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骑行视频仪表盘的制作方法

2023年9月5日 00:00

看到很多小伙伴对杜老师发布的骑行日志中仪表盘很感兴趣,该文分享了仪表盘制作方法,同时介绍了影石全景相机及配套遥控使用方法,此篇仍是语音配文字的形式!

语音部分

需要手动点击播放:

文字部分

上一篇发的音频文,没想到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还好给杜老师降低了工作量,那这一篇也以音频文的形式发布。

这篇聊点什么?首先,先跟小伙伴们说声抱歉,我家里的情况,没有办法做到完全清音,所以会有些背景的噪音。

尤其是我家的那个逆子,小伙伴们都知道的,前段时间还伤到杜老师。然后我又打的狂犬又打的破伤风,这个事不提了,再多说就是眼泪了。

今天我们聊一下杜老师骑行日志,为什么要聊到这个?因为大家关注到的一点,就是关于杜老师在录制视频之后,上传播放效果,大家可以看到在里面出现一个仪表盘。

很多小伙伴们在评论区,也有在聊天广场中私信杜老师的,问到仪表盘是如何制作。

这个仪表盘它并不是通过视频软件做出来,因为您要知道的是,我们在行驶中那个数据是动态的。没有办法一帧一帧的做出来,这样的话工作量太大了。

这个仪表盘的效果,实际上是影石 APP 自带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样子的?首先拍摄工具是影石 X3 全景相机。在视频中有提到过,不希望各位小伙伴们看到杜老师这个壮硕身材,以免影响到观影的体验。所以就选择只播放这个车前行驶景色。

它有一个辅助控制工具,类似于遥控器,这个设备除了可以控制相机拍摄,还可以接收 GPS 信号。

在 GPS 返回中的数据就可以实现监测行车的速度,坡度,路径轨迹等等一些信息,这些信息会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相机存储卡中。后期在导出视频过程中,就可以加载这些数据生成仪表盘的这些信息了。

有感兴趣的小伙伴,或是也有骑行需求的小伙伴,可以考虑购置这类产品。贴图我会放到文章下方,首先介绍一下影石相机,这是一款全景相机。

很多小伙伴可能在网上会看到 X2,跟 X3 相比的话,X3 的屏幕更大一些,还是全屏触摸。不管是在观看方面,还是在使用方面都很方便。

屏幕的下方有两个按键,一个按键是用来控制开始和停止。还有一个按键用来切换拍摄的摄像头。在机身左侧有两个开口,上方是数据线接口,下方就是电池。在电池卸下来之后,里面有一个存储卡。

杜老师买的这款是原厂的存储卡,128G 的,大约能拍两个小时左右。相机右侧上方是麦克风,下方是电源键,外加一个多功能键。最下方是摄像机的固定接口,大家如果有云台的,可以将相机接入到云台。

最上方是两个凸起鱼眼镜头,这个镜头一定要保护好,杜老师一般会放到相机罩里,以免镜头磨损。

相机功能主要支持防抖,支持 5.7K 的全景拍摄。它的电池,是 1800 毫安,预计的话我没试过太久,因为我一般都是拍摄 40 到 50 分钟就会换块电池,因为那个时候已经出现电池电量警告。

在下方那张图就是它的配件的遥控器,这款遥控器非常的小巧。屏幕上会显示相机状态。首先是 GPS 信号,然后是遥控器电池电量,再者是相机的电量,下方是录制的状态。然后是录制的时间,就没有了。

屏幕下方那个按键是开始和停止拍摄,在相机左侧有两个按钮,上方的按钮是切换拍摄模式,下方是电源键。

这个电源键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则是控制这个遥控器开启和关闭的状态。还有一个功能,则是控制相机,在两台设备都开机的情况下,长按三秒则相机会关机,长按六秒遥控器会关机。

后方可以绑定表带或是绷带,可以绑在车把,或者是绑在手腕上。在绑带固定处,是一个可以 90 度旋转的卡扣,可以方便换任意方向去绑定。

遥控器的电池电量这块也没细看,因为说明书在杜老师的手里,一般都是闪现一下就直接丢,根本不看。很多东西,都是自己琢磨,琢磨不透的东西会在网上去百度搜索。

拍摄的话两个小时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这么点设备,再加上它的这个屏幕并不是彩色显示,显示信息也是非常少的。那怎么说也可坚持几个小时。

各位小伙伴们需要知道的是,这个除了是一台遥控设备外,同时它是一个 GPS 信号接收器。所以它的这个电池很快就会用完,平时如果要出行比较远的话,还是记得将两个设备都充电。

差不多就给各位小伙伴分享这些,之后还会有一些新奇的设备,或是各位小伙伴们感兴趣的东西,最好是零成本可以白嫖,也可跟杜老师分享,杜老师这边做过使用体验后,或者做过对比之后,会整理成教程或是文章的形式跟小伙伴们分享。

那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啊,感谢各位小伙伴们收看收听,拜拜!

相机照片

家里是暖色吸顶灯,拍出来的照片差强人意,就到网上找了宣传图片,大家凑合看下:

另外杜老师的那款是全黑的,图中的是最近刚出的联名款,除了外观有所变化,功能没有任何差异:

遥控照片

遥控的照片确实之前有拍过,不过是再差点摔车之后拍的,遥控表面严重划伤,这里也配一张官方的宣传图:

摔车是因为路面太颠簸,导致遥控绑带脱落,杜老师为了捡回遥控器而急刹车,导致后轮抱死差点摔车:

WordPress首页调用typecho方法!

2024年10月28日 14:10

Wordpress首页调用typecho方法! - 第1张图片

前段时间花了那么多的时间折腾了《WordPress首页调用memos方法!》后,怎么又来折腾Wordpress首页调用typecho呢!原因有这样的两点,首先memos的作者对memos的更新真的是太随意了,每次版本的升级,你会想不到他会把什么功能给删掉、或是更想不到把数据库的结构给改了、还有就是随意改变API的接口。也正因为他的随意,一部分人还保持在低版本来使用,另外一部分人就是直接弃用了,所以我想着说不定哪一天也会弃用memos。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除了老张博客之外,我还有一个老张随笔,一直保持每日一更新,字数都是在二百字,就像朋友圈一样,最初是用typecho程序,后来改用memos,目前那个typecho上面还放着一千两百多篇随笔。我想与其这样牵强的用着memos,不如退回来用typecho算了。

有了上面的想法后,就想着把我的wordpress和typecho来个“整合”,在wordpress调用typecho的首篇文章。有了上一次的折腾,这次算是轻车熟路了,前前后后的折腾有两个小时。通过这次的折腾,让我对AI又有了新的认识,上次我认为是“豆包最聪明”,结果经过这次的“折腾”发现把相同的问题多次的提问同一个AI,每次他给出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单单就响应速度来说,官方的GPT最为快,所以这次代码就是借助官方GPT来完成的。话不多说,直接上代码吧!

忘了一个重要的事: typecho本身没有提供API接口服务,这里我找到一款插件,Restful,安装后直接启用就行,因为我是直接调用文章的,其他的API接口就被我给关了!

1.把下面的代码插入到主题文件的index.php合适位置。

<?php
$data = fetch_typecho_data();
if ($data):
?>
<div class="latest-update" style="background-color: #f8f8f8;">
<div class="latest-update-header">
<h2>最新动态</h2>
<span class="latest-update-time"><?php echo esc_html($data['time_content']); ?></span>
</div>
<div class="latest-update-divider"></div>
<div class="latest-update-content"><?php echo esc_html($data['content']); ?></div>
<div class="latest-update-images">
<?php foreach ($data['image_content'] as $img_url): ?>
<a href="<?php echo esc_url($img_url); ?>" data-lightbox="latest-update-gallery">
<img src="<?php echo esc_url($img_url); ?>" alt="Image">
</a>
<?php endforeach; ?>
</div>
<div class="latest-update-footer">
<span class="latest-update-tag"><?php echo esc_html($data['tag_content']); ?></span>
<a class="latest-update-link" href="<?php echo esc_url($data['link_content']); ?>" target="_blank">查看全文</a>
</div>
</div>
<?php endif; ?>
<script src="https://cdnjs.cloudflare.com/ajax/libs/lightbox2/2.11.4/js/lightbox-plus-jquery.min.js"></script>
<link rel="stylesheet" href="https://cdnjs.cloudflare.com/ajax/libs/lightbox2/2.11.4/css/lightbox.min.css">

2.把CSS样式代码放置到主题CSS定义设置里,当然也可以直接放到style.css中。


/* 首页调用typecho样式 */
.latest-update {
    width: calc(100% - 40px); /* 设置宽度为100%减去40px,确保有左右边距 */
    background-color: #f8f8f8 ; /* 强制设置背景颜色为浅灰色 */
    border: 1px solid #ddd; /* 添加1像素的灰色边框 */
    border-radius: 10px; /* 圆角边框,半径为10px */
    padding: 20px 20px 10px 20px; /* 内边距,上下10px,左右20px */
    margin: 20px 0; /* 外边距,上下20px,左右0 */
    text-align: left; /* 文本左对齐 */
    margin-top: -10px; /* 减少与顶部的距离为0 */
    margin-bottom: 30px; /* 增加与文章列表的距离为40px */
    margin-right: 20px; /* 设置右边距为20px */
}

.latest-update-header {
    display: flex; /* 使用弹性盒模型布局 */
    justify-content: space-between; /* 头部元素左右分散排列 */
    align-items: center; /* 垂直居中对齐 */
    margin-bottom: 10px; /* 头部与下方内容的外边距为10px */
}

.latest-update h2 {
    font-size: 15px; /* 标题字体大小为15px */
    margin: 0; /* 去除默认外边距 */
    padding-left: 0px; /* 左边填充为0 */
}

.latest-update-time {
    font-size: 14px; /* 时间字体大小为14px */
    color: #666; /* 时间文本颜色为中灰色 */
    margin-right: 0px; /* 右边距为0 */
}

.latest-update-divider {
    border-bottom: 1px solid #333; /* 添加底部边框,颜色为深灰色 */
    margin: 10px 0; /* 上下外边距为10px */
}

.latest-update-content {
    text-align: left; /* 内容文本左对齐 */
    line-height: 1.5; /* 行高设置为1.5倍 */
    margin: 10px 0; /* 上下外边距为10px */
}

.latest-update-images {
    text-align: left; /* 图片区域文本左对齐 */
    margin: 10px 0; /* 上下外边距为10px */
}

.latest-update-images img {
    width: 100px; /* 图片宽度为80px */
    height: 75px; /* 图片高度为80px */
    object-fit: cover; /* 图片覆盖方式,保持比例并裁剪 */
    border-radius: 8px; /* 图片圆角,半径为8px */
    box-shadow: 0 4px 10px rgba(0, 0, 0, 1); /* 添加阴影效果 */
    margin: 3px; /* 图片外边距为5px */
    transition: transform 0.3s, opacity 0.3s; /* 添加平滑过渡效果 */
}

.latest-update-images img:hover {
    transform: scale(1.1); /* 鼠标悬停时放大10% */
    opacity: 0.9; /* 鼠标悬停时透明度降低到0.9 */
}

.latest-update-footer {
    display: flex; /* 使用弹性盒模型布局 */
    justify-content: space-between; /* 底部元素左右分散排列 */
    align-items: center; /* 垂直居中对齐 */
    margin-top: 10px; /* 底部与上方内容的外边距为10px */
    padding-top: 10px; /* 上内边距为10px */
    border-top: 1px solid #ddd; /* 添加顶部边框,颜色为浅灰色 */
}

.latest-update-tag {
    background-color: #e0e0e0; /* 标签背景颜色为淡灰色 */
    border-radius: 5px; /* 标签圆角,半径为5px */
    padding: 5px 10px; /* 内边距,上下5px,左右10px */
    font-size: 14px; /* 标签字体大小为14px */
}

.latest-update-link {
    text-decoration: none; /* 去除链接的下划线 */
    color: #0073aa; /* 设置链接颜色为蓝色 */
    font-size: 14px; /* 链接字体大小为14px */
}
/* 首面调用typecho结束 */

3.把下面代码插入到主题functions.php文件中。


//-------首页调用typehco代码-----开始
function fetch_typecho_data() {
    $api_url = "https://suibi.zhangbo.net/api/posts?pageSize=1";
    $response = wp_remote_get($api_url);
    if (is_wp_error($response)) {
        return;
    }
    $body = wp_remote_retrieve_body($response);
    $data = json_decode($body, true);

    if ($data['status'] !== 'success' || empty($data['data']['dataSet'])) {
        return;
    }

    $post = $data['data']['dataSet'][0];
    
    // 1. 链接内容
    $link_content = "https://suibi.zhangbo.net/archives/" . $post['cid'] . ".html";
    
    // 2. 标签内容
    $tag_content = "#" . $post['categories'][0]['name'];
    
    // 3. 时间内容
    $created_time = (int)$post['created'];
    $current_time = time();
    $time_diff = $current_time - $created_time;
    
    if ($time_diff < 3600) {
        $time_content = floor($time_diff / 60) . "分钟前";
    } elseif ($time_diff < 86400) {
        $time_content = floor($time_diff / 3600) . "小时前";
    } elseif ($time_diff < 2592000) {
        $time_content = floor($time_diff / 86400) . "天前";
    } else {
        $time_content = date("Y年m月d日", $created_time);
    }
    
    // 4. 摘要内容
    $digest = strip_tags($post['digest'], "");
    $content = mb_strlen($digest, 'UTF-8') <= 200 ? $digest : mb_substr($digest, 0, 200, 'UTF-8') . "......";
    
    // 5. 图片内容
    preg_match_all('/<img.*?src=["\'](.*?)["\'].*?>/i', $post['digest'], $matches);
    $image_content = $matches[1];

    return [
        'link_content' => $link_content,
        'tag_content' => $tag_content,
        'time_content' => $time_content,
        'content' => $content,
        'image_content' => $image_content
    ];
}

 

 

 

 

从《笔记的方法》中学到的笔记的方法

2023年11月28日 00:29

flomo 两位作者刘少楠和刘白光的新书《笔记的方法》于十月底发布,我用一个多月时间边读边实践,总阅读时间接近6个小时。仔细读完全书,获得一些心得和可以马上实践的纲领。感谢小胡同学的赠送。

本书开宗明义说明记笔记的最终目的:增援未来的自己。书中始终围绕这个核心思想,通过三个部分来描述这一点:怎么用笔记、怎么记笔记,以及怎么获取高质量信息,另外用一个章节的篇幅讲述记笔记的心法,把记录笔记这件事分为术和道两个方面。这样的顺序非常适合边读边上手实践,但是作为读后感,顺序可以稍微打乱一下。两位作者比较克制,除了在书中穿插的案例提到器(flomo)以外,只有一个小章节介绍了自己开发的笔记工具。我在阅读之前以为作者会从器出发介绍笔记的方法,惭愧惭愧。

记录笔记的真正顺序应该从书中的第四部分《心法篇》开始。核心思想是:以我为主,持续不断。笔记首先是给自己看的,持续下去才能产生质变。拉长时间来看,这个过程是不断优化笔记行为以及内容的过程。

为了理解什么是增援未来的自己,书中提了一个直指核心的问题:现在记录的笔记是否对未来的自己有益?从这个问题出发,我们能够思考一下这些小问题:

  • 我未来成长的大方向是什么?
  • 我要积累什么方面的知识?
  • 我应该把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我能够投入多少成本)?
  • 为了最主要的领域,我应该放弃什么领域?
  • 我能够把记录下来的知识应该到什么场景?

这几个提问下来,基本把我不知道记什么的问题解决了。

想清楚这些问题以后,接下来必须去实践。用作者的话来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知与行的距离。理论上,理论和实际是一样的;实际上,理论和实际并不一样。” 因此为了真正达成我们的目标,我们需要做到知行合一。作者提供了一个思路来解决知行合一的问题:设置提问机器。所谓提问机器,是一个记笔记的驱动器和指南针,用来保持所记录的笔记在能够增援未来的自己的路上。客观环境是一台优秀的提问机器,它能给人指明方向,并且提供实践的机会。毕竟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我所用,只有实践才能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在真实环境中,提问机器能提出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从这个意义出发,提问机器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出一个长期又具体的问题”。

根据我的经验,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最为具体,同时兼具实践性。如果在工作中不写工作日志,那会是相当大的损失。书中的第二部分《记录篇》详细讲解了这一部分。

有了起手式,接下来便是持续不断执行下去。作者提供了一个思路:设计一套激励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控制记录笔记时的主观意愿、设计客观环境和根据价值观管理时间。这三点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欲望和押注在正确的事情上。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管理文章里,本书作者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思路:控制每日记录笔记的上限,而不是下限。这样可以保护“欲望的火苗”,从而能够达成持续记录的目的,而不会因为一下子满足而泄了气。除此之外,在大方向上设置大于一个领域(记录笔记的对象),在一个领域卡壳时灵活切换至另一个领域,这也是保护火苗的一种方式。最后,在一个比较高的时间范畴(日、周或月)观察自己的可支配时间,根据自身意愿把精力押注在不同事情上。这样的押注反映出一个人的价值观,愿意把时间花在什么事情上,ta 就会趋向于成为那样的人。

什么是在实践中学习:躬身入局,承担明确责任,感受切身痛苦,直面具体问题。

有了道,接下来就是术。术分为两个方面:如何记录笔记和如何使用笔记。

如何记录笔记

记录笔记的最终目的是增援未来的自己,对于记录笔记这个过程就是信息预处理。简而言之一句话:先思考,接着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然后重复这个过程。笔记在这里作为思考的媒介。书中用了一些理论来解释为何要用自己的语言记笔记,例如费曼学习法和必要难度理论,具体到实践上,我已应用费曼学习法有一段时间,对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在笔记内容方面,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不知道应该记什么】的问题。书中给出了几个方向:这个灵感很棒,这个信息很有用,这个感受很美好。这些内容同样适合记录,仅有公开与私密的区别。根据费曼学习法,如果能在经过思考后用自己的语言记录获取的信息,那么这个信息极有可能成为适用知识。从这个角度出发,笔记内容通常都是非常个人化的。笔记不会是百科全书,也不会是使用手册,而是为我所用的知识。

具体到可以记录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反直觉信息,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实战经验。

获取反直觉信息的条件是学会逆向思考和拥有好奇心。二者有其一或者皆有之,均容易发现反直觉的信息,这种信息能够对抗思维惯性,有时会开启新的思路。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开始记录引起情绪波动的事情,试图达成书中的目标:通过长期的情绪记录和环境来找到引起情绪波动的规律或原因。但是在实践中,我几乎情绪一直在波动,于是笔记长成了日记的形状,干脆我在 eDiary 上继续写日记好了,这样也能提供一个将来反思的地方。

实战经验如上所述,我会用各种形式记录下工作日志,包括文字、表格和图片等。这对我的工作进步帮助非常大。笔记的目的除了输出文章,还有解决现实问题、影响现实世界。我想这也是影响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对于工作记录,我未来还有一个改进方向:记录重大决策的思考过程和结果。缺失的部分正在阻碍我继续精进我的业务能力。

对他人有用与否是后话。为了方便快捷记录这些笔记,一个趁手的工具就显得很重要了。我重新开始审视 flomo 这款工具,并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上。

书中花费大量篇幅分析标签、文件夹和分类方法。原则只有一个:适合自己。分类方法是很主观的,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全凭个人需求,没有固定范式。判断一个笔记系统是否适合自己的方法,在于其能否增援未来的自己(找到想要的信息方不方便,笔记之间的联系是否密切有效)。对于正在寻求笔记系统的人来说,本篇会很有帮助。

书中另外总结了记录笔记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据我的经验,最大的误区在于形式大于内容。什么工具、方法论、笔记系统都是次要的,内容本身是否对未来的自己有用才是笔记应该具有的意义。

如何使用笔记

记录完笔记只是开始,让笔记真正为我所用,需要在记录之后去优化它。优化包含两个方面:精炼笔记内容和持续回顾。根据书中的说法,回顾是对抗遗忘曲线的最好方法。核心原则是找到有价值的信息的增量。

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未来的自己更好调用笔记(核心依然是增援未来的自己),精炼的过程也能顺便锻炼自己的内容提炼能力和思考能力。精炼和回顾的核心是要思考,思考我为什么要记录这个笔记,什么是值得记录的,什么内容不值得记录。回顾的过程中联系笔记上下文、建立笔记(不同领域)之间的连接(记录这个笔记的动机、这个笔记之前和之后记录的相关笔记),还能加深笔记的印象,对于当时比较模糊的知识能够逐渐提炼出主干,对知识的结构理解更加清晰。

在这一点上,我常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把笔记做得又臭又长。根本原因是不敢放弃不重要的内容,也很难判断出哪些是重要的内容。我现在会以一周为周期,回顾上一周做过的所有笔记进行删减。输出也同样,任何形式的内容都值得一再精炼和删减。

如何获取高质量信息

这一篇也相当重要,决定了摄入的内容是否有营养,能否在未来帮助到自己。书中仍然是说明获取信息的道和术。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特别主观的项目,不同的人对于不同信息的需求不同,摄入的来源也不同。但道是可以相通的。我重点尝试理解获取信息的道。

一个客观现实制约着人类获取信息:人不能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知识中去。庄子就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博客副标题 “以有涯随无涯” 不过是激励自己满足求知欲的方式)。因此,设定自己在某个领域获取知识的边界就尤为重要。

通过具体问题来指导自己获取具体的信息,这样不会让自己陷入漫无目的的知识汪洋中(除非本来就想这样)。

获取信息的过程需要保持质疑之心。具体到信息源上,注意对绝对词汇提高警觉(例如绝对、一定、必然、永远、所有等,这一招对当前自媒体环境特别有用),然后对信息源进行事实核查,对文中表达的观点进一步思考:ta 说的对不对?有没有实践意义?有没有适用的场景?

以上三条原则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获取信息的主动权。

另外是两个容易在获取信息时陷入的误区:信息成瘾和信息茧房。信息成瘾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在大量摄入信息时,我们需要时常提醒自己,到底是对【获取信息这个行为】本身成瘾,还是对信息本身的质量成瘾?

信息茧房是一个更庞大的话题,需要单独一个篇幅来分享。书中点到即止。

关于获取高质量信息的术,书中讲解非常详细,有许多真实案例辅助。浓缩几个我认为最重要的核心观点:减少非客观、缺乏事实验证、挑动情绪的、只能带来情感舒适的信息源;增加书籍(文本)以外的信息源,例如线下的环境和人;多重角度看待信息源。在看待信息源时,先精确定义概念再进行讨论,否则后续的思考和讨论毫无意义。


后记

《笔记的方法》是小报童的一个专栏集结成书,原来叫做“知识资产”(后来我才知道本书就是原来的“知识资产”,即 flomo 101 的完整内容),这个过程是一个作者和读者持续互动的新鲜有趣的项目。我没有参与其中,但是从作者后记看,不论是专栏的普通读者还是作者自己,参与的过程都是学习的过程。在获知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持续阅读 flomo 101 的《笔记方法》部分,获益良多。出版成书后,内容更加系统,并始终从普通用户的角度出发介绍朴素的方法。这是这个时代稀有的互联网精神。

Youtube后台运行的方法

2023年6月7日 11:06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尤其是海外华人,平时喜欢看youtube订阅视频,有时候开车或者走路啥的也会看,这个时候大部分打开的是适合听的内容,比如评论和新闻等节目。

于是很多人希望youtube能在后台运行,然后戴上耳机,把手机放口袋,边听边做其他事情,很方便。

之前一直是用小米的音乐软件,海外版搜索音乐都是youtube的视频资源,除了不能评论,视频都是可以看的,而且可以后台运行,最最最赞的是没有广告,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广告来了,你还得进去跳过,很麻烦。

然后前几天又突然发现侧边栏拉出来的工具居然有熄屏听剧功能,这给我感觉不是专门针对youtube优化么?因为国内大部分视频网站都可以后台播放的,这功能虽然也很不错,但就是遇到广告还得去按。

总之,这两个方法切换使用,非常方便,我不知道其他手机的海外版是否有这些功能,国内的用户我看到很多人也是想尽方法后台播放,但需要折腾,有些软件还有自带广告,比如snaptube,好用是好用,广告太多了。

抱歉大家,最近确实很忙,都没空互动,回访,之后闲下来,一定补上,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