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之日
“各位,注意时间。”我环顾驾舰桥内的众人,语气平稳地开口,“从现在起,1108号舰内部时间校准为‘第0个地球日’,也就是我们远航正式开始的第一天。”
启动曲率引擎之前,必须完成所有系统校对。星际远航,不只是一次飞行,更是一场与时间、孤独和机械的持久战。此刻,所有人都坐在舰桥预留的位置上,连帕比都安静地坐着,机械尾巴卷在椅背后方,像极了一条等待出征的狗。
我们的航线是数月前便确定下来的,历经科研院多轮模拟和我个人的精修调整。从远日点枢纽空港起航后,我们将穿过数个已登记的曲率节点,沿途设有六座自动补给基地——那些漂浮在星海中的圆环结构,如深空中维系文明的浮标。
它们由AI系统托管,可为飞船提供能源补给、模块维修乃至应急撤离方案。联邦之所以投入巨资建造这些基地,正是因为曾有一次失败的深空航行事件,暴露了人类对长距自主修复的匮乏。
曲率航行并非像幻想小说中那样“嗖”地一声跳跃,而是借助空间曲率调整,将飞船包裹在一层扭曲的时空泡之中。为了确保这层泡不会在跃迁过程中撞上漂浮的星体或碎片,每条航道都必须提前清理,并登记为“待行区”。
也正因此,我们此刻仍停留在这片缓冲段中。等到睿思确认前方航道无异常,曲率引擎就会启动。
“对了。”我清了清嗓子,拍了拍身后的主控界面,“有件事得提前讲明白。我们舰上有三台高能粒子发射器——一台主控的,两台军方特批下来的备份。能当护盾、能切割、必要时还能用来打击障碍物。”
“等等,”胖子立刻举手,“你是说我们这船配了三门‘激光大砍刀’?这配置,放在以前得是‘哨兵级武装巡逻舰’了吧?”
“它们是舰载系统。”我强调,“不是你能拎着下去砍矿石用的。”
“啊这……”胖子低头失落,“那我昨晚画的‘单兵粒子剑手操控界面设计草图’,是不是可以删除了?”
“可以印下来烧掉。”孙雨晴毫不客气地吐槽,“再配上你的梦想‘星海武道会冠军赛’的报名申请书。”
帕比机械尾巴一甩:“如果他真要参加,我可以为他打辅助。比如在他砍下第一块石头时播放背景音乐——《壮志凌云》全息交响乐。”
“你们别打击我!”胖子立马坐直了,“说不定哪天我们被困在外星遗迹里,就靠我和一台粒子砍刀劈开生路。”
“理论上行得通。”贾宁突然开口,声音依旧平静,“只要你能在真空中手持一台重达七百公斤的发射器并站稳。”
“……我建议咱们把她调去火力组。”胖子低声对我说,“她的嘴,比粒子束还毒。”
“总结一下。”我咳了咳,“这三台发射器,一个主用,两个备份,理论上能单独启用,也能协同。它们会在曲率场生成的边缘维持高能护盾,确保我们不在亚空间里跟陨石擦肩而过。”
“擦肩而过?不是应该避免正面硬刚吗?”胖子一脸惊恐,“你是怎么把它说得像在宇宙里约会似的?”
“别担心。”我看着他,“真正跟我们擦肩的东西,一般我们是看不到的。”
“听着更吓人了……”他抱紧了自己的工具箱。
帕比歪了歪头:“吓人指数已登记,建议夜间播放助眠程序。”
这时孙雨晴笑了笑:“算了,水哥说得对。我们只是去干点科研,又不是参加《宇宙大逃杀》。”
“可怕的是,有时候这俩差不多。”我默默说了一句。
睿思的声音适时响起:“曲率稳定状态确认完毕,预计五分钟后进入第一段加速轨道。建议所有舰员系好辅助安全带。”
我也坐回了座位,光带从椅背缓缓升起,包覆至肩颈,锁扣自动收紧,仿佛被柔性合金之手按入驾驶席。主控台前的界面开始以三维投影形式展开,粒子路径与曲率指数在我眼前像极了一幅在跳动的星图。
随着倒计时进入尾声,一种难以察觉的颤动开始爬上座椅。那不是地震般的晃动,而是一种介于现实与幻觉之间的抖动,像是整个空间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轻轻“揉”了一下。
然后——空间拧紧了。
那一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透过舷窗,星空像是被一只巨大的手握住并骤然旋转——星点拉长、模糊、变形,形成一道道明亮的光丝,围绕飞船四周如涡旋般展开。原本静谧的宇宙此刻仿佛成了一道激流,我们乘着飞船,被卷入了时空制造的巨大水花里。
“哇哦……”胖子眯着眼,“我脑子好像开始幻听了,有没有人听到歌声?”
“那是引擎共振频率。”帕比平静地答道,“与人类中耳振动产生干扰,但大多数人报告为‘空间低吟’。”
“真浪漫。”孙雨晴轻声说。她的眼神落在窗外,那些被拉扯成明亮弧线的恒星轨迹如梦如幻,像是银河正被某种高等意志翻开了一页。
“这不是浪漫,这是速度带来的光锥错位。”我说着,却也忍不住看了一眼窗外,眼角映出一抹深蓝拖尾——那是飞船防护层正在与空间摩擦时产生的粒子排散现象,有点像古老传说中流星划过夜空的尾焰。
曲率飞行的本质不是速度,而是“绕过距离”。1108号舰在这片被事先清理的“待行区”中如同躲进了一个宇宙泡泡,我们不是移动本身,而是让空间在我们周围折叠与展开。想象一下,你不是从A走到B,而是把B从远方拽到你脚下。
在第一段加速阶段,最容易出现视觉偏差。飞船虽然被护盾层完美包裹,但仍旧会有少量微粒撞击时,在舷窗上呈现出“星芒裂纹”般的折射光斑,像是远方有什么生物正窥探着我们——这是联邦飞航心理手册中重点提到的“虚拟共鸣恐惧”反应,一般在首次航行的新人中较为常见。
“我小时候看纪录片,总觉得曲率飞行像拉面。”胖子再度开口,“现在看,像在被拉面。”
“你脑子才是面。”孙雨晴笑骂。
“报告,”帕比举爪,“根据数据库比对,他的比喻略有逻辑缺陷,但不影响情绪表达。”
舰舱内一片轻松的气氛,但我知道,这只是第一段加速带来的新鲜感。再过几个小时,等到空间泡稳定,飞船进入巡航状态后,那些关于时间感消解、昼夜感错乱与孤独感放大的问题,就会逐一找上门来。
不过现在,至少这一刻,星海依旧浪漫,万物沉默。
“欢迎进入曲率航行。”睿思再次提示,“本段跃迁预计持续42分钟。后续段将在12小时后激活。”
跃迁的震动逐渐平息,星幕重新稳定下来,窗外那层明亮的光丝褪去,只剩下被拉远拉静的寂静宇宙。仿佛刚才那场“空间流瀑”不过是一场视觉梦境。
我轻轻吐了口气,拍了拍座椅两侧的控制端口,“各位,欢迎来到深空巡航阶段。”语气尽量轻松,“从这一刻开始,我们正式进入长程飞行。睿思会负责监控曲率泡稳定性,大家暂时不用担心撞上会让人变成粉末的星体。”
“你别说得那么直白。”胖子抱着自己的工具箱缩了缩,“我刚把心跳拉回来。”
“那你就靠值勤表养生吧。”我调出光屏,将舰内新设的轮班制度同步给全员,“接下来是五人轮值,每人四小时,主控舱有人值守,其他人轮流巡查各舱段设备与数据状态。”
“巡查要包括生活舱吗?”帕比立刻举爪,“我申请只值工程段。”
“你不需要申请。”我笑,“你是工程段的。”
“我就知道。”帕比点头,一副早有预料的语气,“希望今天的电缆别咬我尾巴。”
“尾巴咬你大概是你自己设定的反馈延迟出了问题。”孙雨晴揶揄道。
我继续说:“按规定,曲率巡航阶段建议每位船员每日完成至少一次舱段步巡。这不是形式,是为让你们的身体知道自己还活着。”
“我已经活着了,”胖子举手抗议,“而且我还想活得更像个正常人。”
“你可以选择做点运动。”我看着他。
“我可以选择闭目养神。”他回得不慌不忙。
“那你值夜班。”
“……合理。”他秒怂。
孙雨晴笑出声:“你也知道,值夜班的唯一好处就是可以提前挑选零食。”
“还有音乐播放器不被打断。”我补充,“另外我提醒一句,主控舱虽然不是卧舱,但我会在这儿长期驻守。别问为什么,问就是传统。”
“联邦古法·舰长式孤独疗法。”孙雨晴扶额。
“是的。”我点头,“我负责盯航线,你们负责不出事。”
贾宁没有参与玩笑,但她点了点头,眼神扫过光屏,已经在默默记录每一项安排。作为安保主管兼数据官,她掌握舰内所有数据舱室与记录模块的物理与授权密钥,某种程度上,现在她就是飞船的“数字锁芯”。
我站起身,深吸一口气。
“好了——”我挥了挥手,“去各自的舱室吧。长路慢慢,第一夜刚刚开始。”
众人终于从舰桥中散去,踏向各自生活的那一部分空间。帕比还特意在走前检查了三遍电缆连接点,胖子则顺手拎走了一包能量饼干,像是怕夜里饿着。
“曲率护盾稳定,推进系统已转入恒定功率。”睿思的声音再次从控制台上传来,“舰内当前能源余裕百分之九十八,建议指挥官安排轮班休整。”
“知道了。”我解开安全带,伸了个懒腰,“睿思,我先去洗个澡,如果有人找我,就暂时转接语音。”
“已记录,舰长。”
主控舱灯光调暗,氛围切换为夜间值守模式。我沿着过道走向生活舱区域。飞船内部的布局在设计之初就考虑了长途任务的需求,空间虽紧凑,但不显局促——舱壁采用吸音材料,通道灯光会根据昼夜节律自动调节,走廊两侧嵌有软屏幕,显示着船体状态和恒星导航图。
生活舱的公共区里设有简易水再生洗浴间、营养注入点和一个小型互动区——本质上是几个可折叠座椅和一台能跑《银河竞速》的旧款全息投影仪。墙边的储物柜嵌有每个人的私人物品锁仓,我的编号在最边上。旁边就是洗浴间,微压水雾系统发出轻微的嗡响声,热气从缝隙中慢慢升起。
我洗了个不长不短的热水澡,顺便用内建的重力刮须装置处理了胡茬。等我穿着干净的轻质舰服回到主控舱时,星海依旧安静地躺在窗外,仿佛时间从未流动。
但我不是第一个回来的人。
孙雨晴就站在舰桥的副控位前,手指搭在舱壁的磁吸终端上,光屏还亮着。她换了套浅灰色的休闲制服,头发湿漉漉地挽起,脸颊因为洗澡后而泛着一丝健康的红润,看起来倒有几分不像“雨哥”。
“你申请了第一轮巡逻?”我走过去。
她“嗯”了一声,没有抬头,目光仍盯着星图上的虚拟投影,“太空这么安静,有点不习惯。”
我在她旁边坐下,也看着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图景,“地球发射的第一颗星际探测器,只走出了八十亿公里,用了四十三年。”
“现在我们一天就能飞上千万公里。”她轻轻叹息,“可好像没人比以前更勇敢。”
“因为那时候的人不知道有什么在等着他们。”我笑了笑,“现在的我们,知道太多,却依旧选择出发。”
她沉默片刻,忽然问道:“你觉得这几十年,联邦的科技发展是不是有点……不平衡?”
“你说的是?”我看向她。
“航天技术一飞冲天,曲率、亚空间跃迁、行星环站、太空孵化器全冒出来了,可生物科技,尤其是人类寿命、冷冻恢复、医疗干预,几乎没什么突破。”她顿了顿,目光落在远方,“我查过,火星的第一批定居者,到现在依然靠老式蛋白再生素延命。月球高辐射区,癌症比例几乎没有下降。而地球本身的人口老龄化控制,靠的是‘提前退休’与‘流动安置’政策。”
我点点头,“确实,曲率技术与能源体系爆发,是在战后突变的,生物医药跟不上步伐……或许是资源,或许是某些决策的倾斜。”
“又或者,”她低声说,“某些科技,根本不打算给普通人用。”
我看了她一眼,没有接话。
“你怎么看火星?”她换了个轻松点的话题,“你那时候不是差点被分配去做火星运输线测试?”
“幸好没去。”我耸肩,“那边重力调整系统常年故障,基地管理员比地球上打工仔还愁眉苦脸。”
“可听说火星那边的餐补高得离谱。”
“比我们还高?”我挑眉。
她笑出了声,笑过之后,孙雨晴忽然轻轻开口,语气变得若有所思:“有时候我会想,这些年的技术爆发……是不是太过顺利了。”
我偏头看她,她没看我,仍望着前方的曲率星图投影,声音低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笃定:“就像是有人——或者说一股力量,在背后不停地推着人类往太空里走。战争之后,经济一地鸡毛,各地重建都勉强得很,可航天预算却年年递增。能源优先分配、轨道站优先投建,甚至科研人才的调动都开始向深空任务倾斜。哪怕民众再反对,政策也一条条地落下来了。”
“你怀疑……有人在幕后操控?”我微微眯起眼,语气半真半假。
“我只是觉得,”她顿了顿,嘴角浮现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我们好像在完成一场被预设好的远征。”
我轻轻咂舌,笑着接了一句:“你这说法跟胖子说的差不多。他前阵子还一本正经地分析,说咱们能用上曲率引擎,不是靠人类自己搞研发,是‘外星人偷偷丢下的技术包’。”
“他还说这种技术包是一次性试用的,后面会收费。”她噗地笑出声,“还打比方,说我们现在正在用‘免费试看版’,将来全人类可能会收到一张外星账单。”
“——外加一堆使用协议。”我补充道,“比如‘请勿在重力井内私自启用曲率场,否则将被收取高能破坏赔偿’。”
“然后要签字,还得按DNA指纹。”孙雨晴笑着摇了摇头,笑意却没在眼底停留太久。她神色又渐渐冷静下来,“可要真是那样,谁来付这笔账?谁签的协议?”
这话我一时接不上。我们两个就这么并排站着,望着前方那张无声旋转的星图。
“你知道的。”她声音低了一点,“我是不信一心只为了推动科学的那套东西。我只是觉得,背后可能还有我们没看到的动机——推动联邦,推动科研院,推动我们这些人上船,去碰一些……没人愿意主动去碰的东西。”
“你是说孙教授吗?”我问。
她摇了摇头,“我爷爷也只是个学者。可他很清楚这趟任务的代价,也清楚会面对什么。可他还是努力争取了这次机会,甚至……亲自来。”
我没有再问下去。她说的每一个词,似乎都在星图的光辉里泛起一丝无法解读的暗影。
收起星图终端,转身离开前,她忽然停下脚步,背对着我丢下一句:“水哥,要是哪天我突然变得很冷淡,不要奇怪——可能是有人在观察。”
我一愣:“观察你?谁?”
她没有回答,只是摆了摆手,走进过道的光影里。
我站在原地,盯着她消失的方向,直到远处自动门缓缓合上,只剩下我与曲率星图,和那颗缓缓旋转、仿佛也在沉默中思考的蓝色十二面体——睿思的图标,依旧亮着。
十分钟后,孙雨晴在回往生活区的通道里,正好与孙教授迎面碰上。
教授披着浴巾,擦着头发,看见她略一侧头,语气不急不缓:“你刚从哪儿回来?”
“巡逻。”她耸肩。
“和秋水说了些什么?”
“没说什么。”孙雨晴语气平淡,“只是稍微暗示了点。听不听得懂,就看他自己。”
孙教授看着她,笑意缓缓浮上脸:“你这丫头,学得倒挺快。”
孙雨晴耸耸肩,走过去时回头补了一句:“毕竟是你教出来的。”
孙雨晴的脚步声逐渐远去,舱门缓缓合拢,只留下孙教授一人站在走廊尽头。他没有立刻回房,而是抬起头,望向舷窗外的星海。
远日点空港的轨道灯带正在缓缓滑过视野边缘,像是一条安静盘旋的银河长蛇;更远处,是早已被计算为安全背景星体的木卫六,其冰层表面在反射远光星芒时,像极了一面碎裂却温柔的镜子。星辰在无声中流转,而透明舱壁外的宇宙,却仿佛压抑着某种巨大的张力,静到让人心底发紧。
孙教授站在那里良久,目光仿佛穿透了那片星幕。他缓缓吐出一口气,低声自语:
“我可是遵守约定了……按研究院的保密协议,不向不知情民众透露我们之间的协定内容。”
就在他转过身准备离开的瞬间,舱壁上方的一处感应节点悄然亮起。那是1108号舰内系统主控联络端口之一,此刻却没有任何联络音、也没有语音播报,只有一道淡蓝色的虚拟图标,在微光中缓缓旋转——一个十二面体,棱线平滑、轮廓精确,象征着联邦科研院最强中枢AI的身份。
睿思的标识,亮了。
它并未出声,只是静静地浮动了一下,像是捕捉到了什么,又像是在沉默中记录一笔新的数据。片刻后,光芒一闪,图标归于暗淡,重新嵌入到节点中,仿佛从未现身。
星海仍旧寂静,只有深空的震荡与飞船内部的生命维持系统在运转着。没有任何人注意到,睿思的后台日志里,悄然增加了一条加密指令:
记录完成:联络人·孙。参数已同步。状态:协议仍在生效。监控级别维持 L2,等待下一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