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未曾踏足的小径

2025年4月25日 22:56

未曾踏足的小径 - 第1张图片

今年除了入坑摄影圈,在此之前还入坑了骑行圈,虽然最初目的是将其作为上班的通勤工具,但在下班之余 RC100 便是放松自我的奇妙之物。

下班稍早,天气正好,骑车前往公司附近的艾溪湖湿地公园,这里是众多跑步、骑行、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今天不是休息日,只有少数下班来此散步的人。穿的裤子比较宽大,为了防止裤脚卡到自行车,特意买了两条束脚绑带将裤脚固定住,这样骑行起来就方便许多,没有追求速度,我喜欢的是一边骑行一边欣赏两边的风景,观察路上的人。

来过艾溪湖很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目的,比如公司组织徒步,和女朋友散步,带着相机来记录风景,再或者像今天这样下班之后骑一会儿车,原本以为一样的风景来几次之后会变得乏味和无聊,但今天骑行时误入一条未曾踏足的小径,欣赏到从没见过的风景,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它始于一个分岔路口,一直往前延伸,便到了艾溪湖大桥底下,骑过去时看到许多在这里拍照的女生,因为在这个角度下和艾溪湖大桥拍照,正好可以将桥拱作为兔子耳朵,显得十分可爱,这里也成了一个著名的打卡点,匆匆骑过,在巨大的桥墩下面,十分开阔和安静,也是一处值得拍照的好地方,因为骑着车便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湖面上架起延绵不绝的木桥,与远处的夕阳交相辉映,很遗憾,又没有拍下来。

从那条小径出来之后就是公路,沿着路往住的地方继续骑行,路上仍然在回忆刚刚看到的景色,如果当时没有选择右边的小径,还会不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景呢,会不会后悔没有选择另一条呢。突然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选择,早上出门便开始选择,坐地铁还是骑自行车,选择前者可以在通往地铁站的途中看路边的风景和人,随时用手机记录,选择后者,虽然也能随时停车欣赏,但显然没有那么方便,不管选择哪一种,都会有所遗憾。

今天骑车,可能遗憾没有带相机,遗憾没有带着相机沿着湖边慢慢走,不管是湖边野餐的女生,还是湖边钓鱼的男生,亦或是路上散步的老人、小孩,都可以慢慢记录下来,骑着车便只能短暂停留,拿出手机简单地拍几张,再心满意足地离开。处处充满选择,时时都有遗憾,但正如雷军所说“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更美丽的风景永远在下次。

用发朋友圈的话结束今天的内容,上班哪有骑车好玩。

未曾踏足的小径 - 第2张图片

未曾踏足的小径 - 第3张图片

未曾踏足的小径 - 第4张图片

未曾踏足的小径 - 第5张图片

未曾踏足的小径》最先出现在印记

一个疯狂的计划

2025年3月20日 08:14

某天晚上躺在宿舍的床上,突然我有个很疯狂的想法,我能不能骑着自己的小破车回家呢?我没有测算过用骑行的路线从单位到家里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有多少距离,但我估计应该在40公里以上,但最多应该不会超过45公里。出麻涌的路线基本都是定的,因为也就那条路最近了,但是出了麻冲以后,在广州应该走哪条路呢?

首先怎么走出开发区,哪条路最近是个问题。最简单不用想的方法就是用同是平时走低速的那条路线,走的是大马路,从东江大桥过来之后走青年路,然后是开发大道,转到黄埔东路,接着是黄埔大道。在车陂南那里转出临江大道,最后猎德大桥。过了猎德大桥后面那段,我就实在太烂熟了。刚才说的那一段,走的是大马路,如果不走大马路呢?在高德给出的骑行路线里有一段走的是港中路,实际上港中路之前还有一段叫港前路。如果要走出开发区,其实也未必要都到夏园那个地方。开发大道走一段就可以走一条斜插过去的路。如果南海神庙那里的隧道是通的,那个隧道又允许自行车通过。那么就可以不走黄埔东路,直接走小路就到港前路,然后是港中路。港中路我跟我妈曾经走过。那一次我们想去乌冲坐船去大干围,但是去到那里才发现已经没有船了,已经封岛了,所以我们就一直沿着港中路一直走到了鱼珠码头,然后坐船去了长洲那边。走那条港中路的好处在于如果没有遇到大货车,那条路基本没有车。起码我跟我妈走的时候那条路上就没有车。那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路,因为可能走大货车,所以是超换车道。但实际上那个地方除了可以走货车以外,旁边估计还有一条铁路,但是我们路过的时候铁路上没有火车通过。估计曾几何时,那条路车水马龙,但是我们路过的时候非常的清静。跟红灯特别多,车又特别多的黄埔东路、黄埔大道比起来,那条路好太多了。

所以有一天我真的很无聊,打开高百度地图,用测距的方式一点一点地去测量从单位到我家我所规划的骑行路线。结果发现是39.9公里。当然如果我走的不是大马路,而是刚才说到的那些小路的话,估计还能少个几百米。40公里我感觉需要4个小时以上,因为不知道会遇到什么路况,不知道会遇到什么红绿灯,又或者走的时候发现我规划的路线有一些是断头路,所以得回头再走其它路。

这一切都建立在我那个小破车能支撑我这个旅行的前提下。路线规划好了,动动手指就能解决问题,虽然某些计划大路转小路的路口我还没有十分的把握认出,所以如果确定要走那里,我还需要再三的确认标志物,但是跟走什么路比起来,我得先有那个自行车的工具,而且确保那个自行车是可以信任的,的确能完成这段旅程的,否则一切免谈。

我是2022年11月入手那台自行车的,当初的唯一目的就是可以骑着自行车去做核酸。那个时候的核酸频率真的实在太高了。基本上广州回到东莞以后,每一天都得做核酸,虽然做核酸是免费的,但是做核酸很麻烦,尤其是当做核酸的那个点在离单位几公里,除了11路车以外,我就没有其它交通工具,也不想麻烦别人送你去那个地方。我已经不记得我骑着那个车去做过多少次核酸,但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次是某个下午我冒雨骑着那车去漳澎的大参林取药。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那个理论上应该送货上门的跑腿小哥直接明确不送我的单。那个时候某些药非常珍贵,这次能看到有货,下一次就不知道有没有了。

自从单位停放自行车的位置改变了以后,我几乎再没有碰过我的核酸单车。

我这个疯狂的计划能不能实施呢?

用 CloudCone 佣金换来一辆公路车

2025年1月12日 21:18

准确来说,是一辆二手公路车。如何给今天这篇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我询问了 ChatGPT,但是给出的选择有营销味道,索性从中摘取几个字,组成了上面的标题。刷到这篇内容的读者不要惊慌,这仅仅只是一篇记录新手入坑骑行的流水账。

用 CloudCone 佣金换来一辆公路车 - 第1张图片

在前面的《2024·年度回顾》,乃至一年前的《2023·年度回顾》,我都反复提到了一个词,运动和健康,相比2023年,2024年因为工作和自身的原因,运动量非常少,参加公司组织的健康跑活动,也经常被甩在后面,体力不行。其次,租住的地方距离公司大约 4 公里,目前的通勤方式是一站地铁,以及步行 12-13 分钟左右,总共需要 20-25 分钟才能到达公司,如果出门晚了,那就赶不上部门的早会,一次两次没关系,次数多了领导就找你聊天。原本去年夏天就想买,但当时还没转正,担心工作不稳定随时被炒,一直没有买。

综合这些因素,前段时间便考虑购买自行车,原来的计划是过完年回来上班再买,但是最近天气极佳,虽然温度较低,但好在有太阳,在户外运动也不觉得冷,看中迪卡侬 RC100,没有太大的折扣优惠,但也在预期之内,最初的想法是在淘宝下单,第二天去门店提车,但是仍然纠结了几天。期间里刷到阮一峰的周刊更新,最新一期里提到“二次支付”,第一次支付是指金钱消费,第二次支付是指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只完成了第一次支付,没有第二次支付,比如书柜上未拆封的书,这让我再次思考全价购入是否必要,同时群友提醒可以先去看看海鲜市场,买一辆二手车试试。

用 CloudCone 佣金换来一辆公路车 - 第2张图片

一番搜索之下,和附近的一个男生达成了交易,当天面交提车,根据卖家介绍,他 2024 年 5 月购入,8 月份做了一次安全检查,目前买了新车,便想卖掉回血,试骑了一会,由于第一次骑公路车,屁股被座垫硌得有点疼,其他都比较合适,也算是一次比较愉快的交易。

下午骑车去了附近的艾溪湖公园,人很多,有携家带口的,也有情侣出行的,也有跑步和骑行的人,大部分都是在草坪上野营、聊天、晒太阳,十分惬意。在路上顺便计算了通勤的时间,15 分钟左右,符合我的预期,等购买的零件到货之后就可以骑车上班,早上也不用仓促地出门。

用 CloudCone 佣金换来一辆公路车 - 第3张图片

可能是我缺乏锻炼,体力比较差,骑了十多分钟就感觉挺累,内心在想,还是电动车舒服,但是骑车下坡,那种速度和迎面而来的风吹在脸上,是电动车无法拥有的快感。艾溪湖公园本身很大,也有专门的骑行道,看到有爸爸和儿子一起骑行,也有装备齐全的女骑友,更多的是像我一样一边骑车一边欣赏风景的人。

想起 2023 年暑假在艾溪湖散步的时候说的一句话,以后要是住在附近多好,下班了或者周末可以散步骑车,没想到一语成谶,在附近工作,下班了可以直接去,周末也可以骑车来。

用 CloudCone 佣金换来一辆公路车 - 第4张图片

用 CloudCone 佣金换来一辆公路车 - 第5张图片

用 CloudCone 佣金换来一辆公路车 - 第6张图片

边骑边拍,不过由于太阳渐渐下山,光线不是特别充足,随手拍了几张,中途看见一个骑车的大哥,在给他的车拍照,我过去问他需不需要给他拍张照,大哥欣然同意,便给他和车拍了几张合照,我性格比较内向,俗称 i 人,这次应该是头一回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

最后关于标题和开头提到的 CloudCone,也是事实,上周正好佣金提现到账,我觉得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个小目标,想要什么东西,便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这次仅用一半的预算完成了目标,省下了钱,也满足了自己的想法。至于下次想买什么,目前还不知道,但要理性消费,第一次支付很重要,但第二次支付也要重视。

用 CloudCone 佣金换来一辆公路车》最先出现在印记

杜老师的骑行打卡记录

2023年10月21日 00:00

杜老师连续出差了两周,期间看着出差地的骑士出行,心痒痒的。周末返京后还需要加班一天,给憋坏了。正值周日休息,出门转了一圈。不过周一需要上班,所以没敢拉爆。今日分享杜老师之前的骑行打卡记录!

首钢大桥

新首钢大桥是中国北京市境内的一条连接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的过江通道,横跨永定河道,建设时全球首例双塔斜拉钢构组合体系桥,是中国北京市长安街西延工程的关键节点:

首钢大桥是骑行打卡的圣地,每次骑行路过都会遇到其他骑行的小伙伴「不过杜老师每次都是自己骑,很少组队。自己骑车比较自由,可以控制路线以及速度,组队骑行需要照顾队友节奏」

香山公园

香山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道 40 号,北京市区西北郊占地 188 公顷,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景区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 575 米。早在元明清时,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夏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

香山是妙峰山的学前班路线,杜老师一直想去妙峰山毕业,但毕竟是菜腿,怕会路上把肺子喘出来。这里普及一个姿势,骑行数据中常用 VAM 代表爬坡效率,指每小时垂直爬升米数。这是一种简单且纯粹的方法,可以很直接的衡量爬升速度。不管是在哪种路况,蜿蜒亦或是均匀的爬坡,VAM 都能很直接的体现出爬坡水平,数字越大越好:

温榆河线

温榆河古称温榆水。海河流域北运河的上源。位于北京市东北部。发源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军都山麓。温榆河的上游由东沙河、北沙河以及南沙河 3 条支流汇合而成。其间又有蔺沟河等小中河的汇入。至北京市通州区通惠河口上游北运河北关分洪枢纽:

从家到温榆河入口大约有 30 公里,杜老师好不容易骑行了过去,本以为有一条环河路线,结果就一小段。而且小路很窄,上面常有行人。沿路树枝茂密,容易划到身上。不过该条线路通 42 公里绿道,听其他骑友说部分路段没有自行车道,所以骑行时需要注意机动车:

骑行专道

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东起昌平区回龙观,西至海淀后厂村路,全长为 6.5 公里,专用路全程共设置了 8 个出入口,出入口平均间距为 780 米。出口设置了 1.8 米宽坡道和 1.4 米宽梯道,并设置了助力系统:

几乎每次没有明确路线,杜老师都会选择骑行该路线。专用道的好处就是上面只有骑友,不需要担心机动车以及外卖小哥,安全性有保障。不过感觉骑行路的刚性有些不足,骑行时明显感觉需求功率比较大,脚蹬子踹飞了速度也没多快:

杜老师的骑行日记「08 月 28 日」

2023年8月30日 00:00

答应小伙伴们的骑行日记它来了。本文除了分享杜老师骑行时沿途风景,也分享杜老师对骑行一些理解和心得。后面也会分享更多相关内容,希望小伙伴们多多提些建议「让杜老师不要水的就别提了,本人也不想啊」

骑行日记

本次骑行总距离 25 公里,主要是想去东城区的一家内蒙零食店买一些牛肉干。因为店家距离杜老师的住处较远,外卖派送费比较贵,所以选择骑行过去采购。

骑行出发的时间为傍晚 17 点。本以为均速 25+ 能很快到达目的地,恰好忘记了此时正是晚高峰,路上行车这个多啊,路这个堵,速度是根本起不来。

通过视频大家可以看出,还是有很多出来骑行的。杜老师认为可能是疫情解放过后,很多人开始了户外活动,而自行车是一个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该交通方式。

但帝都近几年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少了,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提过,就是因为上班找不到车,才买的公路车。杜老师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替代租借。

沿途自行车专用道的骑行体验不太好,一是因为不少的私家车,停放在了自行车道。还有就是路面坑洼严重,像是很久没有修缮,骑的杜老师上牙打下牙,生怕车散架了。

希望会有更多的小伙伴喜欢骑行,但还是要再三叮嘱,一定注意安全!其实杜老师录制了全程骑行视频,只是因为处理软件问题使得视频无法正常导出,待修复后再给大家分享。

骑行视频

视频用影石 Insta360 X3 全景模式拍摄,考虑到杜老师壮硕的身材影响到大家观影,视频仅截取了车头画面,小伙伴们凑合看吧。未来会考虑到大家意见,逐渐完善视频效果:

杜老师的骑行装备

2023年8月21日 00:00

因为公司断网,事情又多,所以鸽了几天,具体不便细说。总的来说月末可以恢复正常更新。别催更别喷水,今天更一篇生活文,聊聊杜老师最近的兴趣:骑行!主要介绍一些杜老师的骑行装备,希望能帮到同样感兴趣的小伙伴。

写在前面

首先请小伙伴听杜老师狡辩,绝对不是因为有了新的兴趣,而怠慢了博客更新,主要是最近的工作任务太多,没有时间维护站点。

别问下班了在干嘛。白天公司没有网络,导致很多工作搁浅,为了不耽误项目的进度,都是回家之后继续处理。不过好在没几天就到月底了,网络问题就能彻底解决。

因为骑行团队邀请,杜老师参与了周末长途骑游,跟大佬们学到不少骑行姿势,后面会更新杜老师骑行日记,今天先分享骑行的装备。

先说好此篇不是恰饭文,也是在咨询大佬前就买好的,所以专业性待考究,各位买的时候还是需要慎重。

骑行头盔

几乎每个骑行团队在邀请时,首先问的不是骑什么车,而是问有没有头盔,如果没有骑行头盔,就算如约出现在起始点,也不会带队一同骑,所以头盔是骑行必需品。头盔的品牌千千万,杜老师仅推荐 MIPS 的头盔,MIPS 并不是牌子,而是一种头盔标准,具体的可自行百度:

骑行手套

这个并非是必需品,但杜老师还是推荐选购。骑行手套除了防晒,最主要是手心处防滑垫,可以让我们更稳定把车。并且在摔倒时,为手部提供一定的保护。选购时一定买合手型的,杜老师第一次就买大了,出现脱手问题:

骑行袖套

提到防晒,骑行袖套也是可选配件。这个主要用在夏天,配合短袖衣服,不然这大太阳,很有可能被晒成巧克力。有些骑友会担心穿袖套会不会热,这个杜老师有体会,当速度上来后,迎风会带走身上的热量,不会出汗:

骑行衣裤

骑行时需要用力的地方,除了上坡外就是对抗风阻了。所以更省力的方式,也是提升速度的方法就是降低风阻了。一套紧身的骑行服,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阻,让我们骑行更省力,并且提升骑行速度。不过有一点就是样子太尴尬,这个需要调整心态自行克服:

骑行水壶

之前就有新人问到直接用矿泉水瓶代替不行吗?路边随处可见方便补充。这个杜老师有体会,首先饮料瓶罐无法卡在车身卡扣,当路遇颠簸时,很大可能脱落。其次是补水便利性,骑行水壶可以实现单手补水,不需要停车拧瓶盖:

电打气泵

那个电是特地加的,原因是电打气泵可指定气压,到指定数值后自动停充,不会出现爆胎问题。现在的人都缺少老一辈手艺,捏一下就知道满不,对杜老师来说,数字化是最直观精确的体现。其次要说明公路车的胎压比较高,而且需要经常补齐,几乎每次出行之前,都要检查胎压:

锁踏锁鞋

变速器是为了满足相同踏频可以踩出不同速度。踏频是指一分钟内可以踩多少圈,公路车的标准踏频是 90 转一分钟「其实这是大佬踏频,新手一般在 80 左右」这种速度很有可能脱踏「踩空」有了锁踏锁鞋可以防止这种情况,但不建议新人选购,因为很多人的首摔,都是因为锁踏导致:

骑行前灯

这个是夜骑必需品。夜晚目及距离有限,加上公路车高速性,当路况出现问题时,再反应往往来不及。所以一个大功率的前灯是非常重要的,杜老师的前灯是码表联动款,可以根据码表自动同步日落时间,实现自动开灯。并能同步速度自动切换近远光灯:

骑行眼镜

看头像也知道,杜老师习惯戴眼镜。不过近视镜无法替代骑行镜,速度上来之后,风吹根本睁不开眼。而且迎着大太阳去骑行,强光也会影响视线。有一个好用的骑行眼镜,可以在高速且强光下骑行时,仍然能睁开眼看清路况:

头巾面罩

杜老师首次组队骑行时,发现就自己带着个头巾。开始因为多此一举,后来当拉沙卡车路过时,看到其他小伙伴都在呸呸呸,才发现是明智之举。在夏天夜骑时,强烈建议备上头巾,不知道哪次的张嘴就会吃进去蛋白质:

整车秀照

之前发过整车照片,这里补上一张夜骑时在天桥拍的照片。最后补上一句,夜晚在河边旁骑行,晚风吹过的感觉真的是非常惬意,相信体验过的小伙伴们,都会爱上这种感觉:

一入骑行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2023年6月13日 00:00

今天实在不知道写点什么好,干脆聊一下杜老师最近很关注的骑行好了。此篇没有什么营养,并且语言混乱,望小伙伴们别介意!同时希望小伙伴们也能分享一些骑行经历,帝都的小伙伴可以组队骑行~

初入骑行

不知小伙伴们第一次骑自行车是什么时候,想想杜老师应该是在小学一年级,那会也就七八岁吧!

骑的当然是儿童车,就是后面还带两个保护轮的那种。

现在摩托经常玩的压弯,在儿童车面前就是奢望,别说压弯,弯大一点都拐不过。

记得去掉保护论后,杜老师死活不敢再骑了,知道父亲说会在后扶着,才颤颤巍巍上车骑了会。

杜老师要感谢父亲大人善意欺骗,在父亲大人的悬空帮扶大法之下,杜老师学会了骑自行车。

那会经常骑着小车,同儿时的小伙伴们玩耍,想想童年也是极好~

第一辆车

杜老师出生在穷苦家庭,也就是在就读的初高中旁边都有房子而已,趴在地上爬回家也就五分钟。那会特别羡慕下课就打车回家的同学,杜老师这种不够起步价的都怕司机会拒载。

还好皇天不负有心人啊,在杜老师高三那会,用备战高考为理由,家人又砸锅卖铁买了个独栋,离学校远了不止是一星半点,这次至少爬上二十分钟以上,于是乎就偷偷攒钱打算买辆变速的山地车。

面黄肌瘦的杜老师辛辛苦苦攒了一周的零花钱,终于全款买了辆山地车,那会也不知道是啥牌子,反正花了 600 多大洋。

小伙伴们的车后座带过女同学吗?杜老师经验很丰富,并且前后换了好几个女同学,并非杜老师很花心,只是她们摔过之后不肯再坐~

本来此车可陪杜老师参加高考的,奈何一天晚课结束,它将杜老师送到了网吧门口,一夜通宵之后,车就丢了。

杜老师当时十分的心痛,还有好多女同学没坐过杜老师的车后座呢!

第二辆车

某久,就和永远一样,说着简单,但永远做不到。

这辆车是杜老师网购的,当时并非热爱骑行,只是早上去公司找不到共享单车。别问杜老师为何不开车,骑车十分钟开车半小时谁能信呢!

于是乎呵呵了~

车刚到时,杜老师足足兴奋了一秒,然后就被装车恶心到了。前前后后两个小时,终于装成功了,因天时已晚了,所以没做试骑直接睡了。

哪想到第二天一堆问题,车座固定不牢、车轮闸线太松、变速卡位不准。您能想象一个人站着骑全程,每每停车要靠脚刹的情形吗?

之后又调整了几次,但感觉越发难骑了,一气之下就给卖了。买家付款的一瞬间杜老师都在想,只要别退回来,宁愿搭钱!

第三辆车

杜老师目前的座驾,配图以示尊重:

真是一分钱一分货,当时想着花了近 3000 很是心疼,但上手后才发现什么是骑行体验,之前写过一文《喜德盛 2022 款极速 500 平把公路车体验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直把公路车骑过了,就想试试弯把。禧玛诺变速器用过,就想试试高端的电子变速器。铝合金车架提过了,就想试试碳纤维的。

和车友交流心得后,被推荐了一款满足杜老师需求的,一看价位 17000 多,当杜老师还在思考是不是打劫时,人家已经在夸性价比了。

至今暂无换车打算,也许仅是用来通勤,没有必要上升到专业性,且骑行对男性不是很好「可以自行搜索」

最后为了我们的下半身和下半身,奉劝各位骑行爱好者们:一入骑行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骑行码表和车尾灯

2023年4月17日 00:00

上一篇讲了关于身体湿度的改善,其中提到了通过运动的方式。经常来的小伙伴知道杜老师买了台自行车,虽说不是什么好车但勉强够骑行运动。今天杜老师为自行车装配了骑行码表和车尾灯,顺便分享一下使用体验。

骑行码表

骑行码表是骑行必备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帮助骑手掌握自己的速度、踏频,以及骑行过程中的时间、距离等等信息。掌握这些数据,可以帮助骑手更好安排骑行计划,提高骑行效率。一般来说,骑行码表分为有线、无线两种类型。有线码表安装简单,价格便宜,但是线路容易断裂。而无线码表不需要线路,安装方便,但是价格相对较高。在选择骑行码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预算做出选择:

行车尾灯

在夜晚骑行时,行车尾灯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装备。它可以让后方的车辆和行人更容易注意到自行车的存在,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在选车尾灯时,可以考虑灯的光暗、亮度、闪烁频率等等因素。另外,选车尾灯时也可以考虑是否具有电量显示、防水性能等等功能。这些功能虽不是必需品,但是可以提高骑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正确使用

正确使用骑行码表和车尾灯可以更好保障骑行安全。在使用骑行码表时,需要先设置好自行车轮胎的周长,这样才能精确地计算速度和距离。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码表工作状态,避免出现误差。

使用车尾灯时,需要确保灯光通畅、亮度充足,同时要注意电量的使用情况,避免在夜晚骑行时灯光突然熄灭。另外,使用车尾灯时还需要注意灯光的方向,避免对后方车辆的照射产生干扰。

使用体验

杜老师选购的这款骑行码表,支持导航功能「不太好用」课程训练「还没用过」智能消息通知「没有空看」四星定位「骑半天了才连上 GPS」外设连接「自家外设连接失败」不过待机时间挺长。

至于行车尾灯,除了可以连接骑行码表,而且支持雷达测距,当有后车时会通过码表提醒。不过这个效果不好形容,杜老师是一直没有搞懂!

骑行 捉鱼 闲谈

2024年9月23日 12:10

周末和@老于骑车去的潮白河,两个人带着吃的用的,背着书包和袋子,从家里骑行过去。周末的天气非常棒,天气已经凉爽下来,骑行的时候风吹在身上,凉爽舒适,大约四十分钟左右到地方。

先找能够下网的地方,也就是河滩无草的硬土地。一般被踩出来的地方都是钓鱼佬的窝位,我们中午到的,还有有一个位置不错,我们两个将自行车放在树荫下,就开始干活,先把饵料仍在桶里和地笼里。

地笼的缝隙太大了,我的饵料是金鱼饵料,还有鸡肉冻干,比较坑,扔进去就掉下去了,只有鸡肉冻干不掉,倒是我自己做的地笼水桶还凑合,饵料放进去没问题。装完饵料,把买的绳子系上,直接往水里一扔就齐活了。

将地笼和矿泉水瓶扔进去后,然后回到岸边树林整理桌子和椅子。老于的装备挺齐全,差点把天幕和帐篷都带来,两张露营椅子,一个蛋卷桌,茶具,露营的锅具和丁烷罐子,遮风的铁牌,泡面和丸子。我带了一桶水,6罐啤酒,4个鸭梨,硬件都是老于带的。这次骑行露营终究是我蹭老于的了,哈哈哈。

先喝茶,把水烧好,我还没体验过这种野外喝茶,小罐子烧水,挺有意思的,很快水烧开了。到了我装逼的时候了,我把茶叶拿出来,说你猜猜这茶叶哪里送的,老于说不知道,我说友链博友送的,哥们笑了,让我成功装一把。

喝了一会茶,大家又开始说最近做的事情,老于和他老婆主业是做企业记账这一类项目的,他自己想弄点副业,一直在做旅游的渠道,想搞点自媒体,拍视频这一类。我也讲了一下我最近的折腾,大家感慨这两年啥特么都不好干了,前三年闭眼睛啥都能做做,这两年做什么什么是坑。

喝了一会茶,我们去拿地笼和水桶,地笼没抓到鱼,抓到几只小虾米,倒是我自己做的小水桶有鱼,就那么几条鱼,然后装好饵料再扔进去,我遇到这次抓不到多少鱼,我们带的饵料有问题,应该带一些买的地笼使用的饵料,我拿的饵料是喂金鱼和孔雀鱼的,饵料太碎了,而且味道挥发不好,不适合地笼。据说应该带馒头和面包,特别适合地笼,还有蚯蚓,总结经验吧,下次把这些都带上。

回去开始烧水煮泡面和丸子,这个小锅真小啊,非常迷你的锅具,大概是为了方便携带,我看老于有个包专门装这些锅具的。丸子先煮,再煮泡面。意外的好吃,不清楚是不是因为骑车饿了,特别特别好吃,然后我们把啤酒也喝了。

在超市看啤酒也不知道哪个好,看了下配料表,凡是带糖浆的一律不要,这个配料表就是 水  麦芽 啤酒花,价格不贵配料简单。果然喝起来风味很不错,17块钱6罐,赚到了。

吃面的时候,沿河公路大量的骑行车队过去,第一波是一群中年人。第二波很意外啊,是一群老年人大爷骑行车队。骑行现在好火啊,路上都是这个。

然后我还拍到,一个父亲带着儿子,两个自行车焊接在一起的骑行,小孩子的车轮后轮在地,前轮是悬空的,我没太搞懂,老于说这个也很火,以后可以这么带我闺女骑行,我感觉不太安全。

吃完喝完,再去把水桶地笼拿起来,结果还是没啥鱼,最后捉了六七条鱼,二三十只虾,最大的虾是大眼贼,有一条小白鱼那么大,捕鱼这个事情终究失败了,再接再厉吧。去隔壁钓鱼大哥那里聊聊,人家钓的鲫鱼最大6两,搞了二十多条。

然后一个大爷跑到我们这个窝位,我以外要偷我鱼呢,人家直接游进去水草,拉了一网鱼上来。感情这个水草深处竟然有一张渔网,大爷说昨天他放的,我一看都是大鲫鱼,最大的也是六七两,应该有十几条,羡慕的流下口水。

我给大爷拿了个梨吃,然后叫过来坐一会,大爷问我们哪个小区的,一问认识,他说总去我们小区打乒乓球,还认识我们小区乒乓协会的会长,老于一聊不少共同认识的人。大爷特别能聊,坐那里都不走,一直聊到天都黑了,我说天黑了,抽完这颗烟咱们都撤退吧,大爷才止住话茬,老人家似乎很寂寞很想找人说话,可惜天黑了,路不好骑车。

然后我们两个赶快收拾行李,趁着夜色回家了,到家天特别黑了已经,我拎着一桶鱼虾,扔阳台了,天冷鱼虾能活下来,房屋里大概会噶掉。

一个周末又过去了,大家还是很茫然,但是日子还是一天天的这么过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