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二月读地球科学 设计理论 文学小说 传记 佛经…… 10 本
孤舟探幽感人怀
落花流水怜君远
斜月三星载梦来 祝愿今夜无人失眠。
假期带一长辈朋友去老家同堂寺散心,很欣喜地见到上次为寺庙采购的法器都已投入使用,我顺便向长辈朋友介绍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后来和更多朋友小聚时,聊起该寺庙,我便提起我为他们采购法器的事情。这时,长辈朋友告诫我:“不要提起此事,提了便没有功德。”
他说这种行为就像布施一样,和财布施、智布施类似,助人了不必提起自己的功劳。我后来查到这种智慧其实就是佛教中“无相布施”,意思是:
我们在修布施的时候,一定不要着相,尤其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个相,否则的话,布施的功德,就会大打折扣了。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不要炫耀自己的功劳,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如果有这个念头和行为,布施的功德便大打折扣了,相反,按无相布施的理念,就是要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就像我以前提到的一个不知名网友每月资助我的小学母校一样。
“无相布施”这一概念来自佛教里的《金刚经》,我非佛教徒,但不妨碍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人生哲学,我为此反思自己的行为。做了好事,忘不了自己的功劳,甚至主动炫耀自己的功德,这种心态和行为虽然谈不上坏,但它不是上上等的作为,为什么?
践行布施,也就是助人,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布施本身是慈悲的心态,帮助别人,渡人渡己,不应求回报,而在布施的那一刻当下,其实已经收获了内心满足这一回报,这是幸福的元素之一,这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而平和心态才是永恒幸福的本质之一。
相反,布施之后不忘自己的功劳,便越过了界线,得到的已经不是回报,是贪念,是欣喜,也可能是失望,这些都不是平和的状态,更不是幸福的状态。
放下我相,放下我执,无相布施,正所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感谢长辈朋友给我的开示,这是他对我的智布施。
本文纯属个人瞎掰,如有冒犯,那就一起阿弥陀佛,我罪过罪过,你善哉善哉。
看@旅行漫记写的博客《姑苏城外寒山寺》,有一种悠游自在的惬意,还透着自然而然的禅意,想起这两年迷上念经的老母亲,遂萌生了本篇博客的题目。
我本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从小到大不管是进寺庙还是观宇,似乎从没有主动拜过神佛仙家的。自己一个人或者不是跟长辈一般就是进去看看,观赏观赏。如果有长辈在,长辈要求敬香拜佛,我也不会拒绝。
上面说的也不完全对,想起来高考前,熟悉完考场后同学们一起去附近山上的一个庙宇,不记得里面是孔子还是斗战胜佛了,可能两个都有,两个都拜了。那次是很主动的拜过。
虽然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还是相信有不被理解的大自然伟力和神秘力量的。
言归正传,这世上大概有以下 4 种念佛的人。
职业念佛也就是出家当和尚,不去探究出家目的,这一类人念佛就和我们上班,学生上课,小姐上钟一样,懂不懂佛其实没多大关系。
就像找工作面试一样,进去前各种门槛各种面试,进去后其实做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活,真正的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念佛只是每日功课。
当然也有念的好的,所谓的高僧,正如工作上班也有做的好的一样。不过现在念的好职业念佛的好像越来越少了,至于怎么好就不做探究。
这一类人主要是从小到大,各类影视作品里给我的印象。都说艺术来源生活高于生活,其实未必就高多少。
这类人通常要么是家里做官,在外面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家里有个虔诚无比的老太婆在念佛,或者自己念佛的;要么是家里做生意,在外面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家里有个虔诚无比的老太婆在念佛,或者自己念佛的;要么是家里是大财主,在外面为富不仁鱼肉乡里,家里有个虔诚无比的老太婆在念佛,或者自己念佛的;要么是家里混黑社会,在外面杀人越货为非作歹,家里有个虔诚无比的老太婆在念佛,或者自己念佛的……
诸如此类,讲究的就是虽然我很坏,但菩萨都宽恕我了。
不管这些人在艺术作品里结局如何,我觉得菩萨大概是最喜欢这一系列的人了,一是这类人自己不缺钱也舍得给菩萨布施,他们念佛是为了求得菩萨的原谅(虽然不知道这和菩萨有什么关系),二是这些人要是最后有所报应落发出家,那更显得佛法无边普度众生了。
这一类人就如前面提到的博友 @旅行漫记 一样,他们有文化,到了一定年纪后,虽然不念佛,但会读禅解经,然后将这些东西体现到生活中,喜欢用禅意来阐释人生哲理。更像是文人雅客,讲究心念通达。
因为自己不是这个层次的人,虽然看着让人羡慕,但学不来,所以也不好归纳总结,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这一类人就是普罗大众里被忽悠的,比如我那个老母亲。
虽然她很认真很虔诚的念经,但她基本不知道自己念的是什么,更不要说经文是什么意思了。人家和她说念这个好,她就很认真的对着音频学,对着群里别人发的语音学,每天按时打卡做功课。
这种行为的人你还没法和她说道理,因为她们已经被洗脑的逻辑闭环了,你要是说她被忽悠,那就是不虔诚,甚至是冒犯菩萨,为了“为你好、为家人好”,为了“赎罪”,反而还要更虔诚的去读。
愚昧的善男信女只要一迷信,基本无解。
这种信徒其实对菩萨没什么实际用处,都是炮灰,提供的经济价值其实很有限,还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教授”和“推广”。不过作为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又不能放弃,是属于即被嫌弃又不能不争取的一类人。
这类人要是真有什么事需要菩萨帮忙,除了双掌合拾对着虚空无助祷告外,菩萨家的山门在哪里都找不到。
以上纯属个人瞎掰,如有冒犯,阿弥陀佛,我罪过罪过,你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