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没遇到过天才

2025年5月1日 12:09

小学的时候,有同学自称自己是天才,接下来他会被其他同学嘲笑他只是个天生蠢材而已。是不是天才真有那么重要吗?

我不是个天才,我只是个普通人。在我的求学经历里,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天才。有些同学的确要比其他人聪明一些,这里所说的聪明是是指他理解运用某些知识速度比别人快,但还不至于到达显著性差异的程度。有些同学学习成绩比别人好,但实际上如果你观察过他的话会发现他不过是比大家更努力而已。比如高中的时候,尤其是高三的时候,当我只是在应付老师布置的那些作业的时候,那些拔尖的人,自己在不断加码。做的那些考卷是一本一本计算的,所以当我第1次遇到某道题的时候,估计他已经在之前的刷题里见过不知道多少遍。对我来说,冥思苦想都得不到的结果,对他来说可能只是个条件反射,把之前已经知道的东西写出来而已。你或许会问,为什么人家在刷题你不刷题呢?首先是因为我懒,其次是因为我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我的时间才刚刚够和应付老师的作业。因为做老师布置是作业的时候可以把速度提高,同时也压缩了我去运动的时间,所以他们可以不断刷题。这只是在我看到的时候是这么个情况,在我看不到的时候,可能他们刷得更狠。比如不在学校,在家里的时候,有时我会看着那些政治历史之类的卷子看着看着忍不住就睡着了。看的时候已经迷糊,睡的时候当然是什么都没有,所以美其名曰在复习,实际上只是在耗时间而已。在这个时候,估计那些强者正在专心致志刷题。

刷题这种事情,当我只是个初中生的时候,我自己也在干,因为相对而言,我觉得初中时候学校给我的压力不多,所以我主动在其他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主动遇到更多的题目和题型。那个时候,当我早上坐公交车去上学时,别人看着我拿着课外的练习册刷题的时候,估计他们也觉得挺不可思议,因为他们就从来没想过要这么干。我之所以要这样干,是因为只有我遇到的多了,在之后的测验考试里面,我才不会彷徨。我感觉我初中干的事情跟我高中同学干的事情其实挺类似,但是我实在到达不了他们的程度。如果你再给我一年,或许可以。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复读已经有了,但是我从来没想过要干那种事。我为什么要复读呢?复读我就能考上中大华工吗?我觉得依然不可以。即便我不复读,广外华师华农之类的,只要我不失手离谱就可以。

说来也奇怪,我居然不知道高中时候刷题刷得很猛的那些同学最后去了什么学校。我不知道他们去了什么学校,我也不知道他们当时填的志愿是什么学校。他们比我聪明,他们也比我勤奋,但我觉得他们还称不上是天才。有些对英语很感兴趣,有些是数学的痴迷分子,有些每天不刷化学卷子估计就觉得那天不完整了。外人看来,他们的这种行为有点自虐,但估计他们不这么觉得,又或者是哪怕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点变态,但是为了能考出好的成绩,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必须的,自己克服了那种厌恶心理。

那些传说中的天才,到底是怎样的呢?

家有初中生,跟着B站学习“小四门”

2025年1月4日 10:30
初中阶段,“小四门” —— 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它们不像语数英那般从小学起就打下深厚根基,有熟悉的套路与大量的练习辅助,反而更像是四座突如其来的大山,横亘在孩子的求学之路上。翻开课本,古今中外的历史变迁、广袤无垠的地理风貌、神秘奇妙的生物万象、晦涩抽象的政治理论,海量的知识扑面而来。。。

钢笔和墨水

2024年11月6日 08:30

秋天还没有到来,但是秋天的干燥到位了。干燥是一件好事,但是钢笔老是写不出就不好了。一直以来,我都是英雄359钢笔搭配英雄440墨水。因为我感觉跟英雄低级的黑色墨水相比,440的防水性很好,而且也够黑,而且快干,所以我喜欢。基本可以这么说,自我开始长期使用钢笔以来,我一直用的都是440。

高中的时候我也用过一段时间钢笔,因为感觉用中性笔太费笔芯了,当时的中性笔感觉还很贵,在超市里买的中性笔大概10块钱10支,顶多送5支或者10支的替换笔芯,但这样还是很贵,因为中性笔跟圆珠笔相比,消耗的速度快很多。所以在高中的时候,为了能省一点。每当要写很多字的时候,我都选择钢笔。那根钢笔是小学时候老师奖的,具体是什么原因,我已经不记得了。用的墨水我也从来没挑过,因为不是我买的,是我爸的。那个墨水写出来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黑色,而是灰色,而且还是比较浅的灰色,感觉就像用铅笔写字,但你又能明显看出那不是铅笔。高中的时候遇到语文要默写,或者英文要写作文,我就会用那根钢笔。我爸的那个墨水是英雄的具体什么型号不记得了,但总的来说出水比较顺畅。唯一的问题就是上面所说的颜色很浅。我不知道那个墨水防不防水,估计不防,但我使用的时候好像没有被水干扰过。写字的时候通常不会大汗淋漓,要写那些字的时候,可能是早读期间的语文默写,也有可能是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布置了某个英语作文。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学校的答题纸上写,那个答题纸和那个钢笔、墨水很搭,写起来的时候很顺滑,不会出现什么洇纸之类的事情。但是到了大学,字写得不多,尤其是那些写完就没用的,我再也不钢笔了。

初中的时候,之所以没有这样,是因为初中的时候我用的是圆珠笔。圆珠笔是我从革新路那里买的。革新路那个时候是非常有名的文具街,当时我没有去过黄沙那边的谊园,但是对我们那些生在长在工业大道的孩子来说,要买文具,要买小玩意肯定要去革新路。小学的时候,我的某些圆珠笔和中性笔是的搭同学从革新路买回来的。初中的时候,我们选择中午出门,搭几个站去革新路,然后再搭车回去。高中的时候,学校离革新路很远,我也没有跟我一起去革新路的小伙伴,所以高中的时候文具都是在超市解决的。虽然在超市买文具基本都不用我花钱,但是看着中性笔哗哗地写完,还是会有点心痛。

工作以后又重新开始用钢笔,是突如其来的某些念头,可能是怀旧吧。但是习惯上了英雄359+英雄440以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再给我一根普通的中性笔,我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写字,也写不出那种感觉。

秋天这种突然干燥到极点,起码对广东人来说,突然干燥到极点的气候让我的钢笔和墨水都水土不服。今天刚洗完钢笔,没两天墨又会卡住出不来。所以后来我买了英雄232A的蓝黑墨水。把蓝黑墨水用在另外的一根英雄359上,感觉还行,不会出不来。之前我也用过英雄232蓝黑墨水,我喜欢那个颜色,但关键是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字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所以旧的那个232蓝黑墨水被我搁置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某一天我知道英雄出了232A,据说要比老的那款更蓝,而且写出来的字过上一段时间颜色会变深,所以我就赶紧入手了232A。

在湿度回到70%以前,估计我都暂时只能把英雄440墨水放一边了。

工人的孩子

2024年11月5日 09:38

我从小在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附近一条叫做南边路的地方长大。我们住的那条南边路上有不少工厂,即便马路上没有,一条横路进去估计就是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从从昌岗中路走到昌岗西路,接着转入南边路,如果不转入南边路一直向西,路的两边、路的尽头都是工厂。工业大道之所以被称作工业大道,是因为大概从洪德路开始,一直向南,接连不断全部都是工厂,到什么地方工厂才算是告一段落呢?我不知道以前是怎么样的,反正以前对我来说,过了石溪就是很远的地方,但过了石溪还有化学试剂厂、硫酸厂。在我的印象之中,化学试剂厂在路的西边,硫酸厂在路的东边。现在的金碧花园的那个地块就是硫酸厂的,所以即便金碧花园一开始的时候价格很低,但是广州本地人都不会选择在那里购房。锌片厂、电池厂、机械厂、橡胶厂、造纸厂、印刷厂、印染厂,应有尽有。

我读的那个幼儿园是我妈那个单位内部的,所以我的同学的父母基本上都算是我妈的工友,但是大家的工种可能完全不一样。那时候我就只知道他们和我妈是同一个厂的,但根本不知道同学的爸妈是做什么的。

上小学的时候,年级或者班里面依然有不少同学是我幼儿园的同学。除了那些跟我妈是一个厂的以外,其他的孩子大多都是附近其他工人的子女。如果他们不是工人的子女,通常意味着那是南边村里村民的子女。我们选择的都是就近入学,我们就近的那些地方都是工厂,都是工厂的宿舍。这就意味着,我的同学的父母八九不离十是个工人。我根本不知道我同学的家长里有多少个是管理人员。当时我也不知道,一线工人跟管理人员到底有什么区别。他们做的到底是什么事事情。我只知道我妈是做什么的。

到了初中的时候,同学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大,除了南边路小学以外,有工业大道中小学,还有石溪那边的劬劳小学。学生的家长不再绝大多数是工人,有些同学的家长可能是自己出来做生意的,但是相比于小学的那帮同学,可能初中的某些同学家庭情况更复杂更糟糕,有些甚至吃了这一顿就不知道下一顿在哪里。倒不是因为他家非常穷,而是因为他的家长根本不管他。如果家里有钱,可能花些钱到其他更好的中学去了,如果学习成绩非常好,不至于电脑派位被派到那个地方。对我来说,小学的电脑派位其实我读的那个中学也不算是最糟糕的选项,还有更糟糕的。这是命,起码对我来说,这是命。谁都不会想到,我在一所口碑不怎么好的学校里遇到了一些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老师。

高中的时候,考到了广大附中。去过两个重点班,同学家长的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他们有些人的家长是大学教授,有些人的家长是会计师、统计师,或者各种师。那个时候我才不得不承认,家庭环境和学生成绩的好坏真的有非常大的关联。不仅仅是天生基因的差异,还有成长环境的差异,以及教育理念的差异。初中的某些同学,家长根本不管他,高中的那些同学,绝大多数家长都会把孩子当作是宝贝中的宝贝。

是老天爷的特意安排,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种种。

CD往事

2024年9月7日 08:59

周五晚上回家的路上,听的是陈奕迅的《幸福摩天轮》专辑。在这个专辑出之前,我也就已经知道了陈奕迅,但陈奕迅的这个专辑,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这个专辑大概是在我初中的时候推出的,当时班里的同学偶尔也会拿这个CD出来。但显然,初中同学买了CD一定不是正版的。到底正版的这些CD要去哪里买?那个时候实际上我也不知道,但是我高中的时候,同学拿出手的CD,就一定是正版的。有钱人和没钱人的区别真的很明显,高中同学可能为了买正版的CD去香港,但初中的同学,很多家里都不太富裕,即便算是有点零花钱,也不至于多到可以专门去香港买CD回来。他们也会买CD,但是相对于更不富裕的同学来说,那个CD的质量可能会好一点,但质量再好,也不是正版。

当我还买CD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买过多少正版。我甚至不知道如何区分正版和盗版。我有几个CD是在广州购书中心负1层音像制品那里买的,估计那几个应该是正版吧。还有一些CD是在石牌桥的某层楼买的,那里的CD,全部都是个打孔CD。显然那些CD在国内是不会有的,但是到底是用什么途径把那些从外国带进来我就不知道,反正那些CD都被打口了。

陈奕迅的《幸福摩天轮》和陈小春的《大明星》是我自己用零花钱买的第一批CD。那是我第一次买香港歌手的CD,是在赤岗路的某个音像店。陈奕迅的那个我是一定会买的,至于陈小春的到底要买哪一个,当时我还真犹豫了很很久。那是我买的第一和第二张CD,是同一天买的。好像是10块钱一张。那两张CD听的时候,我都是偷偷摸摸的,放在电脑的光驱里。买这两张CD的时候,家里没有VCD机,在早之前那个VCD机已经坏掉。但即便有VCD机,也没有单独的功放,所以要看要听VCD或者CD得开着电视。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收录机,用莲花头的线连接VCD机和收录机后,我听CD才终于不需要开电视。但上面说到的那两个CD,我从来没有用家里的VCD机播放过。那两张是我听得最多的CD,虽然电脑的光驱完全没有纠错功能,所以一旦CD有任何瑕疵,一定会出问题,但是起码在我疯狂地不断重复播放那两张CD的时候,那两张光盘都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我从来都不选歌,都是从第一首听到最后一首,不断循环播放。听到一定程度我知道这一首歌的下一首是什么,我知道其实听歌的时候完全不需要有这种预判,但是这种预判是控制不住的,是自己涌出来的。因为一开始我就是用电脑的光驱播放那两个CD,于是我同时发现陈小春的那个CD里面居然有一些壁纸。这是我万万想不到的,但陈奕迅的那张没有。后来我又在同一家音像店买了不少CD,但再也没有发现过CD里面有壁纸。

在戴上耳塞听陈奕迅的《幸福摩天轮》专辑之前,我的脑子里全部都是VBA, 但音乐开始播放以后,我总算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

音乐的确可以拯救我们,只是我感觉我已经好久都没有主动地让音乐放松我自己了。

开学的那张心电图

2024年9月1日 11:35

大宝升初中,30 日(周五)上午第一天报道,群里通知 10 点可以接,10 点到学校门口后一波波的人都走光了,一直等到 11 点才接到人。原来通知的每个人带桶和抹布,实际最后做卫生的就几个人。这娃就是拖堂体质,小学这样,初中还是这样。

回到家后,群里老师发来 @所有人 的通知:

因体育课程需要,各位家长务必本周末带孩子去拍一张心电图,9月2号前上交。若心电图的结果为非正常心电图,需要在结论空白出备注:经询问过医生,该孩子能/不能参加正常体育活动或剧烈运动,并由监护人签字。

于是第二天,也就是周六早上,等大宝起床洗漱吃完后, 10 点多骑车前往附近一家比较大的社区医院,然后现场一问才知道,社区医院周末没有做心电图,要周一才有,只好回家。

下午有画画课,所以提前出发,准备前往上课附近的一家医院。

倒霉的是电动车快到医院没电了,更倒霉的是,到了医院门诊那边说周末没有上班,去急诊问问,到急诊那边导诊台护士被围得严严实实,逮着一医生问,说是让去挂内科的号。自助机挂号提示院内账户没钱,充值完 50 元后能预约了又没有内科现场的号。再回到导诊台一问,护士说,周末只有上午有做,下午没做。

搞得大宝都开始感慨,果然本命年运气不好。

只好先送她去画画课的地方,路上她自己到超市买水,挑了半天选了一瓶从没喝过的“东方树叶”,自己手表付款,叫我打开后,喝了一口,说喝不习惯。

果然本命年运气不好。

不过那东西我也喝不习惯,茶不茶水不水,入口奇奇怪怪的。

送完她,我自己回到医院附近停电动车的地方,在 8 月末的夏末,吭呲吭呲的在闷热的城市里艰难的往回推电动车,推的全身湿透,简直承包了 2024 年一整年的运动量。半路上月子里的孩子他妈打来电话,说某某社区医院有做心电图。

一番折腾,打车到了那个社区医院,挂号付钱排队做完刚好 5 点。然后人家社区医院月末要盘点要提前下班,报告还得第二天才能拿,所以基本赶了个寂寞。因为第二天拿和第二天去做没啥区别,还是无法在 9 月 1 日正式报道时给到老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