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没遇到过天才

2025年5月1日 12:09

小学的时候,有同学自称自己是天才,接下来他会被其他同学嘲笑他只是个天生蠢材而已。是不是天才真有那么重要吗?

我不是个天才,我只是个普通人。在我的求学经历里,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天才。有些同学的确要比其他人聪明一些,这里所说的聪明是是指他理解运用某些知识速度比别人快,但还不至于到达显著性差异的程度。有些同学学习成绩比别人好,但实际上如果你观察过他的话会发现他不过是比大家更努力而已。比如高中的时候,尤其是高三的时候,当我只是在应付老师布置的那些作业的时候,那些拔尖的人,自己在不断加码。做的那些考卷是一本一本计算的,所以当我第1次遇到某道题的时候,估计他已经在之前的刷题里见过不知道多少遍。对我来说,冥思苦想都得不到的结果,对他来说可能只是个条件反射,把之前已经知道的东西写出来而已。你或许会问,为什么人家在刷题你不刷题呢?首先是因为我懒,其次是因为我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我的时间才刚刚够和应付老师的作业。因为做老师布置是作业的时候可以把速度提高,同时也压缩了我去运动的时间,所以他们可以不断刷题。这只是在我看到的时候是这么个情况,在我看不到的时候,可能他们刷得更狠。比如不在学校,在家里的时候,有时我会看着那些政治历史之类的卷子看着看着忍不住就睡着了。看的时候已经迷糊,睡的时候当然是什么都没有,所以美其名曰在复习,实际上只是在耗时间而已。在这个时候,估计那些强者正在专心致志刷题。

刷题这种事情,当我只是个初中生的时候,我自己也在干,因为相对而言,我觉得初中时候学校给我的压力不多,所以我主动在其他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主动遇到更多的题目和题型。那个时候,当我早上坐公交车去上学时,别人看着我拿着课外的练习册刷题的时候,估计他们也觉得挺不可思议,因为他们就从来没想过要这么干。我之所以要这样干,是因为只有我遇到的多了,在之后的测验考试里面,我才不会彷徨。我感觉我初中干的事情跟我高中同学干的事情其实挺类似,但是我实在到达不了他们的程度。如果你再给我一年,或许可以。在我读书的那个年代,复读已经有了,但是我从来没想过要干那种事。我为什么要复读呢?复读我就能考上中大华工吗?我觉得依然不可以。即便我不复读,广外华师华农之类的,只要我不失手离谱就可以。

说来也奇怪,我居然不知道高中时候刷题刷得很猛的那些同学最后去了什么学校。我不知道他们去了什么学校,我也不知道他们当时填的志愿是什么学校。他们比我聪明,他们也比我勤奋,但我觉得他们还称不上是天才。有些对英语很感兴趣,有些是数学的痴迷分子,有些每天不刷化学卷子估计就觉得那天不完整了。外人看来,他们的这种行为有点自虐,但估计他们不这么觉得,又或者是哪怕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有点变态,但是为了能考出好的成绩,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必须的,自己克服了那种厌恶心理。

那些传说中的天才,到底是怎样的呢?

校庆神马

2024年11月8日 08:31

在我印象之中,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感觉我妈几乎没有参加过什么同学聚会。我妈的同学聚会好像是在我工作了以后才逐渐增多的。小学的、初中的、中专的还有工作以后的同事。相对来说,除了家人的见面以外,和同事聚会得比较多,其次是小学的聚会,我妈通常不怎么参加初中的聚会,因为那通常会发生在周末,周末我回家,我是头等大事。我妈觉得,在她的同学之中,到了她这个年纪,依然觉得跟小学的那帮同学比较亲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小学的时候,身边的同学的家庭环境都差不多,但是初中的时候差异很大。相对来说,她中专的同学聚会是最少的,可能隔几年我才听说一回。

我觉得我高中的遭遇跟我妈初中时候的遭遇有点类似,高中时候,同学的各种家境相差比较远。这自然就会造成一些陌生。更重要的是,高中的时候,几乎可以这么说,一切都是为了学习。高中或者大学毕业以后,很多人都出国了,从前跟我走得最近的那些人,基本都出国了,所以高中的聚会,我感觉离我很远。但偏偏在我读过的那些学校里,高中时候的广大附中是现在名气最大的,每年都会有校庆,过一段时间就会有同学聚会,但是那些都打不起我的兴趣。只有当广大附中到了比较大的校庆,所有曾经的校友都在某一天回学校的时候,我才会凑个热闹。因为那意味着有好吃好喝好玩好看的东西。至于能不能遇到我的同学不重要,至于能不能碰到我的老师也不重要,我反而希望我没被他们发现,那会引发我强烈的社恐。我是从那个地方出来的,但关键是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我都觉得自己好像不属于那个地方。现在的广大附中名气很大,但当我在那里读书的时候,广州的中学里面,他还没那么强。我的同学之中,有不少人想靠自己改变那个状态,但关键是,即便他们已经尽力,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在我的印象之中,我那一届同学基本上就没有参加各种学科比赛,更别说在学科比赛上拿奖。好像也没有听说有哪个老师是专门负责培训那些竞赛的同学。我就读的时候,那就是一所很普通的学校而已。

2024年广大附中的校庆定在11月的第1个周日,华农的校庆定在11月的第2个周日。广大附中的校庆,我没有吭声,也没有去。因为今年校庆的重点是秩年的同学回校,然后各自分组聚会。吸引我的全部没有,让我严重社恐的东西是主要内容。今年华农的校庆我会回去,因为据说有很多好吃好玩的,比如健步打卡就能拿小礼品,还有就是去学院报到就能领免费午餐券。除了这些以外,校史馆还会对外开放,通常情况下那里只接待团体参观。今年是华农115周年校庆。那些当了大老板的校友肯定早已摩拳擦掌。我这种小不点就属于去凑个热闹,同样没想过在这么重大的日子参加什么同学聚会。我感觉同学聚会不应该放在校庆这种日子。因为两个的重点不一样,而两个的重点会有冲突,而广大附中今年的校庆属于2合1。

能有校庆是很幸福的事情,因为我的小学和初中已经不可能有校庆了。初中已经彻底改组,小学的名字换了一次又一次。虽然在那个地址上还有两所学校,但我感觉根好像已经被挖掉。

钢笔和墨水

2024年11月6日 08:30

秋天还没有到来,但是秋天的干燥到位了。干燥是一件好事,但是钢笔老是写不出就不好了。一直以来,我都是英雄359钢笔搭配英雄440墨水。因为我感觉跟英雄低级的黑色墨水相比,440的防水性很好,而且也够黑,而且快干,所以我喜欢。基本可以这么说,自我开始长期使用钢笔以来,我一直用的都是440。

高中的时候我也用过一段时间钢笔,因为感觉用中性笔太费笔芯了,当时的中性笔感觉还很贵,在超市里买的中性笔大概10块钱10支,顶多送5支或者10支的替换笔芯,但这样还是很贵,因为中性笔跟圆珠笔相比,消耗的速度快很多。所以在高中的时候,为了能省一点。每当要写很多字的时候,我都选择钢笔。那根钢笔是小学时候老师奖的,具体是什么原因,我已经不记得了。用的墨水我也从来没挑过,因为不是我买的,是我爸的。那个墨水写出来的东西从来都不是黑色,而是灰色,而且还是比较浅的灰色,感觉就像用铅笔写字,但你又能明显看出那不是铅笔。高中的时候遇到语文要默写,或者英文要写作文,我就会用那根钢笔。我爸的那个墨水是英雄的具体什么型号不记得了,但总的来说出水比较顺畅。唯一的问题就是上面所说的颜色很浅。我不知道那个墨水防不防水,估计不防,但我使用的时候好像没有被水干扰过。写字的时候通常不会大汗淋漓,要写那些字的时候,可能是早读期间的语文默写,也有可能是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布置了某个英语作文。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在学校的答题纸上写,那个答题纸和那个钢笔、墨水很搭,写起来的时候很顺滑,不会出现什么洇纸之类的事情。但是到了大学,字写得不多,尤其是那些写完就没用的,我再也不钢笔了。

初中的时候,之所以没有这样,是因为初中的时候我用的是圆珠笔。圆珠笔是我从革新路那里买的。革新路那个时候是非常有名的文具街,当时我没有去过黄沙那边的谊园,但是对我们那些生在长在工业大道的孩子来说,要买文具,要买小玩意肯定要去革新路。小学的时候,我的某些圆珠笔和中性笔是的搭同学从革新路买回来的。初中的时候,我们选择中午出门,搭几个站去革新路,然后再搭车回去。高中的时候,学校离革新路很远,我也没有跟我一起去革新路的小伙伴,所以高中的时候文具都是在超市解决的。虽然在超市买文具基本都不用我花钱,但是看着中性笔哗哗地写完,还是会有点心痛。

工作以后又重新开始用钢笔,是突如其来的某些念头,可能是怀旧吧。但是习惯上了英雄359+英雄440以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再给我一根普通的中性笔,我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写字,也写不出那种感觉。

秋天这种突然干燥到极点,起码对广东人来说,突然干燥到极点的气候让我的钢笔和墨水都水土不服。今天刚洗完钢笔,没两天墨又会卡住出不来。所以后来我买了英雄232A的蓝黑墨水。把蓝黑墨水用在另外的一根英雄359上,感觉还行,不会出不来。之前我也用过英雄232蓝黑墨水,我喜欢那个颜色,但关键是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字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浅。所以旧的那个232蓝黑墨水被我搁置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某一天我知道英雄出了232A,据说要比老的那款更蓝,而且写出来的字过上一段时间颜色会变深,所以我就赶紧入手了232A。

在湿度回到70%以前,估计我都暂时只能把英雄440墨水放一边了。

工人的孩子

2024年11月5日 09:38

我从小在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附近一条叫做南边路的地方长大。我们住的那条南边路上有不少工厂,即便马路上没有,一条横路进去估计就是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从从昌岗中路走到昌岗西路,接着转入南边路,如果不转入南边路一直向西,路的两边、路的尽头都是工厂。工业大道之所以被称作工业大道,是因为大概从洪德路开始,一直向南,接连不断全部都是工厂,到什么地方工厂才算是告一段落呢?我不知道以前是怎么样的,反正以前对我来说,过了石溪就是很远的地方,但过了石溪还有化学试剂厂、硫酸厂。在我的印象之中,化学试剂厂在路的西边,硫酸厂在路的东边。现在的金碧花园的那个地块就是硫酸厂的,所以即便金碧花园一开始的时候价格很低,但是广州本地人都不会选择在那里购房。锌片厂、电池厂、机械厂、橡胶厂、造纸厂、印刷厂、印染厂,应有尽有。

我读的那个幼儿园是我妈那个单位内部的,所以我的同学的父母基本上都算是我妈的工友,但是大家的工种可能完全不一样。那时候我就只知道他们和我妈是同一个厂的,但根本不知道同学的爸妈是做什么的。

上小学的时候,年级或者班里面依然有不少同学是我幼儿园的同学。除了那些跟我妈是一个厂的以外,其他的孩子大多都是附近其他工人的子女。如果他们不是工人的子女,通常意味着那是南边村里村民的子女。我们选择的都是就近入学,我们就近的那些地方都是工厂,都是工厂的宿舍。这就意味着,我的同学的父母八九不离十是个工人。我根本不知道我同学的家长里有多少个是管理人员。当时我也不知道,一线工人跟管理人员到底有什么区别。他们做的到底是什么事事情。我只知道我妈是做什么的。

到了初中的时候,同学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大,除了南边路小学以外,有工业大道中小学,还有石溪那边的劬劳小学。学生的家长不再绝大多数是工人,有些同学的家长可能是自己出来做生意的,但是相比于小学的那帮同学,可能初中的某些同学家庭情况更复杂更糟糕,有些甚至吃了这一顿就不知道下一顿在哪里。倒不是因为他家非常穷,而是因为他的家长根本不管他。如果家里有钱,可能花些钱到其他更好的中学去了,如果学习成绩非常好,不至于电脑派位被派到那个地方。对我来说,小学的电脑派位其实我读的那个中学也不算是最糟糕的选项,还有更糟糕的。这是命,起码对我来说,这是命。谁都不会想到,我在一所口碑不怎么好的学校里遇到了一些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老师。

高中的时候,考到了广大附中。去过两个重点班,同学家长的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他们有些人的家长是大学教授,有些人的家长是会计师、统计师,或者各种师。那个时候我才不得不承认,家庭环境和学生成绩的好坏真的有非常大的关联。不仅仅是天生基因的差异,还有成长环境的差异,以及教育理念的差异。初中的某些同学,家长根本不管他,高中的那些同学,绝大多数家长都会把孩子当作是宝贝中的宝贝。

是老天爷的特意安排,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种种。

再谈西村

2024年11月3日 08:55

周五回家的路上,坐在地铁上的时候,我一直在刷大众点评。通常我刷点评是为了看哪里有什么好吃的,那些好吃的有什么特价之类,而这一次我刷的内容大部分都不是吃的,是去哪里玩。之前总觉得广州很多地方我们都已经去过了,没什么可以继续探索了,但实际上当你刷到那些内容的时候,发现原来还有很多地方等待我跟我妈去探索。

国庆假期去的那个对山园就算是一个成功的探索案例。怎么会想到在西村那个地方会有这么一个东西呢。在去对山园的路上,我们也见到了好多漂亮的小洋房,那些风格跟东山的那些有得一拼,甚至更加华丽,但关键是相对而言,东山的那些现在很多都保存完好,尤其是那些有重点历史意义的,那就修葺得更好了。西村那边,对山园附近的那些小洋房,有些真的是得用面目全非去形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西村那些洋房建于民国时期,它们的拥有者是那个时候有权有势的人。那个时候有权有势的人,在后来的历史里,都没有什么太好的下场。这么说可能不太合适,但他们的很多后人都没有再留在广州。之后,在后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建筑又曾经被用作其他用途,所以,最终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可能如果之前我对西村有所了解,我不会有这种感叹。因为在那天之前我对西村一无所知。在我印象之中,在我的家人的讨论中,我总觉得西村是一个很一般的地方。我的某个亲戚就住在西村。每次说起那个亲戚,说起那个亲戚的住所的时候,家人会自带负面的情绪。我去过西村,但仅仅是去过而已,因为高中的时候,组织过一次成人宣誓,广大附中我们那一届的人,全部都被大巴车拉去了广雅中学,但我们是大巴开到了中学门口,我们走进去,离开的时候是直接出门就上大巴,几乎可以说没在那个地方停留过,所以我对西村到底是什么模样?有什么历史?到底是什么情况?一无所知。但原来这种完全不了解只是我个人而已,因为我妈对那个地方还是有一点印象,她起码知道那里曾经有个广东饮料厂,但具体那个厂产什么饮料,她却不怎么说得出来,后来才发发现,鼎鼎大名的广氏菠萝啤就是那里的产品。我的两个姨妈都是师范毕业的,第一师范跟第二师范,据说那两个学校旧址现在都在协和中学里面。可能我妈那代人对那个地方是有所了解的,但是他们觉得我没有必要认识地方,所以一直以来,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提起过,也从来没有带我去过那个地方。

每个地方都会有每个地方的历史,除非那个地方之前一直以来都是一片荒地或者一片农田,只要那里出现过工业、商业、有人居住过,那里一定会有故事,虽然那些故事可能没有被记录下来,但这不代表那不是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过着很普通的生活,但这不代表我就没有必要记录我的故事,哪怕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根本不值一提。

CD往事

2024年9月7日 08:59

周五晚上回家的路上,听的是陈奕迅的《幸福摩天轮》专辑。在这个专辑出之前,我也就已经知道了陈奕迅,但陈奕迅的这个专辑,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这个专辑大概是在我初中的时候推出的,当时班里的同学偶尔也会拿这个CD出来。但显然,初中同学买了CD一定不是正版的。到底正版的这些CD要去哪里买?那个时候实际上我也不知道,但是我高中的时候,同学拿出手的CD,就一定是正版的。有钱人和没钱人的区别真的很明显,高中同学可能为了买正版的CD去香港,但初中的同学,很多家里都不太富裕,即便算是有点零花钱,也不至于多到可以专门去香港买CD回来。他们也会买CD,但是相对于更不富裕的同学来说,那个CD的质量可能会好一点,但质量再好,也不是正版。

当我还买CD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买过多少正版。我甚至不知道如何区分正版和盗版。我有几个CD是在广州购书中心负1层音像制品那里买的,估计那几个应该是正版吧。还有一些CD是在石牌桥的某层楼买的,那里的CD,全部都是个打孔CD。显然那些CD在国内是不会有的,但是到底是用什么途径把那些从外国带进来我就不知道,反正那些CD都被打口了。

陈奕迅的《幸福摩天轮》和陈小春的《大明星》是我自己用零花钱买的第一批CD。那是我第一次买香港歌手的CD,是在赤岗路的某个音像店。陈奕迅的那个我是一定会买的,至于陈小春的到底要买哪一个,当时我还真犹豫了很很久。那是我买的第一和第二张CD,是同一天买的。好像是10块钱一张。那两张CD听的时候,我都是偷偷摸摸的,放在电脑的光驱里。买这两张CD的时候,家里没有VCD机,在早之前那个VCD机已经坏掉。但即便有VCD机,也没有单独的功放,所以要看要听VCD或者CD得开着电视。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大的收录机,用莲花头的线连接VCD机和收录机后,我听CD才终于不需要开电视。但上面说到的那两个CD,我从来没有用家里的VCD机播放过。那两张是我听得最多的CD,虽然电脑的光驱完全没有纠错功能,所以一旦CD有任何瑕疵,一定会出问题,但是起码在我疯狂地不断重复播放那两张CD的时候,那两张光盘都没有出过任何问题。我从来都不选歌,都是从第一首听到最后一首,不断循环播放。听到一定程度我知道这一首歌的下一首是什么,我知道其实听歌的时候完全不需要有这种预判,但是这种预判是控制不住的,是自己涌出来的。因为一开始我就是用电脑的光驱播放那两个CD,于是我同时发现陈小春的那个CD里面居然有一些壁纸。这是我万万想不到的,但陈奕迅的那张没有。后来我又在同一家音像店买了不少CD,但再也没有发现过CD里面有壁纸。

在戴上耳塞听陈奕迅的《幸福摩天轮》专辑之前,我的脑子里全部都是VBA, 但音乐开始播放以后,我总算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

音乐的确可以拯救我们,只是我感觉我已经好久都没有主动地让音乐放松我自己了。

Excel文件减肥

2024年8月21日 08:18

对office越是爱,就越是恶心WPS干出来的事。昨天早上把上星期还没整理完的那些账本格式调整了一下,把所有账本模板都调整到符合我的要求以后,我就把那保存下来。在我看到的范围之内,那个账本里没有任何的图片,能看到的都已经被我删掉了,而且那些工作簿里面也就几个工作表而已,数据很简单。我感觉那就大概几十KB而已,但是当我把改好的工作簿复制到我的同步文件夹的时候,发现那个东西大得恐怖。只有4个工作,工作簿居然有接近8MB大小,我赶紧把那个工作簿撤回。打开那个玩意,我的确没有看到奇怪的数据,然后F5定位,也没有找到任何对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那个工作簿那么大呢?是不是一些工作表被隐藏了?于是我选择了其中一个工作表,复制到一个新的工作簿里面,结果发现,虽然仅仅只有一个工作表,可视范围也很小,但是一个工作表也居然有接近1.6MB,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文件的后缀是xlsx。之前看过好几回给Excel文件减肥的教程,通常第1步就是把对象全部找出来,该删掉的删掉,显然我找不到对象,所以我的终极大招就是把文件降级保存为97~2003的xls。降级保存之后,那个工作簿马上变成了不到30KB,是一个正常的大小,然后我又把那个东西重新另存为xlsx,文件大小终于正常了。所以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WPS到底干了什么好事?可以肯定的是WPS至今没有64位的版本,实际上他们默认保存的那个文件格式相当于office低级版的xls,如果做这个账本模板的人只是直接的把后缀改了,没有通过另存为的方式,会不会就导致了这种莫名其妙的问题呢?之所以我会那么自信选择降级保存是因为工作表里没什么高端的东西,低端的Excel也能完美应付。

WPS吹了那么多年,至今我都觉得无法接受那个东西。当我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我的同学就有人在用WPS。那个时候,我家的电脑是win95,好像对应的office版本也是95。我读高中的时候,上电脑课学校用的那个office是2000的,这就意味着某些功能我没办法在家里那台电脑上练习。好像我家那台电脑的office无论如何调不出文本框功能,所以当某个电脑作业要用文本框设计一份海报的时候,我就只能把所有素材都交给同学,然后把整个版面该如何放置告诉她,让她在她的电脑上帮我完成。那个东西回到我的电脑可以打开,但却没办法进行修改。我觉得office95的界面挺漂亮,比office2000的漂亮。office2000跟office2003相比,我感觉2003又更进一步。我觉得office2003是整个office系列低版本的一个顶级之作,非常完美,很流畅,基本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之所以得出这个评价,是因为office2003后一个版本office2007简直是灾难性的,office2010好那么一点点,但还是有bug。office2013在数据透视表方面简直让人无语到了极点,到office2016的时候,基本上数据透视表方面算是好了,但是在新加入的power query和power pivot方面,office2016又是一个bug乱飞的存在。

那个莫名其妙的账本工作簿,我通过每个都降级再升级的方式成功减肥。不是每个人都是我这种有点痴迷属性的 office狂热分子,所以当大家用那个东西的时候,估计会半天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文件会那么大?默认只能用WPS的某些单位,美其名曰为了安全,实际上是主动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当然,这有个好处,当某件事做不好的时候,就可以赖在软件的头上,是软件不好,不是我能力有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