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读《金色梦乡》《X的悲剧》《一朵桔梗花》

2025年2月11日 15:39

最近从hillway借回家的悬疑推理类小说中,选了三本书来读,分别是《金色梦乡》《X的悲剧》《一朵桔梗花》。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金色梦乡》,风格和东野圭吾相似,这本书讲的是日本新任首相在仙台街头被暗杀,凶器是搭载炸弹的遥控飞机。警方立刻认定一个叫青柳雅春的人是凶手。青柳被迫逃亡,渐渐发现有人早已处心积虑地布下陷阱。两年前他做快递员时因救了女明星而红极一时,这成了被栽赃陷害的原因。半年前的恐吓电话持续骚扰快递公司,他被迫辞职。两个月前他在乘车时被诬陷成色狼。案发当天电视台播出监控录像显示,酷似他的人买走了一架遥控飞机。第二天警方宣布他打来电话承认自己就是凶手。在权势的操控下,媒体大肆渲染,群众纷纷指认,即使缺乏确凿无疑的证据,警察也千方百计、夜以继日对他进行抓捕。被人设计陷害的青柳百口莫辩,陷入重围,到处躲藏逃跑,最后在一群充满“正义”的好心人的帮助下,经过整容,改头换面生存了下来。

美国作家埃勒里奎因的《x的悲剧》,我是抱着很高的期待去看的,然而大失所望,不知道hillway是怎么忍受看完X、Y、Z的悲剧三本书的,他竟然觉得看此系列的书是享受,还乐此不疲地写书评。这本书最讨厌的人物是退休演员兼侦探的哲瑞雷恩,给人一种故弄玄虚、故作神秘高深、矫揉造作、表演欲旺盛的感觉,他一直声称知道谁是凶手,但总以时机不到为由,不肯告知警方他所推断的结果,还信誓旦旦不会再有人被害。就像是生活中那种说话只讲一半的人,给人厌烦又抓狂的感觉。最后案情出现意想不到的扭转,自负的兼职侦探也承认自己能力不足,说到底他也没有搞清楚真相。这本书让人不喜欢的不仅仅是某个角色,还有作者的叙事安排。本以为读者可以根据作者提供的情节线索,来推断谁是悬疑人,然而一直看到还剩下四分之一的篇幅时,才出现新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如果试图在前面四分之三的篇幅中寻找蛛丝马迹去苦思冥想,最后发现都是在浪费精力、徒劳无功。整本书硬着头皮看完,并不是好奇心驱使,而是觉得不能半途而废而已。看此书与看手机比较而言,都属于近距离用眼,对视力影响差不多,最多是捧着书本给人一种爱学习的感觉。花费数天时间看完也没觉得有什么收获,莫非就是提醒要遵纪守法通过正规途径赚钱,如果一旦犯罪不端就要赶尽杀绝毁尸灭迹以绝后患,否则把柄被人抓在手里,被人威胁恐吓终日惶恐不安?

日本作家连城三纪彦《一朵桔梗花》由若干短篇小说构成,风格带着浓厚的浪漫抒情的感伤气息,不是那种通常的推理悬疑小说类型,对文风不太感兴趣,只挑了其中一两篇翻看一下。

三本书对比起来,还是推荐看《金色梦想》。这本书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手法,虽然时间线打乱,但没有故弄玄虚的感觉,读起来很顺畅,虽然前半部分读起来感觉进展缓慢拖沓,让人有些没耐心。最后结局有些牵强,很多偶然性的情节都串在一起,包括虽然认识但交情很浅,还有那些不曾见过面的人,都凭着心中的正义纷纷挺身而出,互相配合帮助青柳逃脱,甚至不惜与警察作对动手。全天下仿佛充满恶意,让青柳无躲藏之地,而全天下又都在助他一臂之力。普通上班族陷入暗杀首相的布局,整个故事框架充满强烈的荒诞感和偶然性,但是人物在具体的场景和事件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又很真实细腻,符合常理逻辑,贴合人物性格。小说的结局或多或少改变了一丝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悲观消极看法,人性的善良和温暖还是存在的。最后那封“色狼去死”的信给人以心安和希望。

埃勒里·奎因《X的悲剧》读后感

2025年2月1日 20:17

看完了埃勒里·奎因的悲剧系列,不过是倒过来看的,先看了《Z的悲剧》,又看了《Y的悲剧》,最后才看的《X的悲剧》。这三个「悲剧」的相同之处是都有三个核心人物,萨姆探长、布鲁诺地方检察官和演员兼侦探的哲瑞·雷恩,其他的就没有什么联系了,所以没必要按顺序来阅读。这三部中,我觉得《Y的悲剧》最好看,《X的悲剧》其次,《Z的悲剧》最不好看。

《X的悲剧》中写了三次谋杀,每一次都是突然发生,警察很快到场并封锁现场,但都一无所获。而雷恩在一旁不动声色地调查、思考和推理,最终找到了凶手。

读完后,对凶手长年累月地一人分饰两角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了这个计划五年内起早贪黑地工作不请一天的假,这得有多大的毅力才能做到呀!我还是不清楚,他是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凶器放入被害人的口袋里的?又怎么准确地把死者推到轮船和即将停靠的木桩之间的?更我不明白的是,这样思维缜密的人为什么会给被害人写信留下线索?

《X的悲剧》是一部不好不坏的推理小说,人物多,但描写得不立体,好多人只是个符号;节奏比较缓慢,没有迫切要读完的想法;故事简单,推理出色,有炫技之嫌。

埃勒里·奎因《Y的悲剧》读后感

2024年6月28日 14:02

《Y的悲剧》比《Z的悲剧》好看很多,情节更紧凑,推理更严密,故事很吸引人,为了看到凶手是谁,想赶紧看完,整个阅读过程很舒服,但是看完之后还是会觉得推理过程有些牵强。

作者设计了一个完美的作案场所和每个房间的布局,像迷宫一样。又设计了一个存有毒性物品的化学实验室,为凶手提供了便利的作案材料。太完美了显得不太真实。

看过小说,我有几个疑点:

1.老太太到底是怎么死的,一个曼托琴拍到脸上因为有心脏病就被吓死了?

2.老太太到底有什么传染病?让整个家族变得不正常。看起来像是遗传病,会传给子女,但怎么又能传给丈夫,让丈夫死了?书中说是可怕的细菌,但是细菌又不会遗传。我觉得这一点交代不明。

3.老太太去世前立了复杂的遗嘱,涉及到财产分配,我还以为是因为财产问题引起的凶杀,没想到根本不是。这份遗嘱很奇特,有多个继承选项,让几个继承人去选择,但是书中并没有交代最终是怎么选择的。

4.本书的最后十几页交代了凶手整个的作案过程,著名神探最终锁定了凶手是一个孩子,于是良心纠结,迟迟不揭发凶手。但是凶手却突然死了,到最后也没看明白是怎么死的?

5.小说中警察就是一个摆设,什么用都没有,侦破按键全靠一个私家侦探。按理说凶手作案总归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而且小说中凶手几次三番作案,不至于什么有用的发现都没有吧?

6.私家侦探的权利太大,竟然让驻守在还没有结案的现场的警察都撤掉(包括一位防止食物被投毒的专家),最后发生了一个小孩被毒死,私家侦探不必为这件事情而负责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