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碎了心
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队友。这句话每年都得出现好几遍。通常会出现在第二个季度,因为第二个季度会有个叫库存检查的东西。为了迎接这个库存检查,单位要写个汇报材料。某些部分永远写得过于详细。因为写得太详细,所以问题经常暴露,且暴露得越来越多。每次看那份材料,我都觉得我要折寿10年。首先数字可能是不对的,其次仓号可能也是不对的,整套流程的理解也有可能是不对的。最核心的在于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理解那些流程。一个是那样,两个是那样,或者我直接这么说,每个写那个材料的人都这样。自从以前专门写这个材料的两个人离开了我们单位去了其它兄弟单位任职以后,这个单位的那份汇报材料就一直处在这种糟糕的状态。
那些大空话写得好不好,我不知道,但是数据的理解、数据的分类这些东西没有任何回旋余地。恰恰在这个点上,永远会出现无数那么多的问题。我真不知道,如果你们不清楚,为什么要写那么详细。又或者是说,为什么写材料的人就从来没有清楚过呢?基层员工不清楚,副科不清楚,正科也不清楚,那要难道叫副主任去写吗?对口的那个副主任清不清楚,我还真不知道,我只知道分管我的那个副主任是清楚。虽然分管我的那个副主任如果把数据阐述出来,他的那个分类方法可能跟我有点差异,但起码我俩分类的那堆数都是对的,无论是他的那个角度还是我的角度都是合理的。但关键是无论是我还是我的分管领导,都不直接负责这摊东西。负责这摊东西的,从来都是一坨屎。我不知道这种糟糕的状态到底要持续多长时间,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神来拯救他们。之所以会存在这种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那个业务不清楚、不了解、不学习,一直只是应付完成上面交办的工作。当上面发布什么管理办法的时候,只是理论上知道了,但实际上可能没吃透不理解,于是这就直接导致了每年至少一次我要看那份我不想看但我又必须得看的资料。基本上可以这么说,看完以后得逼着他们改得面目全非,至于他们有没有改,我也管不了了,因为我根本没有管的权限。自知自己无知,然后才会有改进,但有些人就不承认自己就有这么个缺陷。我是那个永远被这个缺陷拖下水的人。
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库存检查居然要持续一周,而且那个检查组有15人。检查的时间超级长,检查的人数其实已经超出了检查文件里面所说的人数范围,所以他们决定要在我们单位大搞一场。搞了一周5天之后,接下来的周一,还有一个集团公司的春普。春普这一次不再分两组人,一组人直接踩到底。里面有些什么人,很多我都不认识,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单位没有人参加。为什么我们单位会没有人参加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春普的前半段,我们正在接受外部的那个检查组过来库存检查。在接受检查的时候把我们的人抽走,没有对口的人去解决对口的问题,显然这就很不合适了。如果秋普依然沿用这种一组人的方式,估计那个检查组有我们单位的人。
可以预测,5月的下旬将非常难熬。