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经典的段子,精辟的扯淡

2023年12月5日 19:15

The one

作家刘东华讲过一个故事。

在他家乡,有一位邱姓木匠,手艺精湛,口碑好,深受大家欢迎。

但邱木匠性子执拗,做好家具,不上漆,要留给专做油漆的匠人;

给人家做好大门,他也不装门钉,剩下的活儿留给专门安装门钉的小工。

有一次,他帮人做柜子,对方问他,为何不帮我将把手装上,这对你不是举手之劳吗?

他回答说,这是祖上的规矩,凡事不可做尽,得给别人留口饭吃。

曾国藩说:“利可共而不可独。”

自私者往往自绝于人,懂得让利于人,才能获得回馈,反过来成就自己。

利益面前,愿意给别人分一杯羹,是一个人最大的格局。

The two

茅台:掌握了人性里“好面子”的核心;

拼多多:掌握了人性里“爱占便宜”的核心;

抖音:掌握了人性里“爱炫耀”的核心;

美团:掌握了人性里“好吃懒做”的核心;

股市:掌握了人性里“一夜暴富”的核心。

所以说,人性,才是最好的核心科技!

——当你把人性的弱点玩明白了,

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不管哪个行业都是一样的……

And three

当年,康熙决定削三藩时,索额图认为自己话语权重,完全忘记了为人臣子的本分,在朝廷上和康熙意见不同,直接争执了起来,在满朝文武面前落了皇帝的面子。

此时,索额图已经完全沉浸在权势之中了。

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家,杀光他所有儿子。五年后,康熙依旧愤愤不平,又将一顶“本朝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头上……

Than four

北宋权臣蔡京给小儿子蔡九谋了个杭州知府的位子,但蔡京的夫人有点儿担心。认为蔡九从小读书习武样样稀松,还是让他从基层做起,先历练历练。

蔡京说:“他没那本事,我才不敢让他从下面做起。下面办事都是真刀真枪,做不好连个背锅的都没有。做了官,有了权,就不一样了,下属会帮你出主意,真把事办砸了还能怪罪到下面的人,所以越是没本事就越不能去做具体的事。”

不上不下最惊诧

2023年11月15日 17:22

这张图片很久以前就见到过,常常与这句话放在一起——“你的读书境界决定你人生的高度”,非常形象,非常真实。

第一次看到这张图片时,很受鼓舞,告诫自己要多读书,提高人生高度,当时只看到了站的最高的那个人。

最近对这张图有了不一样的认识。除了说明读书对人的影响外,这张图也形象的表现了三种人的生命状态。

站的最矮的那种人,属于没心没肺,不会去思考人生、思考生命、思考未来的人,他们大多是有事就干,没事就歇着,或者闲不下来,总要给自己找点事做。

可能他们是世俗的,是没有自我的,是完全按照世俗和传统要求的那样生活的,但是他们没有感觉这样有什么不对,他们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呀。

对他们来说,生活也是很美好的,即使这种美好在别人眼里是假的,是不值得一提的,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是他们是幸福的。就像图上画的那样,他们看到的是蓝天白云,蝴蝶鲜花。

站的最高的那种人,属于参透人生,领悟生命,可以从容自若的面对人生的得失成败的人,他们已经超脱了生活,站在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看待人生中的一切,拥有了“上帝视角”。

他们已经完全看破了世俗,毫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可以真正的做自己。

对这种人来说,生活是有趣的,即使这种有趣无法被人理解,不论是他人看来是好事还是坏事,对他来说都只是一种人生体验,或者是上帝这个小孩抛的一个骰子,他们也是幸福的。就像图上那样,他们看到了真理之光。

最可怜也最痛苦的,就是不上不上处于中间位置的那种人

他们想要没心没肺,完全按照世俗的要求来,但是又有些想要追求自我,想做自己;想要做自己,却又没有魄力,无法彻底摆脱世俗的看法和束缚。

低头向下看,他们能看出来最低的那种人的生活是假幸福,他们不想要;抬头往上看,他们羡慕向往最高的那种人的真通透,他们又达不到。

处在不上不下的位置,每天就像被两匹往不同方向奔跑的马拉扯一样,痛苦不堪,所有的精力都被消耗在此。

杨绛先生所谓的“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说得就是这类人。这类人往回走已经是不可能了,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萌动,只能往上走,那就需要多读书多思考,尽快让自己达到那个高度,才能不再痛苦。

现在很多事情真的是越来越反常了,仿佛一夜之间整个风向就变了

2023年11月1日 15:35

首先,房子永远涨的信仰被打破了,国人在既往时代堆积起来的巨大房市泡沫在逐步破碎,即使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但大部分人宁愿存银行领取低额的利息也不愿投资。房子如此,股票期货也是如此,似乎稳妥的把钱握在自己手里,大家心里才稍微安全些。

第二,随着各种视频平台的兴起,各种Up主的讲解,特别是在看视频感觉到迷惑之际,常规操作是翻看评论区。瞬间就知晓事情的本质真相。随着网民学历的整体提升,对于传统的说教性质的专家言论,更多的戏谑和不屑正在成为主流。

第三,依然是盛行的视频,展示出更多年轻的人期望通过博人眼球的方式迅速出圈,迅速赚钱。大家已经对于吃苦耐劳,勤勉正向的行为不再崇拜,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吸引别人更多时间停留的动作、语言,并且,通过短视频平台成长起来的没有任何学历和背景的人的炫富已经成为一种激励,让校园中的学生也不安稳于小小的书桌,单调的教师。操场上随处可见一个人、几个人一起面对镜头摇摆。

第四,为自己而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很多年轻人选择了做自己,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小孩,今年的出生人口都跌破800万了。与此同时,资本渲染的消费主义也不好使了,大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而不是盲目跟风,主打的就是一个拒绝洗脑。这种近似反叛的行为正在成为网络主流,也是各种商家大跌眼镜的时候。因为没有人愿意再做舔狗了,情人节消费萎靡可见一斑,大家更在乎自己的愉悦感受,冷暖自知。也导致年轻人不愿意再回到遭人说闲话的老家,即使漂在大都市很苦,但一个人活自己的,别人不会指指点点,这种心理感受,超过了物质享受。

第五,小小的朋友圈,大大的世界,复杂性不比真实社会少。而一旦复杂,就会令人生厌。真实世界已经让人压抑,多少社会干饭人渴望晚上和周末头脑放空,寻找简单的事情来转移焦虑的工作压力。却发现,根本不可实现,社会人永远不会放下手机,每一个微信提示音,都会让你焦躁。原本让人欢欣鼓舞的便捷微信,成为大家爱恨交织的产物,曾经大家乐衷的朋友圈展示,已经不复曾前的简单直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鲜少再发朋友圈了。

现在很多事情真的是越来越反常了,仿佛一夜之间整个风向就变了-飞牛士 FeiNews

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 没有什么好晒的,冷暖自知,别人不会羡慕你过的好,只会憎恨你过的比他好。晒了拜人缘。
  • 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胜败皆释然,过的不好最好不要发了,廉价的怜悯对自己生活不会带来实质的帮助,徒添谈资。
  • 没有什么好广而告之的,网络时代,我知道的,别人也会知道,早晚而已。纷繁复杂的信息,转瞬就翻转的信息比比皆是,谁也无法做到世事洞明。
  • 不需要刻意塑造一个我和我的生活,不需要造人设。这是一个傻子不够用的时代,鸡汤和人设纷纷失效的年代,没有人会为好人设买单,所以,别人圈里塑造的形象你最好也不要信。
  • 没有了他想让她关注的她,以为人妇的她不会再关心娃和爹外的她的他。青春年少的情愫敌不过柴米油盐生活的琐碎,最亲的人才值得最长久的陪伴。
  • 人群阶级划分,共通点在减少,很难产生共鸣。前浪的装叉在后浪看来过度油腻,后浪的超脱释然让前浪怒其不争。索性不再求同存异,三观一致者自我组团细分。

现阶段社会与上述的朋友圈百态近似,人人聚焦实利的时代,各自找好圈子抱团取暖解决孤独感,为了生活品质提升而默默努力就好了,于外皆是虚妄。


第六,愿意走亲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都开始断亲了。由于社会内卷,亲缘关系内的情感价值越来越少,很多网友说,走亲戚有啥意思啊,不是攀比就是责怪。还有网友说,我和外卖员的关系都比和亲戚好。而走亲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长大了总是感觉现在的春节气氛远不如儿时浓烈。是自己成长后尝试了多了,没有了小时物质匮乏的紧迫感,还是大家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丢失了一些朴素的情感?儿时虽然窘迫,但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有平淡日子中某些时刻的满足获得感。越长大反倒越不快乐了。赚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物价通胀的速度,多年不变的收入让人不敢放肆消费,只能不断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对于未开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逐渐消弭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规蹈矩中,而且你居然发现,一成不变维持起来都异常艰难,很不容易就成为了王小二。

岁末年初,不同年纪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小时候盼望快点长大;成家立业后感觉时光飞逝,一年又过了;老年人望着满堂儿女幼孙,感怀人生圆满,岁月添寿。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在你的年龄段做你不适合做的事情。而该奋斗的年纪里感叹时光漫长,何时才能财务自由。内卷化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有人才在进行降维打击,如若思想和行动仍然迟缓,将希望和收入的提升仍然放在从业资历年限上,将会遭到这个社会残酷无情的抛弃。岁月不许人间少白头,期望大家在年龄增长的同时,格局和阅历,能力和收入,都匹配的上你的奋斗和努力。

期望在面对万千错综复杂的人情冷暖时,自有一份定力在胸间。

第七,听老板画大饼的人越来越少了,考工的人越来越多了,买奢侈品的人越来越少了,把钱花在刀刃上只买生活必需品的人越来越多了,只会埋头苦干打螺丝的人。越来越少了,开始旅游追求诗和远方的人越来越多了,买东西只看口味的人越来越少了,看配料表的人越来越多了。不抽烟,少喝酒,少聚餐的人越来越多,跑步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我在恍惚了,这究竟是越来越好了,还是越来越无力之后的洒脱无所谓?

不再投资房产和股票把钱存起来,好像规避了风险,但也跑不过通胀,更加关注自己,不再买奢侈品,喜欢旅游和诗和远方看上去是远离消费主义,其实是换了一种消费方向。没有古板的说教和专家,多了很多视频UP主,看上去好像开阔了视野,但是现代社会大数据推送,大部分时候只会推送你感兴趣的东西,造成更严重的信息茧房,所以网上的观点非常极端对立,一些人恨不得这个国家立刻消亡,整天发言阴阳怪气,一些人又见不得别人说这个国家有一点不好。双方都觉得对方是井底之蛙。你以为互联网是叫醒井底之蛙的那只鸟,其实互联网是让所有井底之蛙能够沟通交流,一交流后发现大家眼里的世界真的只有井口大,于是默认世界只有这么大叫都叫不醒。这个现象不是中国或者外国独有,是整个世界都这样。

自由之风 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