政务等敏感场景需求。其开源影响力也较大,Qwen系列模型下载量突破1.8亿,衍生模型数达9万,超越Meta的Llama系列。

在图像生成方面,通义千问绘制出了修改后的图片,但只画出了扒鸡,没有绘制出德州等信息。

通义千问 - 图像生成
通义千问 - 图像生成

豆包

豆包:侧边栏 - 图像生成

豆包是字节跳动开发的通用大模型,融合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技术。它提供聊天机器人、写作助手以及英语学习助手等功能,可以回答各种问题并进行对话,支持网页、客户端、APP、插件等形式。基于豆包大模型,字节跳动打造了AI对话助手“豆包”、AI应用开发平台“扣子”、互动娱乐应用“猫箱”,以及星绘、即梦等AI创作工具,并把大模型接入抖音、番茄小说、飞书、巨量引擎等50余个业务,用以提升效率和优化产品体验。

  • 豆包不仅在文本处理上表现出色,还具备强大的多模态交互能力,并且支持多风格、多比例的一致性多镜头生成,可应用在电商营销、动画教育、城市文旅、微剧本等领域。通过字节跳动内部 50+ 业务场景实践验证,每日千亿级 tokens 大使用量,使得豆包在推理效率和成本控制上具有明显优势。在图片生成方面,它一次性可生成多达 20 张 3D 风格的高质量图片,极大满足了设计、创意和娱乐等多样化需求。

在本次测试中,豆包完整绘制出扒鸡、德州等信息。

豆包 - 图像生成
豆包 - 图像生成

Gemini

Gemini

Google于2023年推出Gemini系列模型,作为其多模态大模型的里程碑,旨在结合文本、图像、音频等多模态能力,同时提升代码生成、对话理解等核心功能。其核心目标包括多模态统一(处理文本、图像、音频等多种输入输出)、长上下文理解(支持超长上下文,如Gemini Pro支持16万token)以及高效推理(在轻量化版本如Gemini Ace中平衡性能与计算资源)。

Gemini系列有多个版本,如基础版本Gemini 1支持多模态任务,适用于通用场景(如问答、摘要生成);高性能版本Gemini Pro面向复杂任务,具备超长上下文处理能力(支持16万token的上下文输入,适合长文档分析或复杂对话),多模态能力增强,可生成或理解高质量图像描述、音频内容,还支持代码生成;轻量化版本Gemini Ace优化成本与速度,具有低延迟推理特点,适合实时交互(如聊天机器人),适用于移动端或资源受限环境;2024年更新的Gemini 2新增视频理解能力,增强了推理和代码生成能力。

  • 在文生图方面,Gemini在自然语言的修改指令理解、材质质感复现、局部细节微调方面,达到了部分生产创作环节完全可用的水准。例如,它能完成简单形体的材质变换、连续微调形态细节、大幅度改变视角,还能将手绘稿转设计渲染图并拍出产品宣传图,一次性生成多套不同风格的设计,以及进行抠图、换背景、打光影等操作。不过,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多模态生成能力方面图像生成质量可能不如专用模型(如DALL·E),实时视频处理能力复杂视频分析仍需优化,高性能版本(如Gemini Pro)部署成本较高。

在本次测试中,Gemini绘制出了毫无相关的事物,但却有Dezhou字样。

Gemini
Gemini

即梦AI

即梦AI:图像生成

即梦(Jimeng)是字节跳动旗下的一个融合了前沿AI技术的多模态内容创作平台。它不仅仅能生成文本,更能理解和创造图像、音频乃至视频内容。其核心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CV)和先进的生成模型(如GANs、Diffusion Models等),采用“模型联邦”策略,整合了针对文本、图像、音频等不同任务优化的专用模型,并通过智能路由(Intelligent Routing)机制,根据用户需求动态调用最合适的模型组合,实现更专业、更高效的生成效果。同时,它在处理长篇内容或系列创作时,展现出良好的上下文理解和一致性保持能力,原生支持文本到图像(Text - to - Image)、图像到文本(Image - to - Text)、文本到音频(Text - to - Speech)等多种跨模态转换。

  • 2025年4月3日,即梦3.0正式启动灰度测试,并于4月7日全量上线。此次更新以中文文本生成能力和影视级画质为核心突破,支持2K分辨率(2560×1440像素)的直出图像,新增的“影视质感”效果可生成更具真实感和细腻度的图像,适用于广告、海报等商业场景。在中文文本生成能力方面,优化了小字稳定性,解决了此前版本中小字模糊、排版混乱的问题,支持更具设计感的字体生成,对中文指令的识别更精准。此外,它还具备智能化操作与效率提升功能,如精准控制功能,用户可通过简单指令调整图像中元素的细节;消除笔工具,针对生成图像中可能出现的冗余元素,提供一键消除功能。在语义理解上进一步优化,能更准确地解析复杂Prompt,支持多种应用场景的定制化生成,如电商广告、影视概念设计、教育内容等。

在本次测试中,即梦AI绘制出了示例提示词的图片,但未绘制修改后的图片。

即梦AI - 图像生成
即梦AI - 图像生成

哩布哩布AI

LiblibAI - 哩布哩布AI:在线生成

开通会员

哩布哩布AI是由北京奇点星宇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的人工智能平台,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作平台,主要以AI图像生成功能为核心,在2023年5月创立,在短短时间内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内AI图像赛道的重要平台之一。

  • 它具有多样化的创作模型,涵盖动漫、游戏、摄影、写实、科幻、插画、平面设计、建筑、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平台拥有10W +的模型可供选择,用户可以一键将所需模型入库,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类创作资源,节省寻找素材的时间,提高创作效率。其创作流程便捷,智能图像生成功能可让用户通过输入描述性的文本,将这些文本转化为图像;支持一键上传图片,可用于做配图、插图等且质量非常高,还支持高清修复和图生图功能;用户还可以利用其云端计算资源训练自己的AI模型。在用户体验方面,支持筛选和选择不同的创作模型,支持3D立体、扁平抽象等多种设计风格,提供会员专属权益,具有强大的用户社区,方便用户交流和分享创作经验。此外,它操作便捷,无需复杂配置,用户可以直接打开Liblib AI网页端即可使用云端SD – WEBUI,不用部署,不用下载模型;界面友好直观,即使是新手用户也能快速熟悉操作流程。

在本次测试中,哩布哩布AI绘制出了示例提示词的图片,但未绘制修改后的图片。

哩布哩布AI - 在线生成 - 星流Star - 3
哩布哩布AI - 在线生成 - 星流Star - 3

通义万相

通义万相:文字做图

通义万相是阿里云推出的AI多模态内容生成平台,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能够自动生成高质量的图片、艺术设计、广告素材、数字人形象等,广泛应用于电商、影视、设计、社交媒体等领域。它整合了文生图、图生图、风格迁移等功能,还具备高清修复、个性化定制等特色功能。其技术架构依托阿里巴巴通义大模型,结合扩散模型(Diffusion Model)和Transformer架构进行高质量图像生成。

  • 在文生图方面,它通过文本描述生成高清图像,支持水彩、油画、中国画、扁平插画、二次元、素描、3D卡通等8种风格,并且风格之间的差别、特色都十分显著,生成速度快,复杂的图像生成在 45s 以下,简单图像在30s以下。相似图像生成功能可让用户上传不超过10M的 jpg、jpeg、png、bmp 图片,点击生成按钮,右侧生成4张相似图片可供下载,生成的相似图与原图贴合程度较高。图像风格迁移功能支持输入两张图片,一张为原图,一张为指定风格图,生成的图像会保留原图的内容和风格图的风格。

在本次测试中,通义万相完整绘制出扒鸡、德州等信息(就是不太美观)。

通义万相 - 文字做图
通义万相 - 文字做图

可灵

可灵:图片生成

可灵AI是快手科技旗下的平台,2025年4月15日,可灵AI宣布基座模型再次升级,面向全球正式发布可灵2.0视频生成模型及可图2.0图像生成模型。作为全球首个用户可用的DiT视频生成模型,可灵AI自去年6月上线至今的10个月时间里,月活用户数量增长25倍,全球用户规模已突破2,200万。3月27日,全球知名AI基准测试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发布了最新的全球视频生成大模型榜单,快手可灵1.6 Pro(高品质模式)以1,000分的Arena ELO基准测试评分登陆图生视频(Image to Video)赛道榜首。

  • 可灵2.0模型在动态质量、语义响应、画面美学等维度保持全球领先;可图2.0模型在指令遵循、电影质感及艺术风格表现等方面显著提升。可灵2.0大师版全面升级视频及图像创作可控生成与编辑能力,上线全新的多模态视频编辑功能,能灵活理解用户意图,支持在一段视频的基础之上,通过输入图片或文字,对生成的视频内容实现元素的增加、删减、替换;可图2.0也上线了实用的图像可控编辑功能——局部重绘和扩图,支持图片的增加、修改和修复,还上线了全新的风格转绘功能,只需要上传一张图片加上风格描述,就能一键切换图片的艺术风格,同时精准保留原图的语义内容。

在本次测试中(使用的是可图1.5),可灵绘制出了示例提示词的图片,但未绘制修改后的图片(速度慢,且最新模型可图2.0需要充值VIP)。

可灵 - 图片生成
可灵 - 图片生成

ChatGPT 4o Image

ChatGPT - 4o 图像生成

GPT - 4o 是 OpenAI 在 2025 年 3 月开始迭代的图像生成功能,其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在对话中理解上下文,生成更符合用户意图的图像。这一功能自推出以来,因其便捷性和生成图像的高质量,迅速成为 ChatGPT Plus/Pro 等版本的用户喜爱的功能。不过,使用 GPT - 4o 生成图像存在频率限制,一般情况下,ChatGPT Plus 用户每三小时可以使用大约几十次图像生成功能,在系统高峰期,这一限制可能会进一步减少,且该功能与文本生成功能共享 ChatGPT Plus 会员的权益次数。

  • 在图像生成方面,它具有理解提示词准确、一致性强等特点,擅长精确按照提示要求生成内容、多元素组合场景以及文字呈现准确性高的场景,适用于电商产品展示、企业宣传材料、需要准确呈现特定元素的场景等商业应用场景。

在本次测试中,ChatGPT 4o Image完整绘制出扒鸡、德州等信息(符合预期)。

ChatGPT 4o Image
ChatGPT 4o Image

测试效果

模型名称 效果说明 是否有理解修改能力 是否绘制完整
腾讯元宝 绘制出了示例提示词的图片,但未绘制修改后的图片
通义千问 绘制出了修改后的图片,只画出了扒鸡,但是没有绘制出德州等信息 ✔️
豆包 完整绘制出扒鸡、德州等信息 ✔️ ✔️
Gemini 绘制出了毫无相关的事物,但却有Dezhou字样
即梦AI 绘制出了示例提示词的图片,但未绘制修改后的图片
哩布哩布AI 绘制出了示例提示词的图片,但未绘制修改后的图片
通义万相 完整绘制出扒鸡、德州等信息(就是不太美观) ✔️ ✔️
可灵 绘制出了示例提示词的图片,但未绘制修改后的图片(速度慢,且最新模型需要充值VIP)
ChatGPT 4o Image 完整绘制出扒鸡、德州等信息(符合预期) ✔️ ✔️

总结

AI生成图首选:ChatGPT 4o Image > 豆包 > 通义万相

二〇二五年四月总结:倔强与坚持,向阳才能生长

时间过得很快,已经到了五月,感觉上半年很快就会结束了。春暖花儿竞相开放,一朵朵交替盛开。虽然花期短暂,但是各种花交替开放给原本暗淡的时光增添了不少色彩。

“GOOD MORNING”,是花盆的寄语,承载着绿色生命,人们为了霸占绿色生命之美,想尽办法将其移栽之室内,希望早上醒来时能即刻看到鲜活的绿色。然而不是所有的绿色生命选择妥协,宁可玉碎不求瓦全的绿色生命在这场博弈中殒命,但是他的同类在这场博弈中向阳而生,向风而立,摇曳的枝干和叶子像是对着天空说,“你好”。

公众号

上半月精力主要投入到[博客研究社]公众号,找内容方,向写文章,查看流量。然而开通了赞赏功能之后,推荐流量直接腰斩,甚至没有推荐。不确定是否跟文章赞赏有关系,好赖搜一搜有一些流量。但是针对搜一搜写文章,很容易陷入堆砌内容的死胡同,搜一搜就像SEO关键词优化。

后半月有意无意的停止了更新,没有更新的日子还有流量,也有也有用户关注。随后查看了流量分析,发现大部分文章推荐曝光量大约在210次左右,但是推荐阅读转化量不高。也有一些推荐曝光为0的文章,显然这些文章不受公众号喜欢,或是出发了隐形规则。

看书

终于把《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看完了,有所受益。从思想上去改变,行为上自然会有所改变。这本书适合大多数人阅读,另外作者还有一本青少年学习版《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方法论》。

每月一本书,一年十本书。继续坚持,前路漫漫总有始终。谨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劝学诗》
宋朝·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骑车

总里程316.61km
总时长14:34:07
骑行均速21.73km/h
骑行次数27

很久没清洗自行车了,犄角旮旯落满了灰尘,前刹车片有点异响,像是沾染了油污。这个月变得懒惰,没有抽时间去清洗自行车。

4月骑了316公里,算不上多,距离500公里的月目标差很多。天气渐暖,应该多出去骑骑车,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欣赏美景陶冶情操。

拍照

[可颂]是个非常不错的App,凭借抖音强大的社区,在可颂不仅仅可以学习拍照技巧和姿势,还能找到拍摄机位。可颂有个很赞的功能——灵感跟拍,扫描场景、AI辅助,跟着引导就能拍出很好看的照片。

索尼ZV-E10Ⅱ虽然没有吃灰,但拿出来拍照的次数极少。走在公园里拍拍花花草草,但不知道为什么总有种陌生感,也许是“摄影眼”的能力太弱,眼睛所到之处都觉得普通。

慢慢熟悉了索尼的操作方式,目前大多时候用A、S档,偶尔用用M档。令人惊喜的是微单的连拍速度真的很快,速度好比加特林。

特别声明:照片经过压缩,非原图。

几种通过 FFmpeg 无损压缩视频的方法

北京这边天气不错,特别适合骑行。杜老师拿出了压箱底的全景相机,打算录制一段沿途景色,结果压制出的文件体积很大。之前分享过通过 FFmpeg 来压缩视频的方法,这次整理了更多的方法,供需要的小伙伴们参考!

写在前面

如果需要了解 FFmpeg 的安装方法,可以浏览《如何使用 FFmpeg 来压缩视频》一文,里面有详细介绍如何在 Linux 系统安装 FFmpeg。

如果需要在 Windows 系统上安装 FFmpeg,可以直接至官方下载安装包「或在评论区中留言」

用 CRF 参数

原理:CRF 是 H.264 编码器中用于控制视频质量的一个参数,数值越小画质越高,体积越大,一般取值范围为 18-28,默认值 23,18 是视觉无损。

命令示例:ffmpeg -i input.mp4 -c:v libx264 -crf 18 -preset veryslow -c:a copy output.mp4 此命令指定了视频编码器为 libx264,设置 CRF 的参数为 18,且使用 veryslow 预设以进一步提高编码质量,音频部分直接复制。

更改格式

原理:在不改变媒体编码的情况下,改变媒体封装格式,通常转换后的大小基本相同,一般不会出现过大差距,如果大小差距过大,需要检查媒体文件的完整性。

命令示例:ffmpeg -i input.mp4 -codec copy output.mp4 可直接更改封装格式,无需重新编码。

调分辨率

原理:降低视频分辨率可显著减小文件体积,对于对视频画质要求不是特别高,或需要在低分辨率设备上播放的场景比较适用。

命令示例:ffmpeg -i input.mp4 -vf scale=1280:720 -c:a copy output.mp4 该命令会将视频的分辨率调整为 1280×720 像素,音频的部分不进行重新编码,从而实现压缩体积目的。

调比特率

原理:降低视频比特率可以在保持原始分辨率的同时减小文件体积,适当减少比特率能够有效的减少文件大小。

命令示例:ffmpeg -i input.mp4 -b:v 2500k -c:a copy output.mp4 此命令将视频比特率设置为 2500kbps,音频流则直接复制。

用 HEVC 编码

原理:HEVC 是一种更高效的视频编码格式,在同等画质下,相较于 H.264 编码,可使文件体积更小。

命令示例:ffmpeg -i input.mp4 -c:v libx265 -crf 28 -preset medium -c:a aac -b:a 128k output.mp4 其中-c:v libx265 指定输出的视频编码器为 libx265-crf 28 指定 CRF 参数为 28-preset medium 平衡视频质量和压缩速度,-c:a aac -b:a 128k 表示音频部分使用 AAC 编码,并设置了音频码率为 128kbps。

办卡送的山地车

五一当天去打卡在小红书上有深圳版“千岛湖”之称的打鼓嶂,不料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没带雨具,雨后山路打滑,只好半道而返。没能到达“千岛湖”观景台,小红书上的照片是否“照骗”,遗憾未能亲临鉴定,下次一定。

image.png

下山后临时起意,说去之前住过五六年的的上沙、沙嘴城中村那一片逛逛,去探寻那附近以前常吃的水煮和油炸店。更改导航路线,驱车直奔上沙村。

因为金沙片区改造加上地铁建设,沙嘴路沿线全部在施工,通行条件很恶劣。我 2019 年年终搬离这里,中间叠加三年疫情,城中村已物是人非,但两家常吃的小吃店都还在正常营业着。吃着东西刷着手机,照片小组件推荐了一张照片,我点进去一看,是历史上的今天——2018 年 5 月 1 日在上沙拍摄的一张照片,小组件应该是基于位置和时间信息精选的。望着照片里面的 7 年前的自己,对照现在压不住体重的身形,一声长叹。

5.1.png

在城中村里面吃完油炸出来,发现商场楼下有人在推销办信用卡,写着办卡送山地车,旁边摆着一排山地车、行李箱、烤箱等礼品。问工作人员山地车需要啥条件,答曰需现场办理四张信用卡,原来他们是五六家银行的外包在一起,完成开卡指标。

合计了一下反正征信已经花了,索性就办卡薅一点小羊毛吧。立马走办卡申请流程,秒批。因为没带身份证,工作人员说等假期结束后需要上门做一次身份证原件信息核验,顺便问自行车要不要等上门核验信息的时候帮我直接送到家里,我说不用了,放后备箱应该可以。

在以前租住的地方转悠了一下,站在楼下抬头看了看 7 楼那个房间,感慨以前是怎么在这么恶劣的居住环境下生活了五年的。天色渐黑,准备回去,来到车旁边,把后排一个座位放倒后,发现自行车塞不进去,尴尬了。

只能先锁上,打算先开车回家,然后跑步到上沙,再把山地车骑回去,真是完美的计划。于是就有了 11 公里跑步和 11 公里骑行,怒刷两条运动记录。

image.png

假期中出去骑了两次,第一次是从家里出发绕大沙河-深圳湾公园一圈,42 公里,第二次是从家出发沿梧桐绿道-淘金山绿道环深圳水库一圈,30 公里。

好痛苦,比跑步累多了,蹬得冒烟了速度都起不来,均速跟骑共享单车差不多,约 15 公里/小时的时速,心率还不低。尤其是淘金山绿道有一处上坡路段,那叫骑得一个绝望,刚好同一时间有一个阿姨推着车子走,我也好想下车推着走。

还有这山地车坐垫也太硬了,铁锭修炼器。没带手套,手都被震麻了。

车是办卡送的,但又斥“巨资”添置了头盔、手套、尾灯、加厚坐垫套、水壶架……

5 号在大沙河公园遛娃,有人骑折叠车,中秋同学看到说这种车就挺好,可以放进后备箱,我撇撇嘴说你看人家那个标,三四千块钱一辆……

等我先完成入门吧,反正目前骑着办卡送的工业垃圾,没什么快感。

image.png

五一劳动节——高山采茶!

五一驾车5小时回家,一路上有惊无险安全到家。回到家第一时间就是大口深呼吸山里的空气,真的太舒服了,一瞬间人就不困了。

本来打算五一在家里好好休息的,没有想到,五一真正劳动了2天,1号去采了自己家的茶园,一个北方人第一次采茶,老婆说你的方法不对。我说看视频中就是这么采的呀!😂

6个人一天采了17斤鲜叶,真正体会到了茶农的不易。因为每一片叶子都是茶农亲手揪下来的,当然也有机器砍的但是那样的茶就会有很多树枝,烂叶。不像我们都是亲手一下一下摘下来的!

2025-05-07T03:21:01.webp

这几年的茶叶也开始禁止打农药。还设立了举报电话。

2025-05-07T03:24:15.webp

第二天,岳父又带着去采了野茶,一路上东揪一点,西采一点,也是采了一点,回家交给姑父给做了绿茶。

2025-05-07T06:56:03.webp

不说别的高山野茶的香味还就是比家门口的茶叶要香一点!岳父讲海拔不同环境不同,各种因素造就了野茶的味道不同。
但是两个茶叶放了一天时间后香味就都差不多了!奇怪!

当然!有需要茶叶的朋友也可以联系我哦!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超标,无添加剂。

Mac新版微信4.0版本以上如何备份聊天记录到移动硬盘

这篇文章介绍了微信备份迁移的相关知识,重点针对mac用户在微信备份文件不兼容问题的解决方法。用户因微信版本更新引发的整个备份布局变化感到困惑,文章详细指导了如何迁移旧版备份文件、创建新备份文件、完成备份操作,并解决了备份文件丢失及无法截图等问题。文章还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复制备份文件至移动硬盘、创建软链接、使用codesign命令重新签名微信应用、授予系统访问权限等。同时,文章提醒用户注意备份前的检查,确保硬盘连接正常,以避免操作失误。整体内容结构清晰,语言简洁明了,非常适合mac用户快速掌握微信备份迁移的技巧。

午夜白日梦

自媒体时代最蠢的、也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便是当一个话题被聊起引起议论的时候,为了「热度」大家都会蹭一蹭。于是,在这种信息茧房的构建中,原本是一个解构到建构的知识,人们根本不在乎建构的部分,以为读懂了解构的「一句话」便得知了全部内容,到最后被越来越多博人眼球的自媒体变成了「结论」。

比如,接下来就有一个东西要火起来了——睡前妄想症。

睡前妄想症并不是一个「新词儿」,它是从解离性障碍里面分支出来的一个表象,而这个表象又是最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准确来说,它不在精神病学的分支,而是细分在了心理学里的「心理防御机制」当中。但很多人得知这个新词儿的时候,就直接用上了它倒果为因的结论:

经常在睡前妄想的人,是因为童年受过了严重的创伤。朋友跟我聊起这个概念时,也恰逢我最近完成了安全感缺失症的系列,我确实认为安全感缺失症的症结要从童年的花园里去寻找那个熟悉的场景,但把睡前妄想症也归咎为是童年创伤,这倒是符合很多人对于「贴标签」的热爱,因为「童年有创伤」在很多时候也是「特别」的标签——当所有人都是幸福的时候,一个童年不幸福的人,一定会成为这个空间里被全方位关注的人,但是这种关注又是各取所需——同情弱小的人是在证明自己的伟大,而利用「特别」博取关注的人又会暗骂对方是一群蠢货皆是凡人。


睡前妄想症到底是什么?

要找到「睡前妄想症」在知识地图的什么地方?有必要先聊聊我个人的知识地图呈现的方式,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地图有所不同,也并不意味着我的就是正确的。

  • 表象:指我们现在所处的现象世界,个体、群体、事件均是以表象形式存在,我们无法从一个独立个体的事件覆盖其他个体的结论。即开 BYD 的都是屌丝,这个结论属于刻板偏见;
  • 追 A:指寻找表象与表象之间的共同点,从而进行归纳总结。
    • 追 A 的核心其实就是多问一句「为什么」
    • 追 A 需要保持对事物的观察力、好奇心,以及独立思考、质疑和重新寻求真相的能力;
    • 一般来说,一个人若没有举一反三的能力,那通过追 A 构建自己知识地图的方式并不合适,他们更适合采用事件-感受的方式来归类自己对于一件事情的直觉感受;
    • 追 A 的过程是最容易触发「知识越多越堕落」的时候,所以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外界的回应,否则将会陷入到无参照物的虚无感中;
    • 追 A 的过程会随着年龄的变化,从「概念炼金术」进化至「概念建构」。这是个大话题,最后再聊;
  • 底层逻辑:指在寻找「为什么的为什么」。
    • 底层逻辑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结论,而是某一种人们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认知架构。简单来说,就好比是哲学家对于「爱」这个课题的研究,从古至今,它仍然没有「标准答案」,而且每个人对于「爱」这个课题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
    • 既然底层逻辑不是「标准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探寻?我们就拿哲学家对于「活着的意义」这件事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 人的痛苦来源于理性,所以才感到虚无→解决方案:克尔凯郭尔提出用「信仰」对抗虚无;
      • 人的虚无感源自于欲望→解决方案:叔本华提出「禁欲」拿回对身体的控制权;
      • 上帝已死,信仰不是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尼采提出「超人理论」通过权力意志掌控人生;
      • 虚无的本质是永远在变化的,人本身就是虚无的→解决方案:萨特提出「自由令人惊骇」的行知合一的思想;
      • 害!这个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荒谬极了!→解决方案:加缪提出了「荒谬主义」认为应该活在当下;
    • 其实你会发现,这些底层逻辑,都会对应现在社会上某种「群体行为」的表象,比如利用信仰对抗死亡恐惧的、有一群人互帮互助鼓励禁欲的、有努力通过学习获得掌控感的、也有「老子今天过好就行」的自由派……
  • 从「追 A」到「底层逻辑」的路径
    • 最基本的是带着「为什么」去寻找相关的书本知识,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很多时候书本其实是「表象的汇总」,就是我一度提到过的「方法论其实是最不值钱」的根本原因。书本知识仍然是别人「追 A」的结果,它需要通过实践之后,变成个体对于知识的具象化感受;
    • 被很多人唾弃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本身就是底层逻辑。只是它要花费的成本太大,以至于人们开始通过否定它来寻求自我安慰;如果你是一个占卜师,你接手了 1000 个案子之后,自然而然就可以成为「大师」,因为你有足够多的案例可以让你总结人们最常问的问题、问题背后的相同原因、以及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其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其实想要从你这里得到怎样的答案……
    • 从解构到建构。更表象的说法是「思想深度 = 表征压缩 × 推理展开」。解构-建构是抽象的,甚至很多时候是可以结合你自身正在学习的某种东西。比如我曾经把塔罗牌和剧本结构进行了抽象化的解构,找到了它们之间非常精妙的共通性。但是这套系统很难被推广,因为它是每个人的「框架产物」(即一个人的观点、结论、判断,都是在特定认知框架下产生的结果)。

不是,到底什么才是「睡前妄想症」啊!

确实,上一小节感觉像是在装逼地拆解知识地图的结构,完全没有提到小标题的定义。

完全无视上一小节知识地图展开的过程,然后用自己的妄想构建出一个「我认为就是这样的」美妙世界,甚至认为可以在那个世界理解万事万物的底层规律的过程——就是睡前妄想症的底层逻辑。

比如,有的人会在半梦半醒的时候写书法字,觉得那些书法字一撇一捺的笔锋如此简单,自己也能写出一手好字——但这仅仅是存在于睡前的妄想世界里,真到了要握笔写字的时候又被打回原形——妄想完全忽视了这个结果被解构和建构、大量实践、验证的过程。

大部分的科普视频并不需要讲清楚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所以他们需要通过最直接的表象来吸引关注者的感同身受,比如所谓的睡前妄想症,就是跟自己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人在妄想的世界里谈一场完美的恋爱,甚至发生肉体关系。

解决了这个底层逻辑,就可以「追 A」了,哪些事情跟睡前妄想症是一样的行程路径呢?

  • 心理防御机制里的「幻想」,幻想属于一种逃避现实的机制,在现实中无法满足欲望或达成目标,个体会在内心世界构建替代场景,以缓解焦虑或无力感。
  • 如果幻想与现实完全脱节,特别是个体明知道幻想与现实违背(比如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幻想自己突然痊愈),那么在原始的「幻想」极致以外,还包含了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否定」机制;
  • 如果幻想的内容是对现实未完成任务、梦想的实现,那这是一种强烈的「补偿」和「理想化」机制;
  • 随着幻想的层级加重,如果这个幻想构建的是一个安全的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才能暂时忘却现实的痛苦,特别是童年阴影;或者另一种极端,童年阴影会在这个妄想阶段被具象化成各种场景,而在这个黑暗的童话世界,分裂出另一个更为强大的自己去对抗那些妖魔鬼怪。这才是「睡前妄想症」最靠近「解离性障碍」的部分;

于是,一些自媒体把最吸引眼球的结论抽取出来——有「睡前妄想症」的人,是童年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这不是追 A,更不是底层逻辑,而是停留在表象地吸引眼球。


建构与硬凑

我不反感知识的「类比」和「极致表征压缩」,因为这样更好让人理解抽象的概念。但如果这个类比和极致表征压缩无法进行强逻辑的推理展开,甚至在推理的过程中发现其结论是透过断章取义得来的,那这就不是解构-建构的过程,更像是生拉硬凑而来的结论,即「概念炼金术」。

但这是追 A 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也是人这个生物的「基础设定」。18~28岁是一个人世界观进一步构建的时期,世界观构建期最大的局限性来源于「我们手上只有这么多积木」,这些来源于童年的积木确实可以从结构上搭建出小时候无法搭建的风格,但也确实无法媲美通过深挖基坑钢筋水泥搭建出来的楼房。

但同时,这个时期人们又对认识世界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即「我才能看到这个世界的真正规律」,于是人们开始用这些童年的积木来创造搭房子以外的创意,例如把它玩成多米诺、异形化保龄球游戏、上色绘图等等。于是「积木」和「通过积木来寻找世界规律」之间就变成了抽象的、甚至让大部分人难以理解的「炼金术化合」,具体呈现就是喜欢把两个看似毫无关系的概念「缝合」在一起。

说来羞耻,比如我在19岁的「散文集」里,把火车轨道的交错比喻成「无性繁殖」的轨道带着人们去不同的城市「有性交叉」。(操……)

这个时期的思维会透过模仿哲学语言、结构性思维来表达对世界的探索过程,而真正的认识构建,是随着前额叶皮质的成熟,理性思考作为主导的时候,开始理解「深挖基坑」和「钢筋水泥」之于建筑物的意义时,这便是底层逻辑,也就是在「重建童年花园」的过程中,将「积木」扔掉,重新开始学习如何搭建房子——但是最开始那些用积木去理解世界的经历并不会被浪费,它们是很好的抽象解构的思维训练和预备。就像练字的过程,先从拓印临摹,到白纸上仿写,然后某一天突然理解了自己在一撇一捺的笔画里挥毫泼墨的情绪,于是便有了属于自己的行云流水。

但这件事其实和「睡前妄想症」是相似的。睡前妄想症将大量的现实意义和知识验证无视后,得出了一个对于世界重新认知的结论,有的人会真的将睡前妄想的结果当真,比如他会觉得这是所谓的「天启」,是某种意义上的神谕,以此作为麻痹自己拒绝面对现实世界的「特权」。「概念炼金术」有一样的快感,人们将两个词炼合后,创造出一个类似真理的超浓缩结论,比如「懂得享受孤独的人才会获得成功」,这个炼金的过程,完全无视了追 A 和构建底层逻辑的过程,而变成了一个让人得到即时真相反馈的「思维捷径」,看似在思考,实际上只是在进行语义堆叠。

而这种以为可以透过思维捷径,去获得别人需要花大量时间、经历、事件才能看到的结论,甚至用这种方式去否定时间、经历和事件的重要,从而以自己「看到的世界才是真实世界」的方式去定义他人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午夜白日梦」。

五一回宜昌

五一假期没有出去玩,因为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去了也是看人头,不如回老家去转转。老家宜昌是个好地方,在这里度过了半生,现在已然不这里生活工作了。

五一当天开车回宜昌,高速上已是处处开始堵了,平常不到4小时的车程,这次开了6个多小时。

因为宜昌的房子早已卖了,回来只能借住兄长家里,好在兄长家里宽敞,倒也是容得下这么多人。

宜昌的景点早已是看过玩过,五一便不再去凑热闹了,只是寻了些附近的公园或是打卡的地方,带着老人孩子一起逛一逛,倒也惬意。

二马路的街道已是打卡的好去处,还有一些环境优雅、情调别致的小食店子,平常来吃点喝点那也肯定是悠闲自在。

城市的公园里人也多,到处都是打卡拍照的地方,特别是那些年轻的小姑娘们,排着队拍照。

美股财报下载攻略

记录分享一下常用的美股财报的下载方法。

SEC这种方式能查到所有美国上市的公司财报信息。

打开 SEC EDGAR 官网 https://www.sec.gov/edgar/search ,输入代码搜索:点选具体的公司之后,会弹出很多结果,这时候我们可以筛选一下。

...

连串糟糕

五一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简直就是糟糕的战斗机。上午的所有事情都比较正常,一切都按部就班,而且顺利得有点让我吃惊。比如平时得花好几天才能凑齐的东西,居然一个早上就完成了。那个东西之所以凑不齐,原因肯定不在我,是因为其他同事没有把数据交过来。

五一假期5天,每天都有100多台车,所以我拿单的时候实际上是比较崩溃的。5天加起来就超过了600个单。点单花掉了半个小时以上,把单拿回到办公室,又花了接近一个小时才全部用计算器过了一遍。后来我算了一下,这其实也挺神奇的。为什么我要花掉50分钟才点完那600多个单呢?我敲计算器的速度很快。600多个单里就只有最后那50个单出头那一份需要重打,其它都是一次性就完成。那么多单都可以一次性完成,我觉得运气比较好,而且很多单都是每份30个以上,好些都是50个左右,所以那么多单都可以一次性不出差错,就平时来说,这也是比较罕见的。为什么我依然要花那么长的时间呢?后来想了一下,因为实际上用计算器把那些单都打一遍核一个总数之前我还要点一下那些单的数量。接下来就是在打单的过程之中又有别人找我核对某些数据,所以实际上600个单我花了大概40分钟。直接粗暴地用时间除以数量去算,好像效率不怎么高,但实际上平时一天的量大概100多个单,需要个10~15分钟是很正常的。

糟糕的事情大概从下午开始,首先是下午一上班我就发现,办公室的电脑win10右下角的坚果云出现灰色状态,这意味着那东西连不上服务器,但是QQ跟微信都是正常的。我马上去打开了一下百度,发现打不开。接着我打开命令行去ping百度,直接没反应,然后我又去ping单位内网的智能化系统,可以打开。当我再去上集团公司的OA,发现同样是打不开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一句就是我用Firefox打开任何的外网都不行。不仅仅是Firefox打不开,用ping的方式也完全没有反应。这到底是什么情况?然后我就去隔壁办公室,让别人也测试一下,发现他们的百度是能打开的,但是集团公司的OA打不开。遇到这种事情,我也就只能找网管,第一个反应是是不是那个杀毒软件又禁止了某些东西,比如封了某些端口?

Firefox是我的默认浏览器,但是当我用360极速打开百度的时候,居然打开了,虽然打开速度很慢,但是当我用Edge浏览器再去打开的时候,发现百度是打不开的,到底是什么情况呢?然后我赶紧求助网友,求助网管,在他们给我回复之前,我突然想到:这些有些能开,有些不能开,聊天软件没问题,是不是DNS被污染了呢?接着我就手机搜了个DNS,换了上去,没过几秒,所有的不正常都消失了。让我觉得很无语的是,在我的电脑打不开网站的时候,实际上我是用电脑共享出WiFi让手机上网,手机在微信上搜索DNS的。所以结论就是,并不是网络有问题,而纯粹只是DNS出状况了。网友说这个问题也不完全是我,他觉得是中午有人动过服务器,断网了一段时间,然后又恢复了,但是我的电脑手动设置了一个不太靠谱的DNS,所以就卡住。

网络恢复了,焦虑减轻了一大半,接下来用固体浆糊做了一些事,想去洗手,发现洗手间没水了。先是没网,然后没水,如果再加上没电,那么就算是全家桶了,但幸好这个为没水只是暂时性的,过了几分钟我再去,发现又有水了。问单位的负责人,告诉我他正在查单位哪里在漏水,所以刚才把水闸关了,但是还没找到漏水点。关了一下水闸,导致没水,居然都被我碰上了。

晚饭过后,我又仔细看了一下宿舍楼南面的那堵墙,发现又有几个非洲大蜗牛在爬升过程中。然后我就回宿舍拿了高浓度盐水对着我可以喷的那个来了几下,没过几秒钟的玩意就掉到地上了。有一个很高,我够不着,但是那个玩意已经爬到了我楼下那个房间阳台窗户的最高处,再往上爬就是我的房间了。所以我就回宿舍,先试图从高处往下喷,结果那个角度太刁钻,盐水根本喷不到,接下来我就拿了个水,拿了个盆,不断地往那个地方泼水,结果还是够不着。没有办法之下,我只能回到1楼,想拿个梯子爬上去再喷,然后就遇到了两个男同事,他们直接用梯子把那个东西给搞下来了。事实证明,用盐水喷正在爬行的蜗牛,的确可以让它缩回壳里,但是盐水不能杀死蜗牛。这是我想搞第2个蜗牛,回到1楼的时候,查看第1个被我喷在地上蜗牛时的结论。那个时候我不确定蜗牛死了没,所以我在宿舍出来的时候就带了一包洗鼻盐,直接就倒在地支蜗牛那里。最后我整了三只蜗牛,首先都是被喷到地上,然后我在上面撒盐。理论上那个玩意应该出水严重,但我觉得它们缩回到了壳里面,只是最外层的地方接触了盐,我不确定这样它们会不会杀死。微信公众号上科普的那些非洲大蜗牛文章说盐是可以杀死蜗牛的,因为蜗牛80%是水分,盐下去以后会让它们脱水。但我觉得这个东西得分情况讨论,如果你直接把它丢在盐堆里,只要出来它就必死无疑,它死定了,但是你如果只是在那身边撒一点盐,或者在它的软体上撒一点盐,那个东西完全缩在了壳里,可能受影响的部分不多。我撒完盐不久,下了一场大雨,当雨水把盐冲走了以后,我感觉大概率它们又会活过来。回到宿舍,拖完地坐在那里,拿起手机,我觉得那个蜗牛不会死,所以我又在淘宝上买了软体动物的专杀农药四聚乙醛。如果那个东西真的可以让蜗牛死一片在那里的话,我就直接让办公室多买一些,在宿舍楼、办公楼的草丛里都撒。如果不是那些杂草乱七八糟生长完全没有人管理,我们根本不至于会出现这种非洲蜗牛大泛滥。

单位大,单位废弃乱七八糟的地方也很多。

2025 四月读人类起源 创伤疗愈 育儿 投资 小说 游记…… 10 本

关于“我是谁,从哪里来”这样的问题,我已经不需要答案,于是对人类起源,演化这样的话题兴趣大减。在《人类的演化》《人类的旅程:基因的奥德赛之旅》,《人类起源的故事 :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和《我们人类的进化:从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这四本中,选了《人类起源的故事》来读。作者在这方面是领军人物,在古DNA测序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上均很有建树。利用古DNA数据,作者将研究应用在史前史的重构上,指向的是人类祖先的融合过程,而非分裂。虽然故事精彩且有用,但个人认为不值得在上面花钱。《横断浪途》是一本旅行札记,负责诱惑人们走出家门,也正是在旅途上读的。

读《战争与和平》

历时一个多月,终于把《战争与和平》读完了。 对于这样的文学史上顶级巨著,翻看网上已有的信息,各种评论和读后感可谓汗牛充栋,各种高水平的评价分析文章也是应接不暇,我这个水平的读者自然也不敢对这本书进行“点评“,历史已经给出了评价,我只能说说读后感。 这个读后感,也不限于这本长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因为此前的一段时间,我一度以为我对这些名著小说”祛魅“了,以至于产生了一个“幼稚”的观点: 所谓名著小说大都挺无聊的,故事情节也不是特别吸引人,甚至有些作品看了一半,就猜到结局了。 书中的情节无外乎是几个王公伯爵争权夺利,或者是A公爵爱上B伯爵的女儿,B伯爵的儿子失手杀了C男爵的亲属;抑或是是甲公爵家的美丽的女儿爱上了穷小子已,甲公爵起初看不上穷小子乙,后来穷小子乙机缘巧合认识了某个富豪丙,拿到了巨额财富…… 比如《战争与和平》也可以这样”归纳“其故事情节,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个大家族中,有”好人“有坏人,他们的后代有的参军保家卫国献出生命,有的成天争权逐利,有忠贞的女子,也有放浪的女人,而这一切又嵌入到拿破仑与俄国的战争大背景下,拿破仑、亚历山大、别图佐夫等历史名人也在后半部作品中”亲自“露脸。 抛去书中的一些作者托尔斯泰评述历史事件的段落,就情节而言和我小时候读过的一些武侠小说、言情小说类似,没有太大的惊喜。 后来,在网上看一篇网友称赞名著小说的帖子后,我醍醐灌顶,之前是我搞错了。明明是我小时看的那些小说电视剧”参考借用“了名著中的情节设定,名著之所以为名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是”首创“这个情节架构,在小说类作品的创作中,能首开一种情节架构的,就是”名“著,甚至可谓之伟大。 比如以前武侠小说中常见的一种借鉴大仲马《基督山伯爵》的情节桥段:主角处在人生的低谷,又身陷囹圄,然而就在那个困境中,他意外获得某武功秘笈,然后神功大成,脱离困境后开启爽文模式,快意恩仇。熟悉金...

绍兴游记

今年“五一”假期,与情人同赴绍兴旅游。一来是为了参观鲁迅故里,二来也为感受绍兴的人文气息。 周公子的故宅,阔绰得惊人,活像一座皇宫。而此时的故宅早已没了长妈妈的唠叨、寿镜吾先生自我陶醉的读书声、父亲的...

碎碎念之目标与你

最近很少想写东西,笔记本也搁置了,只有台式机还在用,除了上班,就是和一些织友约会,我刚认识的这个织友是法国移民过来的,简直针对我的情况,真挺好!

上瘾性行为,正在毁掉我们这代人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邓发发,由于十分赞同收藏于杂记中。另外,切勿断错标题。

哈喽,我是发发。因为我想发财,所以叫发发。前两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个前同事凌晨两点发了条动态:“又刷短视频到天亮,明天还要上班,我是不是废了?”配图是一张手机屏幕使用时间截图——日均 8 小时。我回复她:“试试把手机调成黑白模式?”她回我:“试过,没用,刷着刷着又调回来了。”

你看,这就是现代人的困境——我们不是在上瘾,就是在寻找下一个上瘾的路上。

我们到底在沉迷什么?

上瘾的本质,是用短期快感填补长期空虚。

  • 短视频:15 秒一个刺激,刷到停不下来,但关上手机,大脑一片空白。
  • 游戏:赢了想再赢,输了想翻盘,一局接一局,时间像被黑洞吸走。
  • 暴食:明明不饿,却停不住往嘴里塞东西,吃完又后悔,第二天继续循环。
  • 囤积信息:收藏一堆课程、文章,告诉自己“以后看”,结果永远没看。

这些行为的共同点是什么?它们都能让你立刻爽,但长期来看,毫无意义。

为什么我们戒不掉?

因为大脑被劫持了。

科学家发现,上瘾行为会劫持多巴胺系统——这是一种让你感觉“快乐”的神经递质。正常的多巴胺分泌是“努力—奖励”模式,比如:你认真工作,完成项目,得到成就感。你坚持运动,身材变好,感到自信。但上瘾行为直接绕过“努力”,给你“即时奖励”。刷短视频,不用思考,直接爽。打游戏赢一局,立刻有成就感。

久而久之,你的大脑会认为:“既然躺着就能爽,为什么还要努力?”于是,你越来越难专注,越来越没耐心,甚至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

上瘾的真正代价

很多人觉得,上瘾只是“浪费时间”,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它的真正危害是:让你失去对人生的掌控权。

  • 时间黑洞:每天刷 3 小时短视频,一年就是 1095 小时,相当于 45 天。
  • 注意力碎片化:你再也无法专注读完一本书,甚至看不完一篇长文章。
  • 现实感丧失:虚拟世界的快感越强,现实越显得无聊,于是你更想逃避。
  • 自我厌恶:明知道不该这样,却控制不住,最后陷入“放纵—愧疚—更放纵”的恶性循环。

最可怕的是,上瘾会让人失去“延迟满足”的能力。你不再相信“长期坚持会有回报”,只想立刻得到反馈。于是,你放弃健身、放弃学习、放弃任何需要时间积累的事情,变得越来越浮躁。

如何真正戒瘾?

先认清一个事实:戒瘾不是靠意志力

真正的解决方法,是用新习惯替代旧习惯。比如:

  • 想刷短视频时,立刻站起来做 10 个深蹲。
  • 想打游戏时,打开一本轻松的小说读 10 分钟。
  • 想吃零食时,先喝一大杯水,等 5 分钟再决定。

调整环境,减少诱惑

把手机调成灰度模式(黑白屏),降低视觉刺激。卸载最常刷的 APP,或者设置每天使用限额。睡前把手机放在客厅,不带进卧室。

找到真正的“替代满足”

上瘾的本质是逃避现实,所以关键是:找到比上瘾更有意义的事。比如:

  • 培养一个能带来成就感的爱好(剪辑、绘画、写作、手工)。
  • 加入一个正向社群(运动小组、徒步群)。
  • 设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每天写 100 字,跑步 30 分钟)。

记住:戒瘾不是剥夺快乐,而是找回真正的快乐。

最后想说

我曾经也是个很容易“上头”的人,熬夜追剧、刷社交媒体到凌晨。后来我发现,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能不做什么。如果你也深陷上瘾性的行为,别急着否定自己。上瘾不是你的错,只是你还没找到更好的生活方式。从今天开始,试着做一个小改变:每天减少 30 分钟刷手机的时间,换成散步、运动或阅读。给自己 1-3 个月,慢慢调整,别追求立刻戒断。

熬过最初的戒断反应,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本身,就足够有趣。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0ll4R9IX08VoFk_ZBIOWQ

本地实现HEXO文章AI摘要

五一假期结束啦!这五天啥也没干,就在宿舍敲代码,都快无聊死了,恰逢找到了一些免费API,就自己实现一个AI摘要吧!利用API生成摘要文本放在文章头部,再通过hexo进行渲染就好啦!

如果你想使用这套 WordPress 主题

我目前使用的 WordPress 主题是 Blocksy

该主题和 WordPress 的 Gutenberg 编辑器完美集成,且支持 Elementor 等主流页面编辑器。提供直观的自定义界面,无需编写代码即可调整网站的布局、颜色、字体等。

如用于搭建个人博客,免费版完全足够。我因长期使用,有付费支持,但似乎仅使用了一个付费功能:「自定义字体」(该功能也可用插件实现)。

CleanShot 2025-05-06 at 15.34.58@2x

最近有几位读者咨询过如何使用 Blocksy,本文介绍一下如何配置本主题。

设置

安装 Blocksy 主题后,安装 Blocksy Companion 插件,然后点击「自定义」。

CleanShot 2025-05-06 at 15.59.29@2x

然后点击 General → Customizer Import/Export

Blocksy import export options

下载该压缩包,解压缩,并将 .dat 后缀的文件拖拽到 Import Options 中。

CleanShot 2025-05-06 at 16.01.58@2x

这里可以全选.

然后就能使用我调整后的 Blocksy 主题了!

目前使用的插件可见这篇博客:目前使用的 WordPress 插件

另外,还有两个自制插件,推荐大家试试:Bearblog 风格点赞按钮NeoDB Integration 书影音展示页面

本博客目前使用的字体是「霞鹜文楷」。

祝大家使用愉快,

Dayu

京东 43 元 450 克陈阿炳风干鸭小腿实测

产品说明

购买原因

连月来被风干鸭小腿广告轰炸,多平台多品牌漫灌式曝光,仿佛约好一般要堆出一个新品类市场。出于好奇,我决定买来亲自尝尝。经过对比,选择了声量最大的陈阿炳风干鸭小腿。

产品介绍

商品图

购买价格

京东订单截图

2025年4月26日购于陈阿炳京东自营旗舰店。三种口味,每袋150克,共450克,标价42.86元,用京豆和优惠券等抵扣后实付19.62元。

产品实测

包装

包装内有三袋鸭小腿(鸭翅根),附赠三只一次性手套。另外特别提示保质期只有 7 天。

测量

口味椒盐原味香辣味藤椒味
辣度不辣微辣中辣
标称净重(克)150150150
实测毛重(克)178168182
实测净重(克)159150163
鸭小腿数量(个)767

外观

口感

风干鸭小腿肉质紧实,又干又硬。虽然只有两指大小,但是需要撕咬下来,嚼起来非常费劲。实际上一次吃到第二个就没什么兴致了,与广告中当作看剧零食的宣传相距甚远。

另外,所谓不同口味只是辣椒粉含量不同,底层的鸭小腿没有区别。

【日记】2025.05.06

1.BiliBiliToolPro

由于昨天的奇妙经历,所以我给服务器设置了内存占用超过80%就提醒我的策略。今天早上一睡醒,发现腾讯云先是给我发送了内存高占用的信息(82%),过了20分钟又和我说告警已解除。

就这个时间,和 Server 酱³提醒 BiliBiliToolPro 运行结束的时间甚至过于吻合了,我打开后台一看,确实是 BiliBiliToolPro 导致的。这个脚本运行完成之后,内存占用就下去了。

持续到15分钟的高内存占用
“暂停”了15分钟

不过我好奇的是,脚本 9:00-9:15 的这段时间,明明是随机休眠的,按照常理来说占用的内存应该不算多,就算多的话,接下来正式运行应该会更多。但是事实是,随机休眠的内存占用反而是最多的,不知道他的代码是怎么写的,奇奇怪怪。

2.12306电话订票

今天看B站,发现现在12306居然还有电话订票的服务(《尝试一种古老的买火车票方式——沉浸式体验电话订票!》),确实是没想到,现在基本上没几个人用电话订票了。

而且还有人用电话订票,然后取一张真正的纸质火车票(写着限乘当日当次车,而不是仅供报销使用),然后再找到一个常备有检票钳的火车站,就可以获得有着M型剪口的火车票了。(《在2023年用纸质火车票坐高铁,还有检票钳剪口》

3.WebRTC

小米浏览器因为WebRTC协议可能会被利用上传带宽和泄露隐私而不开启webrtc协议

不得不说,现在的网络环境是越来越奇怪了,一方面是运营商因为跨省结算的关系,极力的打击 PCDN 和大上传流量的用户;另一方面,很多公司的客户端都会默认把用户的设备当作 PCDN 节点,还是挺恶心的。

我现在电脑上看 B 站视频有时候就会被分配到 PCND 的节点,要是这个节点没什么问题还好,就怕这个节点本身就很慢,导致我看视频都不流畅。。。

工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不知不觉已经来北京两个月,起初也是迷茫,毕竟从上个工作辞职已经一年了,会做什么能做什么都很难说。

简历投了很多份,招聘软件也没少翻。好的情况是已读不回,其他大多是未读未回……

没办法的情况只能跟着我爸继续干工地,从白帽子变成了黄帽子,工资翻了一倍多,付出的体力也是几何倍增长。不过一家人在一块一起努力,虽然劳累但是挺充实快乐。

想开点就好,虽然工作有贵贱,但能挣到钱才是硬道理。

PIVOT Vol.16 输入法、咖啡和爵士

Fcitx5 macOS

我过去用的是 Rime 鼠须管 输入法。最近了解到 Fcitx5,可以直接导入鼠须管的数据,能够在 Fcitx5 的友好界面和系统集成下,享受 Rime 的强大定制能力。

CleanShot 2025-05-06 at 12.15.39@2x

「dupeGuru」

查找重复文件的跨平台工具,利用模糊匹配算法处理文件名和内容,为图片和音乐提供专用模式。


「Mac File-Finding Gems」

介绍了多款 macOS 平台上功能各异的文件搜索与管理工具,强调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优势:HoudahSpot 提供极高的搜索定制与标签自动补全;Find Any File 能跨网络驱动并深入压缩包与二进制文件;GoToFile 则以模糊匹配和键盘操作实现快速打开与导航。此外,Ammonite 和 Leap 专注标签可视化与管理,Trickster 聚焦最近使用文件,Default Folder X 强化系统对话框功能,而 Hookmark 则通过关联链接优化项目中文件切换。


「Sociodemographic biases in medical decision making by large language models」

本文综述了大型语言模型在医疗决策中表现出的种族、性别、性取向和社会经济地位等社会人口学偏见,评估了GPT-4及其他前沿模型在临床预测和建议中的歧视性倾向,并探讨了包括对抗训练、偏见定量认证和公平性工具箱在内的多种检测与缓解策略,呼吁构建标准化、公正且包容性的医疗AI评估框架以消除医疗不平等。


「Use any LLMs (Large Language Models) for Deep Research」

合多种主流大型语言模型与网络搜索能力,通过Thinking与Task模型在约2分钟内生成深入研究报告;支持本地与服务器API、多平台(Vercel、Cloudflare、Docker、静态托管)一键部署


「Why is coffee so popular?」

咖啡因的起源与演化历程.


「PDF2zh for Zotero | Zotero PDF中文翻译插件」

Zotero 中集成 PDF2zh 翻译工具的插件,实现英文科研 PDF 文档的自动翻译和双语对照。


「Tokenizer」

输入任意文本后,工具会将其分解为模型识别的 token,并以颜色区分,便于观察每个 token 的构成。实时显示输入文本对应的 token 总数和字符数,帮助用户估算 API 调用的成本和上下文长度。


「《DownBeat》五星唱片(’50s–’80s)」

整理了美国老牌爵士乐杂志《DownBeat》在 1950 至 1980 年代对唱片的五星评价名单,因当时评星制度严谨公信力高,所选唱片既有公认的历史名作,也不乏今日鲜为人知的佳作;文章为每张专辑附上 Apple Music 与 Discogs 链接.

最近在慢慢听这份歌单。

一拖再拖的四月月报

本该写在月底的月报,因为提前回老家被拖了,在老家因为懒也一直拖着没写,回到工作岗位,进入工作状态,这才姗姗动笔。

四月份的工作很忙,有时候晚上甚至搞到很晚,因此做自己事情的时间就少了很多。

折腾

因为想要把用了好多年的HHBK拿出来用的时候,发现之前的连接线找不到了,而这个连接线还是很老的mini B接口,真的很难找到,于是又想着去改造成无线了。之前了解到一个YDKB的改装方案,但是价格要400多,就放弃了。这次在淘宝上一搜索,居然有一个100多块钱的方案,并且支持无线/蓝牙/USB三种模式,usb口也改成了type-c接口,这个价格同时还包含了锂电池,这么实惠的价格,立马就下单了。回来替换也很简单,就是把原来的主控板,换成这个新的主控板就好了,原先的usbhub口位置则是变成了开关按钮和模式切换的按键开口,usb-c在原来min b的位置也勉强能插上线,唯一的缺点就是键位模式设置没有设计在原来键位设置的地方,如果需要修改需要拆开键盘。总体,瑕不掩瑜,推荐尝试改造。

另外,上个月提到我使用Flutter做了一个memos的客户端,经过这个月的修改,和google play的封闭测试,目前已经正式上架google play。感兴趣可前往下载,链接: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me.isming.fymemos, 同时我也开源了代码,感兴趣可以去github查看,也欢迎贡献代码,链接: GitHub - sangmingming/fymemos: A memos client write in Flutter

清明节去了趟台州,徒步到仙居公盂村,还去了临海台州府城,天台国清寺庙,感兴趣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除了公盂这次徒步,还在月中去了一次苏州西山缥缈峰徒步,缥缈峰难度很低,感觉四五岁的小朋友也可以拿下。因为我们出发比较早,一趟畅通,爬完山之后居然还挺早,又在岛上去看了看东村古村和最佳夕阳观赏点(天气不好,看不到夕阳😂)。

接近月底的周末,因为五一要补一天班,周末只有一天,因此选择在上海找个地方露营。前往广富林郊野公园,发现公园装了收费杆,只有七号门可以进,并且排了很长的队,最终只好在附近找了个农田露营。

这个月主要在看《芯片战争》,看完了余盛的版本,同时这个名字的书还有一个美国的版本,在微信读书看了一小部分,发现其中对于中国的部分有删改,于是又找来了台湾版的译本《晶片战争》,看了一部分。篇幅上来说,余盛版本的更长,其中关于中国的部分篇幅比较长,其中关于中国的介绍是比较乐观的,比如中芯国际,长鑫存储,长江存储等的介绍。而台湾版本的,对于中国的部分不多,评价更加中性,但是因为内容是繁体字,其中很多名词和大陆的说法都不同,看的很慢。对于两本书一起辩证看的,对于我们了解芯片的发展和战争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芯片的设计和生产,涉及到的配套和供应链也很多,而被封锁的中国想要突围,仍然任重道远。

电视剧这个月居然看了两部,首先是王宝强主演的《棋士》,感觉还挺不错的,可以看看。

另外老婆在看一个叫《无忧渡》的电视剧,也跟着一起看完了,这部剧典型的俊男靓女片,男女主都有主角光环,同类型的片子还是《唐朝诡事录》更好看一点。

而看了两部剧的代价就是本来会有点时间练字和看书,被看剧给挤占了,因此以后还是要少看剧。

杂项

看到有网友在玩Slowly这样一个笔友软件,于是也去注册完了完。这个软件基于邮票和根据距离限制邮件送达的时间的设计很有意思。在上面写了公开信,也与几个人有了邮件往来。而每次写信,都要借助翻译软件来优化英语内容,或许也能间接学学英语。立个Flag,在上面找到一两个长期笔友,借此提高一下英语表达的水平。

总结

生活一直在继续,工作繁忙也要抽空多出去多走走。虽然拖了几天但还是把终结补上了,哈哈。也感谢你看到了这里。

看完评论一下吧

轻松部署 Alist + MinIO,打造你的专属私人网盘

还在为网盘限速、空间不足而焦虑?想要一个安全、快速、完全掌控的私人网盘?今天带你一步步用 Alist 结合 MinIO,快速搭建一个高性能的私人云存储,文件管理从此自由无忧!

部署非常简单,也很适合内网私有化部署。另外这也是一个开源项目,社区灵活度特别高,对接的存储类型非常丰富,但是本文还是着重写写对接 minio。今天的音频调了几版,目前这版相关好点

什么是 Alist 和 MinIO?

  • Alist:一款开源免费的目录列表程序,支持挂载多种存储(如本地存储、云盘、对象存储等),提供简洁美观的界面,支持文件预览、下载、分享等功能。简单来说,它是你文件管理的“超级中枢”。
  • MinIO:一个高性能、分布式的对象存储服务,兼容 S3 协议,适合搭建私有云存储。相比第三方网盘,MinIO 让你完全掌控数据,安全又高效。

通过 Alist + MinIO 的组合,你可以轻松打造一个私有网盘,享受无限存储空间和极速访问体验!

Alist + MinIO 的优势

  • 多存储支持:Alist 支持 MinIO、本地存储、OneDrive、阿里云盘等多种存储方式,灵活扩展。
  • 简洁易用:Alist 界面美观直观,操作简单。
  • 高性能:MinIO 提供企业级的对象存储性能,适合大文件存储和高速访问。
  • 安全可靠:数据存储在你自己的服务器上,隐私有保障。
  • 开源免费:Alist 和 MinIO 均为开源项目,自由使用,社区活跃。

部署步骤:Alist + MinIO 一键搞定

以下以 Docker 部署为例,带你快速搭建 Alist 和 MinIO 的组合。这里就跳过 MinIO 部署相关了,之前也讲过,可以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

准备工作

  • 准备好 MinIO 的账号即可,有存储视频资源最好不过

镜像

根据实际情况来,默认 aio 镜像已经包含本地存储缩略图 ffmpeg 和离线下载 aria2, 后面需要用的上

  • xhofe/alist:main-aio
  • 国内镜像 ccr.ccs.tencentyun.com/k7scn/alist:main-aio

创建 docker compose 文件

  • docker-compose.yml
services:
  alist:
    image: xhofe/alist:main-aio
    # image: ccr.ccs.tencentyun.com/k7scn/alist:main-aio
    container_name: alist
    ports:
      - "5244:5244"
    volumes:
      - /data/alist:/opt/alist/data # 应用程序持久化数据
      - /data/share:/opt/share # 本地存储,可选
    environment:
      - TZ=Asia/Shanghai
      - ALIST_ADMIN_PASSWORD=goxee7dieXeihu9uochoo6iquaighail
    restart: always

ALIST_ADMIN_PASSWORD 支持自定义密码,很早之前我提交的 PR😂,估计也就我一个人这么用。

启动容器

docker compose up -d

配置 caddy

caddy 配置比较简单

alist.ysicing.eu.org {
  reverse_proxy 100.90.80.2:5244
}

访问 alist

访问 Alist:在浏览器输入 http://你的服务器IP:5244 或者 caddy域名,进入 Alist 界面。

默认用户名是 admin, 密码是你配置的 ALIST_ADMIN_PASSWORD 值信息

挂载 MinIO 存储

登录 Alist,点击 管理 > 存储 > 添加

选择存储类型为对象存储

填写以下信息:

  • 挂载路径:自定义,例如 /minio。
  • Endpoint:http://minio 域名地址:9000。
  • Bucket:填写你在 MinIO 创建的存储桶名称,例如 ja。
  • Access Key 和 Secret Key:填入 MinIO 控制台生成的密钥。
  • 强制路径样式:默认勾选
  • 地区:默认留空

保存配置后,返回 Alist 主页,即可看到挂载的 MinIO 存储

可以上面的操作后就可以通过 Alist 浏览、分享 MinIO 中的文件,支持在线预览、下载等功能。

其他

官方文档

总结

通过 Alist 和 MinIO 的组合,你可以轻松搭建一个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私人网盘,告别存储焦虑!无论是个人文件管理还是团队协作,这个方案都能满足你的需求。快动手试试吧!


游戏的正念

五一假期和堂哥相聚,聊起人生和时间等话题。 他是标准的工科男,印象中他很少社交,将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工作,由此我 […]

都是女娃?

医院产检完,去病房找大夫,听门口几位阿姨闲聊“一上午抱出来3个宝宝,全是女孩儿.......”,之前同学群里聊过,他们自己,包括他们自己的同学或者身边朋友,也几乎都是女孩。我身边的同学,朋友,只有一家是男孩儿。虽然“身边儿科学”不靠谱,可这也有点儿太邪乎了,我都要怀疑是不是这几年有啥邪性的东西刺激了,为啥出生这么多女孩儿。

回来跟媳妇儿讲这个,我说自己不喜欢女孩儿啦,想要个带把儿的。媳妇开玩笑“你是怕长大后,自己的丑闺女没有竞争力是吧”

嗯,是的。

受害者与刺猬

“受害者”是道德高地的天然居民,是悲剧舞台上的聚光灯,是内心“我比你惨”的终极投影。可一旦靠近了,才发现,“受害者”有时不仅是可怜,还有一身的刺。你以为你在给对方递上一杯热茶,结果却被扎得一手血。不是因为你不够温柔,而是因为他们已经将所有温柔视作威胁。

他们裹着伤口走来,牙齿却早已磨得锋利。这是一些自称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的真实写照。
本以为你迎接的是一个需要拥抱的孩子,实际上面对的是一个把伤口当作武器的成年人。很多时候,所谓“需要理解”的人,比任何人都擅长误解。

互助小组、患者群聊,像一座冬眠动物的洞穴,里面聚着一群相互取暖、也互相扎人的刺猬。伸出手去,是想牵一把,但下一秒可能会用带血的针指着你,说:“你根本不懂我。”

当然不懂,毕竟没人能完全与他人共情、感同身受。他们的确遭遇过创伤,但他们也许并不想被真正“理解”——只想让你承认他们的伤口比其他人深,比其他人痛,比其他人纯粹,比其他人干净。他们不想疗愈,他们想胜诉。有的时候不是在寻求共情,而是在寻找一个不敢还嘴的观众。

可惜的是,有些人真信了。被“你不懂我”三连击倒后,还真去读心理书、看创伤研究,努力提高共情力。却没意识到,问题不一定是共情不够,而是他们根本不允许你共情。他们想要的不是桥梁,是壕沟;不是和解,是绝对的主场。任何不完美的倾听,都会被定义为“歪曲”;任何试图靠近的脚步,都会被解读成“冒犯”;任何你没说过的话,都会被他们“感受到”。

这时候或许会意识到:有些人或许不再是单纯的受害者,他们已经用“受害者”身份攻击他人,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施害者。

说到底,人类是一种很奇妙的动物。我们都知道痛苦,但我们希望自己的痛苦是独一无二的,是不可复制的原罪——于是,如果你敢说“我能理解”,那便是对我苦难的亵渎。于是,“你根本不懂我的痛苦”成了一种刺猬式的自我防卫,同时也是一种暴力的反击。这不是为了保护,而是为了主权:我的创伤是我最后的领地,谁也别想越界。

不能责怪他们带刺,毕竟那是他们在世界上存活下来的唯一武器。但也需要承认,靠近他们的人,哪怕是真诚地想要理解,也很可能被误伤——更残酷的是,被刺的往往是那些同样伤痕累累的人。

我见过一些互助小组里的人,初来乍到时满心期待“终于有人能懂我了”,不出三天,就开始互相拉黑、互相举报,理由是“对方冒犯了我”。可以说这是一种集体性的移情崩解,也可以说是创伤中的自恋相互碰撞的火花——但更实际的解释是:两个都在燃烧的人,是无法互相取暖的。

他们需要的不是镜子,而是观众。观众可以静静地听他们倾诉,不提出异议,不补充观点,不讲道理,更不揭伤疤。而一旦你不小心成了镜子,反射出他们不愿面对的东西,恭喜你,你就成了新的加害者。共情太多,是虚伪;共情太少,是冷漠;理解太深,是操控;理解太浅,是愚蠢。总之,你有罪。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受害者的攻击性”已经成了一种被默许的语言游戏。在它的语法中,受害是最高通行证,无需任何修饰和解释;而试图理解,则是僭越,是入侵。更难受的是,这些语言规则不是发疯的结果,而是精密的、社交媒体时代训练出的自我保护机制。每一句“你曲解了我的意思”,背后都站着成百上千个点赞和转发的幽灵。

从社会文化背景来看,这类行为并不罕见。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高度情绪化的时代,很容易不再相信“理性争论”的可能性。你一旦表达观点,就等于在宣战;你一旦表示担忧,就等于否定别人。一个人曾经遭遇过痛苦,如今便拥有了道德赦免权。而一旦你试图辩解,说“我并没有那个意思”,他们就反手一击:“你在PUA我/你在曲解我。”

很少有人说:有些痛苦其实不值得尊重。不是每个创伤都构成了高尚的理由,也不是每个情绪都可以合法地伤人。

精神分析中,未被处理的创伤会以重复的形式再现,这是“强迫性重复”。只是如今它被包上了话术的新壳:创伤不是被承认然后疗愈,而是被神圣化并据为己有。甚至变成一种资源,一种可以调配人际关系的筹码。有人个人账号介绍说“我是985硕士”,也有人用说“我重度抑郁、家暴背景、边缘型人格”。你不对他们小心翼翼,就是“标签歧视”。

是的,这个世界确实不够温柔,但一些人用“敏感”要求全世界温柔以待,自己却不肯放下武器。我们开始将“善意”与“脆弱”混为一谈,却忘了:真正的脆弱,不是你不能碰我,而是我愿意放下壳。

有些时候,我确实觉得心理学让我们过于习惯于“理解”,而不再质疑。“他攻击你,是因为他在保护自己”——这是正确的解释,却不是所有的真相。真相还包括:他攻击你,是因为他知道你不会还手;他把你当垃圾桶,是因为他把自己当了受害者圣人。我们该面对的现实是:创伤从来不是“无辜”的,它也会繁殖新的“暴力”。

我并不是否定“受害者”的痛苦,因为我也是一个“受害者”。事实上,我自己就是长期陷在创伤回声里的那个。但我逐渐意识到,如果我总用刺来保护自己,最后我就只剩下一堆刺。没有人靠近我,不是因为我不值得被爱,而是因为我让人无法靠近。不是世界太冷漠,而是我先关闭了入口。

所以需要小心,别被“我只是个受害者”这句话迷惑,那有时不过是“我是个合法刺客”的遮羞布。你以为你在救人,实际上你被当成了可以随便练习攻击的沙包。这个世界需要同理心,但不是受虐倾向。

也许很多人包括我曾经也是刺猬,也想过用针扎那些走近你的人,因为太怕了。但终究应该明白:用刺保护自己,最终会让自己变成孤岛。而若真的曾被伤害,就该明白攻击是不会带来安全感的——攻击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相信世界就是危险的。久而久之,就再也无法相信善意。

当发现自己在刺别人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是不是把“别人应该理解我”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权利,而不是一个需要对方自愿给予的礼物。刺是活下来的工具,但不是活下去的方式。自己可以痛苦,但别把痛苦当成武器;自己可以防御,但别把防御当成正义。

人类关系最脆弱的部分,不在于恶意,而在于误解。而误解常常不是因为不够聪明,而是太怕被看见。于是宁愿把看见自己的人刺伤,也不愿让他们走近。这就是刺猬的悲剧:他们渴望温暖,却让靠近的人流血。但温暖不会凭空到来,它只能在彼此卸下盔甲的那一刻发生。真正的疗愈不是让世界小心翼翼地不碰自己,而是开始愿意少扎别人一点。

终究得学会脱壳,哪怕很慢,哪怕会痛。但如果总是用受害者的名义掩盖自己的控制欲和攻击性,那就不是在康复,而是在退化。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为正在把别人也拖入那种自己曾经痛恨的、压抑、冷漠、无法理解的世界里。

自己有伤口,这是真的。但自己也有选择,这更重要。
愿我们都不再是那个把同类逼走的刺猬。

绍兴游记

今年“五一”假期,与情人同赴绍兴旅游。一来是为了参观鲁迅故里,二来也为感受绍兴的人文气息。 周公子的故宅,阔绰得惊人,活像一座皇宫。而此时的故宅早已没了长妈妈的唠叨、寿镜吾先生自我陶醉的读书声、父亲的...

天津游记「多图预警」

刚从合肥返京,就收到了天津出差任务。虽然京津距离不远,但杜老师平时工作较忙,周末一般都在家睡懒觉,所以也是想着趁此机会游玩一下!分享给未来过天津的小伙伴,大家来云旅游~

天津之旅

天津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同样是直辖市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城市风貌。

天津建筑风格多样,中西合璧,例如五大道保存着众多西式建筑,意大利风情街则充满了浓郁异国情调。

此外,天津还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例如盘山、独乐寺等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展现了其深厚文化底蕴。

天津的旅游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美食文化上,是体验津味文化与北方风情绝佳之地。

天津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如狗不理包子、煎饼果子等等传统小吃闻名全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此外,天津的相声文化也独具特色,古文化街、泥人张彩塑等更是让人感受到天津的艺术之美。

游记留影

天津的民国时代的建筑较多,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张学良故居的餐厅:

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卧室:

顶层是个舞厅,本来拍了歌厅整体,结果有个大爷入镜了,所以只有观众席给大家看看:

这叫聚丰当铺,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民国时代当铺格局:

这个是鹤竹堂药铺,据说是曾给慈禧光绪看病的御医所开:

皇宫舞厅,为什么杜老师想到依萍:

天津市特别警察局,杜老师也想拍亮堂点的,这里边就是暗光线,可能是想震慑罪犯:

瑞蚨祥成衣店,里边格局也很大气漂亮,就是衣服看着有一点少,毕竟都叫成衣店了,怎么衣服比杜老师的都要少:

成衣店顾客等待位,本来不想放这张的,但是这个窗和格局吸引了杜老师,所以还是放上来了:

这个是鼎章照相馆,杜老师除了会说漂亮外,不会说别的了,原谅杜老师言辞的匮乏:

民国时代诊所,不过感觉杜老师小时候诊所也长这个样子,可能杜老师也挺老的了:

这个是商会俱乐部,有很多张,但里边的光线不是很好,只有这张看起来还是不错的:

国父孙中山办公室,右上角露出来的点点就是他照片,不过相机没有全部收录进去,右侧还有一个很好看的壁炉,哈哈:

头一次看见民国的封条,必须拍照一张,杜老师一直以为封条只要有个封字就可以,没想到要写这么多东西:

这个是春和大戏院,张学良故居进门开始可以玩剧本杀的,好多人在走来走去的找线索,杜老师没有好意思参与进去,不过感觉很好玩的,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参观的同时玩这个游戏。这个戏院里还有相声表演的,不过是固定的时间,杜老师忙着赶下一个参观地,所以并没有听相声,可惜:

最后用民国画报小广告来做结尾,张学良故居以及范竹斋故居之旅就结束啦:

全都是人,大家都在门口想拍出满意的照片,杜老师就只匆匆闪过了,毕竟杜老师没有高超的运镜技术:

这个是最后的晚餐,教堂里也好多的人,想找出一张没人的照片实在是太难了:

感觉这个吊灯和玻璃都漂亮的很,但是杜老师对宗教理解不深,不知道这个里边画面的含义,要是有解说就好了:

这个好像就是主教传教的地方吧,用隔离带围着,杜老师进不去,不过感觉就很神圣:

据说是溥仪和妃子们被从故宫赶出来之后住的地方,感觉就是个小洋楼:

溥仪和妃子们的小餐厅:

这个是溥仪妃子文绣的卧室:

这个是皇后婉容的卧室,感觉他们的床都好小啊,杜老师睡在上边都怕掉下来:

这个是溥仪的书房:

张园里也有剧本杀,每个时间段也有节目表演的,但是杜老师依然没赶上,时间太紧张了,下次一定要试试看:

最后用杜老师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给这段旅程做结尾,这个展区是爸爸妈妈他们那个年代结婚的布景,感觉爸爸妈妈他们来看肯定很有感触:

女儿分班后的第一次家长会

昨天参加了女儿学校这学期的家长会,依照惯例,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都会有这么一次例行沟通,更何况这次是分科之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 女儿这次期中考试也还行,班级第二,年级第六。和上次的月考相比,虽然英语和政治都没有能拿到第一,数学的成绩提升了不少,所以,整体排名还是上升了。 据女儿介绍,她的新班主任出生于2000年,是一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女教师。 见到她的第一眼,我的内心有点惊讶:老师好年轻!一张娃娃脸,脸上还带着学生气,刘海也是和我女儿一样的“鲇鱼须”款式,再想想她的年龄,和我侄女差不多大。 开会时,能看出她有点紧张。这也难怪,台下坐着的,基本上是她爸爸妈妈辈的叔叔阿姨,而她要站在讲台上,跟这一群长辈讲“育儿经”,这画面多少有点尴尬。 但不得不说,年轻人干脆利落,没有废话。她把该说的内容简要地介绍了一遍,包括学生的作息安排、学科老师的配备、目前整体学习状态的一些观察,讲得简洁清楚,没有过多情绪渲染,也没有“高考”压迫式的老套路。全程不到二十分钟。 接下来,她还特地留出时间供家长单独交流孩子的具体情况。这样的安排倒让我觉得挺好,效率高,沟通也更有针对性。 这次家长会,和我以往参加的那些一个小时起步、教育理念讲个没完的会议截然不同。但我不觉得哪里不好。 反而让我意识到,时间在变,教育方式也在变。 我们这代人,习惯了老师一板一眼的讲解,习惯了“资深”二字带来的安全感。但现在的年轻老师,可能不再那么强调“权威”与“经验”,而更愿意用一种平等沟通的姿态来面对学生和家长。 虽然她还年轻,阅历也许不多,但我看到她在认真、努力地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她也许没有几十年的教育经验,但她和孩子们同频,能理解他们的语言、节奏和情绪,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势。 也许,这就是时代的交接方式。 在一个个看似“不一样”的变化中,我们慢慢交出手中的接力棒,看着下一代在新的节奏里成长、奔跑。 他们会有他们的方式,也...

五一嵩山行

好多年没有爬过嵩山了,专门翻了翻以前的相册,上次登到山顶是2019年,再上次就是2014年了。虽然就住在山脚下的小县城里,也一直心念着去登山,但登山的频次却越来越低了,或许就是想着反正离家近,随时都可以上去,就这么一直拖着,几年间一晃而过。现在刚好赶上放假,在家无事,就打算带着儿子再登顶一次。 本来打算5月2号去上山的,结果那天的气温竟然达到了36℃,不太适合上山,而3号的最高气温才25度,刚刚好。就给儿子说好,3号上午去爬山。 3号早上一大早,儿子就起床,先把当天的假期作业完成,再吃过早饭,我们就出发了。 刚停好车,就有过来推销登山杖的。儿子看到了非要买一个,就花2块钱买了一根,价格倒是不贵。登山杖是这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以前没有。这几年景区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周末、节假日来爬山的也越来越多,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夜爬嵩山变的特别火爆,给嵩山带来的新元素也越来越多,登山杖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假期的第三天,感觉人流量正常,不是特别多,但也不少(肯定比周末要多)。匆匆过了检票口,照例先到嵩阳书院门口打个卡。今天的目标是峻极峰,所以就不进书院了。 行进了大概半个小时,才到上山的检票口。在这里儿子就开始喊饿了,就补充了一些能量。接着正式开始登山了。 过了登山的检票口,没过多久就到了正式上山的第一站,老母洞,也叫老君洞,是道教的一座庙宇,供奉的应该是太上老君。 老君洞是可以开车上来的,不过应该是工作人员才可以吧。 今天的游客数量刚好可以占满步道,但是又不拥挤,刚刚好。 接着往上走就到了三佛殿,这里从距离上来说,应该是完成了登山的50%(大概从嵩阳书院开始计算),不过最陡峭的道路的还在后面,最耗体能、耗时间的道路都在后半段。 一个跟着上山的小家伙,能走到这里真厉害! 一个卖福牌的摊位,摊位大姐推销说,在这里买了福牌可以写上祝福语,去挂到山顶的大树上。 嵩山其实是个大石头,很多地方都裸露...

成都游记

今年五一出游目的地–成都,小希已是二刷,我和大希是第一次去,火辣的成都菜和浓厚的二次元文化让我印象 […]

打卡护照同款景点:台湾六日游 day2 日月潭和清境农场

听说日月潭的风景非常美丽,而且还是护照上的景点之一,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台湾六日游第二天,我们选择了在kkday上拼了一辆日月潭和清境农场的拼车。


关于拼车

如果自己DIY去日月潭的话,需要在台中火车站乘坐台湾好行观光巴士,可以当日买票。好处是时间比较自由,但是缺点是每辆车的最大人数是固定的,过去的时候还好,如果回来的时候遇到末班车坐不下的话就比较麻烦了。

于是乎,我放弃了思考选择了在 kkday 上拼了一辆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kkday 上仅仅只是拼车,里面仅包含了车费和游览船的费用,不包含门票费用。以及虽然我没有遇到,似乎有一定概率会遇到索要小费的司机。

车子是一辆9座商务车,一辆车会有 8 名同行的游客和 1 名司机。这样的车会有好几辆,会组成一个车队一起前往景区。

第一天的拼车遇到的司机人很好,车也很干净,还有舒适的靠枕。整体乘坐体验非常不错。


日月潭

乘坐约2个小时,来到了日月潭。


朝雾码头

20250430_094847.jpg
20250430_095926.jpg

首先是朝雾码头。

在这里我们将乘坐游览船来浏览日月潭。


日月行馆国际观光温泉酒店

20250430_100901.jpg

途中会看到这么一家酒店,是整个日月潭最贵的酒店。

日月行馆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是其外观上的“金箔船桅”,这是一座高度达55.97公尺、总长度超过73公尺的建筑构件,其表面完全包覆了99.9%纯度的金箔,共使用了479.54盎司(约15公斤)的黄金。

真的好奢侈呀!


拉鲁岛

20250430_101204.jpg
20250430_101234.jpg
1000027507.jpg
这个小岛位于台湾南投县的日月潭中央,是日月潭的地标之一。拉鲁岛在清朝时期被称为「珠仔山」,日治时期则被称为「青岛」,后来又曾改名为「光华岛」。1999年921大地震后,为了尊重原住民邵族文化,正式恢复其原住民名称「拉鲁」,意思是“心中的岛”。

未命名.jpg

同时这座岛也是护照上的风景之一。


船上风景

IMG_20250430_115256_00_015.webp


玄光码头

20250430_101952.jpg

第一个停靠站,玄光码头。


20250430_101707.jpg

因为能拍到对面的拉鲁岛,所以旁边的这块石碑也是著名的打卡点。


1000027507.jpg

这张照片就是在玄光码头拍摄的拉鲁岛。


IMG_20250430_111637_00_005.webp


1000027502.jpg

在码头向上走的地方还能看到风景更美丽的日月潭石碑。


阿婆茶叶蛋

20250430_102124.jpg
20250430_102148.jpg

要说日月潭上最有名的美食是什么?莫过于这家阿婆茶叶蛋了。

还没靠近就能闻到浓浓的香菇香气。不愧是顶峰时期能一天卖7000颗的茶叶蛋!


20250430_104755.jpg

这次拼车包含了1颗茶叶蛋,吃起来确实非常香!


伊达邵码头

第二站是伊达邵码头。


20250430_120045.jpg
20250430_120816.jpg

这里的风景也非常美丽!


20250430_120318.jpg

桥上的彩绘好可爱呀!


IMG_20250430_130531_00_024.webp

来一张全景。


20250430_120123.jpg

远处就是伊达邵商店街了。


伊达邵商店街

20250430_115620.jpg

商店街整体还是很接地气的。


20250430_111346.jpg
20250430_115729.jpg
20250430_113748.jpg

来台湾怎么能少得了奶茶?


20250430_112621.jpg
20250430_113146.jpg

顺便解决一下午饭。

来了一份卤肉饭和卤味大集合。顺便还来了一份高菜。

整体给我的印象是,没什么味道...


吃完就差不多结束日月潭的行程了。

感觉拼车来玩还是有些玩不够,下次还是自己DIY来玩吧!


老英格兰庄园

20250430_140337.jpg

在途径清境农场的路上会遇到老英格兰庄园,似乎也是一个有名的打卡点。


IMG_20250430_151035_00_030.webp

来一张全景。


清境农场

20250430_143011.jpg

这一到清境农场就被美丽的景色吸引了。


20250430_145855.jpg

20250430_145009.jpg

蓝天白云,青青草原,还有绵羊!


IMG_20250430_172330_00_040.webp

来一张全景照片。


清境农场分3个景点——青青草原、天空步道、小瑞士花园。

每个景点是分开卖票的,由于去的时候过了赏花季节所以小瑞士花园直接掠过。

走了一遍天空步道和青青草原。

其中青青草原的绵羊秀是只有周末才有,我们去的那一天没有,但是有马术表演可以看。


20250430_162804.jpg
20250430_162748.jpg
20250430_162729.jpg

另外农场的路上看到了好多菌子,这一看就感觉很危险呢😅。


夜游台中

结束了今日行程后回到台中火车站,继续逛昨晚没逛的地方。


20250430_185343.jpg

路过的一条小巷。


20250430_195456.jpg

宫原眼科,一开始看到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什么医院,结果是甜品店,还是很有名的那种。


20250430_190133.jpg
20250430_190543.jpg
20250430_190903.jpg
20250430_191314.jpg

里面的冰淇淋品种非常丰富,于是点了荔枝和开心果的冰淇淋。

然后配料加了起司蛋糕和香蕉。话说这香蕉居然是切一半扔一半的也太浪费了吧😅。

荔枝吃起来沙沙的口感很不错,开心果的味道很独特,有一种说不上的好吃,推荐。


20250430_194409.jpg

夜晚的绿川。


20250430_194803.jpg

台中市第四信用合作社,这名字一听也好像是什么机关单位,但其实和宫原眼科一样,是一家甜品店。

如果拿着宫原眼科的收据在这里买冰淇淋甚至可以打折,属实是干上了😅。


20250430_195232.jpg

旁边则是电子街。


20250430_195856.jpg
20250430_200141.jpg
20250430_200339.jpg

夜晚的台中火车站。


20250430_200303.jpg
20250430_200532.jpg

突然看到了熟悉的动漫,似乎在火车站里做快闪。


20250430_201314.jpg

还顺便看了眼电影院在放映什么,一进去就看到了初音未来的电影!

看来台湾的二次元文化也很流行呢!


总结

六日游第二天从日月潭到清境农场,再到夜晚的台中市区,行程紧凑但是整体满意度很高。无论是湖光山色中的拉鲁岛,还是青草遍地的清境农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拼车的方式虽然省心,但时间上略显仓促,也许下次会选择更自由的DIY行程。

女儿分班后的第一次家长会

昨天参加了女儿学校这学期的家长会,依照惯例,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都会有这么一次例行沟通,更何况这次是分科之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

女儿这次期中考试也还行,班级第二,年级第六。和上次的月考相比,虽然英语和政治都没有能拿到第一,数学的成绩提升了不少,所以,整体排名还是上升了。

据女儿介绍,她的新班主任出生于2000年,是一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女教师。

见到她的第一眼,我的内心有点惊讶:老师好年轻!一张娃娃脸,脸上还带着学生气,刘海也是和我女儿一样的“鲇鱼须”款式,再想想她的年龄,和我侄女差不多大。

开会时,能看出她有点紧张。这也难怪,台下坐着的,基本上是她爸爸妈妈辈的叔叔阿姨,而她要站在讲台上,跟这一群长辈讲“育儿经”,这画面多少有点尴尬。

但不得不说,年轻人干脆利落,没有废话。她把该说的内容简要地介绍了一遍,包括学生的作息安排、学科老师的配备、目前整体学习状态的一些观察,讲得简洁清楚,没有过多情绪渲染,也没有“高考”压迫式的老套路。全程不到二十分钟。

接下来,她还特地留出时间供家长单独交流孩子的具体情况。这样的安排倒让我觉得挺好,效率高,沟通也更有针对性。

这次家长会,和我以往参加的那些一个小时起步、教育理念讲个没完的会议截然不同。但我不觉得哪里不好。

反而让我意识到,时间在变,教育方式也在变。

我们这代人,习惯了老师一板一眼的讲解,习惯了“资深”二字带来的安全感。但现在的年轻老师,可能不再那么强调“权威”与“经验”,而更愿意用一种平等沟通的姿态来面对学生和家长。

虽然她还年轻,阅历也许不多,但我看到她在认真、努力地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她也许没有几十年的教育经验,但她和孩子们同频,能理解他们的语言、节奏和情绪,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势。

也许,这就是时代的交接方式。

在一个个看似“不一样”的变化中,我们慢慢交出手中的接力棒,看着下一代在新的节奏里成长、奔跑。

他们会有他们的方式,也终将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路。

七百天后

不知不觉间,在多邻国一时冲动学外语已经700天。把学习第三语言变成一种游戏,是一次有趣的体验,也是知识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进入脑子的方法。上一篇学习法语100天读起来就像一篇软件评测文章,不像一篇语言学习心得体会,所以在700天的节点写一篇小心得。

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它也一定程度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当地文化。汉语作为一种高语境文化使用的语言,其语言和文字系统常常包含不少文字本身以外的信息。相对的,英语是低语境国家的基本语言,每一次表达都尽可能表述出远远超出中文的信息量,从而在同一信息表达的在英文下变得相当冗长。

法语(和西班牙语)的语境介于英语和汉语之间,因此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法语表达比英语更加简练,但又比中文多些信息量,不过在一些特定内容的表达甚至比英文还要复杂。例如著名的法语笑话:如何使用不同语言表达数字 99?中文:九十九。英文:ninety nine。而法语是 quatre-vingt-dix-neuf。法语表达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数字就像做加法一般。今年以来开始用英语学习法语(原来是用中文学习法语),思考过程中三种语言打架,会强制关闭其中一种(中文),强迫自己用英语思考,更新一下脑回路。

法语的发音方式也相当使人困惑。有些组合在一些句子下要连读,另一些又不用连读。例如入门第一单元必学的句子:un chat et un chien,这里的 et 和 un 是不连读的,而 c’est un homme 则 est un 和 un homme 之间必须连读。我在学习过程中多次查询规则,终于发现在法语发音中,连读分为强制连读、可选连读和禁止连读。结果一番检索,我们还是能找到一点规律:语法上密切相关的,如限定词+名词、系动词+表语、形容词+名词等组合出必须连读,名词后面出现的形容词不连读,以及 et 后面不连读。

以上内容并没有在多邻国 app 上的“部分指南”展开。所有的发音规则需要大量例句发音来找寻规律。这是多邻国不足的地方,对于有系统学习一门语言需求的用户,多邻国是远远不足的。前段时间我出于好奇添加了英语,跳着所有单元一口气学完所有内容,拿满 130 分,个人感觉这个分数对应的水平也仅是大学六级左右。根据多邻国官网的介绍,130 分对应 CEFR 的 C1,托福 98-103 分,雅思 7 分,显然是在给多邻国的分数镀金。但是这一系列学习是没有涉及多少发音/音标、语法和文法的。

因此,在多邻国学习语言的过程必然遗漏了大量语言本身的知识。如果不去额外检索,人们不会知道法语变位、时态和体、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用法和更高级的所有格代词(英语里的名词性物主代词)等等。这些知识就像英语和其他语言一样,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系统性学习才能掌握,光靠短时间学习只能感受其大致用法而不知其缘由。不过大部分人对于一门语言的学习停留到这个级别也足够,我也不求甚解,以好奇心驱动,用更少压力换取更多快乐。

一个多月前开始用英语学习西班牙语,这是第二门第三语言,脑子打架更频繁了。我很喜欢西班牙语那个调调,抑扬顿挫,就像凹凸不平的道路最终又变得平整,在路上虽颠簸却深知终将走到平路上。

闹剧阶段性胜利

假期开始发生的事,因油烟噪音等引发的投诉冲突事件假期结束终于有了阶段性成果:


隐私保护:因涉及隐私内容RSS已做隐藏,请通过原文链接阅读更多
版权声明:如无注明均为原创,未经允许不得任何形式转载
原文链接闹剧阶段性胜利

花厅坊让人有点失望

五一小长假之后两天都没有出门。其实倒数第二天是可以出门的,但是我却感觉不那么好,不知道为什么喉,痛,而且那天据说要下雨,虽然其实从上午的情况看来,上午没雨,下午什么时候下不知道。第四天中午开始我就赖在我妈床上,在那里翻来覆去的睡觉,睡了一整个下午。睡到下午16点多的时候,感觉睡够了,也热醒了,所以开始看电视。五一假期一共有5天,直到第四天下午,我才开始看我一直都在看的电视剧《黄雀》。之前几乎没时间看电视,只是随便看了一下纪录片《寻味顺德》。其实《寻味顺德》我在电视也看过,起码两次,但每次看我都觉得很有意思。

为什么我会觉得不舒服呢?我也说不准,前一天也没做什么很特别的事。前一天中午时分我跟我妈出门去了黄埔的新景点——花厅坊,那个东西实际上就在火村,是一个合生楼盘围住的一个古村落。我觉得这个跟佛山禅城区普君北路那个碧桂园的楼盘有点类似,碧桂园可以在周边开发,但中间有一堆保留古建筑,你得负责修缮以及运营。我感觉火村的这个花厅坊大概也是这样。我感觉合生地产那里有部分楼盘是火村旧城改造回迁户,跟天河的猎德冼村有点类似,当然,这只是我的感觉。

虽然花厅坊这个景点被推得很厉害,但我感觉没什么意思。主要原因是我觉得修缮得不够细致,跟佛山禅城区的岭南新天地比起来感觉差好远。之所以差好远,是因为岭南新天地里面汇聚的那些老建筑排场要比花厅坊的老房子聚集区高档太多了。别说佛山那么远,其实广州也有不少地方是老房子改造的,最有名的地方当然是永庆坊。但我不怎么喜欢去那个地方,大概是因为人太多了,旁边的粤剧博物馆我也仅仅去过一次。粤剧博物馆还是挺漂亮的,但是我妈赶着我赶紧走,所以也就只能走马观花一下。在我记忆之中,猎德应该是广州第1个改造的旧村。每周回单位的时候,我都要去猎德地铁站,都要经过猎德大桥,也要经过猎德村牌坊的位置。那个地方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大排筵席。有可能是结婚的,也有可能是其它喜事,当然也有逢年过节猎德大家族一起聚餐。好火爆,好热闹。但我不是那里的人,我凑不过去,我只能在公交车上路过羡慕而已。

为什么我觉得火村的这个花厅房感觉怪怪的?因为商业气息过于浓了。吃饭的地方我感觉有点偏多,还有就是,比较缺乏地方特色,他们只管招商,但是他们不管招回来的是什么商。另外一个让我觉得挺无语的就是他们村口有一棵比较有名的榕树,叫孖生树,是两个榕树绕在一起生长。但如果你没看到那块牌子,我甚至看不上那棵树。理论上广州的榕树都是很硕大的,枝叶茂盛,根系丰满,还有很多气根。理论上那应该是他们村口的大榕树,那棵理论上有名的树,枝叶却是稀稀落落,感觉不太健康,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不是生机勃勃的榕树。在广东,居然把榕树养成这个样子,我也是服了。理论上这应该是他们村的宝贝,为什么他们不找些医生来帮一下忙呢?

除了花厅坊以外,离那个地方不远还有一个叫融德里的地方,下次可以去一下,但是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代际雌竞下的替罪羔羊

我不爱吃鱼,不仅仅是因为口感。但是我又不是说所有鱼都不吃,而是特定几种鱼,我吃一口会发生强烈的生理厌恶。所以这件事就很值得回溯一下童年——在跟老婆吃烤鱼的时候,我回顾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童年的花园里」,能寻找到很多与符号相关的记忆,这些符号最终便会变成深刻在成年后的潜意识里。例如依赖一个与自己父亲极为相似的年长男性,或是将自己的亲密对象设定为与母亲对抗的角色,但同时她又是自己的「另一个妈」。因为这是最熟悉的模式,所以潜意识会在没有自我意识的情况下优先去还原童年花园里的一草一木。

就好比是童年的花园里有一个巨大的「坑」,但在成年之后,人们要拿什么样的东西去填补?还是说也制造一个一模一样的坑,而摔进坑里也是自己「命中注定」的桥段。

也有可能「树上有蛇」,被咬了一口之后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从此之后他便开始寻找生命中的那些「蛇」,好一直让自己是故事里的主角。

今天说最后一种「安全感缺失症」的情况,我抽象为「吃鱼」。即小时候因为吃过一条鱼被卡刺之后,并没有得到家里人的正面关注,而是被教育「你怎么这么不小心」,从此这个人就开始越来越厌恶吃鱼,甚至看到「鱼」就会勾起他不好的回忆。


道德绑架下的替罪羊

就拿我自己的故事举例,我不爱吃鱼,特定到是「葱烧鱼」这道菜。

我祖母的血脉系往上推是宁波人,所以我从小的记忆里也能吃到很多江浙沪的家常菜。特别是葱烧鱼,是祖母血脉带来重庆生活的。但毕竟是内陆城市,当时的重庆没办法买到可以直接用来家烧的海鲜杂鱼,所以鱼就换成了鲫鱼。鲫鱼有强烈的土腥味、刺又多,但是拦不住老太太以及老太太高寿的妈妈爱吃鱼。

小时候每次饭桌上有葱烧鱼,我都很嫌弃,但是我奶奶又必须要充当那个家族里的「大母神」的角色,她会把「最好的」鱼肚子的部分给晚辈,自己去吃那些细刺很多的部分。所以几乎每次吃鱼,都可以看她在饭桌上用力卡刺咳嗽、疯狂喝汤、大口喝醋……她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每当她卡刺,就可以得到整个饭桌上的人对她的全方位关注。她很享受对鱼肚子的分配,以及必然会发生的卡刺行径。

鱼肚子的刺最少,我把最好的都给你了。

这句话无论表象怎么呈现,但内核永远是「最好的」和「这是我给你的最好的」。得到「最好的」人,就意味着当她被鱼刺卡住的时候会成为那个最大的道德捆绑「替罪羊」——要不是因为把最好的留给了你,我也不用去吃那些细刺的部分。这个道德绑架便可以从吃鱼这一件小事,延展到你可以想象的任何领域,例如「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一点都不懂得体谅我」。

我小时候见过太多这类型的阿姨,所以我对她们的道德绑架可以在很小的年纪就免疫,所以每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我都会把鱼肚肉夹回给「示好」的长辈,切断他对我的道德绑架。于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潜意识里给自己植入了一个「讨厌吃鱼」的合理化解释。


家族雌竞与代际雌竞

祖母血脉是两女一男,哥哥也就是我的舅公在异地生活,而两个姐妹,即我奶奶和大奶奶生活在一个地方,她们俩无时无刻都在本能地「雌竞」。

首先我需要解释,我并不觉得雌竞是「不好的」,它是一个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东西,它跟文明、进化和教育无关。就是与吃喝拉撒睡同属于一个底层逻辑的本能。文明只是做出了表象的优化和解释,比如中世纪女性的「仪容仪表」,但雌竞的本能仍然无法被文明纠正,只不过变成了谁用的束腰收得更紧,谁可以得到更多年轻男性的青睐。

其次,雌竞不仅仅发生在生理女性之间,女性特质也会产生雌竞的本能。生理女性因为生殖系统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刻在基因里的就是在追求「爱与归属」,与雄竞的底层是「尊严」一样。女性特质也有可能发生在男性身上,只是因为没有生殖系统限制激素水平,但当男性特征衰弱时,也会出现激素水平的影响。男性身上的女性特质也会追求「爱与归属」,但也有可能会混杂一些原本生理性别带来的对「尊严」的原始追求。

所以为什么说 GAY 其实才是最会攻击女性和俘获直男的人群,因为他们同时具备「雌竞」和「雄竞」,或者说是具备更了解男性的能力。雌竞的话题先暂时留给以后,这里先这样简单带过。

奶奶和大奶奶的「雌竞」或许是跟过去在家庭关系里的资源分配有关,比如有的家庭会把更多的资源留给男性或是最小的晚辈,而最年长的孩子会去代行家长的权力。

这两个家庭结构的妙处就在于,大奶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留在她身边,并生了一个男孩,也就是我堂哥;大女儿远嫁国外,就算有混血后代,「孝顺」这件事也完全被西化教育给修正了;我奶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只有我爸有我这个男孩。这样的结构,就必然会发生我跟我堂哥从小被拿来做对比的剧情。(山巅一寺一壶酒就是说的这家伙啦)

看得出来,这两个奶奶从小就被拿来比较,所以奶奶和大奶奶的雌竞从她们自己的孩子,延展到了我这一世代,比如:

「××(我堂哥)的驾照上次一次性考过了。」

「我们××(我)也是一次性考过的。」


代际雌竞下的替罪羊

回到童年花园,那些我们熟悉的场景会在成年之后变成潜意识的一部分,这就是所谓的「代际遗传」,比如习得性地学会母亲身上自己「最讨厌」的部分,当意识到自己正在复刻父母的时候,会出现强烈的对内厌恶感,直到接受自己、或是全部外归因给原生家庭、或者用另一种代际的方式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毕竟我爸是生理男性,他很难完全复刻自己母亲在「雌竞」这方面的特质;但大奶奶的女儿精准地复制了这一特质,于是我跟堂哥的「比赛」又追加了一个新的赛道,即堂哥的母亲和我妈之间的潜在雌竞。但好在我妈很早就认命我是一个很难管教的孩子,所以当对方拥有手风琴考级证、奥数参赛资格、学校大队长的荣誉时,我妈对我的要求是「好好活着」。

于是,这就发生了第二次「吃鱼」的事件。大家族聚会时,我跟一群孩子坐一桌,就算没有长辈,我依旧不爱吃鱼,但是我特别爱吃葱烧鱼里的油煸葱。我一直不是家族里的话题中心,特别是当堂哥也在场时,如数家珍地罗列他的多才多艺是大奶奶最爱的剧情——堂哥爱吃鱼,所以鱼要留给聪明孩子吃。

堂哥的妈妈会不定期来巡桌,发现我只是在夹葱吃时,她警告我:

吃鱼才能吃葱,那是吃鱼卡刺的时候吃的,你不吃鱼就不要光吃葱。

好勒~大姐,果然我不爱吃鱼是有原因的!现在好了,葱烧鱼从鱼到葱到汤汁都不想再碰的原因找到啦!既然场上有「最乖的孩子」,与之对应的也有「最不听话的孩子」。从此之后,我就成了那个雌竞漩涡里的靶子,比如我被贴上了「没素质」「没家教」「不聪明」的标签,好在我六情缘浅,不然这样的评价足以是在祠堂里把我的名字除名。


合格的替罪羊

很可惜,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替罪羊」,因为我没有做出必要的反抗,所以他们很难把我当成是一个可以给予回应的沙包。

虽然我在回顾自己的童年故事,但也拆解出了安全感缺失症里「替罪羊」的形成路径:

  • 道德绑架的核心在于,被绑架者会给予相应的回应,比如自我驯化认为确实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对方的「不幸」。比如母亲绑架女儿「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一旦女儿有反抗的行为,母亲就会表演得非常痛苦,以至于让女儿自我训诫认为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母亲的不幸;
  • 家族中最弱小的个体(很多时候其实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因为他得到的爱与关注必然会被分担出去,甚至还会被要求替代「长辈」角色),因为弱小无法反抗,他可以承担整个家族的愤怒、痛苦。这种弱小不仅仅是指肉体上的、精神上的,也可以是智力上的。
  • 只有自己动情的对象才值得伤害,伤害起来才会有感觉。因为只有能为你动情的人,伤害起来才会得到你最想要的回应——女儿被母亲道德绑架,是因为女儿离不开母亲,在驯化的过程中也意识到孝顺才是自己这辈子的追求。而对于被伤害者,他们甚至会说服自己,自己并不是被伤害,而这就是一种爱的极致表达——最终变成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我之所以「不合格」,首先我无法被道德绑架,我可以迅速从道德绑架中解绑,甚至反向道德绑架对方;其次,我并不是最弱小的个体,我不会对愤怒和痛苦忍气吞声,就算我一开始无法反抗,我也会选择逃走的方式「选择不吃那盘鱼」而不是「我必须要吃下鱼肚子因为这是他对我的好」;最后,我无法成为动情的目标,也无法对这群人动情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就算脱离他们也可以活下去。

替罪羊几乎是所有安全感缺失症里最「虐」的一个,所谓的虐不是惨烈,而是它最终会朝着「虐恋」的层级发展,直到最后两个人相互捆绑,而变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共生关系,直到彼此的主体性完全丧失变成一个纠缠的共生体。


在童年的花园里种下的那颗种子

我不太喜欢用定义和书本知识的方式呈现安全感缺失症,所以这个系列用了各种例子,其中甚至还有与圣经结合的抽象例子。也因为这个系列,我收到了一些私信和 Telegram 的聊天,这些人也跟我聊了聊他们「童年花园」里发生的事,以及成年之后自觉「有问题」的部分。

我倒不觉得这是有问题,所谓的安全感缺失症不能因为它有一个「症」而觉得它是疾病、是不好的,恰恰就是这些童年经历构成了现在的自己。所以我才认为「重建花园」的重要性,当然,意识到自己存在某些潜意识的惯性思维是童年造成的,以及自己想要改变本身也很痛苦。

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接受和解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然后从童年的阴影中解套。解套不是为了找到一个「历史罪人」,而是让自己意识到「还有得选」。

就像在征得同意可以公开的聊天例子里,有一位朋友很想通过离婚的方式,对抗自己的婚姻和包办婚姻的父母。但是她很难接受自己成为那个「不孝顺」的角色,所以卡在这个状态超过 5 年。她一直以来都觉得父母给自己安排是为了保护自己,哪怕是丈夫对自己无视和冷暴力,也是「保护」的一部分。

我问她:「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的母亲在这样的状态里已经活了 40 年了。」

她回应我:「你这样一说我才意识到,我父母的关系跟我跟他的关系一模一样,或许这就是他们认为的好吧。」

我继续问:「那你觉得好吗?」

她小时候偷看过母亲藏在衣柜最深处的一本言情小说,讲的是两个男人爱上同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成熟稳重、冰冷霸道;另一个男人细心温柔、热情似火。女主游走在两个男人之间,在每一次想要做出最终选择时,总会阴差阳错地被拉入到对立面的怀抱里……

这就是她从小在童年花园里种下的那颗种子——或许也是她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