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瑞幸深烘果然很苦

白色陶瓷V60滤杯收货以后,我就赶紧回到办公室,用余下的辛鹿蓝冬和双11买的瑞幸意式匹配凑出一个13克的粉,它们的比例是9:4,辛鹿是9,瑞幸是4。还记得在咖啡集市上,当我第1次看到瑞幸豆子的时候,觉得那个豆子很油光,而且也很大个,我妈说记忆之中辛鹿的豆子没那么大个,但实际上,当我把两种豆子放在一起,能明显看到辛鹿的豆子是大个的,瑞幸的豆子是小的,瑞幸的豆子的确比较油光,因为那是深烘的,辛鹿的豆子因为是一个中烘,所以咖啡色浅一点,而且也会感觉干涩。我感觉辛鹿的豆子应该是水洗豆,因为磨豆的时候我感觉有很多皮,但是深烘的瑞幸完全没有皮。一直以来我磨的大豆是辛鹿的蓝冬豆子,所以当我第一次把瑞幸的深烘豆子混进去,手磨的时候发现很轻松。我才终于明白到为什么大家说深烘的豆子很脆,很容易磨,如果换成浅烘或者中烘的豆子,你会觉得很硬很难磨。我也很庆幸,之前开始磨的不是深烘的豆子,所以我已经习惯了很难磨,现在突然间变得简单,会让我觉得挺惊喜,因为那堆豆子里有中烘有深烘,肯定是不均匀的,所以有些时候我会觉得很好磨,有些时候会挺艰难。

白色陶瓷V60滤杯下水效果跟塑料的V60滤杯下水效果有点类似。因为我知道那13克粉里面有深烘的豆子,所以我已经稍微放了一下,再去冲那个咖啡,但结果出来的那个效果依然让我很震惊。自从有了手摇咖啡磨以后,我喝过三种豆子,喝得最多的是辛鹿的蓝东,其余两个就只喝过一回,是买瑞幸的时候送的SOE豆子,一个是瑰夏,一个是耶加雪菲。无论是哪一种,我都冲不出苦的感觉,基本上每一次如果不是冲得非常酸,我已经觉得很成功了,这一次我居然冲出了又苦又浓的咖啡。一口下去的时候还有一点点酸,那是蓝冬固有的味道,我太熟悉了,接下来就是苦,而且还很浓。这个效果实在让我太震惊了。原来一直冲不出苦的咖啡,不是我自己的问题,是我手中的咖啡豆就那么个情况。瑞幸的深烘咖啡豆如果依然用我对付辛鹿蓝冬的那种方式整的话,我肯定会被自己虐死。9:4的比例居然也出了这么神奇的效果,实在让我太震惊。第一次用的那个白色陶瓷V60滤杯,我用的是30克水做闷蒸。我知道辛鹿的那个咖啡豆子已经很老了,所以我们没有做太长时间的闷蒸,接着就开始加水,加到80克,然后是140克,最后是196克。整个加水的比例基本上是按照四六冲的,但是控制的那个时间并不是四六冲的那种,完全等上一次去萃取以后再开始下一次,但即便这样,也如此浓苦,简直傻眼了,因为那个时候已经是傍晚18点多,离睡觉时间不远了。我赶紧把那杯咖啡喝完,然后把自己的晚餐燕麦片也吃完,接着我还喝了一杯淡茶。神奇的是,喝完那杯咖啡以后喝淡茶那个感觉很神奇,我喝出了一种我之前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味道。咖啡是18点多喝完的,到21点多回到宿舍的时候,我依然能感觉口腔或者鼻腔里有咖啡的味道。

我感觉接下来瑞幸那500克的意式深烘咖啡豆需要消耗掉,我冲煮的温度,准确来说是我停止烧水的温度,顶多95度,我的冲煮温度必须控制在90度以下,这样我才可以不至于冲出一杯中药。

对付深烘挂耳

辛鹿蓝冬最后的咖啡豆只剩下一点了,我猜那里应该不够13克,新买的陶瓷滤杯还没到,所以周四的下午我没有现磨的手冲咖啡,取而代之的是喝挂耳,冲的是柯林的。跟平时不一样的就是水烧开了以后,我稍微等待了一下。在养生壶里等待了一下,在手冲壶里也等待了一下。跟现磨的手冲咖啡相比,手冲挂耳咖啡我依然会把那架在电子秤上,我就不算了,但是我会查看加水量,时间之所以不算是因为挂咖啡的滤袋跟一般滤杯加滤纸的结构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没办法按照那个去控制时间,我只能按照我看到的那个状况决定什么时候加水,什么时候加多少水。

挂耳咖啡这次我闷蒸用了比较少的水,最后总注水量是160克,除了一开始闷蒸的15克以外,其余三份大概是均分的加进去的。出来的那个效果我感觉刚刚好,不会苦。以前我也冲过柯林这个挂耳咖啡,但冲的时候我没有用秤,只是凭感觉,我把水分了很多次慢慢加,结果真的苦得让人上头,不仅仅苦而且还很浓。之前大概了解了四六冲怎么控制咖啡浓与不浓,因为我知道这个挂了咖啡会苦会浓,所以我尽量采用类似于一刀流的方式,但中间又会有一点点的间隔,但那个间隔跟四六冲有明显的区别。出来的效果我个人感觉挺满意,味道我感觉刚好。有一点点层次感、有一点点苦。有一点点坚果的味道。这一次我还冲出了一点点的酸,之前我从来没有把这个挂咖啡冲出酸味。所以我个人感觉,对付深烘的咖啡,就必须把水温降下来。如果依然用之前对付中烘豆子的方式,肯定会很苦。

就我个人的经验看来,如果是冲辛鹿的咖啡,如果是中烘的蓝冬。我手头上的工具,一个烧水的壶、一个没有任何保温而且只有250毫升的手冲壶、而且是没有盖子的。在水烧开100度以后,我就得马上进行。滤杯润洗操作得快,接着马上开始萃取,否则温度会过低、会很酸。但是对付这种深烘的豆子,显然这就不合理了。我没有买温度计,所以我大概只能估那个时间,什么时候才开始冲。这个预估的时间,哪怕我是用秒表去计算的,也没办法适用于所有场合,因为气温不会永远都一样。现在唯一的优点在于,单位我用来烧水的是个养生壶,养生壶实际上是有温度显示的,所以我可以当水烧到93~95度的时候就把它拿下来,开始进行滤杯的润洗以及后续的冲煮。之前我也试过用类似的温度对付上面提到的那款挂咖啡,出来的效果挺好。

如果所有参数都可以具体量化,重复出同样的咖啡我觉得相对来说会简单一些。如果像我这样,缺了一个温度计量工具,那么我就得开动脑筋把那个参数给估出来了。

热S了

有种热到灵魂出窍的感觉,不在空调的保护之下,人马上就要热化了,比如上个厕所,刚好洗手间的窗是开着的,那个窗朝西,我上厕所的那个时间是下午,那些热风灌进来,我感觉我上的不是厕所,是进了桑拿房。那一刹那我想周二晚上的跑步要不直接变成快走吧,那么我还可以走长时间一点,那如果是跑步,估计很快心率就会飙到170以上,然后又开始那种自然而然形成不想跑下去的念头。有太阳的时候很热,没太阳的时候也很热,一阵风吹过来,是热风,于是就有了那么一种感觉,到底是不是空调室外机一直对着我吹?刚刚进饭堂的时候,觉得那里很凉爽,吃着吃着觉得又出汗了。手肘靠在桌子上,我感觉那个木的桌子被我靠的那个部分是湿的,有时候可能我坐上去吃饭之前那里有人坐过,所以我靠过的那个地方可能已经有人靠过,所以我感觉湿的地方搞不懂是我的汗,还是之前那个人的汗。在单位宿舍拖了个地以后,汗如雨下,准确来说是拖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汗如雨下。那个时候,我倒无所谓擦不擦汗,但是我却非常在意那些汗滴在眼镜上,因为那样的话我又要洗眼镜了。

立秋已过,但是对广东来说,立秋完全不意味着夏天要结束。今年的立秋我感觉比之前还要虐,因为以前的立秋虽然还很热,但通常是干热,现在又从前一段时间的干热变成了湿热。湿度随便就上到了80%甚至90以上,外加30℃以上的温度,让人有点喘不过气。虽然温湿度这么虐,但实际上在室内吹着个风扇什么都不干,还不算非常热,但只要稍微动起来,汗是止不住的,于是那个时候也就只能打开空调开除湿模式,这种情况之下开制冷模式基本没什么效果,尤其是在单位的宿舍。大概因为那里的湿度长期很高。相比于初夏的那种湿热,现在的湿热我感觉自己的耐受程度好了一点。今年的早些时候,当湿度大于80%,温度28℃的时候我已经感觉热,但现在同样的湿度下,大概30℃以上才会让我觉得热,所以这有个很尴尬的情况就是当别人觉得热,要把空调调低的时候,我已经觉得有点冷了。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我一个人的时候,通常我的空调是开28℃的,这对其他人来说完全不可理解,因为他们可能会把空调开到16℃。温度开得那么低,但实际上效果不好,温度20℃以下我感觉是不可能的,而且那样开空调的话也很耗电费,与其那样的话,不如把空调开成除湿模式25℃。

从前的夏天在宿舍骑动感单车的时候我不会开空调,现在骑动感单车的时候,我一定会开空调,而且会开除湿模式,有可能是开27℃也有可是开28℃。除了开空调以外,我也会拿着个风扇直接对着自己吹,这样感觉才算能挺得下去,但即便这样动感单车的时候依然会流很多汗,我又是那种不想搞卫生的人,所以我尽量拿个毛巾把汗都尽可能擦掉,免得那东西滴落在我的单车上。因为我知道运动的时候我一定会流很多汗,所以我知道动感单车和跑步机果不经处理,一定会汗迹斑斑。如果我要去单位健身房跑步的时候,我一定会自备酒精喷壶和擦手纸。当健身房还在办公楼5楼的时候。我拿擦手纸包的手指去点击上面的按钮,现在我的做法是直接把我可能会按到或者碰到的地方全部先用酒精擦一遍,当我跑完步以后,我重新又要把那些地方全部又擦一遍。我不知道那些人是怎么忍耐那些黏糊糊的汗的,重点是那些东西还不知道是谁的。健身房这东西光有人有人用没人清理,是个很恐怖的存在。

很热的天气远远没有结束,但是太阳下山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