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课堂之外的心灵契约:师生对话中的真知分享

传授

最近,有位学生在课后主动找我聊天,向我请教一些问题。交谈中,我才发现他胸有成竹,思路清晰;而他也对我的看法表示了认可与欣赏。

事实上,多年教学实践让我深知:课堂上的言论有其框架与规则,可说的东西有限。正如那位同学所言,课堂上虽讲授了大量知识,但真正有深度、有态度的见解往往难以在课堂里尽情表达。

教师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职业,必须遵循既定规范;而在课堂之外,撇开“老师”这个身份,我才能更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思考与观点。

这就是所谓的“缘分”。并非所有人都能领会你的见解:缘分未到,分享的对象未必能理解,甚至可能曲解、误用,反而害了他们;或者对方根本不把你放在心上,你再好的观点和智慧也只是“对牛弹琴”。与其错付,不如静待有缘之人。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只渡有缘之人。

面对众多学生,我不可能也无力兼顾每一个。我既非神仙,也非菩萨,无法普渡众生;我能做的,是稳稳地做“撑船人”,从河的这一边渡到另一岸:在课堂上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顺利毕业,才是我的本分。至于课后的深入交流,就看缘分是否足够。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会先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水平,然后再虚心请教。只有这样,对方才更可能真诚地分享他们的真知。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这是一贯以来我的原则。

我的认知突围:从文字信徒到多媒体拥趸?

土木坛子

每个人心中的成见,都是一座大山。

作为一个多年来以文字为创作载体的老博主,我曾深深地热爱文字,因为它简单、便捷,便于检索、保存和传递。相较之下,声音、图片乃至视频似乎总显得冗长而繁琐。阅读文字,信息传达得更为高效,而视频播放时需要调速来提高效率——毕竟,语言的语速远不如阅读的速度快,使得我们在主动控制上的感觉相对薄弱。

我也曾见过一些极端的文字控,他们甚至对带格式的文字嗤之以鼻,唯独钟情于最纯粹的文本文字,简洁到近乎苛刻的地步。可是,当我们看到如今各种短视频和直播内容的流行,显而易见,视频形式正以其独特魅力俘获大众的心。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字模式的一种挑战。

回想上一次阅读《乔布斯传》时,我惊叹于80年代乔布斯如何通过图形界面改变电脑的使用体验。当时,IBM等厂商仍然坚持命令行文字的操作模式,部分原因在于硬件配置限制了图形化处理的可能性。而到了今天,我们看到大多数用户更依赖于直观、友好的图形界面——无论是Windows还是苹果系统,都证明了图形界面的巨大优势(虽然Linux命令行流行于服务器领域)。或许我曾对自己固守的习惯过于执着,成长意味着要敢于对那些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坚持进行选择性放弃。

不可否认,无论是文字还是视频,都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需要我们在海量内容中慧眼识珠。事实上,优秀的视频作品也不在少数,它们直观、信息密度高,甚至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能迅速传递到每个角落。随着AI技术的发展,这些优质视频内容同样可以被智能识别、总结和检索。或许,我只是不曾及时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如今,我终于意识到,是时候放下对视频创作、展示、传输与保存信息的偏见了。现代硬件、高速网络和先进搜索引擎技术已足以应对视频和图片信息的处理。未来,或许我们还会见到结合气味、触觉的多感官信息传递方式,使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及时更新自己的固有观念,勇敢地拥抱变化,让自己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这是我对自己的忠告。

我为什么要去西藏自驾游?

西藏

2025年春节前夕,我自驾游去了一趟西藏。我为什么要去西藏自驾游?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很保守,厌恶风险。因此,此前当C大哥三番五次邀请我去西藏自驾游的时候,我都婉拒了之。

芒格说:

“我只想知道我会在哪里死,这样我就永远不会去那里 。”

我有限的经验告诉我,西藏冬季自驾游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

但是,在我上次提到办理边防证的时候,其实就是为了去西藏自驾游。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首先,我在我最近一次过生日时,审视自己,中年的我是不是已经缺乏激情?我便对朋友们说,2025年,我要做出一些改变。其实就是下定决心在寒假跟着C大哥去西藏自驾游。

于是我去理了一个寸头,是为了减少在西藏洗头的次数,也减少了剧烈运动,以防进藏前身体感冒。

其次,我觉得各方条件也比较成熟。

  • 车子是全新的进藏神车——坦克300。

  • C大哥是一个老司机,穿越过西藏的无人区,本次包含丙察察路段的滇藏路线已经自驾走过一次。

  • 加入此次自驾游的W姐已经拥有11次进藏经验,她为我们做的准备工作很充分,氧气瓶、冰爪、防滑链、补胎胶、葡萄糖等等物资应有尽有,甚至连速效救心丸都帮我们带了。

  • 网上查到目的地区的天气似乎也会不错。

既然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那就大胆体验一下祖国的山河吧,毕竟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屋脊。

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办理边防证的经验

边防证

边防证全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广东这边粤省事小程序上就叫作边防证)。我最近因为要去边境地区自驾游,所以也去办理了这个证件,同行的朋友也分别办理过,省内省外的情况都有。

1999年9月4日,公安部令第42号发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国家在陆地边境地区划定边境管理区(含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简称边境通行证)验查管理制度。”“凡进出边境管理区的人员,均适用本办法。”

去西藏和新疆的某些地方也需要办理边防证,目的估计是为了在出发前筛查人员,同时也能控制一下人数,就像去香港和澳门需要办理港澳通行证一样。

办理此证方法不难,直接下载一张官方表格: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申请表(含填写要点,广州市有单独的表格),填写好后,带上两张一寸的照片,到政务中心去办理。一般要在各地的政务公众号或者APP上预约。

建议办理之前电话咨询一下,因为各地的政策略有不同。像户口在佛山的话,拿着填好的表格、带上身份证和2张照片,去政务中心不到五分钟就当场拿到证了,服务免费。

但广州就不一样,还需要到当地派出所盖上无犯罪证明的章,明显要复杂一些。

而湖南那边可以在小程序上办理,但未必一定会通过。去我老家户籍所在地的小县城办理,行政服务中心正常速度是从收到资料要3个工作日才能拿到证——但当场说明情况也可以加急办理。

如果不是户籍所在地,比如学生在外地读书,有居住证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办理的,不过每个人和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最靠谱的方法还是要到窗口或者政府的电话咨询为准。毕竟网上的信息都只能作为参考。

顺便一提,其实深圳和珠海这些地方以前也需要边防证,从2014年才彻底开始不需要边防证,但进入深圳沙头角附近的中英街和珠海茂盛围附近的珠澳跨境工业区则依旧需要边防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