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组合拳对付水龙头

2025年1月10日 17:12

我家那个轰鸣水龙头好像根本就无解。我不能改变我爸,我也就只能改变水龙头本身,但我能怎么改变那个水龙头呢?我没有想法,不等于网络上的人没有办法。当我在淘宝上搜索水龙头防漏水的时候就出来一个产品。那个玩意的结构很简单,就是在水龙头外面再加个阀门,跟水龙头的阀芯不一样,那个玩意的阀芯是不可拆的,相对于水龙头的阀芯那个东西好像更简单,就是在塑料里面加一个陶瓷的开关,贵一点的就是在金属的里面加一个陶瓷的开关。第一次发现那个玩意的时候,我不知道行不行,但起码那样等于是再给水龙头一个开关,或许就能解决共振的问题。我觉得快开的水龙头应该都是4分的。如果那个水龙头是洗手盆的,又或者是大弯头厨房水龙头接口可能不太一样,但几乎可以确定快开的水龙头,起码现在在卖的那种快开的水龙头,都是4分的。这个4分我说的是水龙头出水接起泡器又或者是洗衣机转换头的那个地方,水龙头接入墙的那一段,肯定是4分的。

水龙头防漏的那个小装置,我送到单位,因为我知道送到家里爸妈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刚好单位有一个水龙头是漏水的,我可以用来测试一下。测试很成功,那个漏水的水龙头不漏水了,起码在我观察那几分钟里面没有再漏水了。于是我也默认,我买4分的接口是对的。但是当我回到家,却发现那个接口太大了,原来我家那个漏水的水龙头的出口不是4分的,那到底是多大呢?为什么居然不是4分的呢?不是4分,在外面缠很多生料带可能也能勉强拧上去,但估计会很快松掉。那天晚上我赶紧买了个万用的水龙头接口。那种接口的出口,我买的是4分的。之所以说是万用,因为上面橡胶的部分理论上可以套很多直径的水龙头。只需要用钢箍上紧就可以。钢箍以前可能还得用一字螺丝批上紧,但现在已经换成可以手拧。单位宿舍那个洗衣机的排水口,我就是让洗衣机的管接一个普通的弯头,然后伸进地漏里,之所以要这么整,是因为地漏的口太小,洗衣机的管口太粗了,直接暴力塞进去的话,水一大,可能会蹦出来,但我做这么一个直角的处理。伸进地漏的那一侧,我还用水管加长了,保证水路通畅,绝对不会反水。后来我发现原来是有现成的这种设备的,但是我的这种构造,我只需要买几个钢箍,其它材料在单位的建筑废料里能捡到。

水龙头万用接口再加上4分的水龙头防漏装置居然就真的如我所愿,解决了我家那个漏水水龙头的问题。那个水龙头照样会漏水,但不会轰鸣了。轰鸣跟那个水龙头的开关开到某个程度,跟水管里面的水产生共振有关,现在有了第2层的阀门控制流速,原来的那个水龙头就可以开大一点。不在共振的范围,水龙头就不叫了。要把水开大也很简单,把那个防漏装置的阀门打开,那就是一个普通的水龙头。

我不知道,这个组合装置到底能挺多长时间,到底能不能起码撑半年解决我家水龙头轰鸣的问题,但起码就现在的情况看来,这样做是有效的。

为什么非得用那个水龙头

2025年1月9日 08:42

昨天说道家里水龙头的问题。除了换水龙头,貌似真的没有任何解决的方案。其实如果姑息处理的话,也不是不行。直接用绳子把水龙头固定,只要固定得当,水龙头的那个缝隙就不会产生共振,水管也不会轰鸣。虽然水龙头依然会一直漏水,但是那个漏水也只是点滴状的,平时家里也要用水,所以那个水可以用掉,不会浪费。如果平时要用比较多水的话,就用其它水龙头。洗手间共有4个水龙头,一个是马桶的进水口,那个也荒废了起码20年。一直以来,马桶都是手动冲水的。那个马桶是商品房自带的马桶,质量不怎么好,我不记得多长时间没用了。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我妈觉得那个马桶很费水,后来发现。冲水的开关根本止不住,所以直接就不用马桶的冲水功能,完全人工操作。但这个人工冲水在新冠疫情期间,很不科学。理论上要盖上马桶盖再冲水,人工冲水一定会把里面的那些东西冲上来。

我跟我妈都觉得,直接把水龙头绑死,而且是以某个恰当的方式绑死就可以解决共振的问题,但关键是我爸永远是那种他觉得他用水,他就只开那个水龙头的人,洗手间除了漏水的那个水龙头,还有洗手盆、热水器的水龙头可以用。洗手盆的水龙头要接到洗手盆的下面有点困难,但如果要用水,直接开热水器的就可以,热水器是那种不开天然气和抽风机就不会加热的类型,所以只开热水器的水龙头,跟用其它水龙头完全没有任何区别,区别就在于热水器连接着花洒头,几乎可以把水引到洗手间的任何一个地方。明明花洒头就很方便,但我爸就是不用,他就是硬要打开那个已经被我或者我妈绑死的水龙头。那个绑一旦松开,哪怕那个绳子貌似还在那个地方,看上去还是结实的,但肯定会发生轰鸣。为什么洗手盆下面的那些水桶接水就必须得用那个水龙头呢,我跟我妈都完全不能理解我爸这种操作。他的这种操作被我们骂过无数那么多遍,但他还那么做。我跟我妈都没法没办法理解我爸脑子到底是什么回路。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给他强调,那个轰鸣声不仅仅是那个水龙头的问题,因为把手放在家里任何一个水龙头上,当那个地方轰鸣,其它水龙头也在震动,这就意味着,家里的整条水管都在受那个东西的影响。我爸也从来没有给我跟我妈解释过,为什么他非得要用那个水龙头放水。一周我才回家一遍,在周末。基本上每个周末,我都是被那个水龙头吵醒的。如果只开一个水龙头,可能那个水龙头不会响,但如果家里两个或者以上的水龙头同时开,基本上那个没有被绑死的水龙头就会轰鸣。至今我都不明白,为什么我爸故意要给大家制造这种麻烦,他用其它方式取水,其实一点都不麻烦。

我真心不知道我爸到底是怎么想的,同时我也不想知道我爸为什么会那么想。

让人发愁的水龙头

2025年1月8日 08:41

对我来说,家里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解决洗手间洗手台下面那个水龙头的轰鸣声。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妈说家里其它水龙头都换过,唯独那个没有换,为什么会不换那个水龙头呢?我们是1999年初入住现在这个家的,已经住了25年。如果那个水龙头真没换过的话,也就是那个水龙头服役了25年,怎么可能不坏呢?那个水龙头坏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不知道哪个亲戚说把水龙头调成点滴状出水,就能省点水费。从我有印象起,那个水龙头就是点滴状的。我不知道这到底能不能省水费,我觉得以前的水表可能还行,但现在的水表已经换了不知道多少代,我感觉是没办法逃过的。水费能不能省我不知道,但是让水龙头一直保持点滴状出水,肯定会对那玩意不太友善。哪怕一开始我妈买的那个水龙头不便宜,是个实在货,但是长期这么折腾,任何实在货都挺不下去。水龙头的金属外壳或许还能扛一下,但是里面那个陶瓷阀芯怎么可能扛那么多年,即便陶瓷芯可以扛。水龙头内部结构的各种胶圈垫片也不可能扛得下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水龙头就不是人为控制点滴出水,而是自己漏水了。当我试图想控制住那个轰鸣声的时候,拿个灯一照,发现水龙头盖板上面那个螺丝滑丝到根本无药可救。上个星期,在激动的情况下,我责问到底是谁把那个螺丝拧成那个样子的,我妈直接就说不是她。能干出这种事情的人只有我爸。把水龙头手柄上面的螺丝拧得再紧,也没办法解决水龙头漏水的问题。水龙头手柄上面的螺丝只是把手柄跟阀芯结合起来,阀芯漏水,怎么拧那个螺丝都无济于事。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把手柄跟螺丝拧开,然后用扳手把阀芯拿出来看一下是哪里有问题,如果不知道哪里有问题的话,直接买一个新的换上去就完了。现在的情况是,手柄的螺丝已经滑丝,手柄又太耐用,用破拆的方式,估计也挺难把它搞掉,于是也就没办法更换那个阀芯,经过那个那么多年,现在我都怀疑那个水龙头的金属外壳也有点变形。所有人都会想到最彻底的解决方式是直接换一个水龙头,但问题是入住之前的那次装修,那个水龙头接入的那个墙体预留的那个管口很靠墙。一个在那里驻扎了20多年的水龙头,要把它卸下来,我妈很担心卸的时候墙体里面的水管直接爆掉。我不知道20多年前的那些入墙水管用的到底是什么材质,估计不是现在通用的塑料管道外加不锈钢内牙。不锈钢内牙我不担心那玩意会爆掉,顶多是水龙头拧出来的时候有一部分断在内牙里,还是可以用一些方法把那些玩意拿出来,因为不锈钢的材质韧性挺好。当然,如果某些水电工手法不太好,在取断在里面的东西的时候可能会把不锈钢的内牙搞坏。那样的话就需要一个更高端的操作去把那个内牙换掉。我妈很担心水龙头换的时候会断在里面,所以她不敢换那个水龙头。

水龙头已经不行了,会漏水,经常其它水龙头开水或者不开水的时候,那个水龙头会跟水管发生共振,发出轰鸣。那种共振可以肯定不仅仅是那个水龙头的问题,是墙体里所有水管的问题。所以我和我妈都很担心某一天家里会爆水管。要把墙体、地砖都挖开,换管补救这就实在太难了,等于是要把家砸掉重来。

为什么放弃骑车了

2024年1月8日 18:53

前几天又看到以前的车友在发朋友圈,又和朋友聊到买摩托车,才发现已经快一年没骑过车了。

*车友朋友圈视频

文笔不好,图片也是凑的,骑车的日子并没有留下几张照片。在此记个流水账,怀念下骑车的日子。

始于250NK

我从18岁开始就突然迷上了这玩意儿,当时觉得听着引擎的轰鸣吹着风,一定件很美好的事情。但受限于学业与工作,直到20年才动手实现当初的梦想。
第一辆车,是一台蓝色的250Nk,也算是国产第一梯队的250Cc。第一次骑上车,发动引擎,那种激动难以用言语表达。说来也奇怪,以前循环档125都搞不好的我,竟然能直接上手这国际档的车。

随后的日子,一有空就骑着车带着无人机在市区附近溜达,一个人在树下乘凉、在河边看钓鱼、在快速路上拉极速。当时我想,所谓的自由就是这样了吧。

250NK 在山路

我开始骑车上下班,当时上班来回三四十公里,冬天骑车冻得鼻涕横流。但我还是喜欢骑车,每天最快乐的时候就是拧油门的时候。
再后来,觉得小幼狮好看,又购入了第二辆摩托。

“命悬一线”

我依然不喜欢压弯,喜欢拉极速,喜欢将引擎拉到最大转速直至断油,听到恐怖的风噪,感受快被风扯下车的那种力量、感受那种“命悬一线的感觉”。直到在三环上以100每小时的速度撞上了一块石头。

这石头估计是运渣车掉落。当时是12月的早五六点,我正在三环辅路上以100左右的速度巡航,突然视野中出现一个灰白色影子。转向来不及了,那就赌它是个塑料袋。我压了上去,然后就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把我从龙头上甩飞了出去。人在前面滑,车在后面冒着火花追。可惜头盔记录仪没开,没记录到这恐怖的一幕。

轮毂爆裂、弯曲

边包报废

好在我穿了护膝、雨衣、冲锋衣、羽绒服,背上包里还装了衣服、地上被洒水车撒过水、前后无车。这些有利因素导致我毫发无损,但尼龙布的背包、雨衣和冲锋衣磨穿了,车辆也受损严重,轮毂和仪表支架裂了。从此我算是慢了下来,心里开始有点怕了。

车辆损伤不算严重,外观覆盖件擦伤,轮毂和仪表支架报废了。减震、车架、发动机、轮胎并没问题,贝纳利的配件不算贵。
修复完成后又开始正常上下班骑车。有一天在公司楼下停车等红绿灯,旁边外卖小哥突然问我:“晚上去骑车不?” 我一时愣住, 随后他给我解释了一通,加上了微信,约好晚上去溜车。
然后小哥骑着他的追600带我去了摩友聚集地,看到了别人的1290Duke、奥古斯塔Mv800、宝马S1000R,看着这些马力超百匹的怪兽,我又想换车了。小哥可能也这么想,后面又换了KTM790、MT09。

艺术品 奥古斯塔 MV800

“走,上龙泉山!”

再后来又被小哥带着去跑了次龙泉山,还有个叫“小黑”的哥们。19岁的他驾驶摔掉排气消音的赛600,骑行风格甚是狂野。这次,我的250Cc又拧到了断油,看着别人远去的尾灯,这让我意识到了“马力大才是真的大”。

眼馋别人的大马力、高推重比。看着自己27匹马力推160KG的车,心里感觉始终差点意思。“我要买GTR!” 又转头一想,如果我骑零百加速三四秒、马力近百的车,估计市区我都破百,上了弯道早睡沟里了。250Cc,也算是种保护机制吧,油门拧到底也就130,如果600Cc恐怕已经接近200。“要是开GTR早死了!”

后面就一直一个人慢悠悠骑车玩,有空就一个人去骑车,没有目的地的骑车。一群人骑车,更容易上头,演变成追逐赛。我自以为是守规矩的,只在直道拧大油门,偶尔走走公交车道。那群狂野风格的骑友可不一样,闯红灯、市区上百的比比皆是。现在想来,禁摩还是有缘由的。

对大马力心存敬畏,又苦于兜里没钱,就悠哉悠哉骑到了22年,遇到了阿木。
骑车带她去几十公里的山里玩,突降大雨全身湿透,被迫在山里酒店住了一晚。返程遭遇一个面包车突然变向,好在习惯了防御驾驶,差点被别翻在地。木哥在后面:“瞌睡都给我吓醒了。”这让我意识到肉包铁不遮风挡雨,也不够安全。
心里有了挂念,也不再追求那种“命悬一线的感觉”了,也就很少动车了,车就静静的停着。直到23年3月,我突发奇想“我们买辆车吧,小小的那种,够我俩出去玩就行。”
于是,我们就有了一台A0小车,摩托也低价处理了。虽然车小,但我们俩至少不被风吹雨淋了,她累了也能在途中睡觉了。

从此我们就唱着歌,去更远的地方了。
阿木说以后再买一台,但我觉得还是罢了,确实也危险。

与其说是放弃骑车了,不如说是放弃追求刺激,寻求安稳的生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