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谣言盛行的时代,你该如何进行信息核查?

2025年2月25日 11:16

随着推荐算法的影响力增大,谣言和假新闻更加猖狂。为了应对,培养信息核查能力非常重要。核查信息时,应关注信息源可信度、进行5W1H结构化分析、采用交叉验证法则、并使用技术和常识进行验证。掌握这些核查技巧有助于减少谣言传播,推进更理性的公共决策。

请移步博客继续阅读。Please go to the blog to 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近一年来社交网络使用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的一些改变

2025年1月12日 15:58

去年搬到日本后,我的SNS使用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内SNS的使用大幅减少,热搜话题多为无聊娱乐,缺乏公共价值。与此同时,我增加了国外媒体的阅读量,如《端传媒》和《经济学人》,以获取更深度的新闻视角。此外,我逐渐开始理解日语新闻。

请移步博客继续阅读。Please go to the blog to 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西亚非亚

2024年11月12日 11:43

要么说我终究会被AI替代呢?
AI是逻辑鬼才,我不是。AI拥有正确的记忆,我没有。
20241112_west_asia_is_not_asia


  • (1):统计表里记作4部是因为有同名,公式如何修改还没想好
  • (2):大连钢厂
  • (3):一个存在历史近30年的舞厅,甚至疫情都没能令其关门。位置离我初中的学校很近,我上学的时候就心向往之,没胆进。现在就更没胆进了。
  • (4):陆行鸟迷宫系列版权和开发都是史克威尔,但系列的前两作是CHUNSOFT的社长中村作监督,所以有时也被归类进不可思议迷宫系列中
  • (5):其实两周后的决赛李明又喂了一次屎,不过那场比赛不如这场有戏剧性。
  • (6):进第二个球的那个赖特后来在假A沈阳队踢过。
  • (7):饭店里并没有天津本地品牌“五星”

Artalk 评论工具登录功能使用及反馈收集

2024年5月15日 00:00

Artalk 默认只需填写昵称和邮箱即可发表评论,无需验证邮箱。但有时候,我们希望用户能够使用社交账号登录,以减少用户填写信息的时间,或者提高用户信息的真实性,故此杜老师决定开启社交登录来实现这一目的。

写在最前

作为 Artalk 的内测用户,杜老师第一时间启用了社交登录功能。

近期也会收到一部分小伙伴反馈,说看到登录按键后不太习惯。

这里说明一下启用邮箱密码登录功能后仍然可跳过邮箱验证,登录弹窗底部显示跳过按钮,点击后评论框顶部恢复为显示原有的昵称、邮箱、网址。

另外已经向 Artalk 作者反馈相关建议,期待后期升级更多功能。

同时希望小伙伴们积极提供建议,这边都会第一时间反馈给 Artalk 作者,以满足大家的需求。

本站后期也会对接各大社交平台,目前仅支持用邮箱登录。

食用教程

在启用邮箱密码登录后,评论框顶部的昵称邮箱输入框将隐藏,发送按钮将显示为登录按钮。当用户点击登录按钮后,会弹出一个登录框,用户可输入邮箱和密码登录,登录成功即可发表评论:

用户可以通过邮箱注册账号,将向用户邮箱发送一封带有验证码的邮件。验证码有效期为 10 分钟,验证码发送频率限制 1 分钟一次:

登录后如果检测到相同邮箱下有多个不同用户名的账号,将会弹出账号合并工具,用户可选择保留其中一个用户名,该邮箱下的所有评论等数据合并到保留账号下,而原有的账号将被删除,评论显示的用户名将会变更为保留用户名:

用户发表的评论将展示「邮箱已被验证」标识:

支持同时启用多种登录方式,用户可以选择任意一种方式登录:

如果只启用了唯一一种登录,如 GitHub 登录,将直接弹出 GitHub 授权登录页面:

Waline 评论系统贴图 API 设置示例

2021年3月14日 00:00

有小伙伴留言问到我的评论系统是如何整合去不图床的,在这里分享两个 API 设置示例,希望可以帮到有需要的博主,同时欢迎使用去不图床!

API 设置示例一

如果您和杜老师同样使用 Volantis 作为主题,那么仅需要在主题_config.yml 文件中,找到 Waline 设置项,加入 imageHosting: https://7bu.top/api/upload 就行了,注意该段是以去不图床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waline:
js: https://cdn.jsdelivr.net/npm/@waline/client/dist/Waline.min.js
path: # 全局评论地址 目前设置全局评论地址后visitor失效,这是waline的问题
placeholder: 允许匿名评论,评论支持贴图,大家在截图后,在评论框粘贴,自动传至图床,欢迎使用体验~ # 评论占位提示
imageHosting: https://7bu.top/api/upload # 图床api「默认使用去不图床」
# 其他配置项按照yml格式继续填写即可 除了 [el path placeholder uploadImage] 选项
meta: [nick,mail,link] # waline comment header info
requiredFields: [nick,mail]
serverURL: https://n.dusays.com # Waline 的服务端地址「必填」 测试用地址: https://waline-ruddy.vercel.app
avatar: robohash # gravatar style https://waline.js.org/client/basic.html#avatar
pageSize: 10 # 评论每页显示数量
lang: zh-CN
visitor: true

API 设置示例二

如果您使用的其它主题,可按照官方设置加入 uploadImage 即可,具体参考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head>
..
<script src='//cdn.jsdelivr.net/npm/@waline/client/dist/Waline.min.js'></script>
...
</head>
<body>
...
<div id="waline"></div>
<script>
new Waline({
el: '#waline',
path: location.pathname,
serverURL: 'https://your-domain.vercel.app'
uploadImage: function(file) {
const formData = new FormData();
formData.append('image', file);
return fetch('https://7bu.top/upload/upload.html', {
method: 'POST',
body: formData
}).then(resp => resp.json()).then(resp => resp.data.url);
}
});
</script>
</body>

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

2024年10月15日 17:20

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
和很多人一样,知道“司徒雷登”这四个字来源于毛主席的那篇《别了,司徒雷登》。

除此之外,对司徒雷登这个人,我们知之甚少。

前不久,我偶然读到一篇关于当年燕京大学筹建选址的文章,里面提到司徒雷登为了争取一个风景极佳的的地块作为校园,亲自找到陕西督军陈树藩,商量购买事宜。这块地本是陈树藩的父亲打算用来建祠堂的,断不可出售。结果陈树藩不仅应允,而且以极低的价格转让,成为美谈。

看完这篇文章,让我对司徒雷登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产生了兴趣。究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让毛主席亲自写一篇指名道姓的文章?他与中国的渊源如何?

这些问题在司徒雷登的自传《在华五十年》里都有详细的解答。

所以,我就从孔夫子旧书网购买了一本,前后花了两周时间读完,现在写篇简单的读后感。

司徒雷登的一生,历经多个角色:传教士的儿子、传教士、教育家、外交官。

作为传教士的儿子,他很自然的出生在了中国,从此一生与中国结缘。然而他的主要求学经历又是在美国,这就注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所有的一切都准确无误的表明:司徒雷登是一个美国人。

作为传教士,他也是合格的。实事求是地说,明清时期的传教士为旧社会中国带来了科学技术和民主观念,是值得肯定的。在传教过程中,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深感这个国家的落后与愚昧,也切切实实希望通过一番作为改变现状。

作为教育家,这是他的人生高光时刻,也是他最引以为豪的身份。参与创办燕京大学,并长期担任校务长,让他在华传教事业上升了不止一个高度。凭借传教士的身份,他身体力行四处筹款,使得燕京大学在当时有实力成为全国最好的高校之一。充足的经费,优秀的教师队伍,完善的设备,美丽的环境,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先进理念的知识分子,成为那个年代救亡图存的一支重要有生力量。

作为外交官,他无疑是非常沮丧的。关于司徒雷登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那一段经历,可以说是全书最为精彩的部分,他从另一个视角描述了解放战争前夕国共两党的激烈斗争。很可惜,司徒雷登站错了队伍,虽然他跟很多中共官员有不错的私交,但自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和蒋介石及国民党站在一起,维护他们的利益。这也就是为什么毛主席会写那篇著名的文章,因为司徒雷登的确是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执行者和代言人。那个时代,国民党是中华民国政权的执政者,是受国际认可的官方。二战后,中华民国与同盟国平起平坐,参与战后秩序的维护,接受美国的大量资助。美国希望扶持国民党政权,建设一个和平繁荣的中国。但关键在于彼时国民党虽然坐在正统的位置,但已然腐朽到极致,就连司徒雷登都看到了问题的所在,但积重难返,无法破解。最终,蒋介石丢失了政权,仓皇逃跑至台湾。

司徒雷登和蒋介石私交非常好,这不仅是因为工作的缘故,还因为蒋介石本身就是一个基督徒。

所以,当蒋介石溃败后,司徒雷登的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远涉重洋被带到了杭州,他的出生地,安葬于半山安贤园文星苑。虽然没能实现他葬在燕京大学的遗愿,但能回到中国,也算是为他一生划上完整的句号。

 

独立博客自省问卷15题

2024年10月12日 15:21

昨天在雅余兄处草草回答了一下《独立博客自省问卷15题》。
没想到这个今天的订阅里成了流行话题。
好久没这么玩了,真怀念啊。借机凑个热闹,把没按选项回答的地方说一说。
回答所有问题之前,先说一下,这些问题对我来说有个共通的限制,就是时间跨度。毕竟我这个博客堪称老朽,年轻的时候,日更、每周换主题、挂三五个不同来源的广告、转载不写出处这种傻逼事情一样没少干。但我毕竟不是谭咏麟,不可能永远25岁,只能按照现状来回答。

1、你的博客更新频率是多少?

A.每周更新
B.一周数篇
√ C.一月1-2篇
D.几个月一篇
回答的是随意。其实随意只是我的一个愿景,实际情况是大于等于C。主要是因为当年加入“十年之约”的时候有个约定项,就是每月最少一篇。别人对承诺怎么看我不管,既然答应了那就得做到。反正大姨夫这个东西来得虽然不准,但攒个三五十天差不多还是会夫满自溢的。

2、你的博客上次更新是什么时候?

A.本周
√ B.上周
C.上个月
D.上季度

3、你的博客文章是原创的吗?

√ A.坚持原创
B.部分借鉴
C.AI 帮我写的
D.搬运别人的,而且不署名
2008年的时候被骂过一次,就改了。
而且有一阵某网站得到我的授权转载之后,只是改了我的标题我都受不了。那次以后还特意把CC协议改成了改用CC BY-NC-ND。以己度人,更加不转了。

4、你觉得自己的文章对他人有帮助吗?

A.旨在对他人有启示
B.多少有点意义
C.每日每周流水账
√ D.自我陶醉就好,管他呢
对他人有没有帮助,那不是他人说的算吗?“他人”就是没有关系的人,我不会去想没有关系的人会怎么想。我又不是讨好型人格,文章也不是为“他人”写的。

5、你上次换博客主题/程序是什么时候?

A.上周
B.上个月
C.去年
√ D.凭良心说,我多年都是一个主题
一年以上就算多年了么,我还以为自己换主题算频的呢……

6、你上一次捣腾博客主题代码是什么时候?

A.昨天,撸代码到凌晨
B.每周必捣腾
C.每月有那么一次
D.一年有那么一次
主题这个真的是随机。主要取决于我什么时候能发现bug,以及什么时候有时间。
可是我不改主题,不等于我不改插件啊。如果是插件的话,那是一两个月就会手痒。一是因为,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好多有意思的功能是看不见的。二是就算是显示风格相关的功能也一样可以写进插件里,这样主题换了也不用重新再改一遍。

7、你会对博客主题进行二次开发?

A.直接配置使用,省心不折腾
B.时不时自己改改,搞点新花样,换图片,换字体,爽
C.删除主题作者版权信息,改改样式,然后自我感觉良好
D.改得面目全非,但保留原作者版权信息或注明
2017年以后主题都是自己写的。

8、你多久打开自己博客自我陶醉一次?

A.每天数次
B.每周一次
√ C.看心情
D.一般都是照镜子,不看博客
准确的说是每个工作日。休息日除非想写否则不会看。也可以理解为每个工作日心情都不好。

9、你近期对自己博客域名什么感受?

A.想搞到一个 .COM 的域名
B.如果域名能再短几个字符就更好了
C.今年才换双拼域名了,明年再看看
√ D.目前挺好,没想法
想法还是有的:这不.com涨价了么,等现在这个到期了可能会换个便宜的。域名这玩意儿,有就行了。

10、你每天都会看网站的流量统计吗?

A.每天看几次,今天又多了100PV
B.每周回顾,看看流量趋势
C.记得就看看
√ D.没有搞流量统计,都是浮云
没有搞。理由是嫌慢。

11、你通过博客的广告赚到钱了吗?

A.有,能覆盖建站费用
B.有,但付出大于收入
C.没考虑通过博客流量赚钱
√ D.拒绝广告,保证阅读体验
拒绝广告。理由是嫌广告内容太low,会降低自己的B格。

12、你去浏览别人的博客/网站主要为什么?

A.学习别人分享的知识
B.搬运别人的内容
C.看看别人怎么装修博客,自己也抄一下,感觉都比自己的好
D.不爱看别人博客,自己爱写啥写啥
打发时间。

13、看到别人分享了一篇文章,你打开第一反应是什么?

A.哇,这域名真不错,怎么我没想到
B.哇,这网站速度真快,图片延迟加载丝滑
C.哇,这程序/主题不错,我也要抄一抄/留言问问哪里搞的
√ D.看看文章内容
博客不只是主题域名服务器。至少它们完全不重要。

14、你觉得博客哪方面更重要?

A.域名
B.服务器
C.主题
√ D.内容

15、近期通过写博客有哪些新收获?

A.知识面有拓展
B.认识了新朋友
C.写作水平提升
D.通过知识变现
我自己高兴呀。大姨夫排空以后,心情就会好上几天。


  • (1):大连钢厂
  • (2):一个存在历史近30年的舞厅,甚至疫情都没能令其关门。位置离我初中的学校很近,我上学的时候就心向往之,没胆进。现在就更没胆进了。
  • (3):陆行鸟迷宫系列版权和开发都是史克威尔,但系列的前两作是CHUNSOFT的社长中村作监督,所以有时也被归类进不可思议迷宫系列中
  • (4):其实两周后的决赛李明又喂了一次屎,不过那场比赛不如这场有戏剧性。
  • (5):进第二个球的那个赖特后来在假A沈阳队踢过。
  • (6):饭店里并没有天津本地品牌“五星”
  • (7):章鱼
  • (8):海胆

完美解决Memos页评论与博客哔哔页面评论互不显示问题。

2024年9月29日 14:08

完美解决Memos页评论与博客哔哔页面评论互不显示问题。 - 第1张图片

暑假两个月放飞自我后,近段时间开始收心了,把精力从游戏上转回到博客。第一件事就是把博客的“哔哔点啥”网页布局进行了调整,把内容的标签设置与评论图标一行,这样看上去就顺眼多了。虽然只是一个小调整,但是苦于自己的代码小白,还是找了AI帮忙。

目前我的哔哔点啥页面还是用《巧搬空白Koobai大佬Memos页面,完美与博客整合。》,哔哔点啥页面的工作原理就是直接调用Memos数据。Memos前期版本没有原生评论,而新版本即使有评论在memos的数据库里并非单独列。为了能让在memos以及博客的哔哔点啥页面有评论能力,便把《Artalk评论嵌入Memos,完美接近朋友圈、微博!暨宝塔面板Docker部署artalk评论系统》。

后来随着memos版本的升级,出现了个问题,就是在Memos在直接评论的内容与直接在哔哔点啥上评论的内容相互不显示了。因为当时评论数比较少,也并没有在意,这个问题一直也就拖到了现在。既然已经收心想折腾博客,那就索性把这个BUG也给搞定吧。

Memos的作者更新真的是很随性的,各种功能随意增减,导致很多人说Memos只是个项目不是个产品。前期版本单篇Memos显示匹配的路径是序号,用域名+M+序号形式,比如https://memos.laozhang.org/m/423;而后期版本匹配显示的路径却是内容前几个字符编码,比如https://memos.laozhang.org/m/GR65Lmbquyb5QuVuZgj9G7(打不开了,因为我的版本降了)。正是因为这次的升级,而导致了上述的问题。

老孙的帮助下,通过修改哔哔点啥的JS文件,把 var memo_id = data[i].id;修改为 var memo_id = data[i].name; ,是可以正常显示了,但是又有一个小问题,就是评论通知邮件里的链接又不匹配了。

后来询问了木木大佬、koobai大佬,才知,最为稳定的memos版本是0.18版,那解决的方法就是“降级”了!

之前我习惯于在宝塔面板下部署各种Docker,当时我是用了《无需代码,宝塔面板Docker部署便签工具Memos》。现在想来,还是代码更为方便一些。降级之前必须要很把你原来映射出来的文件夹备份并下载下来,那是你Memos全部数据。然后删除目前的Memos项目及镜像,重新用代码安装0.18.1版即可。

docker run -d --init --name memos --publish 5230:5230 --volume ~/.memos/:/var/opt/memos ghcr.io/usememos/memos:0.18.1

正常使用的这些Docker,我们应该保持一个原则“求稳不求新”,为了能正常运行,还是用稳定版本的为好!

 

博客精简计划:取消评论

2024年8月25日 13:45

今天做了两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取消评论;更换主题。

博客精简计划:取消评论 - 第1张图片

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看着时不时冒出来的读者评论、垃圾留言,内心十分煎熬,因为读者的评论都十分有内涵,而我却想不出合适的回复,晾着吧,对评论者不尊重,回复吧,对评论本身不尊重。

言归正传,我的本意是让博客回归博客,回归个人网站,评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会将它引向以读者为中心,为了迎合读者的兴趣而创作,我觉得这很危险,更何况我发现自己也有类似的迹象,尽管只是想吸引别人来买 CloudCone 的服务器,尽管现在也不影响别人来买 CloudCone 的服务器。

按照我之前的说法,只写自己想写的、感兴趣的,倘若我写的内容无意之中帮到了别人,不胜荣幸。

写博客的人基本上都说为自己写作,但是又有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读者的赞美、搜索引擎的流量,正慢慢地改变我们的写作方式,即使没有人直截了当地对你说,我想看这个,但还是会为了满足想象中的读者需要而写作。及时止损,即使要做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再者说,我们都没有什么文字功底,但都想写点东西,不管写得如何,写完拍拍屁股走人,不担心别人如何评价。

我始终相信,世上好人比坏人多,友善的人比xx的人多,仍然有想要交流的读者,即便博客中没有留言的地方,依然欢迎通过 Email 和我交流,认真阅读每一封来信,认真回复每一封来信。

更换主题其实是为了契合主题,精简计划,原来的主题不好吗?挺好的,用了一年多,非常喜欢,但存在许多当时需要和喜欢,现在觉得是多余的东西,与其一个一个删掉,最后主题成了四不像,不妨直接换掉,使用看上许久的 Dear,移植自 Bear Blog

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写博客最重要的也是自己开心。至此,耳边缓缓传来梁静茹的《勇气》,终于做了这个决定,别人怎么说我不理,只要你也一样的肯定……

博客精简计划:取消评论》最先出现在印记

你爱的是哪个国?

2024年8月16日 16:50

作者通过观察访客数据,发现了批评自己的人,并澄清自己并非“恨国党”。他认为“恨国党”与“爱国”的定义模糊,应区分国家、政府和党。通过多个假设与反思,他质疑“爱国者”言行一致性,认为批评不应被视为恶意,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请移步博客继续阅读。Please go to the blog to 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土地财政的深远影响

2024年8月15日 22:15

土地财政是近年来影响中国最深远的政策,它通过卖地收入支持地方政府开销,重塑了城市面貌,抬高房价,抑制消费,破坏商业氛围,增加了居住和经商成本。长期来看,这种模式带来的高密度住宅薄弱的维护机制和高昂的维修费用,将埋下诸多隐患,威胁社会稳定。

请移步博客继续阅读。Please go to the blog to 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我们正在目睹中国文明的孤岛化

2024年8月13日 22:35

本文探讨了多个地区因长期孤立而导致技术和文明停滞甚至退化的现象,如塔斯马尼亚、美洲、日本和波利尼西亚。作者论述了开放与交流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国目前的封闭趋势和审查制度可能导致类似的文明退化和孤岛化,加重内外隔绝的负面影响。

请移步博客继续阅读。Please go to the blog to 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2024年8月4日 00:00

境内某些极端情况促使作者决定移居海外。根源在于退休干部高薪酬、双轨制的悬殊社保体系,以及公众对社会不公的沉默。作者无法忍受此差距与无力发声,退休养老与医疗等问题成为最终导火索。作者感叹同胞无视不公,决定离开以表抗争。

请移步博客继续阅读。Please go to the blog to 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不要指望银发经济

2024年7月30日 20:18

银发经济不切实际,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和社会保障不足限制了其经济推动力。财富和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青壮年的生产力,年轻人的消费会带动经济复苏,进而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当前中国经济分配不均,政策应倾向年轻人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请移步博客继续阅读。Please go to the blog to 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现在房价进行到哪一步了?

2023年9月10日 11:16

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频繁调整,但效果不佳。舆论从坚信“房价永涨”逐渐转变,泡沫实际可量化。中国房价高,衡量收入比发现泡沫已大。未来或许会面临价值回归,影响长期且深远,需准备应对。

请移步博客继续阅读。Please go to the blog to 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一本典型的中式社科书

2023年8月21日 11:16

社科爱好者不满现有大陆社科著作效率低下且缺乏趣味。他们批评这些书籍结构模式化,缺乏活力,缺乏图表和注释,令读者枯燥难记。相对而言,翻译书籍结构多样,注释丰富生动,更易理解且引人入胜。这并非攻击,而是对缺陷的抱怨。

请移步博客继续阅读。Please go to the blog to 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本站已彻底和大陆脱钩

2023年7月20日 10:25

本站已完成大陆脱钩,迁移到香港主机。放弃大陆直连,将网站服务迁至境外主机、采用Cloudflare加速,提高稳定性与速度。不再接受低质流量,由于恶劣舆论环境与频繁社交账号炸号原因。决心不再在洼地打滚。

请移步博客继续阅读。Please go to the blog to 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砸承重墙

2023年6月2日 18:40

中国人热衷于砸承重墙是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和改善不合理布局,根源在于高房价和容积率。中国因土地财政影响,房屋设计缺乏合理性,导致需求改造。外国人少有砸承重墙,是因为少见高容积率住宅,有机会改造空间的仅限中国人。土地财政改变了中国生活方式,影响深远。

请移步博客继续阅读。Please go to the blog to continue reading

Continue

WordPress私密评论插件

2024年8月31日 20:37

昨晚爆肝到凌晨三点,终于搞定了这款插件。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我博客发表评论旁多了个选项——私密评论,顾名思义,选中,你这条评论一般人看不到,成你与博主的悄悄话了。这个功能我原先早在XIGE的博客上看到过,当时觉得没必要,因为我一直觉得一篇文章里,评论也是精彩的部分,老子说过,高手在评论区嘛!

那为毛现在又开始折腾了呢?因为上一篇文章的事情,让我感受到言论不是很自由。暴露在网络上的笔记本,不仅仅只是评论区的朋友在看,更多的是被监管。所以我能控制我博客上的内容,但是我控制不了别人的言论,我觉得在我这里,他们是自由的。但是我又不想与其他博客那样,需要注册登录才能查看和评论,这样很不方便。像WP这样,有昵称、邮箱就可以参与评论,实在太方便了,以至于我觉得验证码都是多余的。

奇怪,怎么有种要立牌坊的味道?

于是乎我就想有个私密评论的功能。起先我想找个插件就好了,没想到唯一一款插件还得收费,像我这种白嫖党是不能接受的。看到Jeffer.Z小友开发JefRssFriends插件,我也有了想法——AI。我不太会使用AI,或者说我不会提问题,沟通有障碍,导致AI给我的答案不仅看不懂,效果几乎没有,无论我怎么问,它只有那一个答案。最后我直接躺平了,说你给我写个WordPress插件,评论可以设置私密评论,我还能修改私密评论的状态。好,好像可以了。然后再加以修改,结合料网分享的私密评论的代码,效果就有了。

20240831192835.jpg
游客看到的私密评论
20240831192805.jpg
博主和评论者看到的私密评论
20240831192731.jpg
后台显示评论私密的状态
20240831193006.jpg
点击可以转换私密的状态
20240831193057.jpg
点击可以转换私密的状态

料网分享的代码,直接复制粘贴就能用。但只能设置私密,但不能取消私密,而我还想实现管理员可以修改评论这种私密与否的状态,不能只能私密,不能公开吧。能力有限,他的代码我不会改,所以就求助于AI,二者一结合,感觉还是挺完美的。

好了,话不多说,网不好的朋友见此下载地址,网好的朋友可以到我的GitHub下载

如果大家有想骂我,表白的,都可以私密我哦!但同时若我觉得你的评论不好公开,我也会将你的评论私密哦。

版权声明: 本文采用 BY-NC-SA 协议进行授权,如无注明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转自 皇家元林
本文链接: WordPress私密评论插件

博客精简计划:取消评论

2024年8月25日 13:45

今天做了两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取消评论;更换主题。

博客精简计划:取消评论 - 第1张图片

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看着时不时冒出来的读者评论、垃圾留言,内心十分煎熬,因为读者的评论都十分有内涵,而我却想不出合适的回复,晾着吧,对评论者不尊重,回复吧,对评论本身不尊重。

言归正传,我的本意是让博客回归博客,回归个人网站,评论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会将它引向以读者为中心,为了迎合读者的兴趣而创作,我觉得这很危险,更何况我发现自己也有类似的迹象,尽管只是想吸引别人来买 CloudCone 的服务器,尽管现在也不影响别人来买 CloudCone 的服务器。

按照我之前的说法,只写自己想写的、感兴趣的,倘若我写的内容无意之中帮到了别人,不胜荣幸。

写博客的人基本上都说为自己写作,但是又有谁能真正做到这一点?读者的赞美、搜索引擎的流量,正慢慢地改变我们的写作方式,即使没有人直截了当地对你说,我想看这个,但还是会为了满足想象中的读者需要而写作。及时止损,即使要做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再者说,我们都没有什么文字功底,但都想写点东西,不管写得如何,写完拍拍屁股走人,不担心别人如何评价。

我始终相信,世上好人比坏人多,友善的人比xx的人多,仍然有想要交流的读者,即便博客中没有留言的地方,依然欢迎通过 Email 和我交流,认真阅读每一封来信,认真回复每一封来信。

更换主题其实是为了契合主题,精简计划,原来的主题不好吗?挺好的,用了一年多,非常喜欢,但存在许多当时需要和喜欢,现在觉得是多余的东西,与其一个一个删掉,最后主题成了四不像,不妨直接换掉,使用看上许久的 Dear,移植自 Bear Blog

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写博客最重要的也是自己开心。至此,耳边缓缓传来梁静茹的《勇气》,终于做了这个决定,别人怎么说我不理,只要你也一样的肯定……

博客精简计划:取消评论》最先出现在印记

评论与弹幕

2024年4月6日 22:06

我有一个习惯,看视频的时候会关掉弹幕,并且很少去看评论。

一直觉得弹幕是一个反人类的功能,尤其是某些网站在视频播放时自动打开弹幕,漫天弹幕飞来遮住了视频画面,碰上内容重复、颜色杂乱的弹幕,简直就是一种视觉上的伤害,遇上这类网站或软件,我会第一时间找到相关设置,关闭自动弹出弹幕功能。

评论与弹幕 - 第1张图片

其次,弹幕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群人围在电视机前,对电视里播放的内容叽叽喳喳地在讨论,合理的讨论能接受,说明视频的内容应该还不错,但讨论也容易变成争论,进而在电视机前或者屏幕上对骂、争吵,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我非得说几句话不可。

看个视频本身就应该是一件轻松且让人放松的事情,还得观看甚至参与别人的吵架,多累啊。

在之前的文章《互联网生存法则:不与他人争辩》中也分享过我的观点,“不能关上房门在互联网大战风车”,要从争论中走出来,往往我们觉得焦虑,很大部分原因是我们关注的太多,视频内容可以慢慢看,但弹幕和评论我觉得可以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一遍即可,不用深究每个网友发布评论或弹幕的原因,以及他发布的评论和弹幕是否正确、是否有意义、是否被我认同。

评论与弹幕 - 第2张图片

前段时间看到陈震发布测评小米 SU7 的视频之后被网友喷,说他主观性太强、没被邀请观看发布会就黑小米汽车等等,当时我就在想,干这行的人如果只是照着官网念配置参数,那还要他们干啥?在我看来,人都是非常主观的生物,面对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一辆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觉得 iPhone 15 系列的 Action Button 是鸡肋,没啥用,但也有人觉得它很方便,搭配快捷指令使用会非常有趣……

评论与弹幕 - 第3张图片

就像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果粉或米粉也并不是一模一样,我对数码产品特别热爱,也关注过不少数码类型的博主,在看他们的视频时,要明确一点,他们所呈现的内容是基于他们自己的使用体验和主观感受,我们作为观众无法直接评价他的感受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他们只是提供了一个角度供我们参考,因为每个人的审美、兴趣、个性不同,具体的感受视需要自己体验之后才能知道。

因此,如果你阅读到了这篇文章,不认同我所说的“弹幕是一个反人类的功能”,你也别急,这只是我的感受,并不影响你的使用。当然,弹幕也有个好处,当我对视频中的某个内容不懂时,我会打开弹幕或评论浏览一番,会看到和我有同样疑问的网友以及其他网友的解答,这大概是我对弹幕唯一的好评。

评论与弹幕最先出现在印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