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 — 2025年5月9日首页

个人网站博客可以尝试的 100 件事

2025年5月9日 09:45

We write to taste life twice, in the moment and in retrospect.

—— Anaïs Nin

James 分享的 「100 things you can do on your personal website」 很有趣,介绍了博客作者可以尝试的 100 件事。他还参考了 「Ideas for Your Personal Website」 ,也有很多有趣的建议!


本文将其翻译成中文,并为一些中文读者可能疑惑的概念添加了注释:

  • 如果你还没有个人网站,可以搭建一个!你可以使用任意喜欢的建站工具,比如 WordPress、micro.blog、omg.lol 等,不需要编程或复杂配置即可快速上手。当然,喜欢挑战的话也可以自己编写代码。
  • 写一篇博客,分享你感兴趣的事、最近让你开心的经历、过去一周学到的新东西、读完一本书后的感想、你玩喜欢的游戏的攻略,或者任何你感兴趣的话题。
  • 分享一道最近做的美味菜谱。
  • 发布一张最近拍摄的照片。
  • 创建一个友情链接(博客圈),链接你喜爱的个人网站。
  • 添加一个 robots.txt 文件,明确限制搜索引擎和AI抓取你网站的内容。
  • 为你喜欢的乐队、电视剧或其他事物创建一个特别的「纪念馆」或「粉丝小站」。
  • 制作图像热区图,让访客点击图片不同部分探索更多信息,比如你书桌上的物品介绍。
  • 分享你最喜欢的书单。
  • 创建电影推荐专页。
  • 提供一个深色模式选项,让读者更舒适地阅读。
  • 注册并使用一个属于你的专属域名。
  • 添加一个有趣的小彩蛋。
  • 搭建留言板,让大家畅所欲言。
  • 给你的网站或特定页面设置背景图片。
  • 设计一个网站寻宝游戏,让访客通过寻找线索探索你的网站。
  • 在 HTML 代码中加入清晰的注释,帮助新手理解你网页各部分的用途。
  • 分享最近喜欢的网页,比如文章、博客、摄影作品或游戏。
  • 为图片添加描述文字。
  • 使用 WAVE (Web Accessibility Evaluation Tool)工具检查网站的无障碍访问性。
  • 用 PageSpeed Insights 优化网站速度。
  • 如果你发布学术作品,添加引用说明。
  • 创建一个“反向图书馆”清单,记录你拥有但未读的书籍。
  • 制作一个文字小游戏。
  • 记录网站更新日志,开启 #网站开发日记。
  • 分享你最近学到的新词列表。
  • 添加 RSS 订阅功能,让访客轻松关注更新。
  • 创建“历史上的今天”功能,链接到以往同日期发布的博客。
  • 添加“跳转到内容”链接,提升网站对屏幕阅读器的支持。
  • 制作文章归档页面。
  • 为网站设计一个专属吉祥物。
  • 制作并添加一个 88×31 像素的小按钮图标,通常用于网页、博客、论坛等地方的链接按钮或标识图标。这种按钮图标在早期互联网时代非常流行,经常用于交换链接、展示合作伙伴或赞助商的链接。
  • 加入一个网站联盟(webring),比如 十年之约开往 Travellings
  • 翻译网站的某个页面到你熟悉或正在学习的语言。
  • 创建打印样式表。
  • 确保所有链接有效无误。
  • 发起博客活动,邀请朋友们围绕特定主题每月发表文章,并轮流确定主题。
  • 添加 rel=me 链接,认证其他平台上的个人资料,比如在博客自我介绍中列出自己的 Mastodon、GitHub、Twitter 账号。
  • 做一些额外的惊喜内容(おまけ)。
  • 如果你想展示专业作品,可以创建 HTML 简历页面。
  • 使用语法高亮工具(如 Prism.js)美化代码片段。
  • 检查和优化 head 标签中的内容。
  • 为网站添加搜索功能。
  • 创建“此刻(now page)”页面,通常用来展示网站拥有者当前正在关注的事情、工作、生活状态或感兴趣的项目。
  • 使用迷你图(sparkline)展示文章发布频率。Sparkline 是指通过一种小巧、简洁的折线或柱状图,以极小的空间清晰地展现文章发布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热图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 尝试不同的字体风格。不同的字体适合不同的主题,可以一起调整。
  • 优化标题字号的层次区分。
  • 在文章末尾加入装饰性分隔符。
  • 使用 lite-youtube 组件加快视频加载速度。
  • 更新网站配色方案。
  • 创建 HTML 元素样式展示页面,辅助设计优化。
  • 编写趣味问答,邀请朋友参与。
  • 为网站添加 Webmention 支持。Webmention 是一种开放的 Web 标准,用于在不同网站之间发送和接收消息通知,使得网站可以相互引用、交互以及进行社交化沟通,WordPress 自带该功能。
  • 制作共享使用的网页组件(web component)。
  • 为图片设置鼠标悬停效果。
  • 发布一段自己的名字或昵称发音录音。
  • 在特别的节日为网站换上主题装扮。
  • 分享你亲手绘制的画作。
  • 在主页添加互动式像素网格。
  • 标记网站内容为非 AI 生成,可参考这个项目 Not By AI
  • 分享你喜爱的播客清单。
  • 为你的兴趣爱好专门开设一个新的网站。
  • 制作网站图标(favicon)。
  • 写一篇个人网站发展史。
  • 添加背景播放音频,如鸟鸣或咖啡厅氛围。
  • 制作个人风格的情绪板(mood board),是指通过搜集并组合图片、颜色、文字、材质等元素,来视觉化呈现个人喜好、风格偏好或某种特定氛围的过程。
  • 使用 HTML 的 details 和 summary 标签。
  • 自定义文本选中时的高亮颜色。
  • 帮助朋友搭建他们的网站。
  • 为自己撰写网站维护文档。
  • 为喜欢的艺术作品撰写评论。
  • 与朋友合写一篇共同兴趣的博客。
  • 更新旧博客文章。
  • 在文章中添加旁注(sidenotes)。
  • 为长文章创建目录。
  • 为外部链接添加识别小图标。
  • 添加悬浮卡片(hovercards)。悬浮卡片指的是当用户的鼠标指针悬停在某个元素上时,会弹出一个小卡片,显示额外的信息或提示。

James 实际上创建了 78 个想法,剩余的希望群策群力,由大家一起共创。

我也有一些想法,大家可以尝试:

  • 为网站换上一个有趣的域名。
  • 创建一个网站插件,如 WordPress 插件
  • 制作或回答一个问卷,如 博客作者呀,我想采访你这 9 个问题!
  • 和网友们语音聊天,如 交个朋友
  • 创建一些能和读者互动的活动,如 让风儿寄出一份不确定性中的惊喜
  • 创建一个「赞助支持」页面,如 支持
  • 创建一封延时发布的博客,可以是 1 年后,也可以是 10 年后,那将是一封给未来自己和读者的信。
  • 定期分享友情链接中有趣的文章,多和朋友们交流,如 友邻们
  • 连载一份内容策展,分享近期喜欢的事物。
  • 使用一个博客数据统计系统,如 Google Analytics 或 umami。
  • 尝试在线下见一下友情链接中的好友。我的友情链接中有 6 位线下见过,5 位添加友链前就认识。1 位(1nan)是添加友链后发现彼此在英国的同一个城市,骑自行车 15min 左右就能到,于是相约见面。
  • 和朋友发起一些博客竞赛,督促彼此定期更新。此处 @ 陈仓颉印记,不知谁能坚持到最后!

今天的天气很好,祝大家一切顺利!

Dayu

昨天以前首页

手冲壶练习

2024年11月20日 08:56

周一晚上吃过晚饭,回宿舍拖了个地,然后我又回到了办公室。我把之前已经拿回了宿舍的手冲壶又拿回了办公室。我的想法是我要练一下用手冲壶注水。虽然周一下午我用普通的茶壶跟勺子的确也能做出那个很别扭的小水流的效果,但显然还是用手冲壶会方便一点。手冲壶已经买了好几年,买那个东西的时候,我就只想着那个壶的尖嘴一定要够细,那么我的水流就不会那么大。当时我完全没有考虑手冲壶到底要买多大,还有就是要不要盖子、要不要保温。这些东西在我买那个玩意的时候,我根本没有考虑过。因为买那些东西的时候,我是一个一窍不通的状态。有多少人可以一次就到位呢?如果是有高人指点,或许可以,但如果有高人指点,一开始就到位,那么你那套东西估计不会便宜,有多少人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下定决心、狠下血本进行那样的投入呢?穷人肯定不会这么考虑,能用就行,如果有现有物资的替代方案更好。有些人可能茶壶都没有,直接拿着个电热烧水壶就开干了,也不考虑什么大水流小水流,因为电热烧水壶本来就很重,顾不上那些东西。但是当你了解越多,你会发现之前那些贪图便宜的都是歪路。比如在磨豆机上面我就走了很多歪路。唯一没有走歪路的估计就是家里那个不锈钢的滤杯,但经过长期使用以后,滤网已经被细粉堵住了,很难过滤,所以我妈突发奇想,把里面的滤网全部撕掉,然后直接加滤纸使用,这样的话清洗很方便。

要做练手,首先我就得有粉、有滤杯、滤纸以及水。第一次我是直接用平时手冲的方式,冲了一杯出来。感觉那是我近期冲得最好喝的一杯。老豆子的辛鹿的蓝冬,几乎没有很明显的酸味,后面整个咖啡的味道都比较均衡,不会感觉很淡,但问题是喝完那一杯,我又开始担心了,因为已经晚上19点多,我从来没有试过在那个时候喝咖啡,会不会睡不着呢?不知道。虽然我知道正常情况下,我对辛鹿咖啡有免疫力,他们的咖啡因含量不会太高。但也不知道是咖啡起了作用,还是运动起了作用,又或者是我睡觉之前还在看手冲咖啡的视频起了作用,相对而言,睡眠质量没平时那么好。

周一晚上那杯咖啡,我调整了一个因素,我把巫师2.0从38格调到了36格。肉眼可见,咖啡粉的粒度小了一些。可以这么说,已经一般的挂咖啡粒度要小了,之所以做这个调整,因为我第一次用V60那个陶瓷滤杯的时候,发现过滤速度非常快。我想稍微控制一下那个速度,因为速度太快感觉冲出来的咖啡没什么味道,但也有可能没什么味道跟我加水太多有关。晚上喝完第一杯咖啡以后,第二杯我基本按照平时的思路整,但是出来的那个水基本上没有任何咖啡味道了,但起码第二次的时候我还是用开水的,虽然只能说是温水,但起码是烧开过的。接下来的练手,我用的完全是自来水。同一张滤纸同一批咖啡粉,被我一次又一次地拿来练手,过滤速度越来越慢,但虽然说很慢,但相比于家里那个已经被我妈用到堵住滤网的不锈钢滤杯比起来还是挺快的。我说的慢主要是对比我冲第一次那个粉的时候的速度。在没有咖啡秤的前提下,我怎么控制加液量呢?所以我拿出了之前本来我买来进行尿液pH值测试的50毫升小烧杯。买回来以后我根本没用过,所以一个已经被我用来专门洗钢笔了,另外一个还放在那里,因为我发现直接拿着试纸测量更方便,根本不需要用烧杯接。首先我把120毫升的水用烧杯量着倒进手冲壶里,感觉到那个位置以后,就反过来操作。有些手术壶里面是有刻度的,但我买的时候根本没在乎这些。所以到底用多少量,我只能自己感觉,我没有在里面做记号,如果我拿个小刀之类的东西,估计能在那里做记号,但我没有。然后我又想出了拿个牙签,在装到120毫升的时候,用牙签做记号,拿马克笔在牙签上标记,接下来每次从水龙头接我感觉120毫升的时候就拿牙签比。这样多次反复以后,我已经八九不离十能把握那个量。看一眼那个手冲壶,就知道那里大概有没有120毫升,但关键是周一晚上睡觉之前看的那些视频,又让我否定掉了自己这个训练结果。我那个手冲壶是250毫升的。要接120毫升的水,就只有小半杯。这样的话倒的时候实际上不好控制,而且只有那么点水,水的温度也会过快降低,所以实际上,周二下午我做手冲的时候,我直接把手冲装满大半壶,然后开始操作。控制加水量完全是看着那个液面变化情况以及接滤液杯子的液面做判断的。

周二下午的那杯咖啡酸味又很突出了,这意味着萃取的水温又过低了,而之所以会过低,是因为周二跟周一相比,气温出现了跳水,而我在烫滤纸的时候没有用烧开的水,而是用保温壶里的水,但除了酸味以外,咖啡后味还行,所以这还不算完全失败。

新手和老手最大的区别,我感觉就在于新手很难复刻出一杯自己觉得好喝的咖啡。

手冲壶练习

2024年11月20日 08:56

周一晚上吃过晚饭,回宿舍拖了个地,然后我又回到了办公室。我把之前已经拿回了宿舍的手冲壶又拿回了办公室。我的想法是我要练一下用手冲壶注水。虽然周一下午我用普通的茶壶跟勺子的确也能做出那个很别扭的小水流的效果,但显然还是用手冲壶会方便一点。手冲壶已经买了好几年,买那个东西的时候,我就只想着那个壶的尖嘴一定要够细,那么我的水流就不会那么大。当时我完全没有考虑手冲壶到底要买多大,还有就是要不要盖子、要不要保温。这些东西在我买那个玩意的时候,我根本没有考虑过。因为买那些东西的时候,我是一个一窍不通的状态。有多少人可以一次就到位呢?如果是有高人指点,或许可以,但如果有高人指点,一开始就到位,那么你那套东西估计不会便宜,有多少人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下定决心、狠下血本进行那样的投入呢?穷人肯定不会这么考虑,能用就行,如果有现有物资的替代方案更好。有些人可能茶壶都没有,直接拿着个电热烧水壶就开干了,也不考虑什么大水流小水流,因为电热烧水壶本来就很重,顾不上那些东西。但是当你了解越多,你会发现之前那些贪图便宜的都是歪路。比如在磨豆机上面我就走了很多歪路。唯一没有走歪路的估计就是家里那个不锈钢的滤杯,但经过长期使用以后,滤网已经被细粉堵住了,很难过滤,所以我妈突发奇想,把里面的滤网全部撕掉,然后直接加滤纸使用,这样的话清洗很方便。

要做练手,首先我就得有粉、有滤杯、滤纸以及水。第一次我是直接用平时手冲的方式,冲了一杯出来。感觉那是我近期冲得最好喝的一杯。老豆子的辛鹿的蓝冬,几乎没有很明显的酸味,后面整个咖啡的味道都比较均衡,不会感觉很淡,但问题是喝完那一杯,我又开始担心了,因为已经晚上19点多,我从来没有试过在那个时候喝咖啡,会不会睡不着呢?不知道。虽然我知道正常情况下,我对辛鹿咖啡有免疫力,他们的咖啡因含量不会太高。但也不知道是咖啡起了作用,还是运动起了作用,又或者是我睡觉之前还在看手冲咖啡的视频起了作用,相对而言,睡眠质量没平时那么好。

周一晚上那杯咖啡,我调整了一个因素,我把巫师2.0从38格调到了36格。肉眼可见,咖啡粉的粒度小了一些。可以这么说,已经一般的挂咖啡粒度要小了,之所以做这个调整,因为我第一次用V60那个陶瓷滤杯的时候,发现过滤速度非常快。我想稍微控制一下那个速度,因为速度太快感觉冲出来的咖啡没什么味道,但也有可能没什么味道跟我加水太多有关。晚上喝完第一杯咖啡以后,第二杯我基本按照平时的思路整,但是出来的那个水基本上没有任何咖啡味道了,但起码第二次的时候我还是用开水的,虽然只能说是温水,但起码是烧开过的。接下来的练手,我用的完全是自来水。同一张滤纸同一批咖啡粉,被我一次又一次地拿来练手,过滤速度越来越慢,但虽然说很慢,但相比于家里那个已经被我妈用到堵住滤网的不锈钢滤杯比起来还是挺快的。我说的慢主要是对比我冲第一次那个粉的时候的速度。在没有咖啡秤的前提下,我怎么控制加液量呢?所以我拿出了之前本来我买来进行尿液pH值测试的50毫升小烧杯。买回来以后我根本没用过,所以一个已经被我用来专门洗钢笔了,另外一个还放在那里,因为我发现直接拿着试纸测量更方便,根本不需要用烧杯接。首先我把120毫升的水用烧杯量着倒进手冲壶里,感觉到那个位置以后,就反过来操作。有些手术壶里面是有刻度的,但我买的时候根本没在乎这些。所以到底用多少量,我只能自己感觉,我没有在里面做记号,如果我拿个小刀之类的东西,估计能在那里做记号,但我没有。然后我又想出了拿个牙签,在装到120毫升的时候,用牙签做记号,拿马克笔在牙签上标记,接下来每次从水龙头接我感觉120毫升的时候就拿牙签比。这样多次反复以后,我已经八九不离十能把握那个量。看一眼那个手冲壶,就知道那里大概有没有120毫升,但关键是周一晚上睡觉之前看的那些视频,又让我否定掉了自己这个训练结果。我那个手冲壶是250毫升的。要接120毫升的水,就只有小半杯。这样的话倒的时候实际上不好控制,而且只有那么点水,水的温度也会过快降低,所以实际上,周二下午我做手冲的时候,我直接把手冲装满大半壶,然后开始操作。控制加水量完全是看着那个液面变化情况以及接滤液杯子的液面做判断的。

周二下午的那杯咖啡酸味又很突出了,这意味着萃取的水温又过低了,而之所以会过低,是因为周二跟周一相比,气温出现了跳水,而我在烫滤纸的时候没有用烧开的水,而是用保温壶里的水,但除了酸味以外,咖啡后味还行,所以这还不算完全失败。

新手和老手最大的区别,我感觉就在于新手很难复刻出一杯自己觉得好喝的咖啡。

对于文本的处理和分析的小练习

2021年12月15日 00:00

在 Linux 中对于文本处理和分析是极为重要的,杜老师找了一道某度的运维工程师面试题,大家不妨试试能否完成要求。

介绍

1
2
cd /root/
wget https://cdn.dusays.com/2021/12/data1

注意:现在有一个文件叫做 data1,可使用上面的命令下载。

目标

data1 文件里记录是一些命令的操作记录,现在需要您从里面找出出现频率次数前 3 的命令并保存在 /root/result。

处理指定的文本文件 /root/data1。

将结果写入 /root/result。

结果包含三行内容,每行内容都是出现的次数和命令名称,如「100 ls」

提示

可能会使用到如下命令:

命令作用
cut截取
uniq去重
sort排序
|管道

答案

请务必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之后再对照参考答案,一开始直接看参考答案收获不大:

cat data1 | cut -c 8- | sort | uniq -dc | sort -rn -k 1 | head -3 > /root/resul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