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2025 新春杂谈

2025年2月8日 17:36

东门观海鸥

在网上听说泸州东门码头,长江西岸,有很多从西伯利亚飞越数千公里来到南方越冬的海鸥,于是跑过去看。

东门码头城楼外,现场真是楼上楼下人山人海,投食的,观看的,拍照的,人比鸥多,路边时不时有人兜售面包,不知道是人看鸥还是鸥看人。搜索了一下据说是红嘴鸥,白羽红嘴,俗称水鸽子,也不怕人,轮流转圈飞近俯冲着从半空叼住游人抛出去的面包,似乎是在故意表演,人与鸥配合得倒也和谐默契。

大河街复古升级

离东门码头不远处的大河街和巷子这里是全新打造的“老•大河街”历史文化旅游“国潮新街”。

作为内陆港口重镇,自唐宋以来便是扼守三江两河(长江、沱江、岷江、永宁河、赤水河)的要冲,云贵川的通衢的“西南要会” 。后来在大河街这里更是发展成为长江河畔“油纸伞一条街”。据说东门口这边原来曾有个很大的竹材市场,纳溪、江安等地的优质楠竹、木材,经永宁河、长江顺流而下到这里交易。竹、木不仅用作油纸伞,还是当时自贡盐厂、造船厂等重要原材料。一方面,油纸伞原材料源源不断供应,另一方面,长江、沱江水道为成品油纸伞输出提供便利。

一把油纸伞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传统,连接厚重的长江文化根基,见证了泸州商贸从古至今生生不息的繁华。

现在的大河街改造才刚刚开始,目前一期开放的只有一些特色小吃摊点,楼上可看到川南特色仿古天井院落,还有老泸州摄影展览。

院外特药

新年伊始,医保对医院院外特药申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药价格也略有下降。

原来只要医生手写开具处方就可以购买,现在是需要医生在医院系统中开具处方,然后将处方拿到医院医保窗口审核并盖章签字,然后才能拿处方到院外国药店再审核购买药品。

美丽乡村路

年后初六,母亲来电话说老家门口的一条基耕道终于开始铺成水泥路面了,还说路面修三米五,混凝土 350 元一方。

这条路还是埋跨市的天燃气管道的时候修通的,晴天还好,雨天全是泥泞。本来说年前要修的,路边也铲平了,由于下雨没修成。

这段路连接村里的水泥路和隔壁队上已经建好的水泥路,总长不过 400 米。修通之后到镇上比从村上绕一圈要近两公里。但是呢现在也不清楚县里对乡村道路建设的规划是怎么样的,估计要政府补贴修路也是猴年马月了,所以大家就决定路旁边的每家修一段,再由队里出一部分钱把这路修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由于本社是三个生产队合并的,有些距离这条路远的村民就说不走这条路经过不愿意队里出钱,闹着要求队长把公共资金拿出来分了;还有路旁边的人对于每家修一段还是按人平均肯定也是意见不统一,都不想多出钱,据说闹得很凶。我也是佩服基层工作的现任队长的魄力说修就修起来了。

修路当然好,不单是自己方便还造福大家,我是非常赞成,只是基层工作不易,东家长西家短的,队长怕是要受很多气了。

智能水表

老家村里水表陆续更换成了智能水表,是县里的一个什么水务公司,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交水费,安装人员搜集手机号的时候填错了,还好打电话可以改。智能水表由于更精准,以前开着水龙头滴水省水费的方式已经失效了。那么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怎么办呢,可以到镇上指定地点预存缴费。

还有最近智能电表上不再显示余额了,村里老人们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什么时候账户上没钱就停水停电了。

免费的数字电视

老家没有通网,看电视还是用的很多年以前的无线机顶盒(有一根外接天线),通过模拟视频 AV 输出到电视。不知道是设备老化了还是什么原因,图像信号老是抖动不清晰,而且央视的很多台都搜不到了,央视高清频道有声音无画面。

把天线取下来接到电视上,用数字电视功能重新搜台,发现可以搜到几十个电视台和十几个广播台(仍然没有 CCTV-1 和 CCTV-3,我怀疑是不是本地转播站故意把这些台关了),而且清晰度非常好也不卡顿。但是有个问题天线是英制 F 螺纹公头,电视上是老的 RF 直插母头。到村里和镇上电器维修站,以及几个电视卖场转了一下,全部都没有电视天线接头卖,有些商家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还好万能的网上有卖,其实就几块钱的接头。

简单普及一下,DTMB “地面波数字广播系统”,是由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的公益惠民数字电视工程,支持数字电视和数字广播,具有画质清晰,抗干扰强,无方向限制等特点。目前全国一二线城市和部分县区乡村已开通覆盖,通过购买安装室内外天线就可以免费接收观看。使用方法参考如下:

  1. 打开 中文寻星网 查看 DTMB 信号的覆盖情况(所在城市区域位置),建议向当地的广电部门咨询。
  2. 确认电视是否支持 DTMB 信号(按电视遥控器上【信号源】键,看是否有 [数字电视] 、[DTV] 、 [DTMB] 或 [地面数字] 选项)。
  3. 如果有数字电视功能(2015 年以后的电视应该都支持)就只需要选购适合的天线,将电视天线口(RF 口)与 DTMB 天线进行连接(有人说只用一根铜丝插到天线接口上也行);如果电视不带数字电视功能就需要选配带有 DTMB 信号解码的机顶盒配合使用。
  4. 带有 DTMB 功能电视机,按遥控器的【信号源】键,选择 [数字电视] 或 [DTMB] 或 [地面数字],按遥控器【菜单】或【选项】键进入[频道]>搜台即可。若使用带有 DTMB 机顶盒的连接方式,电视端选择相应的连接信号源后,使用机顶盒遥控器进行搜台。

农村快递进村难

这几年农村的快递配送业务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善。买大件的商品比如电视冰箱之类的倒是可以预约配送到家(线下给司机提供导航定位啥的)。

小件的快递包裹,除了邮政速递会送到村里代收以外,其它快递(包含京东)都只是送到镇上一个代收点(隐藏在老街上的一个小超市),走很远不说,还不好找,对老年人取快递真是不方便不友好。有没有可能邮政联合其它的快递公司共享渠道打通快递入村这最后的几公里。

短视频和 AI

春节回老家碰到几个发小,有一个目前定居北京,有一个定居江西,有两个也是四处奔波。和一个兄弟聊起短视频,这位兄弟对短视频赞赏有加,主要观点是:

  1. 短视频上可以快速获得最新的资讯。从国际国内形势到最前沿的 AI 科技发展;从河对岸特哥使出的最新阴招到隔壁王寡妇家的小猫下了几个仔,无论是官方消息还是民间传说都能在第一时间从短视频上获得。
  2. 流量变现。这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有流量就能变现,以前还是拍个短视频或者直播吃翔赚钱;现在连这个都不用了,让 AI 随便编点内容,让 AI 生成几个图或者视频,再让 AI 配个音就可以发布赚钱了。
  3. 营销手段更接地气?!各大品牌的老总纷纷亲自下场,通过直播你甚至可以直接对话。
  4. 短视频上买东西也很便宜便利?!看着短视频随手顺便就下单买了。有个老表在短视频上买了一个带云台的摄像头,先不管品牌材质质量怎么样,手机 APP 上控制云台、侦测、录像、监听、喊话、对讲功能样样都有,而且还带 IoT 4G 卡,你觉得要多少钱?按常理怎么着也得三五百吧,流量费每年再收个 250 啥的。结果一问价格100多,十年免流量,好吧……

还有春节时下全球火爆的 DeepSeek ,那真是万人空巷,要是没听过都不好意跟人家打招呼。

就目前很火的短视频和 AI,我个人持悲观态度:

  1.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这些短视频和 AI 并没太大的用处。看各种平台上各种假大空虚重复毫无意义的讯息四处飞,还得花大量的时候去甄别,所以可以接触了解但一定得克制。
  2. 对于实体经济或者工业来说,也暂时还没有看到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也可能只是个人的局限)。本来想着让 AI 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去躺平去写诗,结果 AI 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躺平写诗去了。都想着赚快钱,还有人愿意沉下心来么?!
  3. 所谓的流量变现也基本上是第一波信息差的变现,也就是卖课卖教程赚钱。不管是三个月编程,三天健身,五天英语学习还是 DeepSeek 这种 AI,都是为了卖教程卖课。像 DeepSeek 这种也都就只能教你用 Ollama 部署到本地,部署之后怎么应用于生产生活和学习,怎么训练成自己的模型这个很少,可能卖课的也不清楚。

泸南往事

2024年12月8日 17:33

作家琼瑶于 12 月 4 日在台北家中离世,终年 86 岁,活着时潇潇洒洒,离开也是那么“翩然”。

▲ 原泸南中学校址常乐寺,via trip 在路上

琼瑶老师写了很多作品,我个人不太喜欢看这种言情小说,但经不住电视里天天放《还珠格格》,于是印象也比较深。除此以外,要硬说还有什么关系,便是琼瑶老师曾在自传中回忆童年,说她最快乐的时光留在了(或者说,当时泸县管辖区域很大),留在了泸南中学。

琼瑶老师在泸南的快乐时光

1944 年秋,在当时白色恐怖下的川南,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斗争极为艰难。中共南方局特派刘国瑞(中共北平辅仁大学支部书记,北平市委组织部长助理,解放后任过专署文教局长,后任职省文史馆,厅级待遇)和爱人袁彬(即袁行勋,琼瑶的姨妈)在家乡泸县分水岭肖家祠创办了“私立泸南中学”,为来往于川、滇、黔边区进行革命活动的同志提供一个安全的落脚点和一定的职业掩护……

1996 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琼瑶所著《我的故事》一书,该书第二十七篇《泸南中学》一文中记载了琼瑶对于泸南中学的回忆:

勋姨是母亲的堂妹。母亲在长房中行三,所以勋姨称母亲为三姐。当时,我的勋姨和姨夫在四川的泸县,办了一所私立中学,一切刚刚草创,确实缺少师资。就这样,我们和父亲暂时分离,跟着母亲,去了“泸南中学”。泸南中学(我在《剪不断的乡愁》一书中,曾略略提起过这个学校和我的勋姨),在我印象中,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它是由一座大庙改建为学校的。教室就是庙宇中的大殿,所以每间教室里都有菩萨。我们住的宿舍,是以前和尚修行之处,简单而朴素。经过了那么惨烈的一段“逃难”,现在,我们在泸南中学定居下来,真像到了天堂。

我的生活,一下子整个改变了。在我记忆中,那一年真是快活极了。母亲的学生们,都成了我的大哥哥。(这里,要有一点小小说明,当时的四川,是很保守又很重男轻女的。女孩子全要在家中帮忙做事,没有父母肯把女儿送来读书。即使是男孩子,也是我勋姨和姨夫去一家一家说服,争取他们来念书的。所以学生都是男生,而且年龄很大,十八九岁的大男孩,往往还在念初一。而初一的学生,往往又连小学的学历都没有,母亲教他们,真是教得辛苦极了。但是,他们都是些又憨厚又热情又善良的青年,全成了我的“大哥哥”。)这些大哥哥们会带着我玩,教我养蚕,把我扛在肩上去采桑叶,带我到河边去捡鹅卵石……我童年中失去的欢笑,在这儿又一点一滴的找回来了。

也是在这个时期,母亲忽然发现我对文字的领悟力,在惊喜之余,开始教我念唐诗。我也初次体会到文字的魅力,开始兴奋的在文字中找寻乐趣了。

▲ 王伟老师手绘《泸南中学》,via BELKN

琼瑶老师在另外一本书《剪不断的乡愁》的二十四《勋姨》一文中的记录:

记忆中的泸南中学,是很有趣的。这学校由一幢大庙改建,教室里还有许多菩萨。我们住的房间,是以前和尚们的住处,简单极了。学校里的学生,都是乡间孩子,往往十八、九岁,才“被说服”,来念初中一年级,一班学生里,高高矮矮,大大小小,参差不齐。

我那时已稍解人事,逃难时的惨状一一在目(我的《不曾失落的日子》一书中,曾详述我的童年)。到了泸南中学,我真快乐极了。那段日子里,我初次接触唐诗,跟着母亲的那些学生,一起背“慈乌夜啼”和“梁上双燕”。我第一次开始养蚕,会为了蚕宝宝的死亡而哭泣,为它们的成长而雀跃。在大雨滂沱的日子里,为了蚕儿的桑叶,奔走好几里去采桑叶。我开始交朋友,和学校里的学生、表妹,其他老师的孩子们一起放风筝。勋姨那时才二十几岁,是活泼外问的。印象中的她,总是匆匆忙忙的,有用不完的精力,跑出跑进,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样的勋姨,要管学校中的各种事情,要为经费操心,她应该不太注意我。事实上,她也确实没有什么精力来注意我。

泸南中学前世今生

一、“泸南中学”的由来

“泸南中学”原址在民国 33 年泸县所辖 42 个乡镇中的分水镇镇公所所在地分水场外5里的地方,即现在分水场到龙车镇的公路旁(清末十大乡镇的“崇义”管辖)。1943年4月,遵照党中央关于白区工作要“长期潜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南方局指示刘国瑞同志以学校作为党的地下活动基地。刘国瑞在筹办学校时,拟定校名叫“正谊中学”,并通过关系请冯玉祥将军题写了校牌“正谊中学”。当学校把“正谊中学”呈报省教厅批复时,省教厅在查证校名时发现已有申办在前的“正谊中学”,因此批复:“正谊中学名称重复,欲更名再报”。于是刘国瑞会同董事会研究,以地理位置来命名学校名称,因为所办的学校地址在分水乡,在长江以南的泸县南部边陲,所以把学校命名为“泸南中学”上报。1944年5月得到省政府“准予备案”的批文。

二、泸南中学的选址与筹建

1941年初,国民党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于不顾,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在国统区内加紧破坏共产党的组织。同年3月,中共泸县中心县委书记郭福裕被捕叛变,其他负责人转移,中心县委的活动暂时停止。次年秋,川东特委先后派廖林生、陈实甫、樊恒才来泸恢复组织,但都因白色恐怖严重,无法开展工作。1942年春,刘国瑞奉命从什邡中学撤回泸县分水岭老家;6月,中共南方局派川东特委欧汝钦(即欧志仁)来泸与刘国瑞接上关系。遵照党中央关于白区工作要“长期潜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指示,欧汝钦与刘国瑞、袁彬商议创办一所私立中学,作为党的地下活动基地。1943年2月,中共南方局赞同办学设想,并要求积极行动,付诸实施。

刘国瑞父辈三房人未分家,共收租300多石。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刘国瑞先向两个兄弟商谈捐资办学问题,得到毕业于光华大学经济系的三弟刘国贽的积极支持;随即利用新春团聚之机,做叔父刘幼丹的工作,刘幼丹欣然同意拿出三分之一的田产作为办学基金。1943年4月,刘国瑞在城南学坎上张熙午家租用一套房屋作为建校筹备办公地点,开始筹建“泸南中学”。

三、泸南中学的兴办与挫折

泸南中学创办的宗旨:“以范以教,作育谋国”,这表明学校的创办是为了培桃育李,弃旧扬新,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也是为桑梓培养艰苦朴素、勤于钻研的人才,更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人民大众的幸福。

学校聘请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同盟会员、老教育家颜心斋为第一任董事长,同时聘请冯玉祥担任第一任名誉董事长,刘国瑞、袁彬、刘国贽、张庆恩为董事,刘国瑞担任校长。

1944年8月,私立泸南初级中学在泸县分水岭肖家祠(即现在分水镇到龙车镇的公路边,离分水场5华里)正式宣告成立。校长刘国瑞,第一期招收学生50名,为第一班。张庆恩任教务主任兼数学教师,袁彬任训育主任兼语文教师,刘国贽任事务主任兼英语教师,肖子方任体育主任兼史地教师,曾勋华任女生管理兼音乐教师。

▲ 泸南中学创始人刘国瑞与夫人袁彬(袁行勋) via BELKN影像档案馆

泸南中学七迁校址

(一)泸南中学第一次搬迁

泸南中学作为一所私立学校,因办学经费自筹而得不到国民政府的经费支持,办学经费十分困难。泸南中学地处泸县南缘,加之当时民不聊生,入学者寡,遂于1946年7月迁到城郊茜草坝原泾南体育专科学校处(即现在的长挖技校实习工厂和立邦金属结构有限公司的厂房)。1946年12月,聘任杨兆三(泸县参议员、怡丰银行经理)为第二任董事长兼代理校长。原肖氏宗祠旧址改作学校农场,继续掩护地下党同志。

(二)泸南中学第二次搬迁

1947年暑期,经代理校长杨兆三活动,董事会认为原国民政府四川省第七区专员公署的办公处三官祠适合办学,学校又迁到城郊西南角忠山后的三官祠(即现在的高中校园一角)。1948年暑期,专员陈离应聘为名誉董事长(时冯玉祥已去世)。学校开办五年时间后,泸州解放(1949年12月3日)。泸南中学为支援新生的人民革命政权,将校产、校址全部无偿捐赠给川南行署使用,学校停课。泸南中学从1944年8月开办到1949年末,共招收10个班,毕业100余人。

(三)泸南中学第三次搬迁(回迁)

1951年3月,在原校长、专署文教科长刘国瑞的支持下,经川南文教厅批准,泸南中学在分水岭常乐寺复课。将停课时的旧生编为十一、十二班,新招第十三班,委任解放前夕曾在泸南中学任教的中共党员张国权为校长,办学经费主要由政府拨给。

(四)泸南中学更名泸县一中和第四次搬迁

1952年8月,四川省文教厅办公室根据国家教育指示精神,以[1952]中字第2145号文件通知泸州专署,同意将泸南中学等四所私立初级中学由政府接办,改为公立。泸州专署于1952年12月决定将“泸南中学”更名为“泸县第一初级中学”。之所以命名为“一中”是因为她是中共地下党办的学校,泸州专署于1952年12月决定将泸南中学更名为“泸县第一初级中学”(Maie注:原泸北中学也更名为泸县二中)。1953年12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李井泉任命张国权为泸县第一初级中学校长。原有教职工在无甚变动的基础上略有增加。将原来的13班调整为两个班,新招生4个班,共6个教学班。

由于泸县一中地处泸县的南部边陲,地处偏僻,经济落后,交通十分不便,招生困难,师资补充困难,泸县政府决定,1952年12月将泸县一中从分水岭乡常乐寺搬迁到泸县小市原江阳中学旧址(即现在的龙马潭区江北学校初中部校园)。

(五)第五次搬迁

1953年2月,因工农速成中学急需小市江阳中学旧址来培训工农干部,泸县政府又通知泸县一中迁至泸县毗罗寺(原泸州农职校旧址,即现在的泸州市实验中学)。学校始终听从党和政府的召唤,泸县一中又一次进行了大搬迁。在这里只进行了一学期的正常教学工作。

(六)第六次搬迁

泸县一中在毗罗寺进行了仅半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从泸县教育的整体布局考虑,由于整个泸县东部没有中学,加之石马乡的郭堰是较大的地主庄园,庄园四角还有碉楼,房舍宽敞,依托现成资源,1953年8月泸县县委、县政府综合考虑,决定:把泸县一中从毗罗寺搬迁到郭堰。从1953年上期起,学校根据上级规定,各年级均按毕业年度命名。当时计有1954级两个班,1955级4个班。

(七)第七次搬迁

泸县一中在郭堰正常运行刚一年,县委、县政府再一次调整中学布局,泸县云龙乡大水河桐阴中学旧址闲置(解放后泸县初级师范学校曾在此办学三年)。这里山清水秀,古木参天,也是一座较大的地主庄园。考虑到这一资源的利用,县委、县府决定于1954年7月再一次将泸县一中从郭堰搬迁到大水河。张国权校长第七次带领全校师生又将可动校产艰辛地搬运到云龙镇大水河。当年有1955级4个班,1956级两个班,1957级两个班,共8个教学班。教职员工30人,校长为张国权、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是胡峙。

泸南中学校名风波

泸南中学更名泸县一中后,泸南中学的名字一度在历史中消失。直到一九九二年,在创始人刘国瑞等同志多方奔走下,联络好泸县一中复名泸南中学。“泸南中学”四个字早已不仅仅是一所学校的名字,而是具有了红色泸州的历史内涵。

▲ 泸南中学复名文件(数码翻制版),via BELKN 影像档案馆

泸南中学复名的那年,琼瑶老师于1992年11月7日专门写了一封祝贺信,据说还捐了款,信中写道:“余校长锦芳女士,欣闻贵校恢复原名为泸南中学,十分高兴,深信贵校必更欣欣向荣,优育英材,泸南中学与我渊源至深,曾有我儿时的记忆,曾有我童年的欢乐,谨以至诚奉上心声。‘泸南中学,万古长存千秋业;台北游子,千里遥寄故乡情’。家父陈致平教授得悉佳音欣喜成分,亦拟就一联,以资庆贺,‘日月光华,喜闻今朝泸南得复校,乾坤浩荡,永忆往日圣战庆重生!’专此敬祝,健康快乐。琼瑶敬上。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七日。”

▲ 1992 年琼瑶致信泸南中学复校,via BELKN 影像档案馆

但是呢,却发生了一件很不堪回首的当代“指鹿为马”的闹剧事件,“泸南中学”这个名字给了离当时忠山校址最近但是却与泸南中学毫无关系的泸州十一中,泸县一中学子当然不同意,于是就闹了一场很大的风波。具体怎么回事我也没赶上,也不方便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最终解决的方式是,毫无关系的泸州十一中继承“泸南中学”的名字,泸县一中则默默传承“泸南中学”的革命精魂,一校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两校并行不悖,殊途同归,共同为共产主义的教育事业而奋斗。(Maie 注:如果是按现在流行的解决方法,有没可能成立一个泸南中学教育集团,一校多校区管理。)

今年是泸县一中建校八十周年,诚愿红色基因不灭,八十载弦歌不辍,新征程奋楫笃行!

延伸阅读

沱江南岸流滩坝

2024年10月3日 19:27

江河溪流众多,感觉随便找一块河滩都可以待上半天。

从沱江南岸沿滨江公路而上,岸边有许多的农家乐,这几日天气不太好,路边停车场也停满了休闲路人的车。南岸属于江阳区,滨江的两车道美丽乡村公路整修一新,边上还修建一条适合跑步、骑行的步道,很多地方还装上了路灯,停车场、公共厕所。北岸属于,从地图上看似乎仍然是老路。

的水电站并不多。比较有名的水电站有两处,一个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水电站洞窝水电站,另一个就是位于沱江上的流滩坝水电站。流滩坝水电站建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拦沱江河而铸,集发电、航运、灌溉于一体。水电站下游是一片宽阔平坦的礁石滩。

这一段沱江河道三百余米,每当枯水期的时候,水退礁石滩出,钓鱼爱好者和游人便可以下到河边各自乐趣。

择路下到河边,由于昨晚才下过雨,河滩上的斑鸠砂岩看上去很结实,踩一脚全是泥。河水还有些浑浊,丝毫不能阻挡钓鱼佬们的脚步。

岸边水草丰盛,有很多野生大叶铜钱草。河边浅滩上有很多鹅卵石,找一些有花纹的石头,或者用石头往江里打水漂都是不错的野趣。只要有沙,哪里都是马尔代夫。

当然,如果心在其它事情上,又或想着手机游戏,这些地方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

泸县:玉蟾龙头 “福兽”绵延

2024年1月16日 18:19

泸县,这座常住人口不足80万的县城,在繁华的宋朝亦是全国33个商业都会之一。用现在的话讲,宋朝的泸县妥妥的全国一线城市。

宋人赵懿描述当时江阳:“其时百姓家积有余,谷物咸多上市,百市廛赤繁华,四方商贾络绎于市者,年复于是也。”

玉蟾山石窟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第一次听黄庭坚的诗,是这句惊为天人的《寄黄几复》,那时他40岁;再听“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那时他6岁。

53岁的黄庭坚因为修史被神宗贬到蜀地,从重庆彭水到涪陵,再从泸州到戎州(今宜宾),6年后因为同为文艺爱好者的宋徽宗召回才离开,而那时他为泸州碑刻、题记已达24处。

玉蟾山上的“玉蟾”二字,便是黄庭坚的笔墨,传闻是他流连山中主持的美酒醉后而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相信90后的这代人都是通过这首词认识的杨慎。18岁时对着整个明朝唯一的四川状元杨升庵的满分试卷看了又看也没能成为状元郎,30岁时只能羡慕人家娶到了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并称蜀中四大才女的妻子黄峨。

只是后35年他被流放云南,来往叙永古道,路过泸州时也在玉蟾山上留下了“金鳌峰”的题字。

从宋朝到明朝,文人的笔就和歌女的曲、舞者的姿、剑客的气一样放不下,玉蟾山和江阳的山水之间是文人不吐不快的苦水。

水总会流逝,而千古的是凿在石头上的石窟。

唐末宋初的大足石刻毋庸置疑是南宋石刻艺术的巅峰,而距离它50公里的玉蟾山石窟,奏响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完结章。

20元的门票的3A级景区,本来我是不抱太大希望的,但当我进入山中,穿过20余座塔林,圆寂的高僧在脑中暗暗警示我不要轻视这座山。

玉蟾山石窟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千手观音像,通高5.6米,横宽3.5米,线条流畅细腻,表情含蓄慈祥,更有11个头和36只手臂,周边还凿有千手,众手执法器,意为法力无边慧眼无穷。

千手观音旁还有一些造像,虽然规模不甚宏大,但雕刻十分灵动,像这样抱腿的造像也是很少见的。

而像这样的造像,在玉蟾山大大小小就有400余座,几乎都是明代的。

因为2021年9月,泸县6.0级地震,多处文物受损,因此未能瞻仰到媚态观音像,甚是可惜。

从高中就看过的云冈石窟,到大学时期参观过的莫高窟,再到初参加工作时参观的敦煌石窟,再到最后打卡的麦积山石窟,虽然我第一次对石窟有概念的大足石刻并非“四大”之一,但川渝地区却是中国石窟造像延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

当我在锦州看过辽西时期的万佛堂石窟中看到北方石窟造像式微,而川渝地区石窟却因为成为后方富庶之地厚积薄发,大足的摩崖石刻就是其中集大成者。而玉蟾山摩崖造像,和渝西川南的很多地方一样,都是地方特色的完整保留,生活化十足。

龙脑桥

据《泸县志》记载,现存的170多座有雕刻物的石质平板梁桥,时间跨越从北宋治平年间,到明代的洪武、嘉靖、万历和清代的康熙、乾隆、嘉庆年间,至民国时期乃至当代;

长度从100+米、宽10米到1米左右、宽40厘米;地域从濑溪河到龙溪河到大鹿溪。如果到开封感受东京梦华录太远,不如到泸县体验大宋风华。

没有机会把这一百多道桥走个遍,待我踏过这些桥便能清清嗓子对小辈子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

不过作为可以和赵州桥平起平坐龙脑桥倒是要去看看的,毕竟江南那些细腻的拱桥下流过的水太妩媚,我非要看一哈缠绵江南的乾隆也忘不了的四川桥。清乾隆四十三年,“钦命永宁道泸州以北九十华里九曲河龙脑桥加以保护”,桥长54米,12个桥墩13个孔,中间8个桥墩分别雕刻了麒麟、青狮、4条龙、白象4种瑞兽,有道是“麒麟两岸守护,大象河边畅饮,青狮桥上怒吼,龙王携龙遨游”。

象征尊荣的龙和代表财气的蟾蜍皆聚于泸县,龙年不去造访一次也甚是可惜。

据说泸县玄滩延福寺有玄奘携猴取经造像,留一点念想,期待下次见。

泸县:假装在南宋看石刻

2024年1月10日 02:38

雾蒙蒙的西南地区的冬天,看不清百米外的景物,如果不是有人告诉我别地的冬天不这样,我差点就信了冬天就应该潮漉漉湿哒哒水汽洇洇。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但都是短暂停留,并未经历过完整的四季,所以也不敢妄言。

而我的的确确生存过四季的重庆、保定和香港,冬天都不太美好,灰蒙蒙的天,北方的霾和南方的雾,不论是光秃秃的树干还是雾气浓重的缥缈,总是让人无法舒张筋骨的。

作为外公的老家,我路过泸县很多次,也听妈妈说那里还有很多亲戚,但却从来没有到访过。此次由于长辈庆生到泸县,却是感到收获颇丰。

在泸县,参观了泸县的宋代时刻博物馆,这是我见过的最有意思的县级博物馆了,没有之一。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些石雕来自于坟墓,也许会有先来为主的恐惧感。但一旦明白了中国人的仪式感,一切防备都迎刃而解。《礼记·中庸》中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意思是,对待已故之人,我们应像对待在世时一样悉心照料,对待已逝之物,我们应像对待尚存之状一样呵护,这是尽孝的最高境界。

而在荀子的著作中,“事死如生”最初被解释为“饰死如生”,用来描述完整的丧葬礼仪。根据《荀子·礼记》的描述,去世之人首先应该洗漱、沐浴、理发、剪指甲、口含饭食,然后穿好衣服、系好腰带,在神主牌位上写下丧者的名字,并准备好缅怀品,将逝者生前用过的物品送到墓地如同搬家一般。

关于墓地,它们往往采用类似日常生活的模型:坟墓形状似人居室,棺椁外表如所乘之车,覆盖尸体和棺椁的物品酷似窗帘,而葬具则像房间墙壁、屋顶、篱笆和门一样。荀子的“以生者饰死者”、“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之论述,旨在为逝者创造一个类似于生前的生活场景,营造宛如生时之境。

泸县的宋墓群和玉蟾山摩崖石刻一样,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在100座以上。但在2000年之前并未得到有效地保护,2000年以后由于多次发生宋代石室墓盗掘才引起注意。

而在石刻博物馆内,极大地还原了南宋时期巴蜀地区的安逸生活,也就是甭管前方战火如何,有钱富豪们齐聚大后方逍遥快活。

博物馆展出了南宋时期常见的同坟同穴异室的长方形单室墓和相通的双室或多室墓,墓道、墓门、墓室均在。墓室采用条石构筑仿木结构形式,内部镶嵌了多种精美雕刻和仿木构件,墓顶有盝顶、藻井顶和穹隆顶三种形式。

博物馆的精华之处是活灵活现的人物刻画:武士的形象以甲胄为衬托,手执兵器或身着铠甲,穿戴罩袍衣服,戴交角幞头、手执骨朵的形象,也有个别那种和现代人心心相惜不想工作的可爱武士。

女武士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石刻像,头戴兜鍪显出女儿态,身着铠甲手执兵器更近武士魂。

四神则包括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青龙形象有行走状、飞奔状或二龙戏珠状,造型生动、想象丰富,雕刻细腻,多为剔地起突的高浮雕石刻作品。

南宋时期的石刻匠人用自己的巧手刻画了谁也没见过的肥龙瘦龙威龙呆龙、企鹅朱雀嶙峋朱雀猫头鹰朱雀、面面相觑玄武同舟共济玄武、类豹白虎类猫白虎类人白虎,我们常常以为说工匠精神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累积,就把他们的样子定格成了白发灰髯的形象,可从这些作品看来明明就是青春灿烂肆意雕刻的杰作啊。

伎乐类作品则包括器乐演奏、舞蹈、戏剧、乐官等。都说南宋的舞蹈作品渐趋“程式化”,但不论是女舞者跳的采莲舞,还是男舞者像跳绳一样的舞蹈,都是雅俗共赏,呈现了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完美融合。

侍仆则包括女侍、男侍和侍从。有手执团扇者,有手执酒壶者,也有持铜镜或捧果盘者,其中较多的形式是描绘妇人启门的图案,这也是宋代墓葬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具体意义已无文字可考,但专家们研究后给出了以下几点可能性:

  1. 取意在于表示家门之后尚有庭院或房屋、厅堂,有延伸墓室空间的意义;
  2. 神话人物开启冥府的大门,引导死者升入仙界的内容主题,连接生界、死界的中间枢纽;
  3. 没有具体实指,只是一种装饰;
  4. 雕刻中的女性形象是传说中的西王母使者,民间迷信、信仰在墓葬中的反映;
  5. 妇人对“性”的召唤和想象;
  6. 封建礼教对妇女“无故不窥中门”儒家伦理形象的塑造;
  7. 妇人的身份是歌妓。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阴阳飞天、人物故事、动植物花卉、族谱等多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题材。

策展风格典雅平正,和宋代风貌相得益彰,可堪称真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