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长安公园植物园碎片兼求助

2024年4月7日 16:42

一转眼清明已过,从木木老师的周刊里看到大家在这个假期都很充实,依照惯例,我最近也拍了不少照片,选片、修片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亚于修改一篇文章。

我是采用typora+upic+阿里云oss的思路处理博客文章的插图。最开始还可以一键复制粘贴所有图片到typora,然后自动解析为markdown格式代码,通过upic自动上传到阿里云oss,最后将整个代码贴到博客文章中,整个过程丝滑无比,一气呵成。

后来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复制到typora后所有图片均显示为第一张图片,且各自url不同。怀疑是upic上传限制,测试后upic可以通过剪贴板批量上传;检查typora也没发现任何限制设置。哪位大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西山折叠

摄影玩家不完全指北

2024年2月16日 10:12

前几天晚上独自驱车沿中山路一路向西拍了一些夜景照片。在正太广场旁边凑过来一位脖子上挂着索尼A7iii的小伙子,向我自我介绍一番,他还在北京读大学,春节回家闲来无事拍夜景。在周围都是一色手机拍照的环境里,两个玩相机的人一下子有了共同语言,边拍烟花边聊器材和技术,直到最后一格电池用完,互加微信各回各家。

突然想起大约是2010年冬天,在海口世纪大桥下偶遇摄影圈大佬点拨的往事,也是这样的夜晚,仿佛还在昨天。彼时的我还在纠结于光圈快门感光度这些细枝末节的参数,如今我在摄影萌新面前也能侃侃而谈。

从2008年拥有人生第一台数码相机佳能PowerShot SX100 IS,先后换过佳能500D、60D到现在的尼康Z6ii,已经过去15年,不敢称自己是职业摄影人士,但还算得上一个摄影的玩家吧。

我不是一个专注于技术的玩家,一路更换了几台相机,在疫情期间也摸过一段时间公司的佳能无敌兔(5DII),或许应该也许是个器材党,差生文具多嘛。

在使用了这些相机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器材的升级能让人更专注于做摄影这件事情本身。

而且一旦升级器材后,就再也回不去了。就好比看过4K的屏幕后,再看1080P的屏幕就会觉得很粗糙,即使你当初觉得1080P的屏幕有多么精细,这种感觉再也回不去了,你甚至无法想象自己居然曾经每天盯着1080P这么粗糙的屏幕如何甘之如饴。

玩摄影也是,用上最初的佳能消费级数码相机,就会感觉诺基亚6300手机拍出的照片就是渣,而现在翻看曾经用佳能PowerShot SX100 IS拍的照片,也感觉画质很一般。

一方面相机的技术在升级,另一方面查看照片的电脑屏幕也在升级,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玩摄影的这个人的「审美」也在提高。

「审美」在我眼里是一个很中性的词,当有人评价我的审美水平不高时,我第一反应不是羞耻或者恼怒,而是对方所说的画面风格肯定是我之前所没有见过或者见过没重视的。那我会要求对方给出TA所认为的审美水平高的作品示例。

摄影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看到的优秀作品的数量。人不会创造出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摄影也是。

当然,这与实际上手拍更多的照片并不冲突。拍摄更多的照片很大程度上解决的是摄影者操作设备的肌肉记忆,拍的多了自然会快速、熟练地拍出更多照片,然而也只是拍出更多相同水平的照片而已。真正让你的摄影技术突飞猛进的方法,还是大量看优秀的作品,通过不断模仿优秀作品的构图、用光,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影审美水平。

如果想学摄影,那就在你财力范围内入手一台尽可能专业级别的设备。微单VS单反就好比是自动挡VS手动挡汽车,手动挡虽然更有驾驶乐趣,但操作繁琐,容易疲劳。我如果推荐的话,摄影萌新直接入手微单。

至于半画幅还是全画幅,当然是全画幅更好一些,而半画幅的微单也会比同级别的单反拍出照片更细腻。随着全画幅微单的出现,摄影这门技术对新人越来越友好,因为全画幅相机对环境的容忍度会很高,尤其是动辄5w级别的感光度,会让夜景拍摄更轻松,即使拍摄的照片画面比较暗,后期拉高亮度也不会出现太多噪点;相比之下,佳能60D的感光度最高只有6400,500D才1600,拍摄夜景需要增加曝光时间才能拍出清晰的画面,而长时间曝光就需要使用三脚架,无形之间增加拍摄的负重。

全画幅相机除了对环境的容忍度高,微单的监视屏更是所见即所得,使得摄影者操控相机的门槛又大大降低。单反虽然也有监视屏,但由于本身的构造限制,按下快门后反光镜会升起,为了减少「机震」造成的焦点偏移,通常建议通过目视镜取景,但单反的目视镜画面不是所见即所得的,最终成像效果需要在监视屏回看。这样看来,微单所见即所得的监视屏就很高效、直观,一边微调参数、一边实时能看到成像结果,加上微单没有反光镜,按动快慢后不会有机震,很轻松就能捕捉到清晰稳定的画面。

另外,相机容忍度高的好处是,不需要刻意记忆很多光圈、快门、感光度的组合。假如你拍摄夜景,最优先考虑的是缩短快门时间,以便减少相机的抖动,那直接把感光度调高就行,5w级别的感光度简直不要太方便。

摄影就技术来说,无非是快门、光圈、感光度的组合,越高端的设备参数上限越高,这三个参数的组合空间就越大,对摄影初学者越友好。

摄影圈用「铁手」来形容一个人持握相机极其稳定,不借助三脚架就能拍出稳定的照片,这固然是常年累月形成的肌肉记忆,但科技的发展,微单的出现,让初学者也能轻松拍出大片。

如果非要有什么必备的技术,那就了解一下快门、光圈、感光度的原理,网上也有很多一篇文章读懂之类的教程。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参数的习惯叫法:

  1. 快门:一般用1/10、1/500这样的分数表示,通常说调高快门就是把分母调大,调低快门就是把分母调小,小到一定程度会变成数字1、2、3这样子,意思是1、2、3秒的快门,快门更慢了。
  2. 光圈:一般用f/2、f/4、f/8、f/16……这样的形式表示,大光圈是指数字小的,小光圈是指数字大的,比如f/2比f/16的光圈要大。
  3. 感光度:一般直接用数字表示,比如:100、200、400、800……数字越小感光度越低,数字越大感光度越高。

摄影主要就是围绕着三个参数来控制用光,随机组合太多了,所以建议摄影萌新不要太纠结于具体参数,而是选一台更专业的相机,把更多精力放在拍摄这件事情本身,去体验控制光线的乐趣。

特别要注意的是,当你感觉相机成像速度慢的时候,不要总想着是不是储存卡快满了,储存速度慢了,先看看是不是快门速度太慢了,那就把光圈调大一些 ~

City walk in 湾里庙步行街

2023年11月14日 20:31

周日晚上带着姑娘来了一次city walk。位于石家庄老火车站商圈的湾里庙,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曾经是个繁华的地方,它在石家庄的地位,就好比太古里之于成都,南锣鼓巷之于北京。自从石家庄将火车站搬到了城市的南郊,这里一下子落寞起来。

不过,最近这里的一大新闻就是,京九铁路下面的地道桥拆除了,旁边著名的烂尾楼也拆除了,凭空增加了一片城市绿地。

正太饭店、大石桥修葺后也出现在这块绿地上。特别是大石桥,之前一直是文物保护单位,并没有对外开放,那天我也是第一次登上传说中石家庄桥西、桥东的界桥。

大石桥是京汉铁路开通后修建的,由于经常出现火车撞人事件,石家庄各界人士向政府请愿,要求修建一座跨铁路石桥,甚至铁路职工要求修建石桥费用从他们的工资里扣除。可见石家庄人的有情有义。

大石桥旁边,穿过公里街就是湾里庙步行街,东西走向。曾经有名的脏乱差,如今经过整治也初步有了时尚步行街的样子。商业街步行街,全国各地大同小异,并没有什么特色。好处就是晚上没事可以闲逛,天冷了街上人也不多,正好可以拍夜景练手。

成都成都

2023年10月28日 16:50

10月20-22日公司组织成都团建。
三天行程,第一天全员集体游熊猫谷、都江堰,整体印象是排队排队;下午自由活动南桥古城,基本上是吃吃吃;
第二天参观三星堆博物馆,一路拍拍拍,晚上东升街约了天涯同事冷总和段总,两个四川人为了照顾我这个河北人,点了微微辣的串串,三个人还是吃得龇牙咧嘴,酒足饭饱后逛太古里,不禁感慨,成都真是把裸眼3D的户外广告大屏玩会了;
第三天窝在酒店追了半天2019版《倚天屠龙记》,陈钰琪总是给我一种翁美玲转世的错觉,因为右脚实在是废了,想着周一还要上班,就没有安排行程。
周日晚上10点落地回家。

主观攻略:

1.如果想拍大熊猫和小熊猫,就快速步行到山腰,不要在山脚恋战,那两只黑鸭子真的不值得拍半天,小熊猫在山顶。

2.游都江堰不要为了节省力气坐游览车,事实上排队也在消耗体力。

3.三星堆博物馆入口的免费拍照送钥匙扣千万别拍,钥匙扣照片大概有指甲盖大小,两块塑料片固定,没有任何三星堆元素。一楼展厅可以拍一些照片,二楼除了青铜神树其他都不值一看,二楼的打灯就不如一楼精致,大概二楼都是仿制品。如果想盖章的话,建议别买旅游护照,直接买一个空白笔记本,甚至作业本就行,三星堆邮局的印章足足有几十个,旅游护照根本不够用。

4.关于某个美食,不要一到成都就直奔目标,比如老妈蹄花,在成都遍地都是,凭概率也能吃个差不多,有排队时间,到处走走也不错。

enjoy~

成都是把户外大屏玩会了

二次元的狂欢——石家庄2023年NCE动漫展集邮

2023年10月2日 23:45

10月1日带着我家姑娘开启了一场二次元的「特种兵」一日游,特地买了单日不限次数的门票。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这么多动漫装扮的小哥哥、小姐姐,小姑娘也破天荒社牛了一次,举起小天才手表咔嚓一顿猛操作,勇敢地和几个coser合影留念。

真羡慕这些年轻人,在这样的盛大节日里,穿成自己心目中热爱的形象,自信地穿梭在人群之中,这大概就是二次元的狂欢吧?

中午小姑娘饿了,看到两个展厅过道处coser们都在吃泡面+烤肠,以为自己的午饭也要这么对付了。既然买了不限次数的门票,那就不能将就,正定古城来都来了,一定得吃顿好吃的。

到了正定南城门,交通管制,车开不进去,只好把车停在古城外的停车场,步行过去。一路走走停停,吃了饭到古城楼上逛了一圈,这一天也走了1万6千多步,再到漫展已经是下午4点半了,进去赶了个末场,结束了这一天的行程。

Enjoy~

跨城游记:只有河南

2023年9月18日 00:00

河南是我的第二故乡,曾在河南生活、学习过4年。9月初和家人到「只有河南」戏剧幻城2日游,算是故地重游,让我对河南又多了一层理解。

在「只有河南」的2天,可以说是一次奇幻之旅,跨越时空又如此真实,发生在河南这片土地上的桩桩件件,仿佛我是旁观者,又是亲历者。

「只有河南」大大小小总共21个剧场,2天时间并没有看完,因为很多剧场是需要观看者随着演员不断转场,几个剧看下来对体力是一种考验。真的是沉浸式观剧,尤其是李家村剧场,关于1942年饥荒那段历史,我读过很多文学作品,都没有这次感受真实,仿佛自己亲身经历一般,那些画面就在触手可及的眼前。

还有一个感觉,下次再有这样的出游,一定要备上相机快拆扣,来回转场是对体力的消耗,相机装到包里就不想再掏出来,即使使用腕带时间久了也只想装起来,让双手休息一下,因此错过了好多值得记录的瞬间。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主题曲M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