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小学的回忆

2025年3月10日 10:24

小时候我生在长在工业大道,同学的爸妈很多都是工人,只是工厂不一样而已。因为我住的那个地方大型工厂比较多,所以班里就像分了个小团体一样,这一堆的爸妈是这个工厂的,那一堆的爸妈是那个工厂的。虽然可以有这么个分类法,但实际上同学之间又没有因为爸妈工厂的原因,而形成各种小团体。不一样的地方可能只是这几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在一起,那几个也一样。这几个同学住得比较近,那几个同学回家的时候会一起而已。除了工厂的工人以外,同学的家长也有可能是南边村的村民。相对来说,工人的孩子好像学习成绩要比南边村的村民好那么一点点,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到底是不是这样,我从来没有研究过。

小学的时候,我只知道哪些同学的成绩比较好,哪些同学成绩很一般。在六年级之前,其实我对这个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概念,我也从来没有把我自己跟其他同学做过任何的排序,当时如果要进行这个排序的话,只能是人工。在六年级之前,估计班主任还不怎么会操作电脑。之所以六年级的时候有排序这个操作,因为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懂电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就有计算机课,一个星期一节。用的是386的机子,一开始用的是5寸盘,后来用的是3.5寸盘,基本上就是练习打字以及用小海龟。每次下课的时候,同学就会围在老师那台486旁边,看老师玩纸牌。当时对我们来说,486真的是好高端。估计老师的那台486是windows系统,但是不是95呢?有点难说,因为我们大概就是从95年开始有计算机课程的。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免费让几个家里有电脑的孩子去她家学习电脑。排序这个操作,如果有了电脑,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在没有电脑之前,大家是什么人肉排序的呢?一个班接近50个学生,我的那一届我的那个学校,我的年级有4个班。

六年级的时候之所以对成绩这个东西比较有概念,是因为每隔一段时间。班主任就会对我们的各科成绩进行排名,然后根据那个成绩排名安排座位。所以你的成绩到了哪里,看你的座位就一目了然了。幸好那个时候我的神经还比较大条,对那个没啥感觉,我只对我的同桌是谁比较感兴趣。至于我到底坐在哪个位置,倒没什么所谓,我觉得没所谓,可能班主任觉得有所谓。反正简单来说,全班前10名翻来覆去基本上都是那几个人,不过是有时候大家会换一下位置而已。为什么要搞这个东西出来呢?因为如果在班里的名次不够靠前,小升初推荐生的名额有限,这就意味着去不了那些好的学校了。当时在我们那个小学,推荐生最好的能去到的学校是五中,其次是南武,接下来就是第四十二中学。如果不在推荐生的范围之内,要进行普通的电脑派位。绝大多数会派到后来我读的那个中学,第一〇八中学,也有可能有少部分人会派到第四十二中,接下来最糟糕的选项就是被派到广纸中学。小升初那次考试,尤其是第二学期的那次考试,我遭遇了一个滑铁卢。我觉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事情,最重要的原因是考试之前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理有点崩。平时最好的数学成为了一个不确定因素。脑子就像被洗劫了一番一样,一片空白。唯一没有意外的是英语。语文跟数学像一坨屎一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我也说不准,反正考试完毕,某天早上我们回到学校,透过走廊的窗,看到课室黑板上的排名以及成绩以后,我觉得整个人有点懵掉。但实际上我也没有觉得非常意外,因为实际上考试出来的时候,估计感觉就已经不太好了,只不过我没有说而已,但具体那个时候我是什么个感觉,我已经不记得了。为什么会不记得呢?大概是因为人会自动过滤掉那些不好的记忆。

小学6年,估计没有一个人会觉得我会当不了推荐生。他们都默认我应该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最好当然是去五中。那个时候,还没有多少人讲心理这个东西。我感觉如果归根到底,倒不是我的能力有什么缺陷,而是不知道为什么某个时候我非常忐忑、紧张得要死。

工人的孩子

2024年11月5日 09:38

我从小在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附近一条叫做南边路的地方长大。我们住的那条南边路上有不少工厂,即便马路上没有,一条横路进去估计就是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从从昌岗中路走到昌岗西路,接着转入南边路,如果不转入南边路一直向西,路的两边、路的尽头都是工厂。工业大道之所以被称作工业大道,是因为大概从洪德路开始,一直向南,接连不断全部都是工厂,到什么地方工厂才算是告一段落呢?我不知道以前是怎么样的,反正以前对我来说,过了石溪就是很远的地方,但过了石溪还有化学试剂厂、硫酸厂。在我的印象之中,化学试剂厂在路的西边,硫酸厂在路的东边。现在的金碧花园的那个地块就是硫酸厂的,所以即便金碧花园一开始的时候价格很低,但是广州本地人都不会选择在那里购房。锌片厂、电池厂、机械厂、橡胶厂、造纸厂、印刷厂、印染厂,应有尽有。

我读的那个幼儿园是我妈那个单位内部的,所以我的同学的父母基本上都算是我妈的工友,但是大家的工种可能完全不一样。那时候我就只知道他们和我妈是同一个厂的,但根本不知道同学的爸妈是做什么的。

上小学的时候,年级或者班里面依然有不少同学是我幼儿园的同学。除了那些跟我妈是一个厂的以外,其他的孩子大多都是附近其他工人的子女。如果他们不是工人的子女,通常意味着那是南边村里村民的子女。我们选择的都是就近入学,我们就近的那些地方都是工厂,都是工厂的宿舍。这就意味着,我的同学的父母八九不离十是个工人。我根本不知道我同学的家长里有多少个是管理人员。当时我也不知道,一线工人跟管理人员到底有什么区别。他们做的到底是什么事事情。我只知道我妈是做什么的。

到了初中的时候,同学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大,除了南边路小学以外,有工业大道中小学,还有石溪那边的劬劳小学。学生的家长不再绝大多数是工人,有些同学的家长可能是自己出来做生意的,但是相比于小学的那帮同学,可能初中的某些同学家庭情况更复杂更糟糕,有些甚至吃了这一顿就不知道下一顿在哪里。倒不是因为他家非常穷,而是因为他的家长根本不管他。如果家里有钱,可能花些钱到其他更好的中学去了,如果学习成绩非常好,不至于电脑派位被派到那个地方。对我来说,小学的电脑派位其实我读的那个中学也不算是最糟糕的选项,还有更糟糕的。这是命,起码对我来说,这是命。谁都不会想到,我在一所口碑不怎么好的学校里遇到了一些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老师。

高中的时候,考到了广大附中。去过两个重点班,同学家长的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他们有些人的家长是大学教授,有些人的家长是会计师、统计师,或者各种师。那个时候我才不得不承认,家庭环境和学生成绩的好坏真的有非常大的关联。不仅仅是天生基因的差异,还有成长环境的差异,以及教育理念的差异。初中的某些同学,家长根本不管他,高中的那些同学,绝大多数家长都会把孩子当作是宝贝中的宝贝。

是老天爷的特意安排,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种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