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花厅坊让人有点失望

2025年5月6日 11:14

五一小长假之后两天都没有出门。其实倒数第二天是可以出门的,但是我却感觉不那么好,不知道为什么喉,痛,而且那天据说要下雨,虽然其实从上午的情况看来,上午没雨,下午什么时候下不知道。第四天中午开始我就赖在我妈床上,在那里翻来覆去的睡觉,睡了一整个下午。睡到下午16点多的时候,感觉睡够了,也热醒了,所以开始看电视。五一假期一共有5天,直到第四天下午,我才开始看我一直都在看的电视剧《黄雀》。之前几乎没时间看电视,只是随便看了一下纪录片《寻味顺德》。其实《寻味顺德》我在电视也看过,起码两次,但每次看我都觉得很有意思。

为什么我会觉得不舒服呢?我也说不准,前一天也没做什么很特别的事。前一天中午时分我跟我妈出门去了黄埔的新景点——花厅坊,那个东西实际上就在火村,是一个合生楼盘围住的一个古村落。我觉得这个跟佛山禅城区普君北路那个碧桂园的楼盘有点类似,碧桂园可以在周边开发,但中间有一堆保留古建筑,你得负责修缮以及运营。我感觉火村的这个花厅坊大概也是这样。我感觉合生地产那里有部分楼盘是火村旧城改造回迁户,跟天河的猎德冼村有点类似,当然,这只是我的感觉。

虽然花厅坊这个景点被推得很厉害,但我感觉没什么意思。主要原因是我觉得修缮得不够细致,跟佛山禅城区的岭南新天地比起来感觉差好远。之所以差好远,是因为岭南新天地里面汇聚的那些老建筑排场要比花厅坊的老房子聚集区高档太多了。别说佛山那么远,其实广州也有不少地方是老房子改造的,最有名的地方当然是永庆坊。但我不怎么喜欢去那个地方,大概是因为人太多了,旁边的粤剧博物馆我也仅仅去过一次。粤剧博物馆还是挺漂亮的,但是我妈赶着我赶紧走,所以也就只能走马观花一下。在我记忆之中,猎德应该是广州第1个改造的旧村。每周回单位的时候,我都要去猎德地铁站,都要经过猎德大桥,也要经过猎德村牌坊的位置。那个地方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大排筵席。有可能是结婚的,也有可能是其它喜事,当然也有逢年过节猎德大家族一起聚餐。好火爆,好热闹。但我不是那里的人,我凑不过去,我只能在公交车上路过羡慕而已。

为什么我觉得火村的这个花厅房感觉怪怪的?因为商业气息过于浓了。吃饭的地方我感觉有点偏多,还有就是,比较缺乏地方特色,他们只管招商,但是他们不管招回来的是什么商。另外一个让我觉得挺无语的就是他们村口有一棵比较有名的榕树,叫孖生树,是两个榕树绕在一起生长。但如果你没看到那块牌子,我甚至看不上那棵树。理论上广州的榕树都是很硕大的,枝叶茂盛,根系丰满,还有很多气根。理论上那应该是他们村口的大榕树,那棵理论上有名的树,枝叶却是稀稀落落,感觉不太健康,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不是生机勃勃的榕树。在广东,居然把榕树养成这个样子,我也是服了。理论上这应该是他们村的宝贝,为什么他们不找些医生来帮一下忙呢?

除了花厅坊以外,离那个地方不远还有一个叫融德里的地方,下次可以去一下,但是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

大快活的记忆

2025年5月5日 08:27

《水饺皇后》里有一个镜头,那是一个霓虹灯小丑头,小丑头的下面写了三个字——大快活。我已经不记得电影是一个什么这样的情节之下,出现了这个大logo,但是这个logo让我马上联想到了我印象之中的大快活。

在我读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广州也有不少大快活,但印象之中大都在越秀区。我们去得最多的是下九路的大快活,那个大快活的面积比较大,在某一栋建筑的2楼。从那里出来没走几步就是墨西哥稻草人和蜂胡子的铺子。每次如果一家三口去吃,我爸总会吃海南鸡饭,而我和我妈没有固定的款式。几乎可以这么说,每一次去下九路,要在那里吃饭,我们都会去大快活。虽然下九路从来不缺吃的地方。那里有广州酒家、有莲香楼、也有陶陶居,这些是大型的,还有各种小店,比如欧成记、南信之类。那个时候,我们却会选择去大快活。我不知道如果去其它地方,我会不会不高兴。可能如果你只是带我去吃一个云吞面,我会不开心,因为云吞面在昌岗西路那边,也就是我家附近也有很多。对我来说,那个时候分不清好还是不好,我只知道是还是不是。在我的印象之中,大快活那个小丑头和大快活三个大字都是黄色的。

终于上小学了,我家就在小学的对面,基本可以说是门对门,只隔了一条双向两车道的马路而已。上学的时候,我妈找了一个大别针,绑了一条绳,上面拴着我家的钥匙,那个大别针扣在我的书包上。那串钥匙有一个钥匙扣,是一根香肠,上面有大快活的logo。那是姨妈送给我的礼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她有那个东西,可能我表姐也会偶尔去大快活。那根香肠后来不知道丢哪里去了。在我记忆之中,那根香肠的扣子没多久就坏掉,然后我的爸妈就在那个扣子的位置替换上了一根很粗的铜线。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依然对那个东西记忆犹新。大概因为一直以来,我基本都不用钥匙扣。那个钥匙扣标志着我第一次有了家里的钥匙。

90年代的广州有不少大快活,但在我印象之中,没有开到海珠区。海珠区我去得最多的快餐店是添美食,在海珠购物中心,在江南大道上。南丰商场的一楼有肯德基和必胜客,他们开在两隔壁,后来我才知道他们都是百事集团的。后来海珠购物中心开了麦当劳,所以我和我的初中小伙伴有时候就不需要跑到海珠广场的那个麦当劳。

多年以后,我们一家三口已经很少逛下九路。当我再次回到那个地方的时候,已经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后,发现我找不到从前的那家大快活了。我甚至觉得大快活这个快餐店已经在广州消失。近几年,我又发现了大快活。在公园前发现了,在江南西发现了,但是那个logo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小丑,变成了一个橙色的人。你可以抽象地认为,那个人就是一个大字的形象。我曾经怀疑过,现在我看到的大快活到底是不是以前我熟悉的那个。

周五的晚上我搜索了一下,发现原来这个大快活就是以前的那个大快活,不过他们换了logo而已。大快活,大家乐和维他奶实际上都是香港罗氏家族创立。一直以来我都只知道大家乐和维他奶是香港的,不知道原来大块活也是香港。

我小时候的广州,快餐店有添美食和多美丽,但后来,彻底消失了。好长一段时间,基本只会看到麦当劳和肯德基。

和日本相关的东西

2025年5月4日 08:12

在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广州人的记忆之中,小时候家里的那个电视机基本都是日本产的。这些日本产的电视机,要不是通过水货的方式进来,要不是通过香港的亲戚朋友带回来。为什么我会知道第一条呢?因为现在我的工作地点是东莞麻涌,那是一个水乡,水路非常的发达,临近狮子羊。以前麻涌的一个本地阿姨曾经跟我说,她家的很多东西都是当年通过第一种方式带回来的,而他们的很多本地人干的就是这种生意。

小时候我家的彩色电视机是日立的,液化石油气热水器也是日立的。小时候,我就只看到那里有一串的英文,不知道是什么,家长们只会跟我说日立、乐声之类。这些日立、乐声都是香港的称呼。过了好多年,上小学了,识字了,在百货商场也看到了这些牌子,但是那里标出来的不是乐声。乐声实际上就是Panasonic,在国内我们称呼为松下。日立现在在我们的大型商场里见得不多。我家的电视现在用的是Sharp,之前那个也是。再之前我们用的是康佳。我不知道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广州以外的那些国内城市,他们家庭里用的电视机是什么牌子的。在创维、TCL、康佳这些国内品牌起来之前,广州人的电视机基本都是日本产的。我家的第1个VCD机是Sharp,但那个时候我不知道Sharp是什么,估计那个VCD机是一个贴牌的假冒货,所以存活的时间没多长。我家的那个录像机更短命,据说是我们中奖了,其他人都买同一个牌子同一批货,就我家那个买回来就没好过多长时间。外婆家的那个收录机就是Panasonic的,也就是大人称呼的乐声。

为什么会说起这个呢?因为在《水饺皇后》里,有两次镜头给到了楼顶的Sharp广告牌,那里有英文也有中文,英文写的是Sharp,中文写的是声宝。因为是繁体字,所以我没有马上反应过来,但是我一眼就认出英文了,到后来第二次出现的时候,我才发现那里写的不是夏普。那里写的是什么呢?后来我才去查资料,发现原来香港称呼夏普为声宝。现在,他们的丰泽电器依然在卖着声宝的产品,其中就包括了窗式空调机。就价格而言,声宝的微波炉不贵,跟国产的格兰仕、美的差不多,但现在的广州,在大型的商店里,又或者在网上商城里,我们极少看到夏普除了电视机以外的其它产品,就更不用说窗式空调了。

《水饺皇后》里面有一个镜头是臧姑娘的女儿们偷偷在包租婆的门口看电视。黑白电视里正播放着动画片,通过画面和音乐,我都马上认出是《飘零燕》。大概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我在翡翠台星期六还是星期天早上10点多的时候,看过彩色版的《飘零燕》。在某个暑假,在某个央视频道早上8点多的时候,我也看过彩色版的《飘零燕》。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说的是粤语,一个说的是普通话。我不知道《飘零燕》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九十年代在看,但那个动画片1977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吗?电影里的那个电视机是黑白的,但实际上1977年的《飘零燕》是不是实际上是彩色的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在别人家门口或别人家的窗户偷看人家的电视。以前还能这么偷看,现在几乎不可能了,因为现在的新住宅一楼通常都没有人居住,居住也不会开门。一楼通常是架空层、停车场、大堂之类的东西。

我有过更多的记忆交汇,我当然会咀嚼联想出更多。

万木森森一草堂

2025年3月8日 17:03

近代广州,有很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思想启蒙运动。作为这些历史事件的记忆,很多历史遗迹留存至今。比如三元里,洪秀全故居,万木草堂,黄花岗黄埔军校,国民党“一大”旧址,中共三大会址,农民运动讲习所(番禺学宫)等等。

邱氏书室--万木草堂旧址

中法战争结束不久,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春,应弟子陈千秋、梁启超之请,康有为在广州租借“邱氏书室”(在今广州中山四路长兴里3号),创办长兴学舍,开设讲堂宣扬维新变法思想,培养变法人才。第二年,迁讲堂于卫边街邝氏祠(在今吉祥路)。1893年冬再迁于广府学宫仰高祠(在今文德路),此时方悬挂“万木草堂”匾额,取自翰林梁鼎芬《赠康长素布衣》中“万木森森一草堂”句,意为“培植万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万木草堂随即被封。

后世将上述三处讲堂统称为“万木草堂”。邝氏祠和仰高祠今已不存,唯有“邱氏书室”保留至今,被辟为“万木草堂旧址”加以保护纪念。现悬挂的匾额“万木草堂”四字为集字自康有为真迹。

万木草堂内景

梁鼎芬《赠康长素布衣》
牛女星文夜放光,樵山云气郁青苍。
九流混混谁真派,万木森森一草堂。
岂有尊才疏北海,空思三顾起南阳。
搴兰揽茝夫君急,蕉萃行吟太自伤。

据学者李肖聃(曾任梁启超秘书)考证,康有为早年在南海西樵山三湖书院学习时,好友梁鼎芬前去探访,并送了这首诗。

万木草堂内康梁塑像

戊戌变法策源地

邱氏书室由增城举人邱觉黄在1804年(清嘉庆九年)倡议,经由“广东十府十州八十县”的邱姓决议,集资白银1600两,于1808年始建。书室为三间三进、两天井、硬山顶的祠堂式建筑。碌灰筒瓦,两边保留有部分灰塑,青砖墙石脚,砖木结构,面阔三间,深三进,面积约为663平方米。门额上刻有“邱氏书室”四个大字。

邱氏书室速写

万木草堂建筑风格

万木草堂内景

万木草堂内景

有清一代,为规避官府的禁祠行动,位于省城广州的合族祠,各姓宗祠等多冠以“书院”,“书室”等名(详情可参考阅读之前博文–陈家祠),“邱氏书室”自然也不例外。“邱氏书室”的选址和设立,既是为了邱氏子弟在此学习,方便他们前往附近的番禺学宫(几步之遥)参加科举考试,也是邱氏家族祭祀先祖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姓氏,邱原本应写作为丘,为避孔子(字孔丘)讳而写作邱。辛亥鼎革之际,闽粤两省邱姓族人倡复丘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丘逢甲,一般不写作邱逢甲。

1896年6月,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作为丘氏后人来到万木草堂(“邱氏书室”),在这里落脚借住,生活于此。

丘逢甲

南粤先贤--丘逢甲

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1953年,邱氏书室被政府接管,一度他用。1983年,万木草堂被列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0月,它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它又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木草堂

云溪植物园

2025年1月27日 08:32

春节假期的第三天去了云溪植物园。云溪和云萝植物园是去年广州新开的两个植物园,都在白云山的旁边,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在地铁11号线开通的那天,我和我妈就已经去了云萝植物园。云罗植物园在白云山的南门,云南花园上去不到1公里的地方。云溪植物园是在广州体育馆这边。去云萝植物园那天因为是地铁11号线开通,所以那里无论是云台花园还是云萝植物园,人都非常多。那天其实我没有决定好到底是去云溪还是云罗,后来发现云萝就在地铁11号线云台花园不远的地方,云溪植物园比较靠近的地铁站是地铁2号线,所以那天我就定了要去云萝植物园,但实际上那个时候我不确定无偿献血的优待症能不能在云萝植物园使用。云溪植物园白纸黑字写明可以,但云萝植物园行不行呢?结论是可以的。

这次去云溪植物园,该怎么去?高德地图指的那条路线是地铁3号线在华师转地铁11号线,到云台花园那里然后再转公交。让人有点出乎意料的是无论是地铁3号线还是11号线,人都不算太多。云台花园到广州体育馆的公交车一路很通畅,车上也没几个人。

云溪植物园跟云萝植物园差距很大,云溪植物园游人不多。之所以这一次我要选择去云溪植物园,因为1月25日是广州园博会开幕的第一天,而云溪植物园,是这一届园博会的主会场,所以我就选择了在这一天去云溪植物园。我以为人会很多,但结果人还是很少。园博会主会场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反正走上一段路,就会遇到一帮搞活动的人。

跟云罗植物园比起来,云溪植物园的面积我感觉小很多。人为设计种植的东西也少很多,于是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云溪植物园的人流要比云萝植物园少很多。这两个植物园都是新的植物园,但是跟华南国家植物园比起来,我感觉我还是比较喜欢华南植物园。这些植物园跟湿地公园比起来,植物园规划又好很多。过去那些年,广州到底在这些植物园上投进去了多少钱呢?云溪植物园以前并不叫植物园,叫做云溪公园。以前的云溪公园是免费入园的。现在变成云溪植物园了,所以肯定是种植了更加多各种植物,同时也加了一些建筑进去。以前我那个住在广园新村附近的亲戚,如果去公园的话,会选择去云溪公园,但后来云溪公园关了一段时间用来升级改造,最后变成了现在的云溪植物园。对她来说没有影响,因为65岁的以上的老人依然免费进入,但是要和女儿一起去,女儿就要给门票了。对我来说也没有影响,因为我那无偿献血优待证也有老人免费卡的权利。

云溪植物园是漂亮的,但是要走完云溪植物园感觉挺绕,那个地图居然把我给搞懵了。对熟悉的人来说,其实主路线就两条,一条分支的路线是以前的旧路,但就现在的设定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云萝植物园我还会去第二次,因为木棉顶下面的那些雨林区还没走,因为我和我妈第一次的时候选择走上面的路,所以下一次,得把下面雨林区的也逛一下。云溪植物园这一次基本已经走完了,大概差不多也就这个样子。

佛山的滨河公园

2024年11月11日 09:29

昨天说到我跟我妈去了佛山世纪莲附近,发现那个地方原来是佛山的新中轴线,但实际上我妈想去的只是那个滨海公园,因为从她同学踩点拍回来的照片好像那里很漂亮。我们从世纪莲那个地铁站直接就去了,到了河边,到底是向左还是向右?我们选择了向右,因为洗手间的标志是指向右边的,其实也可以向左,但如果我对整个滨海公园有更详细的了解,向右显然可玩的地方更多。我们就在这样胡乱的选择之下,选择了向右。那是一条河堤坝上的路,一直沿着江边,不知道会延伸到什么地方。反正我们就一直向前走。途中有一些自行车和电动车的租赁点。其实我是有心动过,要不要租自行车,但最后我跟我妈都选择了只用免费的11路车。

那个滨海公园,准确来说不是一个公园,是一堆景点,聚集在一个河堤岸上。所以有可能这一段是这个称呼,那一段是那个称呼,不是整条路上都很多人,人流是分段的,如果那里有个儿童乐园之类,人就会很多。这种布局跟广州一河两岸不太一样。可能跟广州临江大道那边的设定有点类似,因为那边过上一段时间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可游玩的地方,但你只能称呼那些为口袋公园,但是佛山这边显然那些某些景点大到已经不是口袋公园那么简单了,比如某个水上乐园,虽然现在这个季节,水上乐园水上的项目没有开,但估计水上乐园在不开水上项目的时候会变成卡丁车赛场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走在那条堤岸上,让我想起多年以前到单位组织会计跟统计去杭州培训的时候,那个校园离杭州的堤岸不远,所以我去过那里跑步。有一天中午也组织培训的出去了一趟,去看钱塘江的大潮。晚上我不知道有没有大潮,反正漆黑一片也看不到,选择中午去看,估计他们对潮汐表研究过。但培训的时候,连中午的时间都不是自己的,得用作这种用途,会让人觉得有点累。

我跟我妈大概是中午时分到达世纪莲附近的,在出发之前我们就在包道买了一点点吃的东西,没走几百米就找了个凳子坐下来把那些吃了。路上有些地方有树荫,有些没有,虽然我们去的那个周六是个阴天,但感觉几乎没有风,虽然太阳也不算很非常猛烈,但依然觉得很热。路况不算非常糟糕,但是也会让你觉得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周边的那些设备设施跟从世纪莲地铁站刚出来时给我的那个感觉差不多。历史不算很悠久,但是已经破败得有点严重。我们一直沿着那条路向前走,因为我发现只要向前就能到达广佛线的总站新城东。当我们走了一大段以后,发现回到世纪莲比去新城东还要远。从世纪莲刚出发没多久,我就发现某个叫佛山城市展览馆的地方好像很好玩,所以我的计划是走完这个滨江公园就回去那个佛山城市展览馆,但显然,往回走还不如直接走到新城东,再搭地铁回去。最后我们的确是这么干的,但是要去新城东,去地铁站的两条路好像都被封掉了,走近了才知道原来是某个河堤改造。汽车肯定过不了,但行人和非机动车可以。接着我才发现,原来世纪莲之所以叫世纪莲是因为那里有个莲花造型的体育馆,而新城东地铁站没多远的地方就是一个演艺中心。如果你要看演唱会、看各种表演,就得去新城东。如果你要看体育比赛,估计你得去世纪莲。广佛线是佛山最早开通的地铁,一开始就把这两个重要的地点连在了线上,感觉真的很超前。广佛线建起来的时候,这两个地方的那两个重要的场馆真的已经建起来了吗?

新地方有新气象,但我感觉我还是比较喜欢看老地方。

广州光孝禅寺

2024年1月23日 15:30

前不久腊八节,有博友发了在寺庙领取腊八粥的博文和图片。读后让我感慨自己好久不曾去寺庙,于是上周末决定再次去附近的光孝寺看看,感受或者说熏陶下。

其实在我的博文中,曾经多次介绍记录广州及周边寺庙。(广州佛教丛林(光孝寺,六榕寺和华林寺)海幢寺,大佛寺韶关南华禅寺广州的中轴线

我喜欢去寺庙参观,目的自然不在参禅拜佛,感兴趣的是寺庙里历史悠久的建筑,遗迹以及其背后流传千年的文化。这些似乎更能洗涤人的心灵,千年的时光过往就凝聚在上面,怎能不使人心生谦卑,平心静气。

在我的博文里,最早涉及光孝寺的记录是写于2015年12月13日随笔,但是我很确信之前更早我就来光孝寺参观过,只是没有留下文字记录或者记录散轶了。

2015年12月13日随笔
来广州多年,一直想去光孝寺看看那株1500多年前的菩提树。
今天终于成行…
藏身于人民北路的光孝寺,有些让人失望。虽说大隐隐于市,但是身处繁华闹市区的古寺,总让人觉得少了深山藏古寺的那份静谧,那种安详。眼前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到处停放着的汽车,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终究只是历史。还好我是为那株著名的菩提树而来。

光孝寺,全称为报恩光孝禅寺,是广州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华林、海幢)之一,广东四大名刹(潮州开元寺、韶关南华寺、广州光孝寺和肇庆庆云寺)之一,有差不多2000年的历史。正门为现代重修新建,上有赵朴初手书“光孝寺”匾额。门两旁有对联:“五羊论古寺,初地访诃林”。光孝寺也为广东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

新修的光孝寺正门

光孝寺历史

光孝寺将近2000多年的历史,记载很清晰详细完整。

寺址最初是南越末代国君赵建德(?-前111年,赵佗的玄孙)的故宅。三国孙权吴大帝年间,虞翻(164-233年)贬谪至此,聚徒讲学,在此广植苹婆和诃子树,所以此处被称为“诃林”,又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施宅为寺院,取名制止(制旨)寺,也称虞翻庙,这是光孝寺最早的前身。

246年,三国吴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合浦以南称“交州”,合浦以北称“广州”,广州治所在番禺。这是“广州”得名的开始。广州又称羊城,所以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说法。

397年(东晋隆安元年),昙摩耶舍法师航海到达广州,在这里创建佛殿,改名“王苑延寺”,又称“王园寺”(401年东晋隆安五年,称五园寺)。他是光孝寺的第一位高僧。

南北朝时期,中天竺高僧求那跋陀罗(394-468,中国佛教北宗尊奉其为始祖)于刘宋元嘉十二年(435)泛海到达广州,在这里创建戒坛,设“制旨道场”,传授戒法。

502年(梁武帝天监元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法师带来菩提树一株,种植在戒坛前,并预言,过170年后,当有肉身菩萨,在此树下开演佛法,度无量众。(很大可能是六祖慧能弟子附会,捏造之言)

527年(大通元年),印度佛教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536)航海到达广州,被笃信佛教的广州刺史萧昂迎于王园寺,弘传禅法,名声益著。达摩后被梁武帝请到金陵,晤谈不契,又北上到少林寺,在那里面壁九年,独修禅定,被尊为中国禅宗的始祖。

唐时,改名乾明法性寺,大云寺,西云道宫。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寺宇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岭南地区一个重要的佛教活动中心。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六祖慧能曾在寺内有著名的关于风幡关系的讨论。

749年(唐玄宗天宝八年),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被飓风吹至海南岛,然后来广州,也在此住锡过一段时间。

五代南汉(917年—971年)时称乾亨寺。

宋代时,曾改名为乾明禅院、崇宁万寿寺,天宁万寿寺,有几年还曾改作道教宫观。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年),下诏改称报恩广孝禅寺(广孝,意为发扬光大孝道)。绍兴二十一年,再改名光孝寺,一直沿用至今。

1482年(明成化十八年),明宪宗朱见深赐“敕赐光孝禅寺”匾额。

大雄宝殿悬挂的“敕赐光孝禅寺”匾额

1961年,国务院公布光孝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孝寺建筑

因为附近是广州古代中轴线,是广州历代城建的核心区域,光孝寺占地面积并不大,整个寺庙建筑坐北朝南,布局还算完整。近年来有不断向东西两边扩张。

光孝寺布局导向图

天王殿

从新修的正门进入,首先见到的是清嘉庆的时期始建的天王殿(亦即山门,前门),右下方墙壁上嵌入的有全国文保的石牌,以及乾隆时期的光孝寺重修山门碑记。天王殿上悬挂有“诃林”匾(漏拍了),落款是:万历四十年岁次壬子正月元旦,赐进士第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区大相书,并有印两方。迄今已有400多年(万历四十年为1612年),是广州城内现存最古老的木匾。

天王殿背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牌

乾隆时期的光孝寺重修山门碑记

大雄宝殿

跨过山门,正前方就是规模宏大的大雄宝殿,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佛教单体建筑。

大雄宝殿始建于东晋隆宇六年(公元401年),是华南现存最古老、保留唐宋遗风最好的建筑。重檐到顶,圆柱悬空,既壮观又能起防雨防潮的作用,历朝均有修葺,但原貌大体没变。现存主体建筑为清顺治十一年(1653年)重修,从面阔五间增为面阔七间。

广场及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正面

红墙黄瓦,气度非法。黄色的琉璃瓦代表了其奉旨兴建的无上地位。

大雄宝殿黄色的琉璃瓦

大雄宝殿屋檐特写

大雄宝殿屋檐特写

大雄宝殿前广场上的石灯笼

大雄宝殿月台侧面,看见小型石塔为7层

大雄宝殿月台上的石塔

大雄宝殿月台上的石制构建

大雄宝殿月台上的石狮

钟楼鼓楼

大雄宝殿左右两侧分别有鼓楼和钟楼。右侧为钟楼,始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据说钟楼下有一与姻缘有关的碑刻(我没仔细去查找,不知确否),可能因此光孝寺有了求姻缘很灵验的说法。

钟楼

鼓楼始建于宋空山住持期间(淳祐年间,1241-1252年),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复修,后废。鼓楼下供伽蓝菩萨,此处的伽蓝菩萨不是关羽造像,而是道教的真武大帝。上面提到在宋代,光孝寺曾短暂改为道观,而这尊真武大帝神像就是当时遗留下来的出土文物。这样的不伦不类,可以看成中国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的一个缩影。

鼓楼

现在看见的钟楼鼓楼是1990年经考古发掘在原位置上复建的。鼓楼上悬法鼓,钟楼置钟,遇隆重法会,钟鼓齐鸣。

另一个角度看钟楼

六祖堂

光孝寺内的建筑和文物大多与纪念六祖慧能有关。位于大雄宝殿东北方的六祖堂,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初名祖堂,现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建。此殿面阔5间,进深3间,为单檐歇山顶式。堂内供奉有慧能坐像。

祖堂

祖堂,前景左边这棵是著名的菩提树

七大镇寺之宝

光孝寺有七大镇寺之宝:诃子树,菩提树,瘗发塔,西铁塔,东铁塔,大悲幢,洗钵泉。

诃子树

据考证寺内曾经诃子树遍植成林,至明末有记载寺内尚有五六十棵。现今仅存的一棵位于大雄宝殿后面,据说为乾隆年间补植,但官方2013年发布的相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显示此树树龄只有100年。同一来源的资料显示,寺内大部分细叶榕已有2-3百年树龄。

硕果仅存的这棵诃子树

诃子,又名诃梨勒,属于使君子科的大乔木。原产于印度、缅甸南部一带的低地平原。南朝时,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求那跋摩三藏(367-431年,见传统文化•佛教故事|广州光孝寺:求那跋摩立戒坛)驻锡此寺,指诃子树谓众曰:“此西方诃梨勒果之林也。”诃黎勒,果实可入药,树似木槿,花白,子形如橄榄,产于印度南海诸岛,是佛陀时代僧团中经常用到的药物。

另一角度看这棵诃子树

菩提树

据史籍记载,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天竺高僧智药三藏到达广州,从释迦牟尼佛成道处带来一株菩提树苗,植于光孝寺内,此为中国有记载以来最早移植的菩提树。

智药三藏预言,吾过后170年,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法门,度无量众。其后慧能在黄梅五祖处得法南归,隐居于此十六年,至唐仪凤元年(676年,恰170年之期) ,果然于光孝寺此树下受戒说法。我一直以为这应该是唐宋或以后六祖慧能弟子附会,捏造之言。

菩提树

宋代,“光孝菩提”为羊城八景之一。据《光孝寺志》载,原树于清嘉庆三年(1797年)被飓风吹倒,监院瑞芻(chú,同刍,牲畜吃的草)从韶关南华寺孙树移植原处。上述文保资料显示此树树龄200年,与历史记载吻合。

枝繁叶茂的菩提树

瘗发塔

据相关记载,唐仪凤元年正月十五慧能在菩提树下剃度受戒后,主持法才于四月初八建成瘗(yì)发塔纪念此事。

六祖瘗发塔可谓是光孝寺的镇寺之宝,为仿楼阁式的砖塔,八面玲珑,七级八角形浮屠塔,高达7.8米,每层每面都有佛龛,内置精美佛像,塔檐飞翘,塔顶装饰宝葫芦,整座宝塔挺拔隽秀。因为极具纪念意义,虽历经风霜千余年,但历代募修不绝,保存完好。

瘗发塔

瘗发塔

瘗发塔身特写

瘗发塔身特写

瘗发塔尖特写

瘗发塔尖特写

诃子树,菩提树,瘗发塔三者同框

菩提树与瘗发塔

东西铁塔

东西铁塔为五代南汉时期所建。西铁塔建于五代南汉大宝六年(963年),东塔建于大宝十年建造。

东铁塔保存完整,是中国仅存最古老和最完整的铁塔,以南汉皇帝刘𬬮的名字铸造。四方形,为冶铸莲花座,共七层,高7.69米,塔基为石刻须弥座,塔身上铸有900余个佛龛,每龛都有小佛像,工艺精致。因塔身以盘龙和宝莲花装饰,每层四周遍铸佛像,初成时全身贴金,又名“涂金千佛塔”。

西塔为冶铸千佛塔,高约二丈,精刻细作,惟妙惟肖,是刘𬬮的太监龚澄枢与他的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联名铸造。日本侵华期间因房屋倒塌,四层被压烂,今存底座以上三层。

仅剩三层的西铁塔加亭保护起来

仅剩三层的西铁塔

大悲幢

大悲幢建于唐宝历二年(826年),宝盖形状如蘑菇,以青石造成,高2.19米,八面刻有小楷书《大悲咒》,为寺内现存石刻中最早且有绝对年代可查证者,不过字迹大部分已风化,依稀难辨。

有款识二行,左边:“同经略副使将仕郎前守辰州都督府医博士庐江郡何宥则敬为”;右边:“亡兄节度随军文林郎守康州司马宥选造。”东面又有款一行:“宝历二年岁次丙午十二月一日法性寺住持天德兼薄涧寺大德僧钦造书”。

风化严重的大悲幢

洗钵泉

达摩祖师登临东土的第一站是广州,曾在光孝寺住锡,为了清洗钵盂,他挖了这口井,此井又称“达摩井”。达摩后来北上,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最后成为中国禅宗初祖。

洗钵泉

洗钵泉里的石刻

洗钵泉里的石刻

最后放一组特写照片,准备结束此文。

“五羊论古树,初地访诃林”,门口的楹联似乎平淡无奇。五羊是广州,古树指当年智药禅师种下的菩提树。初地为佛教用语,指修行的第一阶位,也指达摩祖师初次登临之地。诃林指虞翻在此种下的诃子树。这平淡中显示的是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在平淡中演绎着真实和厚重,连绵不绝于千秋。


参考资料:

  1. 维基百科:光孝寺 (广州)
  2. 广州图书馆:(光孝寺与传说)沧桑二千年,风动幡动我自岿然不动
  3. 广州光孝寺历代住持考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