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2025年4月10日 00:59

一些(老)照片用AI的这个功能改改后还能再发一次朋友圈,哈哈。主要是年纪渐长,照片用美颜又太假,发真实照片又惨不忍睹,用这个风格正正好。我朋友圈就看到有很多这样的照片,其实挺好,记录生活,很俏皮可爱。

还是ChatGPT 4o的效果最好,有时候不满意,还可以让AI多生成几个,AI就是个乙方,而且没有脾气,想要几个版本就给几个版本,设计师真的要失业了:

这个帖子就不发原图了,辣眼睛。AI画师上岗,日常秒变番剧现场!

PS:Grok 3的效果不怎么样,其它AI好像没这个功能,比如 Google Bard, Deep Seek, 阿里Qiwen。只会和我说文字描述怎么改图片。

chatgpt-ghibli-2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细节更准确 图像更立体

chatgpt-ghibli-1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媳妇在塞尔维亚的照片改成Ghibli风格

family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用ChatGPT 4o的Ghibli功能将老照片变成吉普利风格。提示词:可以把这张照片生成吉卜力风格吗?尽量保持图片原有的元素

me-and-my-wife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用ChatGPT 4o的Ghibli功能将老照片变成吉普利风格。提示词:可以把这张照片生成吉卜力风格吗?尽量保持图片原有的元素

my-wife-1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用ChatGPT 4o的Ghibli功能将老照片变成吉普利风格。提示词:可以把这张照片生成吉卜力风格吗?尽量保持图片原有的元素

my-wife-2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用ChatGPT 4o的Ghibli功能将老照片变成吉普利风格。提示词:可以把这张照片生成吉卜力风格吗?尽量保持图片原有的元素

my-wife-3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用ChatGPT 4o的Ghibli功能将老照片变成吉普利风格。提示词:可以把这张照片生成吉卜力风格吗?尽量保持图片原有的元素

me-my-wife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用ChatGPT 4o的Ghibli功能将老照片变成吉普利风格。提示词:可以把这张照片生成吉卜力风格吗?尽量保持图片原有的元素

me-and-my-wife-4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用ChatGPT 4o的Ghibli功能将老照片变成吉普利风格。提示词:可以把这张照片生成吉卜力风格吗?尽量保持图片原有的元素

mum-and-son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用ChatGPT 4o的Ghibli功能将老照片变成吉普利风格。提示词:可以把这张照片生成吉卜力风格吗?尽量保持图片原有的元素

ChatGPT-Image-Apr-9-2025-05_53_27-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用ChatGPT 4o的Ghibli功能将老照片变成吉普利风格。提示词:可以把这张照片生成吉卜力风格吗?尽量保持图片原有的元素

ChatGPT-Image-Apr-9-2025-05_53_21-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用ChatGPT 4o的Ghibli功能将老照片变成吉普利风格。提示词:可以把这张照片生成吉卜力风格吗?尽量保持图片原有的元素

ChatGPT-Image-Apr-9-2025-06_22_11-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细节点赞,我媳妇脚踝上的纹身保留了。

ChatGPT-Image-Apr-9-2025-08_03_15-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衣服的样子完美呈现,ChatGPT的这次图生图我给满分。

ChatGPT-Image-Apr-13-2025-10_53_21-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媳妇年轻的时候身材颜值确实是很哇塞。

ChatGPT-Image-Apr-13-2025-10_43_39-A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前天密室逃脱后去剑桥天天中餐吃了午餐。

ChatGPT-Image-Apr-13-2025-10_35_57-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这个是玩偶风格,有点假

ChatGPT-Image-Apr-13-2025-10_33_18-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媳妇在车里,上周末拍的

ChatGPT-Image-Apr-12-2025-10_27_35-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这个是最近的,媳妇有点胖了。

ChatGPT-Image-Apr-11-2025-10_25_24-A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这个有点卡通风格了

ChatGPT-Image-Apr-10-2025-09_06_07-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这个是玩偶风格,有点立体感,不过并不耐看。

ChatGPT-Image-Apr-10-2025-09_10_13-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疫情那一年2020年 媳妇在家给我做好吃的

ChatGPT-Image-Apr-17-2025-08_50_59-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前两年教媳妇编程,黑白上鸡兔同笼问题。让ChatGPT改了表情。

ChatGPT-Image-Apr-15-2025-10_39_41-A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疫情那几年的一年生日,媳妇陪我过生日,在剑桥Bourn的一家很有特色的餐厅吃了午餐。

ChatGPT-Image-Apr-16-2025-10_58_30-A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当年在谢菲尔得,媳妇肚子里怀着老二。

ChatGPT-Image-Apr-17-2025-07_22_22-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前两年教媳妇编程,黑白上鸡兔同笼问题。媳妇表情很严肃。

chatgpt-library-converted-photos-ghibli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ChatGPT加了个更新,所有转换的图片都可以在图库里找到,很方便。

ChatGPT-Image-Apr-17-2025-08_50_31-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媳妇前两年

ChatGPT-Image-Apr-17-2025-08_50_38-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媳妇和小猫 Chessly

ChatGPT-Image-Apr-17-2025-08_50_47-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媳妇前几年

ChatGPT-Image-Apr-17-2025-08_50_53-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媳妇前几年

ChatGPT-Image-Apr-18-2025-11_59_44-A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年轻的我们

ChatGPT-Image-Apr-18-2025-08_23_48-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前两年教媳妇编程

ChatGPT-Image-Apr-20-2025-09_48_56-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媳妇之前身材好可以穿旗袍

ChatGPT-Image-Apr-20-2025-09_49_03-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媳妇在 Fen Dryaton的客厅沙发上

2025-04-20-22.54.56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伦敦埃及博物馆

2025-04-20-23.02.29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伦敦埃及博物馆

2025-04-20-23.06.36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伦敦埃及博物馆

2025-04-21-23.25.44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上一周去伦敦

2025-04-22-03.33.40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上一周去伦敦

2025-04-22-03.53.04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上一周去伦敦

ChatGPT-Image-Apr-22-2025-10_24_55-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给媳妇买的小奔练手

ChatGPT-Image-Apr-22-2025-10_34_10-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疫情那一年,媳妇在家给我做好吃的

ChatGPT-Image-Apr-22-2025-10_40_48-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前几年在 Fen Drayton 村庄,朋友说像酒店

2025-04-22-23.52.15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去年去 Bristol 看热气球,在酒店里

2025-04-23-00.07.51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前两年去伦敦酒店 Croydon

Contemplation-in-a-Modern-Roo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今年年初媳妇穿着我给的大饼T-shirt

Cosy-Evening-with-a-Dreamy-Glow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梦幻般的舒适夜晚Cosy Evening with a Dreamy Glow

Close-Up-Selfie-in-Warm-Bedroo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前几年和媳妇 温暖卧室里的特写自拍Close-Up Selfie in Warm Bedroom

2025-04-28-05.36.06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媳妇前两年身材确实很不错,后面就走样了。

image-4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媳妇在床上调皮,这个是用Grok生成的,ChatGPT不让生成,说违反啥政策。

2025-04-23-21.20.09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这个弄的不太像媳妇了。

ChatGPT-Image-Apr-24-2025-11_21_43-A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前两周去伦敦,在伦敦火车站/地铁站,生成第一版本有戴眼镜的

2025-04-24-11.35.16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前两周去伦敦,在伦敦火车站/地铁站,生成第二版本是比较符合当时我没载眼镜的

2025-04-24-22.39.13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刚和媳妇谈恋爱那会去伦敦桥

2025-04-24-22.44.17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刚和媳妇谈恋爱那会去伦敦桥,朋友拍的。

2025-04-24-22.55.40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刚和媳妇同居的时候在LUTON她的房间里

ChatGPT-Image-Apr-25-2025-07_58_36-P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刚和媳妇同居热恋那会儿 真是美好。

ChatGPT-Image-Apr-26-2025-11_50_13-AM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前两年疫情

2025-04-26-23.13.06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刚搬来剑桥 Fen Drayton

2025-04-26-23.46.59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去年夏天,刚买保时捷那会儿。

2025-04-26-23.55.10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去年我生日

2025-04-28-05.25.20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去北爱旅游

2025-04-28-05.29.53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刚玩单反摄影的时候媳妇是我的模特。

AI 图片/照片/视频 工具分享/小技巧

本文一共 2487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MP 移动加速版本)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文到微信朋友圈
75a5a60b9cac61e5c8c71a96e17f2d9c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AIGC-图片 ChatGPT (OpenAI) Grok (X.AI) 人工智能 (AI) 人物 媳妇 照片 生活
The post 吉卜力风格照片(持续更新) first appeared on 小赖子的英国生活和资讯.

相关文章:

  1. 按揭贷款(房贷,车贷) 每月还贷计算器 去年给银行借了17万英镑 买了20万7500英镑的房子, 25年还清. 前2年是定率 Fix Rate 的合同 (年利率2.49%). 每个月大概是还 700多英镑. 有很多种还贷的计算方式, 定率/每月固定 是比较常用的. 简单来说就是 每个月交的钱是...
  2. 2015年3月之后 在英国出生孩子的身份 最近这个话题挺热门的, 从驻英中国大使馆官网可以了解到: 注意的是, 中国公民+中国公民(有永居)生出来的小孩不是中国人. 但是中国公民+英国公民生出来的小孩子可以是中国人. 永居只是签证的一种(没有过期时间),但是从表中就可以看到, 中国政府已经嫌中国人太多了, 从来不缺中国人, 很多在国外的中国人有永居, 都迟迟不加入外国国籍, 这是因为想让小孩子成中国人, 你这法律一出来, 岂不是逼迫加入英国国籍了么. 中国从来不缺少自相矛盾的法律,上面的2,和5,7就实在让人难于理解. 注意的是这里的规定只适合小孩出生的时候,像我两儿子都是在我拿永居之前,所以适用于第一条....
  3. 智能手机 HTC One M9 使用测评 虽然我对手机要求不高, 远远没有像追求VPS服务器一样, 但是怎么算来两年内换了四个手机, 先是三星 S4 用了一年多, 然后 Nokia Lumia 635 Windows Phone, 后来又是 BLU, 半年多前换了...
  4. 同一台服务器上多个WORDPRESS站点的一些设置可以移出去 我自从把所有网站都挪到一处VPS服务器上 就发现很多事情省事很多 可以同时管理多个网站 包括 WORDPRESS博客. 比如我有四个WORDPRESS博客 然后我就把通用的一些资料给移出去 移到 HTTP或者HTTPS都不能直接访问的文件夹里这样就更安全许多. 文件 wp-conn.php 存储了 相同的数据库资料. 1 2...
  5. 公司给配了台高配DELL笔记本 早上例会结束的时候我顺便说了一句 我的笔记本有点慢, 当时我并不知道我的经理远程用电话也参加会议了(他全程在听), senior staff SE 对着电话说, “peter, you hear that? btw, my disks are...
  6. 比特币最近波动有点大: 一天牛市一天熊 比特币10万美金以内都是最后上车的机会! 比特币近期的价格波动可以归因于多个关键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动态、监管变化以及加密行业内的重大安全事件。其中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是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乌克兰和加密货币监管的立场变化。据报道,特朗普再次当选,他可能会推动减少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这可能会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和风险偏好。同时,特朗普正在将自己塑造为亲加密货币的候选人,表示有意让美国成为一个更加友好的加密货币环境。这一立场引发了市场对监管政策可能发生变化的猜测,导致市场情绪在乐观和不确定性之间波动。 特朗普对俄乌战争的态度 美国第43届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已经在2025年1月当选并正式上任(第二次),那么他的政策可能会对比特币价格的波动产生更加直接和显著的影响。他政府对乌克兰和加密货币监管的立场已经不再是猜测,而是正在实际塑造市场的关键力量。 特朗普(Donald Trump)减少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全球投资者可能会预期地缘政治稳定性发生变化,从而增加对比特币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同时,他的亲加密货币立场可能正在推动市场的乐观情绪。如果他的政府推出有利于加密行业的监管政策,例如明确的合规指南或减少监管审查,可能会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进入市场,并促进更广泛的加密货币采用。然而,政策的快速变化也可能导致短期市场剧烈波动,因为市场需要时间来消化新的政策动向。 朝鲜黑客盗取Bybit交易所15亿美元的ETH 另一个显著影响比特币价格的事件是近期涉及朝鲜黑客组织“Lazarus”的15亿美元以太坊被盗案件。据报道,Bybit交易所(全球第二)这些被盗的ETH已经被清洗,此次大规模黑客攻击引发了人们对加密行业安全性的担忧。此类安全事件不仅会削弱投资者信心,还可能引发更严格的监管审查,导致短期市场动荡。此外,被盗资金的大规模流动和出售可能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冲击,进一步加大价格波动。随着这些事件的持续发酵,比特币价格正受到政治决策、监管预期以及安全挑战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与此同时,与朝鲜黑客组织 Lazarus 相关的 15 亿美元以太坊被盗事件仍在影响加密市场。由于这些被盗 ETH 已被清洗,人们对加密行业安全漏洞的担忧持续存在,同时也可能引发更严格的监管审查。政治、监管和安全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导致了比特币近期的剧烈价格波动。...
  7. 花钱让人换汽车钥匙的电池真是个智商税 今天想不到我这么聪明的人也被人狠狠的收了一把智商税. 今天被收智商税了, 去 Tesco 换车钥匙的电池. . 才发现如此的简单, 那人直接2分钟搞定2个, 然后收了我25英镑. . 服了. . 我还以为很复杂…… 网友说 “1....
  8. 超速了…还好没吃罚单 家在 FEN DRAYTON 邮编 CB24 4TG 公司在 CB23 6DP 每天单程 10英理 (16公理) 每天开车走乡间小道 经过两个小村庄 Knapwell...

爱在黎明破晓前

2025年3月31日 11:22

今天不是来聊电影的,而是来聊另一种安全感缺失症——爱无能。

之所以「爱在」系列会成为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全对白式的电影,让情感和剧情都在一来一回的台词之间形成了浓烈的「拉扯感」——这种拉扯感,便是很多人在关系里追求的「存在性」。

在之前的「痛并快乐」其实已经聊到过很多次——如果你会举一反三,就会马上明白,所谓的「拉扯感」其实就是「类似痛苦」一样的底层逻辑。因为这种剧情均可带来强烈的存在性。

上一次,又聊到了「被爱无能」,当个体失去主体性时,他无法以「人」的方式被爱,参考我在《所谓真爱》里提到的「爱是两个独立个体,即主体性的互爱」,但其中一人不存在主体性时,是否意味着「真爱」也无法构成?

今天聊聊「爱无能」,是因为在「被爱无能」的内容下面,有朋友留言想要继续寻找「老是在爱到一定程度就会主动想要放弃」的问题根源,既然如此,那就正式一点,用文章回应这条评论。

如果你也是一个「老是在爱到一定程度就会主动想要放弃」的人,那首先要追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因何而放弃?

  • 我觉得自己不会爱
  • 我觉得自己不配被爱于是,这就扯出了今天的话题——爱无能。

回避型人格(AvPD)

回避型人格,特征有过度的社交焦虑与社交抑制、尽管渴望却仍害怕建立亲密关系、严重感到自我不足与自卑、并过度依赖逃避恐惧来源作为适应不良的因应(如自我社交孤立)。

一样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爱无能」最终都会导向回避型人格,而它更像是一种最高层级的「爱无能」。就算我到现在还未解释「爱无能」的前提下,其实从回避型人格的特征里已经能找到「爱无能」的核心问题——渴望却仍害怕建立亲密关系。这个亲密关系不仅仅是指恋爱关系,朋友、血缘、甚至是合作伙伴的关系都可以构建为「亲密的关系」。

先说两个案例,直观感受一下「爱无能」和「被爱无能」的区别:

以前收集过一个大学时期的案例,是一个「舔狗」,但是他和其他「舔狗」最大的区别在于,当他真的舔到对方接受,想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他居然逃走了。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便开始深深自责,觉得是自己不够「勇敢」搞砸了一切。我问他逃走的原因,他说一开始每天对她嘘寒问暖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得不到她,所以自己也有一个合理理由可以随时抽身、不用负责;但是真的决定要在一起的时候,他觉得对方应该找到更好的,自己只敢处理那种有一定距离的情感关系——我后来给他的定义是「自我感动成瘾」。

我和老婆有一个共同好友,她每一次换男友,都是在「低点」的时候抽身,觉得再耗下去没有意义。于是我们一步步帮她反推抽身的点,其实她每一次都是在最高潮的那一刻,开始意识到两人的关系即将走下坡,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只是她性格没有那么果断,所以从最高点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已经做好了随时抽身的准备,甚至是在骑驴找马的状态,去软性地结束上一段关系——只是她在不断地告诉自己,自己已经给足了对方「机会」。但是她对每一次恋爱都认为是美好的,并没有提前预判它的结局,只不过她又能非常精准地,在每一场恋爱的最高潮时,开始逃亡。

第一个是「被爱无能」,后一个是「爱无能」,当它们成为固化的行为模式后,都可能走向「回避型人格」的极端。当这类人对关系的追求更拧巴时,同时拥有强烈的攻击性(性欲、表达欲、创作欲),再往下就可能是「自恋型回避人格」……


被爱无能与爱无能

「被爱无能」最大的特征是「我不配爱」,因为主体性丧失后,无法以「自己」作为出发点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必须依附在另一个主体性上,才能体现自己的存在。如果这个主体性能够提供越多的需求性,就越能给「被爱无能」提供存在感,例如失去主体性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如果这个主体性存在强烈的不存在感,迫使依附其的「被爱无能」也经历强烈的动荡,甚至是痛苦,一旦完成被动的「痛并快乐」,比如伏隔核错误地将痛苦也当作了奖赏机制后,便会形成「虐恋关系」,这个是后话了。

「爱无能」最大的特征是「我不会爱」。「爱无能」的主体性如果不稳定,可能就会陷入到「我不明白我为什么总是这样」的迷茫当中,但如果是一个主体性很完整的「爱无能」,他可能会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感情是怎样的,且在那一刻放手对自己来说是最美好的。

这里需要纠正一下,「爱无能」并不是渣男渣女,并不是说他们对感情是用过就扔,而是他们非常恐惧亲密关系进入「下坡」状态时的模样。任何一段关系都不可能永远保留在「热恋期」,所以当热恋期结束后,两个人必然要进入到关系的稳定期时,他们很难接受这样的变化,以至于会在那一刻想要放弃。

但是他们两者又有相似或可能互相转化的地方:

  • 动机变化
    • 被爱无能:因为主体性丧失,觉得自己不配的爱,不信任他人的动机;
    • 爱无能:不相信爱,害怕因为感情的变化而带来伤害,所以提前进入了冷漠保护机制;
  • 表现形式
    • 被爱无能:总是拒绝他人好意、自我怀疑、被害妄想症;
    • 爱无能:疏离感、冷漠、在某些方面过于理性(例如关系里发生的矛盾);
  • 底层逻辑
    • 被爱无能:我需要依附在另一个主体性上,才能获得存在感;
    • 爱无能:我需要把感情结束在最完美的那一刻,我才能保住主体性;

琥珀化

大部分「爱无能」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的回忆里有很多「美好」的像是「琥珀」一样的场景,比如他第一次送我的礼物、或是他第一次对我说他想要娶我、或是他第一次跪在我面前向我承诺他再也不会出轨……它们都像是被封印在琥珀里的昆虫一样,可以供人随时欣赏和把玩。

「爱无能」无法接受关系从制高点开始慢慢下落的过程,他们提前预判了所有的「最坏结局」,以至于他们在这一刻开始启动冷漠保护机制,也就是这一刻他们其实已经将彼此的感情进行了「琥珀化」,永远留存住最美好的那一瞬间。

题外话,这是播客粉丝群里有朋友想让我们聊起的话题,这就是其中一种形式的「瞬间即永远」。

「爱无能」的人,并不仅仅是将关系进行琥珀化,还有他们自己的一些决定、想法、行为,比如我就收集过的案例里,有「爱无能」是在公司完成了一个很大的项目成就时,他突然决定要离职,因为他非常冷静地分析过,这个项目是目前他能够做到最大的,且里面有非常大的运气成分,如果再继续留在这个公司,就会开始出现往下走的颓势。

一些更强烈的琥珀化,比如一个作家完成了一本出名的作品后,他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完成更完美的作品,他选择在那一刻自杀,让这个完美的顶峰被永远定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爱无能」都能完成这么高层级的琥珀,于是他们在生命中就会开始制造各种大小「琥珀」——因为琥珀就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再为它的结果负责,因为他已经得到了最想要的部分,于是这就成了「爱无能」最表象的行为——习惯性逃避或回避。

既然是习惯性,就意味着它其实有非常强烈的「合理性」存在其中,所以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去拆解这些「习惯」,其实是比较残忍的,特别是当自己没有任何参照物时,这种拆解会带来强烈的迷惘感。


我享受的就是爱在黎明破晓前的高潮

我并不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要做那个所谓的「好人」甚至是「正常人」,如果是那样的统一性,「人」这个属性就丧失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个体,只是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特别,而不是怀疑「我为什么和他们不一样」。

「爱无能」的童年,几乎也是在「漠视」中长大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通过犯错的方式去引起注意,所以才导致了这种对内的安全感缺失。当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当他们觉得自己将要受到伤害时,比如关系即将开始走下坡的时候,他们便会复刻童年被漠视时的那种冷漠,非常理性地分析自己是否要将关系「琥珀化」在这一刻。

与其避免「爱无能」,第一步是先避免「内耗」,如果你是一个「爱无能」者,那就要意识到自己确实会习惯性逃避进行「琥珀化」的底层原因。

第二步是「有意识」地纠正一些逃避行为,则需要通过完善主体性的方式来改变行为;

最后才是如何「避免」,所以我说方法论是最没用的,因为方法论其实就是需要接触更多人,比如谈更多恋爱,哪怕每一段恋爱都在最高潮的时候「琥珀化」,但至少你会开始渐渐明白,自己想要的那种感情或许不是长期关系能够提供的。如果你能接受多边关系、炮友关系,其实也能给你提供存在性,而不是非要按照所谓的「正确价值观」去违背人性式地构建关系。

如果你享受,那就清楚知道自己因何而享受,然后去大胆地享受。

被过分关注的童年

2025年3月27日 11:00

如果说,童年缺少关注,可能会导致孩子通过「制造麻烦」的方式吸引家长的注意,当这种情况变成安全感缺失症后,就会在成年之后变成「痛并快乐」的模式,即通过负面的评价来获得存在感。特别是在大脑中的伏隔核区域混淆了奖赏机制和痛苦,就会形成更加强烈地追求痛苦的情况。

但是,这个世界还有一个有趣的底层逻辑,叫做「过犹不及」——如果童年时期是一个被过分关注的孩子,又会出现另一种安全感缺失症。所以,这并不意味着「关注」是非黑即白的二极管存在。当然,这个时候有人会站出来拍胸脯说「自己压根儿就不需要关注」,这是之后会提到的另一种安全感缺失症。


表演型人格(HPD)

并不是说「痛并快乐」最终都会导向表演型人格,而是当童年形成了「痛并快乐」的固化思维后,这套因其他人注意的方式在成年后仍然未被打破,就会成为表演型人格的「土壤」。

昨天遛狗时,遇到一组具有对比意义的样本。

在下楼的电梯里,遇到一对母女,女儿很好奇我牵的是什么狗,就一直对妈妈小声嘀咕想要接近这只狗。她妈妈并没有代行女儿的请求,只是回答了「柴犬」之后,就让女儿主动询问我是否可以接近狗。女儿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主动问我能不能摸一摸奶子。于是,母女俩在电梯里完成了一次女儿求知和社交需求的构建。

但是在上楼的电梯里,遇到的一对母女做出了截然相反的样本。那个女儿见我牵着狗进电梯,就开始当着所有人高音频地夸张惊叫:「啊,有狗!我怕狗!」她在最短时间内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是奶子只是乖乖坐在电梯角落。这个时候她妈妈很不给面子地拆台了一句:「你演什么演,家里不是也有狗吗?」她妈妈这句话冷静得不像是在对女儿说,但也足以说明这样的类似情况发生过太多次,她已经习惯了女儿夸张的行为。因为这句话,女儿也彻底安静了。

我并没有说第二个小女孩就是「表演型人格」,很多小孩子在童年时期都会有这样「博取关注」的行为,只是我们成年人赋予了「表演」的定义。但这两个样本的比对,恰好就是「有被关注到的童年」和「没有被关注到的童年」。

但是,童年时期的「演」大多情况下是有意识的,是他们出于本能地想要获得关注的一种条件反射,就像我在《最小单位的雌竞》里提起过的那个案例——那个小女孩真的是希望把弟弟的手指一根一根剪下来吗?我希望不是(当然从剧本需求来说当然是最好),或许这就是一种「不喜欢」的本能,只是刚好复刻了母亲平时对自己漠视的口吻罢了。

当这种「痛并快乐」的土壤足够肥沃,形成了固定模式,人们就不再是「刻意」,而变成了一种「潜意识」运作的机制。而这种潜意识的博取关注,在配以「过度情绪化」、「容易被暗示」、「类钟情妄想的理解偏差」,就会形成「表演型人格」。


主体性与被爱无能

刚好,在「真爱」的话题里,扯出了「主体性」的庞大内容。

什么样的爱,是可以让「内核」不复存在的?回到「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例子,当受害人被限制人身自由,甚至是用最残忍的方式折磨时,你同时提供基本的生存资料、通过长时间的单独陪伴,就可以通过消磨受害人「主体性」的方式使其丧失内核,从而完全被你重新构建了一个「幻想我」的部分,比如你离开了我什么都不是、哪里也去不了。

等等,这不是PUA吗?没错,我们在这里又串联了另一个被称之为「煤气灯效应」的东西。

「煤气灯效应」之所以能成功,就是一次次地通过强制改变当事人对事实的认知,开始对自己的内核提出质疑,直到丈夫把自己送进精神病院。她那一刻被强制完成了内核的剥离,自己也相信「幻想我」的那部分就是一个患有精神病的女人。

但是这些看上去都是非常负面的行为,又是如何套用到被过分关注的童年身上的?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和「煤气灯效应」都有一个共同消磨主体性的方法——就是强制否定对方「主体性」的存在,通过物理上的限制或是精神上的重建。简单来说就是不把人当「人」,使其丧失了主体性的最内核「客观我」的部分。

过度的关注、溺爱,带来的效果是一样的。妈妈觉得你冷、妈妈觉得你饿、妈妈要把最好的都给你盼你功成名就,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性的内核丧失了,从而取代的,是完全被标准化的「幻想我」,即你选择哪个学校、你读什么专业、你出来安排好怎样的工作、你要跟什么样的人结婚、你要生多少个孩子……个人意识被剥夺形成固化思维后,当事人自己也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反而听父母的话就变成了一种他们认为的「责任」。

当这样的人进入社会之后,在社会关系里被映射出不同的「社会我」之后,并不是社会上所有人都会像「母亲」一样要求自己捆绑自己。当他们真正接触到「主体性之间的爱」时,他们会感到困惑和恐惧,形成强烈的内耗——这就是所谓的「被爱无能」。

往往这种人会复刻童年的诅咒,也寻找到了一个可以依附存在的主体性上——比如那个在足球台上看见自己儿子踢足球时放声痛哭的母亲,她压根儿就不是在为儿子感动。


从心甘情愿到严重内耗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会觉得这种「心甘情愿」的选择,特别是在感情关系里,一味地迁就对方,是因为你不想失去这段感情。只是极少人会深入到「主体性」的部分去讨论「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然,并不推荐任何人都需要去做「深入」这件事。

如果说我博客创作的内容,都看似是在残忍地追寻底层逻辑的过程,但事实上我并不觉得它可以改变历史,而且也根本改变不了历史。它更像是一个未来的「方法论」——比如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前两天有人因为「痛并快乐」来私信询问我解决方案,她很恐惧自己的家庭教育会导致自己的孩子复刻原生家庭的诅咒,所以她开始过分溺爱孩子。于是我给她提出了另一个极端可能,那么文章本身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有意识」。

一旦深入,就意味着你要全面地客观地剖析自己,这个过程很残忍,甚至会全盘否定你过去二三十年的认知,而这个过程的内耗,远超过对一件小事的纠结。如果觉得它对未来的某一个节点有用,即可——毕竟我没办法真正免费做到「管杀还管埋」的程度。

我个人觉得,认知这件事情,除非你意识到「有问题」,那再「找问题」,而不是一上来就告诉你「有问题」。意识到「有问题」的方法有几种:

  • 你总是在重复发生同一类型的事情。比如老是遇到渣男;老是在爱到一定程度就会主动想要放弃;
  • 你总是想逃回到「知」的海洋去寻求答案,但是一旦进入就会有一种「与世隔绝」的错觉;
  • 你总是习惯性地对某一类型的事情产生某种情绪,比如厌恶某种特定的符号、人群等;
  • 若个人觉得「没有问题」,那就跟跑代码一样,既然能运行就不要纠错

所谓真爱

2025年3月19日 16:34

博客发表了快750篇文章,我竟然没有聊过这个话题?

上一次系统性地聊到「爱」,是将性与爱做了一个拆分,性是本能,而爱是被赋予了意义的形式(当然,也可以说是行为)。

因为“爱”没有标准,但是“性”却拥有参照——你跟我发生性关系、你在面对我时可以快速兴奋勃起、你背叛我跟别人发生性关系、你在面对我的时候渐渐失去了兴趣每次都用“我有点累”作为借口……

“性”拥有参照物,用它来解释“爱”这个无标准的行为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才会出现,你出轨了,你不爱我;你对我不再有性趣,你也是不爱我了。爱和性就是在这一刻变成了一个整体,相互成为标准,以证明一个根本没有标准的事情在自己心里的预期。

——《性与爱是可以分开的吗?》

突然想要聊聊爱,是碰巧最近在处理一个因为离婚而迷失了自我的案子,昨晚在录制博客的时候又聊到了「谎言成性」的话题,这两件事看上去没有相关性,但他们确拥有同一个有趣的底层逻辑。


最强烈的爱

为什么我用「最」字,是因为我有信心这种「爱」是绝对可行和有效的——但同样要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我和那些所谓的情感谘商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会直言不讳地拆解到「真相」和「底层」,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样残忍的手段。但不面对真相并不意味着真相不存在,所以在很多离婚谘商里面,谘商师都会通过规避某个既定事实,来延长谘商的时间以赚取更多的服务费,甚至因为当事人在寻找到一个情感出口的时候,可以形成强烈的情感依赖——当然,它还是有利于赚取更多服务费。

于是,我把这个真相拆开放在了咨询者的眼前:

还有一个最大的事实,是什么,你知道吗?这个事实是任何情感谘商师都会绕着弯子避而不谈的,为什么?因为情感谘商需要你付更多的费用来拖延谘商时间,你一旦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就意味着这件事就回到了一个最根本的底层问题。

她此时此刻并不爱你,你所谓的爱,是想留住她。也有办法,且一定奏效,但是你要付出比现在更严重的代价,甚至可能会社会性死亡

这个方法其实并不难,且它能反馈「最强烈」的爱。

方法就是把她囚禁起来,用任何你可以用到的物理上的或者精神上的方式限制她的人身自由,哪怕是用铁链拴起来都可以。直到她完成了斯德哥尔摩,就会全然地交付与你。当然,这个方法要承担的代价非常巨大,你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但是,这还是「爱」吗——我觉得是,因为它非常的纯粹,纯粹到她的眼里只有「凶手」,甚至会完成全范围地自洽。

但问题出在了哪里?


剥离强烈的爱,才能聊到「真爱」的本质

我必须先剥离这些「强烈的爱」,因为他们跟真爱有最本质的区别。但人们很容易被爱的「强烈性」给冲昏头脑,因为爱没有标准,所以「形式」就变得尤为重要。

如果你有「夜深人静突然会想起自己在爱情里做的那些蠢事突然开始发火怪叫爆锤枕头想将羞耻感驱散出大脑」的时刻,那你还算清醒,你甚至会急忙否认,那个时候的「你」不是你——你别说,这句话其实是对的,那个在爱情里做的那些蠢事的「你」还真的不是此刻的你。

最近这个离婚案子,当事人突然迷失了自我,觉得自己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和「她」维系婚姻的基础上的,爱、关注、照顾、子女等等。所以他一直在纠缠挽留住对方这件事,哪怕是对方已经明确表达自己对他没有感情,他仍然觉得这是「气话」,是因为生气而覆盖了「爱」的事实。

我不得不让他面对事实——「此时此刻的她已经不再爱你」,这几天的聊天他一直在逃避这件事。取而代之的,是他对真相的重新加工,扭曲事实、添加更多的假设、对结果的视而不见等等。但这些重新加工切实都经不起「奥卡姆剃刀」的修剪,又不得不回到「真相」。

这段时间,「他」也已经不是他了,因为他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东西,以至于他完全依附在了这段婚姻上面,或者说是依附在了他既定事实的前妻身上——这个失去的东西被称之为「主体性」。

我把真相的底层逻辑拆解到他面前:

你知道吗?这个方法(通过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迫使前妻爱上自己)跟你现在的状态其实是有本质的相同点的。都是在逐渐丧失自己的主体性,一个是你因为主体性的丧失开始在关系中支离破碎;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触发方式,也是将对方的主体性毁灭殆尽。


真爱,与主体性

花了两个小节的铺垫,终于可以进入正题了。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真爱没有标准答案,它是观点性的存在。(如果分不清观点和事实,请移步相关文章

关于真爱有很多观点,比如最高层级的宗教定义,这件事本身很难被颠覆和质疑,虽然在诡辩领域,付诸宗教虽然是一种「逻辑谬误」,但是我觉得能够坚持信仰本身,也是一种对真爱的确切性,也能保证「主体性」存在——所以这里不讨论宗教领域的「真爱」。

聊聊哲学家对于「真爱」的定义。因为我秉持的是「主体性」视角,所以我把(部分)哲学家对于真爱的理解也按照「主体性」进行了拆分。

  • 爱的基础是独立的「主体性」,即「两个独立个体的互爱」
    • 黑格尔:爱是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相互承认的过程,最终的结果是统一和自由。简单来说,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辩证关系中既融合又独立;
    • 萨特:爱是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的自由选择,并承担其对应责任。简单来说,爱是当事人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与另一个作为独立个体的当事人达成互选的结果;
  • 爱的基础是从不完整的「主体性」进化为完整「主体性」,即「爱是对独立个体的补全」
    • 柏拉图:真爱是灵魂补完的过程。古希腊哲学家会有很多「神叨」的部分,但它确实又是后世哲学的一颗最原始的种子。最初人们对于真爱的理解,是一种对于理念的补全。
      • 插个题外话:古希腊时期,之所以盛行后世所认为的同性恋之风,其实「爱」最初指的是男性长者对年轻男性的「教」。这种爱伴随着知识的传递、观念和经验的分享。而对于年轻男性而言,这即是一种对「理念」的补完。
    • 亚里士多德:爱是主体性通过补全德行的过程。在「美」的文章里,我提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世仇」。所以在爱上面他们也有「对着干」的部分,但是整体来说他们均认为是因为主体性的不完整,才需要通过爱补完主体性。
    • 拉康:爱是将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给予一个并不存在的人。简单来说,拉康认为的爱,首先是你知道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其次,是这个人本身符合了这种「想要」。再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爱上的,是一个理想当中的自己。意味着对方在爱中,会是一个幻想客体,所以在现实中不可能完全对应自己的幻想和欲望。

这里需要单独将黑格尔和拉康拎出来,是因为他们很像是「真爱」这个坐标轴上的两端。黑格尔强调的「互爱」,是两个均为独立个体;而拉康则先承认了独立个体本身是「残缺的」、「不完美的」。但拉康特别强调了「幻想」这个点,是因为他认为人们在所谓的真爱中,找到了可以符合自己幻想的客体。换句话说,人们认为的完美的基础是因为「别人」还是因为「自己」?

当然是因为自己,因为他希望的是自己能够得到的,才会投射到对方身上以形成一种幻想。举个简单例子,有阳具/生育崇拜的人,会将这种符号的欲望投射至对方身上,希望对方拥有更大的阳具或者乳房。这个时候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幻想的存在是具有「主体性」的吗?显然没有,甚至是不可能有,因为一旦拥有了主体性,就意味着我们的幻想就有可能超脱我们的认知。就像是李敖看见了胡因梦便秘时痛苦的表情一样,她作为自己的幻想品,不应该出现不属于自己幻想部分的存在。

当然,真爱是否需要「主体性」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我在此时比较认可黑格尔的「互爱」。


主体性公式

那主体性到底是什么?

我其实很不喜欢扯定义,因为定义是最容易让人陷入到「认知偏差」里的。它不像是1+1=2,是一个底层公式。主体性本身在不同人、不同境遇、不同时代是有完全不同的解释的。特别是它还是个哲学定义,就更没有答案了。所以这一小节,我可能会回到比较抽象的视角,来进行一番逻辑推论。

主体性(Subjectivity),又译主观性,在哲学语境中与意识、能动性、人格、心灵哲学、现实和真理的观念有关。我在上一小节则使用的是「独立人格」。

首先,我并不认为「个体性」一定是完整的,也不意味着不完整的个体性是无法获得真爱的。那么「个体性」的不完整,则可以回到拉康的观点里重新拆解他对于真爱的观点。

正是因为个体性的不完整,所以需要通过幻想的方式,将它赋予给另一个不存在的人。所以,个体性包含了「幻想我」,即「我是谁」。有趣的是,我是谁怎么是幻想出来的呢?最后再来做解释。

其次,我在博客里多次提到,人即是生物概念的人,也是社会概念的人。人当然可以独立存在,但如果要存在于世,就需要在关系之中得到印证。所以「个体性」在与社会属性碰撞的时候,就会出现另一个「社会我」,即「他们认为我是谁」。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这个「他们认为」并不单纯是「评价」,更多的是你在关系里面充当了怎样的角色,在合作伙伴中你是一个可靠的队友、在父母面前无论你多大依旧是个被疼爱的孩子、或是在婚姻关系里你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另一半或父母等等。客观评价,则会关系到你作为这个角色的「适配度」,主观评价,则会影响你在这个角色之中的「存在感」。

最后,是剥离了幻想和这些身份标签之后的真正的「我」。这个具体性是内核,它的诞生是多维的,从基因排列导致的长相、体态、甚至是残疾与否;到原生家庭导致的性格、观念等等。这是「客观我」,即「我是谁」——这是一个更加客观的我,是你需要透过反思、实验、实践才能够客观面对的我。而最开始的那个「幻想我」,区别就在于,那是被你塑造之后的,更加主观的我,就像是求职简历里被包装得巧妙的那个自己。

主体性=幻想我+社会我+客观我

看到的难度,从外到内,越来越难,越需要客观。但是崩坏的顺序,却是从内到外,当无法面对「现实我」,又在关系中失去了「社会我」,最后就连「幻想我」也没人再相信,无法再找到那个与之对应的角色去给予幻想,这便是所谓的「主体性崩溃」。

另外,主体性的稳定是由内而外的,内核越稳定,就算「社会我」得到了负面评价,内核也不会受到太大冲突。但如果你追求的是「幻想我」,比如在互联网上精心营造的人设,一旦这个我被颠覆或否定,人们就容易进入到强烈的反抗情绪之中,从而迷失主体性。


我和「我」

考察主体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或者说对很多人来说是「没必要」的事。因为现在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折腾自己。对,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棒的态度,我也不认为主体性考察是必要的,除非你真的需要开始检视自己的「真爱」。

在这里提出「主体性」的问题,是它后面延展了不仅仅是真爱,还有关系、独立思考、心理疾病等等相关的话题,所以这个系列就先留在这里。

所谓的爱,是从离婚那一刻开始被定义的?

2025年3月11日 20:46

最近有个小插曲,在跟一个经历离婚的男性解决「心理」问题。

和很多「离婚剧情」一样,当婚姻不得不走到这一步时,人们才开始反思自己的婚姻、亲密关系,甚至是「我如何如何爱对方」。看上去,就是一个因为离婚开始感到后悔、忏悔,甚至是思考「我当初应该如何如何对对方」。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被裹了好几层情绪模块的「外归因」——他们将离婚的原因外归因给了一个历史时间点的「自己」。很显然,外归因给历史事件,显然就是在进行「证明恶魔的存在」。

对于这种事,我极其冷血,所以我会直接指出这种「自我感动」的底层逻辑——他想要挽留自己的婚姻,想要做出在婚姻存续期间没有做出的改变,想要尊重对方的选择——那现在对方的选择就是结束婚姻,那是否意味着也要尊重她的这种选择?


后悔药的意义就在于「它不存在」

我并不相信后悔这件事,就跟那些养宠物的人,在宠物临终前,抱着宠物哭天抢地地说「对不起」的人一样——你他妈在它活着的时候做了什么?

必须拆解「外归因」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卸下自我感动的面具。就算后悔以后,也得重新思考我要做出怎样的改变。

底层逻辑就是,你现在想要做的事,你的目的是想要挽回她。那么:

  1. 她是否有自己可以选择的权利,且这个权利是选择不跟你在一起?
  2. 你们的关系已经退回到了关注、甚至是联络的层级,你现在去继续创造共有(拍照给她看),这件事对于建立关系来说本来就有问题,而她现在都拒绝回应和关注,那是否意味着你单方面的建立共有就是在自我感动?甚至你还知道你的行为已经是于事无补的,那这种行为就更是做给自己看的了。
  3. 你觉得你是在配合她做事,那她就是想要和你分开,那你配合吗?

你一直在自相矛盾,然后一直在逃避「她确实想要分开的事实」,然后一个劲儿地在那里上演你想要挽留她、多关注她的戏码。这个逻辑本身就说不通,那你在「演」给谁看?

底层逻辑就是这么冷血,把你所有的假设都剔除之后,你必须要面对一个事实,就是你现在的情绪失控也好、多愁善感也好,都要面对一个问题:你离婚之后想要做出什么改变,而不是把你的世界都外归因给了离婚之后的崩溃。那你的主体性是什么,你到底是谁?如果这件事想不明白,你会长时间活在这种痛苦中,直到你对痛苦上瘾,因为这种痛苦可以成为你博取任何人关注的方式。

这就是所谓的「痛苦容器」。


爱,与主体性

我一直在追问他一个问题:即你的主体性是什么——你到底是谁,你在婚姻里是怎样的人,以及你希望爱是怎样的形态。

这个问题确实很抽象,但它可以很好地将当事人从「后悔」的外归因游戏里面给拉出来,面对现实,避免沦为「痛苦容器」。

真爱本身没有标准,而且每个人的认定不同。所以这件事我会从哲学的角度来聊,你也可以看看你现在的感情观、和你期待的感情观,更像是「真爱」这个坐标轴上的哪一个点。

起初,真爱被认为是一种「物理现象」,即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心动」的感觉,这是最初级的认知。

第一类哲学观:黑格尔认为的「互爱」,即相爱的两个人均是独立个体,拥有自己选择爱或不爱、以及商量的权利。既然爱是互爱,那么:

  1. 人无法爱上无法给予回应的爱(人能爱上无主体性的AI吗?);
  2. 爱是因为来源于不确定的互爱,即爱不是将对方驯化成自己想要的模样;(SM关系里追求的是全然交付,那这是爱吗?)

第二类哲学观:拉康认为的「每个人对他人的爱是对自己的想象」,即因为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模样,或是补全了某种自己期待的符号,而形成的爱。那么:

  1. 爱是一种镜像状态,希望对方给予自己想要的回应;(对方拥有「主体性」是否意味着他会离开我?)
  2. 现代人更具备独立性,所以无需依赖在其他个体上产生爱;

所谓的爱,是从离婚那一刻开始被定义的

有一句说烂了的话,大家都知道它的含义,但大家又都无视了它的含义——「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这件事情倒是有一个挺好的「外归因」——大脑。人的大脑的适应性比我们想象的跟强,它可以很快地适应某种固定模式、所处环境。比如你甚至可以闭着眼睛,在自己住了好几年的房间里从A点到B点。正是因为这种熟悉感,在人们从忙碌地工作回到居住地时,会在大脑中激活催产素和血清素,以提供安全感、以及睡眠准备。

久而久之,这种习惯会变成「无视」。关系也是这样,当两个人的关系长期处于平淡,甚至没有关注和回应的状态时,人们可能理解成是老夫老妻,但正是因为这种习惯,导致了对对方的无视。比如两个结婚几年的夫妻,丈夫甚至不记得当下妻子头发的样式和颜色。

那为什么,在离婚的这一刻会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官」。同样拿家来举例,当你在熟悉的环境里,大脑进入到「无视」状态时,它会对那些失序和冲突极其敏感,比如饭厅突然传来了玻璃碎掉的声音,这对于习惯的环境来说,是强烈的冲突。这个时候,大脑的情绪和分析模块会被瞬间激活,这种感觉就跟前面讲到的「真爱的物理现象」类似——这就是所谓的「吊桥效应」,指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走过吊桥时,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快。如果这个时候碰巧遇到另一个人,他会把由这种紧张刺激的情境引起的心跳加快归因于对方使自己心动而产生的生理反应,进而对对方产生情愫。

离婚,对于已经习惯甚至无视的状态,是强烈的冲突和毁灭。它带来的能量等级超过了大脑对于原本熟悉关系的处理负荷。于是这种「痛苦」强烈到人们开始怀疑自己——天啊,原来我是这么爱对方的。

甚至,这种感觉会让人上瘾,因为它比起平淡的婚姻,带来更强烈的激素反应,甚至会因为不断的自我感动式的挽救婚姻,识别那些曾经婚姻存续期的美好,会带来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刺激,「痛苦即甜蜜」。


我承认,这样的分析会显得很冷血,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否定那些爱和追悔莫及——但人总得向前看吧。

最终,关于爱这个命题还是会回到了那个核心——我是谁,我在「爱」里又是谁?

近期测试的几个软件

2025年1月31日 00:15

近期收到或抽到了一些软件,都挺有趣,放在一起聊聊。

写完才发现 5 个项目的作者都是推友。

Juchats

推友 @Cydiar404 的项目 Juchats,快速访问多种大模型(如下图所示)。整体功能与 POE 类似,价格更便宜,界面更简洁,可以用支付宝直接付款。

目前已经稳定运行一年多,比较贴心的是有个 1.99 美元的日套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测试一下。

CleanShot 2025-01-30 at 23.27.02@2x

Tooboo

YaoYao 跳绳软件作者 @haozes 的新产品 Tooboo,这次的定位是跑步和徒步旅行,软件风格特别舒服,和 Apple watch 适配的也很好。

支持与 Strava 同步,可以从两步路和 AllTrails 中导入路线。

竞品是 WorkOutDoors,支持得运动项目更全一些,但老项目界面稍微粗糙些。Tooboo 的优势则是设计和交互更现代,更新也更勤快,未来可能添加更多功能。国区买断价 48-68 块,很不错。

IMG_3025

Photoncam

推友 @JuniperPhoton 的作品,用起来很舒服的拍照软件,可以配置 LUT,自带的滤镜也挺不错,玩法多样。

我喜欢它的原因比较个人。平时手机拍照比较习惯用 1:1 的框,Apple camera 没有长期固定 1:1 的设置,拍照前总要多个步骤,这个软件则能固定 1:1。

正好换了 iPhone16,就把 Photoncam 锁在了相机键。想 4:3 的时候再启用 Apple camera。

注:经网友提醒,iPhone 原来可以固定设置,选项名:Preserve Settings。

最近简单修图和加边框也用的它,挺顺手,偶尔精修的时候才用 Darkroom(开的越来越少了)。

IMG_3023

Piecelet

推友 @vanillaCitron 的作品。

Piecelet 是 iOS 版的 NeoDB 浏览器,体验不错,这回在手机上添加书影音记录更方便了。

NeoDB 本就相对小众,愿意花心思为这个网站做软件,还是上架的 iOS 软件,不容易。

比较好奇 Piecelet 的含义。

IMG_3021

SteveFans

@st7evechou 的作品。

SteveFans 能以小组件的形式追踪社交软件的关注数等数据,包括 Youtube、Twitter、Bilibili、Telegram等。

这个软件感觉很适合做自媒体的朋友使用,在创业阶段有个方便浏览数据的小窗口,很方便。

IMG_3022

混为一谈的爱

2024年12月12日 11:12

这段时间,博客一朋友跟我在Telegram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昨天他聊到了他的梦境,是关于学校的梦。他在梦里,以上帝视角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他大脑构成的宇宙里行事。最后他「放过」了这些学生,让他们安全撤离。

我评价他很善良,至少在我所有关于学校的梦境里,我总是会不停挑战权威,在学校制造麻烦努力逃脱梦境。要是我以上帝视角为学生们制造了个美丽新世界,我必然是制造丛林游戏的规则,让他们在里面「大逃杀」。

因为这段梦境,我们聊聊起了他的学生时代,以及学生时代一段美好甜蜜的「感情」。

概述一下就是我觉得她挺漂亮的,然后对我又很好,而且做了我同桌,我没事找事搭话,她又算敷衍一下吧。有学习问题我们就互相请教一下,但还是我教她居多。然后也当我是朋友,我也当她是朋友,但是后面我感觉自己喜欢和她聊天及在一起相处的感觉,然后在明知有人追求过她且还在坚持(?)的情况下,闹掰关系后,又典中典跟她告白了,然后典中典被拒绝了。当时就是感觉和她聊天都是开心的, 一天里的不快乐都可以消失。

朋友的回复

我很喜欢「解构」学生时代的情感,灵魂拷问这些必须用成年人逻辑重新审视「初恋」的成年人。

我给你分下类,可能有点残忍

  • 生理上的喜欢,想和她牵牵小手亲亲小嘴;
  • 心理上的喜欢,想和她保持这种暧昧拉扯关系(但前提是你们彼此透露过喜欢);
  • 所有权上的喜欢,跟你在一起久了之后,因为习惯导致了依赖感。就好比一只猫每天黏你,有一天它突然去黏了别人,会有强大的失落感;

感觉都有。

朋友的回复

这就是青春呜呜呜。

「解构」学生时代的情感并不是恶趣味,而是会让人突然意识到,在那个可以随便立下海誓山盟的年纪,我们全然地爱过一个人的经历,是多么难得的啊!当你进入到成年人的世界后,你发现自己有一天可以清楚地拆分自己的喜欢和爱时,那种混为一谈的爱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不是说混为一谈的爱「不好」,而是在成年人的法则里,它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好好吃饭 意大利肉酱面

2024年12月9日 13:21

对意大利肉酱面最初的回忆可能是萨利亚和必胜客,萨利亚的味道很寡淡,必胜客的则浓一些。

后来吃了一次「镰仓PASTA」,才知道意大利面原来可以这么好吃。有点可惜的是几年前上海的镰仓陆陆续续关门了。

之前有一段时间自己住,偶尔会简单的做意大利面充饥,但谈不上好吃。

最近开始想要好好做做意大利面,发现意大利肉酱面其实是个慢烧料理,长时间的炖煮才能让风味融合。

拿着基础菜谱,先简单实验了一下。

  • 肉馅 1:1 组合了猪肉和牛肉,煸炒后待用
  • 用炒肉馅的底油煎软洋葱碎,然后与肉馅混合
  • 放入胡萝卜碎和芹菜碎,再加入一点黄油,混合均匀
  • 放入新鲜西红柿和意面酱
  • 加盐、糖、黑胡椒和料酒
  • 小火炖煮90分钟

味道比以前好了许多,但感觉还是不够浓郁。

隔夜再烹饪时,我稍留了一些煮面水,再加了一些牛奶,和意面、酱料一同收汁。

酱料裹的更均匀,也更浓郁了。

但这次的肉馅感觉太瘦了,脂肪不够,所以肉的味道不够香。另外,即使加了两个西红柿,番茄味还是不够突出,酱料的层次也不够丰富。

下次煮酱料的时候,想加点培根碎、浓缩番茄膏和肉高汤,炒肉馅的时候耐心些,煎出焦化层,把料酒换成红酒,出锅时再加点芝士和牛奶收汁。

整理一下新菜谱,下次待用:

  • 肉馅1:1混合猪肉和牛肉,煎出焦化层后盛出待用
  • 用炒肉馅的底油煎培根碎和洋葱
  • 放入胡萝卜碎和芹菜碎,再加入一点黄油,混合均匀
  • 放入新鲜西红柿、意面酱和番茄膏
  • 加盐、糖、黑胡椒、红酒和肉高汤,可以尝试加少量月桂叶、牛至和迷迭香
  • 小火炖煮90分钟
  • 快出锅时,加入罗勒、芝士和牛奶,大火收汁至酱料浓稠

想做出好吃的食物还是得耐心。

另外,最近在尝试 Reeder 作者出品的菜谱软件——Mela,一如既往的舒服。

可 Self-host 的 mealie-recipes/mealieTandoorRecipes/recipes 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祝大家有个好胃口!

剑玉 Kendama

2024年12月7日 17:21

剑玉(けん玉、Kendama),是一种源于日本或法国的民间游戏,由三皿一刺一绳一球组成。19 年的时候手痒买了一个,后来断断续续的玩着,越来越喜欢。

CleanShot 2024-12-07 at 17.02.49@2x.png

前几天在东京,特意去了涩谷附近的剑玉店,氛围很国际化,甚至店内是英文交流。一个老哥疯狂炫技,眼睛都要跟不上了。

各种异性、大型、小型的剑玉也让人目不暇接。东西很多,但价格略高,且我能接收的价位中,没有淘宝的选品看上去精致。

于是人处东京,淘宝激情下单,买了一款咖啡豆元素的国产剑玉。

这两天终于到手,比之前买的基础款稍大一些,枫木剑柄,白蜡木的球。黏性漆和稍大的大小皿,感觉更容易上手一些。线稍长,还需要一点时间适应。小缺点是剑柄和球上的文字有些多,如果都去掉,会更简约好看。

.png

这两年看电脑的时间太多了,需要一些不用眼的小活动,间歇性休息一下,剑玉就是很好的选择。

它的基础动作并不难,很适合和朋友一起体验。之前去露营的时候,我带了剑玉和飞盘,挺欢乐的。

目前我只能玩一些基础动作,连招对我来说还太难了,之后打算好好修炼一下!

为什么人们开始不会“提问”了?

2024年12月3日 20:30

这段时间和@松易涅 形成了一个奇妙的一来一往的交流关系。我们在Telegram给对方留言,有时候及时聊天有时候慢慢回应。我是在对自己做一个实验——如果通过社交的方式,我能收集到多少灵感。显然,在这段时间的聊天中,我们彼此给了对方非常多的灵感,不停有新的话题被开启、然后闭环、话题和话题之间又形成连接……

之所以说是“实验”,是因为我有意识地掌控了“社交进程”。

一开始,我跟他的社交流程是“观点-观点附和”的方式,我提出一个观点,于是他根据这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很多时候这种看法不是“相对的”,而是进一步地证实这个观点的可行性,甚至有些像“鹦鹉学舌”在拉进彼此的关系;

接着,我开始主动“提问”,然后得到他的“回应”。在这种提问的过程中,观点就有了“不同”而不是简单的“附和”关系;

现在,主动提问的那个人不再是我,而是我们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会随时随地地向对方提问,提问就意味着需要得到对方的回答,并且在这个回答中有可能把问题抛回给对方。于是就形成了“提问-回应-提问-回应”的关系。


聚光灯下的独角戏眼里是没有观众的

我手上有一个话剧疗愈的项目,每一场会有6个陌生人、或认识的人、甚至是情侣夫妻档。在一周的时间里,暂时组成一个放下身份的小社会(当然,也有人会极力地维护自己的地位)。在这种全然社交的过程中,他们彼此会形成短暂而紧密地社交关系。从一开始地互相抢话筒、到真正地关注到彼此、再到他们之间形成的镜像关系(例如有人觉得别人是自己的父母原型、是过去的自己、是想要成为的自己)。这个过程中,我和我老婆或作为观察者和主持人的身份,不停强调三件事:

  • “在看着对方说话时,请用‘你’而不是‘Ta’。”
  • “在别人说话时,请不要抢走对方的话题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 “在关注他人时,请用‘提问’代替质疑和反对,因为你只有学会了如何提问,才会真正做到关注对方。”

说实话,这三件事对于很多现代人而言,也是很难做到的;甚至一些人会嗤之以鼻这样的“规则”,会瞧不起任何人觉得他们没有资格跟自己交流。

这三个规则其实在讲一件事——“看见对方”

不知道你在社交场合是否也见过类似的人,他们无时无刻都是那个拿着话筒说话的人。哪怕是别人在讲述自己的经历、感受时,他们也可以轻易地抢走话筒开始说自己的事情。就例如当你观察到手臂有伤疤,“看见对方”的做法是询问对方这代表什么。而时刻需要被关注的人,会假借询问对方手臂上的伤疤,转而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哎,我以前初中也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抢话筒”的内核是无时无刻都在索取他人的关注,关注越多越证明他们的存在性和特别感。为了维系这种存在感,他们甚至会不停加码,开始杜撰、吹嘘装逼、故意抬杠、甚至主动追求痛苦变成那个苦难主角。


当我们意识到第四堵墙存在时,表演就会开始

“第四堵墙”是一个戏剧术语,指的是一面在传统三壁镜框式舞台中虚构的“墙”,是演员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观众透过这面“墙”可以看到戏剧设定的世界中的情节发展。如果演员把观众席当作是一堵“墙”,假装其不存在时,可以提高自己进入角色的信念感。但也正是因为这堵墙,表演又需要“尽兴”,否则又会影响戏剧的效果。

演员因为经过专业训练,是可以通过“信念感”来进入不同角色,但普通人很难真正“无视”第四堵墙的存在。所以,当我们意识到有“观众”存在时,就会无意识地进入表演状态。同样,既然是无意识,又可以通过识别无意识的方式,将这种无意识反向利用——这就是所谓的“信念感”。

在疗愈话剧里,很容易发生一种奇妙有趣的现象——“观察者效应”。当然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表现是被人瞩目时,他们的提问会越来越“不真诚”。特别是当群体中有一个权威代表时,比如疗愈话剧的第一场是丁锐主持时,参与其中的几乎都是他的“粉丝”,粉丝们为了向丁锐证明自己的能力,甚至会在提问的时候,有意识地进入到表演状态。他们的提问不再是向被关注者提问,而是表演给丁锐看——“你看看我这个提问的水准是不是很厉害,我是不是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

本质上来说,这样的表演式“提问”仍然是希望他人关注自己,而没有真正地做到关注别人。


没有被关注的表演,就没有谢幕的落寞

这里,就会出现一个新的话题——“我为什么要关注别人”。任何人与人的关系都是从联系、关注、回应,在进入到共有的。亲密关系(不仅仅是情感关系)还有更高层级的依赖、抱持和融合;亲子关系的最终的融合是分离。因此,大致上,我们要建立一段无论是友情、合作、爱情、婚姻关系,都可以用这个路径找到问题所在。

我在《没有回应即是绝境》已经拆解了“回应”的重要性,这里就不再赘述。在回应之前,联系和关注则是对他人的“看见”。如果你不关心别人正在发生什么,你哪来的“提问”话题呢?总不可能又是以自己的舞台开场:“我今天吃了一个很好吃的外卖,你吃了什么?”对方老实回答“我吃了某某火锅。”你这就来兴趣了:“某某火锅不好吃,我给你推荐一家好吃的,我上次吃他们家的……”发现没有,这个还是在舞台上演自己,久而久之,你对这样的人也会失去兴趣,因为他无时无刻都可以把关注拉回到他的头上。

不过,这样的“自查”过程是很羞耻的,就算当时意识到自己确实很爱抢话筒,他们也能为自己找到各种意义上的开脱——他们的话题太无聊了、我不希望冷场、我觉得我能引发大家的讨论。

行吧——久而久之,看不见别人的人自然而然也会失去越来越多的观众。直到他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安慰——我就是自己表演自己的,你爱看不看——那你他妈就别发出来让别人看见啊?


人们不会“提问”的内核是眼里只能看见自己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提问”和“抬杠”的区别。

提问,是通过关注对方之后,提出对对方感兴趣的问题,前提是你对这个人有兴趣;抬杠,是通过贬损对方,来提高自己的存在感并获得廉价的尊严感。抬杠的前提是关注自己,抬杠者只关系对方的漏洞,从而体现出自己的“能耐”。

向人提问有几种类型:

  • 索取答案,通过提问的方式获得观点反馈;
  • 索取价值,通过诱导等方式获取观点支持;
  • 索取存在感,通过提问的方式(特别的当外人见证时)获得能力认可;
  • 建立交流,通过提问的方式释放“我在关注你”的信号(它可以是你对这个人真正感兴趣,也可以是利用这种方式获取好感度)

而在交流里面还包括:引发互动、引发思考、确认假设、转移焦点、切换赛道、教育传输等等,但这些所有的前提是需要有“交流”存在。如果你一直抢着话筒,任何话题都可以回到自己头上进行表演,那这不是交流,而是你的独角戏表演罢了。能不能看见别人,和会不会看见别人,这是两件事,而有的时候我们看见被人也是为了关注自己。

举个例子。一对热恋期的情侣,走在河边的步道散步。女孩一直在摆弄自己的衣服,检查自己的妆容,总是觉得自己说的话是不是让两个人冷场的,所以一直有些别扭和害羞——这个女孩这种摆弄的过程,其实是对自己的过分关注,觉得自己在对方眼里的形象不好。她就像是一个一直在摆弄自己蝴蝶结的人,对方说什么她都不在乎,只在乎自己此时此刻美不美。

我们在社交里也经常会有这种情况,总觉得自己说话不得体、自己这里是不是做得不对、自己发这条消息是不是在打扰别人、自己发这个朋友圈有没有人看,其实内核都是在“摆弄蝴蝶结”。那这些独角戏,我们真的找对方确认过吗——“我这样做对不对”,我相信敢做到这件事的人,少之又少——因为过分关注自我的人,本质上极其脆弱敏感的,所以才会如此在意他人的眼光而只能看见自己是否受到伤害。


先学会看见别人吧,再来学习“提问的技巧”

本来不打算写这一小节的,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了解“原理”和内核,只希望看到“方法论”,那这一节就来聊聊看见别人的方法论吧。

  • 时刻记住,你要关注的是“人”,所以你要切入的话题也是关于“人”,而不是硬找一个“今天天气真好的”话题;
  • 不要评价他人,因为你不知道对方的雷区在哪里。我知道夸人很好,但是乱夸人也是一种打扰。比如“你看起来好瘦”这句话,虽然很好听,但如果对方听够了这种表扬,你的话或许会被当作是“奉承”;甚至如果对方有身材焦虑,你这句话等于告诉对方“你如果胖了你就不好看了”;
  • 如果你就是想夸,与其夸大家都能看见的“点”,不如夸她从未被夸的点;但是要做到这点,你就要充分地观察对方,甚至要动用你的底层逻辑去分析对方。女强人希望被夸什么?独立?衣品?财富?感情观?要如何确定那个方向是对的,你至少先要听听对方怎么说吧——所以,不如试着提问吧;
  • “你是最特别的”。人都希望自己是特别的那个。那如何找到对方的特别,有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例子如下(但是内核需要你自己理解)

女强人的脖子上带了一个珍珠项链——你或许能想到的是“这串珍珠项链好漂亮”——请把这个问题回到第一点,你要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珍珠项链这个“物”——换一个问题“你戴这个珍珠项链真漂亮”——对方或许早就听腻了这样的赞美,这或许听上去很是客套话——换一个问题“我好少看见有西装配珍珠项链的风格呢,一看就知道是你的风格,你很喜欢珍珠吗?”——你真特别,我看见了。

中年男人的独处时刻

2024年11月27日 11:00

今天这个话题可能会试着揭穿一些“中年男性”的老底,所以我会在文章最开始把预判和规避的事情都说清楚:

  • 不是所有中年男性都会这样做,即使你做了也没关系,我不关心。
  • 一定有人会用“你这么了解说明你就是这种人”来覆盖我写作时的其心可诛,我不关心。
  • 综上,反制手段就是“你干嘛跳脚,我说中你了吗”,至于是不是真的说中了,其实我也不关心。

什么时候,作为一个男性会意识到自己非常单纯。

  • 按摩之前,女技师端进来一杯热水和一杯冰水,男客人把它们都喝了;
  • 按摩之前,男客人把三个果冻都吃了;

能看懂这两件事,就跟小时候玩的那个“处男线”游戏是一样的本质。不知道你小时候流行过这样的说法没?在男孩子的手臂关节内侧,往手掌方向大约一寸左右的地方,有一道类似于刀痕或手指甲划痕的线这条线被称之为“处男线”,男孩会常常确认彼此的手臂,一旦哪个小男孩没有了“处男线”,就会被嘲笑。

但是,这个游戏会在某一个年龄段突然转向——开始嘲笑还有“处男线”的那个人。

如果大部分男性,都看懂了刚才那两件事,是否意味着看不懂的男性是那个还保留着“处男线”的人;但如果我加一个条件,刚才那两件事,是玩过“洗荤脚”的人才明白的,那是不是一些男性要急着退出了,努力证明自己手臂上还有“处男线”;那如果让认知偏差的情况更严重一些,这不仅仅是“洗荤脚”这么简单,是嫖过娼的男性都能明白这两件事,那是不是大家都变得“纯洁”了,根本看不懂上面两件事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一个指标跟游戏规则,是可以用直接的方式贴标签,至于当事人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这两件事的,他们无所谓事实,只关心观点本身就是指向的——嫖过娼。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起他呆在车上听歌的独处时光,他称之为“中年男人最后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因为有了孩子,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孩子,当我给他解释完孩子通过催产素影响成年男性,导致性欲下降的真相之后,他还是觉得很“苦”。硬要说他真的在这段时间有做什么吗?其实也没有,就是听歌发呆,拖延回家的时间。

先从理论说起。

女性对男性有天然的“评判权”,母亲对儿子,妻子对丈夫,她们可以直言不讳说自己的儿子学习不行,自己的丈夫做爱不行。所以,这种天然的评判权会具象化成一种“上位者”的形象。

——《怨妇和渣男总是成对出现》

这种评判权常常和男性尊严挂钩,甚至以牺牲男性尊严的方式来强调自己的“上位者”形象。因为长期被评判,男性会本能地逃避这种环境。特别是这个男性在职场上也是被评价者,一想到回到家还要被女性评价,所以他们宁愿拖延回家时间,来避免被评价。

那如果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不会评价自己,而是充分肯定、给足情绪价值的对象,就可以完美地补上这样的能量失衡。所以出轨发生在这一刻还是很能理解的——比如接受“服务”。

而只有当女性是作为收费的服务者时,因为买卖关系,男性可以暂时凌驾在女性之上,嫖客因为给钱购买服务,就算自己三分钟早泄了,也可以说是妓女的活不好。这个时候如果妓女继续保持“上位者”的身份,对嫖客进行了评价,那她必然就会失去客户,所以她为了“客评”当然会给足对方情绪价值:“你是我见过最大的鸡儿了~”

——《嫖客最害怕的是妓女做了一桌饭菜》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希望有独处时间的男性,都有购买“服务”的经历,也不是说他们一定会走上购买“服务”的这条路。


车是男性暂时逃离评价的避风港,而车又刚好是大部分女性无法深入了解的领域。于是,这个赛道就横跨在了中间。女性不懂车,男性就利用这种不懂,将车开进维修厂修车,进而获得更多的独处时间。根据修车的复杂程度,就有了时间上的差别,于是就出现了6P和8PP的差别……

我当年在豆瓣揭露过一个被众男性追着讨伐的真相——就是社交软件里的“修车群”到底是什么?那到底是什么,我只能说这是某种形式的“中年男人的独处时刻”,跟女性的“做头发”是一个道理。但是不是真的发生了“那样”的事情,在没有得知真相之前,其实都只是手臂上的“处男线”游戏罢了,你可以因为有而证明自己是处男,也可以因为自己没有去证明处男才是傻逼。

我只是说了原理和推导逻辑,没有说每个人享受独处时刻的男人都在这样想。

“你干嘛跳脚,我说中你了吗?”


还是升华一下吧,男性其实也是需要情绪价值的。中国社会从小对男性的教育是“压抑”的,比如男儿有泪不轻弹,或是男人不应该过分地表露情绪。但是这是人之常情,在没有正确地释放、识别情绪之前,是没办法“压制”和引导情绪的。久而久之,男性就背上了太多世俗价值观所形成的“标准”。

恰好,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女性因为贪恋“上位者”身份,继续对男性进行打压和煤气灯效应,那这些长期缺少关注和情绪价值的男性,多多少少都会希望通过某种其他途径获得短期成就——比如钓鱼、竞速、游戏等等。

而男性恢复其脆弱的尊严感,往往也是用最直接的、及时反馈的方式,比如通过游戏获胜、或是对另一个男性的羞辱以获得尊严上的直接胜利、能量更弱的可能就是虐杀流浪动物以换取支配感。我们常说的“对抗父权”又是在对抗什么?男性是在对抗尊严被挞伐,希望自己能够被当做男性正视。其底层是在追求“尊严”,阻止“爹”对自己尊严的入侵和践踏(爹味浓,是因为他们自身的雄性能力衰弱,只敢说教不敢发生正面冲突,只能拿捏他们可以拿捏的男性,比如自己的儿子、学生、甚至是GAY);而女性是在对抗控制,当女性在向外寻求归属感的同时,因为“爹”对自己的百般贬辱,导致女性失去“性魅力”同时丧失归属感,这就是女性在对抗父权时反抗核心。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了,明明是很多男性不懂如何给女性提供情绪价值,凭什么要作为女性的我去给他提供情绪价值?那这个话题之后再说,这是另一个东西,被称之为——哄资源。

原创:慈母情深

2024年11月21日 10:45

晚风轻轻吹起银发,
岁月把皱纹修成一朵花。

母亲,
这世间最温柔的字眼!
母爱
这世上最真实的情感!

我常会想起那段艰辛的岁月:
那是母亲工作的厂房:
空间低矮压抑
四壁潮湿颓败
噪声震耳欲聋
那是母亲工作的样子:
戴着褐色口罩
眼神疲惫不堪
不愿耽误时间
那是母亲掏钱的一幕:
衣兜掏出毛票
皲裂手指塞钱
令我鼻子一酸

舐犊之情
流淌在血液里的
爱和温暖!

Kagi 使用体验和近期更新:翻译、助手和与Perplexity的对比

2024年11月17日 10:50

距上次聊 Kagi 已经过去几个月,当时初用不久,分享了一些使用技巧

近期 Kagi 又更新了一些功能,如翻译、助手(Assistant)和一些基础体验优化。

基础体验优化

Kagi 技术团队的响应速度很快,5月份的时候发邮件建议将中文「?」作为快速回答启动器,近期不知不觉中就支持了。

另外,Kagi 有一个贴吧 Kagi Feedback,能提交希望实现的新功能,并还可以勾选 Roadmap 中优先级高的任务,支持得人越多,进度应该会越快。

Translate

翻译功能是这个月新加入的,访问 translate.kagi.com 即可直接使用,界面清爽,由于是基于LLM的翻译工具,速度不及谷歌翻译。

大多数情况它的体验不错,但对科研相关专业词汇的识别,Kagi Translate 的效果就有些一般,经常出错。希望未来会有针对性的优化。

有一个小技巧:将翻译界面下面的 Kagi Translate 书签移动到书签栏,后续在希望翻译的网页上点击该书签,即可跳转到 Kagi Translate 界面得到网页翻译结果。

CleanShot 2024-11-17 at 10.20.50@2x.png

Assistant

9月份 Kagi 公布了 Assistant,需要 Ultimate Plan 的用户才能免费使用。家庭组用户可以将单个用户升级为 Ultimate Plan,该用户需每月额外支付 15 美元。

Kagi Assistant 与 Perplexity 的功能接近,并可以访问 Claude 和 ChatGPT。实际体验略逊于 Perplexity,但差距不大。毕竟是刚出的功能,值得期待。

15 美元比 Poe 的月费要便宜一些,界面舒适度要优于 Poe。日常使用中我是能把 Poe 每月 token 用光的,Kagi 似乎目前还没有限制,我就使劲用吧。

CleanShot 2024-11-17 at 09.39.30@2x.png

个人体验

Kagi 我目前是 Ultimate Plan,Perplexity 也购买了会员。

未开启 Kagi Assistant 之前,我的使用体验是:

  • 需要快速概览的用 Perplexity,它给的信息会具体易懂一些,日常快搜常用。
  • 需要精确性和真实性的用 Kagi,先看「快速回答」里的概要,然后往下翻精确信息源。
  • 专业性越强,越想了解得深入,越会选择 Kagi。

开启 Kagi Assistant 之后:

  • 很少开启 Perplexity了,偶有 Kagi Assistant 回答不清晰的问题,Perplexity 其实也无法解决。
  • 「Kagi 快速回答」可以快捷跳转 Kagi Assistant,还挺常用的。
  • 小众服务的福利是 Kagi Assistant 无须梯子,即可在国内使用。

其他

Orion 浏览器也是 Kagi 公司的产品,最近发现它的日常更新维护还挺频繁的,也又评测了一下,发现兼容性还是堪忧,沉浸式翻译的 Chrome 和 Firefox 版都无法正常支持。

上班摸鱼玩什么?

2024年11月14日 16:50

我以前很喜欢放置类游戏,适合摸鱼,不耽误干活,偶尔瞄一眼就好。

最初玩的是传统放置类 Time ClickersCookies ClickerSpace IdleClicker HeroesTap Heroes,打怪升级;或是经营类的 AdVenture Capitalist。后期就慢慢无趣起来。

Idle Spiral 则是更特殊一些,披着数学和几何的外壳,偶尔看着发呆还挺治愈。

后来喜欢玩 Cell to SingularityMelvor Idle。Cell to Singularity 的中文名叫「从细胞到奇点」,玩的时候让我想到了一款老游戏「孢子」,将科普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初期特别有趣。

Melvor Idle 的中文名叫梅尔沃放置,由 RuneScape 同制作者开发,个人最喜欢的一款。游戏机制复杂耐玩,动画不多,算是文字游戏。放置类游戏就是数值游戏,这样纯粹些更好。

同样极简风格的还有 Poke Clicker猫国建设者Evolve魔法理论,网页就能玩,有不同的故事背景。

如果你想试试这类游戏,我会推荐 Evolve(免费) 和 Melvor Idle(付费)。另外,还有一款画风特别舒服的种田放置类游戏 Rusty’s Retirement 也不错,音乐很舒服,可以放着当白噪音。

CleanShot 2024-11-14 at 16.46.32@2x.png

网络小说

2024年11月8日 13:49

前段时间卧床养病,难得有闲心读些小说,这两本是比较喜欢的。

《我本无意成仙》

一人一猫的游记,没什么戾气,读起来舒服。剧情不似一般网络小说那么紧凑,随时能停下回味一会。作者有时在写小说,有时却像写散文,不知是优点还是缺点,恰好我挺喜欢这种感觉。

猫儿叫三花娘娘,白天当小神吃供奉,夜里帮村民抓老鼠,憨厚可爱。有这样一只猫陪着,确实不会很孤单。不知三花娘娘如果和夏日友人帐中的猫咪老师相见,会聊些什么。

这本书中,主角是谁似乎不那么重要,路上有故事,猫儿很可爱,足矣。前段时间跟女友聊过自己会养猫还是狗? 现在看来,还是更喜欢猫一些。

读得时候常会想起《烂柯棋缘》,也是慢悠悠的讲故事,入世、修仙、游记。

有点想念《悟空传》,这种文风写的太长就拖沓了,少一些韵味。

《道门法则》

这本讲的是道门里的官场斗争,初读的时让我想到了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点烦》

主角的仙缘与官位和功德相关,而修仙者没那么在意凡间官职,使他能够错位竞争。想起一句老话,走暗路,耕瘦田,进窄门。

修士、平民、政府,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和隔阂。主角从政,其实某种意义上是军用科技下放民间,在互利的基础上,成为了三者的润滑剂。

前期很好看,半本之后略微有点疲倦,就没有再读。

Devonthink 出品的免费软件

2024年11月4日 20:42

DEVONtechnologies 是一个 macOS 软件公司,其最知名的产品 Devonthink,用于文件和信息管理。

每次逛 Devonthink 的社区 —— DEVONtechnologies Community,都能给我不小的惊喜。前段时间发现 DEVONtechnologies 原来还发布了很多功能强大的免费软件/插件:

WordService,针对选择文本的小工具,比如转成繁体中文、格式化文本等。

CalcService,是一款公式计算插件,在文本界面都可以使用。

EasyFind,用于替代 Spotlight 的文件检索软件,适合更高级的精确文件搜索需求。相似的软件还有 GoToFileFoxTrot Search

Neo Network Utility,网络工具,用于获取网络适配器信息并诊断常见的网络问题。

PhotoStickies,将喜欢的图片直接展示在桌面上。桌面相册(photoalbum)也有相似地功能,样式稍微好看一些。

ThumbsUp,设置好参数后,将图像拖拽到该软件的图标上,即可调整图片分辨率和大小。

XMenu,在菜单栏添加程序、文件、文档、文本的快速访问窗口。

DEVONagent Lite,网页检索工具,可以提前配置一些搜索习惯。完整付费版为:DEVONagent Express 和 DEVONagent Pro。

我不想带脑子啦

2024年10月18日 15:19

前段时间腰伤严重,牵动神经,不贴膏药起床都成问题,就更别提看论文了。

只能趴着刷手机,刷着刷着就刷到了徐艺真的短剧,她真是有点搞笑天赋在的,每部都是又土又上头,特别是和孙樾搭档的几部。

身体不舒服的时候,看一会,挺好的,偶尔就是需要一点不带脑子的快乐。

找短剧的时候推荐直接在 Youtube 上搜,大概率能找到全集,而且清晰度还不错。如果没有就试试 iyf 吧 (推荐 Jixun 的小插件)。

写到这里,有点怀念《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记得以前这类作品叫网络迷你剧,大部分都是搞笑题材的。现在的网络短剧模式则在轻松的基础上,更多元了,开始有各种各样的题材。

短剧确实能带来很直接的表层刺激,但看多了之后会有点疲劳。所以现在一些短剧也开始尝试略微复杂的剧本。

以下是最近看到比较有趣的短剧:

蔬菜汤和隔夜燕麦

2024年9月10日 23:52

最近在找一些自己做饭方便且健康的食谱,这两种吃起来很不错。

隔夜燕麦

个人不喜欢喝热牛奶,早餐也偏冷食,所以看到隔夜燕麦这个食谱的时候,就觉得很棒。口感和口味都能根据喜好调节,也不容易吃腻。

基础做法:

  • 准备密封容器
  • 倒入适量「即食燕麦」
  • 倒入冰牛奶,水位线高过燕麦一点就行,可自行调整口感
  • 闭盖,放入冰箱过夜

第二天早上就能食用了。单独吃隔夜燕麦比较单调,可以自行调味。
以下是几个基础搭配:

  • 加蜂蜜和酸奶
  • 加果酱
  • 加酸奶和香蕉
  • 加黑巧克力碎和酸奶

优点:

  • 更好消化
  • 含有抗性淀粉,饱腹感久,摄取的热量更低
  • 将燕麦浸泡过夜可以减少植酸 (phytic acid, inositol hexaphosphate, or IP6)含量。植酸会损害(阻止)身体对锌、铁、钙和其他矿物质的吸收。
  • 可添加其他元素,搭配很多
  • 节省时间,制备方便

蔬菜汤

食谱来源于《哈佛蔬菜汤》,核心材料刚好都是我喜欢的,就试做了一次,味道很不错。备菜和烹饪都非常简单,食材健康,挺适合做日常食谱。

核心材料:

  • 卷心菜、洋葱切块
  • 胡萝卜不削皮,切滚块
  • 南瓜去籽,连皮,切块

可选材料:
金针菇、虾、豆腐、虾皮。

做法:

  • 全部倒入锅中,加水,大火煮开
  • 小火慢煮 10 分钟左右
  • 少盐,少调味,可加一点橄榄油

优点:

  • 有蔬菜有碳水,可以不另外吃主食
  • 热量低,易于吸收

户外日常兼容的好物推荐

2024年9月9日 20:34

Nike Pegasus Trail 4 Gore-Tex 越野跑步鞋,好像是派友推荐的。那时我还不熟悉 Gore-Tex,刚好想买新鞋就入手了。目前穿了一年,真香。很适合上海梅雨季节,透气性也不错。

酷态科 10 号,10000 毫安充电宝,外观和质量都不错。

UTO 运动内裤,「王哥我想玩户外」推荐的。不贵,很好穿。

Snow Peak X JINS 磁吸夹片眼镜,近视眼镜和墨镜双功能,纯黑板材哑光外观。墨镜部分带磁吸可拆卸。墨镜部分带偏光镜,开车时带刚好。镜腿可以内扣,这样运动的时候也不会甩下来了。眼镜包带快挂和肩带,挺户外的。

Bellroy Lite Sling 7L 斜挎包,在轻薄和耐用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太薄的材料,没有隔离,背起来舒适度很差。尼龙材料则太硬了,自重也会比较重。在外出旅行的时候我会先用来装数码产品,到旅店后再拆出,逛街的时候背。轻量化出行,舒适度很高。

Keith 400ml 钛水壶,国产的,比 Snow Peak 便宜一些。杯盖上有一个挂钩,刚好可以挂在斜挎包上。自重很轻,所以每日携带负担也不大。另外,刚好可以装下 Manner 的大杯(335 ml),凑自带杯折扣。缺点是容易沾上液体的味道。

Cuben 收纳袋,很耐用的材料。日常使用会有一种踏实感,游泳的时候可以装湿衣物。配合快挂还可以挂在斜挎包上。缺点是价格昂贵。买过几次 Psnake 的产品,质量不错。

迪卡侬坚果棒(海盐蜂蜜味),没有士力架那么浓郁,坚果多。近期常备在背包中,户外旅行的时候补充能量。

Altoids 城市 EDC (Everyday Carry),小盒子里的日常工具集合。具体可看我过去写的博客,确实很实用,这半年大部分都有用上。

HeroClip 多功能挂钩,和一般快挂的区别是多了一个折叠的挂钩,可以将书包等稳稳的挂在原本没有挂钩的地方,比如厕所门上。在厕所很脏的场所,这个功能太太太实用了。

Bellroy Classic Backpack plus v2,优秀的城市通行包,很满意。质量很好,自重合理,有很多夹层,储物设计优秀。外观在正式和休闲之间。缺点是不防雨,如果有防泼溅的功能就更棒了。

之前女友送了我一条 Patagonia 的短裤,板型好看,防泼溅,特别适合雨天穿。之后就对这个牌子印象很好。然后又买了几件:
Houdini jacket非常轻薄,适合随身携带。我一般塞在斜挎包里,冷了或是下小雨,都可以披上。今年梅雨季小雨的时候,我都带的它。
C1 短袖是 Patagonia 的速干 Capilene Cool Daily 系列,体感光滑,夏季穿着舒适度很高。
没到冬季,R2 TECHFACE 还没上身。试穿时的感受很好,确实比优衣库的摇粒绒要舒适且适合轻度运动,轻度防泼溅也很适合城市通勤。

北海道 | 始于牛奶忠于甜点

2024年9月8日 21:22

夏天的北海道,好玩的景点互相距离很远,一直在路上颠簸,但胜在天气很好,是避暑的好去处,可以到处逛吃。

在日本,北海道是牛奶、小豆等糕点原材料的第一大产地,也因此有丰富而多样的糕点品牌。以前只知道白色恋人,这次尝了几家知名的。

小樽的商业街和札幌 JR 站旁大丸 B1 的美食街都有大量甜点品牌聚集,可以稍微买一些尝尝,心仪的产品到机场买也来得及,还能退税。

六花亭

核桃黄油蛋糕,外层是蓬松的蛋糕,内馅是有点脆感的核桃夹心,味道平衡的很好。

【会复购】经典葡萄朗姆夹心饼干,外层的饼干很酥,入口即碎,感受内馅细腻的口感,甜味由葡萄干支撑,所以不会让人感觉很腻。冷藏后风味更佳!

北菓楼

札幌的北菓楼主店,是安藤忠雄在 2016 年重新设计改装的,在保留老建筑的同时,点缀了一些清水混凝土,空间宽广明亮,值得去逛逛!

三款泡芙各有特色
夢不思議,外层是酥皮,馅料是中规中矩的淡奶油味道。与西树泡芙和贝儿多爸爸泡芙的味道相似。
【会复购】北の夢ドーム,外皮稍脆,内馅有三个层次,不甜腻,很好吃。
ピスコット,外皮更韧一些,内馅是卡仕达酱,跟平时吃得泡芙口感不同,很有趣。

北菓楼土豆米果是咸鲜酥脆的味道。有很多不同海产品的调味可选。

LeTAO 小樽

小樽是 LeTAO 起家的地方,去小樽的那天被震撼到了,主商业街上开了六七家,每家还是不同的风格。

【会复购】芝士蛋糕真的很棒,牛奶和芝士的完美平衡,比起蛋糕,更像是在吃冰淇淋,是我喜欢的口感。如果再有一个饼干底就更理想了。

苹果派看上去也很不错,下次去尝尝!

柳月

柳月的红豆冰激凌很有特色,淡淡的红豆味和奶味,值得一试。

黄油红豆夹心饼干,跟六花亭的夹心饼干有些类似。

札幌农学院

一下飞机就看到很多这家的广告,盒子上标了北海道大学认证,饼干味道中规中矩,黄油味浓郁。红豆奶油夹心饼干更好吃一些。

爱自己才是一生的追求

2023年11月16日 08:15

一路走来,有欢喜、有悲伤,但对人性看得更透彻了:再亲密的人,也隔着一层纱,感情是最不稳定东西,因为它主观且瞬息万变。

要始终如一的爱自己,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才是一生都该追求的。

做事要更果断,权衡后需要立刻的做出选择,有些痛苦只是一天两天,但是长期消耗却是得不偿失。

加油,你最棒!绝不能低估自己,任何人都不配你丢掉自尊自爱;同样的错误,不要犯两次;爱与不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做自己爱做的事,自由的活着,永远在看花的路上!

情绪价值和仪式感是夫妻感觉保鲜的调味剂

2024年7月22日 20:01

和媳妇结婚12年,磕磕碰碰这些年也就这么过来了,从最初的甜蜜/新鲜感,到现在的熟悉,即使对方光着身子在你面前走过你也会波澜不惊。两三年前和媳妇曾经大吵了一架,还好后来并没有分开,当时甚至都已经起草了离婚申请,真的很可怕,一念之间。

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是指在情感互动中,通过表达关心、理解和支持等方式,使对方感受到被重视、被爱护,从而满足其心理需求的一种价值。比如撒个娇,赞美对方,化个妆美美的拍照 都是在提供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在婚姻中显得尤为重要。刚结婚那会儿,眼里总是对方,看到的是对方的优点,缺点啥的不存在的。当时无论工作多忙,总会耐心的沟通,倾听对方的心声。那种被关注、被理解的感觉,让我们觉得彼此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琐碎和压力让我们渐渐忽视了对方的情绪需求。

两三年前的那次大吵,可能是因为我们都觉得彼此不再关心自己了。

情绪价值是维系婚姻的纽带。在媳妇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不仅仅是情绪上的)。比如主动帮媳妇分担一些家务,做个饭。她也会在我工作压力大时,给我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一起散步聊聊心事。这些小事情,我们其实都能互相感受到。

性生活也是情绪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能让爱更美好,曾经因为生活的繁忙,我们忽略了彼此的身体需求,导致关系变得紧张。我们后来意识到,亲密关系不仅是生理的需求(交公粮),更是情感的交流。床头吵床尾和,于是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需要,尝试更多的沟通和探索(比如穿个黑丝啥的),让X生活重新变得和谐而美好。每一次的亲密接触,不仅是身体的愉悦,更是心灵的契合,让我们更加亲密无间。

夫妻就是床头吵完床尾和,有时候就差一次畅酣淋漓的XXOO。为的就是酣畅淋漓的XXOO “我就是为了这口醋,才包的这顿饺子”

一些简单的事情可以提供些情价值:花个妆打扮漂漂亮亮去约个会,重要的节假日庆祝一下,或者是买买买来奖励自己,比如:送媳妇一辆保时捷卡宴 (Porsche Cayenne)

仪式感

仪式感,是婚姻生活中的另一剂良药。结婚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渐渐被日常琐事填满,很少再有浪漫的惊喜和特别的时刻。感觉就是在搭伙过日子,这种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会让感情变得乏味。

生日出去吃个饭,发奖金了庆祝一下,520情人节约个会,生活需要处处有小惊喜。

不仅是大节日,平常的周末,我们也会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下个馆子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仪式,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了许多美好的瞬间(人不就是为了活那几个瞬间么),我们也发现了对方的优点和魅力。

此外,我们还会特别安排一些浪漫的夜晚,每周腾出时间来约个会,点上蜡烛,放上轻音乐,让彼此放松,享受二人世界。这种特别的仪式感,也让我们的(性)生活更加美满。通过这些精心安排的时刻,我们不仅在情感上重新连接,也在身体上重新亲近。

总的来说,婚姻生活虽然不如恋爱时那般轰轰烈烈,但通过增加情绪价值和仪式感,以及重视性生活,我们在平淡中找到了属于我们的幸福。希望每一对夫妻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密码,一起走过漫长的人生路。

st-albans-my-wife-2010-scaled 情绪价值和仪式感是夫妻感觉保鲜的调味剂 女人 婚姻 媳妇 情感 情趣 生活 秀恩爱

2010年和媳妇去 St Albans 旅行, 当天说走就走, 从Luton坐火车去的

本文一共 1283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
情绪价值和仪式感是夫妻感觉保鲜的调味剂. (AMP 移动加速版本)

扫描二维码,分享本文到微信朋友圈
75a5a60b9cac61e5c8c71a96e17f2d9c 情绪价值和仪式感是夫妻感觉保鲜的调味剂 女人 婚姻 媳妇 情感 情趣 生活 秀恩爱
The post 情绪价值和仪式感是夫妻感觉保鲜的调味剂 first appeared on 小赖子的英国生活和资讯.

相关文章:

  1. 按揭贷款(房贷,车贷) 每月还贷计算器 去年给银行借了17万英镑 买了20万7500英镑的房子, 25年还清. 前2年是定率 Fix Rate 的合同 (年利率2.49%). 每个月大概是还 700多英镑. 有很多种还贷的计算方式, 定率/每月固定 是比较常用的. 简单来说就是 每个月交的钱是...
  2. 智能手机 HTC One M9 使用测评 虽然我对手机要求不高, 远远没有像追求VPS服务器一样, 但是怎么算来两年内换了四个手机, 先是三星 S4 用了一年多, 然后 Nokia Lumia 635 Windows Phone, 后来又是 BLU, 半年多前换了...
  3. 在英国给孩子换学校的经历: 孩子离开了村里的小学 由于搬了家, 孩子上学得提前半小时出门了, 因为早上堵, 也得开车半小时才能到. 之前在 Fen Drayton 村庄上小学, 早上8:45学校门开, 9点敲钟孩子排队依次进入教室, 我们由于在村里, 只需要提前5分钟出门和孩子一起走路就可以了. 现在一下子早上变得很匆忙, 得叫孩子起床, 做早饭,...
  4. 英国房子的EPC节能报告 EPC (Energe/Efficiency Performance Certificate) 是英国房子的节能报告, 法律上规定, 每个房子都必须要有一个EPC报告, 报告的有效期为十年. 房东在把房子出租或者想卖房的时候, 这个EPC就必须有效, 在一些情况下 比如出租房子的时候, 这个EPC报告还必须符合一些最低标准, 比如房子必须满足 F档(类似及格线)...
  5. 同一台服务器上多个WORDPRESS站点的一些设置可以移出去 我自从把所有网站都挪到一处VPS服务器上 就发现很多事情省事很多 可以同时管理多个网站 包括 WORDPRESS博客. 比如我有四个WORDPRESS博客 然后我就把通用的一些资料给移出去 移到 HTTP或者HTTPS都不能直接访问的文件夹里这样就更安全许多. 文件 wp-conn.php 存储了 相同的数据库资料. 1 2...
  6. 公司请的专业摄影师 公司来了新的CEO管理之后,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 特别是一些公司对外形象的事情就特别的在意, 比如公司网站用上SSL.现在公司还有空闲的位置,请速来(钱多人不傻). 一月份出差回LUTON,刚好公司请来摄影师给高层管理照像放网站上的,于是我也凑了凑热闹(但是却还不够资格被放在公司网站上),不过没关系,放这里也差不多. 人到中年, 沧桑感强了些. 更新更新: 同事用他NB的单反给谢菲尔得办公室的人也拍了一组这样的照片.看起来很不错, 很专业,灯光,道具应有尽有.我已经用在了LINKEDIN页面上,立马高大上. 本文一共 230 个汉字, 你数一下对不对. 公司请的专业摄影师. (AMP...
  7. Leetcode 的在线调试器 最近 leetcode 刷题网站出了一个在线调试器. 个人感觉非常好用. 因为我平时是用 IPAD+蓝牙键盘来刷题, 而在 ipad 上是没有集成的IDE的, 对于调试来说, 只能很原始的让函数退出一个值, 然后尝试不同的输入来发现问题. leetcode在线调试器的好处 理论上来说, 你可以直接在浏览器里解决任何一道...
  8. 优化设计 个人主页 并且 PageSpeed Insights 双项 100分 坛子的个人主页 www.tanzhijun.com 不错 很适合个人主页的模板. 而且是手机友好. 于是我照着把 我的主页改了改. https://steakovercooked.com 并且做了几点修改: 0. 使用 google mod_pagespeed 把 JS,...

Kagi 使用技巧

2024年7月20日 23:47

Kagi 是一个订阅制的搜索引擎,介绍请见:订阅制搜索引擎: Kagi

如果大家有更多 Kagi 的使用心得可在评论区留言!

插件和 AI 功能

Chrome 浏览器中将 Kagi 设置为默认搜索引擎,需要下载 Kagi Search for Chrome。 Safari 也有类似的插件: Kagi Search for Safari extension

这个插件还兼具了 FastGPT 和 Universal Summarizer 的快速启动功能。FastGPT 可以理解为一个简单版的 perplexity,能满足基础的泛读需求。Universal Summarizer 则是页面总结工具,支持 Youtube。购买 Kagi 会员后,这些功能都免费使用且不限次数。

如果你喜欢侧边栏垂直标签页,推荐尝试 Orion 浏览器,原生支持 Kagi,效果更好,兼容 Safari、Chrome、Firefox 插件。目前 Bug 已经很少了,可以日常使用。

快速启动

在 Kagi 检索窗口的最后加英文问号(?),可以快速启动 FastGPT。目前该功能支持中文,但不支持中文问号。

CleanShot 2024-07-20 at 20.38.55@2x.png

每个搜索结果右侧菜单栏,可以直接总结页面(Universal Summarizer),然后再考虑要不要精读。

CleanShot 2024-07-20 at 20.56.37@2x.png
!sum+网站链接,可以快速访问 Universal Summarizer。

!+内容,随机跳转到一个相关的网页。

Jk 使用书签,快速访问 Universal Summarizer,教程:新建一个书签,链接部分填写:javascript:void(open('https://kagi.com/summarizer/index.html?url='+encodeURIComponent(location.href)+'#url','Kagi%20Universal%20Summarizer','toolbar=no,width=710,height=685'));。然后在网站中单击该书签,即可启动 Universal Summarizer。

自定义搜索结果

可以设定每个网站的权重。

CleanShot 2024-07-20 at 20.54.57@2x.png

!Bang

支持 Bangs(源于 DuckDuckGo),快速使用其他网站检索内容。
image.png

Lenses

Lenses 是一个聚焦功能,内置了 News 360、Kagi Documentation、 Academic、Forums 和 Programming。

Academic 不好用,内容有些泛,还是用 Pubmed、Google scholar 或 semantic scholar 好些。

Programming 还可以,确实能聚焦到编程相关信息。

Forums 挺好的,也是我比较喜欢的 Lenses。遇到有趣的软件,我常会在后缀加 reddit,看看大家的评论。Forums Lenses 则聚合了 Reddit、Hacker News 等信息源。

泛读

Kagi Small Web 是一个 RSS 泛读平台,收录 Small Web,比如个人博客和订阅者人​​数不足 40 万的新兴 YouTube channel 等。这让 Kagi Small Web website 的风格更独特,而不是迎合大众需求。收录的标准:

  • 持续 3 年;
  • 英文内容;
  • 提供真实的自我表达或高信息价值;
  • 没有 NSFW 内容。

可以直接订阅其 RSS:https://kagi.com/api/v1/smallweb/feed/

iOS Shortcut

–dick 发布的适用于 Safari 的 Kagi Shortcut:https://www.icloud.com/shortcuts/5717d8722e3544e1a0498aab0fad177b

选中文本,分享,点击「Search With Kagi」,即可跳转 Safari 使用 Kagi 检索内容。

核心是:https://kagi.com/search?q=%s

Alfred 设置流程见:Integrating Kagi with Other Applications

CSS

Kagi 可以自定义 CSS,且多端同步。

以下是 gabapentagram 的方案:

image.png

设置 – 外观 – 自定义 CSS

/* Make "Quick Answer" expanded by default. */
._0_results_summary_box ._0_results_summary_text { max-height: none !important; }
._0_results_summary_box .smw { height: 0; visibility: hidden; margin-bottom: unset; }

/* Make "Quick Answer" look more like the other sections. */
._0_results_summary_box .doggo_head
{
    color: var(--inline-header-title);
    font-family: var(--font-lufga);
    font-size: 1.25rem;
    padding-bottom: 2px;
    border-bottom: 1px solid var(--inline-header-border);
}
._0_results_summary_box .doggo_head b { padding-left: 24px; font-weight: normal; }
._0_results_summary_box .doggo_head .trigger { position: absolute; }
._0_results_summary_box .doggo_head .trigger svg { width: 15px; padding-bottom: 1px; color: var(--primary-g); }
._0_results_summary_box .results_summary_text_box { margin-top: unset; }
._0_results_summary_box ._0_results_summary_links { margin-top: unset; }


/* Remove bottom border from links */
.__sri_title_link._0_sri_title_link._0_URL {
  border-bottom: none;
}

/* Remove underline with nested links */
.__srgi-title a {
border-bottom: none; var(--result-item-title-border);
}

/* Remove underline with News module */
.newsResultItem .newsResultHeader .newsResultTitle a._0_TITLE {
  border-bottom: none; var(--result-item-title-border);
}

/* Remove underline from links in Wikipedia module */
.wikipediaResult a {
  border-bottom: none; var(--result-item-title-border);
}

/* Hide the dog on the search page */
.doggo_sit_a {
  display: none;
}

/* Hide the quick search button on mobile */
.quick-search-btn {
  display: none;
}

/* Move lens to the end of the nav menu */
._0_lenses {
  order: 1;
}

/* Move the more dropdown to the end on mobile */
.serp_nav_end {
  order: 2;
}

/* Changes to the mobile search results dividers */
@media only screen and (max-width: 500px) {
  .search-result, .sri-group {
    border-bottom: 2px solid var(--m_sri_gap_color);
  }

  .inline-content+.search-result, .inline-content+.sri-group {
    border-bottom: 2px solid var(--m_sri_gap_color);
    border-top: 3px solid var(--m_sri_gap_color);
  }
}

/* Minor tweaks to the interesting finds section */
.list-widget .widgetContent .widgetItemTitle {
  border-bottom: 0;
  font-weight: bold;
}

.list-widget .inlineHeader {
  border: 0;
}

/* Clamp video titles at 2 lines */
.widgetItem .videoResultTitle {
  -webkit-line-clamp: 2;
}

/* Fix alignment and sizing of category buttons on mobile search page */
.landing_cat_buttons {
  justify-content: center;
}

.landing-category-select .landing_cat_buttons>button i {
  height: auto;
  width: auto;
}

.landing-category-select .landing_cat_buttons>button {
  width: 120px;
  align-items: center;
}

其他有趣的搜索引擎

  • https://seirdy.one/posts/2021/03/10/search-engines-with-own-indexes/

城市生活指南 – 上海停车(持续更新)

2024年7月16日 20:55

Tips

  • 优先查充电停车优惠;
  • 有明确的目标停车场时,提前去闲鱼搜优惠卷;
  • 小红书的停车资讯有时效性,半年前的谨慎参考。

如何参与?

请在评论区提交新的停车攻略,或更新现有内容!

浦东新区

  • 富荟广场,樱花路 100 号,会员领卷免费停车 4 小时,可用平安保险充电优惠卷(特来电),有奥乐齐。
  • 上海丁香国际,丁香路 858,特斯拉充电,免费停车 1 小时,有盒马。
  • 陆家嘴,尚悦湾广场地下停车场,周末 3 小时免费停车,直接出即可。
  • 浦东新区工人文化宫,提前一天预订,停车免费。
  • 富都滨江停车场,陆家嘴滨江旁,价格比正大和国金便宜。
  • 北蔡宜家,3 小时停车免费。
  • 浦东高科西路山姆,地上停车场,偶尔闸机会开着,关 etc 即可免费停车。
  • SK 大厦,近后滩,周末消费满 50,免费停 3 小时。B1 有麦当劳和 711。
  • 公园巷 (四方城地下停车场 N5 入口),前滩公园对面,50 元消费小票,停车 4 小时。
  • 三林印象汇,新开业,免费停车。

徐汇区

  • 徐汇万科广场,新店开业,全天免费,可过夜。人多,周末 11 点后可能没车位。
  • 徐汇 ITC 地下停车场,晚上 6 点后任意消费(有 manner 和百丘),可兑换一张免费泊车卷(3 小时)。
  • 漕河泾印象城消费99免费停车两小时

黄浦区

  • K11 购物中心(北门),移动充电站,免费停车 2 小时,有爱虾乃家天妇罗。
  • 滨江博荟广场,离世博会博物馆近,工作日消费 128,2 小时免费停车;周末消费 128,4 小时免费停车。
  • 上海广场小桔充电免费停2小时

杨浦区

  • 嘉誉云景(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旁),免费停车,可过夜。
  • 金储广场停车场,近合生汇,3 小时内 10 元,单次最高 20。

闵行区

  • 万象城,周三 app 里领卷,免费 3 小时。还有和特斯拉合作的 2 小时停车卷,需要到六楼会员中心领。
  • 七宝红点城充电免停2小时,维景印象城会员免停1小时

松江

  • 广富林郊野公园,商业区停车免费。

普陀

  • 118广场,地下停车场,充电可以免费停2小时。车位足,充电位也足。
  • 特来电充电站(上海长风跨采G区停车场充电站),离长风大悦城很近,但是超出两小时全额停车费。

参与者

Dayu、Jack、HaoHao、明明同学

宇宙的尽头是薄膜键盘

2024年7月10日 22:22

#1

我的第一块键盘是薄膜键盘,「罗技 Logitech K310」。这款键盘我在本科时用了三年,尽管使用频繁却依然完好无损。它具备防水功能,耐用且价格实惠,但手感一般,且键盘敲击声较大。记得当时用笔记本电脑办公和打游戏(如 Dota2 和激战2)时,笔记本温度高得烫手,导致我不得不购买一块外接键盘。现在回顾,满是回忆。

#2

后来,我攒钱买了「Filco Minila Air」机械键盘,红轴,手感极佳。让我迷上了迷你键盘的紧凑简洁布局,换了侧刻键帽之后,外观更简洁美观。缺点是产品太老,使用两节五号电池供电,没有 type c 接口,偶尔会有些不方便。

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机械键盘在办公环境中略显吵闹,且有些按键偶尔会出现双击现象,就动了换键盘的心思。

#3

经过一番挑选,换了「NIZ 宁芝 82 」静电容键盘。这款确实安静不少,触感绵绵的,网上有人称其为「踩雪感」,确实贴切。缺点是键盘有些厚,打字时需要配手托。

由于工作需求,经常需要移动办公,我逐渐发现自己更喜欢 MacBook Pro 自带的键盘(键程1mm)。尝试了家里的 ThinkPad X1 Carbon 键盘后,我更确认自己喜欢的键程大约在1.5mm左右。尽管短轴机械键盘和薄膜键盘都在这个区间,但我并不迷恋机械键盘的声音和手感,因此选择轻巧的薄膜键盘更为合适。

#4

最终,我选择了「罗技 MX Keys Mini for Mac」 。这款键盘对我而言堪称完美,打字手感极佳,准确高效,非常适合码字。按键声音不大,能够快速切换设备,键盘扁平不需要手托,使得桌面空间更加简洁。我甚至尝试用 MX Keys Mini 打游戏,只要不是竞技性太高的游戏,这块键盘依然非常舒适。

K310 是一款水桶键盘,当时我并不了解自己的需求。购买 Minila Air 的时候则更多的是收网上帖子的影响,他们鼓吹着这款键盘的优秀。它看上去很美,但我其实没那么喜欢。到了 NIZ 82,我才逐渐有了自己对舒适度的定义,脑中开始有了理想键盘的轮廓。并最终购买了 MX Keys Mini。

折腾了一路,从薄膜键盘开始,再到薄膜键盘。

看见附近:社区健身房

2024年7月10日 13:02

最近在找便宜的健身房,注意到上海多了很多「社区健身房」。由于是市政推的项目,价格都比较亲民,且密度越来越高。

泛搜

微信小程序 :来沪动健身地图,上海体育局旗下的场馆地图,价格比较亲民。这里能检索到的内容很多,付费和免费的都有,推荐先用这个小程序看看附近合适的设施。

免费的一般比较小,下班后人多,平时人挺少;付费的设施会多些,可以次卡(3 块- 10 块都有)和月卡(99 块左右)。公益时间段(8:30— 16:30 )的健身卡更便宜(部分区域有),年卡 365 块。

小红书和大众点评网上搜「街道市民健身」和「社区健身房」也有很多相关信息。一些社区健身房还配套社区食堂,我妈很喜欢天平路的社区食堂,红烧肉和炸鱼都不错。

随申办里的免费健身房

软件内左上角,定位到具体的区域和街道,部分街道有场馆预约功能,然后就能免费预约了。

我尝试了花木街道的社区文化中心,可以约健身房和乒乓房。健身房可以容纳 5 人,有一些力量训练的器材、哑铃和 2 台动感单车。乒乓房有 7、8 个台子,最好提早两天预约,很新,空调也足。

浦东

以下这两个是浦东看上去比较大,设施齐全,且价格合适的,近期打算去试试看。

张江镇市民健身中心(13 号线张江路旁)有 59.9 的双周卡,198 的双月卡。

浦东工人文化宫(金桥)有健身房、图书馆和自习区域,兼顾身心健康,很适合附近的学生。非工会会员是 128 一个月,会员是 88 一个月。

希望这样的基础设施越来越丰富。

另,最近蹬椭圆机上瘾,这种能闭着眼睛听播客的运动真开心。

Poe AI

2024年5月8日 14:40

ChatGPT Plus 很不错,从开放 Plus 之初我就订阅了,但还是有很多小缺点。

  • 国内网络原因导致体验不佳,即使使用质量比较高的梯子,也没有国外的体验流畅,挺闹心的。
  • 封卡机制太敏感。我的卡都是自用,但这一年还是被封了 2 张虚拟信用卡和 1 张实体卡。有时主动解绑后,再绑同账号就不行了,但还能给其他账号付款。所以即使现在有稳定付款方式,还是略感疲惫。
  • 24年开始的新晋大模型效果很好,如 Claude-3-Opus,平时也想换个心情体验一下其他模型。
  • 插件和 GPTs 的实际使用频率很低。

所以上个月我退订了 ChatGPT Plus,然后订阅了 Peo AI

Poe 可以用国内Visa卡支付,并支持 ChatGPT、Claude-3-Opus、Gemini-1.5-Pro、Command- R 等模型。注册也需不要手机号,比较简单。梯子仍是必须的。

以 ChatGPT 为例,实际体验比 ChatGPT Web 版的效果差一点点,也是 API 版和 Web 版的区别,平时可以忽略不计。

使用体验很流畅,一个月间仅出现过个位数次网络问题。

Poe 是按月订阅的,19.99 美元一个月,但有月使用限制,每个模型的 token 价格不同。

上个订阅周期快结束的时候,刚好用完 token。期间,大概有 15 天左右高频使用。如果每天都高频使用,Peo 的月订阅大概率不够用,ChatGPT Plus 这种类型更合适,性价比高。

Poe 还能使用 Llama-3-70b-Groq、Mistral-Large、Qwen-72b-Chat 等模型,偶尔体验一下也挺有趣的,可以随时感受并调整自己的订阅策略。

现在比较喜欢用 Claude-3-Opus 和 GPT-4,会对比着看结果。

比较泛的信息会用 Explorer 配合着看看,可视化效果好,很直观;对内容新鲜度有要求的时候会用一下 phindperplexity。主观感受:Phind 现阶段准确度稍高一些。秘塔AI搜索也是同类型产品,中文支持的较好,有一个「研究」选项,可以更深入的分析内容,但结果很不稳定,有时候很好,有时候很差。

在线日程安排和预约工具 – Calendly、Cal.com 和 Tidycal

2024年5月1日 16:19

在线日程安排和预约工具是一个挺有趣的工具门类,我平时用的不多,但在协调多人会议的时候很好用。

传统的会议安排方式需要通过电话、邮件或即时通讯等渠道逐一确认每个参会者的时间,这个过程往往耗时耗力。而使用在线日程安排工具,只需要发起者选定几个备选时间,并将链接发送给参会者,大家各自选择自己方便的时段,系统会自动匹配出最佳的共同时间。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沟通交流的前期准备工作。

Calendly 是比较出名的一款,功能成熟,可个性化定制界面是其优点,分免费版和付费版。个人感觉比较适合大型公司使用。

CleanShot 2024-05-01 at 15.33.14@2x.png

Cal.com 是一款比较新的开源软件,可自搭建。交互界面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简洁优雅。个人感觉比较适合初创公司,小团队使用。特点是可以直接在软件内开启视频会议,但没有复杂功能。

如使用其官方版,大部分功能免费,但团队协作(集体日程安排)需付费,这项功能在会议安排中很必要,所以不推荐其免费版。

CleanShot 2024-01-08 at 16.18.05@2x.png

Tidycal 现在是买断制。外观中规中矩,功能上接近 Calendly,性价比很高。在线日程安排和预约工具的使用频率其实不会特别高,订阅制虽然能享受更好的服务,但确实成本较高。

CleanShot 2024-05-01 at 16.08.34@2x.png

我是个人轻度使用,最终选择了 Tidycal,在这种使用场景下,买断制很有诱惑力。

近期反复回购的小零食

2024年4月28日 13:08

翻了翻购物车,整理了下自己近期喜欢的零食。

饼干

麦维他 Mcvitie’s 原味消化饼干,全麦粗粮饼干,微甜,略显粗糙的咀嚼感,但一直吃不腻,偶尔来一块很顶饱。干巴大叔会在上面抹黄油和芝士,有趣的吃法。

Ritz 乐之原味饼干,淡淡的盐味和甜味,酥脆。

山姆 MM 海盐苏打饼干,正常苏打饼干的口感,比乐之饼干的油盐少些。

拉面

印尼营多捞面,原味,甜辣口感,很配溏心煎蛋。

不倒翁金拉面辣味,个人觉得比国内卖的辛辣面好吃些,微辣。

统一汤达人酸酸辣辣豚骨面,吃了十几年。

坚果和薯片

山姆 MM 烘烤混合坚果,品质稳定,价格合理。

印尼 GEMEZ 小鸡干脆面火辣味,甜辣。

英国 Walkers Tai sweet chilli 薯片,sweet chilli 口味糖和辣椒粉的比例拿捏得当,出入口是一丝甜味,而后是辣味和香料的回味,很棒。

英国 Tyrrells sweet chilli 薯片,口味跟 Walkers 的类似,原料似乎更好一些。

甜零食

益生元陈皮风味山楂条,跟一般山楂条不同的是加入了一些陈皮,多了一些清新的风味。

英国渔夫之宝柠檬味润喉糖,我常有咽炎,久咳不愈,试了很多润喉糖,这款是最喜欢的。

Ritter 瑞特滋全榛子黑巧克力,榛子量很足。

Kitkat 黑巧克力威化,黑巧克力版本耐吃很多。

Pocky 榛子脆巧克力味,好吃。

性与爱是可以分开的吗?

2024年8月18日 12:55

跟博友聊起“开放式关系”与“忠诚度”的问题,加之3P事件还有后续,那这事儿就值得聊一聊了——性和爱是可以分开的吗?如果可以,那开放式关系和忠诚度的问题也都跟着解决了。

3P的后续事件,是朋友跟男友坐下来好好谈了谈。男友觉得他对两个人的关系还是有感情,所以愿意跟之前的炮友断掉。但好巧不巧,朋友在这段时间其实也单独约过炮(出于“等价报复”目的),于是他对内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负罪感。这段关系应该如何进行下去?

——Previously on 3P

这里需要强调一件事,不同性向的恋爱关系并没有本质区别。男性对于性的表达是直接和结果导向的,当两个男性在面对性时,容易发生大家口中的“乱搞”桥段。但这个行为并不能反向证明“正常性向的人”是“正常”的。之前在《嫖客最害怕的是妓女做了一桌饭菜》出现过非事实讨论,仅辱骂同性恋群体的评论,我没有审核通过是因为觉得这个证明逻辑很蠢。


“哎,人类的感情真是个麻烦的东西。”

爱是一个没有标准的事情,特别当你意识到它可以引发几乎所有“情绪”的时候,它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逻辑”。泛心理学里,认为人类的情绪可以归类为27种:钦佩、崇拜、欣赏、娱乐、焦虑、敬畏、尴尬、厌倦、冷静、困惑、渴望、厌恶、痛苦、着迷、嫉妒、兴奋、恐惧、痛恨、有趣、快乐、怀旧、浪漫、悲伤、满意、性欲、同情和满足。任何一种情绪只要搭配“爱”都可以创作出一篇场景小说。(于是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奇怪的刻意写作目标)

但爱的产生又可以简单到只需要一面之缘的“一见钟情”。它从诞生到消亡,没有固定程式、又可以裹挟任何一种情绪催生出刺激大脑触突的各种激素。人类可以主动关闭这个通道吗?显然不能,就跟我们无法真正控制情绪一样,它会诞生和消亡就会有“熵”。爱和打喷嚏一样,都是藏不住的,它不仅仅关乎于“交配”,剥离原始属性后,现代社会对于爱有了更多的分支——哪怕是嫖客躺在妓女怀里哭诉也是短暂的爱,因为那一刻嫖客从妓女那里不仅获得了性满足,也获得了大量的情绪价值。

同样,性也在渐渐剥离原始属性,开始“越玩越花”(关于性欲的复杂程度请移步《性癖纵横观》)。

好,这个时候,我们将杂念清除,回到你尽可能想到的“远古时代”——无论是神话时代、盘古开天、草履虫、whatever,你觉得爱和性谁更早地出现在了“元概念”里?

原始社会,在城垣系统出现之前,繁衍是排在部落最高的议程的事情。就跟玩帝国时代一样,任何玩家都是在安排农夫伐木采集之后,就需要进入城镇中心生产村民。人口意味着部落拥有更多的“劳动力”去捕杀猎物、生育繁衍——这恰好就是男性和女性各种分担的工种。随着部落壮大,人口数量出现第一次瓶颈,一个人怀胎十月才能生下孩子,但是十个人凑在一起也没办法一个月生个孩子。于是,“劳动力”无法再单靠缓慢的自然生产作为支撑,资源短缺就会引发掠夺——性资源也成为关键资源之一,因为他们关系到可以带来更多的生育机会。就算那些被俘虏却无法归顺的男性被处以极刑,他们不过是染色体的携带者,换一个男性也可以在其他部落抓来的女性身体里制造新生命……

那个时候有“爱”这个概念吗?显然没有,性才是支撑部落运作最为关键的要素。抢来的媳妇被关在山洞作为性资源,其他的男性不听话就处以极刑——但是如果女性也不听话,是不是就意味着繁衍无法延续了?那个时候可没有法律这个概念,强奸不过是繁衍手段的一种。但是如果女性还是不从呢?于是那个时候人类意识到了人类社会第一个“爱”的概念,并且还利用了它——他们用杀死女人养育的孩子作为威胁,迫使女性归顺新的部落,获得庇荫得以养育自己的孩子。

跟所有动物一样,这个“爱”或许是人类世界上最早地被定义和利用的——由催产素造成的爱。


“性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

“现在,我们宣布,有一个新规定,要求人们只能跟一个人吃饭,只能喝他递给你的水。”——婚姻法。

我们先来聊聊只允许跟一个人吃饭喝水的情况——社交单配偶制。即在动物界指伴侣一同生活,在如栖息环境、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源运用上互相扶持(关系不涉合两者有否发展性行为或繁殖配偶),在人类能比喻为单配偶婚姻关系;

动物界可以常见很多终身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例如黑颈天鹅、繁殖季节的帝王企鹅、安康鱼等。但是很可惜,动物实施一夫一妻制并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父本照顾”、“资源分配”和“社会结构”三要素的共同作用。

  • 父本照顾:繁殖后,雄性动物对后代同样拥有保护、养育、教育等行为;
  • 资源分配:个体无法获取全部生命所需资源,需要通过与配偶合作的方式更高效地获取;
  • 社会结构:某种动物社会结构或行为,导致动物拥有单配偶的习性;

人类之所以通过宗教或法律也开始实施单配偶制,也是因为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符合上述三者情况的文明社会——社会大分工让资源不再难以获取,通过劳动力换取资源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底层逻辑。为了避免资源不平衡引发的“原始战争”,用法律承认一夫一妻制,是为了避免出现寡头主义的资源倾斜状态。至于父本照顾——再说吧,现代社会有太多家庭都是丧夫式教育……

两个人不可能平白无故地进入婚姻,至少得有一个参照物——于是,“爱”就成了一个被普遍公认的标准——但是至于什么样的爱是可以步入婚姻的,事实上还是没有标准;同时,进入婚姻又同时涵盖了“繁衍后代”的模块,这是原始的关乎于性的模块,所以“爱”和“性”就这样通过一个现代文明的规则给结合在了一起。

因为“爱”没有标准,但是“性”却拥有参照——你跟我发生性关系、你在面对我时可以快速兴奋勃起、你背叛我跟别人发生性关系、你在面对我的时候渐渐失去了兴趣每次都用“我有点累”作为借口……

“性”拥有参照物,用它来解释“爱”这个无标准的行为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才会出现,你出轨了,你不爱我;你对我不再有性趣,你也是不爱我了。爱和性就是在这一刻变成了一个整体,相互成为标准,以证明一个根本没有标准的事情在自己心里的预期。


“这个世界上对爱绝对忠诚的人啊,多半是脑子有病。”

性趋于原始性,而更高形式的爱是一个文明进化的产物。但是他们又都因为人类的大脑而被赋予了“概念”。

性和爱由大脑的不同区域主导,但也会有相互重叠的情况。一般来讲:

除了刚才讲到的因为催产素产生的,母亲对孩子、饲主对宠物的爱以外,越是玄幻的、关乎于“浪漫”和“激烈”的“爱”,往往和伏隔核有关,它关系到爱带来的“幸福感”,当多巴胺通过触突时,会在伏隔核将爱与“奖赏”、“成瘾”联系起来;另外,海马体也会参与“爱”的构建,通过记忆和学习,让人们在回忆中不断地分泌多巴胺;虽然说“爱是盲目”,但是前额叶皮质也会参与“爱”,特别是当两个人的感情趋于稳定,面对重大抉择、或是其中一人情绪失控需要被安慰时,前额叶皮质可以很好地提供理性支持;另一些是在带来“恋爱酸臭味”的区域,例如尾状核,会在恋爱初期高度活跃,通过亲密行为、秀恩爱的方式满足大量的奖赏机制。

主导“性”的大脑区域会有所不用,一般来讲会和下丘脑相关,这是直接作用于性欲的处理系统;而处理情绪的杏仁核会以影响情绪的方式刺激大脑,进入到兴奋状态。这个例子就是在《性癖纵横观》里常常提到的黑丝作为一种性癖时,是通过模拟场景后带来的情绪刺激,进而造成性欲大爆发;还有一个区域,让性跟“满足”这件事直接挂钩,那就是以前也提到过的腹侧被盖区

当腹侧被盖区活跃的时候,单一的性行为或是性对象,并无法满足大量的奖赏激励信号。也就是说,这个区域在努力地寻找更多刺激方式,来获得奖赏机制。简单来讲,一个人的忠诚度跟这个区域直接挂钩,除非这里受损,单一的性行为和性对象就已经可以带来大量的多巴胺以满足奖赏机制,否则人类是不可能被轻易满足的——性本身就是一件食髓知味的事情。

如果“性忠诚”作为“爱”的检验标准,显然“腹侧被盖区”要和“前额叶皮质”打一架才行。所以我见过一些极端案例,比如不允许自己男朋友看黄片打飞机,她们觉得这就是一种性背叛——拜托!我每次看到穿越剧女主穿越回古代,要求男主一辈子只能爱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也是一样的态度。

我很难说自己到底支持哪一边,但相对肉体出轨,我确实更难接受精神出轨——毕竟参与爱的大脑结构里还包括了“前额叶皮质”,这个区域至少来说还是理性的,如果真的要选择精神出轨大概也是经过了非常理性的考虑,才会觉得“我需要从另一个人身上获得爱”。“性”是很难让前额叶皮质介入,除非是因为前额叶皮质被爽到之后,出现了颅内高潮,从而引发了性欲。


“我宁愿你一辈子都骗我,也不要告诉我你精神出轨了。”

这是我在录制一档男女感情观节目的时候,从一个“渣男”嘴里说出的话。我们很惊讶这句如此纯情的话可以从一个生活不检点的人嘴里说出来。

如果我们把“爱”与“性”拆分来看,就很好理解了。他将“爱”理性化后,就会发现前额叶皮质和腹侧被盖区在“爱”这个课题下的极致矛盾感——他无法限制对方对于性的渴望,但精神必须是理性地认同跟自己在一起并且想要生活下去,否则基础是不存在的——除非他们只是炮友关系。

反过来,从炮友关系变成情侣关系,就是出现了一个先后顺序的逻辑bug,性关系带来的和谐感要远超过爱,因为性是即时性、可视化、存在特定标准的(爽到没有)。误将性关系视为“感情基础”,就会跳过前额叶皮质的理性思考,当冷静下来之后,这条“从炮友发展成情侣”的通路就会成为心结——他会不会跟其他炮友也会一炮钟情,那我是不是要限制他跟炮友的来往?

用性作为爱的交换、甚至是惩罚,是很多情侣关系最终都会走向的奇怪诅咒——就是因为他们一开始,是用性作为了爱的基础,所以这个基础就反向成为了证明爱是否还存在的关键——你表现好,我就跟你上床,不是因为我想跟你发生性关系,而是因为你得证明你爱我。

操,这跟训狗一样!

如果按照这样推论,那“性忠诚”岂不是就成了伪命题,因为每个人的腹侧被盖区在没有受损的情况下,都有可能做出出轨的行为,那是否意味着“爱”也荡然无存。

回到我刚才提出的思考——如果“爱”是经过了前额叶皮质的深思熟虑,而作出了精神出轨的决定,那是否意味着忠诚度也随之归零?“性”显然是一个难以受控的家伙,主导性的大脑没有哪一个趋于跟“理智”有关,否者不会出现扫楼、拥挤地铁里射人家短裙上这些超脱理智的行为。所以我们必须得承认“性”是很难被约束的,过分压抑的性欲,虽然不会全是出轨,但也会转化成攻击性、男性能力衰弱的代偿(比如钓鱼)等等。

当我们交由理性判断时,会进入到跟打完飞机之后一样的“贤者时间”,冲动会被压抑,重新思考我“该不该”的问题。当这套系统也被突破的时候,才真的覆水难收——精神出轨比肉体出轨可怕多了啊!


“你可以乱搞,但是你得通知我一声。”

我很难向“保守”的人解释开放式关系。因为当性和爱没有被拆开理解的时候,性作为爱的标准之一,就需要“忠诚”这个显性的形态作为依据。

我接触过很多保持开放关系的夫妻、同性情侣,他们都非常强调“告知义务”。但是告知和接受又是两回事,所以单单履行告知义务并不是开放关系的关键因素——更关键是他们已经将“性”与“爱”作出了分离,所以能够接受对方跟其他人保持性关系、甚至是恋爱关系。他们并不是追求持续地忠诚,而是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是享受当下的状态。

我跟妻子也聊过这件事,我们支持开放关系,并且需要有告知义务。但是至少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有“实施权利”,我有认真分析过这件事——难道是因为我们铺陈公开地聊过之后,这件事情变成了“暴露”状态,所以没有了“偷”的刺激感?

首先,我们之间没有约束条款,特别是对性忠诚的约束条款;其次,我们之间达成了“爱”的定义,我们认为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努力创造更多的有趣经历、成为彼此的情感支撑、将两人的亲密关系从“我和你”变成“我们”,所以实时同步情绪、想法也是关键的事情;另外,我们接受性忠诚是不存在的,特别是在腹侧被盖区没有受损的情况下,且我们现在不希望通过损害对方大脑结构以获得忠诚度——因此,我们通过了“爱和性是分离的”这个议案——以上,都是前额叶皮质的功劳,我们在理性地分析这件事,并且达成协商。

“性”不受控,我们便在“爱”这个课题上理性思考,因此我也同时选择了暂时不“出轨”的决定,因为我要通过理性决议这件事,否则我无法说服自己。

显然,性忠诚不再是“伪命题”,而变成了“选择题”——我不是在用这个条件去约束对方,而是因为我理性对待感情之后,(暂时)选择了性忠诚。但是这股性能量不会平白无故地消散——所以我进而转化成了写作、阅读、思考、说教、甚至是毒嘴别人、见不同的人拆解他们……通过满足理性前脑而获得生理满足。

以上的前提,是需要在理性平等的状态下,两个人去探讨“爱”和“性”这两个议题,最终确定双方是否能够将“爱和性做到分离”——否则,后面一切基础还是会建立在一个没有标准的事情之上,性成了唯一可以证明爱存在的标准。

写了这么多,终于可以洗白我没有在宣扬“开放式关系”了吧……


另,很多人说到一夫一妻制,都会举例古希腊时期,说如此古代的文明就在用如此“先进”的东西,说明一夫一妻制是“正确的”。提醒大家一下,古希腊时期是非常流行“美少年”的,这些名义上一夫一妻制的达官显贵甚至是平民百姓,在一天结束后,会去大澡堂跟不同的美少年发生性关系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