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安岳石刻:也许我不懂,愿有人珍重

2024年10月8日 05:30

上一次提笔而久未落墨还是6月写论文的时候,内核不够坚定所以总会陷入自我怀疑,需要层层剥开迷雾才有心力落笔。在一件事情上,了解得越多,越发觉得自己无知,做研究写文章都是这样。偶尔想要找个捷径草草了事,却被编辑/审稿人/读者寻到破绽,如果说编辑对作者而言尚且是“以礼相待”,那么自媒体上的读者就是犀利鞭辟入里,不留一丝情面。

去安岳的计划做了很久,却在2024年的夏末才成行。因为父母之前就去看过了安岳最出名的圆觉洞,所以就把一天的行程安排了安岳参佛南线:从重庆方向出发,孔雀洞-茗山寺-毗卢洞-华严洞,中午正好在石羊镇上吃午餐。

安岳石刻传承发展纵贯1500年,“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是雕塑史上的重要节点和世俗生活的艺术写真,说是富有十分情趣也不为过。

孔雀洞

刚过大足界几分钟,导航就告知孔雀洞还有1公里就到了。看到门口一破落铁门,还在担心能不能参观,就看到一位老爷爷在扫地,想必这就是传说中的孔雀洞国宝守护人周爷爷了。

作为全国文保的孔雀洞还没有对外开放,门口的大狗子冲人狂吠,我们赶紧禀明来意,周爷爷放下扫帚开始和我们讲起了孔雀洞的故事。

位于安岳县双龙街乡孔雀村的孔雀洞,以精美的孔雀明王造像著名,造像头戴化佛冠,结跏趺坐于孔雀背上。孔雀两目炯炯有神,张翅做飞翔状,后壁人物造型、祥云缭绕,似要穿过摩崖石刻而出。

明王左边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吉祥果;右边第一手举于胸前,手指已残。左右侍立二天王。后壁墙上雕饰供养天人及帝释天大战阿修罗的场景。

孔雀洞始建于明代隆庆四年(1750年),洞高4.7米,宽4.3米,进深2.7米,有大小龛窟8个,造像75尊,碑刻题记6处。

孔雀洞旁还有几尊佛造像,但只有一尊是头身比协调的,其余看起来有些怪异,周爷爷说只有那尊和谐的是原装头身,剩下的都是近现代人修残补缺的。审美这个东西真的是很难评述,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更发达,人也更长寿,可审美并没有变得更好。

在孔雀洞后山顶上,还有一座唐代高台座经目石塔。据守塔的另外一个爷爷介绍,此塔高15米,8方3层,浮雕小佛像24尊,具有极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塔坐落在一座翻修的庙宇里,虽然寺庙翻修艺术审美不佳,但得知是一位老婆婆私人出资修复,还是觉得唏嘘慨叹不易。

感激守护不易,我们都给山上山下两位周氏表兄弟爷爷意思了一下,感谢他们赋予了石刻鲜活的故事。

茗山寺

茗山寺位于石羊镇民乐村虎头山,山头形似猛虎耽视诸峰之势而得名。

导航茗山寺,车停下方的停车场,顺着机耕道往前走,路过一尊现代的千手观音,再往前,有种路转山野人到佛国的的感觉,茗山寺的山门映入眼帘。

茗山寺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现存造像多为北宋所刻,多亏了在大山深处,免遭人为的破坏和后期审美堪忧的重妆修补,古朴的质感,一半由当年的石匠完成,另一半由风和时光辗转腾挪而成。

光阴以风为刻刀,赋予石刻新的形状和轮廓,一直吹,从北宋吹到新中国。也许会消减,也许会被打磨,也许最后会成为无相的至美。

5窟8佛,一窟一崖,各自独享一方天地。现存摩崖造像63躯,单个造像34躯,另有明、清碑刻题记29处。这些造像沿山崖边呈环形建造,总长达三百多米,造像宏伟壮观,石像高大,其中5至7米高的有8躯,1至4米高的有50躯。

其中师利菩萨造像尤为特别,其左手托经书外伸1.5米,书和手的重量上千斤,全靠垂地袈裟支撑,当年的雕刻者既是艺术家,也是建筑家。

毗卢洞

毗卢洞位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赤云片区油坪村塔子山上,距县城50公里,是一处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的文物景区。宋代匠师们在此冗石凿窟,开凿龛窟20个,造像区长达118米,现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分别集中于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观音堂和玉皇阁内。有碑刻18通、崖墓10座、佛塔2座。

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

尤其是观音堂内的“水月观音”,因背景有竹枝摇曳,称她“紫竹观音”,这尊观音像高3米,以镂空雕刻技术展现其精美的艺术形态。紫竹观音的头戴化佛高花冠,上身穿着短袖薄袈裟,袒胸露肘,下身着轻薄如蝉翼的长裙,线条流畅,极富动感。

侧身跷足坐于一张弧形荷叶上,左手轻抚叶面,右手置于膝盖,五指自然下垂,赤足分别踏在莲台和莲蕊上,展现出一种自在、优雅的姿态。观音右手臂、荷叶、莲花、五指和巾带都采用了镂空雕技,使得造像在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加了视觉上的轻盈感。

紫竹观音不仅体现了佛陀世容和宗教艺术,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世俗文化。其世俗化的表现,使她更接近凡人,缩短了佛与世俗的距离,拓宽了审美领域,也是颇具西南特色的民间观音造像。

此外,毗卢洞、幽居洞雕刻的密宗第五代祖师柳本尊造像也别具特色。特别是在高6.6米,宽14米,深4.5米的毗卢洞中,雕刻的柳本尊的“十炼修行图”构图严谨,造像生动,通俗易懂,堪称精品。它主要通过以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顶、舍臂、炼阴、炼膝十种苛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

柳本尊造像在四川佛教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五代至北宋时期四川地区佛教密宗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柳本尊,本名居直,是唐末五代时期巴蜀地区的密宗大师,他承袭了金刚顶瑜伽部密教,以苦行修炼创立教统,宣传“修诸苦行”、“转大轮法”,并蜀皇帝王建封他为“唐瑜伽部主总持王”,奠定了他成为瑜伽派始祖的历史地位。

生在川渝,听过很多次柳本尊,在毗卢洞,我第一次好像明白了一点他推崇的教义。

华严洞

这里拥有全国保存最完好的“华严道场”摩崖石刻造像。

在山巅岩壁上有大小二窟,分别是开凿于北宋时期的华严洞,以及开凿于南宋时期的大般若洞。华严洞始凿于北宋建隆元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高6.2米,宽10.1米的华严洞窟中雕刻了华严三圣像、菩萨、经变图以及仿木结构的建筑。

华严洞的造像融合了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元素,这种三教合一的造像在中国其他地方较为罕见,却在川渝地区十分常见。记得我小时候,家里老人说去拜菩萨,有时候是拜观音菩萨,有时候是拜如来佛祖,有时候是拜玉皇大帝,有时候是拜财神爷赵公明,反正各路神仙都聚在川渝地区的小庙里,正如所有菜品都必须在牛油特辣红锅里会和,再一起上供五脏庙。

写作写到令人生怯,也是难得几回闻。

第一次让我胆怯是在茗山寺遇到的陌生人,荒芜的古寺里碰见一个不起眼的男人,E人属性发作本想聊聊,不料人家竟然是中科院专门来勘探开发此地的专家,顿时准备好的话就咽回了肚子里;

第二次是从安岳回来后,几次意欲开写都失败了,于是开始查阅文献看书,越看越发觉自己的浅薄,更是不敢写了。再想起之前还有过被读者批评写历史类的文章不够专业的情况,于是竟拖延至国庆节日过完还没有起笔。

小伙伴安慰我,各人有各人的角度,各人有各人的活法,不必通过关注他人的行为来评价自己,而是通过调整和参考自己的内在成功标准来评价自己。比如我对自己人生的要求就是足够的广度,走不同的路、去不同的车站、看不同的风景、见不同的人,而我的深度不在于他人的口舌之中。

往期旅行笔记

薛城小记

2024年6月5日 16:04

在去往理县途中杂谷脑河边偶遇一座漂亮的小镇,有山有河,亭台楼阁,原来这就是“5.12”大地震后灾后重建的薛城镇,是一座具有独特的茶马古道、藏羌民族文化、大唐风貌和红色文化融合的小镇。

薛城镇子不大,却又历史悠久,在古时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是防守西北方向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军事重镇。

据《旧唐书》记载: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蜀国大将姜维领兵征讨汶山叛羌时,曾经在这里屯兵筑城,后世称为姜维城。关于姜维城,世间还流传一个颇有神话色彩的传说。蜀汉以前,羌族妇女能征善战,诸葛亮遣大将军姜维到汶山(今、理县一带)平乱,屡被当地羌族女兵打败。后来诸葛亮就建议说在挑花围腰上编织符咒送给羌女,羌女被围腰上的艳丽图案吸引,争相系戴并效仿编织。从此,符咒迷住了她们的心。时间一长,她们便只知挑花刺绣而不思打仗征战了。传说固不可全信。但这种挑花艺术经羌族人民长期的实践和提炼之后,既汲取了汉族挑花刺绣的基本针法,构图、纹彩又继承了古羌文化的传统,早已具有羌族的风格和特色。如今,羌绣早已成为独特的艺术珍品。

从镇子上回望,穿过树荫有一座尖尖的熊耳一样的山,非常漂亮,忍不住多拍两张。

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在今薛城镇校场村附近设立薛城戍。

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德裕于公元830年(唐文宗太和元年)在这里建了筹边楼,意在筹划边事,与吐蕃等少数民族勾通关系,联络感情,平息唐蕃纷争。

唐宋的时候这里还是重要的茶马古道枢纽,用内地的茶叶换回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一带的河曲马,薛城自然也就成为重要的茶马互市商贸通道。

薛城小镇依山而建,蜿蜒呈狭长形状分布。路两侧有路灯,有碉楼形状的分类垃圾箱,有路边画线规划的停车位,也有绿树成荫。

镇上为啥还有座薛涛纪念馆,很是奇怪。

唐代第一才女薛涛时任剑南西川节度府女校书,薛老师是否到过薛城尚未可知,但薛老师为薛城写的诗确实堪称边塞诗中的千古佳作: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薛城之所以成为古代的军事重镇,是因为它位居高山之间的隘口,一边是是熊耳山,一边是笔架山,杂谷脑河流顺着古镇前流过。小镇四周群山环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薛城海拔有 1647.7 米,险要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薛城的特别景色,据说历来有“熊耳秋风”、“笔架献奇”、“狮头望月”、“陇山古雪”、“沦水东流”、“石门遗响”、“箭山晚照”、“夷关暮茄”、“古灯夜明”、“封侯挂印”等薛城十景。

梓潼宫下南沟水,笔架雄峰穿入云。高登熊耳观美景,赛过江南是薛城。

这是住在薛城镇较场村的刘永清老先生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末写的一首诗,诗中描绘的美景,就是较场坝风景。

沿着街道漫步,已正午时分,寻见小巷里有一家面馆,只墙上贴了一个不起眼的“面馆”二字,不仔细根本看不见。老板正架着铁桶锅炖肉,汤水随着热气沸腾,扑鼻的肉香。问老板有些啥吃的,只有面和卤猪头肉。

于是我们要了一个酸菜面,切一盘猪头肉,一牒辣椒面,自己又去泡菜缸子里夹了一碗泡菜。端到外面院子里坐下就吃。

谈不上有多美味,却能在肠胃最需要的时候最需要的地方解决温饱的问题。简单吃完,抹抹嘴继续赶路。路边山崖上仍然是滑坡滚石不断,悸悸然。

延伸阅读:

天意谷:华蓥山下透心凉的溪降

2024年8月20日 06:27

赤道上没有夏天,所以得到重庆才算过了真正的夏天。

被一场蓄谋已久又突如其来的大雨浇过,再被滚烫的空气蒸发,光影中甚至没有阴凉的间隙,直勾勾地感受衣物和皮肤汗液漫漶不清,汗渍把头发丝都粘黏在脸上,防晒隔离粉底通通被汗水洗净。你以为是梨花带雨,是晚来风急,是濡湿清冽,但无非是在夏季的潮热中一头撞进另一个才和夏天搏斗后的人的怀里,黏腻又不安。

非得要一次溪降,一次漂流,一次溯溪,才能从头到脚淋漓尽致地感受清凉的韵味。

这次的溪降目的地在华蓥山南麓的广安邻水县的天意谷,重庆主城驱车一个半小时即达。它有很多个名字,华蓥山大峡谷也是它,龙须沟也是它,华蓥山游击队曾战斗过的地方也是这里。

在几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煤矿,后来煤矿关停,几经整改,也算迎来重生。

下高速后会路过邻水的几个镇,吃饭便利。当逐渐看到宽广河面,驱车沿着河道往上游而去,逐渐看到水面变窄,水也愈发澄澈。

溪降和景区的门票都可以在网上购买,溪降票现场购买138(不含景区门票),某直播平台上最便宜是198,蓝色平台上最便宜是180,黄色海鲜市场20人及以上拼团可以低至138,网上购买均含景区大门票,大家可以自行索骥。

不溪降的话,现场门票80,线上购买最低75;60-65岁老人半价,线上最低47;65岁以上老人免票。

这个景区比金刀峡溪降和野人湾溪降都要友好的是,不溪降的人几乎可以全程看着溪降的人玩,很适合一家人出玩有不同的游玩需求,也很出片。还有就专注在小溪里抓螃蟹的大哥,抓的螃蟹个头有成年人一拳大,不敢想象小朋友该有多快乐。

从踏入景区的第一个戏水点,就感觉得到水是凉透的,有没被烈日裹挟的凉意,清澈的触感甚至让队友一瞬间担心不敢下水。

换上装备向上爬升的过程中,虽然凉意渐染,但不透气的防护装备却让我恍惚中生成了人间微醺的错感。这种感觉我似曾相识,就好像13年前我实习的夏天,穿着不透气的制服,中暑晕倒在人群里。倏尔一瞬,徒增时光也增沧桑。

大概步行20分钟就可以到达溪降起点,第一个点位就是3米左右的跳水台,当然害怕的小伙伴可以选择走下去,而我作为勇者必须跳下去哈哈。

心一横,扑通一声,水花四溅一点没压住,2024年的第一跳GET。

沉溺在水里的感觉一点都不慌,甚至还有些复得返自然的通透,我甚至还能睁开眼睛看看水底的样子,这是我今年习得的新技能——水中睁眼术。

沿着溪流的脉络,在岩石间穿梭,我常常自嘲自己作为户外爱好者,装备甚是简陋。一双30元的打折布鞋已经陪我征战了好多次的溪降攀岩飞拉达,冬天泡温泉的长袖泳衣夏天户外穿也可以防晒,只要想出门,装备都是加分项,两条腿也能走出鲜活刺激的世界。

我常常怀念念中学的自己,那时我还能每周都坚持看环球时报,还能认真读教员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还想改变这个世界。而今虽不能叫梦碎,但算在血肉嶙峋里摸索到了前路的坎坷,看得越多,越明了了未来的不明了,明白了穷能独善其身都已是万幸。

昨天后,我又想起年少的偶像蔡林彬,那时候我以为我一定会成为他那样为了革命理想至死不渝的人,而后十几年的夏天,经历过迷离、恐惧、幻想、痛苦和挣扎,逐渐希望变成清晰、沉稳、从容和自我接纳,虽然夏天一如既往沉闷,但清凉总会如约而至,不管你跋涉多久。

泸县:玉蟾龙头 “福兽”绵延

2024年1月16日 18:19

泸县,这座常住人口不足80万的县城,在繁华的宋朝亦是全国33个商业都会之一。用现在的话讲,宋朝的泸县妥妥的全国一线城市。

宋人赵懿描述当时江阳:“其时百姓家积有余,谷物咸多上市,百市廛赤繁华,四方商贾络绎于市者,年复于是也。”

玉蟾山石窟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第一次听黄庭坚的诗,是这句惊为天人的《寄黄几复》,那时他40岁;再听“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那时他6岁。

53岁的黄庭坚因为修史被神宗贬到蜀地,从重庆彭水到涪陵,再从泸州到戎州(今宜宾),6年后因为同为文艺爱好者的宋徽宗召回才离开,而那时他为泸州碑刻、题记已达24处。

玉蟾山上的“玉蟾”二字,便是黄庭坚的笔墨,传闻是他流连山中主持的美酒醉后而题。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相信90后的这代人都是通过这首词认识的杨慎。18岁时对着整个明朝唯一的四川状元杨升庵的满分试卷看了又看也没能成为状元郎,30岁时只能羡慕人家娶到了与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并称蜀中四大才女的妻子黄峨。

只是后35年他被流放云南,来往叙永古道,路过泸州时也在玉蟾山上留下了“金鳌峰”的题字。

从宋朝到明朝,文人的笔就和歌女的曲、舞者的姿、剑客的气一样放不下,玉蟾山和江阳的山水之间是文人不吐不快的苦水。

水总会流逝,而千古的是凿在石头上的石窟。

唐末宋初的大足石刻毋庸置疑是南宋石刻艺术的巅峰,而距离它50公里的玉蟾山石窟,奏响了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完结章。

20元的门票的3A级景区,本来我是不抱太大希望的,但当我进入山中,穿过20余座塔林,圆寂的高僧在脑中暗暗警示我不要轻视这座山。

玉蟾山石窟中最吸引眼球的是千手观音像,通高5.6米,横宽3.5米,线条流畅细腻,表情含蓄慈祥,更有11个头和36只手臂,周边还凿有千手,众手执法器,意为法力无边慧眼无穷。

千手观音旁还有一些造像,虽然规模不甚宏大,但雕刻十分灵动,像这样抱腿的造像也是很少见的。

而像这样的造像,在玉蟾山大大小小就有400余座,几乎都是明代的。

因为2021年9月,泸县6.0级地震,多处文物受损,因此未能瞻仰到媚态观音像,甚是可惜。

从高中就看过的云冈石窟,到大学时期参观过的莫高窟,再到初参加工作时参观的敦煌石窟,再到最后打卡的麦积山石窟,虽然我第一次对石窟有概念的大足石刻并非“四大”之一,但川渝地区却是中国石窟造像延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

当我在锦州看过辽西时期的万佛堂石窟中看到北方石窟造像式微,而川渝地区石窟却因为成为后方富庶之地厚积薄发,大足的摩崖石刻就是其中集大成者。而玉蟾山摩崖造像,和渝西川南的很多地方一样,都是地方特色的完整保留,生活化十足。

龙脑桥

据《泸县志》记载,现存的170多座有雕刻物的石质平板梁桥,时间跨越从北宋治平年间,到明代的洪武、嘉靖、万历和清代的康熙、乾隆、嘉庆年间,至民国时期乃至当代;

长度从100+米、宽10米到1米左右、宽40厘米;地域从濑溪河到龙溪河到大鹿溪。如果到开封感受东京梦华录太远,不如到泸县体验大宋风华。

没有机会把这一百多道桥走个遍,待我踏过这些桥便能清清嗓子对小辈子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

不过作为可以和赵州桥平起平坐龙脑桥倒是要去看看的,毕竟江南那些细腻的拱桥下流过的水太妩媚,我非要看一哈缠绵江南的乾隆也忘不了的四川桥。清乾隆四十三年,“钦命永宁道泸州以北九十华里九曲河龙脑桥加以保护”,桥长54米,12个桥墩13个孔,中间8个桥墩分别雕刻了麒麟、青狮、4条龙、白象4种瑞兽,有道是“麒麟两岸守护,大象河边畅饮,青狮桥上怒吼,龙王携龙遨游”。

象征尊荣的龙和代表财气的蟾蜍皆聚于泸县,龙年不去造访一次也甚是可惜。

据说泸县玄滩延福寺有玄奘携猴取经造像,留一点念想,期待下次见。

泸县:假装在南宋看石刻

2024年1月10日 02:38

雾蒙蒙的西南地区的冬天,看不清百米外的景物,如果不是有人告诉我别地的冬天不这样,我差点就信了冬天就应该潮漉漉湿哒哒水汽洇洇。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但都是短暂停留,并未经历过完整的四季,所以也不敢妄言。

而我的的确确生存过四季的重庆、保定和香港,冬天都不太美好,灰蒙蒙的天,北方的霾和南方的雾,不论是光秃秃的树干还是雾气浓重的缥缈,总是让人无法舒张筋骨的。

作为外公的老家,我路过泸县很多次,也听妈妈说那里还有很多亲戚,但却从来没有到访过。此次由于长辈庆生到泸县,却是感到收获颇丰。

在泸县,参观了泸县的宋代时刻博物馆,这是我见过的最有意思的县级博物馆了,没有之一。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这些石雕来自于坟墓,也许会有先来为主的恐惧感。但一旦明白了中国人的仪式感,一切防备都迎刃而解。《礼记·中庸》中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意思是,对待已故之人,我们应像对待在世时一样悉心照料,对待已逝之物,我们应像对待尚存之状一样呵护,这是尽孝的最高境界。

而在荀子的著作中,“事死如生”最初被解释为“饰死如生”,用来描述完整的丧葬礼仪。根据《荀子·礼记》的描述,去世之人首先应该洗漱、沐浴、理发、剪指甲、口含饭食,然后穿好衣服、系好腰带,在神主牌位上写下丧者的名字,并准备好缅怀品,将逝者生前用过的物品送到墓地如同搬家一般。

关于墓地,它们往往采用类似日常生活的模型:坟墓形状似人居室,棺椁外表如所乘之车,覆盖尸体和棺椁的物品酷似窗帘,而葬具则像房间墙壁、屋顶、篱笆和门一样。荀子的“以生者饰死者”、“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之论述,旨在为逝者创造一个类似于生前的生活场景,营造宛如生时之境。

泸县的宋墓群和玉蟾山摩崖石刻一样,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在100座以上。但在2000年之前并未得到有效地保护,2000年以后由于多次发生宋代石室墓盗掘才引起注意。

而在石刻博物馆内,极大地还原了南宋时期巴蜀地区的安逸生活,也就是甭管前方战火如何,有钱富豪们齐聚大后方逍遥快活。

博物馆展出了南宋时期常见的同坟同穴异室的长方形单室墓和相通的双室或多室墓,墓道、墓门、墓室均在。墓室采用条石构筑仿木结构形式,内部镶嵌了多种精美雕刻和仿木构件,墓顶有盝顶、藻井顶和穹隆顶三种形式。

博物馆的精华之处是活灵活现的人物刻画:武士的形象以甲胄为衬托,手执兵器或身着铠甲,穿戴罩袍衣服,戴交角幞头、手执骨朵的形象,也有个别那种和现代人心心相惜不想工作的可爱武士。

女武士是我平生第一次看到石刻像,头戴兜鍪显出女儿态,身着铠甲手执兵器更近武士魂。

四神则包括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青龙形象有行走状、飞奔状或二龙戏珠状,造型生动、想象丰富,雕刻细腻,多为剔地起突的高浮雕石刻作品。

南宋时期的石刻匠人用自己的巧手刻画了谁也没见过的肥龙瘦龙威龙呆龙、企鹅朱雀嶙峋朱雀猫头鹰朱雀、面面相觑玄武同舟共济玄武、类豹白虎类猫白虎类人白虎,我们常常以为说工匠精神需要几十年的时间累积,就把他们的样子定格成了白发灰髯的形象,可从这些作品看来明明就是青春灿烂肆意雕刻的杰作啊。

伎乐类作品则包括器乐演奏、舞蹈、戏剧、乐官等。都说南宋的舞蹈作品渐趋“程式化”,但不论是女舞者跳的采莲舞,还是男舞者像跳绳一样的舞蹈,都是雅俗共赏,呈现了宫廷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完美融合。

侍仆则包括女侍、男侍和侍从。有手执团扇者,有手执酒壶者,也有持铜镜或捧果盘者,其中较多的形式是描绘妇人启门的图案,这也是宋代墓葬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具体意义已无文字可考,但专家们研究后给出了以下几点可能性:

  1. 取意在于表示家门之后尚有庭院或房屋、厅堂,有延伸墓室空间的意义;
  2. 神话人物开启冥府的大门,引导死者升入仙界的内容主题,连接生界、死界的中间枢纽;
  3. 没有具体实指,只是一种装饰;
  4. 雕刻中的女性形象是传说中的西王母使者,民间迷信、信仰在墓葬中的反映;
  5. 妇人对“性”的召唤和想象;
  6. 封建礼教对妇女“无故不窥中门”儒家伦理形象的塑造;
  7. 妇人的身份是歌妓。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阴阳飞天、人物故事、动植物花卉、族谱等多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题材。

策展风格典雅平正,和宋代风貌相得益彰,可堪称真实版的“清明上河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