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四部曲」总结
本来在《失踪的孩子》后面简单地总结一下,没想到写长了,现在拿出来另起一篇。
终于看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四本厚厚的书,大概看了一个月。我以为会看得很慢,后来却几天一本很快就看完了,这得益于作者简洁流畅的文字,看起来不觉得累。
我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小说,写的都是日常的生活,很缓慢,几乎是一天接着一天,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只是按着时间顺序述说那不勒斯人的生活。这些故事在作者细腻的笔下看起来很真实,我一度以为是作者的自传。
作者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她能把琐碎的、杂乱的的故事梳理得井井有条,每个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都被安排得恰到好处。作者有强大的讲述能力,整部小说几乎没用到高级词汇,都是常用的简单的词语,读起来真实、自然,如身临其境一般,简简单单的故事被作者讲述地非常精彩。
「那不勒斯四部曲」虽然是四部书,但是情节连贯,几乎没办法跳过其中一本来读,所以还是推荐按顺序来读。这四本书,我觉得前两本写得很好,故事紧凑,起伏不定,后两本写的是「我」鸡零狗碎的生活,最后一本竟然用大半本书的篇幅写了婚外情,显得有些啰嗦。不过总体来说,这四本书写得都很好,让我们看到了两个女性从小到大的友情,盲目又执着的爱情,不加掩饰活生生的生活。
简单来说下这四本书的故事概要:我和莉拉是发小,莉拉很强势、有主见、天不怕地不怕,是个坏女孩。我是个乖乖女,学习好,是个好女孩。小学毕业,莉拉家里反对她继续读书,我父母也同样反对,觉得女孩没必要浪费钱读书。老师来家访支持我,我父母有所动摇,让我试着上学,如果有哪科不及格就退学,所以我学习起来很拼命。莉拉不学习了,在一门心思设计鞋子,她父亲知道后极力反对。城里的「混混」喜欢上了莉拉,每天坚持去她家吃晚饭,莉拉无动于衷,后来莉拉和肉食店老板好上了,想通过这种办法终止和「混混」的关系。肉食店老板很温柔体贴,高价买下莉拉和哥哥一起做的第一双鞋,投资莉拉家的鞋店,后来和莉拉结婚。婚礼很豪华,婚房很漂亮,莉拉成了阔太太。但是在婚礼当天,莉拉发现丈夫把她做出的鞋子送个了「混混」,还和「混混」有商业来往,她怒不可揭,在度蜜月的几天里和丈夫大吵大闹。莉拉为了「鞋子」和「相片」的事情大吵大闹,后来妥协,先在肉食店后在鞋店上班。为了养好身体去海边度假,在这里结识了我一直暗恋的尼诺。尼诺没看上我,却和莉拉好上了,我却创造条件让她俩私会。莉拉越陷越深,怀上了尼诺的孩子,搬去和他一起住,尼诺很快就厌烦了,他俩后来分了手。莉拉孩子出生后搬出来住,在工厂工作,后来加入工会组织,揭露工厂内幕,代表工人争取利益。莉拉离开工厂,做了程序员。我大学毕业结了婚,出了一本书,有了些名气,生了两个女儿。几年的婚姻让我疲惫,我又遇到了暗恋十几年的男人,我决定离婚跟着他。没想到他不想离婚,我被迫接受作为他的情人,很快怀了他的孩子。我无法忍受他的沾花惹草和谎话连篇,就和他分了手。我搬到莉拉楼上住,相互照应。我陷入老城区的生活,也给我的写作提供了材料。莉拉的女儿突然失踪了,她精神恍惚,一直走不出痛苦。我的女儿喜欢上莉拉的儿子,我觉得他没前途,极力反对。女儿长大外出上学,我也搬去了其他城市。
下面摘抄一些我觉得有感触的段落:
有些时候,我们会用一些毫无意义的话、荒谬的做法掩盖我们真实的感情。在我们生命的不同阶段,对男人能不能产生感情,通常是看他们符不符合我们心目中的男人形象。
写作不是随意的事情,要写得比之前好,我要研究现在和过去的那些小说,要了解小说的写法,要学习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塑造那些非常真实的心灵。
正是因为社会不公正,才使学习对于有些人来说是非常艰苦的事(比如说对我),但对其他人是一种消遣(比如说对于彼得罗);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不管社会公不公平,人们都必须学习,这是一件好事儿,非常好的事儿。
成熟意味着镇静自若的接受生活的波折,要在实际生活和理论之间划出一道界限。
一本书、一篇文章可以制造声音,就像古代的战士在作战前制造的声音,但这和真实的力量以及没有尺度的暴力并不相连,这只是一种表演。
谁说生活应该有意义?意义就是一段段黑线,就像虾子身体里的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