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替WPS说句话

2022年8月12日 14:42

[!NOTE] 提示 可能需要先观看这期节目, 文尾有节目小窗。

我的观点

仅针对所谓WPS锁定本地文档的事件,在目前没有任何实锤的情况下,我的看法是:最多反映了技术能力的不足,应排除主观恶意行为,不应该上升到国产文字处理软件的层次,下面啰哩啰嗦,大致以下两个观点:

  1. 「国产文字处理软件」可以从技术能力、稳定性上进行批评,但不要打上主观审查内容、干扰用户创作的标签。
  2. 搞坏、弄丢用户文档不是「国产文字处理软件」独有的“功能”,用户要有文件备份的意识,不要过度信赖软件,毕竟软件是人写的。

首先,对云文件的审查管理是大家都能理解的行为,毕竟一个疏漏配合舆情可能公司都要没了。但对本地文件的审查,WPS方是没有义务的,锁定、删除纯粹给自己找麻烦。对于WPS提供的云文件、文件同步功能,考虑到用户体验,云文件与关联的本地文件之间势必会存在大量的交互,表现在用户端是感觉不到两个文件的差异,而在此背后是复杂的软件逻辑,作为国内的“头部”文字处理软件,按道理说在软件逻辑上不应该存在问题,但考虑到实际的复杂性,出现问题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是我倾向于这是个技术能力的问题的原因。

虽然在结果上没什么区别,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文字处理软件缺少了可信性。但如果照督工这一棒子,「国产文字处理软件」因为伸长手恶意干扰内容创作直接被打死了。如果照技术力不足这点来定性(假设WPS真有锁定用户本地文件的情况发生),仔细分析,是由于与云文件的交互过程产生了这种情况,采取不使用云服务、使用政企离线版本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另一方面来说,文件同步这个“服务”真的没那么好做,强如Microsoft,onedrive的同步也不是万无一失的,简单的搜索就能找到类似的问题,甚至比WPS“锁定”文件更严重。

至于督工提到的由于软件行为导致内容丢失、影响工作进度的后果是无法接受的这点,我认为需要考虑的是针对文档的重要性给予其应得的容灾性方面的保障,而不是寄希望于软件对文件的每次操作不会出错和硬盘永远不会出故障。

督工这一段输出我感觉更像是表达了对审查干扰创作的不满和对未来严肃咨询创作的担忧,WPS当了这个麻袋。作为一个在中国跟软件稍微有那么一点关系的工程师来说,虽然觉得WPS做的确实很拉,但还是希望它能好好活着。

督工回复

作为工程师,您也许是对的。 作为中国人,您也知道某些问题在软件之外。 作为用户,不需要考虑压力来自于谁,用脚和钱投投票就可以了。

节目

::bilibili[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T411L7yF]{#BV1sT411L7yF}

最伟大的作品周围

2022年7月16日 13:42

等15号的专辑是整个七月除了下班、周末为数不多的期待。

订了实体专辑,本来不打算买数字专辑,计划先用「盗版」顶一顶,入数字专辑自己大抵也是会导出来到其他播放器播放。15号晚上歌曲提前推出,自己还是多等不了这久,在九点二十八买了数字专辑。专辑界面几首新歌可播放刷出来的时候自己十分犹豫,不知道从听起,最后选择了按顺序来。

自己是个老歌迷,但做不来专业的乐评,等「作品」的这半个月混迹贴吧、粉丝群对专辑外的事却有些观察。

这半个月挺富有「故事性」的,首先是专辑会收录几首老歌的消息,引起来一些很大的争议。歌曲推出后,如约而至的没惊喜,水平下降的评价也从不让人失望。然后是关于专辑销量的与某肖的「榜一」之争,也颇具话题性。

近期沉迷只狼,为此下载了贴吧看一些梗图贴、萌新直播贴,看伦吧只是顺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只狼吧这个由「臭打游戏」的为主的吧里气氛出奇的好,对萌新问题耐心解答,积极帮忙分析问题,鲜有低素质发言。而在伦吧里,围绕嗓子、水准、诚意等关键词总能没啥营养的吵个数十楼,内容将对错好坏排列组合,乐此不疲。

我的想法,这种气氛的区别与讨论还是情绪输出有关,另一层面是两种所针对内容所要求的基本素质的不同。

第一个层面,🐺吧里,帖子主要是萌新提问、玩梗、经验分享,能出现的最大的争议可能就是对某个招式的处理哪种更优了,通常是有客观结果的,即使没有也能由习惯、个人喜好来结束讨论。而关于音乐作品「好与坏」就没办法「讨论」了,只能是我说好你说不行的简单的主观情绪输出了,由此出来的不友善的对话也就在所难免了。

所谓的第二个层面,其实与上述也相关,前面提到讨论音乐作品的「好与坏」没办法讨论,也不是绝对的,倘若是有深厚乐理基础的几个朋友,也是能对音乐作品风格、编曲、旋律编排进行深入讨论的,只是这种讨论不太会出现在贴吧里就是了。而针对特定游戏不同,通过几十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是个「专家了」,而在游戏贴吧里,又极少有对多个游戏的横向比较,也减少了矛盾的出现。简单的说,讨论音乐质量本身有较高的门槛,缺少这些基础很容易就陷入「好坏陷阱」,游戏与音乐不同的一点是除了本身质量这种门槛较高的讨论外,玩家可以就游戏技巧、路线方案等更具有客观属性的内容进行讨论,形成一种感官上更好的交流氛围。

酸评刘大鹅宇宙

2022年1月25日 16:20

进入刘大鹅宇宙的大概路径是这样的:在首页点进导演小策与凤凰传奇合作的短片,在弹幕里感受到了黑天🦢广场场长刘大鹅的人气,之后开始在导演小策的投稿里开始「刷剧」,大姨和大爷们淳朴的表演、接地气的「经典改编」使我实实在在沉迷了一整个居家隔离的下午。

过程中一直晃晃悠悠有些想法,尝试在此记录下来。

以下言论源自瞎琢磨与身边社会学

导演小策给「演员」们带来了什么

环荫柳村藏龙卧虎,或者说中国乡村就藏卧着很多曲艺龙虎,导演小策是那个把龙虎叫醒的人。有昆曲背景的曹姨,在最近一期的颁奖短剧中一开嗓就让我大受震撼。操着东北口音的年轻人三炮,一个生活中表演欲强,能说会道的「邻家大爷」,成功塑造了一个类刘能的形象。开火锅店的二狗,「舞痴」人设,演被暴打的黑社会竟带着一股该死的高级感。

导演小策和它新的演员们互相成就着,导演小策享受着「B站第一导演」的追捧,那么导演小策给他的「演员」们带来了什么?

线上很容易量化,在线上,他们是十足的「大明星」,甚至有了很多衍生梗。简单扫了一眼,「刘大鹅宇宙」的核心人物鹅姨和三炮都有了10w+的关注量,这是很多年轻人望尘莫及的数字。

那么线下呢?泛泛想来

  1. 多了项娱乐,家务农忙,麻将闲聊之外的又一种娱乐,可能在精神上的价值不弱于线上那些金灿灿的数字。
  2. 收益的分成,改善生活,收益这点虽然只能揣测,相信应该也不错。

再之后,「演员」们对自己作品作何感呢?客观来说,这些作品都是面向年轻人的,一些桥段和梗在我看来「演员」们理解是有「困难」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演员」们是否能百分百在享受演出呢,或者只是我照着台词念,我理解不了观众为什么会笑,但观众喜欢我也就开心了?

长辈给晚辈熬的一锅粥🥣

所以有了这一段思考,就像因为我喜欢咸粥,姥姥每次给我煮咸粥,我也不曾想过姥姥自己是否喜欢,或者只是我多喝一碗,她就开心吧,我自己都觉得自己矫情,但还想继续往下想。

一个极端、不恰当的比喻,我联想到了耍猴🐒。。

猴子不清楚自己跳上跳下的笑点在哪,只是觉得周围很热闹,自己听老师傅的话,作出相应的动作,观众就会笑。「演员」们可能无法理解自己说的台词,但享受自己念的台词逗笑观众,这种情况下「演员」们是否百分百享受了演出真的重要吗?

这段想法其实是种引申,我看过花絮,导演小策会在片场细心的给「演员」们科普一些网络梗,只是我单方面的觉得一些网络梗长辈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才有了这段的矫情🤦‍♂️,但不管长辈们感受如何,晚辈们真的很喜欢这一锅粥。

取巧又讨巧的剧本📒

作为十几分钟的短剧,导演小策完成的不错。

其中几个剧本形成了这样一个套路:选一个在年轻人圈子中耳熟能详的电影,取其故事的框架;将「原创人设」原封不动或微调之后放入新的故事中;在角色与原角色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情节。例如开宗立派之于师父,教妇使用了多个刘华强的名场面。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认为,短片内容其实和B站中经典桥段的剪辑二创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作为拍摄的有导演有编剧有演员的短片,本质上观众消费的还是影视剧中的经典桥段,所谓「名场面」,观众很喜欢这种短平快,无需费脑筋来熟悉人物,只需要把新角色与原角色做简单的都应就能理解整个故事,此之谓讨巧。

而取巧也就好理解了,碍于时长和编剧的水平(不是否定编剧,意思是在短时间内用原创故事吸引观众太难),选取经典故事的框架、经典段落可以快速的让观众看明白整个故事,观众在在短片和经典故事完成匹配后,生出一点洋洋自得的感情(我的看片水平很高,看出两者间的联系),进而降低对短片实际故事性的要求。

原创故事是很困难的,这是编剧水平的限制,而在十几分钟内讲好这个故事又考验导演的能力,显然,这对导演小策的团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有几个故事就只能在剧本上取个巧,借用经典故事、桥段,观众更易进入故事,也降低了对导演的要求。

我不想,也无法否定这几个作品的价值,我希望导演小策可以在众星捧月中正视自己的团队,明白在这几个作品中,团队在走一个捷径,至于这条捷径通向何方、能支持团队走多远这没人知道。

看过南周对导演小策的访谈,他提到离开朱一旦的原因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可以轻易的根据套路写出一个剧本,他体会不到创作的感觉,因此,在我这,导演小策是有追求的,他不会在捷径上走太久。

我毫不怀疑之后他带着团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水平与此相当、甚至更好的有原创故事的短片。

花,开山乡

2021年10月15日 09:34

放在往常,这样一部乡村振兴题材的剧,搭配如此的演员阵容我是断然不会看的,实话实讲,我这人看电视就图一演员,凑巧,前几日看了《功勋 · 能文能武李延年》,对演员王雷颇为喜欢,这才追起了这个剧。整部剧制作水平不俗,只是后期部分关于政策的台词有多处改动,对不上口型,影响了观感。

先整理一下剧情的大致脉络,在党组织涣散的某村,年富力壮的村主任架空了老支书,在县里知名企业的利益输送下,出卖村集体利益,同时其亲戚作为治保主任在村里各种耍无赖。前驻村工作队队长在任因病去世,队长生前对村主任的一些违规行为做了记录,而笔记本在后期才被老支书交了出来。从中央机关选派来的第一书记,军人出身,到村后首先将村党组织『重建』。继而通过对村民晓明利害,统一了两山论的思想,依法将被出卖的村集体利益索回。之后就是发展各产业的筚路蓝缕。至于对矿的非法开采,私以为完全作为支线,在此不述。

总结一下我认为这部剧有价值的地方:

第一书记,指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到村(一般为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员。

1、表现了『第一书记』必要性

2、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性

由于还只是部电视剧,为了增加戏剧性,把王雷饰演的男主一定程度上神化了。比如在各个阶段都能凭借私人关系和超强的能力化险为夷,突出体现在自己担任律师为塌方死去的村里的务工人员讨说法、招商引资通过战友一波灰色操作进入会场等等。

一方面来讲,基层困难的工作需要如此超强能力的干部来开展,但反过来想,如果这些困难的工作都要男主这样的『超强』能力才能开展,那不得不让人对基层的党建和扶贫工作担忧。

我深深的感谢像男主这样默默付出的『第一书记』们,他们在民族复兴、乡村振兴的路上替全体党员干部在负重前行。

期待更多的不把干部和群众都脸谱化的电视剧。

观20年前影视剧三部

2021年5月1日 15:48

最近看了三部00年代的影视剧,依次是《大江东去》、《绝对权力》和《高纬度战栗》,期间还看了一部《我不是潘金莲》。

前两部整体质量也很高,但个别地方有不足,《高纬度战栗》让我花了一天一夜刷完,30集的长度几乎没有水分,使人完全沉浸于那个高纬度省份。

看完这三部还未过瘾,又想找类似剧目看,但看了几部未找到满意的,遂择这个时间写点东西。近年的《人民的名义》受到好评,与这些剧目类型类似,但个人意见,其探讨的问题深度和人物的丰满程度与这几部过了二十年的剧还是差一些。

《大江东去》中重点讲了两个干部的转变,两位为城市建设、发展立过汗马功劳的市级干部,一个为了对自己这些成绩的“自我犒劳”,另一个为补偿一个等了自己十年的知己而收取了部分「新家庭启动资金」。

《绝对权力》中讨论了,当干部拥有「绝对权力」时,对工作的两面性,一方面在改革发展中,面对难以讨论出结果,得出绝对结论时,利于自己推行自己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另一方面,当拥有了绝对权力,即使干部严格约束自己,也无法避免权力被身边的人「偷借」。

《高纬度战栗》借了个刑侦片的壳子,探讨了如何对犯错误的「功臣」评价的问题。提了一个很不政治正确的观点,干部腐坏的过程中群众也负有责任。片中王志飞的刑警角色,让我想到了《破冰行动》中黄景瑜,这或许是此类角色该有的样子。

另一方面,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这三部剧中,都有「第三者」的形象出现 ,但在那个年代,这类形象没加太多价值判断,而且这些形象也没太使人反感。当然,只是个观察,从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把这类形象写的令人讨厌也无坏处。在《高纬度战栗》中,两个重点描写的家庭都对我的恐婚想法有治疗作用,婚姻双方那些为彼此考虑而形成的争吵是可以不那么使人厌恶的。

终于等来了冷血狂宴

2020年12月16日 16:58

看海报,首先是没了范冰冰、杨幂这种咖位的演员,看到一半还想起来了李治廷的霓虹,有点遗憾。对我倒是没啥影响。刚开幕的时候感觉汪铎的漆拉脸有点圆,少了点味道,后面换了一些角度感觉就好看的多了。演的最好的居然是易烊千玺和王俊凯,挺贴合人物。

槽点还是挺多的。

整部片看下来,一个最大的槽点是:虽然大家全是法师,战斗依然却全靠肉搏,直到后面修川地藏和使徒出场,才有了点魂术大战的味道,很是过瘾。估计是法术大战太费想象力和钱了,也算是无奈之举。

另外,整个欧洲中世纪的风格也让我感觉不太舒服。来点“中西”

逻辑上的一些问题,情绪的变化有点突兀,减弱了代入感,一次是几个人被“通缉”,却能在天束幽花的府邸里会和,这在现实社会都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更何况神仙打架的魂力世界,白银祭司连这点情报能力都没有,很难让人信服。另一次,众人在探讨麒零可不可以随银尘去的问题的时候,起初严肃的氛围是合理的的,毕竟去便是九死一生,但后面在得到莲泉和银尘的同意后,麒零的表现像是家长同意去游乐场一样,突然调皮起来,整个气氛变化的有点诡异。另外,在关卡设置中,也只有银尘和麒零的天赋能在最后的关卡中给银尘一点生机,若是不让麒零一起去,那银尘真就是不准备给自己一条生路了。

另一点是人物表情确实有点拉胯,影响了观感,但心里有这个思想准备,抗了下来。演员们不需要表情时,一个镜头怼到脸上,画质的提升,看到凡哥的胡茬,观感还是挺爽的。

还有一点是,为了照顾观众们,一些剧情通过回忆的方式做了“注释”,然而观感并不好,比如交代了只有当王爵死后,师徒才能变强,对麒零来说,头发会变成白色。之后才是麒零头发发生变化,这段回忆完全可以通过主剧情来展现,这一段对观众来说,真的不难理解。

值得肯定的点的是,一些对原著的微调是合理的。

比如在原著中,书中描写的使徒对王爵暧昧的感情,会让人理解起来有些不舒服,在这部电影里,突出的是守护这种情感,对我来说好了一大截。

少了文戏,多了打斗场面我觉得是个好路子,我也不太喜欢看他们演的文戏,哈哈哈。

情怀党真是太难了,整个观影过程就是靠着想看一眼吉尔伽美什挺过来的,最后看到吉尔伽美什的四象极限,真的要跳起来了。不过看这架势,郭导下一部筹资应该挺难的,给个机会来个下一部吧,还想看吉尔伽美什。

说到吉尔伽美什,之前看小说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全书的人的能力在不断的“通货膨胀”,如在小酒馆的时候,一些魂术师在平民面前几乎无敌,等王爵师徒出场,普通的魂术师变成麻瓜,最后一点一点膨胀,先是各个王爵几乎无敌,接着风源的人物登场,变得更厉害。仿佛只能这样才能抓住读者的阅读意愿一样,不知道小说或电影后面会怎么处理,吉尔伽美什毁天灭地之后,后面剧情怎么再推进?这里先打个问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