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保护:由于图片显示问题,部分内容已被隐藏,详细信息请通过原文链接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均采用 (CC BY-NC-ND 4.0),转载需保留出处。
原文链接:二零二五南湖花镜
在街上闲逛,无意中发现某锂电池制造厂商在路边搭了很大的展台搞活动,扫码关注公众号并到展台各点位打卡就可以抽奖啥的。其中第一项就是拍三张现场照片分享到朋友圈集 68 个赞,对于社恐而且很少发朋友圈的我来说,转发就几乎很难完成,更别说去要 68 个赞,哪里可能有 68 个无关的人会点这种赞?!于是只好默默地离开,年纪大了要学会享受孤独。
在成都,很多老街似乎拆得只剩下个名字,余下的西门有宽窄巷子,南门有锦里,东门好像少了些什么。如果非要找一个地方那可以是东门市井劼人故居,民国时期的公馆建筑群、灰砖青瓦的川西民居,传统而古老的拼接式门板,青石板铺设的路面,秒回三十年代的民国风老成都。
有很多老物件,单卡收录机、黑白电视、算盘、方桌板凳、木制洗漱架、搪瓷洗脸盆。还有非遗糖画,10 块钱转一次,龙啊龙啊我要好多的龙啊。
东门市井是旧时光特色街区之一,街区有四川美食,可以市井赶场,也有传统休闲老茶馆以及年青人喜欢的咖啡馆。这里和李劼人故居“菱窠”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劼人公园。
李劼人(LiJieRen),原名李家祥,常用笔名劼人、老懒、懒心、菱乐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1919 年赴法国留学,曾任《川报》总编辑,成都市副市长。代表作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说成都》等。
劼人故居院子一角,有个小姐姐静静地坐在连廊上画着。
李劼人故居,又名“菱窠”,始建于 1938 年,是李劼人为避日机轰炸所建的“疏散房子”。因房屋面临菱角堰,便题字“菱窠”,意即菱角堰旁的茅屋。1939 年春,李劼人举家搬迁于此。1960 年李劼人用稿费将主楼改建为瓦房,阁楼升高为宽敞的藏书楼。1962 年,李劼人去世后,家属将菱窠及李劼人历年所藏书籍、字画全部捐赠国家。1985 年,被公布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尘都的冬天大部分都是阴冷的天气,最不舒服的时候就是大冬天刮着风还下着绵绵细雨,雨丝携带的寒意像针尖一样扎入毛孔,真正入肉三分;而只要有阳光的日子便是节日,躲在屋里的人们便都出来透气,于是院子里草坪上都长满了人。东门市井坎下坎上坐满了喝茶的人。
很喜欢这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可以喝茶,也可以吃饭;既是闹市,更宜闲坐。
一壶花茶,三五知己,这一刻时光都为你慢下来
这里就是现实中重现的菱角堰了,没去看有没有种菱角。
秋天去了趟英国,本计划暑假去的,但实在太忙,无暇准备签证。等忙完出行时,已是深秋。这次出行目的地主要是伦敦和爱丁堡,南北两地,分别属于英格兰和苏格兰,昔日在课本、新闻、网络里听说过的城市,将真实地出现在眼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形象也将以它现实的容貌给我以新的印象。
英格兰首府,英国首都。泰晤士河穿城而过,当飞机快降落在希斯罗机场前,会从伦敦城市上空飞过,看夜景着实繁华。时差7个小时,英伦之行,由此开启。
伦敦夜景
大本钟和伦敦眼
大本钟可谓是英国的标志之一,自1859年建成以来,无数的照片、油画、明信片、邮票,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大本钟旁边便是英国的议会大厦,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的决定就是在这里做出的。厚重的历史扑面而来,清国已成历史,联合王国也早已风光不再。
泰晤士河、大本钟、议会大厦和威斯特敏斯特桥
大本钟
伦敦眼其实就是一座摩天轮,可以现场买票,但是要排队,也可以提前在网上订票。
伦敦眼和威斯特敏斯特桥上演奏苏格兰风笛的表演者
从侧面看,伦敦眼完全是靠岸上的支架和钢索斜拉起来的
白金汉宫和维多利亚女王雕像
白金汉宫是英国国王的办公地,每隔一天这里都会有不同的皇家护卫队举行交接仪式,当天看到了交接仪式,不过没看到查尔斯国王。骑警真的帅气,马儿也很听话,虽然有交通管制,但是路人还是可以正常过马路,谁也别耽误谁。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正门对面就是维多利亚女王雕像,这个女王不简单,在她的统治期间,殖民地遍布全球,使英国成为了日不落帝国。时至今日,在全球各地,仍有许多以维多利亚命名的建筑或地名。
维多利亚女王雕像
唐人街和大英博物馆
伦敦唐人街有一座牌坊,背面写着“英伦呈祥”,正面是“中国太平”,只是牌坊下挂着的灯笼上都印着赞助商某保险公司的logo和文字,让我不禁思考,这个是碰瓷还是冠名?
伦敦唐人街
伦敦唐人街
大英博物馆,此行的必去之地。提前在官网预约了门票,博物馆很大,没有人能一次逛完它。两河流域的文物,古埃及和古希腊的文物,中国的文物实在太多了。参观下来,中国文物其实并没有让我很震撼,或许早就见过太多我们自己的文物,不觉得稀奇了,也或许是博物馆珍藏的精品没有拿出来参展,但不论如何,中国展厅的占比还是很大,可见中国文物的数量之多。一方面,谴责当年偷盗文物出国的内贼和外贼;另一方面,也感谢博物馆这么些年对文物的守护。
大英博物馆入口
丝绸之路特展海报
博物馆大厅,全玻璃的穹顶很美
文物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待在那里,任云卷云舒,人来人往……
历史的经纬
文字,文明的象征
文字,文明的象征
著名的罗塞塔石碑
青铜文明分布,三星堆榜上有名
公园和City Walk
虽然伦敦的城市化程度很高,但公园很多也很大,而且园林维护得也很好,公园里人与动物的信任也很棒,实在是大赞!逛了格林公园和赫赫有名的海德公园,有很多松鼠,体验值拉满。
格林公园
格林公园
格林公园的梧桐树很高很大
格林公园的松鼠
海德公园
海德公园的天鹅
海德公园的鹅
海德公园的警示牌
海德公园的松鼠
伦敦的公共交通虽然很便捷,地铁和巴士都很多,但对游客不是太友好。英国和我们一样,几乎可以算是无现金社会了,我们是基于手机的电子支付,英国是基于信用卡的,而且大多要求非接触式信用卡,本地人很方便,但是游客又有几个人能做到人手一张非接触式信用卡呢。
伦敦街头
不经意路过的小巷,竟然就是唐宁街,唐宁街10号,就是新闻里常出现的英国首相办公地
伦敦街头,经典的红色电话亭
博罗市场
博罗市场,摊贩在做海鲜饭
博罗市场外停放的mini老爷车,有点像憨豆先生同款
伦敦街头的炸鱼和薯条招牌
炸鱼和薯条,英国国菜,必须打卡,可能心理预期比较低,其实很好吃,薯条和炸鱼的口感和我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泰晤士河晚霞
泰晤士河晚霞,近处是伦敦千禧桥
泰晤士河夜景,下方是伦敦桥,尖尖的是碎片大厦,据说在英国写字楼晚上不能关灯,必须保证灯火通明,否则失窃了保险公司不赔,难怪入住率这么“高”
泰晤士河夜景,远处是著名的伦敦塔桥
苏格兰首府,这里有创作出很多经典名曲的苏格兰风笛,苏格兰威士忌的发源地。就是那个在英国脱离欧盟后想脱离英国以苏格兰名义加入欧盟的地方。自古以来,斗争意识就很强烈嘛。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相当精致,从科学技术到地质生物样本都有展示,著名的克隆羊多利的标本就在这里展出。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入口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内部
瓦特,由他改良的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历史大幕
由蒸汽机开启的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克隆羊多利的标本
动物标本和化石
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含有锆石,距今40亿年
超大石英,也叫水晶
还是石英
一圈一圈的是含铁元素的物质在外层岩石冷却后继续扩张所形成的球状体,切面就是圆环形
博物馆不光展示科学技术,也展示了历史经纬和人文社会
爱丁堡城堡
这座古老的城堡,是爱丁堡乃至整个苏格兰的象征。城堡对游客开放,可以提前在官网买票。爱丁堡风雨无常,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一天要淋好几场雨,iPhone手机的天气预报很精准,下雨持续时间可以精确到分钟,眼看要下雨了,可以赶紧找地方躲雨。
雨后的爱丁堡城堡
爱丁堡城堡俯瞰
爱丁堡城堡的炮台
爱丁堡城堡
苏格兰旗帜
卡尔顿山和City Walk
卡尔顿山就是一个临海的小山丘,也像是一个公园,爬起来不费劲,就是山上风太大了,挺冷。
卡尔顿山
卡尔顿山,远处是福斯湾
卡尔顿山
左侧希腊风格建筑是国家纪念堂,纪念在拿破仑战争中阵亡的苏格兰士兵;右侧是纳尔逊纪念塔,纪念在1805年特拉法加战役中击败法国和西班牙舰队但本人却中弹阵亡的海军中将霍雷肖·纳尔逊
爱丁堡分为新城和老城两部分,老城大都是教堂一类的中世纪建筑,新城其实在我看来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新,跟老城风格相差不大。无论新城还是老城,都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还是那句话,爱丁堡风雨无常,天气变化太快,出门一定要带伞。
苏格兰国家画廊
爱丁堡新城
爱丁堡新城
爱丁堡新城,远处是卡尔顿山
下面是火车站,远处是爱丁堡老城
爱丁堡老城,今年是爱丁堡建城900周年
爱丁堡老城
爱丁堡老城,表演苏格兰风笛的小伙子
亚当·斯密,就是那位写出了《国富论》的作者
圣吉尔斯大教堂
圣吉尔斯大教堂
迪恩村
迪恩村
苏格兰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
街头花箱
爱丁堡夜景
爱丁堡夜景
爱丁堡夜景
咖啡店外面的这群本地古惑仔,是敢用烟花对着巴士和警车喷的鬼火少年,这里面也有中东面孔和非洲面孔,他们喷烟花的时候我跑开了,没拍下来,当然大批警车也是紧随其后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跑不脱,正义不会缺席……
一间餐吧
必不可少的项目,寄明信片,邮资有点贵
盆地现在的气温已经只有9度了,码着文字,整理着照片,也让我再回忆了一番这次的英国之行。英国的火车不及我们的高铁动车速度快,也常有晚点和延误,但车站里没有安检和一系列身份验证,使整个旅程效率提高了不少。沿途的风光也很美,车厢安静,没有手机音乐外放的声音,大概这是我们需要提升的地方。
努力搬砖,期待下次出行。
除非注明,三棵树阁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本文链接:http://www.sksren.com/archives/2011.html
昨天说到我跟我妈去了佛山世纪莲附近,发现那个地方原来是佛山的新中轴线,但实际上我妈想去的只是那个滨海公园,因为从她同学踩点拍回来的照片好像那里很漂亮。我们从世纪莲那个地铁站直接就去了,到了河边,到底是向左还是向右?我们选择了向右,因为洗手间的标志是指向右边的,其实也可以向左,但如果我对整个滨海公园有更详细的了解,向右显然可玩的地方更多。我们就在这样胡乱的选择之下,选择了向右。那是一条河堤坝上的路,一直沿着江边,不知道会延伸到什么地方。反正我们就一直向前走。途中有一些自行车和电动车的租赁点。其实我是有心动过,要不要租自行车,但最后我跟我妈都选择了只用免费的11路车。
那个滨海公园,准确来说不是一个公园,是一堆景点,聚集在一个河堤岸上。所以有可能这一段是这个称呼,那一段是那个称呼,不是整条路上都很多人,人流是分段的,如果那里有个儿童乐园之类,人就会很多。这种布局跟广州一河两岸不太一样。可能跟广州临江大道那边的设定有点类似,因为那边过上一段时间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可游玩的地方,但你只能称呼那些为口袋公园,但是佛山这边显然那些某些景点大到已经不是口袋公园那么简单了,比如某个水上乐园,虽然现在这个季节,水上乐园水上的项目没有开,但估计水上乐园在不开水上项目的时候会变成卡丁车赛场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走在那条堤岸上,让我想起多年以前到单位组织会计跟统计去杭州培训的时候,那个校园离杭州的堤岸不远,所以我去过那里跑步。有一天中午也组织培训的出去了一趟,去看钱塘江的大潮。晚上我不知道有没有大潮,反正漆黑一片也看不到,选择中午去看,估计他们对潮汐表研究过。但培训的时候,连中午的时间都不是自己的,得用作这种用途,会让人觉得有点累。
我跟我妈大概是中午时分到达世纪莲附近的,在出发之前我们就在包道买了一点点吃的东西,没走几百米就找了个凳子坐下来把那些吃了。路上有些地方有树荫,有些没有,虽然我们去的那个周六是个阴天,但感觉几乎没有风,虽然太阳也不算很非常猛烈,但依然觉得很热。路况不算非常糟糕,但是也会让你觉得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周边的那些设备设施跟从世纪莲地铁站刚出来时给我的那个感觉差不多。历史不算很悠久,但是已经破败得有点严重。我们一直沿着那条路向前走,因为我发现只要向前就能到达广佛线的总站新城东。当我们走了一大段以后,发现回到世纪莲比去新城东还要远。从世纪莲刚出发没多久,我就发现某个叫佛山城市展览馆的地方好像很好玩,所以我的计划是走完这个滨江公园就回去那个佛山城市展览馆,但显然,往回走还不如直接走到新城东,再搭地铁回去。最后我们的确是这么干的,但是要去新城东,去地铁站的两条路好像都被封掉了,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是某个河堤改造。汽车肯定过不了,但行人和非机动车可以。接着我才发现,原来世纪莲之所以叫世纪莲是因为那里有个莲花造型的体育馆,而新城东地铁站没多远的地方就是一个演艺中心。如果你要看演唱会、看各种表演,就得去新城东。如果你要看体育比赛,估计你得去世纪莲。广佛线是佛山最早开通的地铁,一开始就把这两个重要的地点连在了线上,感觉真的很超前。广佛线建起来的时候,这两个地方的那两个重要的场馆真的已经建起来了吗?
新地方有新气象,但我感觉我还是比较喜欢看老地方。
奔山赴海走马观花体会“胡建人”的生活,福州长乐特种兵式 City Walk 半日游。
这是第二次到福建,从西往东走一趟不容易。上一次还是很多年前是从深圳去的福州,也不知是哪一年,也忘记了是干嘛。
询问“胡建人”小乌同学福州长乐有哪些值得走走的地方,小乌也一头雾水又去转问了其它朋友,据说是“十七孔”可以去看看。
福建长乐机场跟深圳宝安机场一样也是建在海边的,或许也是填海而成。从机场出来,发现没有机场大巴会去长乐,问出租车,出租车不去,但是好心地提醒 16 号出口那边找网约车,于是又转到 16 号口坐网约车。长乐机场的网约车也是从很远的地方绕进来,有两个车道,编了 1234 的号码,次序井然,也方便查找;反而是成都双流机场的网约车感觉比较乱哄哄的。
离长乐机场没多远就是十七孔,至于为什么叫十七孔我没有查证。
从机场出来在修建到机场的地铁,到十七孔的滨海公路一路上都没什么车,感觉有点偏。到了目的地才发现有很多私家车,草坪上有很多人露营野餐。路边顺路摆了很多路边摊有各种小吃。岸边有一栋修建豪华的餐厅,是给小年青们约会吃饭的地方,老年人就不要进去了,切记!
文武砂这地方原是一个出海口,后来围海造坝建成了一个东湖湿地,靠海这边黄沙礁岛这里十七孔的王母礁岛、情侣岛礁在这里展开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王母礁岛的旁边,礁石上两块相依的石头如同船帆一般,被称为“双帆石”,好像也叫情侣石啥的。看网上的图片,两块大礁石的中间,海水随着潮汐涌入退去,击打着海岸,遇见大风或大潮时,颇为壮观。
我是看国家地理上的照片慕名而来打卡。
现在海水退潮了,这边的海水感觉有些浑浊。王母礁石上矗立着8米高的妈祖石雕像,她与莆田湄洲岛,台湾的妈祖石雕像遥遥相望。仿佛在召唤海外的游子:回来吧,回来…
发现自己还是比较适合在海边生活,一到这里严重的鼻炎症状立刻缓解。
本来还把这里当成内地那种湿地逛逛,结果一看一大片海啊,而且天气确实很晒,也确实一个人除了打卡也没啥好逛的。
打卡十七孔完成,在路边看到公交车可以到最近的地铁站:万寿站。最主要这里也没法打车。
支付宝打开出行,福建公交卡开卡,刷码乘车。
万寿地铁站坐 6 号线,地铁也是支付宝里福建地铁卡开卡,刷码乘车,这还是比较方便、快捷又便宜。
住的地方附近有个南山公园。
发现很多城市都有叫“南山”的地方,像深圳南山,拉萨南山公园风吹过南山,长乐南山可能也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意思。
本着有公园不逛等同于浪费的精神趁着夕阳西下就去看看。
长乐南山公园没有门票,主入口正对一段百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书一个“夀”字。旁边是一段钢筋铁网架设的拔地而起螺旋式栈道。走百十来步可见南山阁。
长乐南山公园有登山人行休闲步道,有慢跑的塑胶跑道,还有车行的沥青道路,山上植被也很丰富,可谓林荫环绕。
在山上随意走走,不觉间已是夕阳西沉。
此处回廊很是喜欢,在这里多待了一会儿。
在景观灯光映照下,两位大哥恰好缓步而出。
走到连廊中部,回望,一位大哥正悠闲地穿过回廊,仿佛穿越时光的隧道。
山上可远眺城市,在晚霞的迷人光线下,鳞次栉比的城市次第展开。
山上更有亭、台、楼、阁加以桥、回廊、刻石等人文景观。
在闽航长廊这里,是拍摄南山阁夜景的绝佳位置,晚风习习,夜色阑珊。没有脚架,也没防抖,此时的光线已经超出了我能控制的能力,就当感受个氛围了。
蚊子很多,试了几次拍不出来效果只好离开了。
重回栈道,地面是镂空的金钢网铺成的,走在上面颤颤巍巍像蹦床式的。
经纬桥,一桥飞架两山,下面是公路。此时的晚霞更加迷人。
南山阁广场上漫步的人们。
下山不远就是长乐奎桥夜市,整条街两旁都是各中小吃排挡。
最有名的是长乐烧烤加上各种口味的冰饭,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体验一下。
以前看电视剧《山海情》还不能完全体会福建人对山海的执着,原来福建本身就是山海相连,密不可分。喜欢这座城市,“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于苍浪之上,更觉长风浩荡”,奔山赴海,静待一树花开。
国庆假期的第6天,在决定向西走之前其实有个地方我一直想去却没去过,那就是麓湖公园里的聚芳园。第一次听说那个地方是在我第一次走云道的时候。从雕塑公园过去,要下到麓湖公园,就会经过聚芳园,然后我知道那里有那么一个地方,往高处一看那里还有个楼,在山顶上,至于那个什么楼,我一直没有研究过,直到这一次,打开地图,找那个楼,发现那个楼叫做鸿鹄楼。
从家里出发之前,我没有跟我妈说到底要去什么地方,因为如果我一开始就说去增埗公园,肯定很嫌弃我,那是个什么地方,然后当我说我还要去麓湖爬山,她会更加嫌弃,所以我直接不说。在地铁5号线的西村站进去,我知道很快就能到达小北,但没想到快成那个程度。从西村到小北,中间就只隔着一个广州火车站。我们还在地铁上,为了坐哪里折腾了一番,实际上屁股还没坐热就要下车。从老干活动中心下车走去麓湖公园最近的入口非常近,中间会路过一个人工的小瀑布,我没搞懂为什么那里有那个东西,后来我妈说估计那个就是东豪涌的源头了。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因为进麓湖公园我从来没走过这条路。文溪亭这个地方去鸿鹄楼我选择的是绕西边,之所以绕西边是因为高德地图是这么导航的,结果走西边是正确的,因为如果走东边,要多绕很多路。
走到鸿鹄山脚下准备要上山的时候,我妈不出所料怨我了。好端端的为什么要爬山?她在那里耍脾气,说她不上,那结果她还是上去了,但她只上到了鸿鹄楼,没有登上鸿鹄楼那几层。去过广州很多制高点,唯一没有去过的大概就只有广州塔。可以这么说,鸿鹄楼第4层望出去的风景是我登高所见最漂亮没有之一。白云山上的确能看很远,但关键是有很多阻挡,而且那里真的太远了,很多东西看不清,但从鸿鹄楼上看整个广州,可以这么说,一览无余。你能看到城市风光,也能看到青山绿水。之所以这么美妙,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很市中心,旁边没有高大的建筑物遮挡,同时又有白云山作为依靠。现在如果谁要问我在广州有什么免费的登高点可以一览全市,我首推鸿鹄楼。之所以让我感觉那么美妙,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到达麓湖公园入口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6点30,我们到达聚芳园入口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7点。当我登上鸿鹄楼眺望的时候,刚好处在日落时分。大晴天的日落,但天上又不至于完全没有云彩,那种感觉只有你经历过了才能想象得出有多么的美妙。我没有特意挑选过时间去登楼,但这一次我算是狗屎运了,而之所以这么狗屎运,是因为实际上这个地方我很早以前就想上去,但一直没有机会。这一次从西村出来显然还有时间,而且两个地点之间才相隔这么短的距离,实在让我喜出望外。如果从西村到小北要超过半个小时,我的登楼计划可能就泡汤了,因为聚芳园晚上18点就要关门。之所以这样,因为鸿鹄楼一路上山根本没有灯,那个地方从来没想过让你夜爬。
在恰当的时间,干了恰当的事,会让你收获一些意外惊喜。
国庆假期的第6天,我和我妈又是很晚才出门,因为不知道要去哪里。哪里才会不多人?哪里才不用坐那么久的车?广州的那么多地方,向南向北我们都去过了,但是我们却很少向西。沿着东风路一直向西,过了流花湖公园,然后我就不知道那边区域了,我们去得极少。某天我在大众点评上无聊刷的时候,发现好像说西村也是有些好玩的地方。这里说的好玩,并不是因为那里有什么娱乐设施之类的,而是有一些我喜欢的东西,比如某些工业遗址。
接着,我找到了增埗公园。那个公园在陆地板块的最西边,旁边就是石井河。我们从地铁8号线的西村站下车,出到地面就看到了一个口袋公园,墙上介绍了西村这个地方,我感觉那可以说是民国时期的工业区,而海珠区的工业大道沿线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工业区。民国时期的广州,我几乎不了解,但就在10月6日,我们出门之前,凤凰卫视的某位节目,说到了红军被迫转移,说到了广东地区,说到了陈济棠。河西村那一片的工业就是陈济棠那个时候搞起来的。之前我妈从来没有跟我说过外公以前经常说,陈济棠时期最好,大家都能赚一些钱。我对民国时期的广州几乎完全不了解,唯一有点印象是通过电视剧《珠江人家》。学校里学回来的历史没有说过广州的近代史到底怎样。我只记得从前外婆说过她富有过,她也穷过。富有的时候,家里开了个小店,还请了几个小工。外婆也说过,手上的那些钱一夜之间全部都变成了废纸,我感觉她说的是军票。在看《珠江人家》之前,我对军票是什么毫无印象。
从地铁的西村站D出口出来,马上就看到了协和学校,看到了那学校的多门,几十米就一个。我们沿着西增路一直向前,然后转到了福州路,中间有一段叫南京路,那里还有个南京路大院,门楼上面的那些字是某种篆体,我和我妈根本分辨不出那到底写的是什么,只知道那个地方戒备森严,门口说着不让停车不让照相。福州路走得差不多就到达了增埗公园。增埗公园很好认,因为有个门楼。对山园是增埗公园中的一部分。对山园是陈济棠时期某个大官的私家别墅。据说对山园的设计是完全按照中山纪念堂来的,被称作翻版中山纪念堂,我对建筑不怎么了解。增埗公园除了民国时期风格的别墅建筑以外还有工业时期的产物。在接近石井河的地方保留了两个二十几米高的水泥桶。增埗公园很小,只是一个社区公园,但是这个公园蕴含的历史价值,显然非常深厚,但出于某些原因,他们没有直接把那些通过图文的形式介绍。
增埗公园出来以后,我们沿着河边往回走。增埗公园南门对面是一个很大的工地,因为某些原因他们没有把厂房的框架结构拆掉,后来我才知道,那原来是广州市光华建材机械厂,现在那厂子应该不复存在了,估计要改建成创意园之类的东西。找增埗公园的时候,我们路过一个叫原创元素创意园的大门。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广东饮料厂。广东饮料厂是那最早的称呼,后来改组为广州饮料总厂,然后又改名为广州啤酒厂,最后广州啤酒厂与生力啤酒强强联手,成为了全国首家中外合资啤酒企业,广州生力啤酒有限公司。你或许对广东饮料厂的产品没什么印象,但说起广式菠萝啤,大家一定会非常有印象了。广东饮料厂是民国时期华南地区首家啤酒厂。因为当时的汽水、啤酒都靠近进口,价格非常昂贵,一般人喝不起,所以当时的省政府就拨出巨款建立广东饮料厂,与洋人争夺市场。现在的原创元素创意园总体感觉有点破败,尤其是跟广州其它风生水起的创意园比起来,以至于不搜索资料,我还真不知道,原来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存在。如果外婆还在,我猜她一定能记得一些广州饮料厂的产品,说不准她和外公当年用来养家谋生的小驳船也曾经为那家厂拉过货。
于是这就带出了另外一个疑问,为什么作为一个广州人,在我所经历的学校教育里面,从来没有给我讲述过这么一段广州历史呢?
在拉萨河的南岸,与雄伟的布达拉宫隔河相望有一座公园,现在称之为“拉萨南山公园”。当再次来到拉萨的时候,突然想到南山公园打卡。
地图导航输入南山公园即可到达,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这里就可以看到山顶下面的“祖国万岁”四个大字。入口外有小卖部,进门右手侧有厕所,有游客中心,有消防设备,设施非常完善。要注意的是南山公园禁止携带打火机、无人机入园。目前南山公园不需要预约,也没有门票。
南山公园所在的山脉其实叫做次觉林的恰加山,在藏语中恰加山大致意为“鸟不拉屎的地方”,可以想象以前是有多荒凉。
其实南山公园就在以前跟暮野驴友一起过林卡的地方不远,时过境迁,原来过林卡的地方早已经无所查找。
进一公园后是一段柏油路,路牌指示左侧为登山道,右侧为布宫镜湖。我和朋友们选择右侧的布宫镜湖方向。走不多时就是一个不大的人工湖,水草丰茂,莲花盛开,不时有游鱼穿行其间。我寻到一个角度,想拍一下布达拉宫在湖中的倒影,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波纹,想这倒影是拍不成了。
湖边有一些未启用的帐篷,想必是可以在这里过林卡,喝喝茶之类的。
择路上山,这山下人工种植的树林居然非常茂盛,多是雪松、云杉、油松、白皮松等,有的树有碗口粗,高的有一人多两人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树不得有十年啦。树都枝叶繁茂,叶间有松果,树下有草。昨夜一场雨后,枝头上还挂着雨露。
虽然今日起了云,天气不算热,但这可是海拔 3600 多米空气干燥的拉萨,穿行于林间,在拉萨居然有误入森林的感觉,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
树下偶尔还窜出几只豚鼠样的小动物,突然地停住脚步,等我拿出手机想给它拍个照,又倏地窜到路边地板下的空隙里去了。
路边偶然发现有一个微型的动物园,一排细密的网栅栏里面,有鹅、鸭子、兔子、孔雀等动物。准确地说是这些动物们先发现了我们,是它们突然的叫声吸引了我们。两只孔雀“啪”地一声张开了羽毛,但是有一只可能发现我们是人类直接转过身子用屁股对着我们,我想说,是不是认错人(雀)了。
我们时而沿着公园铺的路走,时而走进树林,沐浴在这看起来就像充满氧气的森林中。林中还有杏树,挂了小果。听见旁边有溪流和水声,我才发现我们在一个山谷的隆起地带,左侧悬岸下有一条溪谷,水声潺潺。
而右侧也是一条山谷,有栈道,应该是从刚才的镜湖那边修过来的。我看到有山友从栈道一走往溪谷上游走,没多久就看不见了。
没多久走上一个凉亭,这里有自助机贩卖瓶装水,也可以仰望山顶的方向。
左上方可以看到上山的台阶,以及山脊上的传来的人声。在正前方是继续向上延伸的山谷,右上方有一处人工瀑布的痕迹,但是瀑布上没有水,溪谷里倒是有水一直在流淌,不知道水源在哪里。
结合公园入口处的介绍和我们的观察,南山公园这里大约是有三条登山步道上山,我们姑且称之为 A 线、B 线和 C 线。
A 线步梯就在南山公园大门口附近,进门左拐方向,步梯沿山体而设,比较平缓。
B 线在 A 线右侧公园主干道中间位置,步梯比较陡,倾斜角度 45 度以上,步梯可直抵达祖国万岁山顶。B 线就在我们所在凉亭的左侧视线位置。
C 线大致在我们所在凉亭的右侧某处位置,因为见公路一直往山谷上游深处延伸。后来上了山顶之后才看到沿着山顶山脊线继续行走一段,到达山的背面,有一条“之”字形的步道可以下山,应该就可以下到山谷溪流出水的位置,然后再到林海观瀑、凉亭、木楼道、动物园再沿路下山,当然这都是后话。
从凉亭下来,穿过溪谷上的一座桥,桥有两三米宽,桥下溪流不止,石头上居然长满了厚厚的青苔。可见这里水质好而且水一直流了很久。
穿过人工瀑布继续往上走,山谷里水流渐小,我们没有继续沿着溪谷往上走,而是选择横切上到公路上,因为看见这里有个观景台。下图左上角为观景台。
回望走过的溪谷,林间有尚未完成的小屋框架。
观景台这里也是一个凉台,可以回望我们走过的山谷树林。这凉台上有两台自动贩卖机,我们买了两包薯条补充电解质。这里暂时只有薯条和瓶装水,暂时只能使用微信支付,暂时无法使用支付宝。
由于时间关系(两个朋友预约了中午进布达拉宫的门票),我们没有往公路往上游走去找 C 线(其实 C 线上山的路不在旁边),而是选择朝向山顶的方向择路上山。公路往上不知道要走多久,而且从观景凉台这里抬头看,C 线这边的山非常陡峭。我们选择从 B 、C 之间有主水管的山上择路上山,坡度大约 50 度。看到公路上有两个工作员开着三绷子去刚才的凉台那里补充货物。
我们沿着不知道是种树人还是岩羊踩出来的山路上山。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坑,坑里种有一棵树。树是光光的,不知道种活没有。这些坑很多都是石块上硬开凿的,可以想象种树工人开凿的时候有多困难。有些树之间居然有蛛网,有些树边有类似滴水的声音,我原以为是滴灌,但声音时有时无,靠过去或者我们说话时就没有了,想必是一种类似蝉的昆虫。
没多久,我们就横切到了主水管的山脊上,有数根腿粗的水管往山上输水。
太阳从云层里钻出来了,火辣辣的,山风吹得呼呼地响,已经可以听到旁边登山步道上的人声。
在主水管边上发现一些植物。下图左边这个是白头翁吧,右边植物不知道叫什么。
在山脊上透过松树林远眺布宫和拉萨城区,前景河流为拉萨河。
终于我们并入登山步道。步道由台阶垒成,两侧有铁链相连。这里离“祖国万岁”几个大字已经很近了。
不是很想走石台阶路,但是没有办法。每走几步都能感受到呼吸的急促,于是停下来歇一下再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钢筋和彩网搭的蓄水池。
登山步道左侧,“祖国万岁”山腰谷地,工人们正在用两台四旋翼无人机运送树苗。越是陡峭的地形,越适合无人机,因为无人机走的是天空路线,地形如何和无人机一点关系都没有。
种树的地方很是陡峭,我看到工人们都配有安全带。
终于走到和“祖国万岁”差不多同样高度了,山边的草还是比较多,都是黄黄的。
一转眼清明已过,从木木老师的周刊里看到大家在这个假期都很充实,依照惯例,我最近也拍了不少照片,选片、修片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亚于修改一篇文章。
我是采用typora+upic+阿里云oss的思路处理博客文章的插图。最开始还可以一键复制粘贴所有图片到typora,然后自动解析为markdown格式代码,通过upic自动上传到阿里云oss,最后将整个代码贴到博客文章中,整个过程丝滑无比,一气呵成。
后来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复制到typora后所有图片均显示为第一张图片,且各自url不同。怀疑是upic上传限制,测试后upic可以通过剪贴板批量上传;检查typora也没发现任何限制设置。哪位大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