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慕小程序开源版v5.0.5版本更新说明










1、增加“微信小店”功能。
2、文章详情相册样式,轮播图仿最新公众号样式。
3、用户可绑定关联微信小店
4、加入合作小店列表和合作小店商品列表
此次更新需更新后端插件和前端小程序,插件更新后需要禁用再启用一次。
1、完善首页导航的样式。
2、优化微信小店首页(需安装微信小店插件:https://www.minapper.com/shops)
3、用户信息里加入绑定微信小店功能(需要在微信小店里添加合作小程序)
4、对于绑定了微信小店的用户,在用户主页显示该用户的微信小店商品。
5、在发布文章和话题页面,增加添加微信小店商品(需要绑定微信小店,需安装微信小店插件)、链接、小程序短链的功能。
6、优化小店订单功能(需安装微信小店插件)。
7、调整发布文章的权限功能:文章的发布可以指定会员等级和免审的等级。
8、加入合作小店和合作小店商品功能。(需安装微信小店插件)
9、文章详情底部操作栏优化重构。
10、完善服务号模板消息。
前些天,微信搜一搜上线「AI 搜索」功能,并且接入 DeepSeek 模型!这些天基本已经成为了我手机上 AI 工具的首选了,毕竟能在微信上解决问题,又合并要多下载一个 APP 呢?
在使用的时候,大家肯定都发现了,微信的 AI 搜索功能提供了两个模式「快速回答」和「深度思考」:
我一开始以为快速回答是使用腾讯自家的「混元」模型,而深度思考则使用 DeepSeek-R1 模型,事实是这样吗?然后使用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我就把这个问题直接扔给微信的「AI 搜索」:
微信搜一搜的Al搜索的快速回答和深度思考,分别用的是什么模型,有什么区别?
先用快速回答看看:
确实比较简单,但是好像没有详细回答到我们的问题,没有我们要的点,那就切换到深度思考模式吧,答案立刻就变得非常长了,首先是它的思考过程:
从微信「AI 搜素」深度思考的回答来看:快速回答和深度思考两种模式均基于DeepSeek-R1模型。
然后它从「模型与功能定位」、「技术差异」、「用户体验」和「应用场景」四个方面对两种模式的区别做了详细的介绍:
最后总结是两者共享同一模型(DeepSeek-R1,为啥自家的混元模型不用呢???),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快速回答追求效率,深度思考侧重深度。
最后的最后,你用上了微信的「AI 搜索」功能了吗?我现在是期望桌面客户端也赶快上线,这样我就可以在写代码的时候也可以快速用上了。
腾讯元宝在接入 DeepSeek-R1 满血版之后,微信也开始接入 AI 大模型了,在搜索界面提供了「AI 搜索」的入口 ,本来微信就是最适合 AI 的场景,本身他就是一个聊天工具,接入一个 AI 助理水到渠成的事情。
不过微信还是比较谨慎,首先该功能还是在灰度测试中,可能部分幸运的用户才能看到,另外微信只在搜索中接入,并且在点击搜索框之后,才出现「AI 搜索」按钮:
点击该按钮进入「AI搜索」界面:
默认是「快速回复」,估计是使用腾讯自研的混元模型,然后可以切换到 DeepSeep 的「深度思考-R1」模型:
我简单问了下:
再多问一句,它也和 DeepSeep 一样,服务繁忙,请稍后再试!😅 看来刚开放,用的人太多了,看看明天上班之后能否恢复过来。😁
DeepSeek 在自然语言处理上的优势能提升微信搜索的精准度,并且结合公众号内容可以提供相比起其他平台更有竞争力的个性化答案,此外 DeepSeek 的开源属性与微信生态契合,期待微信的可以提供一些基于此提供一些开放接口,未来也可拓展智能客服等场景。
记录一下过去一年的常用应用,明年此时再更新,观察是否有所改变。
Mail Client: 我使用 Gmail,网易邮箱和QQ邮箱,所有邮箱在 PC 都用网页端,移动端使用各自官方 App。
Mail Server: 如上。
Notes: Obsidian 是主力笔记软件和数字花园发布站点,
TiddlyWiki 是个人维基发布站点,轻度使用 Notion 和 AnyType。 To-Do: 我的待办事项记录在 Obsidian 内。
iPhone Android Photo Shooting: 使用 vivo X200 Pro 系统自带相机。 Photo Management: OneDrive 和 Google Photos。
Calendar: PC 端和移动端均使用系统默认日历。
Cloud File Storage: 使用 OneDrive、百度云盘、夸克云盘、阿里云盘、InifiniCLOUD、阿里云 OSS 以及一部分自建存储。
RSS: 目前没有使用 RSS 订阅工具,短暂试用过 follow。
Contacts: 使用系统自带联系人应用。
Browser: PC 端和移动端均主力使用 Chrome,辅助 Firefox。
Chat: 微信、QQ、Telegram 以及一些不以即时通讯为目的的社交应用。
Bookmarks: 主要记录在 Chrome 的阅读清单和 Obsidian 的笔记内。
Read It Later: 如上。
Word Processing: 写作工具主要是 Obsidian,偶尔使用 Notion 和 AnyType 辅助,极端情况下使用 Notepad– 和记事本。
Spreadsheets: Microsoft Excel 和 Google Sheets。
Presentations: 较少使用,主要为 Microsoft Powerpoint。
Shopping Lists: vivo 的原子笔记。
Meal Planning: 不会做饭。
Budgeting and Personal Finance: Notion。
News: IT之家、微博新闻、公众号订阅、即刻、X。
Music: Apple Music 和 QQ音乐。
Podcasts: 不听播客。
Password Management: 脑子。
以下是小胡文章中提到的 extra categories 部分:
VPN: PC 端使用 Clash Verge,移动端使用 Surfboard。
Blog Platform: WordPress。
Text input: PC 端使用系统自带微软输入法,小鹤双拼,移动端使用 Gboard 和 vivo 输入法 Pro。
Translation app: Google 翻译和 DeepL 翻译。
Reading app: 主力是微信读书,辅助 Kindle App 和学习版 ePub 文件以及实体书。
Screenshot app: PC 端和移动端均使用系统自带截图软件。
Image Hosting: 阿里云 OSS。
VPS Hosting: 老薛主机和 CloudCone。(第一个链接是我的 aff 链接,第二个链接是小胡的 aff 链接)
除了以上 app 之外,在我国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平台类 app,如淘宝、滴滴、各类政务和银行 app 等等。有些做得很不错,有些就是一坨屎,但不得不用。当然微信和钉钉是不得不用的两坨最大的屎。
之前我们开启了「做公众号」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做公众号,能发家致富?」
因为谈到赚钱,大家都很感兴趣,毕竟现在做站普遍都很难的情况下,如果能够有一个不错的赚钱的自媒体平台,自然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要在公众号赚钱,首先要有 500 粉丝,因为开通流量主首先就要有 500 粉丝:
那么怎么涨粉呢?今天我们就「做公众号」的第二篇:「做公众号,首先要学会涨粉」!
网上会有很多人会教你很多涨粉的经验,甚至还有卖课教大家涨粉的。其实我觉得大道至简,公众号涨粉只有两点:好的内容和实用工具,然后一点点吸粉的小技巧。
好的内容,或者说是利他的内容,比如我这个「WordPress 果酱」公众号,我就会提供站长如何赚钱的内容,和我自己做站长和做公众号的经验,这样的内容对于站长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比如我这篇文章「做公众号,能发家致富?」就涨了几百个粉丝,如果多几篇这样的文章,可以只花了 2 天时间就达到了开通流量主的门槛。
换句话说,如果你写的内容帮助到了别人,那么你的目标用户自然就会关注你的公众号,也会转发你的内容,然后让更多人看到并关注你的公众号,这样达到 500 粉丝很快就会实现,甚至更多粉丝也不是太难的问题。
可能现在有些用户说,刚开始做公众号能有几个阅读,其实完全不用担心,现在微信的推荐机制,让一些好的内容也能得到推荐的机会,这样你不用担心目标用户看不到,你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微信会有所表示的,只要你的内容够好,相信我,1-2 个星期之后,就会有效果。
除了坚持分享好的内容之后,还需要学会一些吸粉的小技巧,简单说就给用户一个必须关注你的理由,比如说很多公众号都会必须要发送某些关键字才能获取资料和链接,这样可以更加明显提高粉丝的关注率。
举个例子,我之前写了我一本 WordPress 优化相关的电子书,我就让用户必须回复某个关键字到公众号才能获取,当时我也是一天就获得 300 多粉丝。
另外在文章中需要用户关注公众号的地方,不要吝啬插入公众号卡片,如下所示,这样也能够明显提高关注率:
相信我,你多做一步,你的粉丝就少做一步,关注你公众号就轻松一点,人数就多一点,很多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这是我总结出来目前依旧非常有效的涨粉方法,我们上家在的公司,我们公众号做到 200 多万粉丝,老板在给人分享的时候,侃侃而谈自己管理和内容做得多好,但是他从来没有提到的一点,就是我们做了很多非常实用的涨粉工具。😁
可以说这是我们不传之秘,😎 这也是我不太去参加外面各种分享会的原因,因为真正成功的理由,大部分分享会都不会说,分享会分享都会是「大而空」的东西。😂
比如我这篇文章「给你的微信昵称加上上标电话号码 ℡¹³⁸¹²³⁴⁵⁶⁷⁸」之前发过,当时得到了微信的推荐,然后一天就新增了1万5千多粉丝,减掉取消关注,还有1万3千多净增长,之后几天还有几千粉丝增长,最后一篇文章就让我获得差不多共有2万多粉丝的增长。
这个增长数据,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点不信,现在很多做公众号的人都说只要不掉粉就好了,怎么可能还有日净增长 1 万多粉丝呢。但是确实是这样,上图是微信订阅号助手的截图。如果你要说我 P 图,那我也无话可说了。
因为我的功能都是做在公众号自定义回复中,和上面给用户一个必须关注理由一样,用户必须要关注之后,才能使用工具:
据我统计,这些实用的工具,一般来说 30 个阅读可以获得一个粉丝,如果 10 万+的阅读,差不多有 3000 以上的粉丝增长。而我之前
现在微信的推荐机制,让每个人都能获得 10 万+阅读的机会,但是大部分公众号的情况都是只涨阅读,不涨粉丝,如果你没有办法将微信推荐流量转化为粉丝,你公众号的阅读数的提升只能期待下次微信的推荐。
而如果你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粉丝也得到了增长,这样即使微信不推荐了,你的文章还是有不错的阅读,这也是我们做公众号,首先要涨粉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微信的推荐机制,但是他本身粉丝订阅机制对阅读还是长期有效的。
这是我「做公众号」第二篇,主要讲我公众号涨粉的方法,简单说就是两点:好的内容和实用工具,然后一点点吸粉的小技巧,希望能够帮到在做公众号不知道如何涨粉的各位。😁 大家有什么好的涨粉的工具
最后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公众号「WordPress果酱」,大家对于做公众号有什么问题和看法,也可以给我留言。
关注我博客和公众号的朋友,我现在除了更新博客之外,主要就是更新公众号了,因为公众号没有留言功能,之前主要聊一些技术和工具的东西,而要讨论一些主观性的东西,如果没有用户的互动,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
终于现在公众号有了留言功能,那就首先开启一些主观性的话题,争取长期和大家做一些探讨,如果你有什么好的看法,可以给我留言也可以来投稿,今天开启就第一个话题「做公众号」,开始第一篇:做公众号,能发家致富吗?
首先直接给出结论:肯定可以的。但是,重点还是后面这个但是,这个但是就是这接下来这三个问题:1. 怎么理解公众号,2. 怎么运营公众号,3. 怎么靠公众号赚钱。
这三个问题,首先我们从怎么靠公众号赚钱开始讲起,简单说,公众号赚钱主要靠两种,一是流量主广告,二是商单。
对于公众号还没有做大,或者还有很强的个人 IP 的公众号来说,商单基本不太可能会有,如果有,也是风险很高的单子,因为很多虚假广告,你可能不一定会分辨,如果接了甚至可能会把号都封了,所以对于绝大部分的用户来说,做公众号主要并且首先靠流量主广告的收入了。
微信的流量主的广告位有以下5种方式:
我们一般指的是前面两种:公众号底部广告和文中广告,互选广告相当于有人让你直接帮忙写一篇软文或者帮忙转发一篇软文,这个价格比较高,但是机会也很难得到。
视频后广告这个如果我们做的是图文,那么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返佣广告指的是在文章中推荐京东或者拼多多等商家的商品,用户购买了给号主返佣,我试过一两次,卖出去2-3本书,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对于公众号号主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公众号底部广告和文中广告,这个只要公众号写了文章有人看,有流量就有收入,下图是我公众号8 月份初7天的底部广告的收入:
这几天没有获得微信推荐,流量不是特别高,但是基本上也有 30-50 一天,如果获得微信推荐,那么微信流量主收入可能高的可怕:
今年 4 月份有文章被微信推荐了,有几十万的流量,一天就有 1000 多的广告收入。
具体到单篇文章,上个月也有篇文章被微信推荐了:
95%的流量都是来自微信的推荐,文章总阅读数达到了50 多万,这样的文章有多少广告收入呢?
有接近 1500 元的广告收入。
eCPM = 3
根据阅读和收入算下来,差多就是 1000 阅读有 3 块多的收入,所以一般来说 1 万阅读就有 30-40 块钱钱的收入,10 万阅读就有 300,每天都有10 万阅读的话,那么基本一个月可以有近 1 万左右的收入。
当然可能因为号的属性不同,收入也会有所不同,我听过最离谱的是,1000阅读达到20元。啧啧啧。😋
哈哈,这么说起来貌似靠公众号流量主的广告收入能赚到不错的收入的,那接下去的问题,就变成了怎么把公众号的阅读数做到10万+呢?
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去中心化自媒体」,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粉丝推送的概念,就是你公众号的粉丝始终会收到你推送的内容,微信公众号之前就是最好的去中心化的媒体平台,你的粉丝永远是你的粉丝。
其他所有平台都是中心化的媒体平台,中心化平台永远是给平台打工,比如无论你的百家号有多少粉丝,但是百度百家号的流量分发机制始终把握在平台的手里,而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是会给你文章真正带来流量的,会给你的电商小程序真正带来转化的。
不过最近微信订阅号也进行了一些改版,已经不是完全「去中心化自媒体了」,订阅号的列表页,加入了快讯,加入了推荐等,相对之前并不是所有的粉丝都会看到你的公众号推送,微信也开始把控流量了。
但是相比其他平台还是粉丝的权重还是相对高的,拥有一个百万大号始终是比几千几万粉丝的公众号获得流量大,另外微信也加入一些推荐机制,一些小号也能获得推荐,比如我前面那篇文章,就获得 50 万的流量,获得 1500 左右的广告收入。
从这个概念上理解,做好微信运营除了写好的内容之外,还是要做好粉丝的增长,因为首先微信需要 500 :
所以「WordPress果酱」这个公众号,我一直在想办法涨粉,那么怎么涨粉呢?哈哈,这个又是另外一个问题,我之前公司在运营200多万粉丝的公众号的时候是非常轻松的,所以在写好文章的同时,可能还要学会涨粉的技巧,这个具体怎么做,我会在之后讲讲怎么涨粉和写公众号内容。
记得关注,不要错过哦,我之前那篇 50 万阅读的文章,让我天就长了 1 万 3 千多粉丝。我之后也介绍我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我们不可能立刻要求做到10万➕的阅读,其实只要保持2-5万阅读的公众号就已经是非常优质的公众号,这时候广告商单完全可以给到你非常不错的收入,我这个目前阅读数在1K不到-1万跳到的号,我都接到了5条广告商单了,每篇收2000,合计都有10000的收入。😊
所以做公众号绝对是自媒体行业的最好选择,没有之一!好几个听我劝的朋友,已经开始赚钱了。
当然我个人更加看重的是公众号给我带来IP或者说品牌效应,之前大家是通过我的博客,现在大家是通过「WordPress果酱」这个公众号知道我,知道我还在分享 WordPress 建站,知道我还在努力做技术,也愿意将一些项目分享给我,所以做公众号分享自己和自己的技术,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最后回到标题,做公众号能发财吗?有人确实发财了,有人赚到不错的零花钱,有人夸大了自己的影响力,结果都算是好的,只要你能够坚持下来。
你呢?除了用 WordPress 做站,开始做公众号了吗?一起留言说说你的看法。这就是公众号可以留言的好处。😁
在 RSS 阅读器里读到一篇介绍「博主」的文章,点开链接跳转到了一篇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从头翻到尾也没有发现作者的博客链接。我不确定只在微信公众号里写文章能不能被称为博主,我是说,其实妳做不了主,不是吗?被删除、被禁止关注、被封禁……妳可能觉得这些事情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但是比这些措施更温和地排挤和压制,时刻都发生在妳身上,总之妳要写它们希望妳写的内容才能在那里生存。这就是为什么我永远鼓励还在写文章的朋友们把文字存放到自己可以掌管的空间。
自建博客的确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甚至有时会影响妳写作的心情。那就选择一个给妳足够多自主权的服务提供商,在妳想要迁移时可以不受阻碍地导出自己的数据。所以,不管是自建博客,还是使用现有服务,拥有一个自己的域名吧,这样就算是更换服务商,妳的读者依然可以通过妳自己的域名找到妳。
fin.
最近,我们团队最近对微慕登录插件做了一点完善,加入了“网站应用微信登录”的方式,在pc端除了支持扫码登录外,同时还支持快捷登录,当网站应用发起微信登录请求时,如果用户此时已经登录了微信 3.9.11 for Windows及以上版本客户端,且处于非锁定状态,会优先提示用户使用当前微信客户端已登录的账号进行快速登录。快速登录无需扫码,可直接在Windows设备上进行确认。
用户仍可切换其他微信账号或二维码登录。
注意:扫码登录方式,只能通过微信扫码的方式,不支持在手机微信端长按登录。
测试链接 : https://blog.minapper.com/wp-login.php?type=webapp
有关微慕登录插件功能详见文章:微慕登录插件
2024年8月25日开始,视频号小店全面升级为“微信小店”,升级后的微信小店支持店铺及商品信息在公众号(订阅号、服务号)、视频号(直播、短视频)、小程序、搜一搜等多个微信场景内流转,助力商家更好地满足用户消费需求。如在9月25号后仍未升级,视频号小店新增商品上架功能将会受到影响。
自2024年10月21日起,正式支持商家将微信小商店升级成微信小店。未及时升级的小商店,其相关能力将会受到影响,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起始时间 | 实物商品 | 电子兑换券 |
---|---|---|
2024年11月4日 | 停止新增上架 | 下架全部商品 |
2024年11月18日 | 下架全部商品 | / |
升级中为企业主体的小商店提供了便捷通道,商家可沿用此前的资质将小商店快速升级至微信小店,具体操作请关注本公告后续更新的指引链接。个人主体的小商店,暂不支持直接升级。
微慕小程序此前是对接小程序基础交易组件(小商店组件版),虽然现在小程序交易组件目前还没有要求升级,不过随着独立版小商店被要求升级到微信小店,因此很可能小程序交易组件最后也需要升级,或者被取消。那么对于小程序来说,接入微信小店就是一个新的选择,而微信小店也提供了接入小程序的组件和api。这样无论对于小程序交易组件还是微信小商店用户来说,转到新的微信小店,就是一个很好的延续。
为了应对这个变化和调整,微慕团队开发了微信小店扩展,用于在微慕小程序里对接微信小店。微信小店扩展主要功能如下:
这个主页主要是替换和取代原来的微信小商店的主页,微信小店主页目前包括精选展位,商品列表,商品分类等内容,如下图所示:
目前微信小店接入小程序时,跳转商品详情只能通过小程序商品组件,希望后续官方可以提供api的跳转方式,这样就可以定义商品和列表的样式,目前的官方的组件样式还比较单一和简陋。
小店主页同时h5页面的方式,供pc端和移动端浏览,如果是微信打开h5小店主页,可以直接打开微信小店购买商品,如下图所示:
微信小店H5端链接 : https://www.watch-life.net/wechatshoppage/1
目前,在微慕小程序的首页和文章详情页,都可以接入精选的商品,如下图所示:
此功能可以在文章内部的任意位置插入商品和店铺的主页,如下图所示:
用户可以在小程序里查询到在微信小店里的订单,如下图所示:
微信小店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微信小店插件后端功能管理小店的基本设置,订单,商品等。如下图所示:
前几天就有消息称微信给deepin和麒麟上应用了。没想到Linux版微信就都有了。应该是随4.0公测版一起放出来的吧。虽为测试版,但用起来未见明显bug。这个版本跟QQ好像啊,越来越有苹果风了。自此Linux生态越来越好了。
我比较喜欢Debian和Fedora系统,Debian安装deb版本,Fedora安装rpm版本,虽然都是Linux,但还是不太一样的。我的笔记本早就安装了Debian 桌面版了,Gnome桌面环境现在是越来越好了。
通过下面命令直接安装deb文件:
apt install ./WeChatLinux_x86_64.deb
虽然后面这个有错误信息,但是可以忽略。
搞不懂,为什么现在越来越离不开微信了呢?其实我挺讨厌它的。我们办公基本上不是微信就是钉钉,更多的还是微信。为什么换iPhone16?就是因为XR微信太卡了。现在换iPhone16之后,丝滑多了,貌似也没那么讨厌了。
正在用Linux系统的你,赶紧下载试试吧!
2024年8月25日,视频号小店全面升级为微信小店,微信小店将进一步简化商家入驻流程,升级品牌认证和店铺命名体系,降低入驻门槛及保证金,并支持店铺及商品信息在公众号(订阅号、服务号)、视频号(直播、短视频)、小程序、搜一搜等多个微信场景内流转,助力商家更好地满足用户消费需求。
具体详见公告:https://support.weixin.qq.com/cgi-bin/mmsupportacctnodeweb-bin/pages/BuacYUG4Fu9v8tdY
微信小程序基础库 从3.5.5 版本开始,支持小程序内嵌微信小店首页和商品的组件。
1、小程序内嵌微信小店首页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component/store-home.html
2、小程序内嵌微信小店商品,展示小店商品,并进行跳转交易。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miniprogram/dev/component/store-product.html
3、版微信小店”接入说明、指引及小程序相关开发接入指南
https://developers.weixin.qq.com/community/develop/article/doc/000248620887c0228302bad9463413
使用这两个小程序组件效果如下:
V免签(PHP) 是基于 Thinkphp5.1 + mysql 实现的一套免签支付程序,主要包含以下特色:
V免签官方源码:https://github.com/szvone/vmqphp
V免签安卓监控端:https://github.com/szvone/VmqApk
演示环境基于 宝塔面板 搭建,使用 nginx1.18、php7.4、mysql5.6 已实测该环境正常搭建可用
下载V免签压缩包,上传至服务器并解压
关闭防跨站攻击,设置运行目录为 public 并保存
(这里改完顺序,点击添加就是保存)
V 免签监控端:该软件是基于 V 免签开发一款免 root 和框架 Android 收款监听软件,功能为监听支付宝和微信收款消息与服务端进行交互,若匹配当前时间段服务端有同金额订单将会把收到的金额消息进行回调!达到监听通知栏收款消息回调完成支付业务。该版本主要修复了原版监控的支付宝和微信不回调的 BUG,优化代码写法。删除沉余代码加快启动速度,增加电池白名单权限,使软件在电池优化时不会被杀掉!增加 Log 监听回调面板与店员监听。V免签现已更新 PC 端监控。
使用Android手机安装APK,点击扫码配置 - 扫描V免签监控端设置的二维码即可配置完成
运行环境 Nginx1.1.5 以上 PHP5.6-7.3 Mysql5.6以上
下载地址:包含源码与监控挂机软件
✅关闭订单(2024年11月4日)
✅收款返回文章页面,并显示隐藏内容(2023年11月4日)
✅界面上面的文字可以自定义(2023年11月4日)
✅金额可以在文章中自定义设置,如果不设置则显示默认金额(2023年11月7日)
✅订单显示在后台(2023年11月7日)
✅支付金额可以自动填入(2023年11月9日)@格子老师
✅3款主题切换
有源码不会装?懒癌发作,手不听使唤?瞌睡上头思想无法集中?昨晚酒还没醒?
如果您有以上疑难杂症,点这里就对了,发挥你的钞能力,一键解君愁!
服务内容:
我拥有一个8位数的腾讯QQ号,可能是从2002/2003年开始使用的。那时候还没有微信,记得初中时还申请过一个QQ号,但后来忘记了密码,最终也丢失了。这个QQ号(20328681)一直陪伴我,直到两年前车库里的HPZ800电脑主板坏了。换了新电脑后,我再也无法登录了。
由于需要进行身份验证,我尝试过使用身份证等信息,但依然无法通过。申诉了多次都失败了。还试过用我姐姐的手机进行验证,邀请了两个好友辅助认证,但依旧没有成功。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个号码会不会因为长期无法登录而被回收。
幸运的是,我还有一个可以登录的QQ号,并且这两个QQ号互为好友。通过这个途径,我仍然可以访问原QQ号的QQ空间,看到以前的照片和日志。只不过,这QQ空间已经成了只读模式,只能看不能修改。
我妻子的QQ号也早已忘记了密码,无法登录了。也许我们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都亲历了QQ的普及,成为了国内第一代网民,也见证了微信的崛起。
我的即将逝去的QZONE空间,还有那些我的过去和回忆。
本文一共 609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这个标题是张小龙在1月19日的“微信之夜”演讲的主题。我贸然用之,将其作为文章标题。
没有使用就没有发言权。微信相继在本月21号和22号发布了微信8.0的 iOS 版和安卓(为什么我用 安卓 而不是 Android?)版,使用一周多,时间不长,不过大多数功能都有了一点体验。作为重度微信用户,我更想借这个版本的发布,再理一理我对微信的理解,写下一点体验和思考。
我的立场很明确,在我的(大多数人的)理解里,微信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从7.0,也许更早开始,微信已经有极强的意识打造一个比生态更大的平台,即几年前被讨论过,一个大而全的 WeChat OS。微信@iOS:马林梵多上的海贼团这篇文章里我提到,“腾讯的目标是利用抓住社交入口的微信打造一个 WeChat OS,这可以从加入微信钱包、生活/出行服务、生活缴费等,还有去年年底推出的小程序中可见一斑”,这是慢慢一步步进行的。
至少早至在2016年,微信已经有了这个野心。在今年张小龙的演讲里,他说:“当时的想法只是,希望有一个适合自己的通讯工具来用”,考虑到现在微信的体量、月活和占有率,难怪张小龙会把自己称为“那个被上帝选中的人”。我倒是希望张小龙先生和他的团队能坚持初心,做一个“适合自己的通讯工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臃肿、体验糟糕、独裁和傲慢。
已经有许多媒体对开屏五张图有各种解读。
我没有满腹诗书,解读不动。
开屏背景颜色和动画也是随机的。
有人说这像一首诗,可能要被归类为现代诗的一种。
这比7.0的那朵花好看多了。
微信本质上是一个通讯工具。作为通讯工具而言,微信根本没有做好这个基础功能。我随便提几点:云端同步、消息备份、消息归档、语音进度条,没有任何一项是合格的。这几点从2018年1月的微信的优与劣里已经提及,而这些问题从微信发布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用户群体里的呼声特别大。但微信团队似乎没有把这些呼声纳入 To-do List。
讽刺的是,前两年提到的黑暗模式功能,微信官方的回复是“希望用户不要过度熬夜”,然而自苹果发布 iOS 13 强制 App 适配黑暗模式后,短短几个月内微信7.0便“及时”发布了黑暗模式。这一小小的事件,反应出微信团队的傲慢和狗腿。当初微信硬刚苹果收取公众号赞赏分成的强硬气势去哪了?
在数不过来的没做好的基础功能里,聊天记录归档和迁移是我认为作为一个通讯工具必须完善的功能。我们知道,微信的首页就是聊天列表,像一个邮箱客户端。大多数的邮箱客户端都有一个基本的邮件分类/归档功能,如果这一点能在通讯工具上实现,那会大大提高微信的使用效率。著名的不存在的通讯工具 Telegram 便有这个功能,且完成度非常高,自发布后便是一个使用率高、方便程度高和粘性大的功能点。考虑到微信连基本的聊天记录备份和迁移都没做好,更不用提归档分类功能了。
马化腾曾经提到一点我至今印象深刻:“微信最初就是一个邮箱。微信其实是邮件,是个快速的短邮件,只是它快到让你以为不是邮件。”(曾经误以为出自张小龙之口)我特别认同这一点。微信可以被理解为快速的短邮件,群聊则是电子邮件讨论组,类似 Google/Gmail 中的 Groups(又一个时代的眼泪),伟大的公众号(订阅号)可被理解为电子邮件列表,隐隐中有点像博客圈常用的 RSS。
在8.0的上一个版本,微信上线了 不显示该聊天 的小功能。类比到QQ上,相当于 从会话列表移除。我认为在QQ上对于会话管理的逻辑更加清晰(包括QQ上称为 会话 的概念,微信上称为 聊天,这简直是一个大退步),微信团队不知出于哪种角度将其改得更加混乱了:既没有把微信放在快速短邮件的车道上,也没有继承QQ被验证成功而且符合大多数人操作逻辑。
若一直以来微信依照 快速短邮件 的思路打造微信这个通讯工具,微信必然不会发展到今天。但有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个人(App)的命运啊,固然要靠个人的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在众多外部力量和内部因素的驱使下,微信无可避免地发展成今天这个庞然大物。
微信从发布的那一天起就不应该被当作协同办公工具使用。微信没有任何一个概念和任何一个功能符合协同办公的标准,且市面上已经有太多优秀的、市场验证过的办公应用了。这个锅也许不该甩给微信,但是微信如此大的体量和月活,难免让有些人们和企业将他当作办公软件,一切都是懒惰基因在作祟。
一个合格的协同办公软件,首先有会话、提醒和文件传送功能。第一点前面提过,提醒 是微信发布不久的小功能,基本逻辑是 长按某一条消息,选择提醒,设置提醒时间。此时问题来了,提醒的日期选项是“今天、月日”,选择“今天”选项,时间选项是“X小时后”;日期选择今天以后的月日,时间选项则变为“ XX:00”。我甚至不能设置半小时后提醒。我花了很长时间都想不明白这个思路是如何产生的,到底在什么场景下,用户会以这样的方式去决定一个提醒的具体时间?为什么不能把选项简单设置为具体日期和时间?若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在日期和时间后加上暖心的“距今/距现在还有X天/X小时/分钟”不是更好的体验吗?
如果提醒时间已到达,仅仅是在 服务通知 这个会话/聊天里弹出一条微信提醒,内容是设置提醒时的消息内容,点击显示详情跳转回消息的具体位置。我用了两次便没有再用过。我想微信团队的预设场景大约是在下班前设置一个超市购物提醒。作为一个提醒功能,它没有任何一个点能取代手机自带的备忘录或者日历。
至于同步协作,这压根就不存在于微信这个软件里。石墨文档、腾讯文档、WPS、Google Docs、坚果云甚至钉钉,哪一个不是更好的替代选项?以上这些言论仅针对把微信当作办公软件使用的人们。
微信文件传送功能被吐槽了相当多的次数,也许是最多的。微信的文档类文件大小上限是 100M,视频文件大小上限是 25M,除了限制文件视频大小,还限制了视频长度,时长是5分钟。我可以理解这一点,在微信里发长视频并不是一个刚需,也不是一个合理的发送渠道。QQ或者邮箱是更合适的分享工具。
在发送文档文件的时候,想必大家都见过“方案1.ppt 方案1(1).ppt 方案1(2).ppt”这种文件。前面提到,微信从本质上就不应该被这样使用,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得不这样做,因为有太多的同事、老板、领导喜欢把微信作为日常的办公软件了。这是一个相当头疼的问题,让已经习惯使用微信的人下载和学习另一个办公工具,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学习成本。比起惯性,更可怕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懒惰基因。
过期自动清理是比限制文件大小更大的缺点。微信设定超过7天没有打开的图片和文件会被自动清理,此时除了让对方再发一遍,任何办法都起不到作用了。问题来了,微信不是声称不会保存聊天记录在云端吗?(笑)由于这个设定,我养成了重要文件必须保存本地、图片必须查看原图,必要时保存本地的习惯。换句话说,我得感谢微信。这个习惯帮助我少丢失了许多。
在这个意义上,其实微信还有一个自带的功能可以拓展,即收藏功能。收藏是真正的云端,提供 2G 的容量,可以保存文字、图片、语音、聊天记录、地点等各类内容,每条收藏可自定义标签,除了单个文件不能超过 25M、图片一次性只能上传9张以外(这是整个微信的通病,为什么要限制同时上传数量?为什么是9张?),微信收藏可以说是微信最好的、最符合这个生态特点的功能。两个小遗憾,表情包不能收藏,微信语音不能转发。
张小龙在今年的演讲里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述视频号。首先还是声明立场,我并不认为视频号是一个正确的、好的发展方向,正如除了自媒体和企业外,不会有个人把视频号当作一个个人名片。
张小龙:“视频号的初衷是让人人都能很容易通过视频化的方式去公开表达内容。”“能”和“会”是不同的,微信视频号能实现这样的功能,并不意味着人们会去用这个功能。
张小龙演讲中说到做视频号是为了成为“人人都可创作的短内容平台”,且不提如何定义“短”,微信生态内的朋友圈视频,微信生态以外的抖音、快手、B站甚至小红书等一系列产品都在朝着这个方向走,抖音的“记录美好生活”和快手的“记录世界,记录你”两个概念已被证明成功(至少在商业上),微信在2019年这个特别的时间点开始开发视频号功能,很难不让人去想微信团队是否受到互联网短视频行业大热的影响。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我们从微信这两年的发展和张小龙的演讲可以看到,微信团队其实已经开始感到紧张并且已有焦躁的情绪在内。从短时间的灰度测试,到全屏显示单个视频和2/3屏幕显示的测试(类似 Instagram);从自行关注到朋友关注、视频号推荐,尤其是算法的介入,在我看来是微信的转折点。
当视频号成为微信的下一个主战场,面对的是各种短视频/长视频服务的竞争,早早不再灰度,而是在官方口径和各大手握流量的自媒体大力推广,微信的野心比当年的“连接一切”更大了。微信ID是属于私人的,在有限的网络里形成一个交流闭环,但视频号使用新的ID,意味着理论上面对所有在微信这个生态的用户,“意味着微信不再局限于社交领域,而是进入到公开信息领域”。在视频号灰度测试期间,张小龙对视频号的理解是,人们不喜欢算法推荐的内容,而是更加喜欢朋友的关注或点赞的内容,所以在产品层面,视频号会把推荐视频的重心排序:首先是自己关注的视频,然后是朋友点赞和关注的视频,最后才是算法推荐的视频。从算法介入开始,这其实已经和去中心化背道而驰了。
随着视频号取消灰度后,紧接着是视频号直播。和菜头的槽边往事有一篇推送“直播不是视频”,解读了直播和视频之间的区别。和菜头从历史和人文的角度讲述两者,具有非常大的说服力。尽管我不认为视频号/直播会是下一个风口,但我认同直播是最古老的交流方式的延续。脱掉直播身上商业的外衣,本质上确实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同步交流,有别于论坛、弹幕的异步交流,也有别于电影、电视和广播的单向交流。我不熟悉这个领域,也没有很多想法,仅仅是觉得在微信生态里,视频号和直播并不会成长为公众号那种成熟、覆盖率极高的新功能。
张小龙在演讲里还给视频下了一个新的定义。“未来的视频应该是一种结构化数据。它存在云端,有所有的创作者信息,有观众的互动信息,能够很方便的分享。”他认为视频不应该只是视频本身,还应包括视频延申的数据,类比一本书,“一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里面的所有文字,还包括作者、读这本书的读者、读者的书评和作者的更多言论。这个类比可能不贴切,但我就是这么理解的。或者可以理解为“媒体+”?
我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除非这个“视频”概念是狭义上的,也就是针对微信生态或者其他平台上的视频。视频仍然只是“裸数据”,并不会因为没有其他衍生数据,视频的存在便失去意义。至少于我而言,我有太多的“裸数据”永远不会分享,也永远不会被淘汰。
张小龙也认为未来人们会越来越多地在视频号中发布视频而不是朋友圈。作为一个很少使用朋友圈、几乎不在朋友圈发视频的用户,我没有多少发言权,不过我依然不认同这一个观点。张小龙也许认为人们在社交平台发视频的目的是被人“看到”,但平台和平台之间的理念也是不同的。我可能会在公共领域平台发布一类视频,也可能在私人社交领域平台发布另一类视频,具体到现实中,分别是抖音/快手和微信。张小龙似乎把这两种平台模糊化了。用更加具体化的话来讲,即有的视频我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有的视频我希望只让我社交圈内的人看到。希望视频被更多的人看到的一定会选择抖音快手类,而对于私有视频,目前最佳平台依然是微信里的朋友圈。
综上理由,我认为微信更是想把被抖音快手们抢走的视频流量重新抢回自己手里。否则,我无法理解张小龙的思维,花费如此大的力气去做一个已经红海的功能,然后用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路去结解构视频号。对于视频内容,我的首选是B站,介于十几秒的短视频和超过一小时的视频内容之间,不会毫无营养的同时也有足够的娱乐价值,且视频的长度和密度没有上限。
从什么时候起,微信就把算法推荐当作新功能灰度的核心呢?是朋友圈加入营销广告起,还是从公众号改版为信息流以后,时不时出现的公众号推荐?还是近期的视频号功能?我十分怀念公众号列表改版以前的版本,一切随心,那是公众号订阅最接近 RSS 体验的时候。截至8.0版本,公众号尚存在旧版公众号列表的入口,我斗胆猜测,在两个版本以内,微信一定会把这个入口取消掉。
本身微信一直以来坚持的观念是“去中心化”。张小龙在2018年的公开课上提到,“去中心化与其说是平台的策略,还不如说是一个观念,这个观念代表着我们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现在看来,“去中心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笑话,微信作为一个平台,本身就是“中心化”的化身。在这个平台下,几乎所有的 UGC 都是建立在微信上,离开了微信就不存在的重要功能有这几种: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朋友圈。但随着微信体量和月活的增大,现在的微信早已成为一座信息孤岛,如同绝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
公众号是微信最成功的“去中心化平台”。我是公众号的重度用户,每天阅读近30个公众号,文章数量更多。因为数量较多,我也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公众号:
除了这些我会重度阅读的作者,还有 深圳卫健委、IT之家、人民日报这种“功能型”公众号,总计378个。当然其中有不少是不再更新的,也有几个月甚至几年更新一次的,总体来说,我几乎70%的阅读来源是公众号。
这可能说明不了什么,不能说明公众号已经做得完美,只能说明作为读者,我已经离不开这个生态,许多自媒体也离不开这个生态。在我的认知里,stormzhang 和 粥左罗 是两个最典型的例子,把公众号能产生的价值利用到极致,不论是从人脉上还是从商业上。我们可以说公众号是一个很好的去中心化平台,因为每一个作者都在这个市场上创作者最友好的平台获得大量利益;也可以说公众号是最大的中心化平台,因为没有公众号,这些作者也许就不会达到今天这个成就。对于这个结果,这些作者们非常感恩,如果我是其中一员,我也会和他们一样。但是作为读者我也感恩,因为我在这个平台上学到太多。对于公众号做得不好的地方,有些是不可抗力/外部因素,有些是体验可以做好但在这个阶段还没做到的。
不可抗力我们都明白。体验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例如阅读公众号经常会被其他事情打断,微信在这一点上做了不少动作,例如浮窗。微信8.0大幅改版了浮窗功能,现在的浮窗已经不再是出现在微信任意界面的“狗皮膏药”,而是在首页的负一屏。实际上把新的浮窗称作“稍后阅读”更贴切些。不能在微信任意一个界面打开浮窗比较遗憾,作为我的刚需,我希望随时能够回到我刚刚阅读的界面,而不是回到首页再到负一屏里打开。
负一屏的文章排布还处于粗糙的阶段,深色背景与通知栏深色文字冲突(安卓端,iOS 端不知是否有相同情况),打开每篇文章的动画,打开后短暂的硬直,都是后期可以优化的空间。不过目前已经能看出这个浮窗未来的发展方向,甚至搞不好直接改名稍后阅读。我虽怀念旧的浮窗,但我发现目前仍然可以开启旧的浮窗。当阅读一篇文章时,有新的消息提示弹窗,点开消息,旧的浮窗还是会出现。这是更符合浮窗的设计的,大概浮窗就应该是狗皮膏药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最大的便利。
其实我最怀念的是早期版本的 //webview,在之前的文章里有提到过。因为安卓特殊的机制,用户能把公众号文章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任务,在系统的多任务视图里存在,不影响使用微信的其他功能。但不知为何在后来的版本取消了这一功能,也许是为了统一安卓端和 iOS 端的设计。安卓端的小程序还有这个特性,每一个打开的小程序都是独立的小程序,相对于 iOS 端,这个设计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除了浮窗设计大变样,首页下拉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版本的下拉有了一个名称,叫做“最近”。上一个版本首页下拉是最近小程序列表和收藏的小程序列表,作为重度小程序使用者,我已习惯这个设计,然而在8.0版本里,打开收藏的小程序步骤多了一步,原来 收藏的小程序 部分让给了 未看完的文章。
我认为这是微信8.0为数不多提高了用户体验的设计。阅读公众号的频率高了以后,若没有收藏或者转发点赞再看,常常会找不到曾经读过的文章,需要去搜一搜。现在有了 未看完的文章 功能,更像是浮窗功能的延申,我在短短的使用时间里体会到这个功能带来的巨大帮助。我不再找不到读了一半的文章,我也能把他作为更便捷的浮窗。按照这样的设计,读过的公众号文章可以分为四类:
博主@胡和先 特别讨厌这个功能。他的体验是,一篇文章必须慢慢看完才不会出现在最近里,快速看完则依然会出现。我测试了5篇推送,一秒之内快速滑动到结尾处,再回到最近,并没有出现刚刚这篇文章。经过几个测试,我找到了未读完的文章功能的逻辑:打开后不滑动就退出,不会出现在最近里;一旦出现滑动这个动作,不论滑动距离,必然出现在最近里;滑动到出现阅读量一行退出,不会出现在最近里。
总体而言,对于经常阅读公众号的用户来说,这是一个实用的功能。我喷了一整篇文章,这是我觉得为数不多能夸版本新功能之一。
微信8.0发布后,被讨论最多的是炸弹爆炸、烟花、状态、表情包重置等等功能,我认为这些无聊的功能没有讨论的必要,像是一个工具里埋的彩蛋,让人们有些谈论的话题,让新版本有些讨论热度。这些小功能甚至还没有一个 #标签 功能来得有用。一个工具,并不是什么功能都要有用,就像上一个版本的拍一拍一样。我把这类功能当作张小龙和他的团队一时脑热做的功能。
自媒体里有太多大V把张小龙当作神一样崇拜。帅张喜欢把他成为“那个神一样的男人”,帅张的文章被张小龙打赏、直播被张小龙送礼物都是会让他特别开心的事。我不是想谴责或者嘲讽这个心态,毕竟如果周杰伦夸一下我的唱功我也会高兴好几个星期。能理解这个心态,只是我认为张小龙作为产品经理不应当被过度神话。他的演讲内容,有些关于产品哲学值得学习和思考,有些言语触及本质,例如关于微信“连接一切”、公众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品牌”的解读。除了崇拜,我更加看不惯的是有些大V对张小龙和微信无限吹捧,对批评微信的人无限抨击、口出妄言,居高临下的姿态。对我说的就是 Fenng。我是“每天都有一亿人教张小龙怎么做微信”的一亿分之一。
还有很多想展开说,比如微信的搜一搜、表情导出和群聊,PC端微信,但篇幅已经过长,又长又臭,能完整看到这里的,不是太闲就是觉得我写到你的心坎里了。
今天是科比和他的女儿 Gigi 逝世一周年。一年了,没想到这一年转眼飞逝。未忘去年今天,疫情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我和家人在老家哪儿也去不了,几乎每天都睡得特别晚。科比逝世当天,我在中午醒来,看到好友给我的留言:“醒来不要太难过”,我打开其他微信群,看到了那条新闻;又打开了虎扑和微博,开屏是灰色的 1978.8.23-2020.1.26。
我一整天都没有缓过来。那个时候已经有段时间不看 NBA,但看到这条新闻,过去十多年的回忆慢慢涌现。我给大学时期的科比铁杆球迷舍友发了条消息,他感谢我还记得他。科比这个人物明明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这一件事的发生,还是无可避免触动了些什么。
这段时间的娱乐新闻特别多,已经超出娱乐范畴,发展成一个社会议题。从18号郑艺人那件事开始,到几天后张艺人和华艺人的声明,再到郑艺人事件蔓延到互联网行业:百度发布一个郑父道歉的视频,视频中硕大的百度 APP logo 十分显眼。百度迫于舆论压力马上道歉,但这有用吗?百度依然是国内道德底线最低的互联网企业之一。这类app广告不该在这种新闻露出。若“百度 APP”换成百度新闻或任何一家媒体,想必大众的反感不会这般深。
《隐秘的角落》出了番外篇,原班人马出演话剧形式的《回响》,短短15分钟,又把思绪拉回那个夏天。朱朝阳演员荣梓衫已经长高了不少,看起来比秦昊还高。所有人演技在线,从第一秒开始的布景就是一个大惊喜和彩蛋。故事没有脱离电视剧本身,又超脱于电视剧之外。完成度非常高,是一部成功的番外篇。只是比较遗憾张颂文老师没有出演。爱奇艺有正版可以看,不过需要会员;微信公众号:3号厅检票员工 的一篇推送可以看到完整版。
1月19日,2021年的微信公开课如期上映。重头戏依然是张小龙发表几个小时的演讲,依然有不少大V在排队喝彩。微信8.0的 iOS 版和安卓版相继发布,我打算另起一篇来写。过去写了几篇关于微信的文章:微信7.0之后的一点思考 ,微信的优与劣 ,社交网络焦虑症,我对于微信这个 app 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时至今日,我不脑海里两种完全相反的认知是如何同时存在甚至能发起讨论的。这个情况主要出现在这几个概念上:资本和劳动力,996和朝九晚六,反对代孕和代孕合法化。这三个截然不同的思路已经在我脑中讨论多时,却讨论不出我自身的明确立场,或许本就没有立场,而是享受这种讨论无休止进行下去。等哪天有所学成,不如写篇文章好好分析一番。
这周因为工作需要,使用QQ邮箱的频率比以往更多了。我的QQ邮箱后缀是@foxmail.com,看起来就比@qq.com舒服不少。Foxmail 是张小龙许多年前徒手开发的邮件客户端,先后被博大公司和腾讯收购。当然现在的 Foxmail/QQ邮箱已跟当年完全不同,我也不再用 Foxmail客户端,但若我是一个真正的程序员,当我能开发出一个软件被大公司以1200万元收购,我想后面可能就不会组团队开发多一个通讯工具了。道行啊朋友们。
说远了。我在使用QQ邮箱时无意中发现QQ邮箱有一个在线文档的功能,类似腾讯文档内置在web端。于是起草了这篇文章,然后写成一篇碎碎念。在这之前,我用过不下十种在线/离线web端/移动端,最后释怀:其实哪个地方打草稿都不重要,最后能把文章完成就行。我用纯纯写作写过,也用记事本写过,用什么平台根本就不重要。前段时间思路跑偏,把一些时间花在寻找一个趁手的工具上。这真的意义不大。
最后,我把博客主机换回了 老薛。感谢 十年之约 提供如此大优惠的 硅云 虚拟主机,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更快的速度(得益于老薛换成HK安迅)和更方便的 cPanel 面板。
去年十二月,我发现我的博客被 博客志 收录了。问心有愧,我的博客没有产生多少价值,多是鸡零狗碎之事,没想竟能与那些大名鼎鼎、精耕细作的博客放在一起。惭愧,惭愧。
主机换回老薛后,我装上了 我爱水煮鱼 大佬的 WPJAM,做了一个简单的博客优化。具体体验如何需等时间发展。目前而言,速度优化和文章目录功能是我最喜欢的。
昨天我才发现,我在今年四月份已经达到了微信视频号的盈利门槛。由于微信平台相对封闭,我通常只是顺手把教孩子编程的视频上传到微信视频号,作为一个额外的备份。微信毕竟是一个中心化的平台,担心有一天账号被封禁,导致上传的朋友圈或视频等内容难以再访问,这一点不像其他平台。
我上传的视频内容比较小众,主要是教编程的,而且是用英文讲解的,所以每个视频大约只有两三百次播放,总播放量也就几千。我不清楚具体的盈利门槛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一直在制作原创视频。不管怎样,能达到盈利门槛还是让我很开心的。可能是因为几个视频意外地受欢迎,我获得了0.45元的收益。虽然金额不大,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毕竟从零收入到有收入,是一个突破,也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自从我上传第一个编程视频成为UP主,已经差不多四年了。因为并没有全职做UP主的打算,所以我也没指望这些视频能带来巨大的财富。不过,如果视频能够偶尔带来一些零花钱,甚至成为一项相对稳定的被动收入,那也是很不错的。
4月14日 你已获得「创作分成计划」权益,可申请加入。由于你持续创作原创、优质内容,你已获得「创作分成计划」权益。视频号创作分成计划是基于视频号生态体系,符合一定条件的视频号优质原创作者,可在原创视版评论区通过展示广告内容,获取广告收入的模式。申请加入后在发表视频时开启「原创声明」,该视频评论区下方即有机会展示广告,获得分成收益。
轻触此通知,申请加入。此通知需前往手机端了解详情。
微信视频号提现了几天终于入帐了。微信视频号创作分成计划。
从小程序基础库 3.4.8 版本开始,使用api wx.openOfficialAccountArticle, 支持打开任意公众号。
微慕小程序开源版4.71版已支持该功能,比如这篇文章: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
微慕团队近期发布了微慕专业版5.0版,加入了对微信官方的多端框架 Donut 的支持。Donut 多端框架是支持使用小程序技术和工具开发移动应用的框架,开发者可以一次编码,分别编译为小程序和 Android 以及 iOS 应用。此框架最重要的特性:支持使用原生语法开发的微信小程序和多端应用。 如果已经有开发好的小程序,引入Donut后,可以迅速而简单地构建生成App。
目前使用 Donut 多端框架与工具的开发、编译、调试、预览等基础版功能永久免费;云构建安装包需消耗较多资源,官方提供基础发布与更新所需的免费次数。
微慕专业版加入Donut架构后,通过较小的代码修改,已成功发布Adroid 和 iOS版本,并入选官方推荐案例。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是微信官方推出的多端框架,对微信小程序原生代码支持最完整,如果已经有了微信小程序产品,做少量的代码修改,就可以适配生成App,且微信小程序的大量API和sdk都可以兼容并应用到App里,目前这个api和sdk还在不断完善更新中,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小程序功能可以延展到App里,为App赋予更多的能力。
API兼容性总览参考文档:https://dev.weixin.qq.com/docs/framework/dev/jsapi/total.html
多端的框架很多,微慕团队尝试过多端框架有finclip,uni-app, Donut。
finclip是凡泰极客出品,2021年开始构架,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体系,从开发工具,到与微信小程序兼容框架,到应用市场,到云服务,技术和商务的支持,对小团队来说,比较友好。微慕团队在2022年时候,曾尝试在微慕开源版引入了finclip小程序框架,经过较小的改动,就生成了finclip版本的App,App的兼容性也比较好,此框架适合从微信小程序转App,转换的过程基本没有门槛。用此框架转换的微慕应用还获得了凡泰极客主办的首届FinClip Hackathon二等奖
uni-app是多端业态里时间最长最成熟的框架。这个框架需要采用vue的原生代码来生成小程序和app,如果原来是用微信原生代码的话,需要通过转换的工具把微信小程序原生代码转换成vue的代码,因此一个产品应用在刚刚创建之初,就考虑将来要支持多端的话,用vue代码从零开始构建一个uni-app应用,是非常合适的选择。针对微慕开源版,也搞一个版本进行适配,下载链接是:https://ext.dcloud.net.cn/plugin?id=2214
同时,微慕团队基于uni-app全新开发了微慕增强版,完全放弃了原生版本,真正做到一套代码生成多端。
通过微慕专业版App上架应用市场过程来看,个人觉得上架苹果App Store 应用商店要简单些,对相关资质要求低一些,主要涉及隐私或技术细节的问题,而上架国内市场,著作权、备案和各类资质,都要准备比较充分,过程长,比较折腾。关于上架应用市场常见问题,可以参考这个链接:https://dev.weixin.qq.com/docs/framework/faq/publish.html
访问微慕多端小程序和App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
微信专业版 | 增强版微信 | 增强版百度 | 增强版字节 | 增强版QQ |
---|---|---|---|---|
![]() |
![]() |
![]() |
![]() |
![]() |
支付宝增强版 | 快手增强版 | 专业版APP(ADROID) | 专业版APP(IOS) | 增强版APP |
---|---|---|---|---|
![]() |
![]() |
![]() |
![]() |
![]() |
谢谢你的阅读,谢谢你对微慕小程序的支持。
时光荏苒,一晃微慕开源版发布就过去7年了。这些年来,微慕团队一直在持续完善和优化开源版,通过更新版本,适应微信小程序框架的调整,让开源版成为wordpress站长适应微信生态的一个有力工具。微慕开源版也将持续优化和完善。
这7年来,微信小程序业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信也为小程序赋予了非常多的能力,成为微信里的一个超级应用。各大app都推出了各自的小程序,比如百度,支付宝,抖音,QQ等,不过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微信小程序的是业态里最成熟,发展最好的,真正成为了微信生态圈里不可替代的应用体系。经过7年的发展,我依然相信,微信小程序在微信应用领域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微慕小程序开源版目前最新的版本是V4.6.9版。最新更新的主要功能是:1、列表样式自定义。2、增加“发现”列表。
在小程序里,列表是一种很常见也是应用最多的信息,对于不同的小程序类型对于列表的需求可能会不一样,微慕小程序以前的版本只支持“左图右文”的样式,不少站长希望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显示列表,就只能进行修改代码。对于不了解小程序编码的站长来说,就没办法了。在支持“列表样式自定义”功能后,不但支持多种样式,还支持用户按自己的阅读习惯来自定义样式。
1、可以在config.js文件里定义默认的列表样式
2、对于小程序用户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列表的样式
以前微慕小程序里的列表主要是按时间顺序显示的,要看更多的内容就需要一页一页地翻,或者去搜索。为了让更多的文章在小程序里曝光出来,增加了一个“发现”的列表页,这个页面的文章主要是打乱顺序随机显示文章,或许某次不经意的打开后,你会看到让你感兴趣的老文章。
谢谢你的阅读,谢谢你对微慕小程序的支持。
在微信小程序可以通过wx.downloadFile 和 wx.openDocument 两个api下载并打开pdf文件。这种方式主要有不少的缺点:
1、需要下载才可以查看,且每次打开都需要下载生成一个临时文件,如果PDF文件比较多的话,临时文件会越来越多,且如果PDF文件比较大的话,打开会比较慢。
2、在导航栏显示标题是临时文件名,看上去不够优雅。
3、翻页不方便。
那PDF能不能在小程序直接预览呢?我尝试用微信小程序的web-view里显示PDF的文件,在开发工具里可以显示,但在真机里无法显示。在微信开放社区看有人用PDF.js在浏览器里打开PDF文件,PDF.js 由 Mozilla 提供支持,目标是创建一个通用的、基于 Web 标准的平台,用于解析和呈现 PDF. 通过web-view方式打开通过PDF.js解析的PDF文件,在微信开发工具里无法正常显示,不过好消息是:在真机里可以显示正常。
使用PDF.js来解析PDF方法如下:
1、去PDF.js官方网站下载此框架:https://mozilla.github.io/pdf.js/getting_started
2、把PDF.js部署到网站,PDF.js有两个文件夹web和build,把这两个文件放到网站的一个目录下比如pdfljs目录,在web目录下有个viewer.html文件,可以用它来在线解析pdf文件,当然pdf文件的链接需要在同一个域名,预览的方式是:
https://wwww.domianname.com/pdfjs/web/viewer.html?file=xxx/xxx/xxx.pdf
在微慕专业版已集成了PDF.js框架,支持通过pdf的链接在浏览器和小程序里预览PDF文件,在微慕专业里体验该功能的效果。
预览pdf文件:https://blog.minapper.com/wp-content/uploads/微慕小程序专业版.pdf
注意以上方式PDF文件的链接所在域名需要设置的小程序业务域名里。对于跨域的链接,虽然也支持,不过需要特别处理,具体详见链接:https://github.com/mozilla/pdf.js/wiki/Frequently-Asked-Questions#faq-xhr
下载打开pdf文件:https://www.watch-life.net/微慕小程序开源版.pdf
以上下载打开PDF文件的方式需要设置业务域名和downloadfile域名。
利用PDF.js在微信小程序里预览PDF文件,支持PDF.js的相关功能,比如:侧栏,查找,分页,缩放,添加文字,绘图,旋转,演示模式等。
上面是通过官方viewer.html来显示PDF文件,也可以通过引入PDF.js的方式来解析和显示,这个方式就可以自定义功能。方法如下:
1、引入pdf.js库
<script src="./build/pdf.js"></script>
<script src="./build//pdf.worker.js"></script>
2、用canvas接收需要读取到的pdf内容并显示
<canvas id="myCanvas"></canvas>
3、创建PDF对象:data可以是pdf文件对应的Base64字符串,也可以是文件所在相对或者绝对路径,也可以是一个在线文件url地址
var loadingTask = pdfjsLib.getDocument(data)
loadingTask.promise.then(function (pdf) {
for (var i = 1; i
有关PDF.js的更多信息,可以参考官方网站:https://mozilla.github.io/pdf.js/
The post 利用PDF.js在微信小程序里预览PDF文件 first appeared on 守望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