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那个年代的奋斗与人情味

第一次在微博上看到《水饺皇后》预告片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一定要去看这部电影。第一次看的时候我记得上映日期是2025-04-20。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看到那个日期以后,一看日历我就记起了那是我们那个家族去小新塘清明祭拜的日子,所以要在首映日看这部电影是不可能的。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我知道原来挪到了五一档。

为什么第一眼我就觉得自己要去看那部电影呢?因为原来那就是一直以来我们所熟知湾水湾仔码头水饺创始人的故事。之前我没听说过水饺皇后,但是据说湾水湾仔码头水饺是有个关于创始人臧姑娘的故事。之所以觉得我要去看,是因为虽然臧姑娘是一个山东人,但是故事发生在香港,所以严格来说,可能这得称之为一部香港电影。我是一个看着香港电视剧长大的人,除了臧姑娘以外,包租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影视作品里,包租婆都不是什么好人,但是《水饺皇后》里的包租婆,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当我看到五一电影开票的时候,我就赶紧去买了万达万胜店的票。五一那天万达店开了好多场,我选了1号厅,因为那是一个很大的厅。买票的时候我是那个厅的第一批观众。

《水饺皇后》这部电影,大部分角色说的都是粤语,对我来说非常亲切,根本不需要看字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邻里温情。无论是一开始加工胶花和人偶加工的老板和老板娘,还是后来的包租婆和糖水佬。他们那些浓浓的人情味在很多电视电影里,我都好久没见过,但实际上,这种街坊邻里的守望相助,在那个时候是很普遍的。80、90年代的广州也依然是这样。他们不富有,甚至你得用穷去形容他们,但是他们会全心全意帮助你,不求回报。

电影的不同阶段会加入不同配乐,那些熟悉音乐响起的时候,我总感觉那是一波又一波的催炸弹,尤其是罗文的声音响起的时候。在搜索臧姑娘故的时候,有些文章会形容她是香港狮子山精神的代言人,于是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要配上罗文的歌。

对我来说,电影里的很多细节越嚼越有味道。比如说拜神,比如说那尊观音菩萨,还有观音菩萨下面的土地公婆。观音选得非常用心,土地公婆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个东西,通常情况我看到的都只是一块红色牌子。他们所住的那个屋子大门口贴的那张财神,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就让我有点热泪盈眶,因为从前我的外婆家门口也贴了一张。小时候的我无数次盯着那张财神仔细看,一遍又一遍,所以当我看到那张财神的时候,真的是百感交集。我不知道别人家是怎样的,我们家从来不贴对联,包租婆的家大门上也没有对联。臧姑娘在酒楼洗碗的时候,有一个细节让我觉得他们真的选得很用心。臧姑娘洗的不是一个普通的碗或者盘子,她洗的是一个做煲仔饭的砂煲。煲仔饭是一个非常有地域特色的食品。除了煲仔饭的砂煲以外,老板第一次把臧姑娘领去后厨,看到那个不堪入目景象的时候,你会看到无数广式点心用的蒸笼。

臧姑娘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山东妹变成一个有60亿产业的大老板,首先因为她非常努力,其次是因为她非常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她也认真地进行专研,同时她对自己以及自己的产品非常的严格。正是因为她的这种执着与追求,让她那种妈妈味道的水饺走出了家门、走到了湾仔码头、走进了香港各大超市、来到了中国大陆、也走向了全世界。

电影的片尾曲《信》是李宇春的一首新歌,但无论是那个曲子还是那个填词,都是那个时代的味道。首先是那几个音符的配合,我实在太熟悉了,每一句歌词末尾都是押韵的,这是典型七八十年代港曲的风格,于是我甚至脑子里一直在纠结,这首歌真的是新歌吗?

对我这个生在80年代的广州人来说,《水饺皇后》这部电影有无数泪点。

强烈的暗示

周二下午单位组织去看《哪咤2》周四下午看的是《唐人街探案1900》,先不说《唐人街探案1900》去不去看,《哪咤2》先看了再说。这个春节档期,《哪咤2》我感觉算是一个黑马杀出,一开始我觉得票房冠军是《唐人街探案1900》,但结果哪咤一路狂飙,不但破了中国的票房记录,还不断攀升,成为亚洲的电影勇闯世界票房记录的奇迹。现在的《哪咤2》票房已经是全球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接下来就看票房能到达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感觉超过蜘蛛侠应该没有问题。

之前我就看过《哪咤1》,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应该是在办公室看的,我一边在跑步机上跑步一边看。《哪咤1》出来的时候,也让大家很震惊,因为谁都没想到,一部动画电影的票房居然可以这么好,反响还非常不错。

春节档期,其实我也没什么可选的,我只能选跟我妈去看《蛟龙行动》。《哪咤2》我妈是一定不会看的,《封神榜2》也是,《唐人街探案1900》她也不会去看。后面数出来的三部都是续集,这三部之前的那个我都已经看过了。这三部电影我一定会看,但是是在爱奇艺上看呢,还是去电影院看呢,比较难说。因为《哪咤2》实在太火,所以我实际上已经准备好了,如果某一天我妈有了欲望,我就买票和她去电影院看,现在好像没有这个必要了。某一天我发现爱奇艺的历史记录里面《哪咤1》被看完了,所以我就问我妈是不是她干的,她说不是,所以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还有第3个人登录了我的爱奇艺账号?

《哪咤2》看完,我感觉笑点挺好笑的,打也打得很激烈的,但是总感觉有点不太对劲。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我太敏感了,所以有那种感觉。比如说哪咤和敖丙被封禁住,他们连同哪咤的父母一起被投入那个大鼎的时候,盖子打开,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发现,那是一个美金的符号。为什么要用一个美金的符号呢?如果那是一个道教,用一个八卦的符号不挺好吗?无量仙翁的转反以及他后续的表现,让我觉得这就是暗示美丽国。估计导演饺子跟我的年龄差不多,所以在我们的人生里,我们眼中的美丽国从前跟现在是不一样的。从前那是一个让我们向往的地方,小时候我们可能还都想过要去那里,要去环游世界,要去国外,反正国外的东西都是好的,但后来我们发现,原来不是这样的,起码我自己是这么觉得的。美丽国在我心中的形象不断下降,尤其是那些小丑一样的总统一个接一个出现,一个接一个做出一些我觉得挺匪夷所思的举动后。无量仙翁是很强大,美丽国也很强大,很多人就直接依附在他们那边,但为什么我们也要投靠他呢?不服从他,他就让我们无路可走,无路可走我们就得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条我们自己的路。这个观点在哪咤电影里是一个一直以来都非常坚定的信念。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我们国家好长一段时间以来坚定的信念。我们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我们自己都制造不出跟别人硬扛的武器。死皮赖脸地向别人讨要,跟别人干起架来要求别人捐献武器给自己。最后换来的能是什么呢?除了国土沦丧、家破人亡,我实在想不出了。就像无量仙翁一样,某些国家值得我们信任?

我不知道外国人到底能不能感受到这样的暗示。我也不知道我身边的小伙伴是不是跟我有一样的想法。这种强烈的暗示,出现在这部动画电影里是不是真的好呢?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上一个周末,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才看完了一部叫《姥姥的外孙》的泰国电影。前一周我就在爱奇艺上看到,但我没有点进去,因为我觉得这个标题有点北方的感觉,但当我仔细看,好像演员都不是中国的,然后评分还很高,9.0,所以我就点进去了。接着我发现这是一部泰国电影,我只能说这应该是一部泰国电影,因为那个字体好像是泰文。当正片开始以后,我又迷惑了,明明说的不是普通话,但我又觉得那有一些中国方言的成分。一开始是一个清明祭拜的界面,那个坟头的款式是中国的坟头,上写的那些碑文也是中文,外加那些演员说着好像有点潮汕方言,所以我就怀疑,我看的真的是一部泰国电影吗?这种疑惑持续了几分钟,然后我知道了,之所以这样,因为他们是一些泰国华裔,应该是潮汕那边过去的,所以就这样了。

这是一部非常真实的电影,如果你觉得煽情,你觉得重男轻女,你觉得过于造作,是因为你还太嫩,你还真的没有体验过真正的人生。那个姥姥演得真的太到位了,过了几天我去搜索才发现,原来她还不是一个专业演员,是一个海选出来的路人。

爱奇艺的宣传语里,形容这部电影的是“啃老啃出新高度”,但当你看完这部电影以后,我觉得那句宣传语过于贬义了,实际上不完全是这样的,起码到最后,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电影里有那么一句台词,让我觉得非常真实扎心。姥姥最后的时刻被外孙接回家,家里只有他和他妈妈,也就是姥姥唯一的女儿。姥姥在为妈妈清理冰箱里的过期食品,说她如果之前没有吃那么多过期食品,估计她就不会得肠道的癌症。女儿说了一句:“儿子是用来继承财富的,女儿是用来继承癌症的。”这句话有错吗?这句话真实得红果果。女性为了家庭付出了一切,无论是在她结婚之前,还是结婚之后。结婚之前是照顾她的原生家庭,结婚之后是照顾她之后的那个家庭。在这过程中,她们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过。就像在寺庙许愿的时候,姥姥的愿望全部都是希望家人好,但除了外孙以外,没有一个人考虑过姥姥。

在知道姥姥得了绝症,且命不久矣之后,大哥和三弟以及外孙都在不断示好,不断地接近姥姥,就为了觊觎姥姥的那栋房子。大哥过得很好,挺有钱,但是有钱人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的钱已经够多了。三弟游手好闲,烂赌成性,如果不啃姥姥,他的日子根本没法过下去。唯独女儿是全心全意爱着她的母亲,就像姥姥不求回报地爱着她的子孙一样。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重男轻女太严重了,这个社会上的重男轻女,有不严重的吗?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贫困地区。重男轻女一直存在。如果不敢接受这个事实,只是你太天真幼稚了。

电影里,每到周末,姥姥就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坐在门口的板凳上张望着等待着子孙们回来。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外婆,她也是这样的。虽然我的外婆不会特意穿得很漂,但她就是坐在那里,每次回去的时候她就坐在那里,张望着,等待着我们回去。如果有一次我不在周末,突然又回去了,她坐在门口看到我。我能从她的眼睛里看出光。外婆的那个高兴无需言语你就能感受出来。哪怕我们只是回去吃一顿饭,为了那顿饭她要张罗很久。年轻的时候饭前张罗,饭后还要洗碗收拾。明知要付出很多,但是她还非常希望我们能回去见上一面,看上几眼就能让她很开心。我的外婆从来不奢望我们回去的时候能给她带点什么?又或者给她多少钱?这些都不重要,你回去的时候,如果你你问她拿钱,她肯定马上很痛快地给你,虽然这种事情我肯定干不出来,我也不需要做这种事。他们的这种不不求回报,有多少人能懂?现在有多少人能做到?

回忆这个东西如果回忆多次了,出来的那个结果就会渐渐变形,慢慢模糊,于是大脑又自动的编纂一些东西进去。感谢《姥姥的外孙》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这个真实且残酷的故事。

看哥哥的电影

今年春节在家,我看了两部张国荣的电影,一个是《流星语》,一个是《星月童话》。两部电影当年都很有名,但我都只是听过,从来没看过。张国荣离世的时候,很多人都很伤心,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会喜欢张国荣。当时在我的印象之中,他总有一种娘娘的感觉,无论是他的角色,还是他唱的歌,后来我才明白到,我之所以有那种感觉是因为当时我了解的张国荣实在太少了。

大学的时候。我没报上那门影视欣赏的课程。在那门课程里,《霸王别姬》被他讲了好几次课,一次课两个小时,讲了好几周才终于讲完。《霸王别姬》里有太多东西可以用来讲了。因为那是一门课程,所以他们只是节选,老师介绍各种技巧,所以实际上虽然讲了几周,他们还是没有完整地把《霸王别姬》看完,但是听完那些课以后,他们都很有兴趣去看看《霸王别姬》,后来我也看了,觉得那真的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

后来因为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异度空间》。据说就是因为那部电影,让张国荣有了心理阴影,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恐怖片这种东西,不是什么国家的都会让我觉得毛骨悚然,但是香港和日本的恐怖片,对我的效果就非常显著。哪怕现在重看香港的那些老掉牙的恐怖片,依然会让我汗毛都竖起来,比如《僵尸》,但《僵尸》的那种恐怖跟《异度空间》的那种恐怖又好像不太一样。

前段时间,我看了张国荣和梅艳芳的《胭脂扣》,我感觉那也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近期看的电影很多都是张国荣的,很多都是老电影,当然了,他已经去世了,也只能在老电影里才有他。大概因为新上映的电影没什么吸引我吧,这里说的新上映是在爱奇艺里上架。跟这些经典的老电影比起来,新上架的那些网络片简直就看到海报封面就不想看。即便十几二十年甚至几十年过去,那些优秀的港产片依然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之所以让我觉得有意思,可能其中一点是那让我窥视到八九十年代那个香港到底是怎样的。八九十年代,我也经历过,那个时候,我总觉得香港比内地这边好很多,但实际上,香港的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张国荣的电影看多了会让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优秀的演员。他能非常好地驾驭我所看到的那些老电影里的任何一个角色,没有一秒钟会让你出戏。如果把梁朝伟和张国荣放在一起,谁比谁更厉害?还真说不准,他们两个的味道不太一样。我感觉梁朝伟会文艺一些,张国荣会更接地气一点。我看过张国荣的《阿飞正传》,据说如果有下一部的话,主角是梁朝伟,但是没有然后了。梁朝伟的电影有时候文艺得我有点不知道如何看下去,但张国荣的不会。也正是因为他给我的感觉很接地气,所以角色很真实。

如果2003年的事故只是愚人节一个骗人的鬼话,那该多好。

不同世界的人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灰姑娘遇到了王子这种事情,大概也就只能在童话里出现。第1个是贬义,第2个是美好的梦想,但实际上结果只能是跟贬义的一样。

在电视剧《风犬少年的天空》里,其中有一对情侣,就属于那种级别不相称的恋爱。河里的虾和海里的虾能生活在一起吗?恋爱这种东西,真的不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不是喜欢就可以超越一切,现在我正在看爱奇艺的迷雾剧场的其中一部电视剧《错位》,里面也说到了这个问题。在美好的童话里,低级的是灰姑娘,高级的是王子。这两部电视剧里低级的是男性,高级的是女性。男性从小就生活在不太好的环境里,除了努力他们没有任何法宝。他们的爱人从小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家里很有钱,也很有地位,即便遇到问题,身边的人总会想办法为她解决。风犬的女主简单一点,错位的女主霸道一点,但是不可避免的是这两种之前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里的人,他们的价值观不一样,他们喜欢的东西不一样。在风犬里,男生好不容易请女生吃饭,结果女生选了必胜客,埋单的时候,男生简直傻眼了。他搞不懂为什么吃个饼饼要那么多钱。在错位里,男生觉得是宝的那些妈妈从家里带过来自制的泡菜,在女主的眼里,那就是一些奇怪味道的肮脏东西。男生可以让自己习惯女生高贵的环境,但是男生永远都不会忘记自己从前那些视为珍宝的东西,而那些东西在女生面前不值一钱,甚至是唾弃的。我不知道有多少男生愿意为了优越的生活而否定自己从前的全部。肯定会有这种人,但是我觉得更多的人在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一定会百感交集。有自卑,有生气,但这些都不能在女生面前表现。作为一个一开始就是低下人设的人,你没有那个底气让高贵的女王接受你的价值观,但放弃自己的价值观,完全重新学习另外一种,难道这就是他们想要的人生?

攀高枝这种事,我从来就没想过。一直以来我都觉得那是非常辛苦的事情。虽然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但是可能对另外一些贫穷的家庭来说,我也算是高枝,所以如果别人想攀我的高枝,我该怎么办呢?这让我想起了周日我看的一部香港电影《年少日记》。里面的一个观点是因为男主不希望再看到心爱的人离自己而去,所以他宁愿一开始就不建立这种关系。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理解这种感觉,反正我是明白的。当外婆离开的时候,这个想法更加是突然被放大。我没有男朋友、没有老公、没有孩子,所以我不需要承受他们离去所带来的痛。这些都是我可以选择的,但是理论上不得不看着父母离开,这个是我无法避免的。有些人拼了命,要建立某种关系,但像我这些人好像是拼了命尽量不要建立关系。

爱是舒服的,爱也是痛苦的,为了不承受那个痛苦,我选择直接不享受那个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