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什么情况?啥子事吆不倒台

前些天听大姐转述的消息,说是有个堂妹在城里被人杀害了,异常震惊,是什么人才会做出这么恶毒的事啊?!

我们家与这位堂妹家像是祖爷辈是亲兄弟。我与这位堂妹差了好几岁吧,平时接触不多,只记得这堂妹像是天生视力不太好,小时候看字都很近,后来长大了去学了按摩,开了一个盲人按摩店还是什么,据说生意还挺好。可能是得罪了谁吧?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记得今年过年的时候见过一面,打了个招呼,没想竟是最后一面。

母亲不住的念叨:就不该去学那啥按摩,害人的很……本就不太兴旺的家族雪上加霜!

官家也没公布消息,具体情况仍未得知。转天有旁人说凶手抓到了,是其店里员工(也是个视力残障),杀人后逃至附近酒店服药自杀…艹,说你特么到底是图啥?!好大个事吆不倒台❶。

老家讲究是全尸入土为安,但估计只能火化了!愿逝者安息,早登极乐!

(题图转自:nativecamp.net)


  • ❶ 好吆不倒台:四川话,就是多大个事儿?。类似的说法还有:好大个烟锅巴踩不熄,好大个羊儿邀不上山,好大坨肥肠洗不转,好大根猪脚杆邓(炖)不耙,好大窝牛皮菜(厚皮菜)煮不烂,好大个哥老倌幺不倒台,好大盆猪鼻孔和不转,好大盘折耳根和不转,好大根藤藤菜扯不下来,好大条梭边鱼kao(敲)不昏,好大个尿结石窝不出,好大根猪儿邀不进圈,好大个偷油婆踩不死,好大个红苕烤不耙,好大个奶奶出不赢气嘛,好大块猪皮子煮不烂,eng是好大一窝牛皮菜,好大个火三轮踩不转,好大坨甲甲搓不落…

2025 新春杂谈

东门观海鸥

在网上听说泸州东门码头,长江西岸,有很多从西伯利亚飞越数千公里来到南方越冬的海鸥,于是跑过去看。

东门码头城楼外,现场真是楼上楼下人山人海,投食的,观看的,拍照的,人比鸥多,路边时不时有人兜售面包,不知道是人看鸥还是鸥看人。搜索了一下据说是红嘴鸥,白羽红嘴,俗称水鸽子,也不怕人,轮流转圈飞近俯冲着从半空叼住游人抛出去的面包,似乎是在故意表演,人与鸥配合得倒也和谐默契。

大河街复古升级

离东门码头不远处的大河街和巷子这里是全新打造的“老•大河街”历史文化旅游“国潮新街”。

作为内陆港口重镇,自唐宋以来便是扼守三江两河(长江、沱江、岷江、永宁河、赤水河)的要冲,云贵川的通衢的“西南要会” 。后来在大河街这里更是发展成为长江河畔“油纸伞一条街”。据说东门口这边原来曾有个很大的竹材市场,纳溪、江安等地的优质楠竹、木材,经永宁河、长江顺流而下到这里交易。竹、木不仅用作油纸伞,还是当时自贡盐厂、造船厂等重要原材料。一方面,油纸伞原材料源源不断供应,另一方面,长江、沱江水道为成品油纸伞输出提供便利。

一把油纸伞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传统,连接厚重的长江文化根基,见证了泸州商贸从古至今生生不息的繁华。

现在的大河街改造才刚刚开始,目前一期开放的只有一些特色小吃摊点,楼上可看到川南特色仿古天井院落,还有老泸州摄影展览。

院外特药

新年伊始,医保对医院院外特药申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药价格也略有下降。

原来只要医生手写开具处方就可以购买,现在是需要医生在医院系统中开具处方,然后将处方拿到医院医保窗口审核并盖章签字,然后才能拿处方到院外国药店再审核购买药品。

美丽乡村路

年后初六,母亲来电话说老家门口的一条基耕道终于开始铺成水泥路面了,还说路面修三米五,混凝土 350 元一方。

这条路还是埋跨市的天燃气管道的时候修通的,晴天还好,雨天全是泥泞。本来说年前要修的,路边也铲平了,由于下雨没修成。

这段路连接村里的水泥路和隔壁队上已经建好的水泥路,总长不过 400 米。修通之后到镇上比从村上绕一圈要近两公里。但是呢现在也不清楚县里对乡村道路建设的规划是怎么样的,估计要政府补贴修路也是猴年马月了,所以大家就决定路旁边的每家修一段,再由队里出一部分钱把这路修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由于本社是三个生产队合并的,有些距离这条路远的村民就说不走这条路经过不愿意队里出钱,闹着要求队长把公共资金拿出来分了;还有路旁边的人对于每家修一段还是按人平均肯定也是意见不统一,都不想多出钱,据说闹得很凶。我也是佩服基层工作的现任队长的魄力说修就修起来了。

修路当然好,不单是自己方便还造福大家,我是非常赞成,只是基层工作不易,东家长西家短的,队长怕是要受很多气了。

智能水表

老家村里水表陆续更换成了智能水表,是县里的一个什么水务公司,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交水费,安装人员搜集手机号的时候填错了,还好打电话可以改。智能水表由于更精准,以前开着水龙头滴水省水费的方式已经失效了。那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怎么办呢,可以到镇上指定地点预存缴费。

还有最近智能电表上不再显示余额了,村里老人们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什么时候账户上没钱就停水停电了。

免费的数字电视

老家没有通网,看电视还是用的很多年以前的无线机顶盒(有一根外接天线),通过模拟视频 AV 输出到电视。不知道是设备老化了还是什么原因,图像信号老是抖动不清晰,而且央视的很多台都搜不到了,央视高清频道有声音无画面。

把天线取下来接到电视上,用数字电视功能重新搜台,发现可以搜到几十个电视台和十几个广播台(仍然没有 CCTV-1 和 CCTV-3,我怀疑是不是本地转播站故意把这些台关了),而且清晰度非常好也不卡顿。但是有个问题天线是英制 F 螺纹公头,电视上是老的 RF 直插母头。到村里和镇上电器维修站,以及几个电视卖场转了一下,全部都没有电视天线接头卖,有些商家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还好万能的网上有卖,其实就几块钱的接头。

简单普及一下,DTMB “地面波数字广播系统”,是由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公益惠民数字电视工程,支持数字电视和数字广播,具有画质清晰,抗干扰强,无方向限制等特点。目前全国一二线城市和部分县区乡村已开通覆盖,通过购买安装室内外天线就可以免费接收观看。使用方法参考如下:

  1. 打开 中文寻星网 查看 DTMB 信号的覆盖情况(所在城市区域位置),建议向当地的广电部门咨询。
  2. 确认电视是否支持 DTMB 信号(按电视遥控器上【信号源】键,看是否有 [数字电视] 、[DTV] 、 [DTMB] 或 [地面数字] 选项)。
  3. 如果有数字电视功能(2015 年以后的电视应该都支持)就只需要选购适合的天线,将电视天线口(RF 口)与 DTMB 天线进行连接(有人说只用一根铜丝插到天线接口上也行);如果电视不带数字电视功能就需要选配带有 DTMB 信号解码的机顶盒配合使用。
  4. 带有 DTMB 功能电视机,按遥控器的【信号源】键,选择 [数字电视] 或 [DTMB] 或 [地面数字],按遥控器【菜单】或【选项】键进入[频道]>搜台即可。若使用带有 DTMB 机顶盒的连接方式,电视端选择相应的连接信号源后,使用机顶盒遥控器进行搜台。

农村快递进村难

这几年农村的快递配送业务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善。买大件的商品比如电视冰箱之类的倒是可以预约配送到家(线下给司机提供导航定位啥的)。

小件的快递包裹,除了邮政速递会送到村里代收以外,其它快递(包含京东)都只是送到镇上一个代收点(隐藏在老街上的一个小超市),走很远不说,还不好找,对老年人取快递真是不方便不友好。有没有可能邮政联合其它的快递公司共享渠道打通快递入村这最后的几公里。

短视频和 AI

春节回老家碰到几个发小,有一个目前定居北京,有一个定居江西,有两个也是四处奔波。和一个兄弟聊起短视频,这位兄弟对短视频赞赏有加,主要观点是:

  1. 短视频上可以快速获得最新的资讯。从国际国内形势到最前沿的 AI 科技发展;从河对岸特哥使出的最新阴招到隔壁王寡妇家的小猫下了几个仔,无论是官方消息还是民间传说都能在第一时间从短视频上获得。
  2. 流量变现。这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有流量就能变现,以前还是拍个短视频或者直播吃翔赚钱;现在连这个都不用了,让 AI 随便编点内容,让 AI 生成几个图或者视频,再让 AI 配个音就可以发布赚钱了。
  3. 营销手段更接地气?!各大品牌的老总纷纷亲自下场,通过直播你甚至可以直接对话。
  4. 短视频上买东西也很便宜便利?!看着短视频随手顺便就下单买了。有个老表在短视频上买了一个带云台的摄像头,先不管品牌材质质量怎么样,手机 APP 上控制云台、侦测、录像、监听、喊话、对讲功能样样都有,而且还带 IoT 4G 卡,你觉得要多少钱?按常理怎么着也得三五百吧,流量费每年再收个 250 啥的。结果一问价格100多,十年免流量,好吧……

还有春节时下全球火爆的 DeepSeek ,那真是万人空巷,要是没听过都不好意跟人家打招呼。

就目前很火的短视频和 AI,我个人持悲观态度:

  1.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这些短视频和 AI 并没太大的用处。看各种平台上各种假大空虚重复毫无意义的讯息四处飞,还得花大量的时候去甄别,所以可以接触了解但一定得克制。
  2. 对于实体经济或者工业来说,也暂时还没有看到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也可能只是个人的局限)。本来想着让 AI 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去躺平去写诗,结果 AI 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躺平写诗去了。都想着赚快钱,还有人愿意沉下心来么?!
  3. 所谓的流量变现也基本上是第一波信息差的变现,也就是卖课卖教程赚钱。不管是三个月编程,三天健身,五天英语学习还是 DeepSeek 这种 AI,都是为了卖教程卖课。像 DeepSeek 这种也都就只能教你用 Ollama 部署到本地,部署之后怎么应用于生产生活和学习,怎么训练成自己的模型这个很少,可能卖课的也不清楚。

柴火鸡以及儿时回忆

今天外婆外公在家做了柴火鸡,这是提前一天就通知了我们的。柴火鸡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称呼,就是大铁锅做的土豆烧鸡,另外还会配上莴笋、藕、木耳等应季的蔬菜一起烧,再在锅边贴上馍,用锅沿的温度将馍烤熟,我们称其为“锅边馍馍”。

做柴火鸡一定要用柴火灶台和大铁锅,大铁锅接触面积大,为的是受热均匀,用柴火慢炖以便逐渐收汁。自从通了天然气,这种柴火灶台和大铁锅就退出了乡村日常生活的舞台,好在灶台和大铁锅还保留着,可以偶尔做其他用途。做柴火鸡想必是舅舅的主意,因为正好暑假,晚辈们都放假在家。如今的柴火鸡一般都是在农家乐才能吃上,且不能保证鸡肉的新鲜,在家自己做便没有了这一个层面的烦恼。

饭后我们一起在乡间道路散步,水稻田里稻苗长势很好,曾经的泥土机耕道早已变成了水泥路,一路还有太阳能路灯照明。

我们聊着土地,如今很多土地全部出租给了农业种植大户,由他们进行机械化耕种,主要原因是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后,留守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体力和精力已不再支撑他们继续耕作,承包价在每亩800至900元。机械化耕作是粗狂式的,无论水稻还是小麦,播种和收割都是机械化,效率很高,不像以前全靠人力精细化耕作,到了农忙时节地里全是人在忙活,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这种景象,应该会随着时代的前进,逐渐没落和消失。

我们聊着村落,我们称几家人聚居在一起的聚落形式为“院子”,在不同的地方,院子有大有小,有的院子只有两三家人聚居在一起,有的院子能有十几二十家聚居在一起,每家每户之间都会有通道相连接,曾经能通农用三轮车,现如今就能通家用小轿车。在比较大的院子里,就会有那么一两家人做上小卖部的买卖,经营调料、酒水、香烟、日化品等商品,这样的小卖部我们称之为“店子”,再大一点的院子,甚至还会出现茶馆、麻将馆、农机维修店和餐饮等店子。俨然一副人类聚落进化史的缩影,从聚落变成村,再变成镇,再变成城,有机会还能变成都市。但是几次新农村建设,许多人家搬走了,去了附近统一规划建造的地方居住,原先的宅子就推倒变成了耕地,那些大院子的发展进程就此中断,曾经相互为邻的人家如今偶尔才能碰面。愿意搬走的人是相当情愿,不愿搬的人是百般不愿,乡土情结也好,追求新生活也罢,几年十几年时间下来,其实搬与不搬,大家的生活变化并不大,因为生活习惯早就养成了,换了环境但是习惯还在。唯一变化的是,大院子变成了分散的小院子,再加上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促进了交通的便捷,网购取代实体店铺的买卖,那些店子也相继消失,在店子里消费的主流人群,也从成群结队的年轻小伙变成了步履蹒跚的老年人。

时代在前进,有的人在成长,有的人在衰老。家何以为家,大概是家人在的地方便是家。那家乡呢?那故乡呢?

瞬间勾起了儿时的回忆,以后有机会写点回忆录,记录时代,也记录自己的过去。

 

2024年7月4日夜


除非注明,三棵树阁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链接:http://www.sksren.com/archives/18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