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

欣赏中

And you're not Dylan Thomas, I'm not Patti Smith, This ain't the Chelsea Hotel, we're two idiots.

威尔士诗人迪伦·托马斯(Dylan Thomas)与妻子凯特琳·托马斯住在一起,在 205 号房间生病并于 1953 年去世。

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什么

evermore

没有任何预兆,Taylor Swift 突然在 12 月 11 日发行了新专辑:evermore,此时距离上一张专辑 folklore (7 月 24 日)仅仅过去 140 天。

作为创作歌手,在 31 岁的年纪有如此旺盛的创作欲,巅峰当下,未来可期。我甚至还没听熟 folklore,本身 folklore 就以大量生僻词和历史故事梗著称,evermore 又是 folklore 的姊妹专辑,估计会苦了不少母语非英语的歌迷朋友。我购买了数字专辑,在实体引进以前,会如同 folklore 那样不停循环。

evermore

知识管理和写作

前段时间收到了 teambition 的内测邀请,我立马把所有工作笔记转移上去,包括文档、待办事项、项目管理和网盘。半个月下来,最好用的功能是网盘,能够把我工作所需资料以一个相对便利的形式保存于云端。但是 UI 设计不够完善(毕竟还在内测期),有些 bug 和频率稍高的断线和丢失很让人苦恼。且 teambition 仍以 团队协作 为核心体验,对于个人使用而言,总有些功能多余,又有些功能缺失。

teambition 声称个人使用完全免费,内测用户云盘 2T 的容量(另外还有一个内测项目 阿里云盘,内测用户能有 1T 免费使用空间,加起来完全满足个人使用)速度能够拉满,分享较百度云网盘方便(那是必然)。出于测试版本和某些原因,我尚未把分散各地的网盘(包括但不限于百度云、Google Drive、OneDrive)转移过来。日常在不同设备间的文件交换在某些情况下还是能用的。不过在安卓手机端,teambition 和 阿里云盘 app 就是 beta 中的 beta,不堪一用。说到这里,我依然没有一个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方便地(不受网络限制地)转移各种文件的方式。各大平台提供的软件,用 VPS 自建 Nextcloud,我技术水平能够实现的方法几乎都尝试了一遍,仍然不是特别实用。

闪亮亮的金标标

在使用 teambition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个应用有一些难以理解的体验。比如明明是国内企业应用(在被阿里收购以后),访问速度却非常玄学。在web端,teambition、印象笔记、飞书、notion、为知笔记、语雀这几个应用里,teambition 的打开速度居然是最慢的。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出现过卡死现象。不知是否我的网络问题,但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公司网络,这个问题都没有答案。打开首页后to do是一片空白,切换项目、日历、网盘大概率出现蜜汁卡顿。在thoughts里,一篇超过2000字的文章打开需要超过5秒,拖动中伴随大量卡顿。

在使用 teambition 期间,我还尝试了 notion、语雀、飞书等各类知识管理工具,其中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脱离印象笔记。印象笔记和为知笔记是我使用时间最长和最深入的笔记软件,从 2012 年有云笔记概念起,我的所有文章草稿和收集都在这两款软件上。为知最初是我特别喜爱的笔记产品,但随着时间推移,产品的稳定性越来越弱,功能较少,后期转移到印象笔记上使用。使用印象笔记时有两个账号,一为国际版即 evernote,二为国内专供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把印象笔记作为主战场。

我购买过印象笔记的会员,标准账户¥98/年。因为产生了依赖,对多设备和使用流量的需求提升,也对印象笔记比较信任,于是重度使用两年的标准账户。后来出现高级账户和专业账户,没有升级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那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价格也不在我的接受范围内。再后来印象笔记无孔不入的账户升级提示把我搞烦,PC 端软件的优化像一坨屎,我又转而寻找更加合适的管理软件。

插播一段,此时此刻这段文字我正在使用安卓端应用 纯纯写作 撰写这篇文章,同步到 Google Drive坚果云,目前尚在思考如何在不同端同步文章。此前用notion安卓端写,发现由于notion的block设计导致无法复制整篇文章所有段落(web端可以实现,安卓端仍不能),这是一个致命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纯纯写作是手机端码字的现有解。其实使用印象笔记便可多端同步(安卓、PC、web),只是我内心已经十分抗拒印象笔记软件和它的团队。

notion

上面提到了 notion。我的上一篇文章完全在 notion 上完成,包括web端和手机端。虽然有网络原因限制,在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基本实现了在什么设备都能随时拿出来续写。

写作只是 notion 功能中的一部分。

在发现 notion 以后,我毫不犹豫抛弃teambition,把工作、待办和笔记搬迁至notion,只留下teambition网盘继续使用。毕竟不限速容量1T的条件不是谁家都能提供的。

我的notion已经成为一个工作台和线上知识管理库,工作内容、待办事项、阅读电影写作、文章收集都能用出花来。block和database是notion最大的卖点,大部分工具和应用都已有block功能,甚至包括 WordPress 的古滕堡编辑器;但因为notion database的存在,block的使用直接提升两档。这里放几篇notion相关文章:

https://linmi.cc/3373.html
来自 @Linmi 大佬的文章

想要玩转 Notion?你需要这份快速上手指南 via@少数派

Notion 的支撑者 via@少数派

未来也许会写一篇notion。国内有一家公司,像素级模仿notion,叫做 我来。开发者毫不避讳,直言在notion上获取了相当多灵感。当我使用过后发现,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我来 有几个比 notion 好的地方,一是网络,毕竟服务器在国内;二是对中文的优化。我的写作时会遵循一个习惯,当我正式提及某一产品/人名/软件等的英文时,我会在英文前后都增加一个空格。大部分笔记软件里我是手动添加两个空格,而 我来 对此有像素级的优化,效果相当好。

但是选择不使用我来的理由就更多了。我只需提一个:没有 database 功能。

我来 提供了一个 简单表格 功能,顾名思义,这就是个简单的表格,只能插入文本。根据我来的最新进展,团队已经在开发 database 功能,挺期待未来这个功能具体效果如何。但如今我已离不开notion database了。

notion也有一些缺点。网络问题是其一,但于我称不上问题,国内访问也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对我来说缺点一是如上所述的中英混合的问题,二是inline database似乎不能选择展示数量,而是显示所有,在filter和sort中也没找到合适的设置选项。除此之外,notion用起来非常得心应手。还有一个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即安卓端没有遵循 Material Design。对于类iOS设计,我已经非常疲劳了。

2077

日夜期待,赛博朋克2077 终于在2020年12月10号正式上线了,不用等多57年。我的笔记本显卡是4年前的GTX960M,能打开2077我就烧高香了。结果不出所料,我把特效调至最低,分辨率降至1366*768(相当熟悉的分辨率),更新首日补丁和N卡补丁,游戏帧数高达20-45帧。对于我这种剧情党/非画面党,只要能玩,我便能接受,只是赛博朋克2077无法开高画质是一件特别可惜的事情。

截止12月15日,我的游玩时间11.7小时,已经深深被剧情所吸引,遇到了约不到100个BUG,我想我的笔记本已经很用力地吹着风扇,随时让我能榨干这台年将5岁的机器。

我在购买游戏前想过在GOG平台购买2077,因为100%的收入都将归波兰蠢驴,最后还是妥协了,把298块送给G胖,已经习惯steam多年,没有精力再开一个新平台。

后翼弃兵

这是今年下半年最火的剧之一。国际象棋题材的影视剧完全提不起我的兴趣,完全冲着女主角 Anya Taylor-Joy 去看的(这名字也太长了),在2016年的电影《分裂》里被她的表演和灵气吸引。Anya在《后翼弃兵》里的表现没有让人失望,一个大女主确实撑起这部7集迷你剧。

这部剧在服化道上可以拿满分。演员妆容、道具、服装、布景完美还原了50、60年代,没有一秒钟让人出戏。更惊喜的是,剧情节奏把控相当到位,把国际象棋这种缓慢安静的运动拍出了惊险刺激的感受,每一场戏都刚刚好,且所有的感情线和比赛都为“女主角的个人成长”这条主线服务,7集下来没有一点冗余和拖沓。

Beth.

今年还有两部特别喜欢的剧,《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越来越觉得这种买断式剧本比边拍边写剧本的电视剧更加有味道,比如《越狱》、《行尸走肉》、《绿箭侠》、《闪电侠》,剧情走向慢慢崩溃,最终不得不弃剧。


不记录,便会遗忘。我想尽可能记录下我所思所想所见,就如2019年尝试的一个实验:每月梦呓,缺点在于记录的内容平均质量低,虽名为梦呓,最好少点梦呓。接下来会用这篇文章的方式来记录,在已有的工具里写下每一个灵感,然后把有价值的/值得记录的撰写成文。多年后回过头来看,就会像我现在回过头看5年前的文章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