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不关注,无社交

2025年2月26日 12:12

最近在播客录制关于「关系」的节目,也给我带来一个回顾式的思考。

我以前是一个很「独」的人,这种「独」一定会伴随另一种很「中二」的情况同时发生——就是看不起任何人。这件事的羞耻,是当你在下一个时间节点再次回头看的时候,你会发现那并不是「特别」,而是一条「必经之路」。

特别是对于我这种,童年因为性格孤僻,逃进自己世界的孩子,这种强烈的与外界的区隔感,会被合理化成「我是最特别」的存在。但这种特别,最终又不得不接受人被赋予的另一层社会属性的考验——关系。

前段时间,收到一些朋友的咨询,有好几个询问我关于公司辞退赔偿问题的案例里,我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共通性——这些人几乎在职场是没有「社交」的,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办公室有任何社交活动,他们都各种推脱。理由几乎都是「这群同事和上司都太傻逼了,我真心瞧不上他们」。

于是,这里就诞生了一个更为巧妙的现职场悖论:既然上司是傻逼,那你为什么没有能力替代他们?


不得不承认,职场确实不是用来「交朋友」的,但并不意味着职场不是一个需要去处理「关系」的地方。职场关系更接近政治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人情世故。越是大厂、分立的门户越多,矛盾就会越多,必然就会出现战队、对立,甚至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这样的剧情。

明明一群这么热爱看宫斗剧下饭的人,却没能真正地学到宫斗里的精髓——处理那些生活中的政治关系——甚至是家庭,本身就是最小单位的政治关系。

之所以我在最开始提到「必经之路」这个点,这种「他们都是傻逼」也是职场关系里的「必经之路」。它们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看不见他人」。

一般说到这里,就会引起不满——我为什么要看见他人?他们都是傻逼,有什么值得我浪费时间的?

那我可能要在这里说一个会引起更多不满的论据——看不见别人,是因为自己没有被足够地看到。


关系里的关注,就跟两个人共有一个「盒子」一样。当盒子里什么都没有时,谁都无法从盒子里取出东西。但如果你是那个往盒子里放东西的人,对方一味地索取,从盒子里拿走东西,很快你就不再希望一味地付出。所谓的关系里的「盒子」,就是两个人有来有回的交换关注,盒子里永远有东西,你拿或者他拿,都建立在你知道当你付出之后,一定会得到对方给予的回应。

当然,一个人也可以作为这个「盒子」的游戏研发者,比如我在很久以前放入一个尘封的记忆,然后在下一个阶段拿出来反复品味。但这个时候,一旦涉及到你想要把这个「东西」拿出来给他人展示的时候(哪怕是不经意的,因为这个叫潜意识的渴望),这场自我游戏就会加入第三人的视角,你不得不承认,你也希望被他人看见。

于是,这里就诞生了一个巧妙的现在社交悖论:看不见别人是因为我没有找到可以看见我的人,而别人看不见我是因为我没有看见他。


看见的「技巧」,在播客节目里,链接在文章最后

这里来聊聊看见的「底层」。

此前我在博客花了大篇幅聊起「死亡焦虑」的话题,这件事本身就是跟「看见」挂钩的——人是社会的动物,生存本身也拥有了动物性和社会性两种相互存在的形态。社会性的生存,是需要关系作为依托,就算是再窝囊的孩子,在父母那里都是一块宝。因为有不同的身份关系,才构建出了一个存在与社会里的「人」。否者,就会经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死亡」——这也是网民网暴最希望发生的结果,当一个人丧失在公共领域原本的身份,他也将失去因为这个身份得到的一切。比如,明星跌落神坛。

自此,死亡本身,也拥有了动物性和社会性的两种形态,即实质性死亡和社会性死亡。


最后,聊一种「假关注」。

这个例子我们常在做话剧疗愈时会提到:约会的年轻男女在湖边散步,女孩子一直在摆弄自己的头发、裙子,总觉得自己的妆容不太漂亮,会让自己的男伴不喜欢自己。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这场约会顺利成功,希望男伴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情感,甚至希望自己可以变得更好,让男伴更有面子。

这种模式的关注在社交里也常常发生。比如我总是担心自己的这句话会不会惹到对方,我的用词会不会让对方误解,我的行为会不会打扰到对方,我的主动会不会是一种侵犯他人领域的行为等等。

如果我们把这些行为再往底层拆解——他真的是在为对方「考虑」,还是说他怕自己的行为导致对方给予自己「不好的评价」?显然,这样的「假关注」本质上还是在关注自己的行为,希望自己得到正面评价(关注),而不是在真正地考虑对方。

因为真正地关注对方,会询问「我这样做会不会冒犯到你」。


再次回到那条「必经之路」,或许正是因为我们在需要被关注的时候无人关注自己,所以只能回到自我关注的世界,才渐渐地丧失了关注别人的能力。

或许你会说,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我——但你真的有为自己发声吗?你真的有向对方表达过希望得到关注吗?或者说你仅仅只是在享受无视他人的一味「当爹」宣讲?

关于「关注」技巧: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020年1月31日 00:00

每次面试要结束的时候,面试官就会问一句:你有什么要问我的?你是傻傻地想起来什么问什么吗?其实面试到这个阶段基本上对于面试结果已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你问错了问题,你之前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

面试套路

当面试官问出这句话时,其实潜台词是:

  1. 还想了解什么,才会留在这儿;
  2. 到底有多想在我们公司工作。

他需要确定两件事:

  1. 你能干这活不;
  2. 你愿意在我们公司干这活不。

结果你想都不想笑呵呵的说:没什么要问的,你居然不想知道更加详细的、切身利益相关、应聘公司网站和搜索引擎无法获知的情况?看来你对我们公司、对这个职位的兴趣并不大呀!或者,你是个没想法的人,头脑稍微有点简单,考虑事情不够周全,这样的人,肯定也没什么职业规划,进步推断:职业稳定性恐怕也不是很好。

也别只问薪酬福利!关心待遇这没毛病,谁工作都是为赚钱,不是为了无私奉献。但你第一个问题问薪资,第二个问题问是否加班,第三个问题有没有年假,这就非常的不妥了。其他的什么都不问,只问薪酬福利,会让 HR 觉得你非常功利,逐薪而居,不关注工作的其他因素,而且直接问是否要加班,HR 潜意识就会认定你是一个拒绝加班的人。

该怎么问

公司对我这个职位的期望是什么,这个职位未来几年职业发展是怎样的?这样问题,可以表现出你的上进心,我来公司是要发展,我会奔着终极目标不断努力,我不是来混日子的,让面试官觉得你是个积极上进的员工。

我在该职位可能会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为了胜任这个岗位我还需要学习哪些技术知识?这个问题问的太一举两得了。大概你既问出了这个职位的工作强度,也显得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还没有入职就想着怎样干好这个工作,面试官自然会对你刮目相看。

如何考评自己在试用期内的工作表现?这个问题表现你对试用期的重视程度,也表现了你急切想要入职公司的体现。让面试官更想赶紧把你招聘过来,分分钟不能再等啦。

希望有机会参观一下贵公司?可以先把公司夸赞一番,也说说你对公司的了解,表明你很愿意加入公司,你的砝码又胜一筹。

没有加班费你会加班吗

2020年1月22日 00:00

关于加班和加班费,一直是职场人热议问题。也是企业与员工博弈的重要一环。很多公司和管理都认为员工加班天经地义,要什么加班费?但是时间长了,这种做法必将一方面让员工身体疲劳不堪精神萎靡,另一方面大大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何为加班

加班,系指除法定或者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双休日以及国家法定假期期间延长工作时间,称为加班。

加班在互联网企业尤为常见,毕竟我们工作的特殊性在那。比如你是某音运维,往往是大家休息时的访问量最大,所以别人忙时你也在忙,别人闲着你更要忙!

如何应对

当面试官问你:没有加班费你会加班吗?你该如何回答?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聊下这个问题!

菜鸟到一家公司去应聘,面试官问完一些基本情况后,觉得采纳哦条件不错,然后又问:我们公司经常会有加班,你可以接受加班吗?

菜鸟: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问您一个问题可以吗?

面试:可以。

菜鸟:请问贵公司经常加班是不得不加班呢?还是必须加班?

面试: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菜鸟:有区别的。前一种不得不加班是一种加班的文化,其实也许大家的工作量不大,八小时内都能完成,但因老板提倡加班喜欢加班也偏爱加班的员工,所以慢慢造成了大家为迎合老板,工作时间不抓紧不高效,拖到下班后做,或者甚至工作做完了下班不敢走,在座位上磨磨蹭蹭,只做给老板看。

面试:第二种呢?

菜鸟:第二种必须加班就是因为工作量太大,八小时之内完不成,所以下班以后加班要接着做。

面试:我们不是加班文化,和你说的第二种有点像,有时候需要下班后继续工作,否则不能完成。

菜鸟:那回到刚才问我的那个问题,如果是我自己的能力有问题,八小时内都完不成工作,那我情愿加班继续做完。如果是这个岗位常年工作量太大,经常需要加班,跟我的能力没关系,我想,这个时候加班,公司应该付加班费才说的过去吧?

面试:没有加班费你会加班吗?

菜鸟:首先声明一点,您不要误解我,我加班是为了工作,而不是为了钱。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公司岗位设置本意是八小时完成工作的,如果员工做事高效,能力没有问题,却长年累月的加班,是不是公司应该给员工的额外辛苦做出相应的补偿?这是对员付出的一种认可啊。

以上是我们模拟的一个对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在页面下评论区留言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