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只要三天
这一周的5个工作日,理论上检查组都要在我们单位进行库存检查,但是第1天之后发现原来不是5天都用在我们单位这里,因为我们单位存放的不仅仅是我们自有的储备粮还有一些其他单位,朱昌存在在我们这里的橱柜量,而在迎接检查的时候。因为我们是被检查库点,所以我们负责我们那些储备粮的迎检工作,而其他驻场单位,负责他们的那些部分。而之所以是这么划分是因为。我们之间是一个住处的关系,而不是代处,而如果是我们带出他们的粮食,也就是直接那个储备指标,落到我们这里的话,那么即便梁泉不是我们自己的。在被检查的时候,我们也要提供我们袋鼠其他地方粮食的那些被检查资料。
第一天我就知道,这个检查组大概会用三天时间检查我们单位的东西,余下的时间检查放在我们这里,但不是我们粮权的储备粮。这样的操作一下子我们的压力减轻了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被检查的内容还是那么多。在我的印象之中,以前没有那么多人一起负责账务部分,这一次一共有5个人,负责统计和会计,她们顺便把保管账也查了,所以她们统称账务组。在我印象之中,人少的话可能账务就只有一个人在查,有时候是一个统计一个会计,这一次配备的是两个统计两个会计,还有一个农发行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理论上8~10人的检查组,实际上却来了15个人。
这些账务检查组的人有一些是我们认识的,因为他们单位有些就在我们旁边,那个单位代储了省级储备粮,所以以前我们是他们单位的监管单位,每个月都要去他们那里检查。现在的情况反过来了。我们去那里检查,每个月都要一次。每次也就只有一个下午,虽然说是一个下午,但实际上又大概只有不到两个小时,于是也就只能快刀斩乱麻,大概差不多,赶紧核实填数据、核对某些凭证,通常不会从宏观层面或者管理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问题。我们去检查他们的时候,实际上也是挺简单的,因为就是他们得按照我们业主单位的管理要求去做各种账卡牌簿。表格填写、账本填写,都是要按我们的要求。至于我们的需要的那些东西以外的,他们自由发挥,比如会计部分,他们有他们的财务系统,只要他们符合我们的要求就可以了,至于用什么方法实现的,我们管不了那么多。
这一次别人过来检查我们。她们就不是从一个专业的检查角度去进行操作的,而是按照她们平时的工作习惯,但不同的系统之间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差异。这会导致了大家都会有很多问题。有时甚至会出现他们觉得我们提供的资料不够完善,但实际上迎检的资料也就那些,我们没有义务主动提供其它更多的东西给她们完成检查,而实际上我们提供的那些资料是可以满足他们填写底稿需要的,但是有些数据翻查起来有点麻烦。之所以会存在这种麻烦,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报表和账本修改变动。这个东西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有些东西她们想直观得到某些数据,的确从我们的一些辅助报表里面是可以直接抓取所有信息,但关键是那是我们内部的报表,我们不能直接提供给他们。所以这又摆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公开被查了那些账本上面的信息不足以支撑她们获取这些信息呢?换一个角度去考虑,这些信息是不是她们必须获取的呢?
接受检查肯定不好过,但是换个角度思考,每一次被检查都是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三人行必有我师,自己觉得没有问题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可能不够完美,怎么才可以做得更好呢?这就需要集各家之所长,当然也要联系自身的实际。有必要修正的就积极处理,其他的东西就虚心接受,坚决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